公共圖書館助力文化精準扶貧探究

時間:2022-01-08 11:33:58

導語:公共圖書館助力文化精準扶貧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圖書館助力文化精準扶貧探究

[摘要]文化的精準扶貧是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一環,對促進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及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非凡意義。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陣地前沿,理應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文化精準扶貧的責任。以重慶市渝中區圖書館為例,闡述了近年來公共圖書館在文化精準扶貧方面的主要做法以及存在的問題,并以此作為依據提出了公共圖書館在開展文化精準扶貧工作方面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文化扶貧;精準扶貧;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

貧困,是一項世界性的難題。消滅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要達到這一目標,除了需要物質支持還需要精神文化的引領。“精準扶貧”這一重要概念是于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的,此后,又在多個場合闡述并豐富了“精準扶貧”概念的內涵。2017年2月,在主持集體學習時進一步提出: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注重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貧困現象除了物質經濟問題之外,深層次的根源卻在精神文化、思想上的貧瘠上。扶貧要在思想上扶志,要在能力上扶智,才能激發出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原動力,從而真正意義上脫貧致富奔小康。”[1]文化的精準扶貧這一概念是指:政府部門以及有關單位通過在文化設施方面上的建設、文化產品上的供給、公共文化服務以及文化產業上的扶持,通過在這些項目上開展因地制宜、因需而定的精確扶貧活動,來有效地提升貧困人口的文化素養與知識技能,逐步改善與推動貧困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2]。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窗口與陣地,為大眾提供海量的文獻與信息資源、開展社會教育,發揮著其他文化機構不可替代的職能作用,憑借自身豐富的館藏文獻、先進的信息技術與專業的技術人員承擔起文化精確扶貧的重任。

1重慶市渝中區圖書館開展文化精準扶貧的現狀

1.1重心下移。公共圖書館近年來參與文化精準扶貧的主要做法有:省、市級公共圖書館在本轄區內較為貧困的地區或者農民工、流動人口集中的區域建立分館、服務站,并且與其建立配送資源常態機制,對其開展業務輔導,安排網絡信息部門的圖書館員上門解決貧困地區分館、服務站在運行中的具體技術問題、對該地區圖書館或流通點的工作者進行業務培訓,以提高其服務水平與服務質量。例如重慶市渝中區圖書館在農民工、棒棒軍聚集較多的南紀門地區設立了分館、建立了電子閱覽室,為其配送了一系列電腦、聽書機等硬件設備以及包括勞動技能、農業技能、法律知識在內的大量紙質文獻,建立了常態配送機制,安排技術人員上門對硬件設備進行維護,每月對包括南紀門農民工圖書館分館在內的各個分館進行業務輔導培訓。1.2對口幫扶。渝中區的對口幫扶地區是巫溪縣。近年來,渝中區不斷推動對口幫扶巫溪縣工作,從“輸血”模式向“造血”“共贏”模式轉變,在產業培育、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智力幫扶等領域展開了全方位、深層次幫扶。為了幫助巫溪縣偏遠地區未成年人獲得更多適合的讀物,渝中區圖書館于2019年6月在渝中區文旅委的領導下,響應區委、區政府號召,對巫溪縣紅池壩小學、茶山小學、龍臺小學開展幫扶,向這三所小學共贈送少兒書籍4500余冊及各類文具用品,并指導學校圖書室工作人員推廣優秀書籍,向其推薦了國家數字文化網以及渝中區圖書館移動圖書館等數字資源。1.3借助網絡,依托數字圖書館來服務貧困地區。渝中區圖書館以國家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公共文化共享工程為依托,以地區文化中心為基礎建立了分館,與社會單位開展合作或者以條件成熟的街道、社區圖書室為據點建立圖書服務站,以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為延伸服務手段,構建管理、流通、服務一體化的三級圖書館資源共享體系。建成了望龍門、七星崗、菜園壩、大溪溝、大坪、化龍橋6個文化中心分館和南紀門農民工圖書館,從2012年起先后建立起了21個圖書服務站、3個城市街區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并且于2018年、2019年分別推出了手機移動圖書館、渝中區圖書館微信小程序等數字圖書館服務。在對巫溪、秀山等貧困地區中小學校捐贈文獻資源進行扶貧的同時,也向巫溪縣紅池壩鎮學校圖書室工作人員積極推廣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向他們介紹了博看期刊,中少快樂閱讀平臺等資源,使該地區的未成年人與群眾也能通過手機便利地享受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成果,公平自由地獲取知識與信息。

2現階段文化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

2.1對精準扶貧要素的把握不夠精準。在文化扶貧工作中,渝中區圖書館對前期的調研工作開展得不夠深入,對貧困群體沒有進行細化與分類,也缺乏與困難地區扶貧對象的深入溝通交流,尚未按照其教育程度、收入水平進行分類,對其文化資源信息的需要也未進行有效地識別與分析,導致所配置的資源利用率不高,范圍太過于寬泛,扶貧工作不能與貧困地區實際需求精準匹配。在實施扶貧工作的時候側重關注了扶貧的數量,但是對于其是否滿足了當地文化資源的現實需求,還有待進一步關注。2.2幫扶對象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不足。在貧困地區,受地理條件的限制,視野有限,教育設施軟硬件發展滯后,群眾受教育水平與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大多數的村民除了完成農耕的主業之外,文化生活較為貧乏,業余時間主要靠看電視、聊天、打牌來打發,基本上不閱讀,也沒有接受過其他各種專業技能的培訓。因此,這些地區的村民對信息文獻獲取的能力極其有限,不懂得如何使用信息檢索工具、使用數字資源,對于如何利用圖書館還存在著意識上的盲區。2.3缺乏長期追蹤與跟進。由于渝中區圖書館自身工作人員與經費的局限,對貧困地區扶貧項目長期跟進與管理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態。對于扶貧項目尚未進行長遠的規劃以及構建長效的管理運行機制來保證公共圖書館扶貧項目的常態運行。尚未構建必要的反饋評價機制,針對每一個扶貧項目及其配送的文獻資源是否合理、是否有針對性,是否惠及到每位需要的人、文化扶貧的效果如何等方面都缺少長期的關注與追蹤,對扶貧后續的信息跟蹤也不到位,導致了幫扶工作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3公共圖書館開展文化精準扶貧的幾點建議

3.1精準把握文化扶貧要素。公共圖書館在扶貧前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是精準扶貧的必要前提。實施文化精準扶貧,首先要精準把握扶貧對象,其次要精準把握扶貧項目,在精準把握住了這兩點要素的基礎上再進行實施與管理,才可以保證貧困地區的人民群眾可以享受到有針對性的、普遍、均等的文化服務[3]。如圖1所示。3.1.1精準識別幫扶對象。公共圖書館可以爭取與巫溪縣政府等有關部門開展合作,由縣政府牽頭,由村鎮干部等人員組成調查小組進村入戶走訪查看、聯系群眾,圖書館再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匯總與實地走訪考察調研資料來獲取貧困地區群眾的文化水平、經濟來源、文化需求等基本數據,再將貧困地區群眾有無接受幫扶的意愿、有無基礎設施參與扶貧項目進行劃分,最后將扶貧對象確定下來,比如把該地區的中小學及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確定為主要的幫扶對象,為他們分別建立檔案卡,并錄入扶貧數據庫進行數據比對、信息共享,完善基本的檔案管理工作使其處于精確的狀態來提高扶貧工作的成效。3.1.2精準識別幫扶項目。在確定了幫扶對象后,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領域設計制定出有針對性的精準扶貧項目以及實施的方案。幫扶項目主要集中在資源、活動與其他的特色化項目中。在掌握了貧困地區需求的前提下,綜合交通、文化、金融、電子商務、鄉村旅游、農業科技等項目開展精準扶貧行動。除了以上提及的項目,公共圖書館還應挖掘與宣傳該地區的特色,比如利用自身網官或者微信平臺對當地文化特色進行數字化宣傳,深挖地方文化傳統及非物質文化資源并且圍繞該地方特色開展活動,以引起社會各方的關注,為其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3.2根據需求精準配送資源。健康優秀且豐富的各類文化資源是引導貧困地區逐步擺脫貧困的精神食糧。公共圖書館若要精準地為貧困地區群眾提供適合他們的文獻資源,還需通過設計調查問卷等方式對貧困地區群眾年齡結構、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等情況進行逐一摸底并建立檔案,準確地把握貧困地區群眾的文化需求,進而精準地進行文化服務。例如向貧困地區中小學重點提供繪本及類各種紙質型的圖書資源,針對農家書屋除了提供農林牧副漁等農業種植產業以及各類文學圖書外,還可以通過開通手機移動圖書館服務、分享圖書館小程序來增加電子圖書的借閱等。3.3挖掘地方特色,打造地方文化產業與旅游業。利用地區特色文化來打造地方文化產業是實踐精準文化扶貧的重要策略[4]。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如果能因地制宜地與市場相結合,則有利于村民走向文化富民的道路。諸如發展鄉村文化旅游產業、打造農業公園,謀求農業與旅游業優勢互補,帶動農村群眾穩定增收致富。公共圖書館也可以結合自身在網絡信息宣傳等方面的經驗,利用信息平臺對該地區文化特色進行挖掘與宣傳。以渝中區對口幫扶的巫溪縣為例,巫溪縣地理位置處于重慶東北一隅,目前在經濟發展方面較重慶其他區縣落后,但卻是一個非常有文化特色、歷史底蘊的地區。巫溪在上古原始社會部落聯盟時期隸屬巫咸國,蘊含獨特的巫文化,其融合了天文地理、數理星相、五行八卦。巫溪也是以鹽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地區。“明清巫溪大寧河寧廠古鎮鹽業發達,貨運繁忙,富甲一方。萬灶鹽煙是寧廠古鎮最壯觀的景象”[6]。除此外,巫溪縣境內還有紅池壩國家森林公園,屬于典型的高山峽谷,丘陵地貌,自然植被豐富。依靠這些獨特的民俗風情,神秘的自然兼人文景觀,巫溪地區完全可以進行歷史文化旅游、自然風光旅游的開發以及相關產業的開發。通過地方特色文化的開發與打造,既能提高當地村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地區自豪感,又能夠保護當地的傳統文化,推動文化的交流。公共圖書館的精準文化扶貧可以此為突破口,幫助巫溪挖掘、宣傳這份古老的地域特色文化,為當地特色旅游項目的開發提供相關的資料,協助地方政府編制文化旅游扶貧規劃,并對村民開展相關的培訓。具體來講,一方面,巫溪當地政府對巫溪特有的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性開發、修護,深度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作為對口援助單位之一的渝中區圖書館可以利用自身信息資源上的優勢建設巫溪地方特色數字資源,協助巫溪政府打造、宣傳富于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產業。神秘的巫文化與原始自然風貌對于城市居民與外國游客極具吸引力。游客來到此地后,不僅可以了解巫溪巫文化、鹽文化、還可以呼吸新鮮空氣,享受自然風光,摘草莓、挖野菜,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還可以在鄉村農家樂里就餐娛樂。把旅游業與當地農業結合起來,形成農產品加工產業、觀光產業、住宿等產業體系,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對當地村民脫貧致富大有助益。3.4開展培訓。在貧困地區,受地理、經濟條件的限制,群眾信息文獻獲取能力極度有限,思想較落后,文化較薄弱。首先,公共圖書館可以對貧困地區的村小圖書館、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的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業務培訓,使其掌握圖書基本的分類、編目、排架與閱讀推廣的技能,從而保證當地農村未成年人等群眾的基本閱讀精神需求;其次,公共圖書館還可以針對學校師生及農村群眾開展信息素養能力提升的講座,講座包含電腦的基本操作與上網,智能手機的上網知識、網絡信息的檢索與利用、各種文獻查找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提高村民的信息素養;再次還可以為當地群眾提供特定主題的咨詢服務,利用圖書館信息人才優勢,組建線上專業咨詢服務隊伍,通過網絡交流、電話溝通,為貧困地區的經濟技術與文化發展提供咨詢服務,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掌握與其相關的實用技術;最后還可為當地群眾進行線上或線下的旅游知識培訓。內容包括旅游業的基礎知識、服務技能、烹飪技能及語言等多方面的培訓。在鄉村地區,會講普通話與英語的村民較少,加強此方面的培訓有利于提高旅游服務的水平,同時提高貧困地區村民的綜合素質。3.5創新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首先公共圖書館應該依托全國公共數字文化中心的海量數字資源為貧困地區普及信息服務。公共數字文化中心早在2016年的年底就推出了“文化精準扶貧計劃”,項目設有扶貧課堂、創業幫扶、惠民服務三大扶貧模塊,包括農業生產知識、農民就業指導、電子商務創業等鄉村地區適用的資源[7]。另外,公共圖書館還應該創新數字服務的模式與方法,為貧困鄉村的未成年人及群眾提供豐富的數字資源,開展更深入的、富有個性化特色的數字信息推送服務: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打造公共圖書館的扶貧平臺,收集村民的不同類型需求,提供相應的信息,如用工信息、服務技能、烹飪技能及語言、農產品銷售渠道、以及如何獲取創業資金支持、資金幫扶等信息。3.6建立長效機制提供保障。公共圖書館在實施精準文化扶貧的實踐中,還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爭取得到上級部門與社會各方的支持,抽選工作人員成立文化精準扶貧工作小組,群策群力共同助力文化精準扶貧工作。3.6.1建立交流溝通的合作機制。首先要建立合作機制:建立精準扶貧文化資源共享平臺,將各類扶貧資源進行整合與分類,完成對人力、政策、項目等資源的優化配置[8]。其次文化扶貧還需要加強公共圖書館與各級政府、社會上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資源互補,以增加扶貧效果。例如協助當地學校圖書館、農家書屋建立信息網站,在線培訓當地村民文化知識、專業技能及農業生產技術,加強與旅游扶貧、特色文化扶貧等項目的融合。3.6.2建立問卷反饋機制。為了達到精準扶貧的目標,公共圖書館還應該逐漸完善扶貧工作中的問卷反饋機制[9]。采用向貧困地區未成年人及群眾問卷調查以及實地考察的方式,了解他們對扶貧項目的意見與建議。在項目開始實施后,密切關注項目的動態發展,與參與項目的負責工作人員以及貧困群眾及時交流溝通,跟蹤項目進展,并收集反饋信息進行方案的優化調整。還有必要梳理扶貧項目各階段的進展,分析存在的問題以及實施過程中的難點,并提出可實施性的解決措施,以確保扶貧項目取得實質性的效果。3.6.3建立科學評估機制。考核評估制度是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保障。這需要貧困地區政府部門與公共圖書館合作,構建一套脫貧攻堅的評估考核實施方案,考核內容包括減貧成效、精準識別、精準幫扶、文化扶貧、金融扶貧等項目。考核人員分別對上述相關指標進行打分評價,對效果好的要保持完善,對于效果差的要改進方案。通過評估了解文化扶貧工作的現狀,并以此來進一步優化扶貧方案措施,推動文化扶貧工作精準持續發展。

4結語

貧困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扶貧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它既與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實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筆者結合近年來重慶市渝中區圖書館開展文化扶貧工作的現狀,分析了當前公共圖書館參與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依據提出了公共圖書館參與到文化精準扶貧應該采取的策略:要在精準把握扶貧要素、精準配送資源、充分發掘貧困地區本地的特色資源以及進一步完善扶貧機制上下功夫。文化扶貧工作任重道遠,公共圖書館要充分發揮優勢并以實現文化服務均等化為目標,為全面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科學文化素質,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7-48.

[2]牛雪暉.基于精準扶貧戰略的公共圖書館文化扶貧路徑探析[J].河北科技圖苑,2017(1):14-15.

[3]王堯.基于精準扶貧視角的圖書館文化扶貧精準識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5):38-42.

[4]雷蘭芳.基于精準扶貧視角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11):29-30.

[5]搜狐網.探尋古詩中的巫溪.[EB/OL].[2017-09-19].

[6]搜狐網.探尋古詩中的巫溪.[EB/OL].[2017-09-19].

[7]嚴貝妮,衛玉婷.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數字文化精準扶貧服務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情報導刊,2019(5):3-4.

[8]曲蘊,馬春.文化精確扶貧的理論內涵及實現路徑[J].圖書館雜志,2016(9):4-8.

[9]陸紅如,陳雅.公共圖書館實施文化精準扶貧的策略研究[J].圖書館,2017(10):18-23.

作者:曾真 單位:重慶市渝中區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