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鳥居文化及創作實踐的影響
時間:2022-06-16 10:47:25
導語:日本鳥居文化及創作實踐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鳥居較為簡單的結構是由兩根立柱、兩根橫梁組成,上面會附有題字的匾。一般用木材制造,刷上生漆。當然,也有較為復雜的構造,是為了增加鳥居堅固度和美感而增添了許多附件,大部分的鳥居是建立在陸地上的,也有部分是建在水面上的。談及鳥居的種類,著名鳥居研究者岸根榮隆認為鳥居有“八類三十六形六十四種”[1]。從建筑材料上看,鳥居有木造、石造、金屬造、混凝土造等類型。從建筑結構上看,鳥居大致可分為神明鳥居和明神鳥居兩大類。神明鳥居的整體設計是直線形的,研究表明,神明鳥居是日本鳥居的最早樣式;明神鳥居的整體則是曲線形的,受到了佛教建筑設計理念的些許影響,結構較復雜。一般來說,鳥居的大小與神社的級別密切相關,神社的級別越高,鳥居的尺寸就越大。若要統計日本鳥居的數量,可用不計其數來形容。鳥居的計數單位是“基”,相當于漢語中的“座”,神社可設一基或多基鳥居。在日本各地的神社之中,多基鳥居聞名程度位于首位的,要數京都的伏見稻荷大社,門前眾多鳥居排成長長的通道,故也被稱為“千本鳥居”。至于為什么現在鳥居多數涂為紅色呢?筆者以為,紅色有警示提醒的視覺效果,有預防災害之意,也代表著生命的顏色;再者,很可能日本人在吸收中國文化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中國人自古多尊崇紅色,把紅色用在宮殿等高貴之處,而日本人在其信仰生活的實踐中,也應用了崇尚紅色的思想理念,那么現在日本鳥居多為紅色也可以更好的理解了。
鳥居文化
雖然在日本鳥居如此常見,但日本人普遍對于鳥居文化的深層內涵卻一知半解,也沒有人特別去關注鳥居這一事物。但其實,鳥居有著深刻的象征與文化意義值得我們去探究。日本人對鳥居敬崇,前往神社參拜時會從鳥居下穿過,向眾神訴說心愿,并祈禱得到神靈的庇佑。鳥居仿佛就是日本的象征,被賦予了諸多充滿信仰色彩的意義,并成為日本人精神生活中不可獲取的部分。日本著名建筑史學家伊東忠太曾說:“必須以鳥居為日本的象征物,鳥居是日本的標牌。”[1]當人們遇到痛苦或者有某種心愿時,就去神社參拜,以求得神的保佑,這已成為日本的習俗。去參拜神社時,為表示虔誠都會帶一些供物敬獻,鳥居也是供物形式之一,這種敬獻用的鳥居被稱為“奉納鳥居”,如日本京都伏見稻荷神社前的鳥居,柱子上多附有文字“奉納”或上納奉者的題名及日期。日本人很早就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使用鳥居這一元素,除信仰敬拜外,在繪畫等非信仰方面,也常能見到以鳥居為題材的繪畫作品。例如,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1760~1849年)的名作集《北齋漫畫》中,就有很多鳥居的圖案。
對鳥居文化意義進行解讀,有助于筆者藝術創作的深入和探究。尤其親身在日本了解更多更為真實的日本文化后,對筆者創作實踐影響深遠。鳥居這一文化元素,筆者深入探究其總體概況、內涵意義,便激發了筆者對鳥居這一題材繪畫的熱情。下面是兩幅筆者以鳥居為題材的作品:版畫《日本鳥居》(見圖1.)、水彩《鳥居》。圖1版畫《日本鳥居》圖2水彩《鳥居》4結語綜上所述,可見鳥居在某種意義上是日本的象征,同時,透過鳥居可以讓我們看到日本人的信仰世界,正是這種帶有濃厚實用主義色彩的價值觀念,造就了今天的日本文化。在日本短期留學之旅中,深入了對鳥居及鳥居文化的研究探索,并有利于筆者藝術創作實踐,同時為本人心目中的日本增加了一筆奇異的色彩,讓筆者對這次留學之旅印象更加深刻,不虛此行。
本文作者:閆璐工作單位:汕頭大學
- 上一篇:論全媒體時代吳文化傳承與微傳播
- 下一篇:試析如何提升群眾文化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