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稅式支出預算管理論文
時間:2022-09-06 07:00:00
導語:國外稅式支出預算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稅式支出預算管理的歷史
1968年,美國財政部公布了第一個稅式支出預算。該稅式支出預算包括了用于促進特定社會政策目標的稅收鼓勵的詳細項目和每項收入損失的估算數;1974年國會預算法案要求在預算中包括一個稅式支出表。該法案將稅式支出定義為:“由于聯邦稅法條款允許一些特殊收入可以不在總收入中列支、可以免稅、或可以相應扣減總收入,或有些條款提供一些特殊的稅收抵免、優惠稅率、延期納稅,從而造成的財政收入減少”,提出稅式支出是未在法律中明確說明的一些正常稅款的例外;在1983財政年度預算中,行政當局縮小了基準范圍,通過引入參考基準來確定稅式支出,同時也提出了稅式支出的“等量支出”的概念;在1989財政年度預算中,第一次提出了在統一的轉移稅(財產和贈與)下的稅式支出估算,此估算在2003財政年度預算中被去除掉;在1996財政年度預算中,第一次提出了對涉及延期納稅的稅式支出進行現值估算。
2.稅式支出及基準的確定
美國財政部對稅式支出預算同時采用兩個基準,即規范基準(NormalBaseline)和參考基準(ReferenceLawBaseline),并根據兩種基準進行估算。而稅收聯邦委員會只采用規范基準。
規范基準是以綜合所得稅的實際變化來描述的,把收入定義為特定時間內消費額和凈財富變化的總和。規范稅法基準包括個人免稅,標準扣除,獲取所得引起的支出扣除。規范稅收并不限制在某一稅率的具體結構上,也不為納稅單位的特定定義所限。
參考基準更接近于當前法律,以現存法律的普遍性條款來描敘,參考基準稅式支出只限于稅法中起特定功能的特殊例外。這些功能與特定的預算種類一致,例如國防,農業,衛生保健等。鑒別一項稅式支出一般使用兩個標準。第一,無特殊條款情況下,稅法有必要提供一般法規去使納稅人確定他的所得稅是否是到期應付的,這些一般法規被稱之為參考稅法。第二,特殊條款用于非常窄的交易或交易者一類,并以此來分析劃撥資金的預算直接支出方面的特別條款是否客觀。
3.稅式支出的估算
財政部對稅式支出的估算采用收付實現制基礎上的收入損失法(RevenueForegone)和支出等量法(OutlayEquivalent),以及現值法(PresentVlaue)(對于遞延稅款)。估算包括7年的期間,即上一年度、當前年度和隨后的5個年度;聯邦委員會只采用收入放棄法,估算期間包括5個年度,當前的年度和隨后的4年。
計算稅式支出數時使用了不同的數據來源和計算方法。有些是根據個人、公司和遺產稅微觀模型,并使用了大量的納稅申報表。另外一些是根據國民帳戶和私人工業方面的數據。
4.稅式支出報告的編制
稅式支出報告編制具有法定義務,財政部和稅收聯合委員會都需準備稅式支出報告;稅式支出報告作為政府預算的一部分,在近幾年中,稅式支出被國會作為預算周期的一部分進行了審查;稅式支出估算數每年公布一次;稅式支出報告目前包括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不動產稅和禮品稅及社會保險繳款;由于地方稅不在聯邦預算的范圍之內,稅式支出報告不包括地方稅;稅式支出項目按照預算職能進行分類。
5.稅式支出報告的使用
在政治辯論中經常使用稅式支出數,主要用作策劃稅制改革或作為減少赤字方案的資料。
加拿大的稅式支出預算管理
1.稅式支出預算管理的歷史
1979年12月,加拿大政府第一份稅式支出報告發表,并提供了1976年和1979年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和商品稅的聯邦稅式支出的估計數;20世紀80年代期間,聯邦政府又相繼出版了幾次稅式支出報告,分別是1976年~1980年度報告和1979年~1983年度報告;1985年的報告中對特定的稅收政策估價方法進行了重大的調整;1987年財政部成立了稅收度量評估處;1991年在財政部內部重組稅收評估部門(稅收度量評估處解散);1992年12月,了第一份稅制改革后報告《加拿大政府個人所得稅稅式支出》,提供了1988年和1989年稅式支出的估算數;1993年,加拿大政府出版了個人及公司所得稅支出報告,1994年報告首次包括商品和勞務稅的稅式支出的估算數;除1996年外,以后每年政府都出版了稅式支出報告。并且從1997年開始,每份報告中不僅包括歷史性評估,也有對未來稅式支出的預測。
2.稅式支出和基準的確定
加拿大對于稅式支出的確定采用了廣義的方法,只有稅收體系中最基本的結構性要素才被認為是基準的一部分。按照這種方式定義基準稅制體系,許多稅收條款都被看作是稅式支出;建立了個人與公司所得稅基準和貨物勞務稅基準。個人與公司所得稅稅制的基準包括現存的稅率與收入級次、納稅主體、納稅期間、應對通貨膨脹對收入估算影響的方法以及減少或免除雙重課稅的措施;貨物勞務稅(增值稅)的基準稅制特征是:具有基礎廣泛多層次的結構特征、目的地原則、稅率是7%、課稅的期間是以公歷年為基礎的、認可應用于政府部門的憲法條款;為了能更多地提供信息,還確認了幾項通常不被認為是稅式支出的條款,稱為“備忘項目”,并只作為額外的信息出現在稅式支出報告中。3類備忘項目是:被認為是基準稅制一部分的措施、對某些是否應該被看作是稅式支出有爭議的措施、現有數據無法從基本稅制中分離出來的稅式支出措施。
3.稅式支出的估算
稅式支出的估算方法為現金流轉制上的收入放棄法,對于遞延稅款使用現值法。估算中主要使用個人所得稅模型、公司所得稅模型和銷售稅模型。
個人所得稅和公司所得稅模型通過使用納稅申報表的統計抽樣來模擬個人或公司所得稅制發生的變化,數據由加拿大海關與收入署(CCRA)收集。對于不能單獨用這些模型進行估算稅式支出成本的公司,采用其它管理數據及加拿大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銷售稅模型的基礎是加拿大統計局的投入產出表和國民收支帳戶。在不能使用該模型估算的情況下,采用包括加拿大海關與收入署的管理數據在內的其它補充數據。
4.稅式支出報告的編制
財政部沒有法定義務去提交稅式支出報告,但每年還是計劃三種稅收年度稅式支出帳戶;稅式支出報告沒有與預算相聯接,但用于預算前咨詢;稅式支出報告目前包括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和貨物、勞務稅。個人所得稅稅式支出按照功能進行分類,諸如就業,保健,一般業務和投資,收入維持和退休。公司所得稅稅式支出數是按總工業來提供并且也按重要工業部門(采礦,制造等)進行細分。貨物與勞務稅稅式支出分為四種:零稅率貨物和勞務,免稅的貨物和勞務,退稅和稅收抵免;為了盡可能多的提供信息,對“備忘條款”,即通常不認為是稅收支出的(如獲取收入引起的支出)一些稅收措施也提供了估算數字;報告中還包括一些得不到估算數的條款。
5.稅式支出報告的使用
每年公布綜合的稅式支出報告可成為與預算前進行咨詢相聯系的所需資料的一部分,目的是為了給國會、政府官員及其他使用者提供分析稅制的信息資料。
- 上一篇:英語委婉語分類與構成方式研究論文
- 下一篇:我國出口退稅政策建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