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概念對中國政府管理改革啟發
時間:2022-02-20 06:20:00
導語:新公共管理概念對中國政府管理改革啟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新公共管理理論定義。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針對政府公共行政效率低下,高額財政赤字,以及高昂的社會成本等問題,在公共部門政府管理中引入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采用商業管理主義的理論和方法,以現代經濟學為自己的理論基礎,主張在政府等公共部門廣泛采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競爭機制,重視公共服務的產出,強調文官對社會公眾的響應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導在人員錄用、任期、工資及其他人事行政環節上實行更加靈活、富有成效的管理。新公共管理運動以績效化、分權化和公共服務市場化為三大核心主題。
2.新公共管理理論的主要理念。(1)政府服務應以顧客或市場為導向。政府管理引入市場化機制,利用準市場化和簽約轉包的方式促進競爭,削減成本,提高服務質量。(2)政府應廣泛采用授權或分權的方式進行管理。將大量決策托管給專家,避免政客、官僚為了自身和集團的利益而產生的隨意決策。新公共管理理論認為,要采取授權或分權的方式來調動基層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3)政府應放松嚴格的行政規則,實施明確的績效目標控制。改變績效考核方式方法,從注重考核遵守規定而負責的體制向為取得成果而負責的體制轉變。新公共管理認為要加強以3E(即Economy經濟、Efficiency效率、Effectiveness效益)為標準的對政府部門的績效評估,通過評估,對政府部門的業績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
二、我國政府公共管理現狀
自改革開放,我國公共管理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政府本身仍存在較多問題,如:政治體制和運行機制問題的改革不徹底;領導者的素質制約管理效率的提高;政府部門預算體制薄弱,監督和管理手段不健全,內部激勵機制不全面。
三、新公共管理模式對我國行政管理改革的啟示
(1)依據國情,建構官僚制為主,新公共管理為輔的行政模式。官僚制刻板僵化,新公共管理靈活,建構官僚制新公共管理相結合的行政模式,可協調政府與社會的關系,促進經濟發展,消除官僚制弊端彰顯兩者長處。D·奧斯本曾說過“:官僚制解決了人民希望解決的基本問題,它為失業者和老年人提供了保障,它保障了社會穩定。”
(2)轉換觀念,切實轉變行政職能。新公共管理認為,政府行政管理職能是掌舵而不是劃槳,是服務而不是管制。據此,我國的行政職能的轉變重點在于: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性質和內容的轉變,即變政府直接承擔經濟管理職能為間接調整職能;政府職能實現的手段方式轉變,即由行政手段為主轉變為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相結合的綜合管理,其中又以經濟手段為主;應逐步提高政府能力逐步實現政府職能轉變。(3)借鑒企業管理方法,創新行政組織結構。我國行政機構改革要走出“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怪圈必須采取“新公共管理”強調的授權或分權或簽署外部契約的方式進行管理。把民營化組織或非營利性組織引入公共管理體系中加強競爭,縮小行政機構規模,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4)提高公務員整體素質,加強公務員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公共管理”主張對高級公務員實行政治任命,讓其參與政策的制定過程并承擔相應的責任,以保持他們的政治敏感性,確保其能夠正確理解政策的目的意圖。(5)改革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績效。構建完整的社會政策體系,推進社會事業管理的社會化。把政府有所不為的領域讓給市場、企業和中介組織及行業協會;建立起科學的政府管理績效考核機制;積極穩妥地進行行政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加強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和依法治國制度建設,防止權利私有化和獨斷專行;加大公務員管理的制度建設和業務、思想意識的培訓力度,提高公務員社會服務意識。
- 上一篇:副市長在食品安全管理會上發言
- 下一篇:智能電網構建工作意見
精品范文
10新公共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