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論文
時間:2022-02-22 02:43:00
導語: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長期以來,由于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由誰管理、如何管理以及按照什么原則管理等問題,導致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管理機構設置不規范
在宏觀管理層面上,有些地區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宏觀管理部門是財政部門,而有些地區則是國資部門。與此同時,部分地方省、市(地)、縣三級之間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宏觀管理部門也存在類似問題。這種不平等的機構設置不利于資產的宏觀管理。在中觀管理方面,在省級,大部門省級設有省機關事務管理局,負責本級行政機關的部分國有資產管理,在省級以下,許多地方設有事務管理局,特別是在縣級,絕大部分都沒有設機關事務管理機構。另外,一些機關事務管理局本身只能管理行政單位國有資產,而大量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的國有資產無法管理。在微觀管理方面,許多單位沒有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或專職資產管理人。
(二)管理職責不清和職能交*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各級管理部門的管理職責不清,職能交*的現象極為普遍。具體表現在:財政部門和國資部門的管理權限不清;各級機關事務管理局與財政部門(或國資部門)的管理權限不清;各級機關事務管理局與資產具體占有事業單位的管理權限不清;財政部門(或國資部門)與事業單位主管部門的資產管理權限不清;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具體占有使用單位內部財務管理與資產管理權限不清。
(三)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相脫節
一些事業單位業務上實行“條條管理”,而財務又實行“塊塊管理”,這種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的脫節造成各地方各部門各單位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管理和協調,導致國家關于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規章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貫徹執行。此外,一些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還存在著較為普遍的資金管理和財物管理相脫節現象,部分地區資金管理屬于財政部門,而財物管理屬于國資部門,而國資部門與財政部門在業務上是相對獨立的,從而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約束手段,不利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有效管理。
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創新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由財政部門主導的管理體制。由財政部門負責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既是國際慣例,也符合中國國情,符合科學管理原則,惟財權與事權有機結合,才能多辦事、辦好事。由財政部門負責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并不意味著財政部門要事無巨細地進行實地的具體管理,它在整個管理鏈條上,應當起的是統領的作用,其職責應當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協助立法機構制訂、修改、完善相關的管理法律、法案,比如《國有資產管理法》,依照法律規定,制定相關的具體政策、規章制度。二是結合預算管理,把好國有資產初始配置關和期間均衡調劑關,要制訂必要的使用定額、使用目標、使用考核指標體系,既約束自身的管理行為,又管束各單位的管理行為,真正使國有資產用得其所、用出績效,實現物盡其用。三是做好資產處置的規劃、審核、批復與國有資產收益的入庫工作,統籌組織共享資產的使用運作工作、協助做好國有資產的政府采購、價值評估、公開拍賣工作等等。同時,在財政部門主管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同時,強化以人大監督、審計監督、紀檢監察為主的的各種形式的監督,審計部門每年必須遞交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管理和使用情況的專題報告。
(二)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法制化管理,維護公共權力的嚴肅性、權威性。目前,中國現有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規則》等全國性法規,大多是在原有管理體制下制定的部門法規,管理手段較為落后,約束力不強,難以適應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需要。同時,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必須以法制化管理為前提和基礎,法律管理手段是行政管理與市場管理的制度依據。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將行政監管、市場監管與法律監管進行有效的結合,才能保證公共權力的嚴肅性與權威性。因此,必須加快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法制化建設,完善和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的立法工作,建立與完善中國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法律法規體系。
(三)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外部監督。為了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能夠有效被利用,我們有必要在實施有效的內部監督基礎上,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外部監督。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所提供的用途一般屬于公益性服務,也就是說,所提供的特定服務是不收取費用的,或者所收取的費用往往不足以收回投資甚至不能夠覆蓋運營成本。由于事業單位資產基本上屬于特定用途,那么資產管理包括資產的形成、使用、維護、處置等,就有非常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這使得非專業人員在事后難以分析和判斷。為此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審計部門和中介機構的職能作用,可考慮建立一批為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服務的中介機構(這些機構的工作也要接受監督)。這些機構可以是在資本市場上提供中介服務的機構,也可以是大學和其它研究機構中的財經類專家。我們必須在資金上和聲譽上對那些致力于監督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專業人員進行激勵,激發他們(包括大學、專業金融服務機構、評級公司、投資銀行和新聞機構中的專家和專業分析人員)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進行分析和評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致力于對行業動態和事業單位的經營狀況進行分析,提供有關公司管理方面的評價信息。
參考文獻:
1、劉忠俊:《中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2、石磊:《國有資產管理改革探析》,《經濟體制改革》,2004年第2期。
3、張栽紅:《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的思考》,《商業會計》,2005年第4期。
4、范恒山:《關于中國事業單位改革幾個重要問題的思考》,《中國經貿導刊》,2006年第1期。
[摘要]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非經營性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將這部分國有資產管理好,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戰略,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需要。因此,本文在分析現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缺陷的基礎上,提出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創新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創新
- 上一篇:會計人員素質探討論文
- 下一篇:公司債權人保護制度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