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動脈介入栓塞治療論文

時間:2022-07-27 09:50:00

導語:子宮肌瘤動脈介入栓塞治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子宮肌瘤動脈介入栓塞治療論文

論文關鍵詞子宮肌瘤動脈栓塞護理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子宮肌瘤動脈介入栓塞治療的術前、術中、術后及其并發癥的護理問題。方法對41例采用介入治療的病人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認真做好術前準備,術中、術后嚴密觀察,特別是加強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結果41例子宮肌瘤患者通過介入治療及精心護理,均獲得滿意效果。結論子宮肌瘤介入治療具有高效、微創、住院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優點,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及并發癥防治是保證病人獲得良好療效的關鍵。

TheNursingoftheTreatmentoftheUterineMyomaArteryInterpositionEmbolism.LeiFeng-ying.TheDepartmentofGynecologyofDazhouCentralHospital.Dazhou635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proposeistodiscusshowtodealwiththenursingtothepreoperative,on—operativeandpostoporativeComplicationtreat—mentoftheUterinemyomaateryinterpositionemolism.MethodswehavedoneCarefulnursingandcloselywatched41patientswhohaveheenoperatedbytheuterinemyomaarteryinterpositionembolismthrougheffectivemindpowernursingAtthesametime,wehaveespeciallyobservedthe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ResultsWehavegotasatisfyingeffectonthetreatmentandnursing41patients.ConclusionIthasmanyadvantagessuchas,ithurtsthepatientsslightly,andhaslesspainandshortenthetimeinhospital,Aboveall,wehavemadecarefulpreoperative,on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nursing,andprevented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fromhappening,therefore,thepatientshaverecoveredwell.

【Keywords】TheUterineMyoma;ArteryEmbolism;Nursing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也是人體最常見的腫瘤,多發生于30—50歲的育齡女性,在臨床上引起月經過多、不孕、壓迫癥狀等。傳統的臨床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但手術創傷大,造成臟器缺損,不被年輕患者接受,而藥物治療停藥后易復發且療效差[1]。我科2004年~2007年以來采用放射學技術,經腹動脈穿刺B超選擇插管行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子宮肌瘤41例,方法簡單,創傷小,取得滿意臨床效果。先進的術式給護理工作帶來了挑戰,現將我們在介入治療的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41例,年齡28—49歲,平均41歲。主要臨床表現為月經過多、腹脹、腹痛、下墜等不適,2例表現為缺鐵性貧血,經超聲及CT檢查而確診為子宮肌瘤。41例中,肌壁間肌瘤23例,粘膜下肌瘤12例,漿膜下肌瘤6例。經子宮動脈栓塞治療3個月后肌瘤體積明顯減小。本組1例子宮頸部的粘摸下肌瘤,經栓塞治療1個月后,肌瘤逐漸經陰道脫出,最后完全脫落,全組病例栓塞后1—2個月,子宮出血停止,月經基本恢復正常,血紅蛋白回升,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

1.2治療方法采用seldinger技術穿刺右側股動脈,B超選擇置4Ffcobra導管于雙側子宮動脈造影,顯示子宮動脈,明確肌瘤的供血情況后用pva微球顆粒及明膠海棉條進行栓塞治療。栓塞后造影,確認效果后拔管,結束手術。

2護理對策

2.1術前護理

2.1.1護理人員專業知識的準備護士應與醫師一道參加子宮肌瘤介入治療技術的學習,具備必要的子宮肌瘤介入治療的理論知識,了解子宮肌瘤介入治療的麻醉方法及手術過程,尤其注重術前準備及手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制定護理計劃,對癥施護,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術后恢復期。

2.1.2減輕和消除患者對治療的恐懼心理在臨床大多數婦女患者對子宮手術存在極大的恐懼心里,再加上對介入治療缺乏了解,進一步加強了患者的疑慮和恐懼。因此,我們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盡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交流,向病人講述介入治療的必要性和操作方法及同類病種的治療效果,治療的基本步驟,告知患者術中所用的各種設備和器材是先進和可靠的,并完全準備了治療方案,從而減輕和消除患者的恐懼心里,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2.1.3術前準備①手術時間避開月經期。術前做好常規檢查及碘過敏試驗,雙側腹股溝備皮。②術前1日囑患者食少渣和禁食產氣食物,術前4h禁食禁飲,術前30min給予留置導尿。③手術前建立靜脈通道,給予靜推地塞米松10mg。④手術前向病人說明在造影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輕度反應,如局部發熱、皮膚瘙癢等。并訓練病人在造影過程中保持的體位及姿勢,同時訓練病人,造影時屏氣,配合手術醫師獲得最佳的圖像信息。

2.2術中護理

2.2.1準備好必要的器械及一切急救用品、藥品。

2.2.2術中給予密切心電監護,觀察造影劑過敏。如出現嘔吐時應暫停使用造影劑,靜推恩丹西酮8mg,將病人頭偏向一側,必要時使用吸引器將嘔吐物吸出。若有嗆咳或窒息,應立即給予抗敏處理,氧氣吸入,并監測生命體征變化。

2.2.3術中部分患者易出現子宮動脈痙孿造成插管困難,應經導管給予罌栗堿10mg~20mg推注,血管痙孿多可緩解。

2.2.4術中部分患者一側子宮動脈栓塞后小腹疼痛明顯,給于肌注度冷丁100mg。

2.3術后護理

2.3.1一般護理術后協助醫生壓迫穿刺點15—20min,無出血后給予加壓包扎。安返病房后指導并協助病人平臥24h,沙袋壓迫穿刺點6—8h,同時肢體制動6—12h,檢查股動脈穿刺處包扎是否良好,周圍有無滲血及皮下血腫。臥床期間做好基礎護理,密切觀察雙下肢遠端血運情況。

2.3.2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定期檢查血壓、脈搏、體溫、穿刺部位有無滲血及血腫形成,注意雙下肢肢溫、皮膚色澤及雙足背動脈情況,同時觀察有無造影劑和栓塞劑的遲發反應,如發現全身發冷、肢體發涼、面色發白、惡心、嘔吐、胸悶、心慌等,應及時報告醫師并對癥處理。

2.3.3疼痛護理下腹及腰骶部墜脹疼痛,多因雙側子宮動脈栓塞后,肌瘤血流阻斷,瘤體缺血,變性壞死,加之栓塞劑注入引起。疼痛個體差異較大,表現不一。護士需及時觀察疼痛部位、性質、程度,準確記錄時間,協助醫師對癥處理。同時向患者解釋疼痛原因,以減輕其緊張情緒,取得配合。

2.3.4發熱、惡心、嘔吐的護理發熱多發生在手術當日或次日,體溫38°C左右,持續7—10d,為肌瘤缺血壞死造成的吸收熱,應及時準確地給予抗感染治療,防止感染的發生。發熱期間,應給于物理降溫,高熱持續不降患者可給予消炎痛等藥物治療。本組20例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經輸液中加入維生素B620mg后緩解或靜脈注射富米丁效果較好。

2.3.5陰道出血和肌瘤由陰道脫出的護理部分患者有陰道少量出血,或排除暗紅色塊狀物,應告知患者屬于術后正常反應,不做特殊處理,1—7d可自行停止,考慮為肌瘤組織缺血壞死脫落物排除。對肌瘤脫出陰道者,要及時做好會陰護理,2—3次/d。未完全脫落的肌瘤,在會陰充分消毒后,可用無菌剪刀剪去脫出陰道的肌瘤壞死組織。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做好會陰護理。

3出院指導

囑患者術后3月內禁房事,術后1,3,6,12月行B超復查,1年內注意避孕,避免劇烈活動。如有腹痛、陰道出血等情況及時來院檢查就診。

4小結

子宮肌瘤以往以傳統手術治療為主,但手術治療創傷大,使生育受到影響。而介入治療具有療效高、不開刀、創傷小、不影響生育、不影響夫妻生活、住院時間短等優點[2]。我科41例介入治療子宮肌瘤病人經過正確有效的個體化護理,術后恢復好,深受患者好評。

參考文獻:

[1]謝宗貴,程永德.婦產科介入治療學.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2:28.

[2]張鳳云,劉萍.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23例.山西護理雜志,2001,15(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