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時間:2022-10-30 02:44:29
導語:簡述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金融會吸收大量銀行存款,不斷擠壓商業銀行的盈利空間。隨著互聯網理財產品的不斷豐富,消費者可選擇的理財方式趨于多樣化,商業銀行儲蓄存款將逐步被替代,從而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造成沖擊。最后,互聯網金融使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受到侵蝕。互聯網金融吸收了商業銀行的部分客戶資源,并為資金提供方和資金需求方直接進行信息和業務匹配提供了條件,從而使商業銀行存款大量流失,通過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獲取的利息收人減少。第三,金融服務客戶的消費行為發生改變。商業銀行傳統的與客戶進行信息交互的方式是單向的,與客戶的信息交流效率低下,往往容易造成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互聯網金融能夠在大范圍客戶中實現碎片化信息的廣泛傳播,商業銀行可以充分利用各類碎片化信息和大數據技術挖掘消費者信息,不僅可以針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精準服務,還可以促使具有相似消費偏好的客戶集群化,提高用戶體驗。消費者可以通過多方向信息交流網絡,依托互聯網信息交互平臺,以更加便捷的方式獲取和共享信息。金融服務供需雙方能夠更加高效地實現信息匹配,降低交易成本,從而極大地提高客戶的參與感和資源配置的效率,促進傳統金融模式向直接的自金融時代轉變。第四,加劇了金融市場風險。短期內,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尚不成熟,較低的準入門檻和高盈利的特性必然帶來相對較高的風險。此外,互聯網金融依托虛擬網絡交易平臺,還不具備信用創造功能,因此需要監管部門進行必要的風險管控。互聯網金融的借款主體缺乏有效的抵押品或擔保手段,且行為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導致資金提供方對借款方的風險評估和監控能力弱,客觀上使互聯網金融具有次級信貸市場的特'性,如果缺乏有效監管,必然會誘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商業銀行的應對之策
互聯網金融的日漸滲透正在對商業銀行的傳統運營模式帶來顛覆性沖擊,因此,商業銀行必須調整思維,積極應對。第一,積極應對挑戰,提高商業銀行競爭力。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機構從本質上看都是金融服務載體,并不是純粹的競爭關系。商業銀行要順應信息化大潮,主動利用互聯網金融帶來的良好契機,引人競爭機制,改革原有的金融模式,提高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商業銀行應抓住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契機,轉變傳統的經營理念,利用互聯網技術對用戶基本特征、需求等大數據信息進行深度挖掘和細分,充分發揮固有的資本、人才和客戶資源優勢,全面開展金融產品互聯網化。商業銀行可以嘗試將傳統業務的部分環節與互聯網金融進行交叉,在小微貸、銀行卡清算等環節進行轉型,在交叉領域進行直接競爭。同時,商業銀行要積極與電商、互聯網企業開展多維度合作,發揮疊加優勢,通過相互持股的方式與各類金融主體建立戰略聯盟,整合各方資源,將物理網點經營和互聯網營銷進行有機結合,提升傳統銀行業務服務層次。不斷探索人性化的金融交易工具和平臺,打造一站式的金融集團。積極轉變傳統的經營模式,提高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以物理網點為依托,將銀行業務線上化和移動化,不斷優化資產負僨結構,提高經營水平。商業銀行要善于學習和借鑒互聯網金融靈活多樣的運營和組織模式,對傳統業務和產品進行創新升級,拓寬服務渠道,針對各類信貸主體打造“金融超市”式的服務平臺,提髙服務質量。利用互聯網技術降低人員配置成本,優化管理體系,降低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要重視電子銀行在網絡融資、消費信貸等線上業務中的積極作用,不斷豐富和改進電子銀行整合資金信息、提供線上金融服務的功能。第二,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政府監管部門應在市場準人、操作行為等方面盡快出臺相應的行業規范和監管條例,加快金融市場規范化管理。在要求銀行準確披露信息的同時,還要注意客戶隱私安全防護。監管部門要在加強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風險防控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干預,鼓勵金融創新。首先,監管部門應密切關注互聯網金融自身的風險以及其對傳統金融體系的風險外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一方面,應盡快完善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條例,制定準人、運營與退出方面的規則,建立風險識別、預警與處理機制,加強對互聯網金融企業日常風險的控制與防范,同時應明確監管主體、監管對象與監管范圍,嚴防監管泛化與監管真空。另一方面,應設置針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統計調查系統,強化對網絡借貸資金價格、規模和流向的動態監測,建造有效的市場防火墻,避免風險外溢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其次,商業銀行可以利用互聯網金融進行大數據分析和深度挖掘,對客戶進行風險量化評級、差異化貸款定價以及覆蓋生命周期的持續風險檢測,從而減少信息不對稱,提髙風險防控能力。最后,商業銀行要抓住互聯網金融技術外溢的契機進行轉型升級,加快轉變管理理念,提高綜合技術效率,合理控制銀行規模速度,不斷增強銀行盈利能力,發揮銀行自身優勢。要加快建立精細化的管理體制,優化物理網點的空間布局和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科學規劃銀行資產負債規模,降低經營和管理成本,挖掘商業銀行自身潛力。第三,轉變服務理念,改善用戶體驗。商業銀行要積極借鑒互聯網金融重視客戶體驗的服務理念,樹立普惠金融理念,引人競爭機制,提高改革的內生動力,堅持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改進服務水平。首先,要在物理網點的基礎上不斷將傳統業務進行智能化、自助化改造,增設自助體驗專區,整合優勢產品,以互聯網金融平臺為依托打造開放式金融平臺,促進服務形式多元化。其次,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不斷改進服務流程,打造專業化的大數據分析團隊,通過整合大數據及時收集客戶意見,把握客戶消費習慣、投資偏好的變化。建立和完善用戶指標體系,深度挖掘用戶需求,將用戶偏好反應在產品開發和設計的流程中。搭建人性化操作界面和多樣化的服務平臺,不斷促進服務便捷化、個性化。商業銀行要烕少繁瑣業務流程導致的人力資源密集、服務效率低下的傳統管理模式,改變傳統業務重風險、輕成本的流程設置,推進線上線下服務一體化,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最后,商業銀行要積極打造智能化銀行服務體系。未來,金融服務將滲人更多人工智能、區塊鏈、機器學習等新技術,商業銀行要能把握金融創新的契機未雨綢繆,加強技術投入,構建以開放、分布式為主體的新一代IT架構,具備支持海量交易和超大數據的能力、賬戶橫向擴展的能力以及信用卡代運營的能力。未來,金融服務要更加關注場景化移動支付模式的發展,并結合金融科技時下潮流,注重對面部識別、虹膜識別以及加密算法的應用,為移動支付安全性與便捷性的提髙奠定基礎。
作者:廖茂林 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
- 上一篇:醫藥公司加強內控體系建設必要性
- 下一篇: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現狀及思路
精品范文
10簡述教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