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銀行數字化轉型發展方向

時間:2022-12-09 03:45:28

導語:私人銀行數字化轉型發展方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私人銀行數字化轉型發展方向

經濟規律的研究表明,每一次經濟形態的重大變革,必然依賴新的生產要素。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數據將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和新引擎。近年來,隨著新技術助力金融生態日漸開放,場景應用的深入、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以及開放戰略的推進,私人銀行一方面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利用數據資產不斷深化數字化轉型,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一方面通過拓展數據資產的運用領域和范圍,構建場景生態,探索標準化產品或技術與不同場景相結合的模式,走向與產業和生態的融合與創新;一方面通過推進金融數據治理、安全共享及融合應用,捕捉和利用經營全流程中的數據資產要素拓展業務、管控風險,打造面向產業、生態全面數字化開放和合規的私人銀行,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促進私人銀行高質量發展。

一、私人銀行數字化建設現狀

(一)私人銀行數字化建設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期

金融機構在數字化時代,需要新的金融服務方式去適應數字經濟,通過金融科技釋放和解放生產力,推進形成金融、科技與產業的三角良性互動機制。對銀行業而言,其中的關鍵在于推進數字化轉型去適應數字經濟對產品和服務模式的新要求,實現生產關系的重構,重構客戶與組織關系、組織內部協作關系、組織與外部生態關系。技術創新正在更加廣泛地應用于經濟金融領域,金融業的服務模式、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的變化更加深刻,為科技在金融業的實踐探索創造了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既能成為多層次社會融資和居民財富的“連接器”,又能為構建資金供給、資金運作、資金需求相互作用的金融生態,還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助力,為企業及個人客戶創造了價值。近年來,一方面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利用數據資產不斷深化數字化轉型,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一方面通過拓展數據資產的運用領域和范圍,構建場景生態,探索標準化產品或技術與不同場景相結合的模式,走向與產業和生態的融合與創新;一方面通過推進金融數據治理、安全共享及融合應用,捕捉和利用經營全流程中的數據資產要素拓展業務、管控風險,打造面向產業、生態全面數字化開放和合規的私人銀行,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私人銀行數據應用,不但需要更好地理解目標客戶、準確預測客戶行為偏好、制定有效營銷策略、精準傳遞產品和服務信息、獲得客戶反饋、優化再營銷策略。還需要通過涵蓋數據整合、數據挖掘、數據展現、數據推送與數據監控等方面的數據應用和大數據創新,打造智能化、數字化的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方案,全面支持客戶旅程的各個階段。由此,私人銀行數據應用不斷向“智能化、便捷化、時尚化”的全能型數據挖掘、數據監測、數據整合、數據探索延伸。

(二)私人銀行數字化建設存在的痛點與難點

在私人銀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結合私人銀行業務的規律與特點,私人銀行數字化建設面臨一定的痛點和難點。一是數據挖掘與數據有效運用。銀行機構雖然具備數量巨大的應用數據,但由于銀行傳統的數據倉庫設計和數據應用模式,使得其缺乏相對深入的數據挖掘,在面臨數據增長的規?;?、結構類型復雜化、數據分布零散化等特征情況下,銀行大量數據分散在不同應用系統中無法有效地獲得和利用,形成“系統煙囪”“數據孤島”。如何建立面向具體業務場景的模塊化數據和標準化流程,便利數據與業務的銜接和推進,將數據管理平臺“沉沒信息”轉化為“生產要素”,降低私人銀行的運營成本,是私人銀行數字化建設面臨的痛點和難點。二是數據融合與資產運營效率提升。在不斷探索和研究新型技術與私人銀行金融服務的有機融合,推動技術服務產品化向智能化發展的過程中,私人銀行業務面臨獨特的考驗。一方面是私人銀行傳統的數據倉庫設計,對于客戶行為數據等重視不足,主要以滿足銀行統計和管理需求為中心,缺乏“千人千面”的信息收集和利用,對客戶KYC和產品服務適配以及智能投顧“人性化”服務存在不足,如何實現數據融合與資產運營效率提升,將私人銀行數據豐富的優勢充分轉化為數據資產能力,是私人銀行數字化建設面臨的痛點和難點。另一方面是私人銀行在探索標準化產品、技術與不同場景相結合的模式過程中,需要堅持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戰略方向,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搭建數字金融場景生態平臺,充分利用數據要素持續增強場景運營能力,增強場景平臺內建外連,私人銀行在數字化建設中,快速迭代和敏捷創新能力仍存在痛點和難點。三是數據合規與安全挑戰。監管層強調“金融是特許經營行業,必須持牌經營”,商業銀行回歸持牌金融主業成為共識。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金融數據作為有價值的資產,在數據的采集、傳輸、存儲和共享等各個環節面臨著安全風險與挑戰,數據跨境傳輸還涉及國家安全等問題,數據存儲的方式、計劃存儲的時間以及需要采取的安全防護措70時代金融施等,平臺化轉型路徑仍有待摸索。此外,隨著數據利用的深入,也容易暴露出一些侵犯個人隱私問題,隱私數據泄露事件時有發生,數據安全保護問題依然任重道遠。

二、私人銀行數字化轉型發展方向

數字化轉型與經營是“十四五”時期私人銀行持續鉆研的重大課題。隨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開始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在客戶管理、客戶服務、客戶需求挖掘以及客戶風險預警上進行深度學習,健全安全管理體系,維系穩定的銀客關系,獲取客戶的長期價值,最終實現持續盈利。通過人工智能,可以實現人性化客戶管理、實現信息可視化,構建智能客戶管理系統及豐富風險防控手段,健全安全管理體系等。未來,私人銀行應該結合數字化轉型戰略,向具有快速響應能力、智能且高效的輕型化組織架構轉型,在構建外部差異化、內部簡約化的同時,通過模塊化的方式提升快速響應能力,敏捷的為客戶提供高度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讓科技架構快速賦能業務;通過構建“數字+場景”,加深與生態圈中的機構合作,打造面向產業和生態的全面數字化開放私人銀行;探索數字化風控手段,夯實可持續穩健發展的基石,護航私人銀行經營行穩致遠。

(一)打造面向產業和生態的全面的數字化開放私人銀行,推動客群經營模式轉型

在數字化時代,新技術助力金融生態日漸開放,隨著場景應用的深入、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以及開放戰略的推進,私人銀行已經開始探索了標準化產品或技術與不同場景相結合的模式,通過B端(對公)賦能、C端(零售)突圍、G端(政府)連接、F端(金融同業)協同,走向與產業和生態的融合與創新,打造面向產業和生態的全面數字化開放私人銀行,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服務。一是打造面向產業和生態的全面數字化開放私人銀行。數字化轉型下,將私人銀行個性化服務與數字化精神融合,主動拓寬服務邊界,開展金融價值鏈全鏈條客戶的服務場景重塑與共建,用客戶旅程的思路來重新改造銀行業的數字化布局;探索積極發展無接觸交易,聯通交易與非交易場景,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服務,通過構建“數字+場景”共創共建私人銀行數字化生態。二是搭建數字金融場景生態平臺。搭建金融、非金融服務生態平臺,增強場景平臺內建外連,實現衣食住行、政務、機構、三農、企業等全場景覆蓋;與合作伙伴成為共生的經濟體,利用數據要素持續增強場景運營能力,以快速迭代敏捷創新能力持續支撐場景平臺運營和不斷升級的需要,搭建數字化經營的生態閉環。打造專業化后的私人配套服務,加快產品和配套服務的用戶體驗化和模式優化轉型。三是推動客群經營模式轉型。通過構建以“數字+場景”為核心的數字化綜合服務生態,在每個相關場景中進行產品布點和流量獲取,通過對客戶社交、信用、消費等行為和交互數據進行分析解構,形成客戶畫像、識別、分層和定位,從而深度挖掘差別化需求,提供全流程的金融服務解決方案,產生金融價值鏈全生態伙伴強效網絡協同效應,以中心化、平臺化、共享化和協同化的數據服務支撐多端應用,推動客群經營模式轉型。

(二)持續深化金融市場科技應用,加速數字文化和組織機制轉型

私人銀行數字化轉型是一次適應生產力變革的生產關系重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原有組織架構難以支撐快速響應和決策,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在于生產關系的重構,重構客戶與組織關系、組織內部協作關系、組織與外部生態關系。一是打造具有快速響應能力的高效私行。向具有快速響應能力、智能且高效的輕型化組織架構轉型,在構建外部差異化、內部簡約化的同時,還要通過模塊化的方式提升快速響應能力。模塊化數據應用是業務和技術的結合點,通過模塊化數據對業務進行快速的價值鏈分析,可以讓科技架構快速賦能業務,通過組件的方式快速為客戶提供高度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二是專業人員培養。在團隊組建上,應將數字化人才隊伍與業務人員和營銷人員共同組成跨部門、跨職能的團隊,培養兼具業務理解和科技能力的數字化復合人才,全方位提升私人銀行在數字化時代下的競爭力。三是數據整合和深度挖掘。私人銀行布局科技金融的邏輯由“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客戶為中心”,并基于客戶邏輯,不斷向個性化和智能化方向探索。依托數據倉庫加強全量信息整合和共享,支持數據整合和深度挖掘;基于數據倉庫實現客戶特征的分析,準確發現并預測客戶的金融需求,設計有針對性的產品,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提升私人銀行客戶的專屬體驗。

(三)金融科技支撐構筑數字風控體系

合規風控是私人銀行長期可持續穩健發展的基石,私人銀行既要引數字化“活水”,也要筑牢風控合規之“堤”。一是推動技術的安全可控轉型。在私人銀行數字化轉型中,應利用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新興技術對敏感數據進行自動識別和標注,開發建設數字化風控管理模塊,開展數據安全能力模型評估,推動數據安全管理能力提升,促進私人銀行大數據應用的持續迭代優化,從組織、平臺、制度等方面全面提升銀行數據安全保障能力,提高數據合規共享水平,推動技術的安全可控轉型。二是構建全流程、全周期和全覆蓋的數字化風控體系。建立涵蓋全范圍、全周期數據安全的管理制度體系,明確數據采集、存儲、傳輸、處理、銷毀等各個環節和全場景的數據安全管理要求,打造數據安全閉環管理體系;推動數據安全治理體系持續改善,探索實現風險可控、成本可控、規模效應的“不可能三角”,深化金融科技與金融發展的融合,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實現科技賦能。三是維護投資者權益,促進私人銀行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轉型并未改變私人銀行金融服務的本質屬性和定位,維護投資者權益始終是私人銀行財富管理的終極目標。數字化轉型要更加有利于向投資者提供與其風險收益偏好相匹配的產品和服務,通過建設智能風控、智能合格投資者認定等數字化能力,提升合規銷售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水平,加強高凈值投資者權益保護,維護數據安全和金融安全。四是提升數據治理能力。私人銀行應順應監管導向,提升數據治理能力,建設數據整合、分析、智能決策的綜合風控體系,通過厘清數據資產,提升數據質量,從而充分發揮數據價值,形成數據驅動銀行發展的新模式,從而讓數據成為私人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三、后疫情時代對私人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影響

后疫情時代催化了企業數字化轉型、催生數字化服務新生態、催熟了客戶對線上化服務的適應程度,客觀上驅動了數字金融加速發展,從多個方面對銀行數字化轉型產生了長期影響:第一,疫情加快銀行數字化發展戰略,線上化成為特殊時期業務延續性的關鍵,促使銀行全面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第二,疫情改變人們的消費和工作習慣,居民建立遠程辦公和學習等習慣,客戶重塑對數字渠道服務的價值;第三,疫情促使產業互聯網發展進程加快,傳統企業線上化需求更加迫切,新基建拉開帷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加速推進,新興產業社會價值更為凸顯;第四,疫情助推監管政策適應性調整,積極支持非接觸式金融服務,探索銀行遠程開戶等創新模式。數字化轉型是私人銀行響應數字經濟發展需求的時展新命題。可以預見,有溫度的人工服務疊加數字化的智能互動將成為私人銀行的主要服務模式,不斷加強數據價值的挖掘,從私人銀行服務廣度、深度和速度等維度,圍繞私人銀行理念、客戶、運營、產品、隊伍和風控等方面進行數字化轉型布局,是私人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核心。

參考文獻:

[1]張思瑤.淺談私人銀行的業務發展——以招商銀行為例[J].現代商業,2021(19):114-116.

[2]吳夢詩,蔣文浩.國內私人銀行現狀及發展建議[J].甘肅金融,2021(1):18-22.

[3]劉苗苗.我國私人銀行業務發展探析——以中國銀行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2020(32):107-108.

[4]黃之光,紀尚伯,胡毅,等.私人銀行商業模式分析模型——ZS銀行私人銀行案例研究[J].管理評論,2018,30(10):295-304.

[5]南洋.我國私人銀行業進入大類資產配置時代[J].現代管理科學,2018(5):58-60.

[6]《中國私人銀行發展報告(2020)暨中國財富管理行業風險管理白皮書》.[7]《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

[8]中國銀行《金融場景生態建設行業發展白皮書》.

作者:鄭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