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實習生睡眠質量研究

時間:2022-11-12 10:30:24

導語:醫學實習生睡眠質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實習生睡眠質量研究

摘要:睡眠質量問題是影響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成年人中大約有三分之一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近期研究表明,醫學實習生存在睡眠質量問題。一些研究對睡眠質量影響因素進行了探索,發現學習壓力、人際關系、作息時間的改變和就業壓力等是影響醫學實習生睡眠質量的主要因素?;诮陙黻P于醫學實習生睡眠質量的研究發現,本文對當前醫學生睡眠質量現狀和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進行概述。

關鍵詞:醫學實習生;睡眠質量;影響因素

睡眠質量問題是影響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成年人中大約有三分之一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1],一項針對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10國的調查研究發現,社區患者的失眠患病率為32.6%[2]。醫學生由于職業的特殊性,需要面臨長期高強度的臨床知識學習、臨床實踐壓力(如夜班、多變而緊張的工作氛圍)以及生活抉擇等,會產生顯著的心理壓力,引起睡眠不良[3-5]。國內最近幾年的研究發現,約有20%~32%的醫學實習生存在睡眠問題[6-8],同時醫學實習生睡眠障礙發生率要顯著高于醫學非實習生[9-10]。大量證據表明,良好的睡眠質量對神經認知和神經運動具有改善作用,可以提高生理和心理健康[11]。任何未被發現的睡眠問題都可能產生心理壓力,對醫學生的個人健康以及整個醫療系統產生潛在的不良影響[12]。因此,本文對近年來關于醫學實習生睡眠質量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概述,為改善醫學實習生睡眠質量提供一定科學依據。

1醫學實習生睡眠質量現狀

匹茲堡睡眠質量問卷(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是目前國內外評價睡眠質量最常用的測評工具[13]。張莉等[7]在廣州對146名實習護生(???0人,本科86人)的調查發現,護士實習生PSQI總分為6.27±2.99,以PSQI≥7作為睡眠質量差的標準,31.5%的實習護生睡眠質量較差。其他研究多以PSQI≥8作為睡眠質量差的標準,如曾祥英[14]對廣州本科實習護生的調查發現,58%的本科實習護生睡眠質量較差(睡眠質量總分6.57±3.02)。可能受到研究樣本及評價方法的影響,導致兩研究結果差別較大。四川的1項研究發現,19.26%的實習護生存在睡眠質量問題,顯著高于非實習生(7.11%,t=2.731,P<0.05),實習生PSQI總分為7.18±2.02[9]。而楊麗君等[6]對拉薩地區的臨床醫學實習生睡眠質量進行研究,結果顯示,PSQI總分為6.02±2.75,25%的醫學實習生睡眠質量較差。國內的研究普遍認為醫學實習生睡眠質量受到學業及就業壓力、人際關系、作息時間改變包括上夜班等主要因素的影響。印度1項調查發現,醫學實習生的PSQI得分為4.76±2.36,明顯低于國內研究結果,該研究同時發現與醫學生相比,實習生和臨床研究生失眠和嗜睡問題更嚴重[11]。與進入臨床前相比,臨床實習后,醫學生白天更易嗜睡,那些報告有睡眠不良和心理壓力的學生也更易白天嗜睡[15]。醫學實習生睡眠質量評價結果可能因為使用不同的評價標準而有差異,也可能受到樣本基線資料如地區、年齡、性別、專業等因素的影響,也受到不同國家文化差異的影響[1]。但是,本次研究發現,醫學實習生存在睡眠問題比較普遍,而且存在白天嗜睡或者失眠等問題,關于醫學實習生睡眠質量現況還需要進行大樣本、多地區的綜合研究予以評價,為改善醫學實習生睡眠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2醫學實習生睡眠質量主要影響因素

為改善醫學實習生睡眠質量,明確影響睡眠質量的主要因素十分必要。睡眠質量受到生理、病理、環境及心理等多因素影響[16]。醫學實習生主要受到學習壓力、人際關系、作息時間改變及就業壓力等因素影響[17]。2.1學習壓力。實習期間,不僅要應付各種理論考試,還要面對臨床實踐考核,更是考驗其能否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效結合的重要時期。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很多醫學生在校期間都是應付考試,理論知識缺乏,進入臨床實習后,不能理論聯系實踐,操作能力較低[18]。而臨床實習要求嚴格,不能正確處理臨床問題容易遭到帶教老師的批評與責罵,使得醫學實習生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進而影響睡眠[19]。一些實習生認為畢業論文及畢業考試要求較高,擔心答辯通過不了而產生焦慮情緒。另外隨著醫學生進入臨床工作,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其對醫學知識的迫切需求,而社會對醫學工作的要求日益增高,都會給其造成巨大的壓力[7,20]。所以,醫學實習生應當加強理論知識的補充學習,積極主動向帶教老師請教,爭取盡快掌握基本操作。2.2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無法處理好人際關系,個體就很可能產生焦慮等負面情緒,進而影響睡眠質量[21]。醫學生從學校到醫院,從理論到實踐,告別了相對單純的人際關系,既要處理好與同學、帶教老師的關系,又要面對與患者及家屬的關系,在臨床工作中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群,容易遇到脾氣暴躁、態度不好的患者及家屬,由于醫學知識及人文知識相對缺乏,易出現交流不好的現象以及緊張、恐懼等心理,會讓醫學實習壓力越來越大、身心疲憊,導致睡眠障礙[6-7,13]。所以,醫學實習生應該積極主動學習與人溝通的方法以及緩解壓力的方式,同時盡快補充專業知識爭取早日適應臨床環境。此外,帶教老師應該多給予一點關心,傳授一些如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的技巧與方法,提高醫學實習生適應能力。2.3作息時間改變。研究發現作息時間的改變(如上夜班、倒班)改變了醫學實習生生物鐘的正常節律而引起睡眠質量下降,同時由于下夜班的學生白天在宿舍睡覺,其他人的聲音和室內光線導致睡眠環境較差,也會影響睡眠[7,9,13]。對醫學實習生制定科學合理的排班表,同時可以考慮以寢室為單位安排實習時間,盡可能保證同寢室學生上下班時間一致,以減少寢室環境對睡眠質量的影響。2.4就業壓力。近年來,醫療衛生行業就業形勢嚴峻,醫學高校不斷擴張,工作崗位不足,同時用人單位的要求越來越高,令醫學實習生產生了就業及職業發展的焦慮心理[22]。用人單位往往希望找到專業素質夠硬,具有一定臨床經驗的醫學生,而目前學生往往存在專業知識不足,不能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等問題,同時有些學生為了考研也耽誤了臨床實習,造成了醫學生在就業方面的壓力[23]。部分醫學實習生擔心拿不到畢業證畢不了業,也有人擔心找不到滿意的工作而產生心理壓力,同時工作之余還要到各醫院來回面試,導致身心疲憊,影響睡眠[7,13]。在就業方面,指導老師具有一定的人生經驗,應當積極主動給予就業指導,同時學生自己也應當多了解就業信息,多咨詢考試、面試經驗有效緩解就業壓力,提高睡眠質量。

3醫學實習生睡眠不良的影響

睡眠不良會影響學業成績。香港一項研究發現,醫學生理論成績與就寢時間/起床時間有關,而臨床技能能力與睡眠質量有關[24]。一項研究發現,實習期間,受持續的睡眠紊亂的影響,情緒調整能力逐漸減弱,會影響到其與病人和同事相處時的情緒表達調整[25]。睡眠障礙與很多精神疾病有關,尤其是心理和焦慮癥狀[26]。睡眠障礙引起的睡眠質量差會導致心理壓力和精神疾病的進一步發展或惡化[26-27]。同樣,精神疾病可能會使得睡眠障礙更難診斷和治療[28]。一項對1053名醫學生長期前瞻性的隊列研究,通過調查醫學生在校期間的睡眠習慣,發現失眠是這些人以后出現抑郁和精神疾病的危險因素,并可持續至少30年,表明失眠可以導致精神疾病如焦慮和抑郁[29]。睡眠障礙不僅在醫學生中很常見,在非醫學生和一般人群中也有很高的發病率[30-31]。研究醫學實習生睡眠障礙的誘發因素對改善醫學生的整體生活質量和學業成績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醫學實習生作為未來的醫療技術人員,改善睡眠可以促進其生理和心理健康,從而提高衛生系統的衛生保健服務質量。為更好預防睡眠障礙的發生,國家、社會和醫院應當加強醫學實習生一般睡眠知識教育,提高認知,同時提高辨認有患病風險學生的能力,采取有效干預措施改善睡眠。

作者:張敏 尉成芳 查日勝 張韻紅 歸國平 單位:1.蘇州高新區(虎丘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辦公室 2.蘇州高新區(虎丘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