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兒童德育的重要性和策略

時間:2022-05-06 15:06:47

導語:少年兒童德育的重要性和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少年兒童德育的重要性和策略

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并實行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相關的可行性路線。此外,2021年我國相關部門發布的“雙減”政策,也讓全國各地中小學的文化課程比重適當減少,這其實也為提升德育的比重和教育空間提供了有利條件。司馬光曾說過:“德者,才之帥也。”意思是說,一個人只有擁有了良好的道德素養,才能夠很好地統率他所具備的知識和才能,否則,只有才能而缺乏與之相匹配的德行,是非常危險的。下面本文就來具體談一談如何對當代少年兒童實施德育,希望對同仁有所裨益。

一、加強少年兒童德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從加強少年兒童德育的重要性而言,實施小學德育建設工作,是推進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必然舉措。新課程改革曾針對當代教育的目標提出了“新的目標觀”,即“新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里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指的就是德育方面的內容,它包括感恩、寬容、謙讓、孝道、奉獻以及愛國等優秀的品質和思想。以《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為例,它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目標就應該是引導學生學習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不怕犧牲、敢于犧牲生命,以及視死如歸、對革命目標樹立崇高信仰的精神品質,當代小學生只有具備了這些高尚品質,才會在將來主動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國家做貢獻。另外,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素質教育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旨在培養學生諸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價值觀教育和生命觀教育等,而這些也恰恰是德育的重要內容。加強少年兒童的德育,也是踐行“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幫助少年兒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關鍵。“立德”是方法,“樹人”是最終目標。當代教育,就是希望我們通過“立德”的方法和途徑,來達到培養服務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人才。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學就是孩子們養成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教師如果讓學生懂得了辨別是非對錯,形成了講文明、懂禮貌、樹新風、揚正氣的好習慣、好品行,那么,孩子將會一生受益。因為社會各界都欣賞有正能量的人才。反之,如果我們依舊跟著考試的“指揮棒”走,單一重視文化教育而輕視德育,那么,小學生的人生第一粒扣子就扣不好,之后的人生之路也會多有坎坷,嚴重的還會給社會和國家帶來消極影響。由此觀之,在小學時代對少年兒童實施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從加強少年兒童德育的迫切性來看,之所以說當前實施德育之形勢非常迫切,是因為最近幾年我國相繼報道出一些負面新聞和實例。比如,某青年在網絡上發布詆毀消防英雄的言論的案例,某知名博主在邊防將士的墓碑前擺拍炫耀的案例,某網紅團隊盜用河南抗洪搶險物資而博人眼球的案例,以及某些青年不堪忍受軍旅訓練生活而選擇逃避兵役的案例,等等。除此之外,在網絡和電視新聞中播放的社會街頭采訪調查中,更集中暴露出大量青少年對近代我國重大科學家及其科研成果的一無所知問題,試想,如果任由這樣的社會風氣和現象愈演愈烈,我們的民族未來將會如何?愛國主義教育一直是每一所學校都應該倍加重視的內容,也是德育的核心內容之一,但目前社會集中折射的某些現象,不得不令我們的教育者反思德育的迫切性和嚴峻形勢,對少年兒童實施德育引導已經迫在眉睫。

二、加強少年兒童德育的策略

1.結合學科教學優勢,塑造品行

各個學科的教學內容中,可以做適當的德育拓展。以小學數學為例,通過幫助學生整理和認識古今中外的數學家,如劉徽、祖沖之、高斯、阿基米德、錢學森等,可以很好地達到德育的目的,讓學生們從這些優秀的數學科研人員身上學到堅持不懈、開拓進取、為國爭光的高尚品質,在學生少年時期就奠定遠大的志向。又如,在實施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通過指導學生學習成語,如揠苗助長、亡羊補牢、掩耳盜鈴等,以及優秀的歷史典故,如孔融讓梨、臥冰求鯉和曾子殺豬等,也可以達到滲透德育的效果,讓學生們從小養成誠實、節儉、謙讓、孝順等優秀品質。再如,小學美術學科中,同樣可以滲透德育。美術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認識和欣賞我國傳統的剪紙藝術,來領會中華美術文化的悠長和魅力,剪紙藝術的形成又與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和婚喪嫁娶活動有著密切關系,尤其是在每年的春節,直到現在也流行貼窗花的節日傳統,而這些窗花,就來自我們的剪紙藝術。學習這項美術創作技巧,其意義不僅在于促使學生掌握美術創作的方法,更在于使新一代的少年兒童領悟到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陶冶學生的情操,以及探索我們中華民族的魂與根。

2.構建良好班風班紀,轉化行為

德育之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簡單來說,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學習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儀習慣等,這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創辦優秀班集體的必然要求。所以,對少年兒童實施德育,還可以借助班主任、班集體管理的力量,通過構建良好、和諧、穩定的班級秩序,凈化班風班紀,來達到轉化學生錯誤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目的。比如,從孩子們剛剛入學開始,班主任就要求學生誦讀和背誦“班級管理條例”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守則”,這些班級制度和規范中,詳細列舉了一名小學生在學校、班級和家庭中應當如何去做,以及做到怎樣的效果。如第一條就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這第一條就明確了愛國教育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還包括一些對父母,對教師,以及對待同學的條例,如“尊敬父母,關心父母身體健康,主動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教導,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動打招呼”,“尊敬教師,見面行禮,主動問好,接受教師的教導,與教師交流”,以及“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不欺負弱小,不譏笑、戲弄他人。尊重殘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等等。這些都是每一名小學生都需要遵守和踐行的道德尺度和標準,它是保證營造良好班風班紀的依據,也是實施德育的立足點。除此之外,不論是小學班主任教師,還是其他各學科教師,在校期間都應該為學生們樹立行為和習慣的榜樣。正所謂“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么,其自身首先應該有一個健康而高尚的靈魂,這樣才能在天長日久的熏陶中,將教師身上富有正能量的一面傳遞給下一代。比如,如果我們要求學生上課不要遲到,那么自己就應該提前到教室做好上課的準備。又如,要求學生服裝整潔,不燙發染發,那么教師自己也應該衣著樸素,不穿奇裝異服。再如,要求學生熱愛勞動,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那么自己也應該在班集體大掃除活動中積極參與,否則,如果連教師都做不到,又如何令學生信服呢?

3.組織趣味班級活動,凝聚人心

對少年兒童實施德育,并不一定偏要局限于教室,也更不必封閉在理論表達的形式上。考慮到很多少年兒童喜歡做游戲,以及參與集體戶外活動的特點,小學班主任教師或可通過多組織班級課間活動的方式,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幫助學生塑造鮮明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目的。比如,戶外的趣味拔河游戲,一來可以強健孩子們的體能,鍛煉兒童的手部和腿部力量,二來可以讓孩子們知道班級里的每一個人都是拔河游戲中的一員,只有當所有人都將力量向同一個方向作用時,良好的班集體氛圍才會營造出來,學生們在這樣和諧、包容和開放的集體氛圍下,才會擁有學習上更大的發展空間。又如,“比比誰能堅持到最后”的慢跑活動,教師不去給學生們規定跑步的時間,只告訴學生們“如果你感覺實在撐不下去了,就放棄跑步”,通過這樣的集體競爭方式,可以很好地磨煉學生的忍耐力,鍛煉學生們堅強不屈、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不僅班級體育活動可以滲透德育,一些智力方面的競技活動也可以達到滲透德育的目的。如我們可以效仿《中華好詩詞》的競賽模式,設計不同的競賽比拼環節,包括看圖猜詩句、給出殘缺部分補全詩句,以及給出關鍵字引導學生聯想詩句等,比賽以學生自愿報名參加為基礎,分別設計不同的獎項和獎品,學生可以個人為單位參賽,也可以小組的方式參賽,在這樣的競賽活動中,學生們不僅可以開闊詩詞積累的視野,領略到中華傳統詩詞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讓學生們透過各種詩句、詞句而形成健康、高尚、正義的人格和品行。

4.挖掘班級好人好事,樹立典型

心理學研究領域有一個詞語,名曰“羊群效應”,通俗來說,又可以稱為“從眾心理”,意思是說當羊群中的一只羊或者幾只羊開始調轉方向啃食其他地方的草地時,剩余的羊也會紛紛效仿。在實施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教師也可以恰當利用這一心理學現象,發揮班級中“領頭羊”的領導、指揮作用,在班上樹立良好的德育典型,以此來達到全面滲透德育的效果。比如,校園內部安裝了很多監控設備,這些監控設備不僅是保證學校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教師利用得當,也可以發揮出德育的價值。有過班主任工作經歷的教師或許都曾遇到過這樣的經歷,那就是當班主任在教室里時,學生們是一個樣,班主任教師離開教室后,學生們又是另外一副模樣。教師在教室時,學生們一個個看起來都很乖巧,而教師剛剛離開,教室內就如同“炸了鍋”,一時間各種違反班級秩序的現象會集體涌現。很多班主任教師對此很是頭疼。其實,一個班級中有喜歡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就有獨善其身的學生,我們可以通過查閱監控的方式,尋找班級中那些在教師走后依舊可以控制自己、認真學習的同學,然后再將這些視頻播放給學生們觀看,這樣就可以評選出自控能力強的道德模范,班主任任用這樣的學生擔任班級的“紀律委員”,相信沒有任何一位學生可以提出異議。自控、自律、慎獨,是良好的品行,教師通過設立這樣的典型,很大程度上是對德育有利的。除此之外,班主任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相互推薦,評選出“班級熱心腸”“班級勞動小標兵”“班級孝心小明星”等優秀典型,這些優秀的典型就像是夜空中一顆顆會發光的星星,因為他們的存在,整個夜空將不再寂寞。

5.增加校外實踐活動,寓德于行

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少年兒童實施德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讓學生知道怎么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上,還要認真考核學生到底有沒有去做。為此,班主任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校外實踐活動,或者可以通過給學生布置集體實踐類作業、家庭實踐類作業等,來實現德育的深化和拓展。比如,每年的植樹節、清明節、重陽節等,班主任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有相同志愿的學生到野外參與義務植樹活動,到烈士陵園給烈士獻花活動,以及參觀革命圣地的紀念活動,等等,這些活動對于塑造學生的環保意識,以及感恩意識和愛國情感是很有幫助的。又如,班主任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們布置小組調查作業,讓學生調查學校附近或者家庭附近的小區中是否有參加過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爺爺,從他們的口中傾聽那個被硝煙、炮火洗禮的歲月,向參加過這些愛國戰爭的老同志、老爺爺致以崇高的敬意,最終通過班級講故事或者分享搜集到的照片等方式,讓愛國主義教育浸潤到每一個班級,每一個課堂。綜上所述,從我國近幾年社會報道出的一些負面新聞,以及當前的“雙減”政策的實施背景來看,在小學階段對當代少年兒童實施德育,踐行“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幫助孩子們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其形勢是非常迫切的。針對這個德育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育和管理經驗,簡述一些可供參考和操作的方法、措施,希望可以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讓“雙減”下的教師和家長能夠更大程度上認識到德育的重要地位,也在家校合作的前提下,助力當代少年兒童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培養出更多有利于社會進步和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韓國軍、蔡祥禎《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德育途徑——有關農村德育新途徑研究》,《新課程》2019年第10期。

[2]戴玲珊《優化育人途徑增強德育實效》,《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年第10期。

[3]黃敬芝《創新德育途徑增強德育實效——武漢市黃陂區塔耳小學有效德育工程研究》,《領導科學論壇》2015年第23期。

[4]程凱《淺談加強小學生德育的重要性》,《新教育時代》2015年第39期。

作者:徐連云 牟秀貞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太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