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鄉建設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05-07 08:42:00

導語:縣城鄉建設局上半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城鄉建設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20*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縣城鄉規劃局繼續圍繞“傳承稻作文化、實施后發戰略,建設環鄱陽湖市場導向型經濟強縣”的思路定位,堅持“用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引領今天,以科學發展偉大實踐創造未來”,策應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按照“三帶、四區、五功能”的要求,全面堅持“未來引領、以人為本、城鄉統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全面協調”的原則,謀劃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的工作,牢固樹立“六種意識”,全力打好“城鎮建設戰”。過去的一年得到了市規劃局的充分肯定,被評為全市村鎮規劃工作先進單位和規劃系統目標管理達標單位。

一、上半年城鄉規劃工作

(一)*縣城市外環線規劃

充分結合*縣城總體規劃及道路交通規劃,堅持以人為本,盡量減少拆遷量,利用地形最大程度減少土方工程量,做到遠近結合,堅持統一規劃分布實施。

外環路規劃設計總長度為22.8公里,道路所圍面積46.5平方公里,房屋拆遷量約為5200M2。

(二)國際稻米文化城空間載體布局設想

為適應國家主體功能區劃分,策應全省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傳承稻作文化,實施后發戰略,唱響稻作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厚重的稻作文化資源,真正把*世界稻作文化發源地的文化品牌優勢轉化為推動*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的內在動力,我縣正在全力打造“國際稻作文化名城”,根據縣委、縣領導的指示,按照規劃引領、以人為本、統籌城鄉、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全面協調的六條原則,我局正積極規劃國際稻作文化名城,其選址為東至萬泉西大道,西至外環線,南至外環線,北至建德大道,面積約10平方公里,包含國際稻米核心城,把核心城規劃成為人流中心、物流中心、信息流中心、資金流中心、文化中心、飲食中心和旅游中心。

建設國際稻米文化城需要在空間上落實載體,從規劃角度運用全空間資源化理論,我們認為打造國際稻米文化城需要在全縣域空間上來考慮,將全縣的所有空間為塑造稻米文化城服務,而重點落在3個“一”上,也即“一景一園一片”。所謂一景就是一個景區,也即稻作文化發源景區;一園就是稻作文化產業園區;一片就是縣域南部高效農業產業片區。

稻作文化發源景區:位于大源鎮,仙人洞、吊桶環景區發現的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栽培稻植硅石標本,將人類種植水稻的歷史推前至距今1.2~1.4*,200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稱為人類稻作文化起源地,也奠定了*縣人文旅游的制高點。而裴梅的貢米原產區,正好以事實來證明*稻作文化起源地的地位。這兩大資源是*“稻作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的基礎和平臺。可以展示石器時代古人類稻作文化之旅,可以效仿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的建設,構建石器時代古人類的生活場景,并可演示稻作文化的歷史沿革。

稻作文化產業園區(在編的總體規劃已經提出):范圍為珠溪河以西、現上坊鄉政府南側支流以南區域。本區域處于城市的上游,規劃要求保護現狀良好的生態山林和農田景觀,在片區內形成稻作文化博覽園、世界稻作展示區、生態有機農業示范區、觀光農業示范區等專業性組團,一方面充分體現和傳承*的稻作文化,另一方面也為*縣域南部和西南部區域鄉鎮發展高效、優質農業提供技術平臺和起到帶動作用。另外可以利用東部沿珠溪河良好的濕地資源建設生態濕地公園,為城市居民提供周末郊游的場所。片區控制用地面積為10平方公里,最大建設用地容量為7平方公里,容納居住人口容量以7萬左右為宜。

南部高效農業產業片區:包括裴梅、蘇橋、青云、齊埠、湖云等鄉鎮。充分利用現有的特色農業基礎發展稻米、油菜、花生、蔬菜、水果以及花卉苗木和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成為具有區域意義的高效農業產業區。

在以上3個“一”中重點是“一景”和“一園”,通過它們可以實現實現“八個天下在*”,即天下稻田在*、天下稻倉在*、天下稻商在*、天下稻產在*、天下稻學在*、天下稻游在*、天下稻吃在*、天下稻基在*;也可以打造“六甲”,即*稻源甲天下、*稻產甲天下、*稻窗甲天下、*稻商甲天下、*稻學甲天下、*稻香甲天下。

(三)城市總體規劃修改

*縣城鎮體系規劃及總體規劃修編經過網上公開招標及層層篩選,20*年10月份最后確定由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承擔規劃設計單位,南京大學規劃設計院成立了以曹榮林教授為組長的編制小組,與*縣各鄉鎮、各有關單位進行了十天的資料收集并于20*年12月份拿出了城鎮體系規劃、總體規劃的設計方案。20*年3月召開了由陳曉琴縣長主持的,各相關單位參加的體系規劃總體規劃方案評審會,并由各單位提出意見,為了更科學地合理地編制好總體規劃,將請南京大學就進行*縣總體規劃修編進行專題論述,以便向上級申請修編批復。

下一步工作主要是圍繞上述問題展開,對上輪規劃進行評估,對*縣現有狀況進行論述。積極與上一級部門溝通形成專題報告,力爭修編批復及城市規模盡快落實。設計單位嚴格按新《城鄉規劃法》的要求,進行總體規劃修編工作。

(四)珠溪生態城規劃

珠溪生態城分南地塊、北地塊,共計2825畝,南地塊位于建明路以南、珠溪河兩岸河東岸644畝、河西岸1321畝,合計1965畝,北地塊位于建元路以上至新外環線,東臨珠溪河下游,面積860畝。

珠溪河生態城圍繞縣城的唯一一條河流兩岸,充分利用地勢,優化土地資源,尊重自然環境。

珠溪河生態城規劃設計由國投公司委托南昌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按照公共性、親水性、特色性的要求,設計人員經現場踏勘,初步概念性方案已經縣建工委、縣規劃決策委研究,現在進行方案優化,我局也就方案到省建設廳規劃處李處長匯報,得到省廳大力支持,并稱有機會參加珠溪生態城的方案評審。

設計單位于6月5日將拿出規劃設計文本,屆時將聘請省、市領導專家及縣領導和相關部門共同對生態城方案進行評審,評審后可將珠溪生態城的設計文本由國土部門提交省國土廳申報項目。

(五)濱溪河生態治理工程

為全面提升我縣城市品位,把現有污水溝變成我縣的風景線、旅游線、生命線,根據市民要求和縣委、縣政府領導指示,已對濱溪河這一工程進行了整治規劃,現把目前工作進展情況向領導予以匯報:

1、4月23日,陳曉琴縣長帶領相關單位到現場勘察。我局提交的二條引水方案(1、從中心檔欄河壩下游400M處中心檔電站引水渠提水;2、從錦黃公路與皖贛鐵路交叉處的珠溪河引水)。最后陳縣長決定水利局拿出二條引水方案可行性報告,便于最終決定最優的一條引水方案。

2、4月23日至4月28日,上海、廈門、南昌的三家景觀設計單位到現場勘察,以及搜集了相關資料進行規劃設計。

3、5月23日上午,在政府二樓由相關部門組成的專家評審會上,聽取了三家單位的初步方案匯報,并對進行了打分,確定了規劃設計單位,并確保在6月份完成方案評審。

(六)六0中路立面改造規劃

六0中路沿街立面改造設計方案從設計開始,多次現場踏勘,幾易其稿,并經建工委會討論研究,報規劃決策委員會原則通過。由設計單位,再進一步方案優化。于5月23日,經專家評審,圍繞著打造文化街、生態街、風景街、旅游街、時尚街、精品街的理念,結合本縣實際,按照誰受益,誰投資方式進行。

六0路立面改造主要的問題、難題就縣如何把握好既充分體現個性美觀又要可具操作性,因為六0中路大部分臨街建筑都是私有,過分追求華麗,品位易造成投資過大,造成市民抵觸情緒,使這次利民惠民的工程難以進行。

為了把握好設計,尊重市民意愿,我們將設計方案于本月底前對市民特別是沿街店鋪業主進行公示,公示內容是立面改造內容、式樣,每一幢臨街建筑都有一份原立面圖,改造后立面圖、總平面圖以及建造說明、改造估計“三圖一書”,經公示,市民把意見反饋回來后,由設計單位充分考慮市民的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我縣的國際稻作文化名城的特色,進行最后修改定稿,6月初交由建設局等部門具體實施。

(七)污水處理廠規劃情況

為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大決策,嚴格按照“三帶、四區、五功能”的要求,遵循“因地制宜,適度超前”的原則,對我縣污水處理廠進行了近、遠期規劃選址,并已上報市規劃局,目前承擔此項規劃任務的江西省城鄉規劃研究院市政所正在抓緊編制排水專項規劃,污水處理廠總長49公里,總投資6000余萬元,預計6月底完成規劃編制。

(八)重點地段控制性規劃

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節約用地,根據縣委、縣政府領導指示,我局現已啟動了東臨*青大道,西臨萬寧東路,南臨建德大街,北臨建元大街面積計2495.7畝,東臨六0大道和萬泉西大道,西臨萬盛大道,南臨建安大街,北臨建元大街面積計1945.3畝,東臨萬盛大道、西臨西外環、南臨正大西街、北臨建德大街計2544.7畝,這三塊用地共計6955.7畝用地的控制性規劃:

1、我局已在4月28日在江西建設網了控規規劃設計招標公告,報名時間為4月30日至5月20日。

2、截止5月20日,書面到我局報名的有上海復旦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中華建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等六家單位、

3、5月23日上午,由陳曉琴縣長主持的相關單位組成的專家評審會上,對六家報名單位的業績及報價等進行了綜合評分,選出規劃設計單位,下一步工作著手進行規劃編制。

(九)、規劃展示館修改情況

*縣城鄉規劃局于20*年10月中旬開始籌劃城市規劃展示館建設項目,從規劃選址、資料收集、整理、方案評審(宣傳、文廣等部門參加)到開工建設,但由于時間過于緊張,加上在制作過程中設計單位出現了一些疏漏,作為縣委縣政府的重點工程項目,*縣城市規劃建設的一個展示工程,對此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進一步提升城市規劃的展示效果,提升*的整體形象,根據縣委縣政府的指示,我局于20*年4月23、24日誠摯地邀請了縣政協、縣人大常委會的領導親臨城市規劃展示館進行調研,并就城市規劃展示館建設和制作等情況,在縣公安局黨委會議室召開了由規劃局主持、制作單位及縣政協(縣人大)領導參加征求意見座談會,現結合縣委、人大、縣政府、政協各位領導的寶貴意見在規定的時間內抓緊修改到位。

(十)村鎮規劃

大部分鄉鎮都完成了總體規劃,上坊鄉總規已于近期通過評審,汪家鄉、梓埠鎮總規開始修編,現已完成地形測量,大源鎮已經與設計單位簽訂了合同,在適當調整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鎮區一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但也有個別鄉鎮由于領導不重視,至今還沒有完成總體規劃。

建議縣委、縣政府對鄉鎮規劃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并將此項工作納入年終考評,對做得較好的鄉鎮予以獎勵。

*年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規劃已全面完成。770個未編制規劃得自然村已完成地形測量,自然村規劃力爭9月底全面完成。當前主要問題是鄉鎮執法沒有人員,沒有機構,嚴重影響了村鎮規劃管理工作的推進。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規劃機關現有人員(9名)較少,與現有的工作不相匹配,專業技術人員技術力量不夠,真正在機關工作的只有7名;二是村鎮規劃執法力量薄弱,沒有人員,沒有機構,影響村鎮規劃管理工作的推進。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縣委、縣政府總體部署為統籌,堅持“環鄱陽湖市場導向型經濟強縣”不動搖,堅持科學發展觀以未來為引領,繼續圍繞“拉開框架、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要求,抓好今后一段時期的工作。

1、完成好三項辦法;

(1)《*縣城市規劃管理暫行辦法》

(2)《*縣城規劃區經營性建設用地容積率管理辦法》

(3)《*縣境內國道、省道、縣道規劃建設管理辦法》

2、編制好四類規劃;

(1)繼續做好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及總體規劃修改修編。

(2)完成好城市規劃區內的控制性規劃編制

(3)指導完成大部分鄉鎮總體規劃編制

(4)繼續做好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以及自然村規劃

3、做好五項重點工作;

(1)重點抓好城市規劃編制

(2)重點實施城市專項規劃

(3)重點抓好機關作風建設

(4)重點開展城鄉規劃效能監察,大力實施既定規劃

(5)重點提高工作人員業務水平

城鄉規劃工作繼續深入科學發展觀,全力抓好城市規劃展示館建設,進一步“突出重點,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促進和諧”充分發揮好規劃的龍頭作用,堅持“謀劃工作必須以項目為抓手,實施項目必須以規劃為先導,規劃項目必須以未來為引領,描繪未來必須以需求為市場,滿足需求必須以科學為指導”理念,充分發揮規劃的先導作用,主導作用和統籌作用,建立健全城市規劃建設的長效機制,從根本上促進和諧,堅持“以人為本、以史為鑒、以水為魂、以路為基、以樹為肺、以山為脊、以景為眼、以網為綱”的發展出路,促進城市規劃和諧,努力把我縣建設成為“活力*、文化*、生態*、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