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權利歸屬管理制度
時間:2022-03-26 07:07:00
導語:發明權利歸屬管理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條(制定目的和依據)
為了促進自主創新,保障單位和發明人或設計人的合法權益,激勵發明人或設計人的發明創造積極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若干配套政策》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定義和適用范圍)
本辦法所稱的發明創造的權利是指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職務獎酬是指對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設計人的獎勵和報酬。
本市行政區域內發明創造的權利歸屬約定和職務獎酬的支付等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發明創造的權利歸屬)
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的權利屬于該單位。
非職務發明創造的權利屬于發明人或設計人。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設計人對發明創造的權利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政府資助的科研項目所形成的發明創造的權利,除另有約定或者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由承擔單位所有,發明人或設計人依法享有該發明創造的署名權和榮譽權。
第四條(發明創造權屬的合同約定)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在該發明創造完成前或者完成后,其權利可以由單位與發明人或設計人通過書面合同的形式約定為發明人或設計人所有,或者與發明人或設計人共有。
發明創造的權利約定為發明人或設計人所有,或者與發明人或設計人共有的,應當在書面合同中約定發明人或設計人是否向單位進行補償,以及補償的方式和數額。
第五條(職務發明創造的權利優先受讓)
在同等條件下發明人或設計人可以優先受讓職務發明創造的權利。
單位轉讓或者無償放棄職務發明創造的權利時,應當優先書面告知該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設計人。發明人或設計人應當在被告知后予以明確答復,愿意受讓的,應當書面通知單位。超過雙方約定的期限發明人或設計人不答復的,單位可以視其為放棄受讓。
單位與發明人或設計人應當就職務發明創造的權利受讓簽訂書面合同,并就權利受讓所產生的權利和義務作出約定。
第六條(支付職務發明創造報酬數額和方式)
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實施、許可他人實施、轉讓其職務發明創造后,支付發明人或設計人的報酬可以按下列比例由單位與發明人或設計人通過書面合同的形式約定:
(一)單位自行實施職務發明創造的,可以從實施該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稅后收益中提取不低于5%,或者從實施該項外觀設計專利的稅后收益中提取不低于1%,作為報酬支付給發明人或設計人。
(二)單位轉讓、許可他人實施其職務發明創造的,可以從該項職務發明創造的轉讓費、許可使用費的稅后收益中提取不低于30%,其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可以提取不低于50%,作為報酬支付給發明人或設計人。
參照前款,單位與發明人或設計人可以以合同約定一次性支付報酬,或者其他雙方認同的方式支付報酬。
實行股份制的單位可以以股權方式支付報酬。
第七條(自行實施職務發明創造報酬的參考因素)
單位與發明人或設計人根據本辦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對單位自行實施的職務發明創造約定報酬數額時,可以以含有職務發明創造的產品或者工程的整體稅后收益為基礎,參考以下因素計算:
(一)職務發明創造在整個產品或者工程中的技術貢獻比例;
(二)合同約定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報酬提成比例;
(三)發明人或設計人對發明創造的個人貢獻比例。
第八條(轉讓、許可實施職務發明創造報酬的參考因素)
單位與發明人或設計人根據本辦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對單位轉讓、許可他人實施的職務發明創造約定報酬數額時,可以以含有職務發明創造項目的總轉讓費或者許可使用費稅后收益為基礎,參考以下因素計算:
(一)職務發明創造在整個轉讓或者許可使用項目中的技術貢獻比例;
(二)合同約定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報酬提成比例;
(三)發明人或設計人對發明創造的個人貢獻比例。
第九條(無償或者低價轉讓、許可實施職務發明創造的報酬計算)
單位將發明創造的權利無償或者低價轉讓、許可他人實施的,可以參照該發明創造轉讓或者許可使用的市場價格的稅后收益,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向發明人或設計人支付報酬。
發明創造轉讓或者許可使用的市場價格,由單位和發明人或設計人協商確定,或者協商委托評估確定。
第十條(獲得侵權賠償費的報酬支付)
從侵犯單位專利權糾紛的調解、訴訟、仲裁中獲得的侵權賠償或者補償費,扣除調解、訴訟、仲裁等相應成本后的部分,應視為許可他人實施其職務發明創造的收益。單位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向發明人或設計人支付報酬。
第十一條(職務發明創造報酬的支付時間)
單位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向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設計人支付報酬。
單位與發明人或設計人對報酬支付時間未作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發明人或設計人可以參照下列規定,要求單位在合理期限內支付報酬:
(一)單位自行實施發明創造的,每年支付相應報酬;本年度的報酬在下年度的6月30日前支付完畢;
(二)單位轉讓或者許可他人實施其職務發明創造的,自轉讓費或者許可使用費到賬之日起三個月內支付相應報酬。
第十二條(發明人或設計人對相關信息的知情權)
單位應當按照與發明人或設計人關于職務發明創造報酬的相關約定,自其實施職務發明創造行為發生后三個月內,或者自其許可他人實施、轉讓其職務發明創造的合同簽訂后三十天內,將相關信息通知發明人或設計人。
第十三條(對發明人或設計人及突出貢獻人員的獎勵)
被授予專利權的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應當自專利權公告之日起三個月內發給發明人或設計人相應的獎金;一項發明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得少于2000元,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得少于500元。其他單位可以參照執行。
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實施、許可他人實施、轉讓其職務發明創造后,單位應當對發明創造的轉化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
依照本辦法支付的獎金,企業可以計入成本,事業單位可以從事業費中列支。
第十四條(發明創造權屬與報酬糾紛的救濟途徑)
發明創造的權利歸屬約定或者職務發明創造報酬約定在履行中發生糾紛的,當事人可以自行協商,也可以請求職務發明創造單位的主管部門或者相關政府部門調解;有仲裁協議的,可以請求仲裁,沒有仲裁協議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十五條(相關責任)
單位違反本辦法的有關規定,侵害發明人或設計人以及轉化發明創造做出突出貢獻人員的合法權益,且造成社會重大不良影響的,相關政府部門可以按規定,取消其因專利工作而獲得的資助和榮譽,上級單位或者主管部門依照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對該單位的主要責任人員給予相應處理。
- 上一篇:黨政干部任用管理制度
- 下一篇:專利保護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