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撂荒三大特點五大原因

時間:2022-08-24 03:31:00

導語:耕地撂荒三大特點五大原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耕地撂荒三大特點五大原因

近年來,耕地撂荒成為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造成了耕地資源的浪費,對農業的發展不利,甚至還威脅到國家的糧食安全。近日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對部分區縣土地撂荒情況進行的調查顯示:耕地撂荒現象較普遍,但不同地區間的差異較大,由于導致撂荒的五大原因短期內沒有緩解的跡象,有關部門應引起重視。

一、耕地撂荒的調查情況

通過調查顯示,重慶各區縣耕地撂荒現象比較普遍,但較往年撂荒情況相比有所降低或者保持相對穩定。涪陵對區內17個鄉鎮抽選的24個村(耕地總面積62893畝)調查顯示,今年撂荒面積(因為目前水稻播種還沒有結束,故本文所指撂荒面積是指小春實際撂荒面積和大春可能撂荒面積)較去年減少777畝,同比降17.7%。其中小春撂荒面積2913.5畝,占總耕地面積的4.6%;大春可能撂荒面積695.5畝,占總耕地面積的1.1%,分別較去年撂荒面積降低16.7%和21.8%。萬州全區總耕地面積149.06萬畝,據統計2010年全區小春撂荒面積達25165畝,占耕地面積的2.9%;從春耕備耕情況看,大春耕地撂荒面積很少。全區整體撂荒水平較低,屬正常情況。其中調查的高峰鎮大寨村、太安鎮和堰村和分水鎮郎咀村三個村子,撂荒面積占耕地面積分別為2.6%,2%和11.8%。巫山官渡鎮天燈村1社53戶居民實際擁有耕地面積約430畝左右,目前閑置未耕種的耕地面積107.3畝,占24.9%。撂荒面積基本與去年持平。開縣大進鎮明洪村2社、大德鄉龍王村10社和郭家鎮團包村1社,三個社407戶,1285畝土地中全年撂荒的地很少,而季節性撂荒面積達265.2畝,占調查面積的20.6%。

二、土地撂荒存在的特點

重慶土地撂荒現象存在著旱地比水田、小春作物比大春作物、山區坡地比低地平壩更普遍的分布特點。

從土地類型上看,旱地撂荒現象較水田普遍。梁平紫照鄉大丘村常年撂荒面積在60至115畝之間,占總耕地面積的比重3%左右,基本上是旱地。開縣調查的3個村3個社有耕地1285畝(其中旱地863畝,水田422畝),撂荒面積265.2畝,其中旱地撂荒256.4畝,占調查撂荒面積的96.7%。

從季節作物上看,小春作物撂荒現象較大春作物嚴重。小春作物單產和比較效益較低,耕地撂荒明顯比大春作物嚴重。重慶地區小春作物主要包括小麥、油菜和洋芋等作物。酉陽板橋村1組,小春耕種撂荒比例在65%左右,大春耕種撂荒比例預計在5%左右。開縣郭家鎮團包村1社小春撂荒面積5.4畝,占該社撂荒面積的87.1%;大德鄉龍王村10社撂荒80畝土地全屬于小春作物撂荒。

從地區分布上看,缺乏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山區薄地撂荒現象較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的低地嚴重。以武隆為例,條件較好的平橋鎮某社耕地面積328畝,僅有3戶撂荒,面積14畝,占耕地面積的4.3%;而高山地區的文復鄉某社耕地面積280畝,撂荒面積近8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29%左右,幾乎各戶都有耕地撂荒情況存在。

三、耕地撂荒的原因分析

通過調查結果分析,耕地撂荒主要存在以下五大方面的原因

一是農業比較效益低,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雖然國家取消農業稅、三提五統,并給種糧戶實行一定的補助,但并沒有縮小農業生產與二三產業收入之間的差距。隨著種糧成本的持續增長,種糧特別是種植小春作物的效益越來越低。由于外出務工收入是在家種糧收入的2-5倍,大部份青壯年都選擇外出務工,導致了農村土地撂荒。

二是青壯年勞力大量轉移,種地勞力缺失。以開縣為例,2009年全縣外出務工人數達50.7萬人,占從業勞動力人數的61.2%,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974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6.2%,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后就造成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嚴重不足。縣內大進鎮明洪村2社176戶,559人,外出務工人數303人,占調查人口54.2%,全家外出戶數93戶,占調查戶數52.8%。武隆文復鄉某社共39戶農戶中,外出務工人數高達86人,因缺乏農業勞力造成耕地荒蕪就占30戶。公務員之家:

三是部分耕地生產條件差,土地流轉困難。撂荒地多處于交通不便,缺少水源,土地貧瘠,投入產出效益差的山區。酉陽木葉村6組的140畝撂荒地主要集中在這樣的薄坡地。這部分耕地即便不收租金進行流轉,也沒人愿意耕種,被迫撂荒。

四是野生動物危害嚴重,導致撂荒。隨著退耕還林政策的落實,農村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山區野生動物數量明顯增加,但對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奉節新民鎮祖師村野豬、野雞危害嚴重。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被野豬毀掉的農作物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30%以上。野雞對玉米嫩苗啄食嚴重,有時不得不補種兩三次。野豬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村民們對它們無可奈何。由于野豬的破壞,當地村民余國中家5畝耕地中有3畝基本無收或絕收,從2008年開始被迫撂荒。

五是農民自給自足思想較重。據了解,目前較多的農民種田基本是為了自給自足,并非出于成本收效考慮覺得種糧有利可圖。基于這樣的考慮,部分農戶只耕種距家較近、土地肥沃的土地保證自己家庭的口糧,而對于邊遠坡地則棄耕撂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