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金融系統預防職務犯罪的認識和思考
時間:2022-09-17 01:02:00
導語:對金融系統預防職務犯罪的認識和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金融違法犯罪尤其是職務犯罪案件頻發,嚴厲打擊金融違法犯罪活動、切實加強金融系統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已成為金融系統和檢察機關必須認真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現就圍繞預防金融系統職務犯罪問題談些認識和思考。
一、當前金融系統職務犯罪的案發走勢和特點
應當看到,這幾年經過全省金融系統紀檢監察部門與各級檢察機關通力協作,不斷加大打擊金融犯罪力度和認真做好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有效地遏制了金融案件的高發勢頭。總的來說,當前金融系統職務犯罪案件的總體走勢出現“兩個波浪式”:一方面,職務犯罪案件數呈波浪式的下降趨勢;另一方面,職務犯罪案件在金融案件中的所占比重又呈波浪式的上升趨勢。這表明,在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和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的形勢下,金融系統的職務犯罪處于欲張又縮的狀態,較之金融其他犯罪更具有頑固性,預防職務犯罪既是金融系統查處和防范違法犯罪的工作重點,也是任重道遠的法制任務。尤其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當前金融系統職務犯罪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特點:
1、貪污、受賄、挪用公款案件居高不下。在近幾年立案查處的金融職務犯罪案件中,貪污、受賄、挪用公款案件所占比重一直很大,反映了金融系統職務犯罪案犯掠奪錢財的貪婪性。
2、涉案金額巨大,社會危害性嚴重。隨著涉案金額上百萬、上千萬案件增多,造成銀行資金大量流失和被侵吞,不僅對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影響和破壞,更為嚴重的是損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給社會帶來了不安定因素。
3、單位負責人涉案比例上升,并向高級管理人員蔓延。從近年情況看,呈現出上升并向處以上的高級管理人員蔓延的趨勢,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
4、內外勾結合伙作案增多,導致串窩案發生。隨著金融內部管理制度的加強和改進,金融系統職務犯罪的作案方式發生了變化,從過去的手段單一、一人一案一罪的情況轉向以聯手犯科、狼狽為奸的團伙特點,從而使內外串通勾結和內部合伙作案增多,導致一些串窩案的發生。
5、案犯年齡結構呈下降趨勢,智能化作案傾向明顯。在原先普遍采取收儲不入帳、偷支儲戶存款、冒用他人名義貸款等傳統犯罪手法的基礎上不斷翻新,智能化作案傾向明顯。或利用新業務拓展、管理不到位等可乘之空隙,違規大額透支、非法載留、拆借資金將公款挪用等。這些新的犯罪手法詭秘,隱蔽性強,不易被發現,增大了查處和防范工作的難度。
6、基層操作崗位發案率高,攜款潛逃者增多。金融系統的支行(公司)及分理處、儲蓄所和農村信用社,是金融機構的基層單位,其中直接與資金貨幣打交道的操作崗位,往往是金融職務犯罪的誘因。基層金融機構不僅發案率高,而且還常常發生攜款潛逃案件,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損失和危害。
二、誘發金融系統職務犯罪的主要原因
金融業是從事和經營貨幣這一特殊商品的行業,容易誘發與金錢相關的職務犯罪。從總的情況分析,金融系統職務犯罪與其他職務犯罪一樣,都是利用職務便利而獲取個人或小團體利益的違法犯罪活動。它的產生和存在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是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諸多社會矛盾的綜合反映。具體說來,既有其外部的條件影響,也有其內部的原因所致,是諸多因素和問題的綜合作用之結果。當前誘發金融系統職務犯罪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受消極腐敗思想的侵蝕和影響,貪婪欲望膨脹。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以及社會利益日趨多元化,人們對利益的追求也逐漸成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認可的價值目標。在這種社會意識形態的作用下也必然產生一種異化,這就是對利益特別是對不正當物質利益的追逐,隨之而來的是拜金主義的價值觀、極端個人主義的人生觀和不切實際的消費觀等各種消極腐敗思想在侵蝕和影響著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由于金融行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客觀的經濟環境使金融業成為人們經濟活動的矛盾焦點,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為了獲取資金,千方百計拉攏腐蝕金融干部職工。而在金融隊伍中,有的本身政治、思想、文化素質就不高,缺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與社會上消極腐敗思想一拍即合,同流合污。隨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的滋長和膨脹,于是部分金融從業人員貪婪成性,不顧政策、法律的約束,公然把貪污、受賄、挪用、侵占公款作為實現個人價值目標的直接手段,最終淪為人民的罪人。
2、執行規章制度不嚴,內部管理松馳。與其他行業相比,金融系統的規章制度是比較健全和嚴密的。從金融行業絕大多數的發案情況看,“十案九違規”,多與執行規章制度不嚴、內部管理松馳有直接關系。由于管理上存有許多漏洞,使犯罪分子有機可乘,這是一些金融機構之所以發生案件的一個重要內部原因。有的機構不認真執行雙人臨柜、雙人管庫、離崗交接登記制度,業務工作流程缺乏嚴格規范的制度約束,以人手少為由,一人多崗、一人臨崗、相互替崗和脫崗現象較為普遍。有的內部存在儲蓄、出納、會計、信貸等部門的印鑒、憑證、票據等保管不嚴,對過期作廢的重要憑證不及時清理,隨意擺放。有的不按規定管理電腦和計算機方面">計算機,不嚴格執行電腦和計算機方面">計算機操作規程,不按保密要求管理使用和定期更換密碼口令。這就給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機,誘發貪污、挪用等職務犯罪。還有的不認真執行“三查制度”,即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檢查,造成信貸業務違規操作,甚至出現以貸謀利和誘發受賄等案件。
3、制約機制不完善,對權力監督不力。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加快和金融業逐步邁向商業化的進程中,出現了金融經營體系和監管體制相對滯后的情況,從而使一些金融機構尤其是基層機構的業務監管不力,內控機制不健全,缺乏對職務犯罪的防范意識,忽視對某些權力的監督,造成整體控制上的失衡。有的機構開拓發展業務,管理相對滯后,在新業務不斷推出、基礎手段不斷更新的同時,內控管理和制約機制建設跟不上,造成乘隙作案增多。有的機構用人制度改變后,出現了臨時工、聘用工和正式工多種用工形式并存的情況,而對職責權利關系卻未作相應調整,這就使所謂“臨時(聘用)工不敢監督正式工,新職工不敢監督老職工,一般職工不敢監督處、所負責人”的現象十分突出,相互間的監督制約形同虛設,特別是基層“一把手”掌管權過大,使得其中有犯罪意識的人作案輕而易舉,很容易得逞。
4、在防范和查處上存有偏差,“兩手抓”不夠落實。近幾年來,浙江省依靠沿海有利條件,在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合理調整經濟結構的推動下,經濟發展較為迅速,從而也使金融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為適應這種狀況并掌握發展的主動權,一些金融機構的領導迫于客觀形勢和競爭的壓力,思想上存在著重業務發展、輕內控管理的傾向,往往忙于抓業務指標,疏于道德風險防范,使得內部思想建設相對薄弱,防案意識淡化,“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突出。還有的金融機構對查處案件的處罰規定大多采取“一刀切”的簡單做法,加之下屬單位領導存有“三怕”:怕單位信譽受損,怕集體獎金被減,怕個人發展受挫。于是對發生的案件能瞞則瞞,查處能輕則輕,不愿深查嚴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甚至以辭退當事人一走了之。這就明顯降低了查處違法犯罪的工作力度,在客觀上助長了圖謀不軌之人的犯罪作案心理。
5、選人用人把關不嚴,埋下道德風險隱患。由于前幾年金融業務的發展需要,金融系統招收了不少人員。有的機構在招聘選人過程中,存在著重才輕德、重業務輕思想政治表現的傾向,有的為了解決就業,照顧性地招收了本系統干部職工的家屬,這就使一些不合格的人員也進入金融隊伍。這些人員沒有經過嚴格的教育培訓,思想政治素質不高,很容易在金錢的誘惑下實施犯罪。由于用人把關不嚴,也為一些人逃避紀律和法律的懲治提供方便,有的單位對一些“帶病”跳槽的人往往順水推舟,推送出去了事,致使這些人的“病根”未除,在金融隊伍中埋下了道德風險隱患。還有的機構用人失策,對選調進來的人員重使用、輕管理,只看重業務工作能力,不顧及思想品行和作風表現,甚至對有的業務做得比較大的人員偏信過寵、放任自流,久而久之使這些人借機實施犯罪也就成為可能。
三、預防金融系統職務犯罪的對策措施
既然職務犯罪是社會諸多矛盾和因素的綜合反映,既然金融系統職務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預防之策必須是緊密聯系金融行業的實際,實施綜合治理的系統工程。針對當前金融系統職務犯罪發案的共性原因,防范對策措施應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金融隊伍素質。面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各種消極腐敗思想的侵蝕和影響,必須在金融領域里加強對全體從業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以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在思想上筑起堅固的“防腐墻”,保持金融隊伍的健康肌體。應該看到,正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教化一旦被人們所接受,就會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抑制不良的犯罪意識和動機產生,從而在思想防線上形成遏制和防范金融犯罪的一道屏障。因此,各級金融機構要充分發揮這一傳統的政治優勢,著力抓好金融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職業紀律和法規制度教育,加強廉潔自律和法制觀念的培養,弘揚“三鐵”精神,切實提高金融隊伍素質。要著重加強對金融機構領導干部的職業道德和廉潔自律教育,這不僅在于領導干部的行為示范作用可以帶動和影響廣大員工,還在于領導干部本身需要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和反腐蝕能力,以防自身變質或被不法分子拖下水。要不斷結合實際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式,既要抓對人心有震撼力的警示教育,也要抓日常中的和風細雨式的思想工作,以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立控制金融行為的有效機制。深化和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建立一套完善、有序的金融行為運行機制,這既是對加入wto后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也是化解和防范因金融體制“脫節”、“失控”而產生的各種金融犯罪的強有力措施。為此,要盡快建立健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金融法律制度體系、金融調控監督體系和現代金融機構管理體制,推進金融法制化、市場化進程,形成規范有序、公平競爭的金融環境。作為金融調控監督部門,要強化宏觀調控,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合法、合規的宏觀控制機制,同時要切實履行好金融監管職能,加強對金融機構市場營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監督管理,督促金融機構依法經營,杜絕以不正當手段競爭,從而避免不法分子進行各種職務犯罪活動。作為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也應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機制,強化自擔風險能力,實行審貸分離、授權授信制度等決策監督,以增強抵御經營風險和道德風險的能力,防范由此而產生的受賄、挪用公款等職務犯罪,保證金融和經濟的穩健發展。
(三)健全內控制約機制,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金融業的特殊性決定其健全內控制約機制的重要性。只有下大力狠抓制度建設和對制度的嚴格執行,才能形成監督制約的良好運行機制。為此,一是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各金融機構要從市場經濟體制和業務需求出發,對現行的規章制度進行修訂、補充和完善,使各項金融業務活動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特別是對易發生犯罪的主要業務環節和重要部門、要害崗位,要建立切實可行的內控制約機制,加強對人、財、物的管理,堵塞可能出現的漏洞,防范職務犯罪發生。二是強化監督檢查,保證制度的落實和執行。要加大執行規章制度的監督檢查力度,使金融系統建立的以監察、內審、稽核、事后復核為主的監督檢查體系真正發揮作用。要重點對儲蓄、信貸、出納、會計等易發生犯罪的崗位進行嚴格的稽核檢查方法嚴格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切忌流于形式,失去應有功效。要建立和落實檢查責任制,對于未認真檢查而發生問題的,同樣要嚴肅追究檢查者的責任。
(四)把好進人用人關,公平競爭選用人才。由于金融業是整天與錢打交道的特殊行業,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基礎和職業道德、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較強的履責能力。因此必須嚴格把好進人用人關,以保證金融隊伍具有相對的純潔性和較高的思想、文化修養。把好進人用人關,總的原則要求應是公開招聘,公平競爭,擇優錄(聘)用,保證質量。對不符合選人標準的,都應拒絕錄(聘)用,不能降低標準,尤其是因職務犯罪或嚴重違規違紀而被清理出金融隊伍的人員,其他金融機構一律不得錄用。對高級管理人員的選拔任用,不僅要考察其業務能力和工作業績,更要注意考察其人品和職業道德表現;對重要崗位人員的聘(使)用,要實行崗位輪換、定期交流、強行休假等用人管理制度,并進行定期考核、調查,發現有問題苗頭的應及時調整或撤換,不應“亡羊補牢”;發現在金融隊伍中有賭博、、吸毒行為的,要按規定堅決清理出金融隊伍,不能“養虎遺患”。
(五)加強領導和協作,加大打擊力度。堅決懲治腐敗,打擊職務犯罪,既是新時期反腐敗斗爭的重要任務,也是預防金融系統職務犯罪的有效措施和途徑。首先,各金融機構黨委(組)要加強領導,樹立大局觀念,克服小團體狹隘思想,糾正“一手硬一手軟”問題,把反腐治貪作為一項重要職責來抓,健全并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大力支持紀檢監察部門行使職權,使他們切實擔負起監督、檢查職責。要針對職務犯罪隨著金融業務發展而范圍擴大、方式手段翻新的特點,加強調查研究,提出對策,增強預防工作的前瞻性、預見性。其次,要加強與各級檢察機關的聯系和協作,建立健全金融系統預防職務犯罪組織領導體系和工作網絡,排除社會上各種干預和影響,形成協同作戰的整體合力,嚴厲打擊職務犯罪,使不法分子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再次,要加大對攜款潛逃案件的專項治理工作力度,積極主動地配合公安、檢察機關搞好抓捕追贓工作,不讓犯罪分子在經濟上得到好處,努力挽回所造成的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