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經費保障改革講話
時間:2022-08-22 06:17:00
導語:教育經費保障改革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上班伊始,省政府即召開全省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充分說明省委省政府對此項工作的重視。按照會議安排,教育廳劉希平廳長還要部署相關工作、盛昌黎副省長最后要作重要講話,下面,我先就財政部門如何推動改革全面實施談幾點意見。
一、將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是進一步推進我省義務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按照“科教興省”戰略和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積極籌措資金,調整支出結構,完善財政體制,加大了對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有力地保障了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調整,初步建立了以“四個確保”(保工資、保運轉、保安全、保貧困生入學)為核心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較快發展。據統計,**年至**年全省財政性教育經費累計投入1179億元,其中**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317億元,比**年增加了93%,**年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255億元,是**年支出數的1.12倍;**年義務教育階段財政性教育經費179.18億元,比**年增長94%,**年義務教育階段預算內教育經費139.37億元,是**年的1.17倍。**年我省小學、初中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分別為2498.84元、3216.47元(全國平均為1327.24元和1498.25元),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分別為295.29元和460.24元(全國平均為166.52元和232.88元),均名列全國各省、區前茅。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省基礎教育發展不夠均衡,全省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教育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改革和發展的任務仍然艱巨。如一些地區尤其是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還比較落后,部分學校的公用經費存在缺口,有的學校還存在危房和欠債,個別市縣教師地方性津補貼經費不能足額安排,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我省教育事業的健康、協調發展。深化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經費長效保障機制,是落實公共財政保障責任的必然要求,必將促進我省義務教育健康、和諧、均衡發展。
二、全面理解和把握新機制的政策內涵
按照“明確各級責任、中央地方共擔、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組織實施”的原則,我省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行城鄉統籌,同步推進。改革的目標是逐步將全省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建立各級政府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雜費工作。**年秋季學期開始,我省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免除學雜費。**年起,繼續按照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省教育廳等部門關于**省義務教育中小學生免除學雜費實施意見的通知》(浙政辦發〔**〕66號)規定做好中小學免雜費工作,免除雜費所需資金區分五類地區由省與市、縣按比例分擔。其中:
淳安縣等29個市縣,由省財政全額承擔;安吉縣等3個市縣,省與市縣分擔比例為7︰3;臨安市等6個市縣,省與市縣分擔比例為5︰5;富陽市等14個市縣,省與市縣分擔比例為3︰7;杭州市等11個市縣,省與市縣分擔比例為2︰8。
(二)逐步提高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日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年省財政廳、省教育廳曾制訂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生均標準(欠發達地區小學180元、初中240元;經濟情況中等地區小學200元、初中280元;經濟發達地區在不低于二類地區的基礎上自行確定)。省政府決定,**年全省義務教育階段日常公用經費最低標準統一為小學生均230元/年,初中330元/年,今后逐步提高,2010年達到中央制定的基準定額。提高后的日常公用經費超出**年省定標準部分所需資金區分五類地區由省、市縣按比例分擔,具體按免雜費的省與市縣分擔比例執行。
(三)不斷推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對不同類型的困難學生實行不同的資助政策。具體是:
低保家庭子女、烈士子女、福利機構監護的未成年子女、五保供養的未成年子女和殘疾學生,免課本費、作業本費和住宿費;
低收入家庭子女,免課本費、作業本費。**年將農村居民年人均收入2000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子女納入資助范圍,今后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省政府逐步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標準,逐步擴大低收入家庭學生資助面;
少數民族學生,免課本費和作業本費;
因病、因災造成的臨時困難家庭學生,具體減免費用項目和標準由市縣政府決定;
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讀的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愛心營養餐。
困難學生資助經費分三類地區由省與市縣按比例分擔,其中:淳安縣等31個市縣,省與市縣分擔比例為7︰3;桐廬縣等14個市縣,省與市縣分擔比例為5︰5;除上述以外的地區,由市縣承擔。
(四)建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以市縣政府為主,根據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在校生人數和校舍生均面積、使用年限、單位造價等因素,測算、安排校舍維修改造所需資金。省財政設立專項資金,根據市縣校舍維修改造規模、財力狀況等因素給予獎勵性補助,省補資金實行項目管理。
(五)鞏固和完善義務教育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機制。中小學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的平均工資應當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各地應當將中小學教師合理收入納入市縣政府財政預算,納入財政統一發放范圍,不得留有缺口。
三、精心組織,狠抓落實,確保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順利推進
我省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從**年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各級財政部門應將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列入財政工作重點,做到思想認識到位、責任落實到位、管理措施到位、資金撥付到位、監督檢查到位。在此對各級財政部門提以下幾點要求:
(一)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足額落實保障經費。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要求各級財政都要增加對義務教育的投入,不斷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省政府根據各地財力情況,分類確定了各項目、各級經費分擔責任,其中為加大對欠發達市縣的扶持力度,免雜費、提高公用經費保障水平所需經費由省財政全額承擔。經測算,不包括教師工資,**年全省共需籌措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資金約24億元,其中省財政承擔10.7億元。省財政分擔經費已納入**年省級財政預算,春季學期免雜費和提高公用經費保障水平省財政分擔經費已于近日下撥。各地應按照經費分擔責任,將實施新機制所需經費足額列入預算。人代會已開、財政預算已定的市縣,要適時調整財政預算。需要強調的是,改革新增經費要在市縣新增財力中安排,原來已經安排的資金不能撤出,應繼續用于義務教育,確保總體經費的穩定增長。原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已達到或高于省定最低標準的地方,不能降低。
(二)加強經費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方案已定,能否落實好改革政策,關鍵在地方。各地對學雜費要實行直接免除,不能先收后免。安排學校公用經費要依據在校學生人數,兼顧不同規模學校運轉的實際情況,適當向辦學條件薄弱的學校傾斜,保證較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的基本需求。要嚴格公用經費開支范圍,新機制實施后,生均公用經費的10%要安排用于教師培訓,嚴禁將公用經費用于發放教師津補貼。縣級人民政府要認真落實義務教育管理責任,在足額發放教師工資的基礎上,對教師津補貼項目進行清理規范,分類處理,取消不合理的項目,明確保留的項目。按照“誰出臺、誰負擔”的原則,對保留的項目明確經費來源渠道,切實解決教師應享受的地方津補貼。各級財政部門要掌握本地區中小學校舍安全情況,實行動態監控、目標管理。適時調整校舍維修改造計劃,并及時組織維修改造,確保校舍安全。要嚴格執行收費政策,規范學校收費行為。學校圖書、儀器設備等采購,應在預算中填報采購計劃,由縣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匯總后,報縣財政部門或其它采購機構統一實行政府采購。要加強資金管理,嚴禁擠占挪用現象的發生。
(三)細化預算編制,完善中小學預算管理制度。按照部門預算編制要求,推進和完善中小學預算編制制度。各地要建立健全中小學校預算編制制度,并落實到每一所學校。中小學預算要清晰地反映學校所有收支項目,做到完整準確,公開透明。各級財政部門要指導學校實事求是地編制規范的預算。財政部門要按預算及時撥付資金,絕不能因經費撥付遲緩而影響學校正常運轉。。學校要嚴格預算執行。按照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的要求,對中小學經費實行“校財縣管”。縣級財政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快推進和完善財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凡學校的大型工程采購、大宗貨物和服務采購等支出,逐步實行縣財政集中支付。中央專項資金要通過各地開設的特設專戶進行支付。
(四)搞好協調配合,確保改革順利實施。各級財政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主動與教育部門建立有效的工作聯系機制,互通情況,加強協作。要協同教育、物價、審計、監察等有關部門,把義務教育經費保障作為財政監督工作的重點內容,加強對義務教育經費安排使用、貧困學生界定、中小學收費等情況的監督檢查,總結和推廣好的經驗,及時制止和糾正各種違反財政財務管理制度的行為,確保經費管理的規范、安全和有效。要積極協助有關部門制訂切實可行的宣傳方案,廣泛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向全社會進行深入宣傳,為改革營造良好的氛圍。
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是促進我省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舉措。各級財政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精心組織,認真落實,整章建制,確保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取得成功!
- 上一篇:教育工作會議講話
- 下一篇:教育經費改革電話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