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費回收管理措施
時間:2022-09-25 04:35:00
導語:電費回收管理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費是電力企業經營活動的貨幣表現,是電力作為商品的價值體現,也是電力企業的一項重要經濟指標。長期以來,我國電力企業對電能的銷售大都采取的是以月為時間段,按月抄錄計量裝置,收取電費。客觀事實上形成了客戶先用電后付費。
《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第三十九條也規定了“自逾期之日起計算超過30日,經催交仍為交付電費的,供電企業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停止供電”。在簽訂供用電合同時,用戶多以此條作為依據,與供電企業約定交費的時間及未交費停電的時間。用戶常常是用了一個月電后,交不起電費后才會終止供電,給信譽不良的用戶欠電費留下了可乘之機。僅僅一個月的時間,一個大客戶就可能欠上幾十、上百萬的電費,如果這家企業倒閉或破產,電費可能就會流失。
1、電力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問題。當前,電力體制改革已經進入廠網分開的階段,電網企業的核心業務是買電和賣電,電費回收成了電網企業最重要的業務工作。但是,長期在計劃經濟和所謂的壟斷性企業的環境經營的電網企業,對電費回收工作不重視,在電費回收的各個環節缺乏科技投入,人工抄表、算費,在電費資金的收繳、監管、核算體系上手段落后,應收電費報表層層手工報表(報盤),多渠道收繳資金,實收電費往往為了完成100%的考核目標,多數情況下是“下有對策”。如抄表結算周期是一個月,即使在計量等環節出現了問題也是在一個月后才會發現,內控制度缺乏,甚至發生貪污、挪用的案件。這是電網企業形成電費回收不好的主要原因。
2、相關的法律、法規與現行的市場環境不適應。前面談到的電力法律、法規都是誕生在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或者說是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現在的電網企業經營所處的市場環境同法律、法規出臺的背景相比已經有很大的差別。供電企業和用電客戶都是市場中兩個不同的法人單位,兩個平等的經營主體,他們同等地受法律保護,他們之間的經營行為受雙方簽訂的合同約束。電費在合同的約定中,特別是在付費的方式上,也不得不遵循法律和法規的條款。因此在電費的預付費方面、電費的履約擔保和抵押方面,電網企業提出的正當主張,往往被戴上霸王條款的帽子得不到落實。雖然有違約金的條款,但當用電企業破產時,電費本金都拿不回來,更談不上違約金了。
3、缺乏對客戶信用等級的評級制度。長期以來,由于在計劃經濟的環境中和處于獨家供電的優勢,電網企業對市場尤其是供電客戶的研究是膚淺的。對客戶的經營狀況、資金狀況、產品銷售情況知之甚少,是在盲目地進行銷售。電力企業對客戶缺乏其信用狀況評定制度,不能有效地防范經營風險。
二、解決措施
1、建立多種方式的收費系統。即使沒有建立電力銷售信息系統,沿用傳統的手工報表方式,也要借助銀行的營業網點,將電力營銷企業的資金回收的渠道,回收方式多樣化、現代化,滿足客戶、方便客戶的交費需要,滿足客戶交費的個性化需要。可以分階段的實現銀行營業點代收電費一一現場交費、自助終端(AIM、POS)。代扣儲蓄方式一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多形式的收費方式。
2、建立以市級電力公司為單位的營銷數據中心,實現電費資金的垂直管理通道。電力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標是要建立起輸、配電環節分開的競爭電力市場。因此,建立起以市級電力公司為中心的客戶數據中心、銷售中心、資金核算中心是有必要和可行的。
電力營銷數據中心的建立,就能建立與銀行收費終端統一銀電聯網的交易平臺。對統計資金的回收、帳務稽核、建立垂直管理的資金回收渠道是非常方便的。對于一個客戶,對應唯一的身份識別,通過銀聯系統,可以實現異地(同一市區內)繳費、資金劃撥,有利于電費回收的統計與考核。
3、建立營銷帳務中心,實現與財務FMIS的數據交換。改變營銷部門獨立管理應收(銷售帳)與實收(財務帳)的狀況,將兩帳合一,建立客戶信息明細帳、繳費明細帳,同財務FMIS系統實現數據交換,做到核算的快速、便捷。將帳與資金的管理分開,營銷部門完成電量采集(抄表),電費計算的職能,通過營銷帳務中心各級營銷機構進行實收、欠費的查詢,實收資金流動統一由營銷帳務來統一管理,有利于監督和考核。
4、修改現行的法律、法規制度。電力法律、法規既有它的特殊性,又有它的共性。電力作為商品,就具有商品的共性,就應該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進行買賣與交易,靠市場分配、合理配置資源。其次,商品的交易都應該遵循交易各方平等簽訂的合同,在不違反公平的前提下進行。同時,電力又是特殊的商品,不能儲存,發、輸、用同時完成,需要電力管理部門對一些經營行為進行監管。因此,有必要盡快修改原有的電力法律、法規,與新頒發的《電力監管條例》相一致。特別是電力的銷售與電費管理,防止行政干預和地方保護,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
5、加強電費管理的制度建設。電力公司應加大對電力銷售的市場研究,特別是對客戶的研究,有必要建立客戶的信用評價制度。實際上市場經濟在某種程度上說也就是信用經濟,防范電費風險的發生。對電費收入,國家要加大監管和審計的力度,電力公司也應加強內部的監督與管理,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收費制度,防止電費的流失,也就是防上了國有資產流失。
4、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營效益。電力企業要加強管理,防止電費損失的發生,要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做好電費損失的核銷,保證國有資產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