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培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31 02:32: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艾灸培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艾灸培訓總結

篇1

關鍵詞:喘病;中醫護理方案;臨床應用;探討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asthma TCM nursing program in clinical patients produce depend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chniques,and reduced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work in bad review rate,will increase the satisfaction degree,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asthma also greatly improved,TCM nursing program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work not only by the recognition of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also has obtained the huge achievemen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ur department in March March 2014 to 2015 received hospital treatment of 80 cases of asthma in patients with asthma TCM nursing plan and analysis is as follows.

Key words:Asthma; Nursing progra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application;Discuss

喘病主要臨床特征表現為呼吸喘急促,嚴重的更是不能平躺,在喉嚨間產生哮鳴音為主的疾病。導致喘癥的原因多而復雜,總體來看主要是外感和內傷兩大類。外感而導致喘病是從皮毛、口鼻而入風寒熱使得肺部氣體突降逆流受到六病邪浸襲而喘;內傷就是機體的飲食、情緒受到影響,機體免疫力低下以及本身患有疾病,體寒體虛等使得臟器受損氣體無主而產生了痰液,痰液粘稠阻滯導致通氣不暢患有喘病。現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對喘病患者進行中醫療法,將會有很多的問題待解決,需要我們針對喘病患者的中醫護理方案臨床應用進行探討。

1喘病中醫護理方案臨床應用的現狀

喘病的病因以及癥狀多而復雜,喘病的中醫護理方案在臨床實施過程中就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在喘病中醫護理臨床中的應用艾灸療法很多患者都不能輕易接受,認為艾灸治療不安全,擔心燙傷、味道刺鼻引起咳嗽喘息的問題更嚴重。患者對于年輕的中醫護理操作者懷有不放心的態度,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能輕易接受中醫治療。二是喘病中醫護理效果的評價缺乏客觀指標。現今護理評價都是依照護士的直觀感受以及認知來進行評價,會對評估結果造成影響。

2喘病中醫護理方案在臨床應用的具體方法

2.1加強護理人員培訓 對我院護理部領導以及各科室護士長進行中醫護理知識的培訓,尤其是與喘病相關的科室,并針對喘病選定中醫護理方案,讓其小組組長和科室護士長負責了解喘病相關知識以及最新的狀態,交代給科室護士并與其共同討論;組織科室護士進行喘病中醫護理方案的學習,每月再進行總結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分析,找到解決措施。

2.2臨床中常見喘病癥候的中醫護理方案

2.2.1咳嗽咳痰 對于咳嗽咳痰除了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案還可以對患者進行中醫護理,根據病情需要遵循醫囑給予患者在肺、氣管等不同穴位給予耳穴貼壓;還可以在肺俞、定喘、天穴等穴位拔火罐。運用傳統中醫的方式熬制中藥用來止咳化痰,例如梨、陳皮、杏仁等。

2.2.2喘息胸悶氣短 依照喘病制定專門的中醫護理方案實施,只要也是耳穴貼壓,這次主要部位是心胸肺以及交感等;還可以進行穴位按摩,可以選擇效果明顯的氣海、足三里、列缺以及內海等穴位;對肺俞、三陰交和大椎等穴位采用艾灸療法效果更佳。

2.2.3畏寒發熱 根據喘病護理方案可以采用刮痧療法治療外邪引起的發熱。

2.3臨床上應用喘病護理方案規劃 先由醫生確定患者喘病的類型、所患有喘病的癥候,再對其進行評估,了解患者患病性質程度以及喘病持續時間,制定一套護理方案。再由責任護士根據患者喘病的病情癥狀給予相應的基礎護理,還要給予患者情感的支持;同時按照中醫護理方案進行中醫療法,治療過程中要嚴格按照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要求實施,治療1w后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估。

2.4進行護理效果評估 中醫護理方案的效果評估需要每天護士對喘病患者進行護理查房并記錄,再由護士長以及組長每周對責任護士的工作進行檢查和詢問患者病情改善情況統一進行總結。針對喘病患者實施中醫護理方案治療后,進行一系列的護理記錄、查閱護理病例、患者反饋等方式進行治療效果調查,對臨床上應用喘病中醫護理方案效果進行及時的監控,并提早發現問題將其改進。責任護士在按照修改后的護理方案實施,若存在矛盾點,及時發現并上報與領導進行溝通解決,持續改善喘病中醫護理方案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5效果分析 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喘病患者,經過中醫護理治療后其中認為實用效果強的有31例,效果較強的35例,認為效果一般的有14例;沒有人不滿意中醫護理方案。

3結論

整理中醫護理方案對喘病常見癥狀使用技術方法,發現在西醫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運用中醫護理,例采用穴位按摩、艾灸等方式進行治療,可以不給患者帶來皮肉開刀、輸液等痛苦,中醫護理操作簡單沒有痛苦和創傷,患者較易接受;對于老年人,中醫治療方法最適合不過。喘病中醫護理技術有著不同適用性和適應性,所以在臨床可以大大推廣中醫治療喘病的優點和取得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沈云霞,張桂蘭,郭惠敏.喘病中醫護理方案的臨床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5(06).

[2]張端香,段秀卿,馬錦蘭.中醫護理方案臨床應用探討[J].護理研究,2015(09).

篇2

關鍵詞:中醫護理方案;應用;問題;對策

2013年5月,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要求,我院全面應用實施了第一批13個優勢病種中醫護理方案(試運行),通過方案的應用,使護士在工作中更能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進行工作;使中醫護理技術的應用更加規范、科學。通過實施觀察、收集資料,定期分析、評價、總結方案實施情況,不斷提高中醫護理服務質量和水平,有利于中醫護理走向標準化,明確了中醫護理的發展方向,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筆者進行了文獻檢索、數據分析和思考,現報道如下。

1 優勢病種實施應用的基本情況

1.1病例分布情況 中風(腦梗死急性期)中醫護理方案、眩暈病(原發性高血壓)中醫護理方案等13個優勢中醫護理方案在我院應用實施311例,進入臨床護理效果評價293例,評價率達到94%,其中18例因轉院、轉科或自動出院等原因未給予效果評價。見表1。

293例患者中,男性136例,女性157例,男女比例為0.86:1;年齡26~86歲,平均61.2歲,住院天數13~17.9d,平均15.1d。

1.2主要應用中醫護理方法 應用的主要辨證施護方法:飲食調護、腹部按摩、太極、八段錦鍛煉、穴位按摩、情志護理、排便指導等。應用的主要中醫護理技術:穴位貼敷、針灸、中藥熱奄包、穴位按摩、耳穴貼壓、拔罐療法、梅花針扣刺、中藥濕熱敷、艾灸、穴位電刺激、穴位注射等。

2 實施病種中醫護理方案的觀察及存在問題

2.1醫院收治的病種中,根據地方區域和人群體質特點,部分病種未按國家中醫藥中管局2010年《22個專業105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2011年《24個專業105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中的病種的證型進行分類,293病例中補充證候診斷的病例數為66例,占22.5%。也就是說這些補充證型的患者使用了中醫護理方案,導致中醫護理效果評價存在一定的偏差。

2.2實施中醫護理技術效果評價客觀性不強,因實施病例中大部分患者對同一癥狀使用了2種以上的中醫護理方法進行干預治療,評價主要以患者癥狀是否緩解為主要依據:①不明確具體是哪一種中醫護理技術效果較好;②患者的感受有差異性,評價沒有量化。

2.3護士人力配置不能完全滿足臨床需要,中醫醫院護士除完成靜脈輸液、物理治療等西醫護理工作外,還要為患者提供中醫護理特色治療,如艾灸、火罐、穴位貼敷等,有大量的護理工作量,但中醫醫院的護士配置與西醫院沒有差異性,雖然滿足床護比1:0.4,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中醫護理特色服務的擴展。

2.4在對中醫護理服務中溝通不到位或治療后的病情或效果觀察不及時,影響中醫護理技術的開展。如耳穴貼壓,部分患者耐受不了按壓疼痛而不愿意做該項治療;中藥保留灌腸的患者因怕弄臟床單、增加醫務人員工作量,麻煩家屬等不愿意進行灌腸治療。

3 對策及建議

3.1建立中醫護理重點專科細化的考核標準 提高科室對中醫護理方案實施應用的認識,加強護士對中醫護理方案應用的規范化培訓,盡可能較少人為因素和偏差。建立考核標準有利于中醫護理專科服務水平的提高,陳曉蓉[1]等開展了"重點專科中醫特色護理質量考核標準構建"的研究,制定了包含組長管理、中醫護理管理和應用、護理學術水平3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的重點專科中醫特色護理質量考核標準。我院制定的中醫護理重點專科建設質控標準中,包含了業務查房、理論講課、操作考核、健康教育等,并且細化了以上考核的具體要求,加強中醫護理內涵的建設。

3.2加強護士中醫基礎知識和辨證施護能力的提高 中醫院臨床護士中醫基礎普遍薄弱,主要與中醫藥院校培養中醫護士較少,又有部分中醫護理畢業生被分流到了西醫院,中醫護士不能滿足臨床需要,另外,部分中醫藥院校的護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中,中醫護理相關課程少、學時比重低,也不同程度制約了中醫護理培養的人才質量。到臨床以后,又缺乏資深中醫護士進行一對一帶教。目前護理的專科護士全國不斷增多,對于中醫院的專科護士,應該加強中醫專科護理知識的系統培訓,提高護士辨證施護能力。我院開展:①新進護士中醫規范化培訓,并按學歷進行分層培訓,培訓周期為:本科1年,專科3年,中專5年;②工作不滿5年護士每周利用周二的17:00~17:40進行集中授課,一課兩講,做到工學兩不誤,對中醫基礎知識進行系統培訓;③在護理查房、護理病例討論、護理業務學習中要求高年資護士主持,主要為指導責任護士辨證施護、指出不足之處。通過以上強化培訓,護士中醫基礎、辨證要點、中醫保健養生等中醫臨床護理知識得到全面提高。

3.3建議構建優勢病種中醫護理效果評價客觀指標體系 中醫護理重點專科自2011年開始建設,第一批13個優勢病種中醫護理方案的實施應用,以"中醫護理重點專科"為關鍵詞經"中國醫院數字圖書館"進行文獻檢索,有張素秋[2]、孫紅[3]2位作者論述了中醫護理重點專科建設,以"中醫護理方案"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有24篇相關文章發表,其中23篇均為某個優勢病種中醫護理方案實施應用情況總結分析,僅有暴銀素[4]提到在肺脹病穩定期中醫護理中應用了臨床癥狀體征評分標準表、修訂的呼吸困難量表、成人COPD-QOL 評分表或WHOQOL-BREF 簡表測量患者的生存質量積分、采用COPD-ESQ 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價患者滿意度情況等客觀量表進行效果評價。為中醫護理客觀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了模型。

參考文獻:

[1]陳曉蓉,韋森,高夢徽,等. 重點專科中醫特色護理質量考核標準的構建[J].四川醫學,2012,06:1089-1091.

[2]張素秋,陳麗麗,周姣媚,等. 以中醫護理重點專科建設推動學科發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3,10:4-6.

篇3

關鍵詞:美容中醫技術 教學方法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c)-0-01

《美容中醫技術》是在中醫學和美學理論指導下,研究防衰駐顏、強身健體的理論、原則和技術方法,采用藥物、飲食、針灸、拔罐、按摩、刮痧等養生保健手段,對人體進行內外綜合調理,以達到預防疾病、延緩衰老、駐顏美形之目的的專門技術課程[1]。它是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筆者認為要教好學好這門課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 確立合理的課程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陰陽五行、藏象、氣血津液、病因等美容中醫學基本理論知識;代表性的美容中藥與方劑;常用中醫美容方法;美容經絡與腧穴。熟悉:病機學說;診法辯證;中醫保健美容;中醫美容與養生等知識。了解:美容中醫發展史。常見損美性、衰老性皮膚病的中醫診治。(2)能力目標。培養自學能力,歸納與總結能力;學會拔罐、刮痧、艾灸、推拿等美容操作方法;學會駐顏、潤面、美齒香口、美目、聰耳、健鼻、香體、美手等中醫保健方法;運用所學知識對常見的損美性皮膚病做出初步的診治。(3)素質目標。學生在學習與體驗中,逐步培養對美容中醫課程的興趣與愛好,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具有運用所學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自我保健意識;逐步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情操。總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將中醫基礎理論和技能與美容臨床緊密結合,融會貫通,在以后的工作中對健康、亞健康人群美容與養生做出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的指導。

2 課程內容選取與組織

(1)內容的選取。①本課程教學內容應緊跟醫療美容行業發展趨勢,并參照“美容師”職業資格考試,選擇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境,突出實踐在課程中主體地位,并注重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和再就業能力。②強化實踐教學,將技能操作作為學生本門課程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加以嚴格訓練,使他們的操作做到既規范又嫻熟。③加強素質教育和職業情感培養,培養學生樹立為人類追求身心健康、整體和諧美服務的專業思想。④融入雙證書教學。⑤重難點的確立應突出職業性和適用性。我們確立的重點為:藏象學說,美容經絡與腧穴,各種美容保健技術手段操作方法及應用,常見損美性、衰老性皮膚病的中醫診治。難點為:美容經絡與腧穴,各種美容保健技術手段操作方法及應用,常見損美性、衰老性皮膚病的中醫診治。(2)內容組織。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構建模塊化遞進式課程模式。①基礎理論模塊以驗證性學習為主,共40學時。包括概述、中醫基礎理論、常用美容中藥與方劑、美容經絡與腧穴,中醫美容與養生,常見損美性及衰老性皮膚病的診治等內容。②基本技能模塊:以實訓為主,共44學時。包括中藥美容,針灸美容,推拿美容,刮痧美容,拔罐美容等常用的美容中醫技術及常用的中駐顏,潤面,美發美齒,健鼻美手等常用的中醫保健方法。③崗位實際工作模塊以頂崗實習為主。

3 課程實施

(1)教學模式。①在仿真的職業環境中完成實訓項目,切實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實現了課堂與實訓地點一體化、實訓地點與職業環境一體化。②將“工學交替”有針對性的運用于課程的整體設計。(2)教學方法。理論部分:運用講授式、啟發式、討論式、問題式、案例式等教學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推進以多媒體為重點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以提高教學效果。并將本學科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及時引入于教學之中,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實訓部分:主要運用示范教學、角色扮演、分組討論、職業崗位親身體驗等教學方法。突出教、學、做一體化和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①示范教學法:主要應用于學習技能的初期,特別是學習一些基本技能時是一種最有效的教學方法。②角色扮演法主要用于實訓操作提升階段。學生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體驗崗位能力對知識、能力、素質的需求,較以往單純的老師授課,學生聽課教學效果更好。③分組討論:通過實訓分組,建立小團隊,團隊人員自動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討論完成教師提供的案例。分組討論多與案例分析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結合運用。④職業崗位親身體驗:真實感受職場環境,有助于提升職業修養,形成良好的職業素質。(3)教學手段。①多媒體教學,課程多媒體課件;②DVD教學光盤:③教學做一體化中醫美容實訓室。④針灸掛圖,石膏模型人,拔罐器,刮痧板,美容床,艾灸條等實驗教學用具。(4)師資培養。①提高職教理論水平 通過崗前培訓、新老教師、結合教育理論講座、加強職教素養。②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通過集體備課和業務學習、提升自身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結合行業企業培養“雙師”人才及科研能力。③教學能力培養:通過互幫互學、督導與指導來實現。④職業能力培養:通過優秀課競選、開展公開課來提高。

4 課程評價

(1)學生考核。實訓考核占45%,培養職業道德和實際操作技能;理論考核占50%,為基本理論儲備,培養職業理論素養。平時出勤及課堂回答占5%,提高出勤率及課堂教學效果。(2)教學效果評價。教學效果的好壞通過督導評教、同行評價、學生評教、校外專家四個方面綜合評定,這樣使教學效果評價更全面更合理。

5 課程改革思考

(1)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通過“走出去”和“走進來”等多種方式,各院校也可選派人員赴師資力量強的老院校進修深造,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2]。(2)加強素質教育和職業情感培養。目前美容市場比較亂。為了規范美容行業,作為高校我們更應加強對美容專業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情感的培養,培養學生樹立為人類追求身心健康、整體和諧美服務的專業思想。(3)注重與現代醫學現代科技相結合。高等中醫美容的教育應當重視與現代科技、現代醫學有機的結合,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果、新手段挖掘祖國醫學美容的財富,從而開發出無毒副作用的效果很好的中醫美容化妝品及美容產品。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中醫護理 實習帶教 問題分析 對策

臨床實習是提高學生綜合處理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協助其完成角色轉變并實現由基礎理論向臨床實踐平穩過渡的關鍵環節。因此臨床帶教顯得非常重要,隨著護理學的發展及教育事業的改革,傳統的帶教模式已不適應優秀后備人才的培養需要,提高護理帶教質量已成為當今醫學護理院校及教學醫院的當務之急。通過對我院2005級-2006級116名護理本科生的臨床實習帶教,現回顧總結我科的帶教經驗,以尋求一種適合護生臨床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

1 存在的問題

1.1 帶教老師方面:目前醫院臨床帶教中多數仍采用傳統的帶教模式。教師教學方法單一陳舊,不能靈活多樣。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無疑制約了護生學習創造能力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無法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隨著社會的發展,實習護生學歷已由中專生為主轉為大多數是大專生甚至是本科生,然而目前臨床帶教老師學歷參差不齊,帶教老師知識結構有限,不能滿足護生對護理知識的高標準要求,嚴重影響到護生實習的積極性。并且隨著學科的不斷更新,高檔儀器設備的大量引進,許多護理新技術、新項目的不斷開展也要求帶教老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時代的需要。帶教老師長期從事臨床一線工作,在臨床教學中缺乏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授課經驗不足,只注重傳授操作技能而疏于強化理論知識。護理工作繁雜瑣碎,新技術的開展,患者對護理要求的提高,都使工作量不斷加大,帶教老師必須在完成大量臨床護理工作的同時再負責帶教,時間和精力都不夠。護生見習得多,實踐操作少。這就大大削弱了護生對學習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興趣。

1.2 實習護生方面:護理工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現在的護生大多為獨生子女,缺乏主動勤奮、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安全意識、法律意識薄弱,社會不斷進步,法律逐步完善,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維權意識日益增強,醫療糾紛呈上升趨勢。醫療糾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醫護人員法律意識淡薄造成的。雖然護生在學校受到過一定的法律知識教育,但在臨床上她們很難意識到護理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實習護生缺乏社會經驗和與患者溝通交流的技巧,不能簡單通俗地向患者做相關知識宣教。接觸陌生環境,就會產生緊張恐懼心理。不知如何關心幫助患者。

2 對策

2.1 采用多形式的教學活動:采用護理查房、病案分析、疑難病例討論、實施健康教育等多形式的啟發式教學活動。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護生從被動的“要我學習”到發現問題“我要學習”的主動學習的意識,增強護生的學習自覺性及臨床思維分析能力,帶教老師使用問題教學法進行帶教,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帶教教師不定時對護生進行相關的提問,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時,如何能夠早期發現患者有出血的可能?怎樣觀察?如何預防?帶教教師指導護生從患者的一般情況、生命體征變化、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的分析,讓護生在真實的案例中積累經驗、培養臨床分析能力。問題教學法最終達到解決臨床護理問題的目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回顧和學習了更多的臨床知識,同時激發了護生內在學習動機,有利于護生臨床知識的積累。

2.2 培養提高帶教能力:組織帶教老師學習理論知識及聘請知名護理專家教授授課,安排帶教老師跟隨同級學生一起聽理論授課,豐富理論知識,努力掌握護理學的新知識、新技術、儀器的操作,跟隨主任查房,了解本專業的醫療水平、相關社會人文科學知識等,不斷豐富完善自己。平時組織帶教老師進行帶教經驗交流,請授課水平高和教學經驗豐富的護士長或帶教老師進行學術講座、經驗介紹,將帶教體會與大家分享,提高帶教老師的帶教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根據工作情況適當安排老師備課時間,以保證教學效果。

2.3 加強護理技術操作訓練:根據護生提出的建議,在實習計劃中加強了中醫傳統護理技術操作項目,如:拔火罐、穴位注射、耳穴、中藥保留灌腸、中藥超聲霧化、艾灸、中藥熱敷、中藥薰洗、刮痧等操作,要求帶教老師掌握所涉及到的所有中醫護理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帶教中多講解、多示范、做到放手不放眼,鼓勵護生多動手,多學習,操作完了以后,進行點評,做的好的表揚,提高其興趣。帶教老師可以給護生示范如何與患者交流、如何收集資料等。引導護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事業觀。學會尊重患者,掌握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同時提高自身素質。

2.4 加強護生崗前培訓:實習學生到院后,護理教研室都要按崗前培訓計劃進行醫德醫風、服務態度、護士素質修養及職業道德等崗前培訓,通過對臨床上一些醫療糾紛的分析,進行法律知識培訓,使其懂得護理專業是高風險的職業,既要使患者得到實惠,又要使我們的行為得到法律的保護。使護士在實習時明確護理操作中的法律責任,時刻以患者的安全為重,并能發現和解除安全隱患,保護患者的安全,同時樹立護生的自我防護意識。在帶教中要注意提高帶教老師與學生雙方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與人交流的方法及藝術, 將人文關懷的理念融入實際的臨床帶教工作中,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 討論

護理帶教工作肩負著未來護理事業發展的光榮使命, 要培養適應時展需要的護理人才,需要有一支層次高、技術精湛、素質好的臨床帶教隊伍, 保證臨床實習帶教質量,不斷探索和改進臨床帶教方法以促進護理學科發展,本文通過對護理實習帶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予以改進,旨在調動護理臨床帶教積極性,實現臨床護理帶教的最佳效果,使帶教老師的自身素質和帶教水平也顯著提高,使護生運用中醫護理技能為患者服務的意識增強,對促進中醫護理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護理事業的發展壯大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是我們護理同仁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 考 文 獻

篇5

2018年,我院在省、市衛計委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衛計局的關心指導下,以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戶“一人一策”健康幫扶工作為契機,以發展會寧縣第二醫共體為中心,以落實2018年衛生計生重點業務工作任務、推進包保督查責任和醫療人才“組團式”健康扶貧工作為抓手,緊抓醫院服務態度、醫療質量、醫療行為、醫患和諧、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和就醫體驗等重要環節,落實省、市、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戶“一人一策”健康幫扶工作,全面推進醫院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現就2018年醫院各項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醫院始建于1984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中醫醫院。編制床位320張,開放床位200張。

(一)人員結構組成

截止2018年12月底,醫院現有職工460人。按照使用性質:在編170人(含返聘2人,借調34人),臨聘290人;按照衛生專業技術:專業技術人員437人,占全院職工總數的95%,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23人,中級職稱40人,注冊執業醫師96人(其中中醫類別68人),注冊護士254人,醫技人員80人。

(二)房屋建設

醫院占地面積2800平方米,業務用房面積5000平方米。

(三)設備配套

醫院有大中型設備共計40余臺件。其中較大型設備有:日本東芝原裝680彩超、DR數字成像攝影系統、80KW高頻數字醫用診斷X射線機、7180生化分析儀、德國狼牌腹腔鏡、歐美達麻醉機、經顱多普勒。近兩年新增V150型電子胃鏡、電子結腸鏡、膀胱鏡、體外碎石機、皮膚鏡、分娩鎮痛儀、體外沖擊波治療儀等儀器。

(四)科室設置

醫院臨床科室設有內兒科、婦產科、急診科(肺病科)、骨外科(骨傷科)、康復科、推拿科等6個(其中,康復科、骨傷科為省級重點專科,肺病科為市級重點專科);醫技科室有超聲科、放射科、檢驗科等10個科室;門診部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皮膚科等10個科室;職能科室設有院辦公室、醫務科、總護理部等13個。

(五)醫療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2018年截止12月底,共接診患者70866人次,其中門急診患者59746人次,住院患者11013人次,較去年同期分別增加2.7%和11.8%;手術601余臺次,平均住院天數9.5天;業務收入4080萬元,藥占比為21%。

二、健康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1、加快推進會寧縣第二醫共體建設工作

根據會寧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會寧縣推進醫療共同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會政辦發〔2017〕158號)文件精神,于2017年11月,全面推行會寧縣第二醫療共同體(以下簡稱“醫共體”)建設工作,與丁溝、中川、新添、侯川、黨峴、楊集、老君、平頭、會師鎮等9個衛生院在堅持統籌規劃、公益導向、上下聯動、群眾受益的原則上,組建第二醫療共同體,落實統一部署落實、統一人事任免、統一人員調配、統一藥品采購、統一薪酬分配、統一績效考核、統一資源共享、統一財務監管的“八統一”管理。成立以院長為理事長,其他班子成員和九個衛生院院長為副理事長的理事會。制定醫共體章程,明確性質、宗旨、任務、機構成員、管理體系、職責范圍、權利義務、工作規則等。規定各自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完善醫療質量管理等制度,提高管理效率。根據會寧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健康促進模式改革建設健康會寧實施意見要求,我院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細化工作方案,與所幫扶的 9個鄉鎮衛生院的院長,進行了面對面地座談。基本摸清了對口幫扶基層醫療機構的底情與實際需求,建立了聯系方式,接收人員進修培訓、選派急需專業人員基層指導及支援醫療設備等方面初步達成了協作共識,計劃2-3年內完成基層支援單位的所有醫務人員培訓工作,并根據基層衛生工作開展需要,隨時選派相應人員幫助相關業務工作,一定程度上助推著分級診療等各項工作的開展。

2、加強健康扶貧政策宣傳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甘衛宣傳函〔2017〕880號、甘衛宣傳函〔2018〕134號文件精神,加強健康扶貧政策宣傳工作。

醫院負責人多次參加市、縣級和縣衛計局組織的健康扶貧工作培訓班,學習健康扶貧政策理論知識,在單位召開全院職工大會集中宣傳健康扶貧政策。同時醫院利用電子屏幕、發放宣傳彩頁、醫院宣傳欄和利用現代電子化網絡(微信、微信公眾號、手機短信、QQ等),大力宣傳健康扶貧政策。醫院組團式幫扶醫師下鄉入村入戶,逐戶逐人宣傳健康扶貧政策和健康知識,指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打贏脫貧攻堅戰。

3、扎實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戶“一人一策”健康幫扶工作

我院2017年與九個鄉鎮衛生院,建立了聯系并開展健康扶貧、中醫適宜技術推廣活動,定期派遣醫師團隊到九個鄉鎮衛生院開展義診、業務查房、現場工作指導和基層醫務人員培訓等活動。2018年4月10日,我院舉辦“會寧縣中醫醫院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戶“一人一策”健康幫扶培訓會”,2018年4月16日,我院舉辦“會寧縣中醫醫院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戶“一人一策”健康幫扶促進會”,安排落實部署工作。期間多次組織學習《甘肅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戶“一人一策”健康幫扶指導方案》(甘衛發〔2018〕98號)、《白銀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戶“一人一策”健康幫扶工作方案》(市衛醫政發〔2018〕19號)、《會寧縣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會醫改辦發〔2017〕10號)等相關文件精神,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從理論上加強全員業務素質,進一步明確組織領導,靠實了工作責任。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有關扶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抽調臨床醫師崗位工作人員和市、縣、鄉、村組建成"1+1+1+1"家庭醫生簽約團隊,通過市、縣、鄉、村四級醫務人員的現場入戶查體,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協議",發放健康扶貧政策宣傳彩頁。目前,第二醫共體已全面完成5866位貧困因病致貧返貧人群健康幫扶措施制定及手機app錄入工作,完成11577位其他人群健康幫扶措施制定及手機app錄入工作,印制并發放健康扶貧政策與健康知識普及宣傳彩頁1.5余份,與235個貧困戶簽訂初級包、與304個貧困戶簽訂中級包,建立由幫扶對象和簽約團隊人員組成的健康幫扶工作微信群15個。對544個貧困戶量血壓、測血糖、聽心率等簡單的診斷,現場通過針灸、拔火罐、按摩等方式治療3021人。

三、醫療重點業務開展情況

(一)醫改重點環節重要工作開展情況

1、全面實行分級診療制度

我院嚴格按照會寧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分級診療實施方案的要求,開展新農合部分住院病種分級診療制度,積極收治縣級醫院分級診療病種內患者,嚴格控制不合理轉外就醫。我院根據運行情況,還做了補充通知,并和科室簽定協議書,積極引導參合農民,合理有效利用現有資源,控制了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減少了平均住院天數,降低了住院費用,較去年同期藥占比明顯下降,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2017年11月21日到2018年12月25日我院共出院11013人,其中分級診療出院7158人,普通病種出院2532人,分娩372人,建檔立卡患者2105人,分級診療病種患者占住院總患者比例由去年的66%提高至76.2%,分級診療外病種轉診率為10.8%。自2017年6月1日起實行“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報,2018年6月1日起,全面落實建檔立卡患者的補償比例比不低于85%。

2、加強績效考核管理

    我院將績效考核管理作為優化醫院內部運行機制的重要切入點,積極探索優化管理模式,助推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重點向臨床一線、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和科室傾斜。在具體實施績效考核當中,將醫護人員工作質量及群眾滿意度等作為重要考核指標,特別是突出了中醫藥及中醫適宜技術應用,不再將績效與經濟指標掛鉤,將成本核算運用于績效管理中。

3、藥事管理  

一、調整組織結構,細化人員職責    

隨著等級醫院建設工作的開展,醫院人動,各項藥事管理分組需要。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對藥事管理組織結構及委員選定進行2次調整與重新設置,保障藥事工作開展的科學合理性。現有藥事委員會由醫務部、質控部、臨床內科、外科、藥劑、院感、護理、檢驗7個部門委員組成,共21人。

二、建立醫院藥品質量管理控制監測網絡,確保用藥安全。在藥事管理控制過程中,藥劑科對藥品管理組織結構進行管理分劃,建立起醫院藥品質量管理控制監測網絡。共分4個小組,層層管理,藥品質量控制信息由固定的藥劑科各部門質管員與臨床科室醫療及護理藥品質管員進行收集、反饋、記錄為加強對全院藥品質量進行監測控制,及時調整管理方法,藥劑科質量控制小組召開質量控制管理會議4次,對藥品儲存、養護與擺放進行分析整改。藥劑科質量控制小組每月分別對臨床醫技科室及藥劑部門進行藥品到院驗收、入庫、重點養護、出庫、退藥、效期管理、賬物相符、調劑準確、使用正確、不良反應監測、用藥教育等質量控制檢查。

三、把醫務人員基本藥物知識培訓作為醫務人員競聘上崗、執業考核的重要依據,引導醫務人員正確、規范使用基藥和目錄內藥品。

4、優質護理服務開展情況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護理方案,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優勢,提高中醫護理效果,規范中醫護理行為,為病人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我院全面實施優勢病種中醫護理服務。護理部加強制度建設,狠抓規范落實,緊緊圍繞提升服務質量、防范護理隱患兩個目標,突出各項制度的核心問題,抓重點,抓薄弱環節。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規范護理行為,防范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優化門、急診和出入院患者工作流程。2018年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大力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加強責任制整體護理工作的落實,拓展服務內涵,改善臨床護理服務,全院開展優質護理,覆蓋率達100%,患者滿意度為97%,開展中醫適宜技術30余項,在急診急救過程中,中醫藥參與率達到100%。通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醫院平均住院天數明顯降低,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轉次數明顯增加,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防范了護患糾紛,患者滿意度大幅度提升。為了更好的調動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建立護理部垂直管理體系,實行護士分層管理,APN彈性排班,制定科學的績效分配方案,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績效考核辦法,使護理管理逐步正規化。

5、全面開展臨床路徑管理應用

全面加強院科兩級質控,制定實施2018年臨床路徑管理病種與標準,積極編制臨床路徑標準及臨床路徑表,督促臨床科室分級診療病種執行臨床路徑管理。目前醫院納入臨床路徑管理的病種數為9種,2018年臨床路徑全院共入徑471例,入徑率為5.5%。

(二)中醫藥工作

1、充分發揮中醫特色優勢,建設重點專科 

康復科為省級重點專科,科室優勢病種:腰椎間盤突出癥、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風后遺癥等;骨傷科于2015年4月被命名為省級重點專科,科室特色療法主要以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術,配合口服中藥湯劑、接骨散治療骨折等;肺病科為市級重點專科,科內以冬病夏治、自擬宣肺活血方,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哮喘等肺部疾病,取得很好的療效;脾胃病科和肛腸科目前正在申報市級重點專科;中醫婦科成立于2015年,目前編制床位12張,開放床位12張,在職職工6人(新增大學生1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人,中級3人。心病科成立于2015年,目前編制床位15張,開放床位15張,在職職工6人(新增大學生1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人,中級3人。

2、發揚中醫傳統特色療法,推廣中醫適宜技術

傳統療法由各科室的學科帶頭人牽頭,繼承和發揚我省名老中醫及民間的多種傳統療法,使其在我院得到廣泛的開展及應用,主要有:平衡針療法、火針療法、眼針療法、耳穴療法、火罐療法、中藥熏蒸、按摩、多功能理療、蠟療、艾灸、骶療、割治挑治、傳統運動等三十多種療法,針灸療法治療面癱、耳穴壓豆治療胃脘痛、推拿療法治療急性腰扭傷、艾灸結合推拿療法治療頸椎病、冬病夏治貼敷治療支氣管哮喘、熱鹽包療法治療婦人腹痛、拔罐療法治療肩關節及肩胛痛、穴位注射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穴位埋線治療坐骨神經痛、三部推拿法治療不寐、三步三位九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等二十余項中醫適宜技術,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1、采用“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積極培養人才。近年來醫院連續每年支出10-20萬元,用于人才培養經費。其中,聘請了2名德高望重的副主任醫師全天坐診;根據天津市和平區與會寧縣政府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引進天津市和平區2名醫療幫扶專家到我院帶教培養專業技術人才。2018年4月選派1名醫師到天津眼科醫院進修學習,選派高寧等6名專業技術人員于2018年5月赴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進修學習,選派靳羽文等17名專業技術人員于2018年5月赴甘肅省人民醫院進修學習,時限為3-12月不等。另根據《關于印發白銀市醫療人才“組團式”健康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市衛醫政發﹝2018﹞24號)文件精神,和白銀市第一人民醫院結為幫扶對象,與白銀市第一人民醫院簽訂“組團式”幫扶協議,成立重癥醫學科、康復科、兒科聯盟,定向培養聯盟科室醫護人員。通過進修培訓,真正建立起一支本地化、留得住的高素質的醫療人才隊伍。

2、組織各類人才培訓

2.1師承教育工作。第三批師承教育第一年工作已如期完成。通過全面、系統地繼承指導老師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和技術專長,提高下級醫師的診療水平和臨床經驗。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學術創新團隊和完善的中醫藥學科梯隊。

2.2人員培訓。今年全院參加學歷教育31人;院內各項培訓(包括中醫適宜技術平臺講座)人次累計達1200人次:首屆新中醫培訓班、市一院首席專家授課、院內感染控制、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抗菌藥物合理運用、護理技能及崗位練兵活動、醫患溝通、醫療安全、衛生法律法規以及院內副高級以上、省內專家等的專題授課。

(四)落實醫院各項制度

我院制定了醫療質量醫德醫風考核實施細則,每月將考核結果匯總后進行公示,其分值兌現在當月績效工資中;縣衛生監督所每季度對我院依法執業進行監督檢查,嚴格按照有關配置醫護人員比例設置崗位;全面加強血液管理工作,血液管理符合有關規定,臨床成份輸血達到100%;公共衛生科常年開展門診和住院病人疾病譜排序,截止12月底共報告傳染病126例,傳染病報告及時率達100%,無遲報、漏報現象;院內感染上報病例17例;完成上報高血壓病例654例;完成食源性疾病監測并上報30例;加強醫院控煙工作,通過人員培訓、電子屏播放和等多種形式宣傳,逐步達到無煙單位;每周進行由院領導主持,科主任、部門負責人參加的1次行政查房,將病歷質控、三級醫師查房、會診、重危病人討論等相結合,隨時解決遇到的問題;每月召開1次醫療質量控制委員會,進行病歷和處方點評、合理使用抗菌素和“八個排隊”,對不合格處方、自費藥品使用量、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排名在前者給予通報批評和相應的處罰。

三、目前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中醫院各項工作有了些許的發展,無論從人員引進、設備配備、醫院建設到醫德醫風都得到了長足發展,但與新時期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與廣大人民群眾對健康的期盼還有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長期以來嚴重的缺編現象得不到緩解,對擬進衛生人才的穩定性受到很大制約;二是由于業務需要,臨聘人員劇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老百姓子女就業問題,但另一方面加重了醫院發展的負擔;三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與標準化醫院建設還有很大差距,無論從科室設置、硬件配備,到后勤保障都相對落后;四是中醫中藥發展保護性政策支持欠缺,表現在建設滯后、人員緊缺等方面;五是新時期下,廣大人民群眾對衛生工作的要求正如對待自己的健康一樣,期望值很高,醫患矛盾一段時期內仍將存在,除了加強醫院內部管理提升之外,還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6

  醫生個人年終總結計劃1

  一、認真形勢,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努力完成各項工作

  新年要有新氣象,新院要有新特色,面對新醫院,無論從管理、服務、還是追求質量給我們均提出更高更嚴要求,科室召開全科人員會議,認真形勢,統一思想,樹個人形象,樹科室形象,樹新院品牌,從自身做起,高標準、嚴要求,樹立“院興我榮,院衰我恥”思想,雖然我們目前面臨困難較大,但新型合作醫療給我們帶來機遇和挑戰,靠精湛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來贏得患者,爭創“雙贏”全科上下團結一心,增強凝聚力,堅定信心,努力完成各項目作任務,我們堅信,有各級領導大力支持,有院科兩級正確領導,更有700多職工齊心協力,我們醫院一定會成為名副其實的“百佳醫院”。使人民群眾真正放心滿意。

  二、轉變服務理念,強化服務意識

  1、人性化管理

  新型醫院管理不能停留在原有管理模式和水平上,科主任、護士長首先要轉變觀念,不斷學習管理經驗,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反對一言堂,提倡以人為本管理方式,開展人性化服務,人性化管理,根據不同層次患者,應用不同服務方式。加強同志間溝通,加強醫患、醫護之間溝通。科主任、護士長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科室弘揚正氣,使科室成為一個團結拼搏積極向上的團隊。

  2、改進服務措施

  ①新入院病人熱情接待

  ②宣教認真仔細

  ③及時處置新病人、力爭在5分鐘內,30分鐘內輸上液體

  ④危重病人立刻處理,5分鐘內輸上液體

  ⑤護送危重病人檢查,主管醫生,主管護士

  ⑥保持病區干凈、明亮適舒,堅持周二衛生日

  ⑦徹底轉變觀念,服務向賓館式轉化,徹底消除生、冷、硬現象及無人應答現象

  ⑧出院時送出病區,道一聲“安康”。

  三、完善各種規章制度,成立各種管理組織

  按照醫院管理年活動要求及醫院安排,熟悉15種核心制度,首診醫師負責制,病案書寫、討論、會診、危重病人搶救制度人手一冊。科室成立①醫療質量管理小組②醫療安全小組③合療管理小組④急救應急小組⑤病案管理小組⑥院感控制小組⑦單病種質量管理小組,科主任全盤負責,護士長積極配合,人人盡職盡責,做好各自工作。

  醫生個人年終總結計劃2

  20__年是積極上進的一年,也是評審二級醫院的一年,在這一段時間里根據20__年的工作總結,現將工作計劃列表如下:20__年內科工作計劃:

  一、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努力完成各項工作

  新年要有新氣象,我院要有新特色,面對我院現狀,無論從管理、服務、還是追求質量均給我們提出更高更嚴要求,科室召開全科人員會議,認真形勢,統一思想,樹科室形象,樹新院品牌,從自身做起,高標準、嚴要求,樹立“院興我榮,院衰我恥”思想,雖然我們科室目前知名度小,但醫院的大力扶持及醫務人員精湛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來贏得患者的認可,增強凝聚力,堅定信心,努力完成各項目作任務,我們堅信有各級領導大力支持,有院科兩級正確領導,更有我科職工齊心協力,一定能使我科做精、做強。使人民群眾真正放心滿意。

  二、轉變服務理念,強化服務意識

  1、人性化管理: 新型醫院管理不能停留在原有管理模式和水平上,首先要轉變觀念,不斷學習管理經驗,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反對一言堂,提倡以人為本管理方式,開展人性化服務,人性化管理,根據不同層次患者,應用不同服務方式。加強同志間溝通,加強醫患、護患、醫護之間溝通。各級同志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科室弘揚正氣,使科室成為一個團結拼搏積極向上的團隊。

  2、改進服務措施 ①新入院病人熱情接待 ②宣教認真仔細 ③及時處置新病人、力爭在30分鐘內正確處置 ④危重病人立刻處理,溝 通到位 ⑤主管醫生,主管護士負責護送危重病人檢查 ⑥醫護人員必須保持病區干凈、明亮適舒 ⑦徹底轉變觀念,服務向賓館式轉化,徹底消除生、冷、硬現象及無人應答現象 ⑧出院時送出病區,反復交代出院注意事項。

  三、完善各種規章制度,成立各種管理組織

  按照醫院管理年活動要求及醫院安排,熟悉核心制度,做到人手一冊。科室成立①醫療質量管理小組②醫療安全小組③病案管理小組④院感控制小組,科主任全盤負責,護士長積極配合,人人盡職盡責,做好各自工作。

  四、醫療質量

  醫院質量是重中之重,是立院之本。是醫院生存生命線,重點抓內涵建設。 1、從基本素質抓起,培養良好素質、美好的醫德,杜絕嬌生慣養、心理素質差、愛發脾、工作責任心不強,科室重點監督。

  2、抓基層質量,培養醫生綜合能力,提高全科醫生跨專業診療能力。

  3、抓醫療文件書寫,從病歷抓起,以衛生廳病歷書冊為準則,對所管的病人做到心中有數,查房后及時書寫并簽字。 4、抓危重病人搶救及疑難病人診斷與治療,危重病人搶救及疑難病人診斷治療做到每周一次全科討論學習,診斷不清者1日內科內討論,3日診斷不清,請院內討論。 5、加強環節質量管理,首診醫生負責制,責任劃分明確,既有分工又有協作,堅持每日三次查房制度,對每日危重病人心中有數,新入院病人一一過目,消除潛在隱患,嚴格各種操作制度及會診制度,加強與患者溝通,簽寫好每一份知情同意書及特殊檢查、治療協議書,上對科室負責,下對自己負責。

  五、抓醫療安全不放松

  科主任為科室安全責任人,上對院長負責,下對科室同志負責,認真落實醫療制度和診療規范、知情同意書,等各種程序執行到位,貴重藥品,毒麻特殊藥品及財產專人保管,特別要加強醫患溝通,每月對醫療安全進行一次自查,將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杜絕醫療事故發生。減少和避免一般差錯及誤診糾紛。

  六、加快人材培養

  隨著社會進步與發展,疾病也在不斷變化,知識更新較快,我科專業前沿性知識很多,但由于自身處基層,外出學習機會太少,知識更新較慢,科室骨干每年1-2次外出短期學習或培訓,了解前沿性知識,開展新業務,才能做好學科工作,跟上前沿步伐,各級醫生均需加強自身學習,狠抓三基訓練,規范醫療行為;重點醫生選拔外出進修學習。提高業務能力,今年計劃選送醫生,護士外出進修學習知識,力爭把內一科打造成紅十字醫院精品科室。

  總之我們一定會在院領導的關懷下,團結一心,努力向前,爭取努力工作。

  醫生個人年終總結計劃3

  以“未病先防、小病先治”為重點,深入推進中醫藥“治未病”健康工程,構建具有中醫養生特色的預防保健服務體系,滿足我市人民群眾對中醫“治未病”的要求,提高社區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我中心積極開展中醫治未病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20____年中醫治未病工作總結如下:

  1. 進一步采購并更新中醫治未病設備,中心治未病設備現有按摩床、針灸針、梅花針、電針儀、灸盒、刮痧板、火罐、中頻治療儀、微波治療儀、頸椎牽引器等;

  2. 在原有已開展項目,包括針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TDP熱療、電針、中頻治療、針刺放血、中藥敷貼等基礎上新增了盒灸、微波治療與頸椎牽引等項目;

  3. 目前為止,中心中醫藥服務人次14000余人次,其中中醫康復理療人次1800余人次,較去年有一定提高;

  4. 開展“65歲以上老年人中醫藥健康指導項目“工作為轄區老年人進行中醫體質辨識,現已完成300余份,并為進行了中醫體質辨識的老年人進行了有針對性中醫養生保健指導。預計12月底,將完成500余名65歲以上老年人中醫體質辨識與保健指導;

  5. 利用健康教育宣傳欄、講座、社區擺點等機會宣傳中醫治未病的理念及體質辨識的意義,發放宣傳資料,使轄區居民對本中心開展的中醫治未病技術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盡管今年我中心的治未病工作較去年有明顯的提高,但由于諸多因素影響,限制了我中心中醫治未病工作的進一步擴大開展,現將我中心目前面臨的困難總結如下:

  1. 場地所限,造成了中醫康復理療室面積較小,床位有限,設備配備較少;

  2. 中醫康復科醫師目前只有4名,人員配備不足;

  3. 來我中心理療的病種較單一,對多種治未病項目的'開展不利;

  結合本中心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擴大本中心的中醫治未病工作,現對20____年具體工作有如下規劃:

  1. 加大宣傳力度,開展多病種的中醫治未病理療康復服務,提高新進設備的使用率;

篇7

【關鍵詞】神經內科住院病人;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醫學知識的普及,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也日益增強,病人對醫療護理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患糾紛呈上升趨勢。神經內科是一個存在較大醫療風險、易發生醫療糾紛的高危科室,收治的患者多以腦卒中病人為主,這類患者具有病情危重、意識障礙、病情變化快,合并癥多,住院時間長,致殘率高的特點。針對神經內科住院病人特點,現將神經內科常見臨床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總結如下:

1.常見護理安全隱患及原因分析

1.1 意外受傷。

1.1.1 跌倒。神經內科病人發生跌倒的幾率很高[1]。患者大多年老體弱,骨質疏松,生活自理能力及應急能力低下;神經疾病導致肢體癱瘓、步態不穩;性低血壓、突發抽搐與暈厥;對疾病危險性不理解,麻痹大意或自尊心太強,思想上存在不愿意麻煩護士,以為自己容易做到的病人[2]。患者穿著過于寬大的衣褲,鞋底不防滑;病房地面濕滑、入廁時坐凳不穩,燈光昏暗等。

1.1.2 墜床。神志不清、躁動不安,癲癇發作、不配合治療的病人容易發生墜床;護士健康教育落實不到位,病人陪護對使用床欄、約束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擅自取下床欄或解開約束帶;護士對病人病情不熟悉,沒有及時給予使用床欄。

1.1.3 燙傷。神經內科患者由于疾病的影響,多存在感覺障礙,對痛覺、溫覺不敏感。加上護士健康教育落實不到位,不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護理操作,病人極容易發生燙傷。

1.2 走失。患者由于疾病影響,導致認知、記憶力障礙,反應遲鈍,如護理防護措施不到位,沒有家屬看護,患者容易走失。

1.3 窒息、吸入性肺炎。神經系統多種疾病均可引起吞咽困難,咳嗽反射減弱,進食時容易發生嗆咳;有些患者由于留置胃管時間過長,家屬自認為掌握了鼻飼方法拒絕護士喂食,由于鼻飼不當造成誤吸或吸入性肺炎。

1.4 靜脈炎。神經內科所用藥物大多數為高滲性藥物,對血管刺激大,加上神經內科患者多為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由于年齡、血管因素以及護士巡視不到位等因素,導致藥液外滲,引起血管及周圍皮膚出現紅、腫、熱、痛等靜脈炎反應。

1.5 壓瘡。神經內科臥床病人營養、感覺功能都較差,皮膚軟組織新陳代謝率低,發生壓瘡的幾率高。壓瘡是神經內科患者最常見的臨床并發癥。發生壓瘡的老年人較無壓瘡的老年人病死率增加4倍,如壓瘡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3]。

1.6非計劃性拔管。非計劃性拔管是指尚未達到拔管指征而將人體的治療性、診斷性導管拔除,包括氣管導管、中心靜脈導管、尿管、胃管、各種術后引流導管甚至起搏導線等拔除[4]。神經內科病人受疾病的影響,意識常常會發生改變。當患者清醒后經常會產生情緒激動、焦慮、恐懼等心理,如患者出現躁動時,沒有使用約束帶,極易發生非計劃性拔管。

2.防范措施

2.1 加強法律,確立護理安全信念,營造護理安全文化[1]。通過組織護士進行法律知識的學習,增強法律意識。以護理常規為準繩,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程,及時發現、處理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減少護理安全隱患的發生。

2.2 健全護理風險預案及應急處理預案,積極應對[5]。針對神經內科住院病人常見的護理安全隱患,建立一套完善的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措施和應急處理預案。針對出現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有效杜絕和減少護理安全隱患的發生。

2.3 正確及時評估危險因素,明確高危病人,并在患者一覽表上做醒目的警示標記,采取預見性防護措施,避免意外受傷[6]。

2.3.1 創造安全的病室環境。病室光線充足;保潔員拖地時應設警示牌;病房、走廊安裝橫向扶手,衛生間安裝豎向抓桿,便于患者站起時借力,增設防滑墊。床邊監護儀、氧氣筒、吸引器應擺放在指定位置,電線應卷放好,以免電線松散垂在地上將患者絆倒;患者的衣褲大小合適;用輪椅護送患者時扣上安全帶;正確指導患者及家屬使用呼叫器,呼叫器放置在患者易拿的地方。

2.3.2 認真評估病人。患者入院時,認真評估患者,做好健康教育;為壓瘡高危患者建立翻身卡,給予墊海綿墊、水墊,定時翻身、叩背,防止院內壓瘡的發生;危重及老年患者以書面形式告知患者家屬護理注意事項,護士和家屬雙方簽署“老年危重患者護理注意事項告知書”。確定患者為高危對象后,可以在患者的床頭使用溫馨安全警示卡,如“小心跌倒”,“小心燙傷”,“預防壓瘡”,“防止墜床”等,隨時提醒患者及醫護人員。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應隨時作好防止意外發生的準備。

2.3.3 床欄、約束帶的使用。對神志不清,躁動不安、老年癡呆的患者,床邊加床欄,必要時使用約束帶,防止患者拔出各種管道,約束帶松緊應適宜,每班進行交接班,注意觀察患者約束處皮膚情況,保持肢體處于功能位置。告知患者家屬使用床欄、約束帶的重要性,指導家屬正確使用床欄及約束帶。

2.3.4 患者發生意外事件的預防。癲癇患者突發抽搐時,應立即將壓舌板或毛巾條放于患者口腔一側上、下臼齒之間,以防舌咬傷;對60歲以上患者及認知、記憶力障礙患者實行腕帶識別制度,在手腕帶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別、所住醫院、科室以及醫院聯系電話;護士加強巡視,及時發現患者的去向,防止患者走失。嚴格遵守技術操作規程,為病人進行治療,如熱敷、頻譜照射、理療、艾灸時,應注意溫度,注意觀察皮膚情況,以防發生燙傷。

2.3.5 加強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時,教會患者及指導家屬使用輔助設施,如護欄,扶手等;對于頸椎病患者,突然改變可能會誘發腦部供血不足,引起頭暈等癥狀,應告知患者在改變時,動作要緩慢;提醒患者生活起居要注意做到三個30秒,既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7]。正確指導患者用藥,對服用鎮靜、安眠藥的患者,一定要看患者服藥到口后才能離開;掌握專科知識,進行健康教育時有針對性,如腦出血病人,一定要告知患者及家屬絕對臥床的重要性,以防患者自行起床活動,導致發生再次出血。

2.3.6 加強護士整體素質的培養,提高護理安全防范能力。加強“三基”及專科知識的學習和急救技能的培訓,提高護士理論、技術水平;加強工作責任心,把護理安全納入到護理交接班內容中,責任護士每天對所管高危病人進行評估,隨時增減安全防護措施,并認真做好護理記錄,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總之,護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關。護理安全管理是護理質量管理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減少護理質量缺陷、提高護理水平的關鍵環節。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強護理安全管理,提高護士的安全意識,加強工作責任心,不斷改進臨床護理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護理質量,消除不安全護理隱患,避免護理不良事件及差錯事故的發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周立寧.營造安全文化防范護理差錯.中華護理雜志,2004; (39)3:192~193.

[2] 雷春玲 神經內科住院病人常見意外損傷及預防對策護理研究 2008;(22)6: 1462~1463.

[3] 楊桂華.壓瘡的研究及護理進展.現代護理,2007,13(25):2433-3435.

[4] 段攝霞, 王紅艷, 郭秀茹,等.ICU 氣管插管病人發生非計劃性拔管的前瞻性研究.國外醫學 護理學分冊, 1999 ,18 (1) : 457-459.

[5] 劉紅.老年患者住院期間安全隱患分析及護理對策.當代護士,2006; (3):83~84.

[6] 張金花.神經內科若干安全護理隱患與防范對策.天津護理,2004(12)2;78~79.

篇8

[關鍵詞] 全科醫生;乳腺癌;病因預防

[中圖分類號] R73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0(c)-0045-04

[Abstract] Breast cancer is a malignant tumor which causes serious damage to women's health, and its primary prevention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the commun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abilities, roles, responsibilitie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neral practitioner and specialist and the primary preven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eneral medical intervention,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propaganda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in breast cancer, and further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tioner; Breast cancer; Primary prevention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過去20年其發病率呈持續增高趨勢[1-2]。據2012年國家癌癥中心和衛計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公布數據顯示[3],乳腺癌發病率在全國腫瘤登記地區已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一位。全科醫生在乳腺癌病因預防中有效降低乳腺癌發病率,具有重要潛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011年7月1日,國務院正式了《關于建立全科醫師制度的指導意見》:至2020年,我國將基本形成“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這使全科醫生再次受到重視,目前,“全科醫生”服務模式已在北京多地區開展,全科醫生以“醫學服務者”和“健康管理者”的身份,以“醫療照顧”的工作模式,從社區走進家庭、建立個人健康檔案、社區健康人群與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等方面發揮著專科醫生不能替代的作用。三級醫院乳腺專科醫師忙于乳腺癌治療和科研工作,乳腺癌的篩查等預防工作多由婦幼保健院、計劃生育部門、健康醫療機構等進行,這些部門的醫務工作者沒有專科醫生的專業知識和系統培訓。針對我國乳腺癌篩查檢出率較低等問題[4],本文就全科醫生對乳腺癌病因預防的策略進行探討與展望。

1 中西醫對乳腺癌病因的認識現狀

乳腺癌病因尚未明確,目前研究表明,乳腺癌危險因素有年齡、月經、生育、哺乳、性激素水平、癌基因、遺傳、乳腺良性病變、肥胖、吸煙、飲酒及機體免疫狀態等[5]。隨著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的轉變,研究發現心理-社會應激可通過神經、內分泌使免疫系統受損,從而導致乳腺癌的發生并影響其病程和轉歸[6]。

中醫認為乳腺癌以臟腑虧虛、氣血不足為發病之本,氣郁、痰濁、淤血、熱毒等為發病之標[7],其發生、發展是一個因虛致實、因實更虛、虛實夾雜的過程,本虛而標實。戚益銘等[8]結合唐漢鈞[9]、陸德銘[10]、林毅[11]專家對乳腺癌病因病機的認識將其總結為正虛外感,邪毒瘀滯;肝郁氣滯,肝脾兩傷,痰瘀互結;肝腎不足,沖任失調,氣滯血凝;飲食不節,痰濕內生。趙亞婷等[12]研究認為恣食膏粱厚味,損傷脾胃,脾胃運化失司,聚濕生痰,釀痰生熱,以致經絡不通,氣血不行,氣滯、血瘀、痰濁等病理產物滯于乳絡則可變生乳巖。筆者認為,乳腺癌病因主要分為內因(正氣虧虛,氣郁、痰濁、淤血、熱毒等病理因素相互為害)、外因(寒、暑、熱、燥、風、濕等六外侵,邪毒留滯,久則煎熬氣血津液而致瘀凝痰結,結聚于乳絡而成乳巖)、飲食起居,其中情志因素為主要病因。

近20年來,我國在乳腺癌病因預防研究方面取得較大進展,但鑒于我國人口眾多、醫療資源有限、居民對篩查的認識不足等現狀,進一步做好乳腺癌病因預防具有重要意義,而國家政策的重視和全科醫生的獨特優勢能否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值得探討。

2 全科醫生在乳腺癌病因預防中相對于專科醫生的優勢

2.1 能力優勢

全科醫生既掌握臨床醫學和預防保健的知識和技能,又具有健康教育、行為干預、協助診治、康復治療、姑息治療等能力,為開展乳腺癌病因預防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角色優勢

對患者和家庭而言,全科醫生既是醫生,又是健康監護人、咨詢者、教育者、衛生服務協調者。對社區或社會而言,全科醫生既是社區健康組織者與監測者,又是社區衛生服務的中堅力量和服務團隊的管理者。全科醫生在社區的特殊角色,有利于開展資源的協調工作,有效利用衛生資源和社會支持,有利于為居民提供乳腺癌病因預防。

2.3 職責優勢

全科醫生為居民提供綜合性照顧、協調性照顧、家庭健康照顧、社區健康照顧、臨床預防照顧等,都含有疾病各級預防照顧內容,這有利于開展乳腺癌的病因預防。

2.4 關系優勢

全科醫生長期工作在社區基層醫療機構,與居民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熟悉社區環境和居民的生活習慣,有利于給患者和家庭開展深入的健康教育與行為干預。

3 全科醫生在乳腺癌病因預防中的作用

乳腺癌病因預防的目標是針對化學、物理、生物和行為等因素采取多途徑的干預措施,防止或減少乳腺癌的發生。筆者認為全科醫生在乳腺癌病因預防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3.1 全科醫療干預

全科醫療是將全科醫學、家庭醫學理論應用于患者、家庭和社區的一種基礎醫療保健的專業服務,是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的主要醫療形式。全科醫生在日常診療、家庭健康、社區健康照顧中,針對患者所處生命周期、行為特點和身體狀況等實施行為干預或其他醫療處置,以消除危險因素。方亞等[13]研究乳腺癌較為常見的危險因素為良性乳腺疾病、精神刺激、哺乳、腫瘤家族史、月經周期。21世紀歐美國家乳腺癌發病率顯著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絕經后激素治療的減少[14-17];此外,飲酒、吸煙也會使乳腺癌發病風險升高[18-19]。因此,全科醫生可從降低乳腺良性疾病、避免生活精神刺激、提倡母乳喂養、定期進行乳腺檢查、減少激素攝入、戒酒戒煙等方面實施全科醫療干預。

3.2 社區健康教育宣傳

全科醫生應當充分發揮相對于專科醫生獨有的既是醫生,又是健康監護人、咨詢者、宣傳者的角色優勢以及長期工作在社區基層醫療機構與居民保持密切聯系的關系優勢,可通過舉辦講座、開展咨詢、主辦專欄、制作展板、印發宣傳資料、制作光盤以及電視、網絡等形式在社區居民中普及乳腺癌預防知識。

全科醫學采用系統整體性的方法,將系統論、整體論與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結合,在進行醫療照顧過程中將醫學、患者、健康問題等都看成一個整體,既關注生物學的人,又關注人的行為學以及社會對人的影響,這與中醫整體觀、治未病的理念不謀而合。整體觀是中醫理論體系的核心思想,貫穿于中醫辨證論治的各個方面;而《內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預防觀是自古以來所倡導的。

精神心理因素與乳腺癌的發病息息相關,長期的情緒壓抑和心理緊張會增加乳腺癌患病風險。中醫認為乳腺癌多由于情志失調,飲食失節,沖任不調或先天稟賦不足引起機體陰陽平衡失調、臟腑失和而發病。因此,在乳腺癌的預防中,全科醫生可以從情志與心理等角度宣傳乳腺癌預防知識,避免和減少精神刺激,調整好生活節奏,保持心情舒暢等對于降低乳腺癌發病率有重要作用。

2010年WHO根據中國居民的飲食和生活特點向中國居民提出針對個體健康教育的防癌建議如嚴格控制體重;不吃霉變、熏制、腌制、烤制、油炸食物;不酗酒、不吸煙;不長期服用可致癌藥物;不使用有毒塑料袋;日曬不宜過久;不要熬夜。上述建議對于全科醫生在社區健康教育宣傳乳腺癌的病因預防有借鑒意義。

3.3 中醫適宜技術的應用

中醫適宜技術是指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總結出來的治療技術,常見的有針灸、推拿、拔罐、藥物外治、穴位注射、食療藥膳等,具備“簡、便、驗、廉”的特點。近年綠色醫療安全、方便、潔凈、優美的醫療服務已成為時尚,中醫適宜技術無害的天然藥物和自然療法可給患者更多的人性化關懷,迎合了人們對抗生素擔憂和渴望回歸自然的心理,因此近年來得到蓬勃發展。

中醫適宜技術對乳腺癌前病變有較好臨床療效。癌前病變是出現于惡性腫瘤之前、形態學上出現某些程度的非典型增生而本身尚不具備惡性特征性改變或某些較容易發展成為癌的病變[20],乳腺癌的癌前病變一般多認為是非典型增生、慢性炎癥等。“正常乳腺終末導管-小葉單位-非典型增生-原位癌-侵襲性癌”是由Wellings等[21-22]所提出的乳腺癌演變模型。研究發現,普通導管增生者發展為乳腺癌風險增加約2倍,小葉非典型增生和導管非典型性增生者乳腺癌風險增加約5倍[23-27],既往活檢中發現這些乳腺良性病變的患者,發展為乳腺癌的風險增加。杜玉堂等[28-29]應用中藥乳罩散貼敷在肝俞、乳根、阿是穴等穴位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治療乳腺增生性疾病。周麗晶等[30]研究針刺治療、穴位埋線治療、局部艾灸療法、中藥貼敷、刮痧、耳穴壓豆等治療乳腺增生癥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吳雪卿等[31]研究金黃散、青黛散外敷治療漿細胞性乳腺炎,可明顯改善患者腫塊、紅腫、疼痛、膿腫和瘺管各項臨床癥狀。

上述中醫適宜技術方法簡捷、經濟、安全、有效的特點適宜全科醫生在社區開展,通過對乳腺增生、慢性乳腺炎等乳腺癌前病變進行干預,從而預防或減少癌變發生。全科醫生在基層推廣中醫適宜技術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4 小結

綜上所述,充分利用全科醫生相對于專科醫生在乳腺癌病因預防中的能力優勢、角色優勢、職責優勢和關系優勢,積極踐行全科醫療干預、社區健康教育宣傳、中醫適宜技術等在乳腺癌病因預防中的策略,確立“首診在基層”的診療模式,對于降低乳腺癌發病率具有潛在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效益。同樣,通過以病定策略的嘗試對于當前全科醫生尚不成熟的培養模式亦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首診在基層,關鍵在于基層醫生的水平,不要為了數量而忽視質量,因此可以提高全科醫生門檻,加強培訓,空降基層。

[參考文獻]

[1] 陳萬青,鄭榮壽.中國女性乳腺癌發病死亡和生存狀況[J].中國腫瘤臨床,2015,42(13):668-674.

[2] 鄭瑩,吳春曉,張敏璐.乳腺癌在中國的流行狀況和疾病特征[J].中國癌癥雜志,2013,23(8):561-569.

[3] 國家癌癥中心.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版[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3:26-32.

[4] 余之剛,李玉陽.2010版《NCCN乳腺癌篩查和診斷臨床實踐指南》解讀與體會[J/CD].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10,4(4):361-367.

[5] 楊培英,孫力,楊書良.乳腺癌病因研究現狀與展望[J].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6,11(3):243-248.

[6] Abbasi S,Rasouli M,Nouri M,et al. Associ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alpha A908G(K303R)mutation with breast cancer risk[J]. Int J Clin Exp Med,2013,6(1):39-49.

[7] 高宇,王星.從“隨其所得”理論看乳腺癌各期的證治轉化[J].中醫雜志,2013,54(16):1434-1436.

[8] 戚益銘,沈敏鶴,阮善明,等.乳腺癌病因病機及中醫證治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中醫藥,2014,43(5):81-83.

[9] 肖秀麗.唐漢鈞教授治療病經驗擷菁[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9,24(2):186-188.

[10] 吳雪卿,闕華發.陸德銘教授治療乳腺癌遠處轉移37例[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14(1):24-25.

[11] 周瑞芳,劉鵬熙,劉曉雁,等.林毅教授運用“治未病”理論防治乳腺癌經驗介紹[J].新中醫,2012,44(8):225-226.

[12] 趙亞婷,胡萬寧,張景華,等.乳腺癌病因淺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2):158-160.

[13] 方亞,施侶元.乳腺癌危險因素綜合評價及其趨勢預測[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7):79-82.

[14] Ravdin PM,Cronin KA,Howelader N,et al. The decrease in breast-cancer incidence in 2003 in the United States[J]. New Engl J Med,2007,356(16):1670-1674.

[15] Parkin DM. Is the recent fall in incidence of post-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in UK related to changes in use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J]. Eur J Cancer,2009,45(45):1649-1653.

[16] 戴瓊,杜玉開.更年期肥胖與女性乳腺癌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8,25(6):378-380.

[17] Canfell K,Banks E,Moa AM,et al. Decrease in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following a rapid fall in use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in Australia [J]. Med J Aust,2009, 190(3):164-165.

[18] Baan R,Straif K,Grosse Y,et al. Carcinogenicity of alcoholic beverages[J]. Lancet Oncol,2007,8(4):292-293.

[19] Key J,Hodgson S,Omar RZ,et al. Meta-analysis of studies of alcohol and breast cancer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methodological issues[J]. Cancer Causes Control,2006, 17(6):759-770.

[20] 闞秀.乳腺癌癌前病變和早期癌―乳腺癌的癌前病變[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0,16(5):5-7.

[21] Wellings SR,Jensen HM. On the origin and progression of ductal carcinoma in the human breast[J]. J Natl Cancer Inst,1973,50(5):1111-1118.

[22] Wellings SR,Jensen HM,Marcum RG. An atlas of subgross pathology of the human breas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ossible precancerous lesions[J]. J Natl Cancer Inst,1975,55(2):231-273.

[23] Shaaban AM,Sloane JP,West CR,et al. Histopathologic types of benign breast lesions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case-control study[J]. Am J Surg Pathol,2002,26(4):421-430.

[24] Page DL,Zwaag RV,Rogers LW,et al. Relation between component parts of fibrocystic disease complex and breast cancer[J]. J Natl Cancer Inst,1978,61(4):1055-1063.

[25] Dupont WD,Page DL. Risk factors for breast cancer in women with proliferative breast disease[J]. New Engl J Med,1985,312(3):146-151.

[26] Palli D,Rosselli del Turco M,Simoncini R,et al. Benign breast disease and breast cancer:a case-control study in a cohort in Italy[J]. Int J Cancer,1991,47(5):703-706.

[27] London SJ,Connolly JL,Schnitt SJ,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benign breast disease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J]. JAMA,1992,267(7):941-944.

[28] 杜玉堂,黃鸝,沈春.中藥乳罩治療乳腺增生病的療效觀察[J].中醫雜志,1987,28(7):31-32.

[29] 杜玉堂.“中藥乳罩”外治乳腺增生[J].健康,2000(12):9.

[30] 周麗晶,朱英.近年中醫外治法治療乳腺增生癥的概況研究[J].中醫外治雜志,2012,21(6):50-52.

篇9

【關鍵詞】高職 護理專業 中醫護理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3B-0119-02

中醫護理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悠久,技術獨特,日益受到國內外護理界的關注與認可。2011年中醫護理首次被納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科目,可見國家對中醫護理的高度重視。為此,很多職業學校的護理專業紛紛開設了《中醫護理學》這一門課程。但是,在以現代護理為主的護理專業中開展該課程困境多多,內容多、課時少、內容艱澀難懂,一些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困難,提不起興趣,教學效果不佳。筆者在高職護理專業中醫護理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探討和嘗試,以期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

一、準確定位,因材施教

學校現使用的《中醫護理學》教材是徐袁明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內容包括中醫學基礎理論、中醫診法、中醫辨證、中醫護理基本知識、中醫常用護理技術、常見病癥的辨證施護等,涵蓋的內容很多,這在大專本科院校中醫專業的學生至少要學習三年,而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這些內容的課時只有五十多個課時,可見學生的學習任務相當重,教師的教學尤其難。若在如此有限的授課時數內把這些知識全部硬塞給學生,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學上,一定要準確定位、因材施教,結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實用的知識。

高職護理專業的《中醫護理學》基本理論知識以“必須,夠用”為度,主要是要護生能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應用中醫獨特的護理技術來處理臨床問題,服務護理對象,為學生進入各級醫療機構打下扎實的基礎。教學中要從根本上把握其精髓,對他們不能要求過高、過深,也不能聽之任之。力求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大部分同學對中醫理論和中醫護理技能產生一定的興趣,并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將針灸、拔罐、推拿等護理技術應用到日常疾病的保健護理中,學以致用,成為合格的護理專業勞動者。

二、唱好開場白,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中醫護理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許多中醫護理技術在群眾中廣為流傳,如推拿、刮痧、坐藥法等,應用范圍很廣,只是大多數人對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總覺得中醫很神秘。一開始,學生都很想了解中醫,學習欲望都很高,但是越往后學,就越難,很多學生就開始出現厭學。因此,在學習中醫護理的第一次課,如何激發學生克服困難學好中醫,就顯得非常重要。在第一次課,先不要急著和學生講中醫的理論知識,而是和學生聊很多關于中醫的故事,如,神農嘗百草,讓學生明白,我們今日所學的每一個知識,來之不易,浸泡著古人的血和淚;李時珍嘔心瀝血數十載著成《本草綱目》的故事,意在讓學生明白,要有所成就,必須要有驚人的毅力和耐力,半途而廢,終會一事無成;華佗的麻沸散,幾千年來,解除無數人的痛苦;孫思邈的“蔥管”導尿術在生活中的妙用;一把不起眼的灶土,盡顯中醫藥的博大精深……一系列故事,讓學生在驚嘆于祖國醫學的輝煌之時,也讓學生意識到:中醫,原來一直都在自己的身邊,只是自己還沒有發現。之后再引入附子與白附子的故事,讓學生明白,一字之差,藥性截然不同,中藥可救人,稍有不慎,使用不當,亦可奪人命,從而建立對中醫要認真學習的態度。最后,要向學生指出:作為一名護理人員,應當了解中醫,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更好的服務患者,使祖國的醫學得以繼續閃耀光芒,從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增加學習的動力,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體會學習中醫的實用性

進行了充分的思想動員,有了良好的開端,往后的教學中如何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很重要。要保持學生的興趣,就要讓學生理解它、體會到它在實踐中的實用性。

中醫護理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發展而來的,要讓學生學好這一門課程,必須要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中醫。如在講到五行的關系之時,學生對相生的關系經常搞錯,對此,要讓學生懂得運用生活中的現象去理解五行,如:燒柴取火,這是木生火;火燒掉物質后會留下灰燼,這是火生土;我們從地下挖出金屬,這是土生金;金屬在低溫下會滴水,遇高溫會融成液體,這是金生水;木生長需要水,這是水生木。如此一來,學生就會記得很牢,而不是死記硬背。

我們學習中醫護理,更重要的還在于要懂得在實踐中如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同樣以五行為例。先引用家喻戶曉的范進中舉的故事,提出范進中舉后為何會瘋了?在別人束手無策之時,為何是老丈人治好了他?一個一個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五行,在學生了解了五行的關系之后,再向學生提出,如果你的朋友患了相思病,不想吃飯,怎么辦?在臨床上遇到一個脾氣暴躁的患者突然發怒,又應該怎么辦?受到了驚嚇、恐慌之時,為何會屁滾尿流,這時又該如何讓人鎮定下來?通過這些有趣而又常見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運用五行的關系去解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之時也會意識到中醫在生活中是如此的實用,小知識藏大智慧,自然就會激起學習的興趣。

四、加強中西醫結合護理,互助互促

中醫護理是一門相對獨立的課程,有獨立的理論體系和思維方式,中醫理論中包含了很多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這與西醫截然不同,西醫的器官是解剖上有形可見的,而中醫有些器官如三焦、經絡,學生看不見、摸不著,覺得中醫很抽象,很難理解。很多中醫護理學的老師在授課之時,為避免學生受西醫的干擾,一味強調中醫和西醫的不同、強調不能用西醫的思維來理解中醫。結果,適得其反,學生越學越亂。其實,要學生摒棄西醫的理念來學習中醫,這是很難的事,學生在學習中醫護理之前,已經接受過兩年系統的現代基礎醫學知識的傳授,如正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診斷學等課程,已經習慣用現代醫學知識來思維,對中醫的一些理論如“心主神明、腎主納氣”感到“很玄”“聽不懂”也是有原因的。筆者倒是覺得學生具備一定的西醫學基礎后,學習起中醫來更加容易。對中醫難以理解的地方,可以用學生已經掌握的西醫知識來幫助理解。如在講到“心主血脈”之時,可結合西醫上所說的心臟的泵血功能進行講解;在講到“小腸泌別清濁……小腸主液,大腸主津……”之時,學生一時搞不明白,可和學生一起復習西醫上所講的小腸是吸收營養的主要場所和大腸主要吸收水分的相關生理知識,在適當之處,插入西醫的說法,學生一點即通。

教師亦可將中醫護理操作技術與西醫護理相聯系。如:在大量不保留灌腸中結合中藥保留灌腸以減輕患者的痛苦;擇時選擇足三里穴、合谷穴位按摩能更有效地促進胃腸手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艾灸或激光照射至陰穴矯正婦產科胎位異常等。如此講解,使學生懂得如何在進行現代護理之時,結合中醫護理,能更好的護理患者。

中醫護理以“證”為中心,崇尚自然療法;西醫護理側重以“病”為重點,以對抗治療為特點。二者有機結合才會使護理發展更完善,加強辨病和辨證相結合的護理,能提高護理質量,如西醫中的支氣管炎、肺炎所表現的咳嗽,除了西藥的止咳祛痰藥或吸痰應用,可進行中醫辨證施護,若為風熱咳嗽,可用川貝冰糖雪梨蒸煮食用,可明顯改善咳嗽癥狀。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發現中醫護理與西醫護理各自的長處,取長補短,實施中西結合護理,創建具有中醫特色的整體護理,提高臨床護理的療效。

五、自主探索為主,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中醫護理知識內容繁多,課時有限,不可能將所有的知識都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因此,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在授課中,可以多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處于十六七歲的高職學生好動、思維比較活躍、好奇心強,且有一定的護理學基礎,對感興趣的問題喜歡探討,如講到刮痧,先給學生放一段2001年著名的電影《刮痧》相關的視頻,引起學生的興趣后,再列出以下問題:為何刮痧在國內外的待遇截然不同?什么是刮痧法?刮痧有沒有科學依據?刮痧的作用是什么?刮痧有哪些適應證?刮痧前應如何評估病人?刮痧前應準備哪些用物?如何操作?有哪些注意事項?讓學生在一系列問題的引導下查閱資料,思考、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其次,在學生完成自主學習后,再采用角色扮演法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將學生分組,各組派四人分別扮演患者、家屬、醫生、護士,按自行設計的情境為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評估和中醫護理操作,其余學生觀看并注意與培訓目標有關的行為,并作出評價。隨后,讓學生口述自身所扮演角色的感受。患者扮演者在扮演中體會到了作為患者的痛苦與不便,“移情”的運用使護生體會患者感受,從而關愛患者,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而實施者通過親自護理操作,亦能體會在操作過程中應注意哪些方面,應提供和給予患者哪些護理措施,如何體現人文關懷。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全面開發學生的智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環境,學生的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很快地融入教學內容中,高效率地獲取知識,并將知識運用到臨床實踐,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大大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采取一些活動如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擬法、案例討論法能有效的將學生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術、護理流程等有效的結合起來,不失為好的教學方法。

六、采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效率

中醫護理講究辨證施護,要辨證,先要懂得中醫四診(望聞問切),而中醫內容豐富,光是舌診一項,就有老嫩、齒痕、花剝舌、膩苔等數十種表現,如還用粉筆和黑板的教學手段講授,總有一種教師言畢而意未盡、學生聽后揣摩未透之感,更何況課時有限。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各種形象逼真的舌的表現盡收眼底,原本枯燥的內容變得形象、具體,顯示出教材文字和教師語言都無法達到的效果。對一些帶有危險性的操作如針灸,讓學生在操作之前反復觀看演示操作的視頻,使操作手法深印腦海之中,從而減少在實操之中的失誤。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便利性,在教學中已得到一致的認可,在中醫護理學教學中,應盡可能多的運用多媒體技術以提高教學效率。

以上為筆者在中醫護理學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做拋磚引玉之用。要提高中醫護理學的教學質量,還需眾多中醫護理教學工作者的努力。如目前中醫護理相關視頻較少,在網上所能找到的相關中醫視頻多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所制作,畫面多模糊不清,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如何更好的開發中醫護理的多媒體資源,還需更多的相關部門和教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總而言之,高職護理專業的中醫護理學作為一門新起的課程,教學任務任重而道遠,其教學應遵循“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方針,從臨床護理工作崗位需要出發,認真實踐,創新中醫護理學教學模式,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輸送優秀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曉鳳,魏毅.中等職業教育護理專業中《中醫護理》教育教學的改革探微[J].求醫問藥,2012.10

[2]李軍華,羅元珍.淺談高職《中醫護理》教學寬度和深度[J].新西部,2014(6)

[3]張秋霞.中職護理專業中醫護理學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