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理療的好處范文

時間:2023-11-07 17:53: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艾灸理療的好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艾灸理療的好處

篇1

在足三里一穴施予艾灸,操作方法簡便而又安全,且具有健身、防病、治病的三重作用。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膝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1橫指處。一般可取端坐位定穴,其方法是以自己的手掌握住同側膝,并使中指平行于脛骨前嵴,此時中指指端所觸及的部位,就是我們所要取的足三里穴。

施灸方法;選準穴位后,即可以便予施灸的自然,將已點燃的艾條對準穴區進行熏灼,燃燒艾條的端點與穴區的皮膚一般約保持0.5~1寸的距離,這‘樣既可使其局部有較強的溫熱感,又不至于引起燒灼疼痛,通常需灸至皮膚略泛紅暈為度,每次約需8~5分鐘左右。當然,也可以采用反復旋轉施灸法或如同鳥雀啄食樣的施灸法,甚至于可以采用發瘡灸法。 為了便于長期堅持,一般可子每晚臨睡之前進行一次。

適應證:《神農本草經》早就指出:“艾葉,能通十二經”,“善于溫中,逐冷,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難經》則將作為特定穴之一的合穴的主治作用歸納為:擅療“氣逆而泄”。足三里既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借助艾葉施灸,無疑可以治療因脾胃虛寒或氣機紊亂而引起的諸如脘腹脹痛。嘔吐、泄瀉、食欲不振之類病證。然因足三里又是一個全身性強壯要穴,所以,舉凡身體虧虛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種病證,都屬于艾灸足三里的適應證。

基于《傷寒論》曾經指出;“微數之脈,慎不可灸”,“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于是歷代針灸專著幾乎均將熱病列為忌灸范圍。然而,諸如電療、蠟療,泥療之類物理療法,既然也是藉溫熱刺激來治療某些以炎癥為主要表現的熱病,那么熱病又為什么一定要忌灸?所以有人認為熱病同樣也可以施以艾灸,只不過需要慎重一點而已。

效果:有關艾灸足三里治療各種病證的具體效果,不僅早已被千百年來的臨床實踐所證實,而且近年來的實驗研究又為此闡明機理。僅就艾灸足三里對胃運動機能的影響而言,人們已在X線鋇餐透視下發現,它既可以使胃痙攣者逐趨弛緩,胃蠕動強者逐趨減弱,叉可以使胃蠕動弱者瞬即增強,胃不蠕動者出現蠕動,說明它對胃運動機能基本上是實施良性雙向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