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禮儀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20:45: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公關禮儀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公關禮儀論文

篇1

關鍵詞:中職教育;公關禮儀;現狀問題;改進對策

為了培養現代社會需要的專業化、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中職院校紛紛開設公關禮儀課程,這對廣大中職生的個人形象、職業發展和品德修養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正面作用。因此,加強對中職公關教育現狀與改進對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價值。

一、中職公關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職公關禮儀教育有以下兩方面問題:一方面,中職院校對公關禮儀教育的重視度不夠,缺乏專業的公關禮儀課程教師,大多由負責教育教學管理的教師兼任,最終導致了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陳舊、教學過程不規范、實踐平臺不足等問題,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產生了抵觸心理,嚴重制約了公關禮儀教育的落實。另一方面,中職生普遍缺乏對禮節禮儀的正確認識,存在概念模糊、意識淡薄的問題,具體包括缺乏個人禮節禮儀常識、尊敬長輩和師長意識淡薄、不文明的習慣較多等。調查發現,許多中職生沒有使用謝謝、您好、再見等文明用語的習慣,同時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也存在許多不文明行為,如亂扔垃圾、破壞公物、亂涂亂畫等。

二、中職公關禮儀教育的改進對策

針對中職公關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相關教育主體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以充分發揮中職公關禮儀教育的教學服務作用,為培養優秀中職人才提供保障。

1.列入必修,提高重視。由于中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基本是應用型人才,他們的技能相對單一,且在身心發展方面不夠成熟,再加上社會、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他們存在許多不良行為習慣。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促進中職生的全面發展,中職院校必須加強公關禮儀教育,最好將其列入中職生專業必修課程之內,將其與學分掛鉤,提高學生對公關禮儀的重視度。同時,相關任課教師要進行嚴格管理,一旦有學生出現公關禮儀課不及格的現象,要堅決讓其重修,進而在思想理念上促使學生強化禮節禮儀常態化概念。

2.理實結合,促進內化。在中職教育中,公關禮儀教育有別于專業教育,它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實用性和功利性,所以,在開展公關禮儀教育時,教師必須全面落實理實結合的理念,讓學生在理論指導下,將公關禮儀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一方面,在公關禮儀課上,學生應統一著裝,然后教師講解相關職業穿著技巧和生活禮節禮儀常識,并做好示范,讓學生充分掌握未來生活和工作中各種場合的禮儀;另一方面,中職院校要為學生提供公關禮儀實踐平臺,加強公關禮儀教學基地和實訓室建設,以促進中職生公關禮儀知識的內化與遷移。

3.多元教學,強化興趣。公關禮儀教育并非一門獨立學科,而是一種實用性較強的禮節禮儀教育。所以,在開展公關禮儀教育時,教師必須摒棄傳統教學理念,積極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精心創設生活化禮儀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多維互動課堂,進而提高公關禮儀教育實效性。一方面,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微課優化課堂結構,營造輕松愉悅、活潑生動的課堂情境,以充分調動學生公關禮儀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要靈活創設問題式、生活式、探究式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以小組比賽的形式展開合作探討、即興表演等活動,為學生創造充分的自我展示與自我表達機會,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同時,教師要做好課堂評價,對表現優秀的學生予以及時肯定和獎勵,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持續興趣支撐下將公關禮儀化為內在素養和習慣。

綜上所述,面對中職公關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既要將公關禮儀課列入必修,提高學生重視度,又要堅持理實結合理念,促進公關禮儀知識內化,同時要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優化課堂結構,強化學生興趣。

參考文獻:

[1]韓愛群.淺談對高職院校開展公關禮儀教育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6(28).

篇2

(一)組織變革組織變革是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的一種形態表現:上海和無錫模式是通過成立與衛生局平級的醫院管理集團來改革原有的外部管理結構,醫管集團以法人代表的身份代替政府行使出資人和監管職權,實現對公立醫院的法人化和自主化管理。這種法人化經驗探索有助于提升基層公立醫院的運營管理效率和實現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但這種改革沒有做到真正去行政化,同時也加重了醫院管理的碎片化問題。北京海淀區通過成立公共衛生委員會,將原來放在衛生局的醫院管理事務剝離,加強對公立醫院組織資源的優化配置,其改革經驗特點在于理順政府行政部門和公立醫院之間的關系。但從組織形式上看,公共委是政府的特設機構,對公立醫院仍然是行政管理,不僅與同級的衛生局出現管理職能重疊問題,而且多頭管理也約束了公立醫院的自主發展。濰坊模式是在市衛生局下面成立醫院管理中心,將分散在其他各行政部門的醫院管理職能統一起來,由醫管中心對所屬公立醫院進行管理,理順了之前各部門舉辦和管理醫院時責權利不分、管理效率低下的狀況。但其實質上并沒有觸及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部分,改革仍沒有脫離行政管控的路徑,新成立的行政部門也會產生政府失靈問題。宿遷模式的組織變革特點是引進社會資本辦醫,將醫院所有權轉賣,實現產權變更。其改革是在縣鎮財力無法支撐對公立醫院財政投入背景下的產權變更探索。近年來,由于民眾的看病問題未能得到有效解決,產權變更后的醫療機構的社會職能一直受社會和學界詬病。

(二)社會功能社會功能主要體現為通過有效的管理方式使公立醫院最大程度上滿足國民對基礎醫療服務的需求。目前我國公立醫院在承擔社會職能方面還缺乏明確的功能定位。這五種典型模式由于改革背景不一樣,其公立醫院履行社會功能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上海申康集團在任免公立醫院院長時,規定了相應的績效考核內容,通過考核方式來約束并落實對公立醫院的社會功能管理;北京海淀公共委通過契約式管理方式對醫院院長的責任和醫院發展的公益性方向進行明確規定和嚴格問責;濰坊進行的改革就是要在衛生部門內部實現醫院有效率的統一管理,因而其主要通過行政手段來落實對公立醫院的社會功能管理;無錫在委托管理合同中明確了各公立醫院的社會功能,并通過階段性績效考核制度進行督和保障實施;民營化后的宿遷醫療機構在追求效益性方面的動力大于承擔公益性責任,宿遷的衛生部門期望用行政手段來保證醫療機構的公益性,但效果不明顯。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對于社會功能這個關鍵性改革維度,政府需要解決好當前對公立醫院財政補償的責任失位問題,若依靠公立醫院自身在公益性、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之間尋求合適平衡點是很難的,即公立醫院自身不能主動替政府履行完全的社會功能。

(三)政府監管政府監管是公立醫院管理體制中的重要一環。政府出資舉辦公立醫院,代表國民實行對公立醫院的監督管理,能夠有效保障公立醫院更好履行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職責。在這五種模式中,承擔政府監管責任的主體是衛生行政部門,每種模式的監管方式和內容不盡相同。上海模式中,政府監管機制較為復雜,實行多個監管主體的相互監督,申康集團作為法人代表對所管理的公立醫院行使出資人的監察權,為了有效監督申康集團的管理工作,申康集團內部又成立監事會,以及政府派駐財務總監對其運營工作進行監督,同時市衛生局在這個監管體制中對申康集團和醫院發揮行政上的宏觀監督作用。濰坊通過在衛生局下面成立衛生監督中心來履行監督職能,代替政府對公立醫院經營管理、發展決策、績效考評等多方面內容行使監督管理權。無錫模式中,衛生行政部門實行全行業監管,但其執業力度弱,其主要的監管職能通常由醫管中心來履行。宿遷的行政部門監督和北京海淀公共委的績效考評則是政府通過行政力量和行業監管方式來落實監管責任。

(四)制度環境制度環境是公立醫院能否有效實現良好改革的重要影響因素。在這五種改革模式中,濰坊自主化管理模式是從行政部門內部尋求制度突破,將管理權集攏到衛生部門,然后再實現內部管理的管辦分開,但這種改革僅是行政管理權的一種重新配置,管辦分離流諸于形式。宿遷的民營化管理模式是地方政府受財力不足影響而進行的產權更變改革,醫院產權從政府到社資、民資的產權置換方式,一方面導致了國有資產的流失,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淡化了醫院的公益性。上海和江蘇無錫處于經濟發達、人才等各種資源雄厚、現代化管理水平較高的長三角地區,其公共財政實力強,又一直充當改革排頭兵的角色,有相應優惠政策支持,因而它們的改革制度環境比較相似,都是實現對公立醫院管理體制管辦分開和政事分開的探索,而且這種法人化改革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北京海淀契約式管理模式有其特定的改革制度環境,在大部制改革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背景下成立的公共委承擔了公立醫院政事分開改革的重任,北京期望通過公共委將各類具有醫療衛生性質的事業單位資源整合,實現政事分開的目標,提升公立醫院管理的效率。

二、結論

篇3

現代公共圖書館一般可劃分為閱讀區、宣教區、展覽區、會議區、綜合服務區、兒童游樂區等區域。條件允許的,可專門劃出兒童閱讀區和婦女閱讀區。環境布置上,除了在墻上掛上壁畫、名言;窗臺及墻角擺上花卉、盆景;室內布局講究藝術品位外,要兼顧禮儀建設要求,各讀者活動場所進門墻上須懸掛統一格式的《讀者須知》、《工作人員守則》、《借閱規則》等告示;公告、海報、通知等應按指定區域集中張貼;可視情張貼《公民道德規范》、《創建文明城市》等宣傳畫,在閱覽區懸掛“愛護圖書”、“手機靜音”、“禁止喧嘩”等標志,殘疾人和孕婦優先標識明顯,進出通道設置合理等。注重特色服務。良好的服務對禮儀建設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注重為殘疾人士服務。應設立殘疾讀者服務部門,為殘疾人提供特殊服務。比如:為腿腳不方便的讀者開通無障礙的通道,方便他們進出圖書館;為弱視的讀者提供各類大字體的書籍;為失明的讀者提供盲文出版物和設置收聽有聲資料的設備;為聾啞人配備懂手語的工作人員等等。注重為讀者提供原始文獻的縮微品、復印件、視聽資料以及復制、復印服務。這樣可以節省讀者獲取情報資料的時間,提高讀者學習和研究工作的效率,幫助讀者獲得難得的文獻資料,也便于圖書館妥善保存原始文獻和適當控制文獻的入藏量。注重開展跟蹤服務。可以根據讀者的需要,利用圖書館豐富的資源優勢,針對固定單位和個人的生產項目和科學研究,為他們的課題提供相關的資料服務和情報服務,如通過文獻情報源調查、鑒定、篩選、編輯、輯錄、翻譯等加工工作,在更大范圍內滿足更多讀者用戶的需要。可以開展“圖書流動車”服務,改變過去被動的服務狀況,有效地提高讀者工作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公共圖書館館員禮儀建設

公共圖書館是一個重要的知識文化信息傳播地,公共圖書館館員也就成了知識文化信息的直接傳播者,儀容儀表和言行舉止直接體現著圖書館的精神風貌,對讀者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公共圖書館館員禮儀主要包含:儀容、語言、行為和業務修養。1.儀容。良好的儀容儀表是圖書館館員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是穿著,圖書館館員應盡量身穿統一館服,款式、色調必須樸素整潔、得體、大方,固定位置佩掛服務胸卡,以群體形象展示圖書館,這不僅能產生對工作的責任感,也是對禮儀規范、自身行為規范的體現,更體現出對讀者的尊重。既方便讀者,又利于加深讀者與館員之間的溝通,以利于讀者的監督。不得穿背心(含吊帶裝等不得體服裝)、拖鞋(含時裝式拖鞋)上班;鞋、襪不破損,保持清潔。其次是化妝,圖書館館員由于職業的特殊性,多為女性,工作時一般不宜化濃妝、著艷抹、使用強刺激性香水,不可佩帶過多或過于夸張的飾品,應隨時注意自身的整潔、干凈。再次是面目表情,不論工作多累、壓力多大,在面對讀者時,圖書館館員都應精神飽滿、精力集中,面帶微笑,常施點頭禮或指引禮,讓讀者始終感到賓至如歸,感受到真誠自然。2.語言。語言是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所以要求圖書館館員語言要規范、要得體。一是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在接待讀者時,應使用“你好!、請!、謝謝!、對不起!、不客氣!、歡迎再來!、再見!”等文明用語。比如:讀者前來咨詢,應主動說“:你好!我能為您做點什么!”使用禮貌用語時,一般聲音大小適當,語調平和、親切,盡量不用語氣詞。在讀者提出問題時,應對不同語言環境和對象靈活運用,有問必答,熱情周到。二是使用普通話。在接待讀者和公務往來時或接聽讀者電話時,提倡使用普通話。音量適中,語言文明,不得使用服務忌語。接電話時,首先應說:“您好,這是###圖書館”或“您好,這是###圖書館辦公室(或###部、……)”。三是語言要完整、準確,言簡意賅,不隨意化。四是音量適當,吐字清晰,語速適中,使讀者感到親切有識。五是耐心服務,解釋問題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為讀者樹立良好的形象。3.行為。圖書館館員在崗期間,工作人員要舉止端莊,微笑面對讀者,熱誠為讀者服務,虛心聽取讀者意見。不能在工作崗位和其他工作人員高聲交談,盡量不要談和工作無關的事情,更不能因為聊天而耽誤工作或是怠慢讀者。在崗時,服務窗口的圖書館館員不長時間打電話或接聽手機,手機調至靜音狀態。要時刻注意安靜,即使是和讀者談話,也應該和對方盡量使用較低的聲音,以免影響到其他的讀者。保持站姿挺拔、行姿穩重,坐姿文雅。站立接待讀者時,應雙腿并攏挺直,上體微向前傾,身體正面面對讀者,正視讀者;坐姿接待讀者時,應抬頭正視讀者;走路時遇到讀者詢問,應停步并面對讀者,注意傾聽并回答讀者的問題。要注意眼神交流,面對讀者時,應在第一時間用目光感受到讀者的存在,并以平和、安靜、關注的目光鼓勵讀者提出問題。對到館視察或檢查工作的領導、專家和外來參觀人員,工作人員要主動起立迎送,做到彬彬有禮,熱情友好。4.業務修養。圖書館館員業務能力和水平對服務質量有直接影響,比如,在為讀者辦理借還手續或是查找圖書、提供信息資源等服務時,如果館員業務熟悉,能迅速實現讀者意圖,不讓讀者久等,則可能會間接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愿望。如果館員業務生疏,一問三不知,或是對讀者愛理不理,查資料讓讀者等半天,則肯定會影響到讀者的心情。所以,圖書館館員要自覺加強業務學習,掌握較全面的綜合知識,提高業務技能。圖書館方面要根據不同人員的技能水平、不同崗位工作需要,因地制宜開辟多種途徑為工作人員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加強學術交流,才能使圖書館工作揚長避短、不斷進步,適應當今信息時代圖書館發展需要。

篇4

從六十年代初日本開始工業化生產冷凍魚糜以來,冷凍魚糜技術和生產設備的開發研究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1]。三十多年來,雖然其生產工藝未發生重大的變化,然而在生產方法和使用的設備上還是有了不少的改進和完善,具體表現為對采肉方法、漂洗形式和脫水設備等進行了開發研究。根據漂洗和脫水這兩個工藝過程中所使用設備的工作原理改用由一次管道式槽和許多U型管道組成的漂洗裝置,再用傾析式離心機使魚肉和水初步分離,達到預脫水的目的。采用這一工藝后,漂洗水中固形物的損失就比較少,從而提高了魚糜的產量,也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材料使用馬鮫魚為原料,采用去頭去內臟后部分,清水洗凈,再按下面兩種不同的工藝進行處理。

傳統工藝:采肉一次漂洗回旋篩脫水二次漂洗回旋篩脫水三次漂洗回旋篩脫水精濾螺旋壓榨機壓榨脫水。

新工藝:采肉線型混合器漂洗管道式滯留室漂洗傾析式離心機預脫水精濾螺旋壓榨機壓榨脫水。

1.2測定方法

1.2.1固形物含量的測定稱取一定量的魚糜,采用直接干燥法進行測定。

1.2.2凝膠強度的測定將各種魚糜解凍,加入3.0%食鹽,擂潰30min,灌腸后于90℃加熱40min使之凝膠化,將樣品切成直徑2.6cm、高度1.3cm的圓柱體,于NRM-1002A食品流變儀上測定。

1.2.3白度的測定用ZBD型白度儀測定,將工作白度標準板放在試樣座上進行白度校正,然后將樣品放在試樣室測定。

2結果與討論

2.1漂洗工藝的特點將馬鮫魚用二種不同的工藝處理,比較在不同工藝階段對漂洗液中固形物回收率的影響,見表1。

由表1可見,在傳統工藝中,魚糜經三次漂洗后固形物損失了29.29%,而經精濾和壓榨后,又有16.14%的固形物損失掉,也就是說,總共有45.43%的固形物將在加工中流失掉。其中,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固形物是在漂洗中流失掉的,而漂洗中固形物的流失又集中在回旋篩的預脫水過程中。為進行預脫水以便于下一次漂洗的有效進行,在回旋篩的圓筒中分布大量直徑為0.4mm的小孔,這是造成固形物流失的

表1不同工藝對漂洗液中固形物回收率的影響

工藝標準魚糜重量(kg)固形物重量(kg)固形物含量(%)固形物回收率(%)

傳統工藝魚糜

第一次漂洗

第二次漂洗

第三次漂洗

精濾后

脫水后

魚糜

50

72.39

72.45

72.02

72.0

33.74

50

8.49

7.65

7.10

6.00

5.33

4.63

8.46

16.97

10.60

9.75

8.33

7.39

13.72

16.92

90.12

83.68

70.71

62.78

54.57

新工藝一次漂洗

精濾后

脫水后

86.52

81.26

36.14

8.04

7.25

6.06

9.30

8.92

16.77

95.09

85.70

71.63

主要原因。而改用新的漂洗和預脫水設備后就能有效地降低固形物的流失,由于這類漂洗設備的內部是一個線型混合器,魚肉和水可在混合器內得到充分的攪拌混合,然后直接輸入由許多彎管所組成的滯留室,在滯留室內,隨著水流的快速運動,魚肉顆粒周圍產生了小的湍流,從而使魚肉與水之間進行了充分的交換,可有效地使魚肉中不需要的水溶性蛋白質和色素等成分溶出。由于這一新工藝中不使用回旋篩預脫水的方法,因而固形物的流失就很少,只有4.91%,比相應的三次漂洗中固形物的損失下降了24.38%。此外,在這一新工藝中,用水量上只比傳統的漂洗工藝中一次漂洗用水量稍多一些即可,即魚肉對水的比例根據不同魚種控制在1∶6~8范圍內,基本上能起到傳統工藝中三次漂洗的效果,因而大大減少了用水量,節約了能耗,降低了生產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滯留室的管道還可根據魚種和漂洗要求的不同而在長度上予以調整,即漂洗白色魚肉或新鮮魚可縮短管道,而漂洗血紅肉或鮮度稍差的魚可加長管道,所以這套設備使用方便,尤其適合新鮮原料魚的加工,因為原料魚越新鮮,漂洗因素對凝膠強度影響就越小。

2.2傾析式離心機的作用

傾析式離心機的結構如圖2所示,用于對漂洗魚糜進行預脫水,使魚糜中的固形物與水能有效地分離。

從傾析式離心機的結構來看,它能起到使魚糜預脫水的作用。固形物在螺桿的轉動下被送入狹窄的一端出來,而漂洗水部分則流向相反的一端出來,比較二種不同工藝在精濾后固形物的損失,新工藝中固形物的損失比傳統工藝要低22.98%,說明經傾析式離心機預脫水比傳統工藝中三次回旋得預脫水對固形物的回收率要高。這主要是因為這類離心機使魚糜中的固液兩相分別從二端出來,其液相中雖能帶走一部分固形物,但流失量還是較少,而在回旋篩中,則一部分固形物轉出水一起從網孔中流失,所以傳統工藝中三次漂洗后的預脫水將使固形物的流失大為增加。從數據結果分析看,用傾析式離心機預脫水其固形物的損失率僅相當于第一次回旋篩預脫水的結果。所以,傾析式離心機在魚糜生產工藝中的最大作用就是大大降低了固形物的損失,值得推廣應用。

2.3魚糜制品的凝膠強度

將傳統的經一、三、五次漂洗和新工藝漂洗后的魚糜制品的凝膠強度列于表2。

表2凝膠強度的比較

樣品漂洗一次漂洗二次漂洗三次新工藝漂洗

凝膠強度(g.cm)195115230217

由表2可知,采用新工藝漂洗后魚糜制品凝膠強度與二次漂洗的效果相同,僅比三次漂洗的結果下降5.6%。因此,新工藝對凝膠強度稍有影響。

2.4魚糜制品的白度傳統漂洗和新工藝制備的魚糜制品的白度如表3。

表3白度的比較

樣品漂洗一次漂洗二次漂洗三次新工藝漂洗

白度50.253.355.252.6

由表3可知,新工藝漂洗樣品在白度上僅比三次漂洗低4.7%。因此,對白色肉魚類更合適些。

篇5

此次設計是對撥叉零件的加工工藝和夾具設計,其零件為鍛件,具有體積小,零件復雜的特點,由于面比孔易加工,在制定工藝規程時,就先加工面,再以面為基準來加工其它,其中各工序夾具都采用專用夾具,特別的對于加工大頭孔、槽和鉆小頭孔斜面小孔的工序中,選一面兩銷的定位方式,并以操作簡單的手動夾緊方式夾緊,其機構設計簡單,方便且能滿足要求。

關鍵詞撥叉,加工工藝,專用夾具,設計

ABSTRACT

Thisdesignistodialsforksthecomponentstheprocessingcraftandthejigdesign,itscomponentsaretheforging,hasthevolumetobesmall,componentscomplexcharacteristic,Becausethesurfaceiseasierthantheholetoprocess,whenformulationtechnologicalprocess,firstthemachinedsurface,thenprocessesothertakethesurfaceasthedatum,Inwhichvariousworkingproceduresjigallusestheunitclamp,specialregardingprocessesthebigendofhole,thetroughanddrillsthecapitellumholeinclineeyeletintheworkingprocedure,Chooseslocatemodewhichtwosellsatthesametime,andoperatesthesimplemanualclampwayclamp,itsorganizationdesignissimple,theconveniencealsocansatisfytherequest.

Keywords:Dialsthefork,theprocessingcraft,unitclamp,design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夾具設計是我們融會貫通四年所學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訓練,為我們即將走向自己的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機械加工工藝是規定產品或零件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和操作方法,是指導生產的重要的技術性文件。它直接關系到產品的質量、生產率及其加工產品的經濟效益,生產規模的大小、工藝水平的高低以及解決各種工藝問題的方法和手段都要通過機械加工工藝來體現,因此工藝規程的編制的好壞是生產該產品的質量的重要保證的重要依據。在編制工藝時須保證其合理性、科學性、完善性。

而機床夾具是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的同時提高生產的效率、改善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而在機床上用以裝夾工件的一種裝置,其作用是使工件相對于機床或刀具有個正確的位置,并在加工過程中保持這個位置不變。它們的研究對機械工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大批量生產中,常采用專用夾具。

本次對于撥叉加工工藝及夾具設計的主要任務是:

⑴完成撥叉零件加工工藝規程的制定;

⑵完成鏜孔、銑槽、鉆孔三個專用夾具的設計。

通過對撥叉零件的初步分析,了解其零件的主要特點,加工難易程度,主要加工面和加工粗、精基準,從而制定出撥叉加工工藝規程;對于專用夾具的設計,首先分析零件的加工工藝,選取定位基準,然后再根據切銷力的大小、批量生產情況來選取夾緊方式,從而設計專用夾具。

2撥叉的分析

2.1撥叉的工藝分析

撥叉是一個很重要的零件,因為其零件尺寸比較小,結構形狀較復雜,但其加工孔和底面的精度要求較高,此外還有小頭孔端要求加工,對精度要求也很高。撥叉的底面、大頭孔上平面和小頭孔粗糙度要求都是,所以都要求精加工。其小頭孔與底平面有垂直度的公差要求,撥叉底面與大頭孔上平面有平行度公差要求,所要加工的槽,在其槽邊有平行度公差和對稱度公差要求等。因為其尺寸精度、幾何形狀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以及各表面的表面質量均影響機器或部件的裝配質量,進而影響其性能與工作壽命,因此它們的加工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

2.2撥叉的工藝要求

一個好的結構不但要應該達到設計要求,而且要有好的機械加工工藝性,也就是要有加工的可能性,要便于加工,要能夠保證加工質量,同時使加工的勞動量最小。而設計和工藝是密切相關的,又是相輔相成的。設計者要考慮加工工藝問題。工藝師要考慮如何從工藝上保證設計的要求。

撥叉零件圖

該加工有七個加工表面:平面加工包括撥叉底面、大頭孔上平面;孔系加工包括大、小頭孔、小孔;小頭孔端的槽加工以及大頭孔的銑斷加工。

⑴以平面為主有:①撥叉底面的粗、精銑加工,其粗糙度要求是;

②大頭孔端面的粗、精銑加工,其粗糙度要求是。

⑵孔系加工有:①的大頭孔粗、精鏜加工,其表面粗糙度為;

②的小頭孔鉆、擴和鉸加工,其表面粗糙度要求;

③的小孔鉆加工,小孔表面粗糙度要求。

⑶小頭孔端槽的加工,該槽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是兩槽邊,而槽底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是。

⑷最后為大頭孔的銑斷加工,要求斷口粗糙度。

撥叉毛坯的選擇模鍛,因為生產率很高,所以可以免去每次造型。單邊余量一般在,結構細密,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占用生產的面積較小。因其年產量是5000件,由[3]表2.1~3可知是中批量生產。

上面主要是對撥叉零件的結構、加工精度和主要加工表面進行了分析,選擇了其毛坯的的制造方法為模鍛和中批的批量生產方式,從而為工藝規程設計提供了必要的準備。

目錄

摘要I

ABSTRACTⅡ

1緒論1

2撥叉的分析2

2.1撥叉的工藝分析2

2.2撥叉的工藝要求2

3工藝規程設計5

3.1加工工藝過程5

3.2確定各表面加工方案5

3.2.1影響加工方法的因素5

3.2.2加工方案的選擇6

3.3確定定位基準6

3.2.1粗基準的選擇6

3.2.1精基準選擇的原則7

3.4工藝路線的擬訂7

3.4.1工序的合理組合8

3.4.2工序的集中與分散8

3.4.3加工階段的劃分9

3.4.4加工工藝路線方案的比較10

3.5撥叉的偏差,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12

3.5.1毛坯的結構工藝要求12

3.5.2撥叉的偏差計算12

3.6確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時(機動時間)14

3.7時間定額計算及生產安排22

4鏜孔夾具設計25

4.1研究原始質料25

4.2定位、夾緊方案的選擇25

4.3切削力及夾緊力的計算25

4.4誤差分析與計算27

4.5零、部件的設計與選用28

4.5.1定位銷選用28

4.5.2夾緊裝置的選用29

4.6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29

5銑槽夾具設計30

5.1研究原始質料30

5.2定位基準的選擇30

5.3切削力及夾緊分析計算30

5.4誤差分析與計算32

5.5零、部件的設計與選用33

5.5.1定位銷選用33

5.5.2夾緊裝置的選用33

5.5.3定向鍵與對刀裝置設計33

5.6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36

6鉆孔夾具設計37

6.1研究原始質料37

6.2定位基準的選擇37

6.3切削力及夾緊力的計算37

6.4誤差分析與計算38

6.5零、部件的設計與選用39

6.5.1定位銷選用39

6.5.2夾緊裝置的選用40

6.5.3鉆套、襯套、鉆模板設計與選用40

6.6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41

結論42

篇6

關鍵詞:楚文化工藝美術漆器實用審美物存在世界

工藝美術是為生活的藝術。它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廣泛地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

先秦時期,楚人在偏僻荒夷的楚地,憑借著自己積極進取、革新鼎故的精神,“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創造了博大精深的楚文化體系,楚文化藝術瑰麗流暢,情感外露,富于抽象美感的風格,以致幾千年后的今天,人們仍為這偉大的創造而激動不已。在楚文化中,富于成就和特色,首屬那美侖美奐的工藝美術,單就其中的漆器,雖然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至今依然閃耀著令人目眩神迷的色彩。流逝的光陰,不但沒有使它們失色,反到使它們越發璀璨奪目,那艷麗的色彩、流動的文飾、華麗的圖案,無不折射著古代楚人工匠的卓越技藝與精巧才思,也沉淀了創作者的集體無意識。在民族的集體無意識的后面,是民族自身的生存狀況。當然,工藝美術與人們的生存狀況的關切,不是在感性的、理性的、或道德層面上的,而是發生在存在論境域中。它們同時也是在此境域中獲得獨特的表現形式,傳承與表征著藝術,為歷史建基。

但是,它們被懸擱于高墻內閣之中,脫離了自身的世界,被人冷落,甚至遺忘,“存在自身具有的遮蔽性,也導致了這種遺忘。”1對楚文化中的工藝美術進行審美關照,就是要讓其去蔽。只有當我們思考存在者之存在之際,作品之作品因素、器具之器具因素和物之物因素才會接近我們,亦即接近他們自身的本質空間。

工藝美術的出現,離不開民族生存的特定歷史文化條件。先秦時期的楚地,湖泊眾多,森林茂密,氣候溫潤,特別適合漆樹的生長。長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式田園生活,使大自然之風物已滲入到楚人的生活與文化之中。他們把漆樹粘稠的分泌物涂在器具上,以使其光滑、耐腐。一般的文化只是存在者,從這種文化存在整體去探尋存在者,是一種文化的形而上學,只有切入到文化所關聯的民族的歷史性此在,才能揭示藝術品的存在緯度。漆器的出現,也是遠古人民長期接觸自然、利用自然的產物,它是發生在存在論上的,是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表現。

就構圖而言,楚文化中的工藝美術很多是模仿自然的圖案,如動物、植物、天象等,還有人們勞作、娛樂的生活場景,還有許多抽象出來的圖案。楚文化中的崇火崇鳳就是一個很明顯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鳳是原始先民從鳥中抽象而成的圖騰,在工藝美術中多見。戰國時期的漆雙鳳鼓,用雙鳳作為鼓架,兩獸作為鼓座,以雙鳳首懸一圓鼓,造型優美,生動可愛。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時期“彩繪漆內棺”,棺身兩側壁板均有黑漆繪制的一堵“回”字紋樣格子門,在門兩側站著執戟持戈的神鳥、神獸。足檔中部繪有一“回“字紋窗戶,窗戶周圍及棺身外壁遍布姿態各異的龍、蛇、鳥、獸等圖案,多達900多個,整個構圖神秘又浪漫,儼然一副神靈保佑地宮的畫面。

原始的漆器作為先民們不自覺的“藝術品“,把天地人與信仰旨趣聚集于一身,被聚集的每一方都在作品中展開游戲與嬉戲。在這些純樸天真的作品里,浸潤著鄉土的情感與氣息,對故鄉與家園的眷戀,對天地的敬畏,對神的奉侍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希冀。“作品是關涉到其所關切的世界的生活方式。”2

楚文化中的工藝美術制作主要是以作坊和官府所設工場的形式來組織完成的,這些技藝世代師徒言傳身教,口耳相承。這些技藝介于純藝術與技術之間,是熟練的技藝與精工細做的產物。遠古時期,藝術與技術不可分離,后來技藝則是分離后的藝術與技術的結合。技藝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工藝品的品質。

漆器的制作就是一個技藝要求很高的過程。從工種分有素工、髹工、畫工、上工、銅扣黃涂工、銅耳黃涂工、清工、造工、漆工、供工,實際上,從制胎到制漆,供漆、作底、髹漆、彩繪、鑲扣、鎦金直到最后完成,都每步必須,可見漆器制作的繁復與精巧。在實用的要求下,工藝美術除了堅固耐用,還要美觀。實用對象又是審美對象。漆器裝飾性的表現也是豐富多彩,除了顏色絢麗多變外,對漆飾也要求甚多。有剔紅、剔黃、剔彩、剔黑、剔樨等,對于每一道漆層的厚薄都有嚴格的控制。如剔犀的雕鏤外,要露出朱黑相間的色彩,剔彩則要露出幾種不同的漆色,即如“紅花綠葉,黃心黑石之類。”明高濂《燕閑清賞箋》記載:“宋人雕紅漆器如宮中用盒,多以金銀為胎,以朱漆厚堆,至數十層,有錫胎者,有紅花黃地,二色眩觀。有五色漆胎,刻法深淺,隨妝露色,奪可觀,傳世甚少。”3工藝繁復、精雕細刻可見一斑。作為具有實用性的工藝美術,在創作者的拿捏與把玩中,成為具有審美價值的對象。“但是某些實用對象卻要求人們的眼睛去看他們。盡管他們仍是實用對象,它們卻用自己的裝飾方式在想方設法討人喜歡了。”是否具有觀賞性,能否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是區分工藝美術與一般制造品的重要標準。即使如此,自然性與實用性之于審美的工藝美術,仍然是規定性的。在工藝美術的制作中,人手憑借一些特定的工具或器具完成特定的工序。在這一制作過程中,牽涉到人與物的關切。這些物包括被摹仿的自然物如動植物,以及用于描摹這些自然物的質料。制作者依憑自己的摹仿外,還融進了作者的想象。楚文化中工藝美術品種繁多,凝重中洋溢著幾許生氣,流淌著這些藝術本身的生命。其中的智慧和超乎尋常的藝術想象力,源于楚民族對精神生命的執著與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制作者在制作中將物置入了工藝美術作品之中,如此順手,以至于這些物或材料似乎根本不存在,從未受到過打量,也沒有被意識到,在使用中,未能使物敞開。同樣,處于對象位置上的物,即被關于物的流傳的、流俗的觀念所束縛,又與人相距太遠,處于幽閉之中。進入作品中的物,已成為作品它即不同于自然物、器具,也不同于手前之物、手上之物。作品中的物,為物性的敞開提供了前提條件。然而,這些楚文化中美侖美奐的漆器,被擱置在那些安靜而又隱蔽的角落,不在占據人們的視角,離開了人們的思維,這種非本真的生活是人們生活的常態,在這種生活方式之中,物之物性自身被遮蔽,偏離了其存在的境況,那么,追問存在者之存在,亦即思存在,就是我們使遮蔽著的存在如其本性地顯現出來的途徑了。

從漆器的產生到成熟的幾千年歷史中,它走向了兩個方向:一個是主要用于實用的生活用品,另一個走向了專供宮廷貴族把玩的擺設裝飾品。制作技藝也不斷走向精巧。如后期明清時期的鑲嵌工藝,金漆工藝都使得漆器發展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而藝術乃是根本意義上的歷史。這些洋溢著鮮活的生命韻律的漆器,匯集著原始先民的心智與才華。現在,已無從追問創作主體,他們早以消融在了歷史文化之中,沒有突顯出來。在歷史的長河里,他們和無數個創造著燦爛的楚文化的勞動人民融合在了一起。在這悠久的楚文化背后,卻包含著一個世界的建立。

漆器本身就是一個物的世界,更確切的說是一個物進入了作品的世界。只有當我們本身擺脫了我們的慣常性而進入作品所開啟出來的東西之中,亦即穿越透過美的諸要素與實用的規定,通達作品之本身,一個作品才是在其現實自身的作品,這個世界才是一個敞開了的世界。“藝術作品以自己的方式開啟存者之存在。”4在對漆器進行審美觀照時,我們要將其去蔽,原始先民的生活世界向人們敞開,并顯現出來。作品之為作品建立一個世界,作品同時張開了世界之敞開領域,亦即敞開了作為獨特存在者的人的世界,使人們回到其本身的生活世界之中。在這里,我們工藝美術世界看到的是楚文化包羅萬象的情態,或者說是一種造物的方式,一種人的生活方式一種藝術情感的表達形式和人類遠古文明的存在方式。

在藝術現象學領域中,一切審美的活動都是有作品“面向實事本身”的,“它排斥中介的因素,把直接的把握或這個意義上的直觀看作是一起知識的來源和檢驗一切知識的最終標準。”5因此傳統的審美標準在其語境是行不通的。在現代藝術現象學中,“美學思想在存在之維度與境域上展開。”漆器是傳統意義上所說的美的世界,更是一個與原始先民生存狀況相關切的生活的世界與情感的家園。

作品之成為作品,是真理之生成和發生的一種方式。“真理已自行設置入作品中”。6因此敞開作品所包含的世界,對于人類極其重要,這是因為,“因此根據現象學的解釋,正是世界的開放性界定著人類。”7敞開了一個世界就是走向了真理,人類才能實現自由。

主要參考書目

1.張賢根.存在真理語言——海德格爾美學思想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12

2、4、6.海德格爾.林中路[M]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6

3.高豐.國器物藝術論[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1

篇7

【論文關鍵詞】新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改革

上世紀70年代,伴隨著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市場經濟競爭日趨激烈。西方國家傳統的政府運行機制已經很難適應經濟社會的變化。突出表現為:政府規模不斷膨脹,行政效率低下,財政赤字不斷上升,社會福利政策難以為繼。

面對如此困境,為了解決問題,西方各國于上世紀70年代未相繼進行了被稱之為“改造政府”的政府管理改革運動。而與此同時,一種新的公共行政理論、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NewPublicManagement)應運而生。

一、“新公共管理”的主要觀點

無論從實踐還是從理論的角度出發,“新公共管理”都從來沒有一個統一的形式內容。具體來說,有如下觀點。

(一)政府的管理職能應該是掌舵而不是劃槳

傳統公共行政管理中,政府的主要職責是收取稅金和提供服務,而“新公共管理”主張政府應該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執行政策,即政府應該把管理和具體操作分開,政府只起掌舵的作用而不是劃槳的作用。

(二)政府服務應以顧客或市場為導向

“新公共管理”認為,政府的社會職責是根據顧客的需求向顧客提供服務,政府服務以顧客或市場為導向。以顧客或市場為導向的政府不再是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封閉的官僚機構,而是有責任心的企業家,公民則是“顧客”或“客戶”。這樣公眾就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顧客或市場為導向將會建立起一個推動政府改善工作的良好機制。

(三)政府廣泛采用授權或分權的方式進行管理

傳統的官僚制使基層人員缺自,難以適應快速多變的外部環境。而“新公共管理”認為,與集權相比,授權或分權有許多優點:授權或分權的機構更有靈活性,更有效率,更有創新精神,而機構成員有更高的士氣,更強的責任感,更高的效率。

(四)政府應廣泛采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經驗

“新公共管理”認為,政府應廣泛采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經驗,如:人力資源管理、成本—弓玫率分析、目標管理等。同時,政府可以把巨大的官僚組織分解,使決策與執行分開,并移植私營部門的某些管理辦法:“如采用短期合同,開發合作方案,簽訂績效合同以及推行服務承諾等等。”這樣,經過民營化或半民營化的公共部門公眾有親密接觸機會,了解公眾之所需的公共服務部門,它們了解公共管理的關鍵所在,從而對社會進行有效治理。

(五)政府應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

傳統的觀念認為,微觀經濟領域的事情應該由私營企業承擔,而公共服務領域應該由政府單獨承擔。而“新公共管理”強調政府管理引人競爭機制,取消公共產品供給的壟斷,讓更多的私營部門參與公共服務供給,通過引人競爭機智,從而提高服務公共的質量和效率。

(六)政府應放松嚴格的行政規制,實施明確的績效目標控制

“新公共管理”反對傳統公共行政刻板執行法律規范,輕視績效測定和評估的做法,主張放松嚴格的行政規制,實行嚴明的績效目標控制。即確定組織,個人的具體目標,與之簽訂績效目標對完成情況進行測量和評估。這使行政組織由過去的“規則驅動型”向“任務驅動型”轉變。

(七)公務員不必保持中立

“新公共管理”認為,行政本身就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要求公務員完全保持政治中立是不現實的。因此,“新公共管理”則正視行政所具有的濃厚的政治色彩,對部分高級文官實行政治任命,讓他們參與政策制定過程,并承擔相應的責任,以保持他們的政治敏感性。這樣能使他們正確理解政策的目的意圖。

二、中西方國家政府改革背景比較

“新公共管理”源自于西方,它對于中國社會來說雖然是“舶來品”,但中國同樣經歷著全球化浪潮,新公共管理的很多新觀點新經驗也是中國急需的。“新公共管理”模式能否在在中國存活,需要通過理性分析中國與西方政府改革的背景,才能作出判斷。

(一)中西方國家政府改羊背景的相似點

1理論背景相似點

當代中西方國家政府改革都是在傳統官僚制理論無法解決現實問題的情況下引發的。

20世紀最后30年,官僚制受到廣泛質疑,它們在行政人格問題、價值規范問題和外部性問題的理論缺乏導致了傳統理論無法解決當前的社會問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經濟健康增長的需要與政府生產力落后的矛盾也顯現出來。官僚制是中西方國家公共行政理論中最為基礎的部分,如何改革傳統官僚制也是中西方國家政府所面臨的共同課題。

2.政治和經濟背景相似

當代西方國家的政府改革是在一定的政治、經濟背景條件下引發的,其突出表現在:

(1)當代中西方國家都面臨著財政困難,政府機構龐大臃腫,行政效率低下,社會福利難以為繼等問題,是各國政府進行行政改革的重要原因。

(2)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政府變得靈活、高效、透明成為可能。新技術的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這些均迫使政府的改革必須真正適應新技術革命的要求。

(二)中西方國家政府改革背景不同點

1西方國家市場經濟基礎扎實、體制成熟,而我國市場經濟尚處于成長階段

西方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發達,市場體系完善。“新公共管理”模式存在的經濟基礎即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正如E·S·薩瓦斯所說:“福利國家(公共部門大于市場部門的國家)在市場力量的沖擊下日漸衰弱。市場力量正在改變教育、醫療衛生、住房、退休保障和其他‘福利’構成要素的供需條件。消費者對教育、醫療衛生、住房、退休保障及其他物品和其他物品和服務的支持能力日益提高,他們對這些服務的需要超出了政府的提供能力。這正是私人供應商通過市場機制可以提供的東西。”

而我國的市場經濟還處于成長階段。市場經濟尚未成熟,與此同時政府還擔負著培育市場的任務。對于不成熟的市場經濟必定需要政府的管制,如果政府一味“退出”,不根據現實國情盲目放松管制,就有可能導致市場經濟的失敗。

2.與西方國家所具有的相對健全的法治環境相比較,我國的法制有待完善,法治社會的建成還待時日

“新公共管理”強調政府管理實行嚴明的績效目標控制,放松嚴格的行政規制。在西方國家政府改革實踐中這種目標重績效輕規制的方式所以能成功并獲益良多,是因為西方國家的“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法治環境相對完善。政府改革后,在行政管理活動中扔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但是法律的權威無處不在,就減少了管理人員濫用權力的幾率。

我國尚處于法制不健全,法律供給不足的時期。行政法律規制不完善,行政執法、行政監督的力度不夠等問題還普遍存在于我們行政管理活動中。我國目前最重要的法制建設任務是健全法制加強行政執法力度。在這種情況下,簡單地套用“新公共管理”模式是不符合中國具體國情的。

3.西方國家的民營化組織或非營利性組織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遠優于我國

因為民營化組織和非營利性組織在“新公共管理”理論中具有承接政府所分散出的職能的作用,所以它在政府改革過程中十分關鍵。在西方國家民營化組織或非營利性組織發展歷史較長,組織體系完善、數量充足、管理水平很高。因此,政府放權建政以后,被“民營化”的管理職能不僅沒有旁落,反而加強了。

然而我國在計劃經濟時代,所有的公共管理事務一概由政府承辦,民營化組織幾乎不存在。改革開放后,雖然民營化組織有所發展,但是數量、專業水平、內部管理各方面都不及西方發達國家的相同組織。如果中國政府改革將大量公共管理職能迅速而全面地分離出去,社會就可能因找不到合適的承接主體而產生混亂。

4.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不強且公務員的整體素質不高

從政府的調控能力和公務員整體素質來看,我國的官僚制還不足。例如,分工不明、專業人才匾乏、行政人員輕視法律與規范、行政活動中的人格化特征明顯、行敗嚴重等等。因此,照辦照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只會抹殺現階段官僚制對我國的積極影響,并造成新一次的行政管理改革的失敗。

四、“新公共管理”模式對我國行政管理改革的啟示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我國必須通過自身的改革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然而,我國的改革又有自己的特殊背景,所以在西方的“新公共管理”模式,不能在我國照搬照抄。因此,筆者認為“新公共管理”模式對我國行政管理改革有如下啟示:

(一)依據國情,建構官燎制為主,新公共管理為輔的行政模式

官僚制是在行政管理領域占據統治地位已有百年歷史。刻板僵化的官僚制已經無法應對信息傳遞迅速,競爭激烈的后工業化時代。新公共管理不但靈活,而且能適應現代化需要。這種模式有助于協調政府與社會的關系,促進經濟發展,消除官僚制的弊端。

盡管如此,官僚制還在歷史上是有突出貢獻的,新公共管理的倡導者也承認這點事實,如D·奧斯本所說:“它(官僚制)解決了人民希望解決的基本問題,它為失業者和老年人提供了保障,它保障了社會穩定,這在經濟大蕭條以后是至關重要的,它提供了工作。可以說,工業社會對社會政治體制的必然要求就是建立官僚制。我國正處在現代化轉型時期,中國尚未完全具備實施“新公共管理”模式的條件,而官僚制強調政令統一,管理法制化,分工專業化能滿足我國現代化的需要,這就意味著中國在改革官僚制的同時必須加強官僚制,在提倡掌舵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同時必須添加官僚制的合理因素。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建立與我國工業發展相適應的,以官僚制和新公共管理相結合的行政管理模式是我國行政改革的必然選擇。

(二)轉換觀念,切實轉變行政職能

行政職能是指,政府作為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在國家的、政治的、經濟的以及其他社會事物的管理中所應履行的職責以及應起到的作用。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計劃經濟時代的行政職能已經落后。因此,行政職能以國家的政治經濟活動的依據要及時調整。

“新公共管理”認為,政府行政管理職能是“掌舵”而不是“劃槳”,是“服務”而不是“管制”。

據此,我國的行政職能的轉變重點在于:(1)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性質和內容的轉變,即變政府直接承擔經濟管理職能為間接調整職能;(2)政府職能實現的手段方式轉變,即由行政手段為主轉變為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相結合的綜合管理,其中又以經濟手段為主。同時,由微觀管理為主轉向宏觀調控為主,由縱向管理為主轉向橫向協調為主,由指令性計劃為主轉向指導性計劃為主,由社會管制轉向既實施管制又監督服務等等;(3)政府職能轉變實質要求提高政府能力。政府能力的增強是依靠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依托政治民主進程,通過不斷的改革和探索逐步實現的。政府職能必須與政府的能力相適應,因此政府職能轉變只能在政府能力提高過程中逐步實現。

(三)借鑒企業管理方法,創新行政組織結構

我國在1998年之前進行了多次改革,行政機構改革是重點。由于當時我國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制約,改革時政府職能未加轉變,只是單純的把政府權力在各級政府和政府部門之間上下左右移動,致使機構改革陷人“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怪圈。因此,行政機構改革,行政組織創新的根本立足點為政府職能的分散。

“新公共管理”強調用授權或分權或簽署外部契約的方式進行管理。把民營化組織或非營利性組織引人公共管理體系中加強競爭,這樣可以縮小行政機構規模,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效果和質量。在成績評估方面,“新公共管理”認為充分使用私營企業成功的手段和經驗—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強調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質量管理、低投人高產出,通過績效測定和評估的手段來改革行政組織模式。

針對我國行政機構設置隨意性大,人員臃腫,職能劃分過細、分散且重復設置的弊端,我國必須學習官僚制的成功經驗,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原則,依據各機構承擔職能所覆蓋的范圍及影響面的大小,管理層級與管理幅度之間的關系,行政責任大小等因素,科學合理地安排行政組織的層級結構和職能結構。同時,借鑒“新公共管理”模式中企業管理方法,構建控制層次較少的扁平型組織結構模式,建立網絡式的組織內部聯系。

(四)提高公務員整體素質,加強公務員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我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此,在我國當前的情況下,更顯出提高公務員素質的重要意義。

“新公共管理”主張對部分高級公務員實行政治任命,讓他們參與政策的制定過程并承擔相應的責任,以保持他們的政治敏感性,確保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政策的目的意圖。在執行時通過適當的、因地制宜的手段、方法來完成政策要求。

篇8

在導管的設計階段以及對導管的制造階段并不能做到相互結合,而且在導管的裝配階段并不能夠根據前面的2個階段的工作信息順利地開展進行。而且在導管的設計過程以及對導管的制造和裝配過程中都沒有專業、合理的軟件,系統間有關于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的有關數據的傳遞不夠及時、有效,使得信息的采集和共享不能很好地實現。由于導管彎曲工藝的工作原理比較繁瑣,而且當前的大多關于導管彎曲工藝的工藝參數來自于傳統制造導管的經驗。不能做到對導管彎曲工藝數據的采集、處理、應用,這些都使得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的發展進程變得很慢。在制造導管的過程中,企業缺少相關的數據庫系統,以此來支持整個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的集成系統。為了解決以上幾個突出問題,我們應該從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導管工藝知識管理技術結構建立模型、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管理應用技術等的詳細內容,深入研究了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管理技術,以此來提高導管數控彎曲加工的效率,加快導管數字化制造技術的進程。

2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的分析

2.1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的分類

在對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將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分為2類,一類為導管數控彎曲工藝重用型知識,另一類為導管數控彎曲工藝決策性知識。

(1)導管數控彎曲工藝重用型知識

導管數控彎曲工藝重用型知識就是關于導管數控彎曲工藝方面存在的問題所涉及的領域、性質、求解的環境和目標等方面的知識內容。重用型知識包括導管數控彎曲工藝標準工藝術語、機床基本信息、標準工藝規范、導管數控彎曲工藝實例等方面的知識。

(2)導管數控彎曲工藝決策型知識

決策型知識就是導管彎曲數控工藝的相關工作人員能夠根據導管數字化過程中的一些規律,推導出相關的結論以及研究出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相關規律的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導管數控彎曲工藝決策型知識包括導管成型工藝規則、制造資源選擇規則、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的成型質量標準等等。

2.2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的表示和儲存模型

對于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的表示和儲存模型的創建,應該采用相關知識的關系來構建關系模型,采取面向對象技術與生產式規則相結合的方式。導管數控彎曲工藝重用型知識的表示和儲存模型對于導管數控彎曲工藝重用型知識的表示和儲存模型的建立,應采用面向對象技術,將導管數控彎曲工藝重用型知識表示為相互獨立的而且能夠很容易就搜索獲取的知識元對象。

3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管理技術結構模型的建立

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管理技術的功能結構組成包括知識源、導管制造工藝知識獲取、導管制造工藝知識庫、導管制造工藝相關知識的檢索和系統接口等。

3.1知識源

對于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管理技術結構模型中的知識源,其主要包括5個部分,分別為導管數字化制造工藝數據庫、導管數字化制造工藝資源庫、導管數字化制造工藝知識資料手冊、導管數字化制造工藝的試驗數據以及其他生產系統產生的生產工藝數據等。

3.2導管數字化制造工藝知識的獲取

(1)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的自動獲取

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管理系統采用相關的知識獲取方法,直接從信息源中學習相關的基礎知識,以此通過管理系統自身的運行過程中經過系統的總結和歸納,自動獲取新的知識和定期的更新。使得建立的知識庫能夠有良好的性能。常見的自動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的獲取方法有對導管數字化制造工藝的自然語言的理解以及通過機器的自身學習等等。

(2)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的交互式獲取

交互式獲取就是通過人與相關機器設備互相結合的形式以此來自動獲取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經由相關操作人員將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輸入到計算機系統中秋去,以達到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的自動獲取的目的。這種交互式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的獲取主要來自于導管數控彎曲工藝專家的熟練實踐經驗、導管數字化制造工藝的相關部門設計的導管數控彎曲工藝方案和工藝規程等等。

3.3知識庫

知識庫主要由事實型知識庫、決策型知識庫、重用型知識庫、工藝資源知識庫、可加工性分析推理機、機床選擇推理機、實例推理機等組成。

3.4導管數字化制造工藝知識的檢索以及系統接口

對于導管數控彎曲工藝集成系統的每個分系統來說,要求它們倒要可以通過用戶接口來進行在導管數字化制造工藝的實例基礎上的推導、加工方法決策以及對導管制造機床選擇的決策等等,以此來實現導管數控彎曲工藝過程中的智能化;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相關操作人員可以通過對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的知識檢索來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標準,這些可以通過對這些導管數控彎曲工藝操作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來實現。而且為了能夠讓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相關操作人員能夠適應相互配合工作的制造模式,還要采取一些措施,使得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能夠有在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相關操作人員間互相交流、學習,使得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相關操作人員具備更好的作業能力。

4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管理應用技術

4.1以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關系數據模型為基礎的推理技術

對于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的制造企業來說,他們應該在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關系數據庫強大的數據關系運算能力的基礎上,能夠通過一些措施來完成復雜的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的推理過程,進而可以更好的實現導管數控彎曲工藝向智能化發展的目的。

(1)以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關系數據模型為基礎的反向推理技術因為導管的最終成型的形狀已經知道,所以在進行導管設計時的加工性分析時可以用反向思維的推理技術來進行導管外形的設計決策。可以根據初始設計的導管形狀參數,以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數據庫和知識庫中儲存的導管加工工藝規則,通過以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關系數據模型為基礎的反向推力方法,進行相關方面的修改,最后達到加工要求。

(2)以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知識關系數據模型為基礎的正向推理技術因為在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的規劃過程中,有時需要選擇合適的彎管機,再加上導管數控彎曲工藝制造資源庫所能提供的彎管機的加工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采用正向的推理技術來選擇,選擇導管的制造資源,并把合適的彎管機提供給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的相關工藝操作人員,讓他們自行選擇合適的、有效的彎管機離來進行制造生產。

4.2以導管實例為基礎進行的導管數控彎曲工藝參數的設計

與傳統的機械設備加工不同,導管數控彎曲加工的質量好壞要受到導管的設計參數以及成型過程中所使用的工藝等因素的影響。一旦被加工導管的設計參數確定以后,那么導管的成型工藝參數就成為了導管質量好壞的關鍵所在。以導管實例為基礎進行的導管數控彎曲工藝參數的設計能夠很大程度上解決導管數控彎曲工藝參數的不穩定性和工藝參數的不成熟設計規則、計算公式。通常對于導管數控彎曲工藝的相關參數的設計步驟可以分為:設計導管實例庫結構、實例檢索、實例選擇、實例調整、工藝結果評價。

5結束語

篇9

1材料與方法

1.1藥物及試劑舒關溫經沖劑(SGWJCJ)由制川烏、川斷、威靈仙、土鱉蟲等藥組成。舒關清絡沖劑(SGQLCJ)由生地、功勞葉、雪花、鬼箭羽等藥組成,県痹沖劑(WBCJ)為大連長白山制藥有限公司出品。抗大鼠IgG免疫血清,由鎮江醫學院檢驗系提供。

1.2實驗動物體重150~200g雄性大白鼠(SD),由南京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3方法大鼠佐劑性關節炎模型,參照Freund''''s完全佐劑性關節炎法[2],將大鼠隨機分為6組,每日分別灌服不同的藥物,連續21d。另組灌生理鹽水作正常對照。28d后大鼠眼眶取血進行免疫指標測定。

2結果

2.1IgG含量和循環免疫復合物(CIC)測定采用單向免疫擴散法測IgG,DEG6000沉淀法/比濁法測CIC,結果IgG(Dimm)正常組11.300±1.930,模型組14.100±0.487,比正常組顯著增加,P<0.01,舒關溫經沖劑和舒關清絡沖劑小劑量組為11.388±2.205和11.838±1.604,均顯著低于模型組,P<0.01,而兩沖劑的大劑量組降低不明顯,CIC各組數值變化不顯著。

2.2紅細胞免疫功能測定[3]結果見表1。

表1舒關沖劑對大鼠佐劑性關節炎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s,%)

Tab.1EffectsofSGCJonRBC-C3b-R&RBC-IC-Rofratswithadjuvantarthritis(±s,%)

Dose(g/kg)nRBC-C3b-RRBC-IC-R

Normal—815.667±4.6676.500±2.811

Model—810.875±2.6961)10.625±2.5602)

SGWJCJlargedosage4.8914.888±2.9773)10.286±2.430

SGWJCJlittledosage1.6712.857±2.9113)9.182±2.603

SGQLCJlargedosage4.8816.375±2.6154)9.625±2.825

SGQLCJlittledosage1.6814.625±5.3443)8.125±1.8853)

WBCJ6.01115.730±4.6903)9.444±2.639

Note:1)P<0.05,2)P<0.01,vsnormal;3)P<0.05,4)P<0.01,vsmodel

3討論

目前普遍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過程是免疫調節功能失調和紅細胞免疫功能異常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4]。

利用Freund''''s完全佐劑刺激SD大白鼠形成免疫反應,造成免疫功能失調。本次實驗中模型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RBC-C3b受體花環率下降(P<0.05),RBC-IC花環率上升(P<0.01),IgG上升(P<0.01),CIC也有所提高(P<0.05),這與以往的一些報道相符[1,4]。紅細胞免疫是機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紅細胞主要通過膜上C3b受體粘附免疫復合物,攜至肝、脾,由吞噬細胞吞噬[5]。因此紅細胞C3b受體活性的強弱直接影響機體中免疫復合物的被清除的程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是由于抗原進入機體被巨噬細胞吞噬并與其膜上的HLA-DR分子結合成復合物引起免疫反應,激活B淋巴細胞,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又與自身IgG結合形成CIC沉積在關節膜,激發膠原酶和破骨細胞致使關節軟骨和骨破壞而發病。我們這次試驗說明舒關溫經沖劑、舒關清絡沖劑能有效地恢復紅細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從而調節免疫紊亂,以恢復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這對機體祛除病邪及疾病的恢復有著積極的作用。

許化溪鎮江醫學院檢驗系,鎮江212001

作者簡介:陸躍鳴,女,39歲,實驗師;

周學萍,女,39歲,中醫內科博士,副研究員

作者單位:(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210029)

4參考文獻

1何紹奇主編.現代中醫內科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1:506-508

2徐叔方.藥理實驗方法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534-536

3郭峰.紅細胞免疫功能的初步觀察.中華醫學雜志,1982;61(12):715

篇10

在第一批人員到達任務區后,護士要立即進入情況,積極參與交接工作。虛心請教,多與老隊員交流、溝通。在交接時間短、任務重的情況下,把相關問題提前做好筆記,并在交接過程中一一解決。重點掌握設備質量,使用情況,病房設施是否齊全,急救器械、藥品設施是否完善,重要急救設施的具體使用方法。其次,盡快熟悉二級醫院在UN城的地理位置,周邊情況,醫療區門診、病房、藥房、檢驗、急診室的具體設置及分布,以便于盡快開展工作。第三,要掌握維和二級醫院患者來源、常見病種及護理工作特點。

2醫療物資登記造冊,統籌調配使用

由于南蘇丹醫療資源極其匱乏,維和二級醫院的醫療物資全部由醫療隊在國內自行籌措,由空運和海運到任務區。南蘇丹連年戰亂,交通不便,醫療物資到任務區的時間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在籌措醫療物資時要和前一批隊員詳細溝通,空運物資優先考慮急需物資,海運物資要準備充足。接管耗材庫后,及時對庫存物資再清點登記,根據工作中使用情況和耗材有效期的長短,調整存放位置,并在包裝箱外粘貼物品名稱,庫存數量,有效期。每次請領的遞減后數量,做到數目符合。倉庫放置溫濕度計,記錄1次/d。南蘇丹氣候炎熱,無論旱季、雨季,都要做好醫療耗材的存儲工作,確保耗材質量。制定物資耗材請領制度,凡是請領物資耗材每周五由門診護士和病房護士分別統計各診室需要量,填寫請領單,報隊領導批準后方可出庫。對過期耗材做到及時銷毀,保證患者的安全使用。

3彈性排班,實現護理工作連續性

任務區護士少,工作重,護理排班就成了最大的難題。如何把各班次安排好,讓護士既能有充足的休息,又能在工作時間全身心投入工作,維和二級醫院實行了彈性排班,除門診固定1名接診護士外,其余4名護士參加病房值班。護士長兼麻醉護士,除做好手術室工作外,每周參加病房值班1d,既能掌握病房護士的工作情況,又能對護理工作做全面質控,確保了各班次順暢運行。在任務區不像在國內,突發事件多,護士有限,只有把護士合理分派好,工作才能無縫隙。

4傷病員來源、病種復雜,有針對性制定醫療護理預案

執行任務期間,未知的突發醫療救護事件較多,病種復雜,有槍傷、外傷、高熱、腹瀉等。隨著聯南蘇團維和二級醫院保障范圍的擴增,除保障各出兵國的維和人員,其他就診人員的身份比較復雜,有當地雇員,國際志愿者,聯合國的各部門承包商等。還經常有從阿維爾、拉加、科瓦喬克等地陸地或航空轉運的患者,增加了護理工作難度與強度。為此,維和二級醫院制定了各類護理預案,成立了護理急救和前接后送小組,確保了在特殊的環境下,面對疾病病種的復雜多樣,能夠做到反應快速,從而達到醫療保障要求。共前接后送14例患者,每例都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救治。

5嚴格落實護理制度,確保護理質量提高

完善的護理制度是護理質量的保證。維和二級醫院護士堅持實行床頭交接班,每天醫療護理大交班后,護士對住院患者進行英語床頭交接班。堅持護理大查房1次/周,全體護士參加,除教學查房和常規查住院患者外,還要按照聯合國醫療核查內容對護士和衛生員的責任分工區域進行檢查,包括:醫療設備使用情況,病房設施是否完好,病房和患者使用的衛生間是否干凈,手紙和洗手液是否備齊等。重視護理文書的記錄。由于聯合國維和二級醫院沒有專門的護理文書格式,所以筆者仍采用國內護理文書格式。要求護理文書頁面書寫清晰無涂改,簽名正確,各種護理記錄客觀真實、準確無誤。患者出院后及時整理上交出院病歷,并統一質控,最后歸檔留存。

6個性化護理,提高患者滿意度

聯合國維和二級醫院所面對的患者種族膚色、文化背景、民族習慣、等各異,因此,除了要尊重他們的民族習慣進行合理搭配飲食外,還要靈活地安排醫療處置,為傷病員提供方便,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措施,實施多元文化護理。同時在護理過程中應用英漢雙語與患者進行交流和解釋,達到良好的交流和溝通效果。更有利于融洽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從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7加強自身醫療防護,確保護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