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的方式范文

時間:2023-10-11 17:25: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配音的方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配音的方式

篇1

關鍵詞:錄制旁白;插入聲音;排練計時;嵌入聲音

中圖分類號:TP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16-4514-02

On the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e of Auto Play and Voice Synchronized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RAN Li-long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Network Education, Mianyang 621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to introduce the automatically-play-and-voice-synchronized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courseware through recording narration, insert a sound, rehearsal time, embedded voice and other methods in PowerPoint.

Key words: record voice-over; insert sound; rehearse time; embedded sound

PowerPoint是微軟公司開發的優秀演示文稿軟件。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體演示課件,已經成為課堂教學、演講、報告最常使用的工具軟件。在一些課堂和報告中教師或報告人有時需要演示課件或文稿可以根據需要自動播放并且有同步的配音,下面將介紹在Powerpoint2003中根據不同需求進行設計制作的方法。

1 錄制旁白配音

第一種方法比較簡單,適合于少量配音的多媒體課件。

設置好電腦話筒,用鼠標左鍵點擊菜單中的“幻燈片放映”-->“錄制旁白”,即彈出“錄制旁白”對話框(見圖1)。

在圖1所示的“錄制旁白”對話框中,用鼠標左鍵點擊“設置話筒級別”彈出“話筒檢查”對話框,檢查話筒的工作狀態和音量大小,然后“確定”。用鼠標左鍵點擊“更改質量”, 彈出“聲音選定”對話框,在這個對話框中,設定好聲音質量,然后“確定”。

特別要指出的是,在圖1所示的“錄制旁白”對話框中,您一定要勾選“鏈接旁白”,用鼠標左鍵點擊“瀏覽”按鈕,選擇目錄,目錄最好是和PPT文件在同一目錄下,方便音頻文件拷貝。

在圖1所示的“錄制旁白”對話框中,用鼠標左鍵點擊“確定”。開始錄音和幻燈片排練計時,退出幻燈片放映則停止錄音和計時,在回答 Microsoft PowerPoint 關于“是否保存排練時間”等問題后結束錄制旁白。此配音方式是每張幻燈片都有一個配音,聲音是WAV格式文件。

2 插入配音聲音及設置

1) 插入配音

對于配音較長的多媒體課件,一般是在音頻編輯軟件中將配音錄制并編輯好,常見的音頻編輯軟件有Cooledit、Soundforg、GoldWave等,常用的音頻文件格式是MP3。

音頻編輯好后,用鼠標左鍵點擊菜單中的“插入”-->“影片和聲音”-->“文件中的聲音”,彈出“插入聲音”對話框,選中事先編輯或者已有的聲音文件,然后“確定”,在彈出“您希望在幻燈片放映時如何開始播放聲音?”對話框中選擇“自動”。這樣,您就完成了為幻燈片插入配音。

2) 配音播放設置

要使配音在多張幻燈片或確定的幻燈片中播放,需要對聲音進行設置。在插入配音的幻燈片的“自定義動畫”任務窗格中,鼠標左鍵雙擊配音列表,彈出“播放聲音”對話框(如圖2)。在“播放聲音”對話框中,可以設置配音開始播放的位置和時間,以及配音停止播放的幻燈片的位置。如果需要配音在整個演示文稿中播放,則在“在(F): 張幻燈片后”中輸入該演示文稿的幻燈片總數。這樣配音不會因幻燈片的切換而停止播放。

3) 排練計時

要幻燈片自動播放并與配音同步,還需要對幻燈片進行排練計時。鼠標左鍵單擊“幻燈片放映”中“排練計時”命令。幻燈片開始放映并計時,根據配音切換相應的幻燈片,使幻燈片放映和配音同步,排練計時結束后選擇保留幻燈片排練計時。這樣就實現了幻燈片自動播放時與配音的同步。需要提醒的是在進行排練計時前應將幻燈片的切換、動畫等都設置完畢。

如果在幻燈片自動播放過程中出現了有一兩張幻燈片和配音不同步的現象,可以在相應幻燈片的“幻燈片切換”任務窗格中“換片方式”中對“每隔…”中的時間進行適當的調整(如圖3),不需要對幻燈片重新排練計時。

要演示文稿打開后自動播放,可以將制作好的演示文稿另存為PPS格式的文件。如果是拷貝到其他計算機中播放,還可以將演示文稿打包,打包的演示文稿文件可以脫離PowerPoint環境進行播放。

3 嵌入配音聲音

自動播放且配音同步的演示文稿做好了,但是產生了一系列隱形的外部鏈接文件,當文檔拷貝到其他計算機上播放時,如果沒有拷貝相應的聲音文件,則配音將無法播放。由于目錄的變化引起配音的鏈接地址變換,也會影響聲音的播放,下面介紹如何將配音文件嵌入到PPT文檔中。

簡單的方法是把音頻文件的格式改為“WAV”格式就能實現“嵌入或融入”, 而不再是“鏈接”。但是,音頻文件轉換成“WAV”格式后的文件尺寸極大,占資源,費時間。配音時間較短的音頻可以采用此方法。如何能夠將MP3音頻文件嵌入到演示文稿中呢?我們可以使用“MP3AddIn插件”實現這一功能。

MP3 AddIn插件的工作原理是給MP3格式文件增加一個文件頭并更改其文件名,使PowerPoint把插入的MP3格式文件誤當作WAV格式文件來處理,由于只是重新書寫MP3格式文件的文件頭,插件處理生成的新的假WAV格式文件僅比原始MP3格式文件大兩個字節。這樣即既保持了MP3格式文件體積小的優勢,又能內嵌到PPT文檔中使用,一舉兩得。實施方法步驟如下:

1) 改變默認設置

PowerPoint默認只允許內嵌100KB以下的音頻文件,這肯定不夠,需要解除這個音頻文件大小的限制。解除限制的具體方法是:在“PowerPoint”中打開菜單“工具”-->“選項”命令,在“選項”對話框中切換到“常規”窗口,將“鏈接聲音文件不小于”的數值更改為“50000”KB(如圖4),點擊“確定”按鈕,這樣就可以嵌入50MB以下的音頻文件了。

2) 下載并安裝MP3 AddIn插件:

在安裝MP3 AddIn插件前先關閉正在運行的PowerPoint程序,安裝完成后再重新運行PowerPoint程序即可啟用該插件了。

軟件名稱:MP3 AddIn

軟件類型:免費軟件

軟件作者:TopByteLabs

下載地址:/freestuff/download/mp3addin.msi

照此地址下載后安裝即可使用,過程中跳出的警示窗放行即可。

3) 要把MP3配音文件嵌入到PPT文檔時,必須先回到并激活第一張幻燈,然后依次點擊“插入、影片和聲音”、“MP3 from file”,而后在對話框中選中MP3配音文件,在隨后彈出的選擇框內點選“automatically”,馬上就會在頁面中顯示一個小喇叭圖標。

4) 驗證是否成功嵌入

用右鍵單擊這個小喇叭圖標,在彈出的菜單點擊“編輯聲音對象”命令,彈出“聲音選項”對話框,在“信息”中提示寫有“包含在演示文稿中”(如圖5),則說明該MP3音樂文件已經內嵌到PPT文檔中了,也就可以放心發送或拷貝此PPT文件,在任意電腦中打開該PPT文件都會正常播放背景音樂,很方便。如果沒有提示“包含在演示文稿中”,而只顯示文件路徑,則說明沒有成功嵌入,可考慮“(1)、(2)”兩項工作是否未做妥當或去查看配音文件大小是否超過了設置限制等。

篇2

關鍵詞:工程索賠;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 TU7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工程索賠主要是指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如果某一方未能按照合同規定履行相應的義務,而造成另一方經濟或名譽的損失,則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于違法合同約定的一方提出索賠要求,經相關部門的裁決后,對受損方進行賠償。索賠屬于一種經濟補償行為,而不是懲罰,索賠屬于正確履行合同的正當權利要求。索賠方所受到的損害,與索賠方的行為并不一定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導致索賠事件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一定行為造成,包括業主違約,工程變更,合同缺陷,也可能是不可抗力事件引起,不可預見因素發生,國家政策發生變化等,可以是對方當事人的行為導致的,也可能是任何第三方行為所導致。總的來講這就是說施工索賠必須有合理原因才能得到支持。索賠在一般情況下都可以通過協商方式友好解決,若雙方無法達成妥協時,爭議可通過仲裁解決。就建筑而言,工程本身的特點是工程量大、投資多、工期長,參與者又多,且所處的環境有許多不確定性,因此,工程項目中,索賠經常發生,且索賠很大。

1工程索賠與反索賠的認識和重要性

在建筑市場范圍內提到索賠,人們一般都只理解為是承包商向業主的索賠,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夠全面的。建筑工程的索賠應當包括兩個方面:即施工方索賠(承包商向業主提出的索賠)和業主反索賠。

索賠是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對由于對方責任造成的實際損失向對方提出補償的要求,也是合同執行階段一種避免風險的方法。工程建設索賠在建筑市場上是承包商保護自身正當權益、彌補工程損失、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許多工程項目通過成功地索賠,能使工程收入的改善達到工程造價的10%-20%,有些工程的索賠甚至超過了工程合同額本身。

反索賠是指業主向承包商提出的索賠。即由于承包商不履行合同或者由于承包商的行為使業主受到損失時,業主向承包商提出的索賠。近年來建筑市場,由于業主在建筑工程交易中處于主動的地位。一方面是反索賠發生以后的款項不難收取;另一方面由于對索賠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了解不夠,有時即使發生了反索賠事件,業主也因未曾察覺而沒有向承包商提出索賠要求。對反索賠的重視是業主加強建筑法制觀念與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措施。

2 工程索賠的種類

2.1 工期索賠

建設工程發生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工期延誤時,都可以索賠工期。造成工期索賠的因素有:惡劣的天氣影響;由于工程變更造成額外的工作;業主拖延了施工現場的移交;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工程損壞需要修復;非承包商原因使工程所需的材料、設備未能及時到貨;有組織的工人動亂和罷工;業主指定分包的延誤。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工期拖延,如果承包商提出索賠要求,就有可能獲得工期補償,但是補償并不意味就必然伴隨著費用的補償,只有那些由于業主本身造成的工期延誤才有可能獲得費用補償。

2.2 費用索賠

費用索賠以補償實際損失為原則,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這些損失的計算,都應有詳細的具體證明,并在索賠報告中出具這些證據。對于費用索賠,即便沒有對項目竣工日期造成延誤,承包商也可以索賠由于業主承擔風險事件對其造成的經濟損失。

3 工程索賠產生的原因

3.1 當事人違約

發包人沒有及時為承包人提供合同約定的施工條件、未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和數額付款、未能及時發出圖紙、指令等也視為發包人違約。

3.2 合同有缺陷

合同文件規定不嚴謹甚至矛盾、合同中的遺漏或錯誤。如果導致成本增加或工期延長.發包人應當給予補償。

3.3 合同變更

設計變更、施工方法變更、追加或者取消某些工作、合同規定的其他變更、還有監理人指令等。

3.4 不可抗力或不利的物質條件

工程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發生并不能克服的包括地震、海嘯、瘟疫、水災等自然災害和國家政策、法律、法令的變更.戰爭、罷工等.或承包人在施工現場遇到的不可預見的自然物質條件、非自然的物質障礙和污染物,包括地下和水文條件。

4 工程索賠的對策

4.1 認真研究合同條款

索賠的基礎是施工合同文件,承包商要認真研究合同文件,熟練掌握合同條款,對可能產生索賠的條款反復學習認真研究。發生干擾事件后,有經驗的承包商要及時捕捉、利用事故因素,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創造索賠條件,做到有據有理。通過此種方法來行使自己的權利,充分發揮索賠時效的功能。

在施工前,簽訂合同時就應該盡量簽訂一個有利的合同,合同有利,則發生干擾事件時可以處于主動的地位,易于取得索賠成功;合同不利,則損失已先產生于合同簽訂之中,索賠成功的機會和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少,因此推敲、擬定合同每一條款,加強合同審核管理,減少合同缺款漏項,簽訂一個有利的合同,能夠使索賠工作事半功倍。

在施工過程中,應該主動尋找和發現索賠機會,最好能夠設立專門的合同管理人員,對整個工程的施工、合同履行情況進行全面監督和跟蹤,隨時收集、記錄工程實施中與合同要求不相符合之處及出現的爭議問題,根據合同條款及時分析,確認責任,辦理有關手續,進行原始資料的收集,做好索賠準備。通過加強對合同的動態管理,來做好索賠工作準備。

4.2 及時提交索賠意向書

索賠方應該及時提出索賠意向書,且意向書內容要符合招投標文件及合同的相關條款,其中包含:索賠項目、索賠內容及理由、造成損失的合理估算及索賠起算日期。只有這樣,才能把整個事件的起因、時間地點及索賠的方向記錄在索賠意向書上。

4.3 做好索賠資料的收集工作

如果進入索賠流程,那么工程中產生的很多文檔資料作為索賠的證據資料就變得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加強涉及索賠論證資料方面的收集、保存和整理工作。施工日志、氣象資料、備忘錄、工程照片、聲像資料、工程進度計劃等。以上這些都是索賠資料,但在收集過程中必須要用確鑿的證據與充分的理由,還要是符合施工監理規定的相關說明記錄資料。

4.4 索賠計價方法和款額要適當

索賠計算時采用“附加成本法”容易被對方接受,因為這種方法只計算索賠事件引起的計劃外的附加開支。另外索賠計價不能過高,要價過高容易讓對方發生反感,使索賠報告長期得不到解決。還有可能讓業主準備周密的反索賠,以高額的反索賠對付高額的索賠,使索賠工作更加復雜化。

4.5 力爭友好解決索賠

索賠爭端是難免的,如果遇到爭端不能理智協商討論問題,會使本來可以解決的問題懸而未決。索賠方尤其要頭腦冷靜,防止對立情緒,力爭友好解決索賠爭端。

5 結束語

總之,真正要做好索賠工作,是要下一定的功夫的,是要我們認真研究、認真對待的。隨著建筑工程招投標制度的不斷完善,索賠工作也逐漸步進入正常軌道,只要充分理解施工圖紙、技術規范,合理安排施工組織,正確履行與業主簽訂的合同協議和各項往來性文件,注意收集證據資料,在索賠工作中做到有理、有據,就一定能保證工程項目順利進行,對我國企業工程建設管理水平的提高,與國際接軌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世蓉. 工程建設項目管理[M]. 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2.

篇3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實踐;能力培養

在知識經濟大放異彩的21世紀,實踐能力已成為當代學生必備的素養之一。傳統的小學音樂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及學生培養目標的要求,因此,改革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培養小學生音樂能力至關重要。小學時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黃金時期,學校及教師要高度重視,為培養小學生音樂能力能力營造良好的環境。

1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能力的意義

1.1提升教學效果

培養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小學音樂教育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督促小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加強音樂教師與小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改善學習效果,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使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提升音樂創作能力與鑒賞能力。

1.2挖掘學生潛力

音樂教育中的思維能力主要包括發現能力、觀察能力、鑒賞能力、想象能力、創作能力等方面,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能力有助于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手腦并用,充分挖掘學生內在潛能,對于小學生的長遠發展大有益處。

1.3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開拓小學生的視野,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式,形成全面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有利于鼓勵小學生自主開發、自由創作的精神,增強獨立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2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對學生能力培養方式的研究

2.1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興趣,培養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填鴨式灌輸知識的方式無疑是在壓制學生創造能力且阻礙了其全面發展。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在實際實行過程中暴露出了不完善之處,一些學校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僅僅關注于書本知識的灌輸與學生考試成績的衡量,而忽略了小學生能力的挖掘。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主動地接受知識并融會貫通,使學習更有成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設置一些趣味性音樂課程,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一方面使學生獲得了相應的音樂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有利于能力的培養。同時,每位學生的潛力都是無窮的,關鍵是如何進行有效的挖掘。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身能力、提升自身素質的舞臺,每位學生都擁有展現自我的機會,在學校的舞臺上,學生將充分體會到創新能力對于人生發展的重大意義,了解創新能力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學校應定期舉辦形式各樣的音樂競賽活動,豐富競賽形式,擴大學生參與度,廣泛吸引學生參加,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音樂的魅力,以此激發學生的音樂能力。

2.2將情感融入教學過程

音樂是情感的載體,觀眾欣賞音樂目的在于獲得情感的體驗,高質量的音樂教學多注重情感的表達。我國是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各具特色,不同的風土人情也造就了各異的創作風格。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歌曲的創作背景,學生可以反復朗讀歌詞,體會歌曲原有的味道,將情感融入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感同身受,充分挖掘音樂的內涵,激發個人創新能力,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在音樂中融入個人的情感也有利于學生提升個人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使得學習效果更加突出。最后,教師將情感融入教學實踐中有利于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優化課程教學。

2.3提高教師音樂素質與教學技能

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對于音樂教學效果的增強以及學生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也是音樂教學中能力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學校要切實重視此項問題,積極對小學音樂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強化教學能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將音樂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多多教授有關音樂方面的知識,加深學生對傳統音樂的了解,掌握更多的傳統音樂文化知識。教學方式多樣化,掌握全面的音樂文化知識與技能則是提高教學水平、進行教學實踐的關鍵。

2.4在音樂教學實踐中運用多媒體技術

將多媒體設備運用于音樂教學當代科技的發展,為人們獲取知識、學習技能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因此,務必改變以往呆板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文字資料、音頻、原唱資料三者融為一體,必要時配合視頻資料,使抽象的藝術表達豐盈而具體,這對于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與演唱技巧大有益處。同時,通過學生對音樂器材的操作,使得學生在實踐中提高音樂素養,這也是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3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學生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因此,學校以及教師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使用情感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等方面對教學實踐進行改革,突破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發揮教學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水利工程索賠成因處理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近年來, 建筑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承包商為了取得工程的承包權不得不壓低價格, 或額外承諾其它附加條件, 從而增加了風險。業主為了減少投資, 在招標文件中提出一些苛刻要求, 向承包商轉移或增加風險, 使承包商處于不利地位。在工程實施中, 業主忌諱索賠, 承包商不敢索賠, 也不懂如何索賠。對工程的風險意識和索賠意識不強。面對這種情況, 不斷提高承包商的索賠意識迫在眉睫。承包商在履行工程建設合同中, 要善于保護自己的利潤, 工程索賠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

一、工程索賠的重要性

為了避免由于在工程過程中承擔了本不屬于自身的風險而造成損失,承包商應利用合同條件,通過工程索賠的途徑將損失盡可能多地從業主方補償回來。因此,工程索賠是承包商減少風險損失、獲取經濟收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如果承包商在施工過程中缺乏索賠意識,對造成索賠的事件反應遲鈍,那么他就等于主動放棄了應該得到的利益。

(1)工程索賠是承包商維護其合同權益的重要手段。合同條件是規定業主和承包商雙方權益以及應承擔義務的關鍵性文件,它闡明了業主及承包商之間風險的劃分。承包商只有提高靈活運用合同條件的能力,通過工程索賠來減少經濟上的損失,才能維護其合理的合同權益。因此,工程索賠實際上是承包商維護其合同權益的最基本的管理行為。

(2)工程索賠是承包商經營管理水平的體現。承攬工程項目的主要目的是獲取經濟收益,項目的經營管理自然也就圍繞這一中心展開。任何一個有實力的承包商不僅應具備施工技術和施工能力上的優勢,還應該具備很強的合同管理和工程索賠的能力。只有既能優化內部施工管理以降低施工成本,又善于運用工程索賠的手段減少損失的承包商,才能使自身的競爭力不斷發展強大[1]。

二、工程索賠和索賠的起因

1工程索賠是在工程承包合同履行中, 當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規定的義務而遭受損失時, 向另一方提出索賠要求的行為。在實際工作中,索賠是雙向的, 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都可能提出索賠要求。通常情況下, 索賠是指承包商在合同實施過程中, 對并非自身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誤、費用增加而要求業主給予補償損失的一種權利要求。而業主( 建設單位) 對于屬于施工單位應承擔責任造成的, 且實際發生了損失, 向施工單位要求賠償, 稱之為反索賠[2]。

2工程索賠的起因在工程建設中索賠是經常發生的,其主要原因有:

(1)設計方面。在工程施工階段發生設計與實際間的差異等原因導致的工程項目在工期、人工、材料等方面的索賠。

(2)施工合同方面。在施工過程中雙方在簽訂施工合同時未能充分考慮和明確各種因素對工程建設的影響, 致使施工合同在履行中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從而引起施工索賠。

(3)意外風險和不可預見因素。在施工過程中, 發生了如地震、臺風、流沙泥、地質斷層等引起的施工索賠。

(4)不依法履行施工合同。承發包雙方在履行施工合同的過程中往往因一些意見分歧和經濟利益驅動等人為因素, 不嚴格執行合同文件而引起的施工索賠。

(5)工程項目建設承發包管理模式變化。當前的建筑市場, 工程項目建設的承發包有總包、指定分包、勞務承包、設備材料供應承包等一系列的承包方式, 使工程項目建設的承發包變得復雜和管理模式難度增大。當任何一個承包合同不能順利履行或管理不善, 都會引發在工期、質量、數量和經濟等方面的索賠。

三、加強施工索賠管理

1 領導重視、健全索賠管理體系

在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事業高速發展、建筑工程承包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 工程索賠已成為承包人維護自己正當利益的重要手段。領導者要大力支持專業人員的工作, 關鍵問題領導要親自出面解決。

2健全索賠管理體系。

首先應配備足夠高水平的合同管理人員。合同管理人員主要是造價人員, 不但具有工程、經濟、法律方面的知識, 還要求有良好的公關能力。在工作中應做好分析、定性、核量、變更文件圖紙、報告、批復等各項材料收集整理工作, 所有結果必須簽證落實。工作一定要細致, 條條道理都有據可查,統計的數據都有依據。需要各部門密切配合。變更索賠是一項系統工程, 涉及技術、設備、材料、財務等各部門, 方案、圖紙、措施等等包括測量在內必須圍繞錢字做文章。在各部門工作發生脫節時, 有關領導要及時協調, 形成上下結合, 各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索賠工作[2]。

3 重視合同管理工作

合同是進行索賠的基礎。水利工程比較復雜, 出現異常狀況的情形很多, 因此需要合同專管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及時做好簽證工作, 為索賠提供依據。訂立嚴密、完整的合同。履行合同的過程中, 認真跟蹤合同履行的情況, 以發現索賠的機會。己方首先必須切實履行合同的條款,并監督和跟蹤對方合同履行情況,如有發現違約或有異議的情形,及時與業主或監理溝通。做好“簽證”工作,為以后的索賠工作準備依據。如有設計變更、工程量變化、工期順延等情況發生,須及時做好相關工作,提存證據[3]。

4加強文件資料的管理

索賠必須有憑據,相關憑據不足或沒有憑據,索賠就無法進行。水利工程比較復雜,工期長,各種文件資料多,如果文件資料得不到很好的保管,就會影響索賠順利的進行。工程索賠應該掌握書面文件和時效問題兩個重點。

(1)承包人在施工過程中要加強文件資料管理,保存完整的工程記錄、會議紀要、各種簽證、業主指令、往來文件, 建立項目文檔管理系統。

(2)在施工合同規定的有效期限內遞交書面文件。在工程項目管理中, 成本的管理包括工程預算和估價, 成本計劃、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與索賠有密切的關系, 可以通過成本分析發現索賠機會。合同在履行過程中, 由于履行合同的外部條件時刻在變化, 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會產生差異, 使工程成本增加, 承包商通過索賠來實現損失的補償。必須不斷對成本進行分析, 建立完整的工程成本核算體系。為工程提供及時、準確、有效的成本核算資料, 以挽回損失。

5 索賠工作要及時合理的處理

處理索賠要及時, 一定不要積攢,在后期的綜合索賠中, 往往會涉及到利息利潤、結算、證據簽證等一系列的問題, 使矛盾復雜化, 加大索賠的難度。

6 處理好與發包人代表的協調關系

抓好索賠工作的管理, 還有一項軟指標是不可忽視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就是處理好與發包人代表的協調關系, 加強溝通, 達成共識, 使索賠在合理的前提下能得到認可。發包人代表是代表發包人在工地上處理施工過程中一切有計劃的或隨機的事件, 所以對于承包人提出的索賠要求, 能否得到發包人代表的理解和支持,是關系索賠能否成功的關鍵。在合同實施過程中如果雙方關系比較融洽, 發包人對承包人的工作比較滿意,將有利于索賠的解決。

結束語

隨著我國建筑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建筑市場的競爭更加規范有序。水利工程由于規模比較宏大,施工條件復雜,技術要求高,施工期間各種條件和因素的變化很多,因此經常發生索賠事件。工程施工索賠是施工合同管理知識的集中表現,它涉及工程技術、施工經驗、合同知識、法律經濟基礎等知識,在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秀.水利工程施工索賠初探[J]. 中國水運(下半月). 2010(07)

篇5

目前,雅詩蘭黛的產品已銷往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了確保全球范圍內物流運作的高效率及準確性,雅詩蘭黛的分銷與物流部門以專業技術和能力為其產品提供供應鏈服務,通過物流、運輸和配送中心(DC)運營,實現供應鏈節點的成本控制、品質控制以及客戶服務目標。與此同時,該公司還制定了新的計劃和項目來優化物流成本,改進客戶服務水平,以及改善地區內的庫存管理狀況。

在韓國,雅詩蘭黛公司的銷售業績在過去3年間實現了可喜的增長。在世界其他地區正在為2008年經濟危機帶來的整體影響而愁眉不展時,雅詩蘭黛公司在韓國的銷量反而有所增加。據分析,這是由于韓元貶值后,韓國人大幅縮減了旅游活動,轉而在國內大量購物,由此帶動了國內市場的需求,為雅詩蘭黛公司帶來銷售額的激增。但同時,銷售額的猛增使銷售部門和物流部門在協調供應鏈時卻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鑒于此,在2010年4月,韓國雅詩蘭黛公司開始進行新的戰略規劃,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成立配送中心,以滿足當前和未來幾年的業務需求。

選擇語音揀貨方案

據雅詩蘭黛公司亞太區分銷與物流高級總監張光明介紹,在新的配送中心取代原有配送中心之前,公司必須進行很多配套的改進工作,其中一項就是揀貨方式的配套改進。

按照配送中心的物流量以及長期運營的費用,張光明與其團隊確定了揀貨方案的改進目標:

1 將工作效率提高20%;

2 將揀貨準確率提升到99%以上;

3 減少工人的培訓時間,使培訓時間縮短至2小時以內。

在原配送中心,揀貨是利用電子標簽系統進行的,這也是雅詩蘭黛公司在全球各地的配送中心廣泛采用的揀貨方式。但就目前來看,電子標簽揀貨方式有其局限性,并且該方式是否能適合新的配送中心尚不確定。

張光明解釋道,隨著業務量的增長,電子標簽系統如果要擴大產能難度很大,并且所需的資金投入也很高,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需要考慮的因素,比如布線、燈具保養,等等。他還補充說,摘果式電子標簽系統只允許操作人員在同一時間段內完成一個訂單,從而影響了工作效率。

除了電子標簽系統之外,張光明的團隊還評估了RF揀選系統和語音揀選系統等解決方案。

最后,公司內部達成共識,認為語音揀選方案是達到改進目標最合適的方案。

主要原因在于,分揀是勞動密集型的操作,需要工人走到正確的位置,進行挑選、清點和確認,非常容易出現人為錯誤。語音技術恰恰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語音技術使工人的雙手得以解放而專心進行自己的工作。工人不需要使用紙張、掃描器、標簽、筆或其他工具,因此,他們的手被解放出來專門分揀貨物;工人可以連續工作,操作動作沒有間斷;由于工人只需要聆聽指示,不需要瀏覽標簽或顯示器,他們可以專心分揀貨物,因此加快了工作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降低了出錯的幾率。

成功實施語音揀選方案

最終,雅詩蘭黛公司選擇了Vocollect公司的語音解決方案作為新配送中心的揀貨實施項目。

之所以選擇Vocollect,主要是因為Vocollect是語音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全球領導者,并且雅詩蘭黛公司在英國和瑞士的物流中心已經使用了Voconect解決方案,這兩個國家也是雅詩蘭黛公司在海外的最大市場之一。他們使用語音解決方案后,工作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物流成本也有所降低。現實案例有力地證明了Vocollect語音揀選方案的穩定性、延展性和多功能性。

張光日月與其團隊還特別研究了Vocollect在英國的實施情況,并得出初步結論,認為Vocollect語音揀選方案用于揀貨能與公司的JDE-ERP系統成功對接,同時能夠解決雅詩蘭黛韓國公司正面臨的業務量增長的壓力,還能夠處理當前的新品牌和新SKU品項的導入。

事實上,憑借20多年不間斷的產品改進經驗,Vocollect語音方案已被證實能夠與現存的WMS或ERP系統(包括SAP系統)相互操作,從而使用戶能夠平衡當前的技術投資。如果Vocoilect語音方案可以與獨立發展的專屬系統相容,那么Vocollect就可以直接連接,或者通過非常簡單的中間接口進行結合,或者在一天之內與測試接口無縫集成。

這樣,語音揀貨系統與現有系統順利實現對接,員工的使用也非常順利。

對于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張光明感到十分欣慰。最初他非常擔心會因為文化的原因,韓國人可能會拒絕與機器交流,但是Voconect語音揀選系統培訓的簡單程度使他所有的顧慮都煙消云散。“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讓任何進入培訓室的新使用者按照系統的提示說幾句話,并使系統能夠記錄使用者的語音樣本。”他解釋說,“這對任何新員工來說都是同樣的步驟,所有的過程在20分鐘內即可完成。”

據了解,VocoUect語音揀選方案引入到雅詩蘭黛的韓國新配送中心后,韓國將成為雅詩蘭黛公司在亞太地區第一個使用該技術的國家。

語音揀選方案的實施效果

自從新配送中心開始運營以來,雅詩蘭黛公司一直在收集并分析有關Voconect解決方案的評估資料。統計數據有力地表明了使用語音揀選解決方案的成果:

1 生產效率得以加倍提升

揀貨人員從35人減少到18人,且每小時可以完成150條庫存線,而此前僅為70條。

2 訂單錯誤率下降

系統自運行以來,僅有一次報錯,而此前為每周報錯15~30次;訂單準確率達到了99.99%,此前僅為82%。

3 培訓時間大幅縮減

現在的員工培訓時間僅為1.5小時,受培訓者第二天便可開始揀貨工作,并實現最高的工作效率,而此前培訓時間為一天。

4 員工滿意度提高

揀貨人員無需用手識別訂單及貨物,不易分心,因而更加專注;使用語音揀選方案后,員工可在下午5:30之前完成工作,提高了生活品質。而在使用語音揀選方案之前,員工經常需要加班到晚上9點。

5 投資回報率高

使用語音揀選方案,3個月內可以實現20%的回報率,是投資者的理想選擇。

張光明表示,使用語音揀選方案后,雖然韓國新配送中心的效率已加倍提高,但仍低于英國配送中心的揀選效率,因此,新配送中心使用Vocotlect語音方案以達到生產效率的提高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供發掘。

拓展應用

獲得這些可喜的成果后,張光明正在研究如何將Voconect用于改善該地區其他配送中心的生產效率。張光明所在的部門認為,Vocollect語音方案最適合需要大周轉量、高周轉速度和高回報的配送中心采用。

篇6

[關鍵詞] MFAATC紡織品貿易磨擦產業升級

一、配額取消后中美紡織品貿易環境的變化

2005年1月1日,根據烏拉圭回合紡織品服裝協議(Agreement on Textiles and Clothing (ATC))要求,紡織品服裝數量限制被取消,配額的取消意味著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進入了后配額時代。中國2001年11月加入WTO使中國獲得了ATC待遇,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紡織品服裝的出口總額在2005年初快速增長,據中國海關統計,2005年1月~4月,中國對美國紡織品的出口增長了70%,其中對美國出口的棉制褲子、棉制針織襯衫、棉制及化纖內衣的數量分別增長1435%、575%和871%,2005年美國和歐盟取代2004年的中國香港和日本,成為中國第一大和第二大紡織品出口市場。但取消配額后,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的形式與配額取消前相比更多樣化。如“242”條款、反傾銷、綠色壁壘和特保措施等,這些貿易壁壘中均是WTO允許的,因此其應用也更頻繁。根據中國加入WTO報告書“242條款”,直到2008年12月31日,進口方可在認定中國出口的紡織品產生“市場擾亂”的情況下,對中國已經取消配額限制的產品重新施行了數量限制。2005年5月17日,美國以“今年以來中國紡織品出口美國劇增,擾亂美國市場”為由,對中國棉制褲子、棉制針織襯衫、內衣、化纖制褲子、化纖制針織襯衫、男式梭織襯衫和精梳棉紗等7種紡織品實施限制。同時,美國政府還對中國的合成纖維布、套衫、毛制褲子、針織布、胸衣和浴衣等6種產品進行設限調查。

經過多輪雙邊談判,2005年11月8日,中國商務部部長和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在倫敦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于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的諒解備忘錄》。按此協議規定,協議產品2006年增長率為10%~15%,2007年增長率為12.5%~16%,2008年增長率在15%~17%,并且在以后的年份可以增加。2006的開即時美國對從中國出運的22類紡織品實施數量限制,新一輪的紡織品貿易摩擦又凸現。由于貿易摩擦的長期存在性,有必要對新的貿易體制下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的原因進行分析,以找出應對貿易摩擦的長效機制。

二、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的原因

1.中國出口的快速增長部分原因在于配額扭曲限量下正常釋放

配額取消后的貿易摩擦起因于中國紡織品出口的迅速增長,中國企業充分利用勞動力等資源低成本的優勢擴大出口,同時,關稅降低也使中國紡織品和服裝成本進一步降低,價格上更具有競爭力。但是,出口的增加很大一部分是貿易扭曲的限量下的正常釋放。2005年前,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競爭被配額扭曲。2005年前的配額是以雙邊“自愿出口限額”(VERs)形式進行的,所以出口的產品種類及配額程度地區之間存在很大差別。例如下圖美國服裝進口中,根據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和AGOA,美國從墨西哥和亞非進口是沒有配額的,根據加勒比公約Caribbean Basin Initiative (CBI),加勒比海國家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受限額低于15%。相比之下,亞洲和中國服裝出口到美國50%以上受到配額的限制。到2005年1月1日,美國服裝中的89%,紡織品中的47%受到配額限制。這種歧視性配額導致配額取消后的中國紡織品出口激增,問題出現后,美方又通過貿易保護來解決問題,最終引發了雙方貿易爭端。

資料來源:Peter Minor, Changes in Global Trade Rules For Textiles and Apparel: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research report, November 20,2002, Nathan Associates Inc. TCB Project. Page No.12

2.中美貿易的不平衡是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本原因

中美貿易不平衡首先表現為中國和美國國際收支的統計口徑和統計方法不同,如2004年,據美國統計,美方逆差達1619.78億美元,而中國商務部公布的統計數字為800億美元。美國用的是“原產地”原則,中國從香港地區或者其他國家了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都算中國的帳上。中國對日、韓和東南亞國有有巨大貿易逆差,美國出口到這些國家的商品再賣到中國卻未統計到美國的出口。美方使用的是到岸價格,中方的統計是按照離岸價格,中間差了運費和保險費。而美國統計不包括服務貿易,而美國的投資銀行和咨詢公司中國都是賺錢的。其次,對于這種貿易不平衡的原因雙方存在分歧。美國認為是中美貿易逆差的原因在于中國長期實行獎出限進的貿易政策,如中國通過出口退稅政策鼓勵中國企業擴大出口,另一方面,對服務業的開放程度不夠和人民幣匯率偏低。中國認為中國一直重視中國國際收支失衡,中美貿易逆差是由于美國由于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所造成的不信任,以及由于這種不信任的造成的美國對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的管制,限制高技術產品對中國出口的結果。由于雙方對貿易不平衡的統計方法和原因的分歧,美國對中國出口較多的紡織品頻頻設限。

3.國際間產業結構不匹配,是貿易摩擦發生的深層次原因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性加強,這也加強了不同國家之間產業結構的聯系,產業發展水平相似和產業結構同化的矛盾如果不能通過協議和一體化的制度安排解決,必然外化為貿易摩擦。配額取消后,中國國內紡織服裝企業數量增加較多,(見表),下表的數據顯示中國前四個最大紡織品服裝出口地區的三個地區,浙江、江蘇和上海的紡織企業的數量2005年比上一年增長均超過了30%,三個地區紡織企業數量總和超過了4000家。由于許多紡織服裝企業從事的是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生產,其中中國的服裝加工貿易以OEM制造為主,兼有少量的ODM生產,在紡織服裝鏈條中, 中國紡織企業大都處于價值鏈的低端――生產和加工。美國在配額取消前10年過渡期內沒有很好調整紡織業,這樣兩國紡織產業同類產品之間的競爭加劇,而中國紡織企業產品過剩和價格低廉讓貿易保護主義者找到的限制中國進口的理由。

資源來源:馮偉, Challenges Faced by Textile Enterprises:Post Quota, 2005.8

4.中國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加大發生貿易摩擦機會

2004年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市場集中于中國香港,日本,歐盟、美國和俄羅斯,這5個國家和地區占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二。2005年由于配額取消,中國出口到美國和歐盟的紡織品和服裝增長加快。2005年中國出口到歐盟的紡織品和服裝總值為183.2 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了56.9%,占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15.9%,出口的美國的總值為 186.4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了 70.5%,占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16.2%。美國和歐盟取代中國香港和日本,成為中國的第一大和第二大出口市場。但配額取消后的中國出口市場仍過于集中,這加大了與美國發生貿易摩擦的機會。

5.美國國內的政治因素對雙邊貿易摩擦的影響越來越大

美國紡織業目前主要集中在阿拉巴馬州、南北卡羅來那州和弗吉尼亞四個州,這四個州的產值約占美國紡織產業年產值的80%,而這四個州在美國總統選舉時均投了布什的票,布什不得不考慮這些州紡織工人的利益,加上美國持“中國”的一些集團的推動及遏制中國的長期戰略的結合,美國政府頻頻對中國紡織品設限。如配額取消后,美國紡織品進口的增長完全正常,美國紡織品市場并沒有受到巨大沖擊。2005年1月~6月,美國進口的紡織品總額與2004年同期相比,在金額(美元)上增長了11%,在數量上增長了9%。截止2005年6月底的過去12個月中,美國紡織品進口在金額上增長了10.8%,在數量上增長了9.9%。美國進口紡織品的這種增長完全是正常的,過去10年中有5年美國紡織品進口量的增長率都達到了10%左右,而這都是在有配額的情況下發生的。所以利用中國加入WTO“242條款”控制中國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是把中國當作替罪羊,轉移國內視線,獲得國內某些特殊利益集團政治上的支持。

三、應對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的政策建議

1.重視中美貿易不平衡,加強對外直接投資

中國不追求長期的過大的貿易順差,中國的貿易政策的基本原則是保持進出口的基本平衡。因為一方面長期雙順差造成了外匯儲備量大量增長,對中國不利。中國的外匯儲備2006年9月已達9879億美元 ,位居世界上第一,高額的外匯儲備易陷入“斯蒂格利茨陷阱”,即我國以高昂的代價促進出口以獲取外匯,又以低收益購買美國債券方式再流入美國,造成巨大的福利損失。另一方面,長期順差易招致美方的強烈不滿,引發貿易摩擦。國內有實力的紡織企業可以利用外匯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實施走出去戰略,一方面減輕“中國制造”過多造成的貿易壓力,另一方面能緩解簡單式耗能生產給中國帶來的生態問題,促進紡織產業向利潤高的價值鏈的高端升級。

2.促進產業升級

面臨其他低工資國家競爭和人民幣升值,中國紡織產業成本上升,客觀上要求中國紡織產業的升級和產業轉移,提高產品檔次,以減少低價出口的惡性競爭,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利用低成本的比較優勢戰略從靜態角度看有利于本國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但從動態看,當許多國家同時采用這一戰略將導致生產能力快速增長,產品供過于需,市場價格下降,銷售越多,收益反而下降,其結果就是企業的貧困增長。紡織產業(包括服裝)市場結構類似壟斷競爭市場:有許多賣者和買者,產品有差別,容易進入和退出。由于處在壟斷競爭市場的企業只能在短期獲得經濟利潤,長期由于進入容易不能獲得經濟利潤,所以企業獲得經濟利潤的方法是不斷創新,即創造產品差別以不斷創造壟斷。創造產品差別包括創造產品的實際差別和產品感覺上的差別,前者是通過產品開發,如設計和技術創新;后者通過廣告和營銷。這也是從價值鏈低端向價值鏈高端的兩條升級路徑。

3.開辟多元化出口市場

由于貿易摩擦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是產業發展水平相似和產業結構同化,所以紡織產業的升級在中短期內未必能迅速減少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當前美國紡織產業定位在高端產品領域,當我國將紡織品出口結構逐步轉向高端時,與美方產業間的競爭性將日益明顯,潛在性沖突仍不可避免。所以開辟多元化的出口市場是減少出口市場過于集中的市場風險的進一步措施,積極開發拉美和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市場,特別加強與美國有優惠安排的國家的投資與合作,充分利用這些國家輸美紡織品無設限要求的優勢,為我國紡織品對美國出口開辟新的途徑。同時,通過產品設計和營銷創造自已品牌,做好中國國內市場。

4.遵守和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

國內紡織服裝出口企業需要穩定的貿易環境,但通過政府雙邊談判謀求短期穩定貿易環境只是“治標不治本”的策略,很難達成令中方滿意的結果。當前扭轉中美紡織品摩擦進程的有效方式,還是盡可能將其置于WTO爭端解決機制,因為在該機制下,多邊體制的紀律約束是居于首位的,從長遠計也能幫助中國更嫻熟地運用WTO規則維護自身權益,如中國可考慮為“市場擾亂”這一啟動特保措施的必要條件確立一套國際公認的標準,否則針對中國入世承諾的“濫用”還將不斷持續,甚至擴展到其他產品領域和被其他國家紛紛使用,給中國帶來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參考文獻:

[1]Avisse, R.& Fouquin, M (2001,Feb.,).Textiles and clothing: the end of discriminatory protection [J]. Lettre du CEPII, No.198

[2]Andriamananjara, S., Balistreri, E., &Ross, M., State-level equity and the demise of the agreement on textiles and clothing [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7(2006) PP19

[3]Peter Minor, Changes in global trade rules for textiles and apparel: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research report, November 20,2002, Nathan Associates Inc. TCB Project. Page No.12

[4]曹乾何建敏:中美國雙邊貿易不平衡究竟有多大:1993年~2002年的實證分析,中國軟科學,2004.8,74~78

[5]于鐵流李秉祥:中美貿易磨擦的原因及其解決對策,管理世界,2004.9,68~69

[6]馮偉:Challenges Faced by Textile Enterprises: Post Quota [D]. 上海交通大學網絡學院學位論文(英文),2005.8

[7]卜國琴劉德學:中國服裝加工貿易升級研究――基于全球服裝生產的網絡視角,國際貿易,2006.11

[8]Annual Report on China’s textile and Apparel Trade: Review of 2004,2006.2.省略ct.省略/information/branch/zixunzhongxin.jsp

[9]中國2005年紡織服裝進出口數據集錦, 省略

[10]穆尼爾.艾哈邁德:(國際紡織服裝局執行局長),后配額時代的全球紡織品與服裝貿易,時代經貿,2005.10

篇7

關鍵詞:中藥飲片處方;調配;差錯;改進措施

中藥飲片是我國中藥產業中重要支柱,成為中醫臨床中疾病治療、預防的關鍵環節[1]。隨著中藥飲片在臨床治療中發揮的作用日漸顯著,需要避免飲片調配中發生差錯,提高中藥飲片調配質量。本文就此回顧我院近年來100張中藥飲片調配出現差錯處方,分析調配期間差錯的出現的原因,并提出必要的改進措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我院2012年6月~2015年4月開出的中藥飲片調配中出現差錯處方100例,按照《處方管理條例》,認真核對后存在差錯問題。

1.2方法 選取我院高年資、嫻熟操作技術的專職藥劑核對工作人員,認真分析100例中藥飲片調配中差錯事故出現的原因,對差錯事故類型予以正確分類。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分析此次研究數據。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以P

2結果

2.1 100例中藥飲片調配差錯事故類型分析 100例中藥飲片調配差錯事故分析中發現,最多是漏配,占57%;其次錯配,占20%,最低是劃價差錯,占4%,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注:與其他差錯類型,對比,*P

2.2差錯原因分析 100例中藥飲片調配差錯事故中,藥師因素84例,占84%;處方因素11例,占11%;5例其他,占5%。

3討論

3.1中藥飲片處方調配中出現差錯的原因分析 ①調配人員缺乏高度的責任意識。在中藥飲片處方調配過程中,聊天說笑,不認真調配,分劑時馬虎、不均勻,造成劑量錯誤。調配完成后不認真復核,遇到處方疑問不與原處方醫生溝通,隨意估計調配。或同一處方有兩人同時使用,相互之間未良好協調,出現重復稱取或藥物遺漏,特殊處理藥物未按照調劑常規或腳注進行調配。②調配人員中藥專業知識有待提高。中藥飲片調劑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工作,藥師需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對每一味中藥的藥理、常規劑量、適應癥等都充分了解,調配時需時根據專業知識審核處方的合理性,并要書面交代特殊煎煮的中藥[2]。③飲片名稱類似。中藥資源種類繁多,數量眾多,命名方式各種各樣,在中藥史上,飲片名稱類似或一字之差比比皆是,并會存在一藥多名或多藥一名的現象,使調配人員在調配期價容易混淆。比如青果、青果核、藏青果。青果是植物橄欖的成熟果實,青果核是橄欖的果核,藏青果是君子科植物訶子幼果。④處方不規范。在中藥飲片處方開出時,部分醫生處方書寫不規范、藥名、劑量潦草不清,調配人員在調配期間極易出現差錯。且處方醫生每天需承擔繁重的診療工作,書寫量大,均存在疏忽或筆誤。比如處方中中藥書寫重味,一張處方可能出現2~3味藥重味,或飲片名稱寫錯,出現配伍禁忌等。另外處方應付不正確,調配人員對處方掌握不正確,或醫生對處方應付不太了解,致醫生用藥意圖和藥房實際配付品種不一致。⑤特殊藥物處理差錯。中藥中存在特殊煎法藥物,如先煎、沖服等,需另包單獨處理,調配時多是最后稱,或選擇較空位置單獨放置。而特殊藥物未及時放入容易盤中或另包時放在他處,導致特殊處理出現差錯。⑥質量審核不嚴。中藥飲片調配過程中,在采取塑料薄膜包裝時,包裝密不透氣,很難達到中藥養護通風換氣的目的,易出現害蟲繁殖等情況。個別中藥加工期間,水分含量過大、滅菌不達標等,在儲存期間易出現蟲卵殘存等情況。⑦號牌核對不嚴。在中藥飲片調配發放中,多是采取叫號發藥方法,患者取藥時根據藥房發放的號配進行核對后發藥,若不仔細核對患者所持號牌,極易出現藥物發放差錯。

3.2處理對策 ①加強調配人員的業務培訓教育工作,提高調配人員的責任意識,增強調配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調配人員需重視自身素養和理論知識,不斷提升自身職業素養,增強工作意識。院方領導需結合中藥飲片調節工作中的實際情況,加強調配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定期開展中藥飲片業務培訓工作,使調配人員掌握足夠的中藥鑒別培訓和業務交流等工作。注意聯合理論知識,重點講解中藥飲片處方調配期間出現的問題,在調配過程中充分利用理論知識,聯系豐富藥學實踐經驗,以此提高自身處方處理能力。②建立完成的中藥飲片處方調配工作制度。在中藥飲片處方調配工作中,需根據醫院醫療設施、環境和醫師人員的素質和操作技術,建立中藥飲片處方調配相關工作的操作流程,由科室主任帶領,組織所有調配人員,定期開展中藥飲片處方調配差錯原因分析大會,相互提出必要的改進措施,吸取差錯事故發生的教訓,制定完善的處理措施。③健全中藥飲片各項規章制度。在中藥飲片處方調配過程中,需嚴格按照《處方管理辦法》、《中藥飲片調劑操作規程》[3]等各種管理制度調配處方,嚴格落實"四查十對"要求,貫徹中藥處方核對和付發制度,完善中藥飲片處方調配過程的審核、復核制度,對處方藥物的數量、質量、禁忌證、適應證及腳注等進行審查。建立處方二次復核制度,對調配藥物按照處方仔細核對,確保處方安全性。④提高中藥飲片處方書寫規范性。在中藥飲片處方調配過程中,需加強藥劑科臨床醫師的學習培訓工作,要求醫師需嚴格按照處方規范要求認真書寫處方。在開出中藥飲片處方時,所涉及的中藥種類繁多,在開出的處方當中要明確標出中藥用法、劑量和規格等。需規范書寫中藥飲片處方,定期抽查處方,對處方書寫不規范的醫師予以懲罰,杜絕中藥處方中不規范現象的出現。⑤優化中藥飲片擺放設計。在中藥飲片調配期間,需合理擺放中藥飲片,便于調劑操作,提高中藥飲片處方調配質量,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性。合理擺放藥品,不同規格藥品不能混放,外包裝相似藥品分開擺放,以此降低提高中藥飲片處方調配質量。

參考文獻:

[1]付麗芳,李志勇.我院中藥飲片處方調配差錯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J].光明中醫,2015,30(3):647-648.

篇8

關鍵詞:經濟資本;資本配置;商業銀行;金融風險度量

文章編號:1003-4625(2007)02-0075-03中圖分類號:F831.2文獻標識碼:A

20世紀90年代至今,歐美銀行業開始從自身視角探討資本內部管理問題。對銀行而言,資本不僅是吸收損失的緩沖裝置,更是賺錢的工具,這種資本是有市場成本的,因此是一種經濟資本,而不僅是監管者[中的監管資本。不僅要確定整體資本需要量,也要考慮資本在各部門、業務之間的合理配置,并以之衡量銀行業績。適應該趨勢,巴塞爾委員會(2003)指出“資本……應在所有業務敞口上得到合理配置”,正式確認了資本配置在銀行管理中的重要地位。Theiler(2004)將這一重要性歸納為三點:決定資產組合及業務單元的風險結構;資本預算的基礎;風險調整績效度量方法(RAPM)的基礎。

一、國際銀行業資本配置原理

銀行現有的監管資本模型和內部風險模型,都是通過由下至上的方法,先將銀行風險大致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再運用統計模型確定每個風險敞口的可能損失額,然后加總得到資本總額。

經濟資本配置從全新的角度來進行資本配置:通過觀察收益波動的歷史情況,用風險收益衡量銀行經濟價值的波動,充分了解風險概率分布狀況、各種風險敞口的額度以及敞口相關性,再根據銀行的風險承擔度(risk contribution)來自上而下分配經濟資本,又稱為由上而下法(top-down)或收益波動法。其中經濟資本在金額上等于在給定置信水平(如99.9%)下,給定時期內資產的非預期損失,是由管理層對表內外的風險評估后,配置給某項業務用以減緩風險沖擊的資本。它根據業務部門自身波動性來確定其所需資本,并將資本和所有風險掛鉤,克服了監管資本作為資本配置工具在交易層面上存在的缺陷。

經濟資本通過這種方法配置到單個業務或單個部門中后,再對單個業務考察導致風險的原因,對資本及時調整,保證資本被分配到最能發揮其作用的領域,使股東收益達到最大。

二、國際銀行業資本配置理論的最新發展

配置問題源于金融風險度量中的組合效應(diversification effect),即各種業務、交易、產品或收益之間的相互影響。當一家銀行擁有兩個以上的業務范圍時,其所需的經濟資本總和會小于單一業務范圍所需的資本額。如何向各業務單元或產品公平配置資本,即考慮資本配置中的組合效應,成為西方資本配置理論]進的線索。

(一)根據投資需要追加必要資本的理論

Merton與Perold(1993)根據期權理論主張:要正確計算各單位可受分配的資本,必須先將該單位從組織中剔除,然后再將該單位視為新加入單位看待。

假定某金融機構有n個事業單位,整體的NPVT和剔除某事業單位s后的NPVST 之間的差額為:

上式中,i代表某資產,Xi表示一單位資產在一期的報酬,ρ(g)為風險指標,rf為無風險利率,rM為市場報酬率。如果結果大于0,則代表該單位有貢獻。因此,一個新事業單位可受分配的資本Ki為:

Ki=ρ(XT)-ρ(XT-XI)

但實施中發現風險指標存在分散效果(ρ(Xi+Xj)≤ρ(Xi)+ρ(Xj)),導致

根據Ishikawa、Yamai與Ieda(2002)的研究,“即便是各事業單位的NPV為正,也無法保證加總后該金融機構整體的NPV一定為正數”。因此,符合ρ(XT)=KT的資本分配方法仍得依據其他理論。

(二)根據公平原理的資本分配理論

博弈理論方法不同于邊際方法,它考慮事業單位之間合作的情形。Denault(2001)將合作博弈理論引入資本配置問題,定義了兩個符合公平資本分配原則的理論。

第一個分配原則是以夏普利值(Shapley value)為基礎的分配。夏普利值的應用需將各主體(各事業單位)看作一個合作無間、密不可分的構成要素。各事業單位的分配額KShi :

其中,S代表事業單位的組合N的所有集合。n為事業單位的總數,s為屬于S的事業單位數。但是,根據夏普利值配置時也未必可以達到公平分配的結果。Denault(2001)的研究顯示,當風險指標的性質符合強-弱加法性時,即若以N表示所有可取得概率變數的集合,對N的所有部分集合S、T,

成立,應用夏普利值可達到公平的目的。

Denault提出的另一個方法稱為歐曼?夏普利值(Aumann-Shapley value)分配法。他認為,在風險指標微分后符合一致性風險度量理論(coherent risk measure)時,即可用歐曼?夏普利值求出公平分配的結果。在歐曼?夏普利值的理論中,風險指標不需符合強-弱加法性。因此,該方法最簡單實用,被稱為“風險資本的一致性配置”(coherence allocation of risk capital)。

三、國際銀行業資本配置

(一)國際銀行業資本配置方法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發展環境的變化,銀行價值觀實現了由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質變,其組織結構也實現著從職能型、事業型向矩陣型、網絡型及其他混合型的轉變(Nohria,1995)。與此相適應,結合上述理論,不少銀行已主動采用新的風險管理與資本分配方式。目前主要有六種。

1.敞口(Exposure)分配法

該方法根據業務或事業單位的敞口進行分配。j項業務或事業單位的經濟資本=全部經濟資本×相對風險承擔度,即:

EXj為j項業務或事業單位的敞口。此法簡單易行,但最大的缺點在于將全部風險因素等同于敞口,沒有進行風險調整。這種方法背后的邏輯是“敞口越大,風險越大”。這顯然有悖于常理。

2.單獨度量(Stand-alone Measure)分配法

該方法以業務或事業單位的單獨風險作為風險權重的基礎。

其中,PDj為違約概率。

上述方法的弊端有二:其一是建立在敞口極端狀態下可能發生的最大損失的前提上;其二在于孤立地看待各個業務或事業單位,忽略它們之間的相關性以及組合效應。

3.有無原則(With-Without Principle)分配法

該方法度量某金融機構擁有或尚未擁有某一事業單位的風險。兩者要求資本的差額就是該事業單位的邊際資本。使用(K-Kj)作為加權的基礎,則:

4.邊際效應原則(Marginal impact principle)分配法

該方法考慮j項業務或事業單位對于組合風險的邊際變化的影響。j項業務或事業單位的風險承擔度等于敏感度比率(sensitivity ratio),即:

其中,e(j)為j階單位向量。

5.歐拉原理分配法

根據歐拉定理,風險承擔度等于敏感度比率,即組合風險關于j項業務的偏微分

根據歐拉定理為基礎計算風險承擔度在數學上須保持風險承擔度乘以頭寸的總和等于全體的風險值。

6.歐曼?夏普利值分配法

以向量u=(u1,u2,u3,L,ud)T表示銀行全體的資產組合的頭寸,以向量ui=(ui1,ui2,ui3,L,uid)T表示各事業體的資產組合的頭寸。此時,以歐曼?夏普利值為基礎分配至各事業體的數額KASi如下式:

uij為事業單位i持有風險因子j的頭寸(position), 。N表示事業體總數。

根據歐曼?夏普利值與根據歐拉定理為基礎的風險承擔度的分配額相同。在歐曼?夏普利值的理論中,風險指標值不需符合強-弱加法性。因此,從實用角度看最簡單易行。

(二)六種方法的比較

現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假設A銀行由三個業務單位組成,敞口分別為150、400、250。這三個業務單位的報酬w與風險指標ρ(w)的關系如下:

wT=w1+w2+w3、KT=ρ(wT)=70

ρ(w1)=30、ρ(w2)=30、ρ(w3)=40

ρ(w1+w2)=40、ρ(w2+w3)=60、ρ(w1+w3)=60

上例中,根據各方法進行的資本分配結果如下:

從資本配置結果看,敞口法沒有將資本與風險相掛鉤;單獨度量法中,若將單位1和單位2分別視為獨立機構,則這兩個單位的資本合計為ρ(w1+w2)=40,平均分攤則各自只負擔20個資本,但增加單位3后,單位1和2卻各自負擔了42個資本,無法形成公平的分配;有無原則法中,若將單位3視為獨立機構,則其負擔的資本為ρ(w3)=40。但是加上單位1和單位2之后,單位3負擔的資本卻增加為42,也欠公平。

后三種方法考慮了組合效應,得出了公平分配的結果,代表了最優資本配置,即一致性配置。以上六種方法都要求有大量的數據資料做支撐。

四、我國銀行業資本配置現狀與改進

自2004年3月銀監會頒布實施《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后,銀行監管機構積極推進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國有商業銀行對經濟資本管理已經從研究探討階段進入具體實踐階段。

(一)我國銀行業經濟資本配置中的問題

由于大部分銀行現階段尚未建立內部評級法、不具備以模型度量風險的能力,因而主要參照巴塞爾協議的標準法設計經濟資本計量方法,但因目前信息系統暫不完全支持標準法的資產分類,不能獲取信用評級、風險緩釋等信息和數據,因而多以現有信息系統的會計和統計項目為基礎進行業務分類,并參照國內外資本監管中規定的風險權重,結合政策導向和實際的資產風險狀況,對每類業務確定不同的“經濟資本系數”,以此引導銀行的資金投向,即:

某品種經濟資本分配系數=風險權重參考系數×監管資本轉換系數×銀行內部調節系數

經濟資本占用額=某品種資產凈額×某品種經濟資本分配系數

由于理解深度不夠,操作不規范,這種資本配置方法存在以下問題。

1.資本配置的技術指標難以達到要求。由于資本配置模型過于簡化,資本配置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2.信息基礎相對薄弱,受信息數據基礎薄弱的制約,現階段經濟資本分配系數還不夠精細。如目前多數銀行的經濟資本分配系數僅按產品大類設置,未再按單個客戶、單筆資產的個體風險差異細分,沒有加入客戶的信用等級、貸款的擔保方式等風險影響因素,也沒有考慮區域因素。

3.系數法下的總量控制,不利于經濟資本在全行范圍充分配置和高效使用。由于大多數商業銀行管理層次太多,這種立足總行對一級分行的資本配置,會因為信息的多層和多點傳遞而導致精度和效率的喪失。如分配額度主要依據年初確定的利潤計劃和新年度的經濟資本目標收益率確定,未充分考慮一定時點上銀行下級機構實際實現的利潤差別,可能會造成下級機構經濟資本額度松緊不一。

4.經濟資本配置中的職責界定和相應的協調機制有待明晰和理順。目前實行經濟資本管理的銀行,很多是經濟資本和信貸計劃安排的雙線控制。經濟資本配置過程中由于流程、職責不甚明晰,出現了環節過多、機制不暢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分支機構調險資產結構的靈活性。

5.配置資本時仍存在相當多的平均主義色彩。在對待風險和發展的問題上,經濟資本配置的前提就是管理層要真正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而我國銀行卻往往不愿放棄隱含高風險的市場機會,通過犧牲資產質量,來追求表面效益,不考慮風險的配置和對利潤的沖減,使表面的高收益與實際經風險調整后的收益間有很大差距,在業務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造成風險的大量累積。

(二)我國銀行業資本配置的改進思路

銀行如果不能有效的配置經濟資本,無論怎樣運用金融工程,都無法帶來長期的價值增長。伴隨著銀行業的全面開放,我國商業銀行將全方位承受這些實力雄厚、管理先進的外資銀行的競爭壓力。這些外資銀行,無論是資本管理理念,還是資本管理體系,相對于中國銀行業現狀來說,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因此,應盡快完善經濟資本配置程序,有效地運用經濟資本配置方法,管理銀行資本和風險,進行科學決策。由于環境和條件的不同,我國商業銀行實行經濟資本管理,不可能完全按照西方商業銀行的模式,而需要從實際出發,設計符合自身發展的管理思路。

1.合理選取經濟資本配置方法。我國銀行業應廣泛展開對資本配置理論、模型和方法的相關研究,借鑒國外銀行的實踐,結合數據建設,在技術、戰略和實務操作上不斷完善。

2.形成與銀行業務流程相結合的全面經濟資本管理體系。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基本上是職能型的組織結構,其業務流程也是按照職能型的組織結構而設計的。這樣的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與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戰略發生扭曲,與銀行信息化發展水平產生背離。筆者認為,按矩陣型組織結構的原則再造我國商業銀行的組織結構,是我國商業銀行的組織結構選擇。

3.加強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針對國內銀行業經濟資本管理的信息化差異,可以借鑒國外先進銀行的做法,形成以價值為基礎的經濟資本信息管理系統。先努力建立一個能夠合理、一貫地處理直接和經常性費用的分攤方法,再建立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系統,最終建立可展現各事業領域、產品池、價值鏈或某種資產(或負債)組合的資本報酬率的系統。

4.實施差異化管理。為充分利用資源,適應各部門需要,應建立各單位之間經濟資本調控機制,及時根據業務發展和實際需要的變化,對各單位占用的經濟資本數量進行相應調整。為了更好地適應外部競爭環境,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要,商業銀行應增強經濟資本預算執行的適應性,在控制經濟資本總量、符合各銀行信貸政策導向的前提下,可考慮給予分支機構在區域結構、業務條線、產品結構以及預算進度安排等方面一定的調整權限,增強經濟資本預算安排與外部營銷環境變化的契合度。

5.細化經濟資本計量的產品分類。目前,對各產品大類設定的經濟資本分配系數是平均意義上的系數,在計量分配時不能簡單套用。考慮到各分行風險資產存在較大的產品結構差異,為使根據平均水平設定的系數測算結果與分行實際盡可能貼近,應依托現有的總賬系統,在保證核算數據權威性的基礎上,對現有信用風險資產的分類及經濟資本分配系數予以適當細化。

參考文獻:

[1]Artzner,P,Delbaen,F,Eber,J,Heath,Coherent Measures of Risk,Mathematical Finance,1999(9):203-228.

篇9

【關鍵詞】 通痹利濕; 飲食調護; 痛風; 護理

doi:10.14033/ki.cfmr.2017.8.05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8-0088-02

痛風是一種因單鈉尿酸鹽長期累積所致的關節型疾病,若未得到有效治療的情況下,甚至發展成關節殘疾與腎功能不全,且原發性痛風尚未發現明確病理機制,無法根治[1]。目前臨床在控制其急性發作、預防復發、糾正高尿酸血癥上尋找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案,常規西藥使用別嘌醇為主,雖具有一定療效但不良反應較多,且易誘發中毒性肝炎[2]。而本病本身屬中醫“痹癥”范疇,對此,筆者從中醫角度著手,采取通痹利濕中藥方劑加以調整飲食結構,在痛風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現將具體過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所選患者均屬近半年在筆者所在服務中心門診接受治療的100例痛風患者,將其按治療調護方法的不同分為常規組與試驗組,各50例,常規組患者中男40例,女10例,年齡32~78歲,中位年齡55.5歲,病程3 d~15年,單關節疼痛37例,雙關節或多關節疼痛13例。試驗組患者中男41例,女9例,年齡34~77歲,中位年齡54.5歲,病程5 d~16年,單關節疼痛39例,雙關節或多關節疼痛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

納入標準:所選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協會診斷標準;出現關節疼痛、疲乏等癥狀;實驗室檢查血尿酸超過正常值;超聲檢查發現關節積液、關節軟骨及骨質破壞、滑膜增生等;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器質性異常改變;有心肝腎病史患者;對本次研究藥物有過敏反應[3]。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給予別嘌醇片(廣東彼迪藥業有限公司,規格:0.1 g/片,批號:國藥準字H44021368)口服,為減少急性痛風發作,早期每次給予0.1 g,2~3次/d,后可逐u增加劑量至血清尿酸濃度接近正常。并給予基本的飲食指導,限制嘌呤食物的攝入。

試驗組患者在上述西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藥通痹利濕的方劑,包含蒼術、懷牛膝、虎杖根各15 g,炒黃柏10 g,薏苡仁30 g,赤芍、知母、川穹、澤蘭各12 g,1劑/d,每劑煎2次,每次服用50 ml。兩組患者均服藥治療2周。同時配合標準的飲食調護,具體方法為:(1)控制嘌呤攝入,以往無論在痛風急性期或緩解期都采取嚴格禁止攝入嘌呤類食物,而忽視了限制嘌呤的同時也無法補充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造成營養不良等現象,目前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調整飲食結構,每日攝入嘌呤類食物不得超過150 mg,同時可多進食高纖維、低熱量的海藻類、菇類食物[4]。富含嘌呤食物主要有蛋乳類、谷薯類、動物內臟、肉類、海產類、個別蔬菜(菠菜、蘆筍、花椰菜)等食物。(2)戒高膽固醇食物:控制食物熱量與脂肪,使每天攝入的食物既能滿足營養需要同時也不會增加體重,具體含量為每日攝入脂肪量在50 g左右,能量在20~25 kcal/kg(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攝入量在1.0 g/kg左右,鹽攝入量不可超過5 g。(3)戒酒、多飲水:治療期間嚴格指導患者戒煙戒酒,尤其是啤酒,切勿暴飲暴食與空腹喝酒,減少痛風的誘發因素[5];另外囑患者多飲水,保證每日飲水量在2000~3000 ml,多食用新鮮水果與蔬菜,以補充所需水分與纖維素,促進尿酸排出。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在治療期間記錄對比治療前后血尿酸(UA)、血C反應蛋白(CRP)、尿比重,UA參考值為6~7 mg/dl,CRP參考值為800~8000 μg/L,尿比重參考值1.015~1.025;并采用Barthel指數、VAS疼痛評分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質量與疼痛程度,觀察其癥狀恢復時間以及對治療藥物的不良反應情況;另外在患者出院期間發放本中心自制的滿意度,滿分為100分,其中90~100分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一般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評估兩組患者對護理治療的滿意度情況[5]。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實驗室檢查

治療前兩組所有指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但相比之下,試驗組患者UA、CRP及尿比重等指標恢復情況均優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癥狀恢復效果及滿意度情況

治療后常規組患者的在Barthel指數、VAS疼痛評分及癥狀恢復時間上均不及試驗組患者,另外常規組的滿意度明顯低于試驗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用藥后不良反應

對比兩組患者用藥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發現,常規組患者出現5例過敏性皮疹,4例胃腸道反應,4例頭暈頭痛,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達26.0%(13/50);而試驗組患者出現胃腸道反應與頭暈頭痛各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僅有4.0%(2/50),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上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使痛風發病率呈逐年上漲的趨勢,據有關資料統計,其發病率甚至接近并超過風濕性疾病人群[6]。該病以體內嘌呤代謝紊亂,血尿酸增高為特征性表現,常用藥物別嘌呤雖在堿化尿液、保持尿量上取得一定療效,但無法控制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癥狀,且用藥不良反應較多,對患者身心創傷較大。而痛風在中醫屬“熱痹”“歷節病”范疇,本課題組所研究的通痹利濕中藥方劑以化濕清熱、活血化瘀為主,方中黃柏可清熱燥濕,蒼術燥濕健脾、利尿排酸,牛膝補肝腎、強筋骨,赤芍川穹活血消腫,全方共奏清熱、利濕、活血,加虎杖根與澤蘭增強清熱化濕、祛瘀瀉濁之功效[7]。同時給予健康合理的飲食護理,限制但不絕對禁止嘌呤類食物的攝入,保證基本營養的補給;控制膽固醇的攝入,以促進尿酸的正常排泄,在限制食物熱量時不宜限制過快,因突然減少熱量可能誘發酮血癥,酮體與尿酸競相排出,使尿酸在體內潴留導致痛風急性發作。嚴格戒煙酒,一旦血液中酒精濃度過高,血中乳酸隨乙醇的氧化過程不斷增加,致使尿酸無法正常排泄,增加血尿酸;增加進餐頻率,少食多餐,延緩腸道對食物的吸收,縮短機體在空腹狀態時對血尿酸的代謝與調節,從而明顯降低血尿酸的生成與升高。當痛風患者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與自我控制時,不僅可明顯減輕疼痛程度,同時能在遇到應酬、聚餐等社會與心理障礙時自覺遵守飲食原則,避免或減少痛風發作[8]。

本研究得出,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在兩組患者均有改善的基礎上發現試驗組UA、CRP及尿比重等指標較常規組恢復效果更佳,并且在對比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疼痛評分、癥狀恢復時間等指標上,試驗組同樣優于常組(P

綜上所述,通痹利濕配合科學健康的飲食指導可盡快解除疾患,降低血尿酸水平,促進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鄭淑瑛,周建平,胡瑜,等.模塊式護理計劃對痛風患者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17):2077-2079.

[2]王燕.痛風病人的飲食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34):174.

[3]梁云花,郭維文,韓春蕾,等.辨證施膳對老年痛風患者血尿酸水平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3,20(12):62-64.

[4]葉貞,詹麗娜,張志宏,等.臨床護理路徑在門診痛風患者護理干預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雜志,2013,30(20):9-12.

[5]馮艷敏.中醫辨證施護對痛風患者自我疾病管理能力和飲食控制依從性的影響[J].河南中醫,2015,35(1):207-209.

[6]鄧亞麗,王萍.中醫分型特色護理原發性痛風[J].湖北中醫雜志,2014,36(2):58-59.

[7]左宜,池建淮.痛風的中醫護理研究進展[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3,32(2):94-96.

篇10

無論一個人的外貌、家庭背景、智力程度如何,他從出生開始就不可避免地要經歷學走路、說話、基本生活自理、文化知識、人際交往、社會適應……這些方面不同程度的挫折,并在挫折與戰勝挫折的循環中一步步成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抗挫折能力的高低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個人將來的人生成就和幸福感。然而,近年來全社會在“重智輕德”的教育理念下,培養出來很多在工作中遇到一點挫折三天兩頭換工作或者干脆退縮回家里玩電腦、啃老的大學畢業生;更令人痛心的是每年都有青少年因為在學業、感情、人際交往等方面遇到一點要挫折就放棄自己年輕的生命。從小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廣泛地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家庭、學校、社會都積極投入到對孩子進行抗挫折教育的熱潮中。在這三個教育體系中,學校教育在時間上、內容上、權威性上都有著其他兩個體系不可替代的優勢,學校老師在抗挫折教育方面任重而道遠。

在抗挫折能力的培養中,學會設置合理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小到學習目標(包括智力方面和非智力方面),大到人生目標(理想),都可以指引學生努力行動的方向,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在遇到挫折時正確分析形勢、找出改進方法,堅持不懈地努力獲得成功。教師可以在開學第一周的班會上用兩個小時來引導學生設置合理的目標,具體的步驟如下:

第一步、設定目標。先給學生講述目標的作用,目標設置的原則,目標金字塔的知識,然后根據學生的年齡段和教師本人的習慣可以采取畫出未來目標、把目標寫在一張A4紙上折成紙飛機、放松想象未來目標后寫下來三種方式。小學生可以不用做目標金字塔,只寫下本學期的目標。

第二步、審查目標。讓學生寫出設定目標的理由(五條以上),確認是自己真正想實現的目標,切實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

第三步、制定計劃。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目標,制定具體的計劃。比如:我的目標是期末考試計劃成績達到90分以上,那我的計劃就是每天早上背3個單詞。我的目標是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我每天要主動跟同學打招呼,真誠地贊美班上5個同學等等。

第四步、做出承諾。帶領學生一起大聲念:“我會堅守我的計劃,我全力以赴、加倍努力,排除一切誘惑干擾,不折不扣地完成我的計劃!我是一個負責任的人,我對我的承諾負責任!”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設計自己的承諾語言。

第五步、整合資源。引導學生思考“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可獲得哪些人或團體的幫助?我需要什么樣的環境、什么樣的條件?比如,為了在本學期把英語成績提升到90分以上,我可以尋求到哪些資源?”(請父母或父母的朋友幫助、請教老師、請同學幫助、參加英語培訓班……)。思考清楚后寫下來。

第六步、檢查目標進度。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每天問自己:“今天我都做了哪些事情,這些事情都有利于目標的實現嗎?” “明天我應該做哪些事情更有利于我的目標的實現?具體怎樣去做?”如果當天做到了,給自己一個小獎勵(吃碗牛肉粉、買本漫畫書……),沒做到,相信自己只是暫時沒做到,找出具體原因,找到改進的方法并付諸行動。

第七步:突破自我限制。引導學生在目標遇到阻礙時問自己:“目前是什么阻礙著我完成自己的計劃?”“我如何去克服?以后我還可能遇到什么樣的阻礙?“這些阻礙是真實存在的,還是我懷疑自己、缺乏信心導致的?“我如何突破我內心的限制、充滿信心去完成我每天的計劃?”

第八步:達成目標心像訓練:用輕柔緩慢的語調引導學生調整姿勢,閉上眼睛,想象大腦中有個電視屏幕,“你打開屏幕的開關,你看到10年后的自己――/你看到10年后自己的目標實現了……/你在一個什么樣的環境中……/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模樣……/你的發型,你的面部表情……/你聽到自己說話的聲音、語調……/你與什么樣的人打交道……/你如何向別人分享你的成功經驗……/你看到別人對你羨慕的表情……/你聽到別人贊美你的聲音……/你的感覺……/你清楚地看到10年后自己的一切。”(注:“/”的地方停頓。)小學生只引導具體目標,不做長期的目標。

目標設置的班會結束后,教師還要在每周的班會上花幾分鐘的時間鼓勵和強化學生的目標,對完成得特別差的學生進行輔導,跟學生一起找出具體的原因,探討改進方法,讓學生從挫折中得到成長。

在具體的學科教學中也可以根據具體的內容進行目標設定和管理方面的學科滲透,比如課文中的榜樣人物因為有了目標,戰勝一次次的挫折最終取得成功的事跡;老一輩革命家在革命信念和目標的支撐、指引下戰勝挫折,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等。充分利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附一:制定目標的原則:

1、是學生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

2、是具體的,如“我要學會控制憤怒”比“我要學會情緒管理”具體。“我要英語在單元測驗中把成績提高到90分”比“我要提高英語成績”具體。

3、有時間限制。

4、可操作的。如“我要幫助同學讓同學喜歡我”比“我一定要讓所有的同學喜歡我”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