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氣體成像技術范文

時間:2023-12-05 17:56: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光學氣體成像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光學氣體成像技術

篇1

關鍵詞:折射型;微透鏡;陳列

中圖分類號:TN312+.8 文獻標識碼:B

引 言

1664年,Robert Hooke利用火焰將一束很細的威尼斯玻璃棒一端熔化,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端面呈現球冠狀,然后用瀝青將這些微透鏡固定,并將另一端面拋光成平面。由于這種微透鏡陣列有非常優越的成像功能,所以當時被用作顯微鏡的物鏡來研究昆蟲。自從20世紀80年代,人們對光子的研究興趣逐漸超越了對電子的研究,于是人們對微透鏡陣列的研究也出現了。當時基于硅工藝的半導體制作技術對這個領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這些技術很快被應用于微透鏡陣列的制作。另外,由于制作工藝的進步,微透鏡陣列的質量也得到進一步提高,被應用于很多新領域,小透鏡、大陣列成為當時的研究熱點。

1 折射型微透鏡制作

在現代科學及其它不同領域,微透鏡陣列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運用,起到的效果也愈加顯得重要,它的制作方法也隨之不斷地更新、完善。目前已經報道的制作微透鏡陣列的方法有很多種,主要有膠體顆粒自組裝法[1]、離子交換法[2]、光敏玻璃熱成形法[3]、光刻膠熱熔法[4]、反應刻蝕法[5]、離子束刻蝕與沉積法[6]、化學氣相沉積法[7]、微噴打印法、PMMA-X光照射法等方法。本文將介紹幾種常見的微透鏡陣列制作方法。

1.1 離子交換法

在溫度高于500℃的鹽浴池里,將金屬離子由外及里地擴散到介質中去,形成折射率梯度,從而具有透鏡效果。這種透鏡陣列稱之為折射率有梯度的平面微透鏡陣列。根據掩膜的不同可分為開孔式離子交換和掩盤式離子交換。

1.1.1 開孔式離子交換

開孔式離子交換使用的掩膜是設計制作好的直徑為a的圓孔陣列,要交換的離子被限制在開窗口的區域,進入或離開基底玻璃,如圖1所示。離子交換中,折射率的改變量與相關離子濃度成線性關系,當交換時間較長時,其等折射率面一般呈橢球面,在半徑r>>a的地方,接近于球對稱。

1.1.2 掩盤式離子交換

掩盤式離子交換過程中,不是采用孔陣而是盤陣掩膜,如圖2所示,在盤的周圍進行離子交換,在遠離盤的區域,即為平面離子交換,其濃度分布為余誤差函數。

該方法的優點是由于沒有改變玻璃的面形,也沒有附加任何結構,因此制作出的微透鏡陣列比較堅固;缺點是需要高溫,制作時間較長,且不便于檢測。

1.2 光敏玻璃法

以光敏玻璃(photosensitive glass)為材料,用紫外線通過掩膜對其曝光,將材料加熱至軟化點,材料發生膨脹,然后對光敏玻璃兩側施加壓力,由于光敏玻璃被曝光部分的密度與硬度遠大于未曝光部分,在擠壓過程中未曝光部分會高出表面,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突起的表面變成球形,從而迫使其形成透鏡的形狀,如圖3所示。這種工藝是由美國康寧公司開發研制的,最大優點是它能使透鏡之間的部分變得不透明,消除相鄰透鏡間的光線干擾,這在顯示器的應用中尤為突出。該方法的缺點是必須使用特殊的玻璃。

1.3 熔融光刻膠法

熔融光刻膠法是Poporic在1988年提出的,將具有一定厚度的光刻膠在具有適當孔徑的圓形圖案掩膜的遮蔽下,進行紫外曝光,經過顯影后在基底上就形成了相對應的孤立的島狀圓柱形膠體,再對膠體進行熱處理,加熱光刻膠至熔融態,此時熔融的光刻膠由于表面張力的作用,形成了以圖案孔徑為邊界的光滑球面,從而得到了折射微透鏡的表面結構。整個工藝過程如圖4所示,可分為三步:(1)光刻膠板在掩膜的遮蔽下進行紫外曝光;(2)對己曝光的光刻膠板進行顯影和清洗;(3)熱熔成型。

然而利用這種技術制備微透鏡陣列有幾個缺點:

第一、由于光刻膠對某一材料的浸潤程度是一定的,即光刻膠在熔融狀態時與基底的附著力是一定的,這樣熔融成型后的微透鏡球面輪廓會與基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夾角――浸潤角,如果膠層厚度不足,由于浸潤角效應,邊緣會保持一定的曲率,中間部分會下凹。僅用在玻璃基底上熔化光致抗蝕材料制作微透鏡的方法,很難制出中等數值孔徑的微透鏡。

第二、在正常情況下透鏡陣列的最大填充因子不超過80%,而且光刻膠在熔化時容易粘連,一旦接觸,根本不能形成透鏡的面形結構。另外,由于填充因子小,會留出比較明顯的死區,這樣使入射的能量不能充分利用,而且會引起背景噪音。

第三、由于材料的緣故,需要較高的烘烤溫度,而且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顏色,在彩色顯示中會造成偏色。

第四、普通光刻膠由于本身的化學性能和機械性能較差,光學性能也不好,不適于做最終的微透鏡或其它結構材料,而只能用于定義圖形或掩膜等功能。

1.4 反應離子束刻蝕法

反應離子束刻蝕法采用離子轟擊濺射和化學反應相結合的原理,用化學反應性氣體離子束進行刻蝕。根據所要刻蝕的材料選擇某種氣體或混合氣體進入離子源放電室離化,經離子光學系統成為離子束。反應氣體離子束轟擊材料除了直接濺射外,同時與表面受轟擊原子起化學反應,形成刻蝕產物脫離材料表面。在反應離子束刻蝕過程中,離子束的定向轟擊一方面給離子與材料原子的化學反應帶來了相當好的方向性,使其具有較高的各向異性能力;另一方面吸附氣體與表面材料的化學反應使刻蝕速率成倍地提高。因此,化學功能賦予反應離子束刻蝕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成倍地提高了刻蝕速率;二是帶來了優良的選擇性。

然而由于反應離子束刻蝕是化學氣體在射頻電場的作用下,產生低溫等離子體,通過對被刻蝕材料的物理濺射轟擊和化學反應的雙重作用,獲得抗蝕劑掩蔽下的精細三維微浮雕結構,刻蝕過程復雜,工藝參數的匹配對被刻蝕元件的質量有直接影響。因此,只有合理地選擇刻蝕氣體及有效地控制刻蝕選擇比、刻蝕速率等參數,才能得到良好的刻蝕表面質量。

1.5 微噴打印法

在1970年代,微噴技術是從一項科學研究課題發展起來的,是計算機控制打印中的一個重要儀器。最近微噴技術已變成一個多功能的生產方法和一項很有前途的生物醫學技術。一般來說,微噴技術分為兩類:連續微噴打印和按需滴定微噴打印。

商用的連續模型噴墨系統的液滴產生速率是80~100kHz,但現在正在使用的系統的工作頻率高達1MHz。用連續系統生產的液滴尺寸可以達到20μm,但一般是15μm。MicroFab公司己經建立的系統能產生直徑為10μm的大液滴,以及直徑為6μm的小液滴。

在1950年代,通過電機誘導壓力波產生液滴是由Hansell觀察到的。在這種系統中,電壓脈沖作用到和液體直接或間接連接在一起的壓電材料上,以誘導液體體積的變化。體積的變化導致液體壓力瞬時發生變化,由于這些都是直接作用,將導致液滴從噴嘴中噴出。因為只有需要液滴的時候才施加電壓,所以這種類型的系統被稱為按需滴定模型系統。最新的按需滴定模型微滴技術使用聲能促使微滴從自由表面噴射出來。在今天許多商業上可用的噴墨打印系統中,薄膜電阻器被壓電驅動傳感器所代替。

微噴打印技術的優點是:由于采用數據驅動和使用材料添加劑,從而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生產靈活性,降低了對環境的影響,增強了工藝集成化。

2 結 論

在上述方法中,最簡單的方法當屬熔融光刻膠法。與其它制作方法相比,它具有工藝簡單、對材料和設備要求不高、工藝參數穩定且易于控制等優點,很適于制作較大口徑的微透鏡。另一方面,熔融光刻膠法制作的微透鏡與器件材料無關,只需用所需要的材料作為微透鏡的基底,在其上用熱成型的方法獲得球冠狀的光刻膠體,再將面形轉移到基底上即可。然而光刻膠的光學性能、抗磨損性能、抗腐蝕性能都很不理想,所以必須把這種微透鏡陣列結構轉移或復制到其它載體上。

參考文獻

[1]Younan Xia, Byron Gates, Yadong Yin, Yu Lu. Monodispersed Colloidal Spheres:Old materials with new applications. Adavanced Materials, 2000,12(10):693-713.

[2]M. Oikawa, K. Iga, T. Sanada. Array of distributed-index planar micro-lenses prepared from ion exchange technique. Appl. Phys, 1981, 48(1):49-50.

[3]Borelli, N. F.Morse, D. L. Bellman, R. H. Morgan, W. L. Photolytic technique for producing microlens for in photosensitive glass. Appl. Opt.1985,24:2520-2525.

[4]Z. D. Popovic, R. A. Sprague, G. A. Neville. Technique for monolithic fabrication of microlensarray. Applied Optics, 1998, 27(4):1281-1284.

[5]F. W. Ostemayer. Photoelectrochemical etching of integral lens on InGap/InP. Applied Physics Letter, 1983, 43(7): 337-340.

[6]Y. Fu, B. K. A. Ngoi. Investigation of diffractive-fefractive microlens array fabricated by focused ion beam technology. Optical Engineering, 2001, 40(4):511-516.

篇2

然而,隨著數碼科技的飛速發展,在攝影市場中,膠片的使用者越來越少,數碼替代傳統膠片似乎已成為勢在必然的事情。這是事實還是假象?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膠片大踏步地退出歷史舞臺,目前膠片市場的現實狀況究竟怎樣?這些都是廣大攝影人非常關注的情況。

本期特別策劃欄目中我們專訪了數位資深的攝影名家和膠片經營企業家,請他們談一談自身的膠片使用體會,也讓讀者了解一些膠片市場的發展情況。同時,我們也邀請在攝影器材和攝影理論研究方面頗有建樹的曾立新先生進行綜合分析,多角度、全方位地探討數碼時代的膠片問題。

■專題導讀

1. 攝影名家談膠片

2. 膠片受人冷落的原因

3. 膠片真的不行嗎?

4. 九大流行膠片

5. 數碼時代的膠片使用之道

6. 膠片的未來發展趨勢

1 攝影名家談膠片

近百年來,傳統膠片把我們人世間無數個瞬間定格為永恒,已成為人類交流的重要傳媒。隨著數碼科技的飛速發展,傳統膠片的地位和存在價值正受到沖擊和動搖,下面我們來看看業界幾位攝影名家在數碼時代是怎樣看待和使用膠片的。

膠片數碼兩兼顧

侯賀良

身為山東省攝影家協會主席的侯賀良從事攝影工作三十多年, 先后獲得國際、國內各種獎勵百余項。他擔任主編和主攝影的各類書籍、攝影畫冊有數百種,出任國際、國內各類攝影大賽評委數百次,曾榮獲中國攝影藝術最高獎――金像獎。自1986年至今,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他先后航拍近千小時,使用高難度航空攝影技術全方位表現一個省,其投資之大,拍攝面之廣,在中國攝影界中都是空前的,航拍作品編輯制作的《空中看山東》攝影畫冊被評為2000年中國政府對外傳播最高獎――金橋獎。

關鍵時刻必須拍膠片

侯賀良(以下簡稱侯):有很多關鍵的拍攝時刻,膠片還是必用的。

記者:您是第一個用航拍的方式表現一個省的面貌,從自然地理、城市、工農業生產、風光、歷史文化遺跡等綜合地進行表現,然而,航拍費用非常高昂,拍攝機會就顯得非常重要,膠片使用不是很耽誤時間嗎?

侯:航拍照片能夠展現出一個宏大氣勢,這是航空攝影獨特的優勢。1999年至2000年,我完整地拍攝過一次全山東,七八年過去了,山東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2007年開始,我就開始重新飛越了一次齊魯大地。我一直把617膠片相機運用于航空攝影,它拍攝的照片質量非常高,在特大度12開的畫冊上印成大跨頁的照片,效果非常出色。這是使用135單反數碼相機無法替代的。

當然,在航拍中,我絕大部分時間用數碼相機,但是在拍攝最關鍵的畫面時,除了拍攝數碼,一定還要用617膠片拍一下,要把最寶貴的瞬間留給膠片。

使用膠片的理由

侯:為什么在關鍵時刻一定要用膠片呢?我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膠片拍攝的畫面看上去特別舒服,尤其是617拍的大底片,制作出來的照片非常好。二是對于我們攝影時間比較長的人來說,對膠片有一種割不斷的情緣,關鍵時刻用反轉片拍一張,心里就有把握了。

膠片和數碼差別越來越小

侯:原來我覺得膠片和數碼圖像的質量差別大,一直認為膠片拍攝的照片好,特別是大畫幅底片拍出來的照片肯定要比數碼強。但是,現在我的觀點慢慢在改變,發現數碼文件同樣能制作出高質量的圖像。

我的照片主要用于雜志出版工作,以前,數碼影像拿給廠家去做,總感到有點“肉”,影像邊緣不清晰,反差不夠,一眼就能看出是數碼拍攝的。可是,現在我發現印刷廠的后期制作水平提高了,使用數碼文件制作大度16開雜志的跨頁同樣非常漂亮,有時比135底片制作出來的畫面還要舒服。

如何在實際拍攝中把膠片相機和數碼相機結合使用好?

侯:日常攝影中,我以數碼相機為主,80%―90%都使用佳能EOS 5D相機和尼康D3相機拍攝,只有在最關鍵的時候才使用膠片。

數碼相機的優勢是傳統膠片相機沒辦法相比的,航拍時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換膠卷,使用數碼相機,就可以安裝上大容量的存儲卡拍攝。在飛機上,每分鐘都是錢,換膠卷的工夫可以拍很多的畫面。然而,在最關鍵的時刻,我還是要用膠片相機拍攝,到目前為止,大畫幅的膠片畫面質量還是無可替代的。

與膠片相比,數碼相機還有哪些獨特的優勢?

侯:感光度的調整也是一大優勢。例如李光耀到山東訪問,我擔任拍攝任務,在室外時,用100度膠片拍攝沒有問題,可是進入室內后,光線立刻就嚴重不足了,我又不太喜歡用閃光燈,一是破壞現場光的氣氛,二是給被攝者造成心理上的不舒服。可是現在數碼相機可以隨意改變感光度,而且高感度情況下,拍攝的效果又特別好,使用800度時,畫質仍然非常出色,這一點是膠片沒辦法比的。

另外,我以前一直提倡慎重地按下快門,可是,使用數碼相機后就可以多拍,的確可以給許多攝影者提供更多的成功可能性。

膠片的未來將是怎樣?

侯:隨著數碼技術越來越成熟,膠片使用的人越來越少,相關的服務行業人員和服務也越來越缺乏了,現在很多地方連膠卷都不太容易買到,沖洗也不太方便了。另外,膠片生產廠家也要考慮成本,考慮企業的利潤,如果要繼續維持膠片生產,一是要想方設法降低生產成本,二是要提高銷售價格,畢竟企業要追求利潤才能生存。我認為膠片是一個自然的轉化和淘汰的過程,數碼潮流是誰也擋不住的。

然而,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還有一些喜愛膠片的攝影家使用,膠片拍攝還有很強的收藏價值。與數碼文件復制非常便捷相比,膠片影像是獨一無二的,正好符合物以稀為貴的收藏原則。

創作時堅持使用膠片相機

邵大浪(以下簡稱邵):人喜歡一樣東西的理由常常是非常個人化的,有理性的因素,也完全有可能是情感的因素。我至今偏愛使用傳統膠片的理由,很大程度上歸結于情感和習慣。1982年,我還是一名中學生時就開始使用傳統膠片,尤其在1994年我成為一名攝影專業教師后,攝影教育和攝影創作不僅是我的工作方式,而且我把它視為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頻繁地使用傳統膠片和傳統照相機進行創作。傳統膠片和傳統照相機就如同我深愛了二十多年的情人,哪能說離棄就離棄呢?

就數碼影像與傳統膠片拍攝的影像韻味而言,我更喜歡傳統膠片拍攝的影像,雖然現在數碼影像在細節的分辨上無可挑剔,但在影像的高光區域和層次、色彩過渡方面與傳統膠片影像相比,還存在著較明顯的差別,觀看傳統膠片影像你會有一種厚實、絲絲入扣的感覺。

數碼攝影具有“即看、即拍、即現”的特性,拍攝時無耗材成本,這是它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數碼照片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容易使人養成隨意按快門的不好習慣。與其相比,使用傳統膠片拍攝則會嚴謹許多,攝影師會更多地進行思考。此外,使用傳統膠片拍攝,在膠片沖洗出來以前,對影像有一種期待感,而影像也充滿著神秘感,我個人非常喜歡傳統膠片攝影中的這種體驗。

巍巍泰山 侯賀良攝

相機:林哈夫 617 /膠片:富士反轉片 / 感光度:ISO 100度 / 光圈: F5.6

快門速度:1/125秒 / 掃描方式:電分

617大畫幅底片制作的照片質量非常出色,讓人深深地感受到自然力量的震撼,因此,每當遇到重大拍攝題材時,攝影師最好要多拍一套傳統膠片。

執著的傳統膠片攝影師

邵大浪

浙江財經學院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第二屆中國攝影教育突出貢獻獎”獲得者。

1982年開始研習攝影,迄今有四百多幅攝影作品在歐美和東南亞地區的國際影展中展出,并多次獲得美國攝影學會金牌獎、港澳攝影協會金牌獎和國際攝影聯盟榮譽獎等獎項。攝影作品多次入圍國際攝影大賽,或發表于國際著名攝影刊物上。 先后出版《高品質黑白攝影》、《高品質風光攝影》、《世界攝影大展概覽》、《專業攝影技術》、《廣告攝影與攝像》和《現場光攝影》等十多部攝影著作和譯著。

彩色膠片還是黑白膠片?

邵:我很少使用彩色膠片,我認為,如果說彩色攝影是對被攝對象“當下”和“日常”的表現,那么,黑白攝影則是對被攝對象“本質”的提取,黑白影像具有抽象之美和距離之美。在攝影創作中,我一直追尋著用最簡單的語言表達最需要表達的東西,而黑白攝影是最恰當的語言。

自己沖洗膠卷和放大照片

邵:一個完整的黑白攝影創作不光包括前期的拍攝,也應該包括暗房里的沖洗和放大,我堅持自己做這些工作。暗房工作是一項非常有意思和有意義的工作,暗房不僅只是簡單地沖洗一張照片的地方,而是攝影師與自己交流、對話,升華自己拍攝作品的地方。

喜愛的膠片 喜愛的相紙

邵:我比較喜歡使用柯達T-Max 100黑白膠片,因為這種膠片供應比較穩定,使用習慣后就非常了解這種膠片的特性,拍攝時可以做到揚長避短。

至于放大相紙,我一般使用伊爾福涂塑可變反差相紙,雖然嚴格地說,涂塑相紙的層次表現稍遜于纖維紙基相紙,但是它沖洗處理比較簡便。當我的作品被人收藏時,我則選用纖維紙基相紙放大制作照片。

對數碼相機的看法

邵:對于數碼攝影我從來就不排斥,在日常攝影時,我使用過索尼、佳能和尼康數碼相機,拍攝一些應用類的照片,如資料、會議和書稿插圖照片等。從現在專業數碼照相機的成像質量來看,它們一點不亞于使用許多傳統膠片拍攝的影像質量,在影像輸出方面,數碼技術更有優勢。

傳統膠片攝影的前景

邵:盡管現在的數碼影像技術發展有一日千里之勢,但傳統膠片攝影仍會頑強地生存和發展。在攝影術誕生之初,許多職業畫家對繪畫的前途憂心忡忡,認為攝影之生就意味著繪畫之死,而直至今日,繪畫非但沒有消亡,而且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百家齊放之狀。同樣道理,我認為傳統膠片攝影是永遠不會消亡的,只不過在數碼影像技術發展的同時,它會向另一個方向前進,它會越來越追求極致,越來越追求手工的價值,越來越追求稀少性和珍貴性。

是否會一直堅守傳統膠片攝影創作?

邵:當然!

大漠

相機:哈蘇503cx 膠片:柯達T-MAX 100

感光度:100 光圈:F6 快門速度:1/60秒

圖片制作方式:傳統暗房

膠片細膩的表現,相紙出色的效果讓人看起來特別舒服,這和打印機輸出的數碼照片味道是不一樣的。

從堅信的膠片使用者到堅定的數碼攝影師

秦盱豐

被譽為獲獎專業戶的秦盱豐, 近年來在國內外各種攝影比賽中得了三十多項獎。他既是影樓老板,也是攝影發燒友,在幾十年的攝影創作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世紀70年代,他就進入照相館中當學徒,對傳統膠片使用有著較深的理解。然而,自2003年涉足數碼以后,他逐漸徹底拋棄膠片,全面改用數碼,不但使他的影樓業務不斷火紅,就連他的攝影創作也大獲豐收。在談到轉變過程的時候,秦盱豐感慨頗多。

從膠片到數碼

秦盱豐(以下簡稱秦):學徒時,我是從傳統攝影技藝開始的,對于傳統膠片的拍攝洗印過程非常熟悉,對傳統膠片的出色質量也印象極其深刻。在數碼攝影的初期,我曾是膠片的堅決維護者,認為數碼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趕上或超過膠片,可是通過實踐,我逐漸改變了原有的觀念。單從拍攝和保存角度來說,我就深感傳統制作的麻煩。以前,經常熬上一個通宵也放不出幾張合格的大照片,要從長期拍攝的大量膠片中找到所需的底片就更加費力。自從我改用數碼相機拍攝后,影像文件的保存、出片等環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數碼技術日新月異,日趨完善,影像品質越來越好。多年來,通過自學,我基本掌握了圖像處理軟件,如PHOTOSHOP等。現在,我完全能控制影像品質,把握影像的效果,在這幾年的攝影創作中,我深受數碼之益,已經從一個堅定的膠片使用者,變成一個堅定的數碼使用者。

傳統膠片的不足

秦:傳統膠片的最大不足我認為有兩點:一是后期制作的主觀掌控性相對較差,具體表現在膠片沖洗和底片掃描這兩個環節,攝影師較難按照自己的想法使畫面完善。二是時效性和共享性方面較差,從拍攝到看到照片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制作過程,攝影人之間觀賞交流起來非常不便。

影樓中的數碼

秦:我的影樓現在都使用數碼相機。

早在2001年,中國整個婚紗影樓中使用數碼的人還非常少,我參觀考察杭州和寧波的兩家數碼影樓時,看到了許多數碼的優勢,直觀、快捷,有利于后期的整體創意設計,覺得這是影樓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于是,我咬咬牙購買了一臺1600萬像素的哈蘇555ELD相機和柯達專業數碼后背,當時這套相機價格不菲,購買的人很少,但在隨后的經營中效應非常好,給我創造了不錯的經濟效益。由于拍攝量非常大,我曾拍碎了一只哈蘇標準鏡頭的光圈葉片。如今,放眼全國,沒有使用數碼的影樓恐怕不多了。

數碼技術提升作品質量

秦:這幾年,我在攝影比賽中獲了不少獎,的確得益于數碼相機和數碼后期處理技術。拍攝中,我們常常會碰到許多不如意的畫面,而通過一些簡單的影調、飽和度、色階、疊加的調整或影像元素的重組,便使一些“廢片”得以重生,變成作品。如果我使用傳統膠片,從拍片、沖片、選片,到后期掃描、電腦處理,整個環節的確太麻煩了,我肯定出不了這么多的作品。

當然,不能把所有的功勞歸在數碼上,不管你是用傳統膠片,還是使用數碼相機,我認為人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數碼處理要適度

秦:后期創作要區分不同的攝影題材和門類,對于記錄類題材我堅持只做色階、曲線、銳化方面的調整,新聞攝影就更不用說了,而對于藝術攝影創作則另當別論了,在過去的傳統膠片攝影年代中,不也出現了郎靜山大師的集錦攝影嗎?有人說“數碼攝影虛假”,其實不然,因為即使在沒有數碼的年代,如有人需要制造假新聞、假場景的話,在傳統的暗房里不也同樣可以做到嗎!使用數碼的人要知道什么是可為的,什么是不可為的。

魅影

相機:佳能EOS 10D/感光度:ISO 200

光圈:F4/快門速度:1/2000秒

數碼攝影從拍攝到制作都非常方便,圖像質量也非常出色,因此,現在許多攝影師幾乎不再使用膠片了。

2 膠片受人冷落的原因

攝影名家們的感言讓我們對膠片現狀的認識深有啟發,科技的發展迫使傳統膠片退居二線,讓越來越多的人離它們遠去,留下許多遺憾,引起許多爭論,膠片為什么受人冷落,這個問題是我們值得深深地思考。

近幾年來,無論是普通用戶還是專業攝影師,已經很少有人再買傳統膠片拍攝,攝影公司更是全面數碼化。據了解,彩色膠片的需求量每年都大幅度地遞減,傳統膠片生產公司的銷售額越來越低,甚至一些傳統照相機和攝影附件的生產企業也已逐漸停產或轉產。

膠片受冷落的主要原因

1. 時效性太差

傳統膠片受冷落的最大原因恐怕就是時效性太差,傳統攝影要在暗室的“黑暗中等待光明”,等顯影、定影,等漫長的程序完成后到明室下才能觀察到效果。而數碼攝影立拍立現,馬上就能看到實際效果,加工制作也很方便,只要將數碼文件調入Photoshop等圖片編輯軟件,明室加工、即時顯效,很直觀就能看到圖片的真實狀況,打印起來也十分方便。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已經很難再有耐心在暗房中經過一段長時間的黑暗中摸索才得到一張照片了。數碼代替傳統膠卷是大勢所趨,也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

2. 沖洗制作麻煩

傳統影像由底片制作而來,在照片的制作過程中,會受藥液新舊程度、沖洗溫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影像信息的損失,復制制作的次數越多,累積的影像信息損失越大,而且復制品的品質很難保持一致。數碼影像可以進行無數次的復制和拷貝,影像的信息由數碼數據組成,與原來影像完全一致。傳統感光膠片還要受感光膠片廠家、型號、乳劑號、沖洗條件(沖洗藥水、沖洗溫度、沖洗時間)等因素影響。傳統影像經過長時間保存后,色彩會出現明顯的褪色現象,甚至可能霉變,從而導致影像清晰度的下降。

3. 傳播速度慢

傳統照片需要花費較長時間才能沖洗制作出來,然后才能掃描成電子文件,才能進行網絡傳輸,才能與他人交流,費時、費力、費錢,與立拍立現的數碼圖像相比,越來越不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要求。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數碼影像可以迅速、快捷、高效地進行遠距離傳輸。生活照、旅游紀念照可以通過E-mail在瞬間發送至世界各個角落,與親人、朋友分享。新聞攝影記者可以把在新聞現場拍攝的圖片立即傳送回總部,及時發稿。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4. 難以影像處理和藝術再創作

使用傳統膠片拍攝,如果膠片上有瑕疵、劃傷,處理起來就比較費事,而且成功率低。它們還需要掃描成數碼文件到電腦中處理,很難用傳統的暗房制作方式進行加工處理,更難以有效地發揮想象力,制作出超乎尋常的照片。

使用傳統膠片從事攝影創作,攝影者一般只能在前期的拍攝過程發揮主導作用,而照片的后期加工過程往往是依靠彩擴店的專業技術人員來完成。因此,在照片的后期加工過程中,攝影者常常無法介入,只能 “聽天由命”。采用數碼影像系統拍攝卻完全不同,攝影者只要掌握電腦的基礎知識,熟悉圖像處理軟件,就可進行后期處理,親自感受影像處理、加工、再創造的樂趣,對前期拍攝的影像進行創作觀念更新和提升,使最終成品更趨完美。

5. 保存管理麻煩

在傳統攝影的年代,攝影人家里都有一大堆底片和照片。如果要找某一張照片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非翻箱倒柜大動干戈不可。而數碼影像系統則特別便于管理、檢索、查詢;只要通過相應軟件程序,即可對數碼影像實現便捷的檔案管理,如建立便于查詢的數碼像冊。攝影者可以從存有幾十萬張數碼影像的檔案庫中,迅速地選中自己所需要的照片。

大多數數碼照相機在拍攝時可以自動記下相機型號、光圈、快門速度、感光度、焦距、是否使用閃光燈等信息。這些信息都可以從圖片中輕易地讀取到。

正因為傳統膠片有這么多不利之處,攝影人舍棄傳統膠片攝影,轉用數碼相機便是必然的了。

傳統E6沖卷工藝的藥液補充裝置

攝影師如果都能這樣使用專用的底片柜保存底片,認真地注明拍攝地點和相關數據,也許查找起來就省事多了,可是這樣認真的膠片攝影師似乎并不多。

3 膠片真的不行嗎?

傳統膠片盡管在拍攝和后期制作等環節都存在種種的不便,但在近百年來的發展歷程中,已經發展的非常完善,使用膠片拍攝的圖片質量非常優異,眾多攝影人使用膠片拍攝也得心應手,對膠片深有感情,因此,許多人對膠片還是情有獨鐘,堅持不改。現在,膠片生意也是衰中有旺,一陣興隆一陣滑坡。

常永祥

常永祥 滕玉先攝

常永祥經營的北京祥升行影像技術有限公司在國內頗有影響,自1995年成立至今,一直都以膠片為主營業務,而且主要針對專業市場,是柯達、富士、依爾福等品牌專業及民用感光材料的指定經銷商。雖然,今天祥升行已經發展成為相機銷售、圖片裝裱、反轉片沖洗、掃描、商業影像制作的綜合性公司,但是,膠片業務依然是祥升行的主要特色經營項目,因此,常永祥總經理對膠片市場有比較充分的了解。

記者:您認為膠片在中國市場中什么時間最紅火?

常永祥(以下簡稱常):上世紀80年代,國內市場上就有彩照,但1989年以前,彩照不太多,黑白還占較大的比例。90年代彩照火起來,記得1999年柯達公司進人民大會堂,還在全國多個城市搞嘉年華,非常風光,直到2002年,柯達一直都還很牛。那時,柯達、富士等品牌的膠卷生意非常紅火,人們看到的是遍地柯達和富士連鎖沖擴店。有人戲稱那時的彩擴店比公共廁所都多。全國各地做彩擴生意的人很多。原來只有中國圖片社一家有E-6反轉片沖洗業務,后來北京就發展到十多家,外地許多省市也都有了反轉片沖洗業務。

記者:膠片從什么時候開始走下坡路的呢?

常:2003年“非典”之后,膠卷就開始下滑,民用業務下滑的特別快,自此之后業務量很大的影樓、新聞單位都急劇減少膠片的使用量,主要原因是數碼相機開始流行起來,而且技術進步和更新換代的速度特別迅猛,因此,膠片的需求量便越來越少。

然而,商業攝影、專業攝影師使用膠片的下降趨勢卻并不太大,直到2006年時還不十分明顯。但是到了2007年,專業膠片的市場需求量一下子減少許多。可是到了2008年以后,下降的速度又趨向緩和了,聽說國外膠片市場也是這樣。

總體趨勢來說,膠片的市場越來越小。

記者:現在市場上主要供應的有哪些膠片?

常:專業膠卷主要有柯達、富士、伊爾福三種國外品牌,如柯達VS、柯達100G、富士Velvia、富士Provia和伊爾福黑白膠片等。中國市場還是小,有些膠片根本就沒有在中國市場上投放。我到日本時,看到220負片 、4×5負片,還有兩三種120的負片,可是中國就沒有見到過。我們商店里常有一些外國攝影師和游客來沖膠卷,大部分都用負片,這種習慣和中國人不一樣。

現在國內有一部分玩數碼相機的人重新轉向玩膠片,如使用617相機和4×5相機,直接玩大底片,這種現象還不是偶然的。

記者:現在哪些領域,或者說哪些人還常使用膠片呢?

據我所知,美術館、文物出版社、考古研究所都還在使用膠片,我們商店中一天還能沖100多卷。現在,還有一部分商業和專業的攝影師還在堅持使用膠片,因為膠片的品質讓這些人信服,他們認為數碼暫時還達不到他們的要求。另外,還有一些高級攝影發燒友也在用膠片,他們有好的經濟條件,對攝影也非常執著,希望玩出點品味來,這些人對膠片情有獨鐘。因此,膠片需求量還是挺大的。

記者:如何看待數碼和膠片的關系呢?

常:數碼快捷方便,是好東西,肯定有好多優勢,要不然人們怎么都跟著它走!然而,膠片是成熟的東西,中國的攝影師還沒來得及認真品味它許多出色之處,就要揮手和它告別了。

如果拿寫字作比喻,如今的膠片就可以比作毛筆,是少數人使用的高級工具,它們拍攝的作品更具價值。而數碼就像用電腦打字,是普及性的記錄影像的方法。

記者:膠片市場萎縮的潮流對您的影響大嗎?

常:當然。民用膠片的銷售量已很少,可是我們從一開始就主要以專業的膠片業務為主。品種比較齊全,價格適中,因此下滑的速度并不太快,只是變化而已,銷售總量下滑的并不多。同時,可能有很多人不再做膠片業務了,因此,不少新客戶就流向我們這里。

當然,我看到的國內市場總體情況還是下滑非常明顯。

使用8×10膠片拍攝風光攝影作品仍然是一些專業攝影師的最愛,北京大畫幅攝影俱樂部會長趙大督就是這樣的人。趙大督周圍有不少和他一樣醉心大畫幅攝影的專業攝影師和攝影發燒友。

A圖使用120膠片拍攝,層次豐富,影調細膩,畫面感覺透亮。雖然相機的拍攝制作比較麻煩,使用的人很少了,但是仍然有人醉心于此。

B圖使用數碼相機拍攝,雖然效果相差并不太大,但是總感覺不如膠片的舒服。

現在市場上常銷售的膠片產品和價格

一、彩色負片: 參考價格 (元)

富士REALA 135/100 19.90

富士REALA 120/100 22.60

富士CN 120/100 15.90

富士PRO 120/160C 19.90

二、黑白負片:參考價格 (元)

柯達TMAX 135/100 26.80

柯達TMY 135/400 28.80

柯達Tri-x 135/400 29.80

富士ACROS 135/100 25.90

柯達TMAX 120/100 23.80

柯達Tri-x 120/400 28.80

富士ACROS 120/100 19.60

柯達TMAX 100 4×5(50張裝) 269.00

柯達TMAX 100 8×10(50張裝) 1680.00

三、彩色反轉片: 參考價格 (元)

柯達E100VS 135/100 34.40

柯達E100G 135/100 34.40

富士RVP 135/100F 41.60

富士RDP 135/100F 34.90

富士RVP 135/100 43.90

富士RHP 135/400F 69.60

柯達E100VS 120/100 19.90

柯達E100G 120/100 22.90

柯達EPP 120/100 39.90

富士RDP 120/100F 24.90

富士RVP 120/100F 24.90

富士RVP 120/50 29.90

富士RHP 120/400F 36.90

柯達E100VS 4×5(10張裝) 109.00

柯達E100G 4×5(10張裝) 124.00

柯達EPP4×5(10張裝) 119.00

柯達EPY4×5(10張裝)燈光型 198.00

柯達E100VS 8×10(10張裝) 599.00

柯達E100G 8×10(10張裝) 559.00

柯達EPP 8×10(10張裝) 589.00

富士RVP 100F 8×10(10張裝) 689.00

富士RDP 100F 8×10(10張裝) 639.00

注:以上價格僅供參考

記者:膠片急速退出市場是不是也有自身的原因呢?

常:數碼相機的沖擊是主要的外部原因,然而,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膠片的方便性越來越差,而且,各方面的服務也不具備了,例如,很多地方都沒有沖擴設備了,膠卷也買不到,圍繞膠片的各種服務水平也都降下來了。因此,膠片退出市場的速度就越來越快了。

記者:您覺得膠片市場未來會是怎樣的呢?您還會繼續做膠片業務嗎?

常:我認為只要有膠卷,就會有人用,這是肯定的,有一部分人就是喜歡玩膠片的感覺。目前來說,數碼相機的影像感應器還不可能做得很大,而且品質、方便性、操作性和性價比等方面綜合比較起來,綜合使用成本還是比膠片高得多。數碼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全取代膠片,這是肯定的。

人們總是有一種懷舊的感覺,還希望拿到膠片,感到實實在在,更鐘愛膠片的顆粒感和細膩感,而且膠片保存起來也更加可靠。現在,有一部分人通過實踐慢慢回歸到膠片領域,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嘛!

當然,數碼潮流勢不可擋,也是攝影界非常好的事情。但作為一個多年的膠片專營商店,對膠片的感情還是深刻的,只要廠家生產,我就堅持賣,我希望我是中國賣最后一只膠卷的人。

4 九大流行膠片

目前,不但有一些專業攝影師還使用膠片,而且還有高級攝影發燒友也投身其中,因此,膠片還有一定的市場,而且人們對不同種類的膠片顯出各自的偏愛。那么,人們常用的膠片有哪些呢?各種膠片都以怎樣的獨特優點贏得攝影人的喜愛呢?對此,我們且聽聽常永祥先生的舉薦,他以多年的實踐和客觀的市場信息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意見。

柯達E 100VS彩色反轉片受歡迎程度:

柯達E 100VS是1997年推出的E系列膠卷中市場表現最成功的一款。以往的柯達反轉片都是以色彩忠實還原,中間灰表現平衡自然著稱。而E 100VS在保持中性色彩的基礎上,提高了色彩飽和度,使畫面中各種色彩看起來非常鮮艷,是所有柯達EKTACHROME中色彩飽和度最高的反轉片,甚至可以說是“最不像柯達反轉片的反轉片”。以E 100VS為代表的E系列反轉片的推出,不僅體現了不斷提升的技術水平,更顯現了產品設計觀念的改變。

E 100VS清晰度高、反差大,最適合表現色彩鮮艷的物體,尤其適用于自然風光、食品、珠寶等題材的拍攝,具有優良的倒易率特性(1/10000秒至10秒之間不用任何曝光和色彩補償),在拍攝特殊環境下可以增感1擋使用。由于色彩非常飽和,一般不太適用于人物的拍攝。

膠片規格:135、120、220、4×5、8×10。

柯達E 100G彩色反轉片 受歡迎程度:

E 100G沿襲了E100S稍高飽和度和真實色彩還原的特性,色彩平衡仍然以追求準確為目標;更重要的是E 100G顆粒度比E 100S更加細膩(柯達EKETACHROME中顆粒最細的反轉片),更適合高精度掃描和高倍率的放大;E 100G的最小密度Dmin也有很大的改進,所以在表現影像的亮部和白色時有更豐富的層次和細節。E 100G的反差屬于中性的,但比EPP、EPR等典型的柯達反轉片的反差有所提升。

E 100G適合以準確的色彩表現為目的的拍攝工作,影像真實自然、反差適中、層次豐富,尤其適用于在影棚拍攝時裝、廣告等,同時也適合自然、野生動物的拍攝工作。它具有優良的倒易率特性(1/10000秒至10秒之間不用任何曝光和色彩補償),在拍攝特殊環境下可以增感1擋使用。

膠片規格:135、120、

4×5、8×10。

柯達EPP 100Plus彩色反轉片 受歡迎程度:

柯達EPP 100Plus也是市場上現有柯達專業反轉片中輩分最高的反轉片,EPP首次面世距今至少有20年以上。由于時代久遠,柯達也曾經數次希望使用新產品替代EPP,但每次都沒能如愿。

EPP高光部分的反差較低,這種設計使高光部分可以充分表現出更豐富的層次;EPP稍高的色彩飽和度,與E系列膠卷相比已經顯得偏低,但這使層次的表現更加豐富細膩。EPP、EPR(ISO 64的日光型反轉片)和EPY(ISO 64的燈光型反轉片)曾經作為柯達反轉片的三劍客,一度成為攝影師的首選,三種產品共有的柯達反轉片準確的“灰調”影響著幾代攝影師。即使柯達E系列反轉片的推出和數碼影像的興起,都沒有使EPP等膠卷退出歷史舞臺,EPP仍然深受攝影師的喜愛。

EPP適合拍攝時裝、人像、商業廣告等,并可用于閃光燈條件下的翻拍工作。

膠片規格:120、4×5、8×10。

富士PROVIA 100F彩色反轉片 受歡迎程度:

富士PROVIA 100F專業彩色反轉片是1998年富士向全球推出的一款專業彩色反轉片。在此之前,富士專業反轉片一直以色彩飽和甚至略帶夸張的特點,在風光攝影領域享有特殊的地位。PROVIA 100F的前身PROVIA 100,雖然也是針對商業攝影領域的要求而設計,但仍然無法滿足商業攝影師的苛刻要求。

PROVIA 100F追求真實的色彩還原、中性的反差和適當的色彩飽和度,其色彩飽和度略高于柯達的E 100S(E 100G的前身),與其相比冷暖色彩反差稍大。PROVIA 100F更多以真實的色彩取悅攝影師,最終成為繼VELVIA之后成功推向商業攝影的產品。

PROVIA 100F的RMS均方根顆粒度達到8,成為當時顆粒最細的反轉片,也成為劃時代的一款反轉片。

膠片規格:135、120、4×5、8×10。

富士VELVIA 50 / 100 / 100F彩色反轉片 受歡迎程度:

富士VELVIA100/ VELVIA 100F專業彩色反轉片是在著名的VELVIA 50基礎上推出的新產品,雖然感光度提高到ISO 100,但均方根顆粒度RMS為8。在反差方面,VELVIA 100/ VELVIA 100F比VELVIA 50又有所提高;而在色彩還原方面,VELVIA100比VELVIA 50稍顯自然,VELVIA 100F更接近自然的色彩。

富士公司希望這兩款新產品的問世,替代VELVIA 50成為新一代風光攝影和產品攝影的最佳選擇。但由于專業攝影師對VELVIA 50太過熱愛的緣故(更確切說是對其高飽和度、高反差、夸張色彩和對某種氣氛的渲染能力),一度停產的VELVIA 50又在攝影師們的呼吁下復產。雖然如此,也有很多攝影師愛上VELVIA 100/ VELVIA 100F,它們為攝影師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

膠片規格:135、120、

4×5、8×10。

富士REALA 100彩色負片 受歡迎程度:

這是一款富士公司高調推出的膠片。它的宣傳口號是:它唯一的對手就是人類的眼睛。富士REALA彩色負片強調影像的素質和非常簡便的使用。在這款膠片上,富士使用了新的超微粒技術、新的真實影調技術、新的耦合技術和新的ELS乳劑層穩定技術,使拍攝者體驗到“未曾體驗過的攝影魅力”,做到“你眼睛看到的,就是你的照片所捕捉到的”。

從艷麗的色彩到淡淡的影調,REALA的表現能力非常強,景物的色彩還原精確;皮膚的色澤自然而生動;甚至還原“困難”的黃綠和紫色,也能夠忠實而輕易地還原。

膠片規格:135、120。

柯達TRI-X 400黑白負片 受歡迎程度:

它是柯達公司生產了半個世紀的傳統膠片,許多拍攝人文題材的攝影家鐘情于這種膠片,理所當然地成為世界上銷售最好的黑白膠片。這款經典的黑白膠片寬容度大,足以應對拍攝過程中各種復雜條件的挑戰,適合鎢絲燈等照明環境也適合閃光攝影,許多追求影調和層次的攝影師會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250-320使用,并在后期沖洗過程中減少顯影時間,創作出令人過目不忘的完美影調。獨有的顆粒結構為被攝物體在真實基礎上添加了一些戲劇化的色彩。

膠片規格:135、120。

柯達T-MAX 系列黑白負片 受歡迎程度:

柯達T-MAX系列分為100和400兩種。

柯達T-MAX 100是擁有超細顆粒的100度黑白膠片,具有極高的銳度和解像力,能夠得到理想的放大效果。它可以為富有激情的攝影師詮釋細節。膠片的細膩顆粒能夠得到優異的影像品質和放大效果。它的高解像力和銳度表現會使執著于細節表現的藝術家們感到滿意。

柯達T-MAX 400的乳劑層采用柯達T顆粒技術,是一款可以提供精細細節的膠片。具有400度高速感光度,是世界上銳度極高和顆粒超細的400度膠片,可以增感至ISO 1600使用。它適合拍攝低照度和運動中的物體,可以使攝影者在弱光條件下表現十分出色。

膠片規格:135、120、

4×5、8×10。

依爾福HP5 Plus 400黑白負片 依爾福HP5 Plus 400黑白負片

依爾福HP5 Plus 400黑白負片是一款可與柯達TRI-X 400相媲美的膠片。經過技術改進之后的依爾福HP5 Plus在顆粒結構、邊緣的銳利解析度和迫沖等特性上都比上一代的HP5有明顯的改觀。HP5作為傳統膠片,十分重視光影層次與細節的表現,曝光寬容度大,即使在曝光略微不足的情況下,也可以取得完美的影像。若使用LC-29及Microphen 顯影,可增感至ISO 3200使用。它的ISO 400感光度和優異的增感特性最適合于弱光拍攝和動態攝影等題材。

膠片規格:135、120。

5 數碼時代的膠片使用之道

市場的萎縮,攝影群體的改變,使用傳統膠片的社會背景發生了巨變。在數碼時代,如何玩轉傳統膠片,如何玩好傳統膠片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隨著攝影群體結構的改變,廠商減少膠片的產量,減少市場投放量是必然的。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膠片價格會大幅攀升,使用膠片的成本也會逐步提高,膠片的可選擇余地也將受到更多的限制。那么,如何充分發揮膠片的優勢,如何實現膠片影像與數碼影像的轉換,將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一)膠片使用的獨特重要性

1. 成像質量高

成熟的膠片制作技術使它具有非常出色的質量,膠片獨特的韻味讓許多人倍加喜愛,使用膠片拍攝后,如果制作得當,可以制作出非常優秀的照片,而使用數碼相機拍攝的照片在很多情況下就達不到同樣的質量。因此,充分發揮膠片余熱,創造攝影價值很有必要。

2. 奇貨可居

膠片拍攝的作品常常是唯一的,它非常符合收藏的理念,也真正具有高價值的收藏意義,如果未來的高水平攝影收藏家更偏愛收藏膠片攝影作品,并連同原底一道買去,那么,至今仍然還堅持拍攝膠片的攝影人便是非常聰明的。

(二)掃描――膠片數字化的必經之路

盡管膠片還存在一定的優勢,盡管還有許多的專業攝影師依舊信賴膠片,但畢竟我們身處數碼的時代,互聯網上的圖片交流、照片的打印輸出、畫冊期刊的印刷、投影儀的影像播放??數碼化的圖像已經成為標準。

不難看到,在各大圖片社中,傳統的光學彩擴設備已經被帶有掃描平臺的數碼擴印設備所取代,所以任何一位固守膠片攝影的人都必須要面對膠片的數字化問題。

作為膠片數字化的橋梁,掃描儀是無法回避的設備。掃描儀不僅可以讓底片及照片數字化,通過軟件控制,我們更可讓圖像的品質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享受到從拍攝到制作,再到獲取照片的完整攝影過程。

TIPS

光密度值

光密度值又稱動態密度或動態范圍,是指掃描儀所能記錄原稿的影調范圍,是原稿最暗點密度值(Dmax)與原稿最亮點密度值(Dmin)之間的差值,一般用“D”來表示。它是衡量掃描儀專業水平的最為重要的參數。只有動態密度高的掃描儀才能經得起對高光和暗部層次的掃描考驗。以底片掃描為例:掃描儀通過燈管照射原稿后對透射光聚焦成像,原稿中的暗調部分對光線幾乎完全吸收,只有少量光透射出來。高品質的掃描儀就能捕捉到這微弱的透射光成像,而低端掃描儀對于這些暗部的細微層次就無法記錄了。所以光密度值越大,掃描品質也就越好。

色彩位數

色彩位數又稱色深,或色彩深度,是用于表示掃描儀所能辨析的 色彩范圍的指標。通常掃描儀的色彩位數越多,就越能真實反映原始圖像的色彩,掃描儀所反映的色彩就越豐富,所掃出圖像的效果也越真實,當然所形成圖像文件的數據量也就越大。色彩位數的具體指標是用“位”(bit,即2的多少次方)來描述,為了保證色彩還原的準確,要求掃描儀的色彩位數至少要達到36bit才能獲得比較好的色彩還原效果。目前隨著掃描儀內部的模數轉換器成本的下降,掃描儀基本上都已經達到了48bit。

掃描方式的選擇

1 店掃

所謂“店掃”主要是利用數碼彩擴店的數碼擴印機對底片進行掃描。數碼擴印設備是由快速掃描平臺、計算機、數碼曝光設備及傳統的沖紙機組合而成,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彩擴機掃描儀的光學分辨率并不很高,最多在3000dpi左右,光密度值通常在2.5D-2.8D,色彩還原不太穩定,但反差、銳度和色彩飽和度很高,可以滿足廣大民用消費者清晰艷麗的審美要求,適合輸出日常5-18英寸的普通照片。但是將其掃描出的圖像文件用于攝影作品的放大輸出或用于高品質的印刷,數碼彩擴機掃描的品質便無法令人滿意了,所以“店掃”只適合民用消費者。

2 電分

“電分”是印刷概念,意為將底片影像的各種顏色分解為C、M、Y、K四種印刷顏色。在20世紀90年代,傳統的電分機被采用透射掃描方式的滾筒式掃描儀所取代。所以大家所說的“電分”事實上應該是“滾筒掃描”。滾筒式掃描儀一般使用光電倍增管PMT(Photo Multiplier Tulbe),它的光密度值通常在3.5D以上,所掃描的圖像精度很高。但是這種昂貴且龐大的行業設備只有印刷廠及少數專業圖片社才擁有,掃描品質的優劣主要在于操作人員的經驗和技術水平。此外,對于嚴謹的攝影師而言,底片需要浸油才能進行,滾筒掃描的方式不利于底片的保存。

3 自己掃描

有兩種掃描儀最適合攝影者自己使用,一種為純粹的底片掃描儀,一種為既可掃描底片,又可掃描照片的平板透射式掃描儀。在掃描底片方面,底片掃描儀與平板透射式掃描儀的鏡頭、對焦和掃描光路有所不同,一般底片掃描儀的動態范圍優于平板透射式掃描儀。隨著矩陣CCD及雙鏡頭掃描技術的出現,平板透射式掃描儀已經具備極高的光學分辨率和更大的光密度值,其良好的性價比及最大可掃描8×10英寸底片的能力,成為攝影師及攝影愛好者建造個人電子暗房的首選。

TIPS

影像感應器

與大部分數碼相機一樣,多數掃描儀的影像感應器來自于CCD(電荷耦合感應器),原理是通過光學系統把圖像聚焦到CCD上,再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成像。

目前我們能見到的平板透射式掃描儀或功能單一的底片掃描儀都是采用CCD技術,所以CCD技術、光學分辨率及CCD本身的質量都與圖像掃描的品質密切相關。

掃描分辨率

掃描儀的分辨率有光學分辨率和插值分辨率之分,插值分辨率是通過軟件運算的方式來提高分辨率的數值,對掃描放大十分有用。如EPSON Perfection V700 Photo的光學分辨率為6400dpi,插值分辨率為12800dpi。

光學分辨率是掃描儀物理器件所具有的真實分辨率,其單位為dpi(dot per inch,每英寸點數)。掃描儀的光學數值越大,掃描得到的影像尺寸越大,掃描效果越好,原稿的可放大倍數也就越高。

光學分辨率分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一般以兩個數字相乘來表達,如EPSON Perfection V700 Photo的最高分辨率為6400×9600dpi,其中前一個數字代表掃描儀的橫向分辨率,也稱水平分辨率,后一個數字則代表掃描儀的縱向分辨率,又稱垂直分辨率或機械分辨率。

掃描品質對比

6×6cm反轉片分別采用激光擴印機、滾筒掃描儀(電分)和平板投射式掃描儀進行高精度掃描。請注意觀察掃描文件的局部放大效果。

(三)借助數碼拍膠片

傳統攝影要等待顯影、定影等漫長的程序完成后下才能到明室觀察效果。為了能在拍攝現場預知自己的拍攝效果,確保傳統攝影的成功,過去通常用測光表測量曝光值,用寶麗來照相機觀看實拍效果。現在,我們可以用袖珍數碼照相機當測光表或寶麗來相機使用,在拍攝現場先用袖珍數碼照相機拍攝,感覺效果不錯后再用膠片拍攝,如此拍法既節省,又能得到高質量的圖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用數碼相機來預知用光、構圖是沒問題的,但是使用數碼相機的曝光數據,不能簡單照搬到膠片的拍攝中,否則曝光效果會出現一些差異,同樣拍攝條件下,使用同樣的曝光值,會出現兩種曝光效果。一個正常,一個卻可能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這可能是由于膠片成像原理和數碼影像感應器成像的原理不一樣所造成的緣故。因此,攝影者要反復試驗,多積累實踐經驗。

(四)傳統影像的輸出之道

暗房印放照片,仍然是今天輸出高品質影像重要的輸出方式。但是在社會節奏加快的今天,要一次次重復暗房放大制作程序,對絕大多數攝影人來說是很困難的。人們可以適當改變這種流程,將傳統影像數字化后,再利用現在的打印技術輸出照片,可以大大縮短傳統膠片的制作時間,也能更好地發揮傳統膠片攝影的優勢。

1 彩擴輸出

彩擴輸出是十分成熟的商業輸出途徑,激光彩色擴印設備不僅僅給數碼攝影帶來了福音,同時也為傳統影像的輸出提供了嶄新的發展前景。

2 打印機輸出

打印機是重要的影像輸出設備。當前主要有噴墨打印機、激光打印機和熱升華打印機三種類型。

普通噴墨打印機價格便宜,適合家庭使用。

專用噴墨打印機質量非常出色,但墨水、專用噴墨打印紙等耗材都比較昂貴,后期的費用支出也較高。現在市場上有價格較低廉的代用墨盒購買,還有代用墨水,自己用針筒滴灌補墨更省錢,但色彩和耐久性沒有保證,而且容易產生墨頭堵塞的問題。

激光打印機價格較貴,但一盒墨粉可以打印幾千張甚至上萬張,后期費用支出低,適合打印量較大的用戶使用。

熱升華打印機的影像質量較高,但耗材費用較高。

(五)膠片的選購、存放和使用之道

隨著傳統攝影群體的減少和改變,膠片的產、供、銷市場在不斷萎縮。市場上可供選擇的膠片越來越少,在一些中小城市還常常斷貨。因此,在當前這種形勢下,酷愛傳統攝影的朋友,適當提前購買和儲備一些傳統攝影材料是有必要的。但無論是膠片還是相紙都有一個有效期的問題,不能盲目儲備。使用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1. 傳統感光材料的選購

①不要盲目超量儲備由于懼怕用時買不到或漲價,加上家里又有冰箱,有的攝影人常常一買就是幾十卷彩卷,而黑白卷更是成盤地購買。這種習慣常常會造成儲備過量的傳統攝影材料。許多人平時舍不得用,待到膠片快到期時才想著狂拍一氣,這些習慣往往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②不買過期產品有一些攝影器材店常常會將一些已經過期或即將過期的膠卷低價甩賣,我認為已經過期的膠卷堅決不能買,因為拍攝質量不會讓人滿意。有的人想節省一點開支,但結果卻往往招來更大的損失,甚至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遺憾。由于攝影者不清楚商店儲存膠卷的條件,因此,過期的或即將過期的膠卷最好不要購買。

2.傳統感光材料的存放

①保存溫度膠片和相紙等傳統攝影感光材料害怕高溫,冰箱的冷藏條件下可以減緩傳統攝影感光材料內部的化學變化。根據經驗,專業型彩色膠片保存在13℃以下的冷藏環境中,可以保證膠片在有效期內性能良好。

在冰箱內存放膠片時,最好保留膠片的原密封包裝。如果已拆開密封包裝,則應把膠片放在密閉的容器內或塑料袋中,并將封口扎緊,以免受潮氣的侵襲。

②保存濕度保存膠片和相紙等傳統攝影感光材料的相對濕度要適宜,潮濕的環境對膠片和相紙的感光膜不利,不僅使感光性能降低,還會出現物理損壞,易造成感光膜表面的粘連、斑點,甚至還會使藥膜剝落。膠片和相紙保存時,應放進干燥袋內,并適當放入一些干燥劑。

③環境和氣體膠片和相紙等傳統攝影感光材料還易受化學氣體和放射性輻射的損害,造成灰霧上升、反差下降和潛影退化等現象。汽油、油漆、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樟腦丸、安檢設備都能造成這種損害,因此要注意避免。過機場安檢時,最好請保安人員人工檢查,防止安檢設備的強烈X光照射。

④底片的歸檔和整理為了保持底片的平直,避免粘連,盡量不要整卷保存,底片洗好后,應及時用剪刀剪成若干條來貯存。135膠片可以剪成5-6幅一條;如果是120膠片,可以剪成3-4幅一條。然后用專用底片袋存放。

在底片袋上應標明底片的名稱、拍攝時間、地點等信息或號碼,這些是日后識別這些膠片拍攝情況的重要信息。

3. 傳統感光材料的使用

①感光材料從冰箱里取出后不要立即拆封使用。特別是低溫保存的膠片至少要等一小時左右,等到膠片升至室溫后,才能開封裝入照相機中拍攝。這樣的目的是防止感光材料上出現冷凝水滴,產生粘連和損壞感光材料的問題。

②感光材料的使用中要做到勤做標記、勤沖洗,放在相機里的膠片時間不宜過長,要養成及時拍攝及時沖洗的良好習慣。

③盤裝膠片一次要多裝幾卷,不要用一膠纏一膠,經常性的開啟會使膠片時冷時熱,不僅麻煩,還容易損害膠片的性能。

待膠片升至室溫后再使用

6 膠片的未來發展趨勢

本世紀以來,傳統攝影的百年基業已被強烈地撼動,未來的膠片是在數碼的四面楚歌中很快偃旗息鼓呢,還是會苦苦掙扎,與數碼并駕齊驅呢?根據歷史發展的情況分析,我認為傳統膠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不會消失,膠片未來可能會呈如下的發展趨勢。

1. 傳統膠片逐步被普通大眾遺棄,膠片市場不斷萎縮,數碼占市場絕對優勢和最大的份額。

2. 隨著市場的萎縮,從事傳統膠片經營的商家紛紛轉產或經營其他物品,可供消費者選擇的品種越來越少,成本也不斷提高,甚至出現商業鏈脫節的情況。

3. 從事傳統膠片攝影將會成為一種奢侈的消費。

4. 傳統膠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被部分執著的攝影愛好者所遺忘,傳統攝影那種細膩豐富的層次。鮮艷真實的色彩是部分攝影師執著的追求。傳統照片的獨特性和唯一性,更是膠片賦予傳統攝影的生命力量,讓人久久不能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