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通道管理范文
時間:2023-12-20 17:31: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綠色通道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哪些項目可走“綠色通道”
2009年,江西曾出臺了《江西省重大產業項目綠色通道試行方案》,規定重大產業項目可走“綠色通道”。此次出臺的《辦法》,再次明確了享受綠色通道服務的項目范圍?!掇k法》指出,重大產業項目綠色通道是指對重大投資項目實行的,以創新審批方式、優化審批流程為重點,以統一受理、信息共享、限時辦結為主要內容的行政審批辦理制度。凡是由省級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和備案的產業項目,包括加工制造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和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等均可申請進入綠色通道,享受“綠色通道”服務。國家投資主管部門核準、審批和備案的重大建設項目,辦理省建設條件審批時,可參照執行。此外,江西還把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納入可走“綠色通道”的項目范圍。
省發改委為省重大產業項目綠色通道的牽頭部門,負責綠色通道有關文件的制定、并聯審批系統開發及日常維護。并具體牽頭負責基本建設領域的省重大產業項目進入綠色通道后的各項具體工作。省工信委負責其“三定方案”規定的核準、備案的重大產業項目進入綠色通道后的各項具體工作。省監察廳負責對各有關部門實施省綠色通道并聯審批系統的履職情況進行全過程監察。具有投資項目審批事項的省、市各相關部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規定的方式,各自負責納入綠色通道的重大產業項目的具體審批事項,項目審批權責不變。
2. 統一受理制、項目代辦制、快速轉辦制、并聯審批制和辦結告知制
《辦法》規定,凡進入綠色通道實施范圍內的重大產業項目,項目策劃、項目審批和項目運營各環節,實行“統一受理制、項目代辦制、快速轉辦制、并聯審批制和辦結告知制”五項制度。
統一受理制。項目申報材料按管理渠道,由省發改委和省工信委等牽頭單位分別統一受理。申請人將申報材料報送統一受理單位。申報材料應提交書面紙質文件(材料)若干套(圖件應報送若干套,具體數量視情確定并公布),同時報送電子文件。牽頭單位負責將有關申報材料(或通過網絡系統)分發各重大產業項目并聯審批單位,項目建設單位不再將申報材料逐個單位分送。建立完善重大產業項目綠色通道統一網絡審批服務平臺,創造條件,逐步實行項目申報、受理電子化。
項目代辦制。重大產業項目綠色通道涉及的各審批單位應免費為項目建設單位提供咨詢、專業等便民服務。
快速轉辦制。項目統一受理后,在項目審批過程中,由牽頭單位對重大產業項目并聯審批事項通過電子件在并聯審批系統內進行快速轉辦。
并聯審批制。對重大產業項目綠色通道并聯審批系統內的審批事項,由牽頭部門進行統一受理并轉辦后,各相關審批單位對所有審批事項按定義好的并聯審批流程,進行并聯審批,限時辦結。審批事項辦結后,將審批結果上傳至并聯審批系統,整個項目審批各環節實現即時信息查詢和結果共享。并聯審批流程分為審批類、核準類、備案類三類。
辦結告知制。項目審批相關單位在完成相應行政許可或審批后,及時將辦理結果告知項目申報單位。
3. 重大產業項目審批流程共四個階段
《辦法》規定,適用審批制的重大產業項目,審批過程分為咨詢認定階段、項目可研階段、項目初設階段和項目施工許可階段等四個階段。
此外,適用核準制的重大產業項目,審批過程分為咨詢認定階段、項目申請報告核準階段、項目建設條件審批階段和項目施工許可階段等四個階段。適用備案制的重大產業項目,審批過程分為咨詢認定階段、項目備案階段、項目建設條件審批階段和項目施工許可階段等四個階段。
為確?!熬G色通道”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江西省將成立省重大產業項目綠色通道工作領導小組,對“綠色通道”運行工作開展執法監察和效能監察;查處干擾影響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的違規違紀行為?!掇k法》要求,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前審批許可事項涉及項目所在設區市政府有關工作部門,各設區市要參照省里的做法,成立相應的機構,建立協調工作機制,加強溝通,上下聯動,提高效率。
相關鏈接
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平均辦結時限提速近15%
自2011年2月1日起,天津市級部門首批110項審批事項及權限下放濱海新區。此次全區行政審批服務提速主要措施包括:新區所有審批部門實施的審批事項,全部進入同級行政審批中心,實行集中審批服務,做到“大廳之外無審批”。進入“中心”的審批事項全面實行“一審一核、現場審批”最簡化的審批程序。
篇2
關鍵詞 綠色通道;車輛檢測;設計
中圖分類號:U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032-019-02
國務院七部委聯合下發的《全國高效率鮮活農產品流通“綠色通道”建設實施方案》,其中規定“可對整車并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予以降低或免收通行費”。在中央和地方的大力推動下,鮮活農產品運輸的“綠色通道”得到很快發展。隨著“綠色通道”政策的實施及其政策長期性的影響,高速公路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的車流量大增。為了更好地貫徹國家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加強對綠色通道車輛的管理,避免假冒綠色通道車輛逃避正常規費,攪亂正常的通行秩序,需要對綠色通道中違規夾帶和偽裝的車輛進行鑒別。那么綠色通道車輛檢測管理系統的建設就成為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工作。
1 系統要解決的問題
傳統的人工鮮活農產品檢測方法存在著勞動強度大、檢測效率低、受主觀因素影響、貨物易損耗等弊端。
在高速公路出口進行檢測會影響其它車輛的正常通行。人工檢測方法落后,對綠色通道中違規夾帶和偽裝的車輛進行鑒別能力差,而且對于檢測員內部作弊的監管沒有有力的證據進行查處。
2 系統的設計思路
解決檢測效果問題。通過采用多種技術手段、使用自動化檢測設備,提高綠色通道車輛檢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降低檢測的人力成本和車輛檢測時間,提高檢測效率,從而保證“鮮活農產品流通綠色通道”政策的穩定落實,避免違規車輛道路通行規費的漏征漏收。
解決監督管理問題。檢測要留下檢測數據,獨立的檢測數據還不能完全解決監管問題,要與收費系統數據進行聯網,根據高速公路封閉聯網收費的特點,讓檢測數據出入口的交易數據關聯,形成車輛在高速公路通行完整的數據鏈,會對綠色通道車輛內部和外部作弊形成強有力的威懾作用。
2.1 檢測設備的選型和選址
檢測設備,可以選用利用射線輻射成像原理,射線源發出的扇形射線穿透封閉車廂和內部貨物,被另一側探測器接收。由于物品不同部位密度不同,因此對射線的吸收程度不同,則探測器輸出的信號強弱也不同,將強弱不同的信號經圖像處理后,顯示在計算機屏幕上,就形成了車輛內部物品的輪廓和形態,通過視線查看就可知封閉車廂內裝載物品。系統還要能夠計算出貨物的裝載率,檢測成像和檢測結果的生成要快速,要求在10秒內完成最好,這樣也能讓車輛通過檢測設備后在檢測亭需要做的操作在時間上結合起來,使整個操作過程快速、順暢。如現在河北、遼寧等省使用的TC-SCAN綠色通道檢查系統。需要定義接口規范,來實現掃描檢測系統與流程控制系統的集成,完成數據的自動融合實時上傳,減少人工干預。
因為檢測設備造價很昂貴,動輒幾百萬元一套,根據高速公路的特點,檢測站點根據高速公路路網選在綠色通道車輛匯集較大主線上的服務區中,這樣就可以避免了在收費站建檢測點只能檢測本站經過的綠色通道的問題。
2.2 系統檢測流程設計
由引導員通知檢測員有車輛需進行檢測,此時檢測員啟動就緒按鈕,車道自動欄桿抬起后被檢車輛駛入檢測車道并通過檢測區進行檢測。同時,系統將自動生成對車廂掃描的圖像,待車輛??繖z測亭并進行綠色通道類別申報時,檢測員在系統界面上點擊所申報的相應類別按鍵。此時系統將進行自動判別并自動生成判別結果,檢測結果共分為三類:①綠色通道車輛;②非綠色通道車輛;③待確認綠色通道車輛。若檢測結果顯示為綠色通道車輛的,則檢測員向通行卡寫入綠色通道車輛標識并放行。若檢測結果顯示為非綠色通道車輛的,檢測人員首先向申報人員告知其檢測結果。系統流程的設計,最大限度的減少人為干預,并考慮操作過程異常的處理和檢測車輛的安全。
流程說明:
1)系統初狀態為,前、后自動欄桿落,前、后通行燈紅。
2)車輛到達時,操作員通過觀看屏幕上的車輛側面攝像機視頻,選擇是免掃描車還是需要掃描車輛后,前自動欄桿抬起。
3)車輛向前行駛,壓到前地感線圈時,抓拍車頭和車側面圖像,并通知掃描系統開始進行掃描。
4)車輛進入掃描門架,掃描系統開始進行掃描及圖像處理,并對車輛的車牌號進行識別,操作員需要選擇掃描處理后的圖像傳輸給車道控制系統。
5)車道系統收到前地感線圈和光柵的車輛離開信號后,前自動欄桿落下,前通行燈變紅。
6)如果沒有收到車輛掃描系統傳送的掃描圖像和車牌識別信息,操作屏幕顯示等待狀態。車道系統收到車輛掃描系統傳送的掃描圖像后,系統進入確認車輛判定結果狀態,需要操作員選擇:①綠色通道車;②不滿足綠色通道條件車;③假冒綠色通道車,選擇一種狀態后進入讀寫卡狀態。
7)選擇為綠色通道車,需要讀寫通行卡。這種車在出口會認定為已檢測的綠色通道車,予以免費放行。對于其它情況系統只記錄通行卡內的信息,不對通行卡做寫操作。
8)讀寫通行卡后,操作員將卡拿開,然后按確認鍵抬后自動欄桿放行,數據打包上傳。
9)車輛通過后,后自動欄桿自動落下,可以開始下一輛車的操作。
3 綠色通道檢測車道系統
綠色通道檢測車道系統,完成車輛掃描檢測整體流程的控制,生成檢測數據,實時上傳中心服務器系統。系統要對以下異常情況進行處理。
3.1 無透視檢測圖片車輛
對于等待透視檢測圖片,最多等待20秒(可設置),如果取得則進入判定是否為綠色通道車輛狀態,如果超時也進入判定是否為綠色通道狀態,并置無透視檢測圖片的通行觀察碼。
3.2 不可讀卡
如果卡不可讀,需要手工輸入卡號后才可繼續操作。(出口監控員,可通過WEB系統查詢該車輛是否為綠色通道車,或通過出口驗貨是否為綠色通道車)
3.3 卡讀后寫失敗
如果卡可讀,但寫數據失敗,系統提示后(需要告知司機),繼續操作。(出口監控員,可通過WEB系統查詢該車輛是否為綠色通道車,或通過出口驗貨是否為綠色通道車)
3.4 黑名單車輛
可判斷車輛是否在黑名單表中,實現自動報警。
4 綠色通道檢測中心(分中心)稽核系統
綠色通道檢測中心(分中心)稽核系統,能夠對各檢測點的數據進行檢測圖像審批。審批界面要看到檢測抓拍圖像,透視檢測圖像,入易圖像,出易圖像和數據,這樣可以清晰的查看到車輛在高速上完整的數據記錄,依此來判定檢測過的車輛在出口是如何放行和操作的,避免檢測點檢測不是綠色通道的車輛在出口又檢測成綠色通道情況的發生。這種事后審核、數據全程監控對作弊者是一個很大的震懾。
5 綠色通道檢測中心服務器系統
綠色通道檢測中心服務器系統,負責處理所有檢測點上來的檢測數據,完成與收費系統交易數據的匹配,為整體系統提供數據處理的支撐。系統能夠完成數據的自動備份,對于超過保存時間的數據進行離線存檔處理。系統提供完善的日志記錄系統的運行情況。
參考文獻
篇3
5月-2016年5月綠色通道救治模式下的52例嚴重創傷患者的救治效果,并與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8例非綠色通道嚴重創傷患者(對照組)的救治效果比較。結果:綠色通道組52例患者,救治成功51例,死亡1例,救治成功率為98.08%;φ兆48例患者,救治成功42例,死亡6例,救治成功率87.50%,綠色通道組的救治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關鍵詞】 嚴重創傷; 救治; 綠色通道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ZHAO Hong-mei,WU Yi-chen,GU Hui-p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33):096-099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ole of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 patients.Method:The treatment effect of 52 cases of severe trauma patients in the green channel mode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48 cases (control group) with the non-green channel from January 2012 to October 2013.Result:Green channel group of 52 cases,51 cases of successful treatment,1 case of death,the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was 98.08%,the control group of 48 patients,42 cases of successful treatment,6 cases of death,treatment success rate of 87.50%,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of the green chann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Severe trauma; Treatment; Green channel
First-author’s address:Huai’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Huai’an 223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3.028
嚴重創傷患者傷情嚴重,常涉及多系統、多臟器和多部位,臨床上常見延誤處理、漏診、并發癥發生率高、死亡率高等情況,世界衛生組織報告2000年全球死于創傷的人數約500萬,占全球死亡總數的9%[1]。需要多學科多專業協作處理,提重創傷,尤其是多發傷的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如何縮短創傷患者得到確定性治療的時間,保證嚴重創傷患者系統化及一體化的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是急診科醫師需重點研究的課題。2014年5月始本院急診科暢通了急性創傷急診綠色通道,規范了創傷救治模式,增強了急診科及綠色通道相關人員對嚴重創傷患者的急救意識,顯著提高了嚴重創傷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對于嚴重創傷患者的救治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現將研究工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5月-2016年5月進入創傷急救綠色通道救治的嚴重創傷患者52例,男34例,女18例,平均年齡(35.2±8.7)歲。受傷原因:交通事故傷30例,事故及高處墜落傷9例,刀刺傷12例,火器傷1例;受傷到急救時間5~56 min,平均(20.4±3.6)min。單個部位傷12例,平均簡明損傷定級(AIS)(3.2±0.6)分;多發傷40例,平均損傷嚴重程度評分(ISS)為(24.2±2.8)分,院前指數評分(PHI)3~5分。52例患者均為開放性損傷,估計失血量800~2600 mL,平均(1748±208)mL。入院時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以2012年1月-2013年10月急診救治的嚴重創傷(ISS)>16分或簡明損傷定級(AIS)>3分患者48例作為對照組,男37例,女11例,平均年齡(32.6±11.2)歲;受傷原因:交通事故傷27例,刀刺傷11例,事故及高處墜落傷10例;從受傷到急救時間8~64 min,平均(21.2±2.4)min。單個部位傷13例,平均AIS(3.1±0.8)分,多發傷35例,ISS為(23.8±3.2)分,PHI 3~5分。48例患者均為開放性損傷,估計失血量700~2700 mL,平均(1698±286)mL。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建立和完善嚴重創傷救治綠色通道管理制度,由門診部牽頭,對綠色通道涉及到的相關科室召開了專門的會議,對綠色通道涉及到的各相關科室有嚴格的服務時限。相應硬件設施和合理人力資源配置是關鍵,并結合日常不間斷的培訓演練,需要時,才能達到迅速、有效的急救目的,從而暢通綠色通道[2]。因而固定急診科兩名經驗豐富的高年資醫師從事創傷急救工作,同時浜們讕壬璞負頹讕紉┢返取;頰叩醬錛閉錕坪笥曬潭ǖ囊絞進行創傷急救工作,根據需要進行胸、腹腔穿刺及相關輔助檢查等,如需特殊檢查時由急診科醫護人員及綠色通道服務人員全程護送,同時根據需要行止血、包扎、固定、氣道支持和液體復蘇等高級創傷生命支持。如需緊急手術,通知創傷手術室做好手術及接診準備,由急診科醫護人員全程護送直接送入手術室。所有術前準備均在急診科完成,檢查結果直接送手術室。建立以急診科為中心、多科室協同合作的一體化創傷急救小組,組長由急診科主任擔任,明確小組各成員的職責,各有關科室密切配合,保障綠色通道暢通,定期對各組員進行急救專業知識的培訓,同時提前將醫療器械及藥品準備充分[3]。有嚴重創傷患者的救治流程及相應的工作流程,組織創傷小組成員、麻醉科、手術室等相關科室定期進行培訓演練,定期對創傷急救綠色通道質量控制(檢查、分析、改進)。制定了相應的工作流程,所有工作均按流程執行。記錄兩組患者到達急診科的時間、處理措施、綠色通道滯留時間、特殊檢查時間、急診至手術室時間、入院至手術時間。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綠色通道組52例患者救治成功51例,救治成功率98.08%;對照組48例患者救治成功42例,救治成功率87.50%,兩組救治成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國內目前對急診創傷患者暫時沒有統一的救治模式,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大的救治效果是應遵循的救治原則[4]。急診“綠色通道”指醫院搶救急危重癥患者中,為挽救其生命而設置的暢通的診療過程,該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員,應對進入“綠色通道”的患者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診療服務。急救綠色通道的建設促進了創傷學人才的培養,創傷急救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養是嚴重創傷救治成敗的關鍵所在[5]。本院建立和完善了創傷救治的急診綠色通道,規范了重癥創傷的救治模式,提重創傷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最大限度地挽救嚴重創傷患者的生命。
3.1 急救綠色通道的運行特點 嚴重創傷救治涉及多學科、多專業的配合,對嚴重創傷救治應體現“時間就是生命”的理念。無論采取何種救治模式,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及恢復患者生理功能是救治嚴重創傷的最終目標。在對進入急診“綠色通道”的患者,由分診護士負責登記在案,并向患者發放“綠色通道”卡,按月統計并上報門診部備案。登記內容應包括患者信息(姓名、性別、年齡、有效聯系方式)、就診科別、診斷、進入通道時間、轉出通道時間、去向。進入綠色通道的患者享有先搶救生命、后辦理相關手續及全程陪護、優先暢通的服務。各相關臨床、醫技科室及后勤部門,優先為持有綠色通道卡患者提供快捷的服務。全院醫務人員均有義務積極參加“綠色通道”的搶救工作,不得推諉患者或對“綠色通道”的呼叫不應答。對干擾“綠色通道”的個人和科室,將追究責任,通過以上相關的規定以保證綠色通道的運行正常。同時加強管理綠色通道的質控工作,并定期進行總結分析,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以更好地完善創傷綠色通道管理制度。
3.2 創傷急救的時間 傷后1 h已被公認是挽救生命、減少致殘的黃金時間[6]。這里的“黃金時間”概念,也就是爭取在傷員到達院內后,能夠得到高水平創傷救治人員、設備、技術運用為一體的良好的院內運行管理機制做保障,以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明確診斷并獲得確定性治療[7]。施建國等[8]研究發現,創傷救治小組的建立減少了嚴重創傷患者在急診室的診斷和處理上的延誤,使急診處理時間顯著減少,同時可使嚴重創傷患者得到更快更正確的治療。但在我國現有急救模式下主客觀原因使多數嚴重創傷患者在傷后黃金1 h內得到確定性治療難度較大[9]。自2014年5月本院創傷綠色通道完善以來,由急診科固定的經驗豐富的高年資醫師進行創傷救治及創傷救治小組統一指揮,規范了嚴重創傷患者的救治模式,各個相關科室緊密配合,有效縮短了臨床反應時間,嚴重創傷患者的救治時間縮短了,綠色通道組入院至手術室平均時間為(49.9±12.8)min,嚴重創傷患者救治成功率98.08%,較對照組明顯提高,患者的醫療、護理更加合理化,團隊有效運作,建立起生命救治的綠色通道[10-11]。本研究最大限度的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確保了“黃金1 h”的救治效率,這與董宏偉等[11]嚴重創傷綠色通道救治嚴重創傷研究結果相一致。
3.3 創傷急救的“時效性”和“整體性” 屈紀富等[12]研究發現,大力加強創傷醫師隊伍建設,特別注意強化創傷急救的時效觀念,在“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指導下不斷完善創傷急救流程,培訓各種創傷急救診治技能,從而提重創傷救治成功率。如何提高急診救治對創傷患者的治療成功率,減低致殘率和死亡率,減少嚴重創傷并發癥發生,是醫院急救中心面臨的重要問題[13]。急救綠色通道保證了救治的“時效性”和“整體性”[14],即改多科會診為專業化的創傷單科診治;改分科診治為系統化創傷專科診治。建立急救綠色通道的目的就是要在嚴重創傷救治中突出“時效性”和“整體性”,為嚴重創傷患者提供了更為專業化、一體化、系統化的救治。由于院內急救流程的一體化和規范化,以及救治設備的不斷完善,從而縮短了院內各個流程中的等待時間[15]??s短了患者的院內滯留時間。急診滯留時間是衡量急診患者處置質量和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16]。急診滯留時間明顯延長,其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為傷勢嚴重來不及搶救、傷情診斷不明、搶救不及時、因檢查耽誤或漏診延誤時間[17]。本研究結果顯示,急診室逗留時間為(23.3±4.1)min,患者入院后的各個反應時間均大為縮短,增強了創傷急救人員的急救意識,也為嚴重創傷患者得到確定性治療贏得了時間。一體化創傷急救模式涵蓋院前急救、急診科、ICU及手術室等相關科室,需要各個科室之間的相互配合、協助救治工作,較好地完成入院到急診、急診到手術室的對接,縮短了各個環節、步驟間的交接時間[18-19]。為挽救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綠色通道管理模式下的一體化創傷急救模式,縮短了患者得到確定性治療的時間,可有效提重創傷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同時對進入急診“綠色通道”的急危重癥患者實行“先搶救、后付費”。若患者費用不足執行院內欠費審批制度,正常上班時間在門診部審批,其余時間在總值班室審批?!丁熬G色通道”欠費審批單》一式兩份,急診收費處和檢查科室各留一份,按月由門診收費處統計,并上報門診部/總值班,母鞣矯姹Vち舜瓷思本鵲摹笆斃性”和“整體性”。急診綠色通道的運行模式從制度上保證了“三無”患者、危重患者、無經費患者能夠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避免了見死不救、互相推諉,甚至拒收患者的現象發生,同時為無陪護患者積極聯系家人,解除其后顧之憂,確保治療工作的順利進行,這與張連陽[20]的研究相符合。
總之,本院建立和完善綠色通道管理模式下的嚴重創傷患者的救治,規范了創傷救治模式,不但提重創傷救治的效率,而且也改善了嚴重創傷患者結局;提高了創傷急救人員的素質和相關科室的急救意識。縮短確定性治療時間、挽救嚴重創傷患者生命及提高創傷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是創傷急救工作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姜保國,王天兵.嚴重創傷規范化救治[J].中華創傷雜志,2013,11(29):485.
[2]王會,王玉梅,舒陽.暢通綠色通道重要環節探討[J].吉林醫學,2011,32(8):1585.
[3]白建忠,吳宗明,李一凡,等.多科協作創傷救治模式探索[J].創傷外科雜志,2008,10(3):247-250.
[4]曾登芬,李希西,程麗霞,等.急救綠色通道模式下204例嚴重創傷患者的救治[J].創傷外科雜志,2012,14(2):108-110.
[5]康德,陳桂喜,石聰輝,等.急救綠色通道對提重創傷救治水平的臨床研究[J].創傷與急診電子雜志,2013,1(3):26-29.
[6]沈愛華.院前急救護理流程在嚴重創傷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10(32):1580.
[7]程曉斌,畢玉田,黃堅,等.嚴重創傷院內急救程序的建立[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2,28(3):226-228.
[8]施建國.姚遠.周繼紅,等. 規范創傷救治模式促進嚴重創傷救治質量的作用研究[J].中華創傷雜志,2011,27(12):1110-1113.
[9] Barrett T W,Brywczynski J J,Schriger D L.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 Club.Is the golden hour tarnished?Registries and multivariable regression[J].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0,55(3):247-248.
[10]段嵐,樊有煒,霍明立,等.嚴重創傷急診滯留時間對搶救成功率影響[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3,7(8):702-704.
[11]董宏偉,周兵搖,李國政.嚴重創傷綠色通道救治嚴重創傷[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0):250-251.
[12]屈紀富,劉明華,文亮,等.強化時效觀念,優化救治流程,大力提重創傷救治成功率[J].創傷與急診電子雜志,2013,1(1):8-10.
[13]姚元章,孫士錦,譚 浩,等.嚴重創傷院內急救的時效性探討[J].創傷外科雜志,2011,13(2):103-106.
[14]姚元章,張宇,孫世錦,等.急救綠色通道在嚴重創傷早期救治中的作用[J].中華創傷雜志,2008,24(4):268-270.
[15] Mc Cusker J,Tousignant P,Da Sil-va R B,et al.Factors predicting patient use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12,184(6):E307.
[16]胥陽,陳j,化偉,等.嚴重創傷患者急診滯留時間影響因素及預后相關性的臨床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7(12):254.
[17]程曉斌,趙先柱,張連陽,等.多發傷院內緊急救治規范探討[J].創傷外科雜志,2010,12(1):4-7.
[18]戴領,胡強.一體化創傷急救模式在外科嚴重創傷急救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3):39-40.
[19]沈偉鋒,江觀玉,干建新.創傷急救一體化的實踐與探索[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1,22(2):114-117.
篇4
1. 影響重大項目實施進度的因素主要有三
項目建設被譽為是地方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按照緊盯大企業、大財團,大招商、強招商,招大商、招強商的要求,很多地區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上雖然取得了一些實質性進展,但在這些重大項目上,往往審批速度慢,推進難度大,實施周期長,對項目建設造成了很大的負面效應。影響了重大項目“落地開花”的速度。
影響重大項目實施進度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土地手續審批與辦理進度緩慢。土地確權、轉性、掛牌和使用權等手續辦理過程時間周期長,程序復雜,同時,又常常與規劃等環節交叉,嚴重影響了項目推進速度。二是規劃手續審批與辦理環節復雜。在土地權屬明晰的情況下,項目規劃手續涉及規劃方案初步設計的審核批準,以及兩證一書的辦理(土地規劃許可證、項目建設用地許可證、項目選址意見書),項目規劃辦理環節眾多,辦完所有規劃手續多達288個工作日,辦理過程十分漫長。三是項目拆遷難度大。城關區舊城改造和棚戶區改造項目實施用地均為毛地,由項目實施單位承擔拆遷安置工作,因目前現行補償標準存在爭議,客觀環境因素均不利于拆遷,加之部分拆遷戶無理抬高補償標準,致使項目拆遷難,影響了整個項目的建設進度。
2. 為審批項目“瘦身”,使辦事效率“提速”
機關效能是機關干部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工作作風、辦事效率的綜合反映,是投資發展環境的關鍵要素。面對嚴峻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更需要加強機關效能建設,進一步優化投資發展環境。早在2008年的江西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上,江西省委書記蘇榮就曾表示,2009年在全省鄉鎮以上各級黨政機關和有行政管理職能的單位及公共服務部門,開展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提高項目審批和建設效率為重點、以依法高效、創建最優發展環境為目標的“機關效能年”活動?;疽笫牵杭哟笮姓徟母锪Χ?,力爭使江西省項目審批在中部地區乃至全國時間最短、效率最高;推進各級行政服務中心等服務平臺及其網絡建設,最大限度地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堅決克服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現象。與此同時,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以3個月為限,對省級行政審批事項進行集中清理,進一步減少審批項目、審批環節和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提高政府工作質量。要求清理工作務必完成“三個至少縮減30%”的任務,即:保留的行政許可事項至少縮減30%、投資項目審批事項至少縮減30%、單項行政審批時間在各自承諾的時限基礎上至少縮減30%,切實達到“審批時間最短、辦事效率最高、發展環境最優”的目標。
2009年4月1日,隨著省政府第18次常務會議順利通過,江西省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工作圓滿結束。經過清理,省級行政許可項目精簡47.2%,省級投資項目審批事項精簡54.1%,行政審批事項的平均辦理時限縮減46.5%,大幅超過30%的預定目標。這次行政審批事項的清理,標志著江西省在提高行政效能、打造高效政府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次清理工作的完成,帶來三個最直接的變化,一是行政審批項目的減少,將給企業更大的自,為全省經濟發展增添活力。二是行政審批項目的下放,將更加方便人民群眾辦事,減少辦事成本。三是行政審批時間的縮短,將進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進一步轉變政府形象。這次行政審批清理,是江西省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江西省在中部崛起的新跨越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3. 對重大產業項目實行“綠色通道”制度
為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提高對重大產業項目服務水平,擴大內需,促進江西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根據江西省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關于在全省開展機關效能年活動實施方案》(贛效能發〔2009〕1號,以下簡稱《辦法》)要求,江西省政府于2009年制定了《江西省重大產業項目綠色通道試行方案》。
方案規定,凡由省審批、核準和備案的產業項目均屬于重大產業項目,全部進入“綠色通道”,實行“綠色通道”制度。國家核準、審批和備案的重大建設項目,在辦理省建設條件審批時,也參照施行。凡屬“綠色通道”實施范圍內的重大產業項目,項目策劃、項目審批、項目運營各環節,實行統一受理制、項目代辦制、快速轉辦制、并聯審批制和辦結告知制“五項制度”。
另外,實行審批制的項目,除國家另有規定的外,把審批項目建議書和工程可研報告合并為一道程序。項目建設單位在提交工程可研報告及環評、規劃和用地預審等有關申報材料后,項目即進入“綠色通道”;實行核準制的項目,提交項目申請報告及環評、規劃和用地預審等有關申報材料,項目即進入“綠色通道”;實行備案制的項目,向省投資主管部門申報備案后,項目即進入“綠色通道”。項目建設單位申報材料,由責任審批部門實行統一受理,責任審批部門負責將有關材料分發各有關單位,建設單位不需將申報材料逐單位分送。加快建立全省統一網絡審批服務平臺,逐步實行項目申報、受理電子化。
與此同時,“綠色通道”制度還對相關部門的辦理時限提出了要求。實行審批制的項目在工程可研報告審批時,相關部門3個工作日內必須提出書面意見并蓋章確認,省投資主管部門在12個工作日內辦理可研報告批復;在建設條件審批上,項目建設涉及的相關部門或單位,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進入并聯審批,最長的為5個工作日,最短的為1個工作日;在項目竣工驗收上,由項目業主組織相關部門進行綜合驗收,時限為2個工作日。
為確?!熬G色通道”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江西省將成立省重大產業項目綠色通道工作領導小組,對“綠色通道”運行工作開展執法監察和效能監察;查處干擾影響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的違規違紀行為。方案要求,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前審批許可事項涉及項目所在設區市政府有關工作部門,各設區市要參照省里的做法,成立相應的機構,建立協調工作機制,加強溝通,上下聯動,提高效率。
2009年11月4日召開的江西省重大產業項目綠色通道建設現場會強調,加快推進實施重大產業項目綠色通道要突出重點,全面建成重大產業項目綠色通道網上并聯審批系統。系統的規劃要堅持統一網絡、統一軟件、統一監察、統一管理和維護;系統的運行要滿足外網申請功能、內網辦理功能、辦件管理功能、電子監察功能;系統的管理要實現“三個便利”,即:便利申請人、便利經辦人、便利管理人。
2011年印發的《江西省圍繞重大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提升辦事效能和服務水平工作實施方案》,將全面推動重大產業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建設作為工作任務之一。其中提出了3點具體要求:
1.重大產業項目實行綠色通道制度。省、市重大產業項目的審批、核準和備案進入綠色通道,實行“統一受理、項目代辦、快速轉辦、并聯審批、辦結告知”的綠色通道制度。國家核準、審批和備案的重大產業項目,辦理省、市建設條件審批時,參照施行。
篇5
【關鍵詞】顱腦損傷; 院前; 急救
顱腦創傷占全身創傷發生率第2位,但死殘率則處于第1位。進幾十年來,我國神經外科取得長足的進步,基層醫院醫護和監護條件較差,對顱腦創傷病情變化認識不足[1]。在我國現有條件下,許多鄉鎮基層醫療單位, 還存在著技術力量薄弱,醫療設備簡陋,工作條件差,交通不方便等情況。尤其是西部地區顯得尤其突出,絕大多數鄉鎮醫院都沒有CT。在這種條件下, 基層外科工作中不能對顱腦外傷患者開展手術治療,但對顱腦外傷患者采取積極有效的院前急救和轉運顯得十分重要。有效的處理及時轉運可防止并發癥, 減少殘障, 提高搶救成功率。2007年1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137 例顱腦損傷病人, 現將院前急救及轉運總結如下。
1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7年1月-2011 年7 月我院收治急救顱腦損傷病人137 例, 男85 例, 女52 例; 年齡6歲-72歲, 平均40歲; 急救車出診35 例,親屬護送入急診科102例;車禍傷69例,打擊傷27例, 墜落傷31例, 其他10 例; 現場格拉斯哥昏迷評分( GCS) : 3-5分6例,5-8分19例, 8-12分44 例, 12-15分68 例;有頭皮損傷99例;合并其他器官臟器損傷9例。
1. 2結果轉院治療110例,途中死亡2例;住院治療27例。
2急救與轉運
2.1院前急救隨時做好急救物品準備, 接到急救電話及時出診。搶救人員到達現場后, 應使傷員迅速安全地脫離危險環境, 排除可以造成傷害的原因,防止各種原因產生新的損傷??焖僭u估病情,根據GCS評分及時判斷病人的意識狀態, 檢查瞳孔、呼吸、脈搏、血壓。對有創口病人緊急包扎,出血較多病人使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嘔吐、嗆咳病人, 緊急進行呼吸道清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可根據情況緊急行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 緩解呼吸困難。當確認呼吸道已暢通后,給予吸氧。當上述措施采取后仍不能減輕缺氧癥狀者,則給予輔助呼吸。呼吸暫停或呼吸淺慢或已停病人,行緊急輔助呼吸或氣管插管輔助呼吸,以確保呼吸道通暢。觀察現場了解致傷原因、暴力情況和病人受傷、意識、出血量等, 以便向接收救治人員提供傷情記錄,幫助傷情判斷,以指導治療。其他脈搏細數或測不清者,首先建立起1條或2條通暢的靜脈通道,補充血容量,提高血壓。血壓過低者,可結合病人的一般情況,適量應用升壓藥物。脈搏洪大且慢、呼吸減慢并合并有瞳孔一側或雙側散大者,在保證呼吸道通暢和血壓的前提下,緊急給予20%甘露醇250ml,以降低顱內壓。有合并傷者,進行相應的處理。如果病情較重,及時與有條件治療的上級醫院聯系爭取最短時間內轉院治療。
2.2 轉運途中的救護 經過現場緊急處理后, 在病人呼吸道通暢、休克得到基本糾正的情況下, 立即轉到有條件的上級醫院搶救。對病人正確搬運、迅速轉送,可減少病人的痛苦和再損傷。顱腦損傷伴昏迷病人易將異物吸入呼吸道導致窒息,在途中應讓病人平臥,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或血凝塊,切忌頭后仰,致分泌物或血凝塊堆積咽部造成窒息。如無禁忌,應使傷員平臥,保暖。途中保持輸液通暢,及時補充血容量,備好搶救藥品和器械。如遇較重的患者及時與上級醫院聯系,多數采用上下級醫院對接的方式暢通綠色通道,盡量縮短轉運等待時間有利于搶救工作。對于腦外傷患者判斷是否使用脫水藥物的標準主要依靠有無嚴重的顱內高壓的表現,不盲目使用脫水藥物。
3 討論
顱腦外傷的急救需要醫護人員密切配合, 及時有效的現場急救, 途中醫療監護及院內的強化救治, 對于維持病人的生命, 減輕病人痛苦, 為進一步診治創造條件, 縮短傷后手術時間, 尤其是腦疝發生后的手術時間, 爭取在雙瞳孔散大前手術治療是降低重度顱腦損傷、急性腦疝最關鍵的措施。對顱腦損傷病人現場的搶救工作,最初的重點應是呼吸與循環的復蘇和支持。即刻糾正傷后發生的呼吸暫停與低血壓至關重要, 若有延遲可造成腦缺血缺氧性損害[2]。顱腦損傷起初僅為部分性損傷, 但數小時、數天后會有繼發性損害。而腦缺血缺氧是繼發性損害的主要機制, 重視改善顱腦損傷后腦缺血缺氧對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加強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暢, 充分供氧是預防腦缺氧發生腦水腫的重要措施。躁動不安和舒適狀態改變是腦外傷病人的一個常見表現,也是提示該患者病情可能較重或腦疝前期表現,應高度重視。特別是當病人由安靜轉入躁動或由躁動轉入安靜時, 應提高警惕、找出原因對癥處理。不可盲目使用脫水藥物,尤其是顱內出血沒有停止的患者使用脫水藥物可能短時內加重病情。但是當有腦疝發生的時候應及時有效的使用脫水藥物降低顱內壓,為手術創造機會。
總之,基層醫院在顱腦外傷的急救與轉運工作中有較為重要的作用,做好院前急救與轉運工作, 為進一步診治創造條件,可防止并發癥, 減少殘障。為了節約時間, 醫院與醫院之間需密切配合, 暢通急救綠色通道。盡量縮短傷后至手術的時間, 在急救與轉運過程中突出一個“急”字, 分秒必爭, 樹立時間就是生命的觀念。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 兒科; 心肺復蘇; 急診
中圖分類號 R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5-0157-02
隨著臨床對醫療衛生知識的深入研究,心肺復蘇的技術也不斷提高,兒科心肺復蘇原理與成人類似,但是也有一定的不同。在疾病類型方面、救治成功率方面,兒科急診心肺復蘇均有一定的特點。兒科心肺復蘇中包括初期復蘇、后期復蘇和復蘇后的臨床治療[1]。本文研究分析兒科急診心肺復蘇的臨床特點,并對患兒預后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7月-2013年7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兒科急診心肺復蘇患兒89例為臨床研究對象。其中男51例,女38例;患兒年齡5~13歲,平均(8.99±1.02)歲。其中心跳停止使用心肺復蘇者43例,呼吸停止使用心肺復蘇者46例。從其他醫院轉入筆者所在醫院治療17例,直接入院就診53例,急救車轉入19例,其他方式轉入筆者所在醫院治療10例。從發病到入院進行心肺復蘇時間為2~99 min,平均(31.31±7.98)min。排除入院后已經宣告死亡的患者。
1.2 方法
急診心肺復蘇立即啟動綠色通道。復蘇過程嚴格地按照兒科高級生命支持指南進行。成立搶救小組后,對患兒實施搶救。患兒平臥位將口鼻分泌物清除,墊軟枕,使用心肺復蘇囊給氧后進行氣管插管,胸外心臟按壓,建立靜脈通路,使用心肺復蘇藥物。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統計所有患者的疾病類型、救治成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救治成功情況
呼吸停止患兒的心肺復蘇率高于心跳停止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疾病類型
患兒疾病類型前三位為:意外傷害、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其中意外傷害37例(41.57%),心血管疾病23例(25.84%),感染性疾病18例(20.22%),惡性疾病8例(8.99%),其他疾病3例(3.37%)。意外傷害又包括:窒息17例(19.10%),嚴重創傷12例(13.48%),溺水5例(5.62%),中毒3例(3.37%)。心血管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臟病16例(17.98%),嚴重心律失常4例(4.49%),心肌炎3例(3.37%)。感染性疾病包括:膿毒血癥8例(8.99%),腦脊髓膜炎4例(4.49%),重癥肺炎4例(4.49%),胃腸道感染2例(2.25%)。惡性疾病包括:急性白血病5例(5.62%),惡性腫瘤3例(3.37%)。其他疾病包括喉頭梗阻2例(2.25%),癲癇1例(1.12%)。
3 討論
使用急診心肺復蘇是兒科生存鏈的一個關鍵環節,其中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進一步生命支持、延續生命支持[2]?;旧С种校饕獾拦芾?、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氣道管理中要求臨床醫護人員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清除氣管內的分泌物,對有嘔吐的患兒要注意清除嘔吐物、鼻內分泌物等,并將頭偏向一側。人工呼吸中,要注意正確地評估患兒的潮氣量,再給予呼吸支持。胸外心臟按壓在胸骨下1/3,要注意避開肋骨與劍突[3],使用腹部按壓對嬰幼兒的危險大,并可能導致肝損傷,因此筆者認為,對年齡大的兒童可以使用手掌根部按壓,對年齡較小的嬰幼兒則使用雙手環抱的方法。
進一步生命支持包括氣管插管、循環、除顫、藥物。延續生命支持則為復蘇成功后進行的密切監測與持續治療。在89例患兒中筆者均使用了氣管插管的方法,根據患兒年齡大小選擇合適的氣管導管型號、長度,保證安全且有效的插管效果[4]。
本次試驗對89例急診兒童心肺復蘇的特點進行了分析。首先表1中提示,呼吸停止患兒進行急診心肺復蘇的成功率較高,高于心跳停止心肺復蘇患兒(P
從疾病類型方面可以看出,意外傷害是89例患兒的主要病因,占41.57%。這提示臨床醫護人員在臨床工作中,需要加強健康宣傳,提高對兒童的監護,降低小兒生活中的各項不安全因素。
筆者認為,心肺復蘇的成功率與開始時間呈負相關,患兒復蘇開始的時間越短,其成功率越高。因此,臨床醫護人員要早期啟動心肺復蘇,以縮短呼吸心跳停止到接受有效心肺復蘇的時間,縮短呼吸心跳停止到入院就診的時間[6]。
綜上所述,在兒科急診心肺復蘇中,患兒多為意外傷害和心血管疾病,以呼吸停止患兒的救治成功率較高,需要不斷加強兒科急診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不斷提高心肺復蘇效果。早期的院外服務系統也是搶救成功的關鍵,醫院可以開通綠色通道,促進呼吸心跳停止的患兒得到早期的救治,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參考文獻
[1]趙麗華.兒科急診心肺復蘇特點及預后的回顧性分析[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1,33(3):49-51.
[2]張成曄,錢素云,曾健生,等.急診室小兒心搏呼吸驟停流行病學調查及初步復蘇效果評估[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2,21(11):1237-1241.
[3]李春盛.紀念現代心肺復蘇術誕生50周年暨對2010年心肺復蘇指南的展望――心肺復蘇指南從經驗到科學[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0,19(10):1013-1014.
[4]孫洪章.兒科急診心肺復蘇的臨床特點及預后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1):110.
[5]李璧如,王瑩,錢娟,等.兒科院外心跳停止的流行病學特點與預后[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0,17(3):223-226,229.
篇7
【關鍵詞】 急性顱內動脈閉塞; 機械取栓; 圍術期護理
doi:10.14033/ki.cfmr.2017.6.0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6-0059-03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ntracranial Arterial Occlusion Treated by Solitaire AB Stent/SONG Yuan-yuan,ZHOU Gui-zhe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6):59-6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thods and effect of Solitaire AB sten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ntracranial arterial occlusion.Method:60 cases of acute intracranial artery occlu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5 were treated with Solitaire AB sten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and actively carried out perioperative nursing,including preoperative establishment of easy access,postoperative observation,blood pressure control,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rehabilitation training etc.Result:In this group,59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removed,
1 case died of symptomatic cerebral hemorrhage;postoperative mRs score 0 point of 20 cases,1 point of 21 cases,2 points of 9 cases,3 points of 5 cases,5 points of 3 cases,6 points of 1 case.Conclusion:Actively carring out emergency work before surgery,observing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hanges closely,paying attention to control blood pressure,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early swallowing and limb function,language training,can promote disease recovery rapidly,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effects of the Solitaire AB sten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treatment.
【Key words】 Acute intracranial arterial occlusion;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First-author’s address: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Chongqing 404000,China
急性B內動脈閉塞是引起患者死亡的第3位病因,其發病率、致殘率及死亡率較高。臨床研究表明,在神經組織損害不可逆前,恢復血供可使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情得以改善。rt-PA藥物溶栓改善神經系統預后具有一定效果,但獲得良好轉歸的患者出血發生率依然較高。血管再通改善轉歸的效果良好,但血管再通不完全易導致嚴重后果。神經介入技術和裝置的發展及應用為缺血性卒中的治療提供了機械裝置取栓治療這一方法,而機械裝置取栓治療不僅獲得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同時在治療急性顱內動脈閉塞方面取得一定成效[1]。本研究主要對急性顱內動脈閉塞患者Solitaire AB支架機械取栓治療的圍術期護理方法及要點進行了探討,并指出術前建立綠色通道,加強病情觀察、并發癥護理,積極開展康復訓練可促使患者病情的有效康復,現就有關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顱內動脈閉塞患者共60例,均行腦血管造影(DSA)證實。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32~80歲,平均(66.6±12.5)歲。臨床表現:突發失語,單側肢體偏癱;入院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17.8±4.8)分。包括基底動脈2例,頸內動脈6例,大腦中動脈38例,大腦中動脈合并頸內動脈14例。本組患者發病至治療時間為4~7 h,均行血管內支架取栓術治療疾病。
1.2 手術方法
本組急性顱內動脈閉塞患者局麻下行全腦血管造影術,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機械取栓,術后即刻行DynaCT檢查。根據患者病情,術后予以低分子肝素,行擴血管、擴容治療,3 d后口服波立維、拜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
1.3 護理方法
1.3.1 術前護理 急性顱內動脈閉塞的治療時間窗較窄,術前需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各項準備工作。積極建立卒中急救綠色通道,聯合多科室實施一體化全程救護?;颊呷胧液?,給予吸氧,建立靜脈通道,監測生命體征,降低顱內壓,控制血壓,全面開展影像及實驗室檢查,做好皮膚準備工作,并留置導尿,進行安全轉運。
1.3.2 術后護理
1.3.2.1 病情觀察 術后給予心電監護,監測脈搏、血壓、心電及呼吸,觀察患者肢體活動、瞳孔、意識等情況,評估格拉斯哥評分,注意血壓變化,預防腦再灌注損傷。股動脈穿刺易形成血栓,注意觀察足背動脈搏動,皮膚顏色和溫度等;穿刺部位使用砂袋壓迫4~6 h,注意觀察有無瘀斑或滲血。
1.3.2.2 呼吸道管理 術后吸入氧氣2~4 L/min,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暢通,以免氣體交換不足。本組10例患者出現肺部感染,采取頭高30°~45°臥位,給予口腔護理4~6次/d,霧化吸入2~3次/d,予以翻身拍背、吸痰等處理,注意操作輕柔。整個過程中注意加強呼吸機管道及濕化管理。
1.3.2.3 原發病護理 本組3例患者有心臟換瓣病史,20例患者有房顫病史,術后發生快速房顫,均予以心率、心律監測,絕對臥床,維持補液,同時服用華法林,期間通過觀察肢體末端、眼瞼有無水腫予以對應處理;其中心力衰竭患者3例,積極給予利尿、強心、補液治療后好轉。4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術后6例患者血糖升高,靜脈泵入胰島素50 U+生理鹽水50 ml控制血糖,病情穩定后,口服降糖藥,并進行飲食宣教,均好轉。
1.3.2.4 并發癥護理 (1)下肢深靜脈血栓:顱內動脈急性閉塞患者術后患側有不同程度的偏癱,病情嚴重患者術后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容易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常規予以抗凝治療,術后48 h后進行肢體主被動活動2~3次/d,10~20 min/次,同時予以高維生素C、高蛋白、低脂低鹽飲食。另外,飲水可促使血流量增加、血液黏稠度下降。本組無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2)癥狀性腦出血:出血部位主要位于大腦中動脈供血區域,部分患者豆紋動脈易受損出血;術前長時間持續血管閉塞患者血腦屏障受損嚴重,血管再通、腦組織再灌注時容易出血[2]。術后需要密切觀察臨床癥狀是否加重。本組CT檢查確診8例發生癥狀性腦出血,即刻行開顱去骨瓣減壓術,術后給予抗炎、止血、脫水、護腦等治療,其中1例患者死亡,其余好轉。(3)再灌注損傷:血管再通及血液再灌注會加重原有癥睿發生再灌注損傷。腦缺血再灌注會加劇腦水腫,因此早期血管再通十分重要;同時予以鈣通道阻滯劑、神經保護劑、脫水藥物治療[3]。術后除觀察病情變化外,還要加強血壓監護,控制收縮壓為120~130 mm Hg。本組1例取栓24 h內出現意識障礙,立即靜滴甘露醇250 ml,予以呼吸機輔助呼吸,后放棄治療自動出院;10例停止抗凝治療,予以神經營養支持、抗炎、降壓、脫水治療后好轉。
1.3.3 康復護理
1.3.3.1 吞咽困難 重視吞咽障礙的康復護理,對預防營養不良及肺炎具有重要作用[4]。采用文獻[5]洼田飲水試驗篩查吞咽障礙患者,確診后及時調整進食及食物性狀、食器大小等,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宣教。期間注意預防誤吸和肺炎的發生,不能進食者予以鼻飼,改善營養狀況,避免出現脫水。本組吞咽困難患者4例,其中嗆咳1例,予以鼻飼,調整抗生素后好轉。
1.3.3.2 語言訓練 首先篩查失語癥,對患者能夠表達的語言、表情和手勢的基本情況進行記錄,同時加強交流和溝通,消除其負面情緒。鼓勵患者通過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護理人員注意根據患者的言行舉止予以相對應的康復護理措施。語言訓練注意循序漸進,根據患者的接受能力調整訓練方案。
1.3.3.3 偏癱肢體管理及訓練 良姿位擺放和關節活動訓練有助于腦卒中患者身體康復。肩關節半脫位是常見并發癥,良姿位擺放能夠減輕痙攣,預防肩關節半脫位[6]。仰臥位擺,(1)上肢:上肢和肩部下分別墊軟枕、毛巾,手略高于肩,手心向上;(2)下肢:髖下和膝蓋下分別墊毛巾,膝關節微屈曲,腳下放軟枕,腳尖向上。側臥位時上肢伸直,雙下肢微屈曲,上肢間和兩腿間分別抱軟枕、墊軟墊,患側臥位時患側肩部向前伸出。早期予以肢關節被動活動,注意動作緩慢,手法輕柔,關節活動范圍適度;關節活動能夠減輕關節肌肉攣縮,對后期康復具有一定作用。部分患者需要進行Morse跌倒與Braden壓瘡評分[7]。高危因素患者的床邊要掛有標志,警示注意避免跌倒,加強皮膚護理,同時依據皮膚受壓狀況進行翻身。本組無關節畸形和壓瘡發生。
1.3.4 出院指導 出院后予以抗血栓劑,告知用藥注意事項,有出血傾向時及時進行檢查,并對凝血功能進行復查。制定康復訓練方案,堅持肢體及語言功能訓練。給予飲食指導,鼻飼患者定期更換胃管,評估吞咽情況,及時調整飲食及管飼方案。
1.4 評價標準
依據NIHSS評分量表與mRs評分量表評價。其中NIHSS量表評分標準為:0~15分,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或有輕度癥狀,不影響正常生活與工作;16~18分,患者臨床表現為中重度情況,生活基本不能自理;19分以上,患者癥狀極為嚴重,有生命危險。
mRs評分標準為:0分,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1分,癥狀輕微,能正常工作與生活;2分,患者有輕度殘障,能簡單處理個人事務;3分,重度殘障,需要人協助;4分,重度殘障;5分,嚴重殘障,臥床不起;6分,死亡。
2 結果
59例患者均取栓成功,造影顯示血管再通,失語、偏癱等癥狀明顯好轉,意識逐漸清醒;1例因癥狀性腦出血死亡。術后第3天和第7天NIHSS評分分別為(12.2±0.4)分和(8.7±0.6)分。出院后隨訪,mRs評分顯示:0分20例,1分21例,2分9例,3分5例,5分3例,6分1例。
3 討論
顱內較大血管閉塞容易誘發急性缺血性卒中,其病死率高達53~92%[8]。機械取栓是快速、安全恢復血管再通的主要方法,由此挽救缺血腦組織,可對患者病情進行改善。根據有關研究,急性顱內動脈閉塞臨床死亡率較高,其中,直徑超過2 mm的動脈閉塞造成患者死亡的占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53%~92%。當前,3 h內采用靜脈溶栓法治療與6 h內采用頸動脈接觸或藥物溶栓是該病癥較為常用的兩種方式,然而大部分患者在進入醫院治療時已經超過了靜脈溶栓方式的時限,甚至有部分患者處在6 h內動脈溶栓的臨界點,導致患者治療方式選擇上受到影響。機械取栓的優點為:血管再通率提高,預后改善;再通過程縮短,治療時間窗延長到8 h;腦出血轉化發生率降低。機械取栓方式采用較為直接的方法來取出血栓,從而實現患者血管暢通的目的,相對于藥物溶栓,不僅有較高的血管再通率,還能夠縮短再通時間,從而降低患者顱內缺血組織細胞損傷。
參考文獻
[1]張菊華.Solitaire AB支架機械取栓治療急性顱內動脈閉塞的o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2):41-43,49.
[2]柏慧華,祝曉娟,范莉花,等.Solitaire AB支架機械取栓治療急性顱內動脈閉塞的圍術期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3,10(9):40-44.
[3]紀玲,楊麗平,施如月,等.1例顱內多發性動脈瘤并腹主動脈閉塞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2013,27(13):1275-1276.
[4]應彩羽,陳琴藍.143例復雜性顱內動脈瘤患者行載瘤動脈閉塞術的護理配合[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9):782-784.
[5]張麗,陳圣攀.新型血流導向裝置Pipeline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護理[J].上海護理,2016,16(2):52-54.
[6]朱文燕,葉日春,沈虹,等.SolitaireAB型支架用于急性腦梗塞動脈取栓術31例術中護理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2,3(6):14-15.
[7]董麗,張敏,王慧,等.Solitaire支架聯合Neuro導管治療顱內大動脈急性閉塞的術中護理[J].全科護理,2016,14(19):2005-2007.
篇8
【摘要】目的:對顱腦損傷患者于急診救治中所應用的護理措施進行探討。方法:回顧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經我科急診救治的300例顱腦損傷患者臨床資料。結論:評估顱腦損傷患者其傷勢情況,需要具備準確性與時間性以及預見性;觀察患者病情需具備敏銳的臨床觀察能力,對患者進行護理需要全面整體。而急診專科的護理觀察能夠直接影響患者臨床救治以及預后,也是降低患者其病死率與傷殘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關鍵詞】急診救治;顱腦損傷;臨床護理
目前,患者急性的顱腦損傷為急診科最常見的臨床危重癥,大多有發生突然[1],并且傷情重[2],以及病情多變[3],和并發癥多與死亡率高等特點[4]。怎樣提高患者顱腦損傷其搶救成功率與生存質量已經成為目前急診救治與護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本文回顧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經我科急診救治的300例顱腦損傷患者臨床資料。旨在對顱腦損傷患者于急診救治中所應用的護理措施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經我科急診救治的300例顱腦損傷患者臨床資料,其中有男性患者178例,有女性患者122例;患者年齡在15-75歲之間,其中145例為車禍導致,71例為墜落傷,44例為撞擊傷,20例為塌方砸傷,20例為其他。經積極完善相關檢查后,被明確診斷為135例腦挫裂傷,60例硬膜外血腫,35例硬膜下血腫,40例外傷所致蛛網膜下腔出血,22例原發性的腦干損傷,72例顱內血腫,35例顱底骨折,40例腦疝。12例并發失血性休克,31例肋骨骨折,16例血氣胸,9例肝脾腎破裂,10例腰椎骨折,8例骨盆骨折,55例四肢骨折,60例頜面部損傷。
2 護理
2.1 急診搶救護理: 需迅速了解患者病情,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與性別以及年齡,和受傷的原因與時間以及部位等,還包括傷后是否出現意識障礙,是否存在中間清醒期,以及肢體的活動情況。同時立即通知急診醫生,檢查患者其意識與瞳孔以及其生命體征的變化,并判斷傷情;如發現患者心跳與呼吸驟停,需立即心肺復蘇,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人工呼吸與人工循環建立起來,同時建立靜脈液路。使患者取適當的,予以吸氧,在必要時進行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以輔助呼吸。在患者生命體征較穩定后,需盡早進行腦CT與X線以及超聲等影像學檢查,做進一步的明確診斷;還需盡快通知腦外??漆t師進行會診。如有手術指證則需立即進行手術治療,并積極做好術前的準備,同時通知手術室進行相應的準備。
2.2 呼吸道管理: 呼吸道管理為搶救患者最重要的措施。由于患者可能出現意識障礙,以及誤吸和舌后墜等均能夠導致嚴重的呼吸道梗阻,所以接診后需首先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將頭偏向一側,同時清除口腔與呼吸道內的異物,避免由于呼吸道的堵塞所引發患者的窒息。如有呼吸困難以及呼吸停止者,需立即進行氣管插管以及氣管切開,并進行人工的機械通氣。而吸痰則能夠興奮患者咳嗽反射的中樞,進而出現低氧血癥以及顱內的高壓,所以每次吸痰的時間不能夠超過15秒。患者顱底骨折與耳鼻腔出現血液漏出,在吸痰時則應嚴禁從其鼻腔吸引,避免加重患者病情或者引發顱內的感染。
2.3 顱高壓護理:患者顱內壓增高的主要癥狀表現為頭痛與嘔吐以及煩躁不安和意識障礙等,再必要時需應用顱內的監測儀,如果顱內壓增高,需及時匯報急診醫生采取相應措施。而脫水療法則為減輕患者腦水腫,以及降低其顱內高壓最重要的措施。同時需立即建立其輸液通道,于15分鐘內快速的滴入250 ml甘露醇以減輕患者腦水腫,從而能夠迅速降低患者顱內壓,以及預防進一步的腦損傷發生。同時還需予以高流量的氧氣吸入以改善其腦組織缺血與缺氧,進而減輕患者腦水腫。
2.4 轉運: 患者的生命體征趨向于相對的穩定后,需轉運到腦外科進行治療或者手術室進行手術。在轉運的過程中需及時迅速,避免在急診室過多延誤。預先需制定好綠色通道的管理制度,在轉運時需注意擺好其與姿勢,同時保持車身的平穩,以避免過多的震動與搬動頭部,引起患者顱內出血加重以及顱內壓的增高;患者出現躁動則需予以四肢適當的約束,避免墜床與誤傷?;颊咿D入到住院科室以及送手術室,則需由專人進行護送。如患者進行CT與X線影像學檢查時則需帶液體以及氧氣,需由專門的護士護送,配備簡易的呼吸器。并于途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5]。
2.5 心理護理: 患者發生顱腦損傷后,其家屬與意識清醒的患者均會出現程度不同的恐懼與焦慮心理,所以需作好及時的安慰性解釋,而醫護人員則需保持鎮靜,在搶救工作中密切的配合,通過快捷的應變能力與熟練的急救能力取得患者以及家屬的信任。并及時向家屬反饋搶救的信息,以取得其理解與支持。其心理護理需貫穿于臨床護理活動的始終,而針對不同的患者其不同的心理狀態需采取相適應的臨床護理對策。同時恰當的解答患者與家屬所提出的問題,不僅能夠有效的改善護患之間關系,還能夠減少醫患糾紛,以及提高臨床救治的效果。
3 結論
綜上所述,評估顱腦損傷患者其傷勢情況,需要具備準確性與時間性以及預見性;觀察患者病情需具備敏銳的臨床觀察能力,對患者進行護理需要全面整體。而急診??频淖o理觀察能夠直接影響患者臨床救治以及預后,也是降低患者其病死率與傷殘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參考文獻
[1] 金美,張玉華. 急性顱腦損傷422例院前急救護理體會 [J]. 醫學信息(下旬刊), 2011, 24 (4) . 219,221
[2] 柯楊,張創成,于新民等. 急性顱腦損傷的院外"120"急救護理60例體會 [J]. 武警醫學, 2001, 12 (3) _1 . 153
[3] 毛曉慧. 急性顱腦損傷患者162例的急救與護理 [J]. 職業與健康, 2002, 18 (9) _2 . 163-164
[4] 李麗. 急性顱腦損傷急診護理體會[J]祝您健康•新醫藥, 2010, 01 (5) . 70,69
篇9
深入貫徹落實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為總的行動綱領,以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生態為主題,以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環境安全、服務經濟發展為主要抓手,以解決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著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全面提高生態文明水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二)主要目標
1、建成國家生態縣,開展生態文明示范縣建設;
2、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
3、淮河流域重點達標斷面達到國家階段性考核目標;
4、環境安全和諧穩定;
5、向上爭取資金不少于2500萬元;
6、完成排污費征收600萬元,服務性監測費創收150萬元。
7、建成省級生態村1個,省級綠色社區1個、綠色學校2所,市級綠色社區10個、綠色學校5所。
8、建成環保監控中心,環境監測站達到國家標準化站標準。
9、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空氣環境質量符合二級標準天數達96%,縣域內主要河流水質基本符合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區域聲環境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環境承載力有所增強。
10、完成上級下達的其它重點工作任務。
(三)重點工作
1、提振信心,攻堅克難,全面推進生態建設
(1)2013年通過國家生態縣創建國家考核。
(2)全面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推進生活污水、垃圾、畜禽糞便等污染治理,因地制宜推廣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試點,穩步改善農村環境質量,實現農村環保“三清兩化一長效”(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村莊綠化、環境美化,環境管理長效)的目標。加強環保機構隊伍建設,全面提升農村環保工作水平。
(3)加強水環境保護工作,切實改善全縣河流水質;加大農村河道管護力度,推進城市內河水環境綜合整治,
(4)深入開展創建及環保宣傳,特別是加強農村環保宣傳,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
(5)認真學習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程行動計劃》,積極研究并編制生態文明建設規劃,開展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
2、提升標桿,強化考核,全面落實污染減排
(1)精心制定年度減排計劃,細化分解指標,健全減排統計、監測與預警、考核三大體系,把年度目標考核與季度減排通報結合起來,嚴格執行減排獎懲制度,嚴格落實工作責任。
(2)加快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繼續實施污水處理廠和重點工業企業提標改造工程,進一步提高城鎮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水平。加快開發區北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力爭2013年建成試運行。
(3)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每鎮開展1家清潔生產試點;對超標或超總量排污企業、使用和排放有毒物質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對全縣列入市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的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指導縣經濟開發區建成省級生態工業園。
(4)積極配合省、市環保部門編制大氣污染聯防聯治規劃,實施大氣污染治理工程,加大機動車尾氣檢測力度,加快淘汰城區范圍內燃煤鍋爐,加快淘汰黃標車。
(5)密切關注上級資金政策動態,積極組織企業、單位編報環境治理項目,爭取上級環保資金,助推減排工程建設和企業發展。
3、提高實效,嚴格監管,全面深化環境執法
(1)強化環境執法監管。加強環境保護日常監管和執法檢查,突出抓好化工、涉重金屬、食品、規模化畜禽養殖等行業專項整治,對環境法律法規執行和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后督察。深化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建立健全環境保護舉報獎勵制度。
(2)突出抓好環境安全,建立和完善我縣漁業和農業污染事故調處機制,分步規范重污染企業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強化水質監控預警和應急處理能力建設,定期組織培訓和演練。
(3)加強污染源自動監控中心的監督管理和運行維護,充分發揮自動監控系統在環保執法中的特有功能。
(4)進一步完善環境質量監測制度,細化環境質量監測工作方案,確保空氣自動站、飲用水源自動監測系統正常運行。加強對轄區內重點污染源的監督性監測,實時掌握排污動態。
(5)確保核與輻射安全,協助相關單位領取安全許可證,加大對違法企業查處力度,確保涉源單位領證率、檢查率100%。
4、提速審批,把握底線,全面服務項目建設
(1)把好項目審批關口,加強規劃環評工作,實施項目建設的全過程環保管理,確保建設項目環?!叭瑫r”執行率達到100%。
(2)建立健全建設項目全過程管理制度,建立建設項目管理數據庫,強化新、擴、改建項目環評審批、工程建設、“三同時”全過程監督管理,從源頭控制好新污染,防范環境風險。
(3)著力健全重大投資項目“綠色通道”制度,堅持提前介入,提供幫辦服務。
(4)深入開展“下鄉入企項目服務”活動。上下半年各組織一次,幫助企業方便、快捷辦理環保手續。
(四)、保障措施
1、健全環境保護協調機制。建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機制,完善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環境保護協調機制,及時協調解決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重大問題。繼續實行環境保護工作目標考核,把改善環境質量和提高生態環境水平作為評價各級黨政領導政績的重要內容。
2、建立多元化的環境保護投入機制。充分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加大對城鎮環境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城鄉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和有關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
篇10
【關鍵詞】創傷;急診;急救;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462―02
隨著現代交通、建筑業的飛速發展,多發創傷的發生率迅速增高,多發性創傷在急診科是非常多見的一種病。多發傷指單個致傷因素引起的多系統或多器官的嚴重損傷( 至少要有兩個器官有嚴重損傷) ,傷情重,變化快,重要器官生理功能紊亂,病死率高,臨床上稍一延誤即可造成患者死亡。因此,進行急救護理是挽救嚴重多發傷患者贏得生命的關鍵[1]。護理工作是急診急救過程中重要因素關系著搶救質量和搶救成功率。提重創傷患者護理質量,有利于嚴重創傷患者的救治,現對大理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153例嚴重創傷患者護理情況予以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共153例,男94例,女59例,均為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接診的嚴重創傷患者。年齡15~72歲,平均年齡(42.3±5.7)歲。所有傷員均在10min~1.5h內接收救治,就診時心跳呼吸停止12例,其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休克。
1.2 損傷部位及原因 交通事故98例,刀刺傷23例,由墜落造成的損傷19例,其他13例。損傷部位:顱腦44例,運動系統42例,胸部37例,腹部23例,其他10例。152例中搶救脫險138例(90.1%),死亡15例,急診搶救室死亡8例,院前已死亡4例, 3例送手術室搶救無效死亡。
1.3 急救護理措施
1.3.1快速評估傷情 多發傷是一種變化迅速,傷情復雜的動態損傷,當多發傷患者到達急診搶救室時,護士應簡單詢問病史,分秒必爭地迅速評估傷情,嚴格按ABBCS法進行:檢查患者(A氣道)有無堵塞、是否開放,(B呼吸)動度和頻率,(B出血)體表主要出血部位,(C循環)脈搏、血壓和末梢循環,(S感知覺)患者意識情況、對刺激反應狀態[2]。1.3.2 準確執行各項搶救程序 注重搶救黃金時間1h的概念,遵循“先救命后治療”原則,,爭取搶救時間,按急救程序(VICSO)搶救患者,V(Ventilatian)指通氣,確保呼吸道通暢是急救過程中最基礎和最主要的措施,通氣障礙是嚴重創傷患者最常見死亡原因。首先要清除呼吸道異物,保證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吸入氧氣,必要時呼吸機輔助呼吸。153例患者中,有23例行呼吸機輔助呼吸,8例氣管切開。I(infusion)指輸液抗休克,防止休克的惡化。嚴重創傷患者常伴有休克,休克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傷后6-8小時(第二個死亡高峰)主要搶救內容[3]。首先建立2~3條靜脈通道,要保證靜脈通道暢通,采用靜脈留置針或配合醫生深靜脈置管,以保證大量輸液、輸血通暢。153例患者均建立了靜脈通道,并給予了補液治療。C(control bleeding)指緊急控制活動性出血。有效的控制活動性大出血是早期進行急救護理的重要手段。有明顯的外傷出血,給予加壓包扎,填塞,鉗扎等止血。S(supervise)多功能監護。密切觀察患者心電監護及血流動力學變化,及時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心肺驟停立即行心肺復蘇術。O(operation)手術。需要馬上手術治療者,應直接送手術室治療對自縊、中毒、各種大出血、電擊傷、休克等建立十多種搶救程序,按部就班的執行標準的診療程序。
1.3.3 有預見性的協調各科室工作,做好術前準備多發傷一般涉及多個系統器官,需要多個專業處置,為了保證搶救時間,護理人員要有預見性的協調好與其他科室相關的工作,使其
他專業人員盡快處理患者。使急診科真正地成為生命的綠色通道。危重創傷患者的手術率79.35%[4],危重創傷患者多需要手術,在搶救同時護理人員應積極做好緊急術前準備,如配血、備皮、皮試、插胃管等,并快速聯系手術室,及時開始手術。
1.3.4 做好心理護理
突發事件給患者及家屬心理造成了恐懼、緊張、焦慮、孤獨、無助、悲傷、內疚和憤怒等創傷后應激反應,護理過程中護士應積極主動觀察,以嫻熟的技術、溫和的同情心、關心的語氣及時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溝通,快而有序的完成各項搶救工作,給患者安全感,穩定患者的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戰勝傷痛的信心[5]。
2 討 論
急診搶救工作中的體會如下: ①科學規范、合理有序的急救護理是多發傷患者搶救成功的有力保證。如我們采取的甲乙丙制護士搶救配合分工程序圖,即在搶救中甲護士負責呼吸道管理,乙護士負責循環系統,丙護士負責對外聯系,做術前準備,補充急救物品、藥品,通過為采取科學規范的分工制度,使各項工作同時穿行,且有條不紊,能為搶救患者生命贏得寶貴時間。②熟練的急救意識和技能是搶救成功的關鍵。嚴重創傷的急救水平,主要反映反應速度和反應質量上,接診搶救應分秒必爭,爭取在“黃金 1 h”內使傷員的生命體征平穩,這就要求急診護士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與熟練的各項搶救技術,在接診后做到忙而不亂,急而不慌,快速、準確地實施各項技術操作,提高搶救效率。在急診急救工作中也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參考文獻:
[1] 李學霞,楊春霞. 嚴重多發性創傷74 例的急救護理.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8,29( 22) : 2040.
[2] 賀欣,李群,童新明.嚴重多發性創傷74例的急救護理[J].臨床醫學工程,2010,17(6):91-92
[3] 張建波,馬俊勛,何忠杰,等.創傷急救白金十分鐘--快速判斷傷情啟動創傷小組[J].中國急救醫學,2006,17(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