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的影響范文

時間:2023-12-29 17:51: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霧霾的影響,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霧霾;環境;空氣污染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ir quality is getting worse, the haze weather is getting longer and longer, i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people's health, which brought the reflection haze to us?

Keywords: haze;environment;air pollution

[R122.7]

霧霾,霧和霾的統稱。但是霧是霧,霾是霾,霧和霾的區別十分大。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多出現于秋冬季節,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霧的存在會降低空氣透明度,使能見度惡化,如果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00米以內,就將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或凝華)物的天氣現象稱為霧。形成霧時大氣濕度應該是飽和的(如有大量凝結核存在時,相對濕度不一定達到100%就可能出現飽和)。由于液態水或冰晶組成的霧散射的光與波長關系不大,因而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霾,是指大量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懸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公里、空氣普遍混濁的現象。相對濕度小于80%,呈黃色、橙灰色。組成非常復雜,大部分有害物質是細顆粒物(PM2.5)。主要成分為硫酸鹽、硝酸鹽、銨鹽、含碳顆粒、重金、地殼物質等。

霧霾天氣形成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 大氣空氣氣壓低,空氣不流動時主要因素。由于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

2. 地面灰塵大,空氣濕度低,地面的人和車流使灰塵攪動起來。

3. 汽車尾氣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來城市的汽車越來越多,排放的汽車尾氣是霧霾的一個因素。

4. 工廠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霧霾會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及肺炎、哮喘發作,誘發或加重慢性支氣管炎等。特別是小孩呼吸道鼻、氣管、支氣管黏膜柔嫩,且肺泡數量較少,更易受到呼吸道病毒的感染。人長時間處于霧霾天氣中,可引起氣管炎、喉炎、肺炎、哮喘、鼻炎、眼結膜炎及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對幼兒、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和體質均有一定的影響。霧霾天氣空氣質量差,抵抗力較差的糖尿病患者極有可能出現肺部及氣管感染而加重病情。北京十年來肺癌增加了60%,應該說空氣污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利用1951—2005年中國大陸743個地面氣象站資料分析中國大陸霾的長期變化趨勢,結果表明:霾的地理分布特點是,從1956年到1980年中國霾日都比較少,僅四川盆地和新疆南部超過50天;20世紀80年代以后中國霾日明顯增加,到21世紀大陸東部大部分地區幾乎都超過100天,其中大城市區域超過150天,與經濟活動密切相關。就中國大陸而言,12和1月霾天氣日數明顯偏多。2個月霾日數的總和達到了全年的30%;9月霾天氣日數最少,約占全年的5%。中國東部一些經濟和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霾的天數逐漸增加,經濟和工業水平相對滯后的,霾日在減少。

在目前的技術經濟條件下,無法對氣象條件進行有效干預,解決霧霾污染問題只能依靠減少污染物排放量,也就是要全方位地控制各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行為,不斷減少各種細顆粒物及其前體污染物的排放量。霧霾發生意味著嚴重的空氣污染,而空氣是人類須臾難離的生存條件,為避免人們在發生污染時被迫接受污濁的空氣,就必須防患于未然,將預防霧霾發生作為首要任務,盡力避免在不利氣象條件下發生細顆粒物濃度急劇升高的現象。霧霾污染不是一個單純的環境問題,它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在環境領域的反映,是長期積累的環境問題的集中爆發,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消除其產生的根源,徹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改變消費習慣。

怎么能防治霧霾呢?我覺得應將能源利用作為防治霧霾的重點。能源的使用對生態環境有重大影響。目前絕大多數能源是通過燃燒各種化石燃料的方式獲取的,在這個過程中排出了大量的污染物,對環境空氣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這就對保護環境極為不利。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區域發展不均衡,能源消耗巨大;同時我國能源利用率低,節能具有很大的潛力。要優化能源利用方式,首要是做好節能工作,將能源消耗總量和單位產值能耗降下來;其次要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大力提高太陽能技術水平和水能技術水平,科研技術上要有世界性的突破性的進展。要重視天然氣的開發和利用技術。要大力發展對沼氣氣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利用沼氣發電;第三是限制高污染的燃料使用。除了能源利用這方面,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處理:

1、人工降雨。雨水能把空氣中的一些固體顆粒帶到地面上,空氣就凈化了。

2、減少污染廢氣排放和廢氣處理。減少廢氣排放的同時也要把排出的廢氣采取各種措施排到空氣中。

3、少開車,汽車尾氣排放在各種空氣污染方式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盡量少使用汽油或者柴油。

4、要大力宣傳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重要性。空氣是不分國界的,在地球上到處流動。人類共有一個地球,要共同維護人類生存環境。

通過霧霾,我們認識到必須以保護環境為前提,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循環發展,才能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低谷,才能避免霧霾天氣的發生和蔓延,才能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霧霾;生態旅游

一、引言

來自國家旅游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中國入境游客人數下降2.7%[1]。中國旅游研究院的《中國入境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14》認為,當前霧霾正成為我國入境游低迷的主因之一[2]。

霧霾對境內游客出游的影響,雖沒有詳實報道,但北二外旅游管理學院唐承財博士認為,長期嚴重的霧霾天氣給旅游業帶來的將是一種災難,而這種災難并不像火山爆發或洪水泛濫一樣直接,它會透過整個旅游行業的產業鏈帶來深刻影響。第一旅游網針對國內開展的網絡調查顯示,61%的受訪者認為霧霾天氣對旅游目的地的選擇“影響很大”,38%的受訪者選擇“影響一般”,僅有不到1%的受訪者選擇“沒有影響”,可見霧霾正在影響著游客的心理。國家氣象局原局長秦大河“十年內難治好霧霾”的論斷,預示著霧霾可能成為困擾中國旅游發展的新常態,而這一態勢的具體影響會在后期逐步呈現。

生態旅游作為將游客需求、旅游地保護、旅游地經濟利益有機融合,實現良性互動、可持續發展的最佳實踐方式,發展前景廣闊。特別是資源、環境、生態等一系列生存危機的頻發,人們環境意識的不斷覺醒,為我國生態旅游提供從初級階段向更高層次轉變的契機。對一直將生態旅游作為經濟突破發展重點的陜南地域來講,如何積極應對霧霾風險、趨利避害是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二、陜南霧霾現狀調查及分析

(一)陜南PM2.5監測站點分布情況

目前,PM2.5實時查詢系統已經成為國人外出的重要參考,了解陜南PM2.5監測站點的個數及分布,有助于陜南霧霾的客觀報道。陜南PM2.5監測站點分布具體如表2-1。目前三市共設9個監測站點,多分布于市區及市郊。

(二)陜南霧霾現狀調查分析

通過對PM2.5實時查詢系統的訪問,獲得商洛、安康、漢中3市在2015年3月8日至2015年3月28日三周的AQI(空氣質量指數)變化趨勢圖,如圖2-1所示。研究表明西安、咸陽、南陽、十堰、渭南等為陜南旅游主要客源地。為具體評估陜南生態旅游在空氣質量方面的競爭優勢及霧霾態勢下游客流失的風險,將客源地同等時間段的AQI加以統計,綜合對比數據見表2-2。

調查結果及各項數據表明:1,與客源地AQI均值相比,陜南三市仍保持著領先優勢,沒有中度、重度污染天氣。2,3月份三市的AQI均值基本保持在80左右,比我國空氣質量“優”的AQI高出30。空氣存在一定污染,需要積極改善。3,圖2-1中,三市的AQI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呈現前高后低的特點,三市的AQI均值也大體相當。空氣條件的趨同性使陜南霧霾治理建立聯防聯控體系成為可能。

三、霧霾對陜南生態旅游的影響

同地域內,霧霾與生態旅游屬于此消彼長的關系。其他區域內霧霾的廣泛存在,則可能為生態良好的地域營造商機,打開發展生態旅游產業的新視角。以2013年福建旅游局推出的“感知清新福建、自由森呼吸”活動為例,僅春節期間就接待境內外游客822.9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3.26億元。同時霧霾的普遍存在在激發國人對良好生態向往的同時,加速政府有關節能減排、環境整治等一系列政策、立法的出臺。

生態旅游的良性發展為徹底根治霧霾提供可能。生態旅游一直被視為陜南突破發展的重點。生態區域內生產、生活方式的優化升級及節能減排的貫徹實施,既是生態旅游良性循環的保障也是徹底根治霧霾的關鍵。陜西省財政每年安排6億元,培育和壯大陜南現代循環產業體系。目前陜南三市初步形成了漢、丹江流域綠色經濟良性循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發展格局,相信這些改變也會對陜南霧霾防治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霧霾;社會經濟;影響;治理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6)06-96 -03

霧霾,顧名思義是霧和霾。因為空氣質量的惡化,陰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中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現象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從2011年左右開始,美國大使館持續播報PM2.5,這一行為引發了社會關注,加之政府終于承認了“霧霾”一詞,霧霾成為被公眾所重視的一種社會現象。2015年柴靜的一部《穹頂之下》引發了社會對霧霾關注的熱潮,引起全民對霧霾危害的思考。今年,由于兩會期間的天氣狀況,霧霾再一次引起全民關注。

本文從霧霾的成因著手,討論無錫霧霾現狀及霧霾造成的影響,最終提出相關的意見和建議。

一、霧霾的成因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收顆粒物PM這三項是霧霾的主要組成,前兩者為氣態污染物,最后一項顆粒物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人為的環境污染是霧霾天氣形成的主要原因,加上氣溫低、風力小等自然因素導致污染物不易擴散。

(一)自然因素

1.地理原因

無錫地處東部與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冷空氣勢力較弱,風力較小,大氣層結構穩定,近地面空氣相對濕度比較大,地面灰塵大,地面的人和車流使灰塵攪動起來。

2.氣候因素

無錫地區穩定類大氣條件出現頻率多,易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層積累,從而導致霧霾天氣多發。同時,無錫地區冬季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間的輻射降溫,使得近地面原本濕度比較高的空氣飽和凝結形成霧,溶膠背景濃度高,有利于催生霧霾形成。

(二)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造成的污染是霧霾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防范和治理這些人為因素造成的污染是治理霧霾的重要解決措施。本文將從工業污染、機動車尾氣以及產品油質量這三個方面來探討其對霧霾的影響。

1.工業污染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工業發展、機動車輛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懸浮物大量增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等污染物增加,直接導致了大氣能見度降低。無錫市環保局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工業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7.887萬噸,占排放總量的99.36%;排放氮氧化物2.999萬噸,占排放總量的21.83%;排放煙(粉)塵9.749萬噸,占煙(粉)塵總排放量的97.46%。數據表明,工業污染源排放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比重都較重,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粉)塵又是霧霾的主要組成,因此可以看出,工業污染是造成霧霾的重要原因。

2.機動車尾氣

《2015年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顯示,我國連續六年保持世界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地位。機動車污染造成了灰霾、光化學煙霧污染,是我國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機動車污染防治刻不容緩。

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使我國城市空氣呈現出煤煙和機動車尾氣復合污染的特點,群眾健康受到直接影響。2014年,全國機動車排放污染物4547.3萬噸,其中氮氧化物(NOx)627.8萬噸,顆粒物(PM)57.4萬噸,碳氫化合物(HC)428.4萬噸,一氧化碳(CO)3433.7萬噸。因而,機動車尾氣是污染物總量的主要貢獻者。

3.產品油質量低

以硫含量來看,我國成品油排放標準是京V標準硫含量要求低于10ppm,國Ⅳ標準硫含量要求低于50ppm,國Ⅲ標準要求低于150ppm。無錫地區硫含量要求按照國Ⅳ標準,但是美國、歐洲實施的成品油排放標準硫含量分別是低于30ppm、10ppm。這意味著,無錫油品的硫含量是美國的1.7倍、歐洲的5倍,油品硫含量較高,質量低。

二、無錫的空氣質量情況

本文選取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0日的無錫空氣質量報告數據,并從AQI指數、空氣質量級別、首要污染物三個方面分析無錫的空氣質量情況。

(一)AQI指數

從圖1中可以看出,AQI指數波動幅度較大。每年的第三季度空氣質量明顯較好,由于夏季溫度較高,雨水頻繁,空氣流動性較好,空氣無污染或污染情況較輕。與此相反,每年的第一季度空氣質量較差,由于1月份冷空氣強度較弱,且無明顯雨雪天氣過程,區域大氣擴散條件極其不利,流動性較差,造成空氣污染狀況嚴重,從而引發了霧霾天氣的產生。

(二)空氣質量級別

根據中國環境保護部數據中心數據統計,無錫的空氣質量總體來看還是較差的。從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0日這817天中,污染天數占了近四成,其中重度污染為3.06%,中度污染為7.47%,輕度污染為27.05%,良和優分別為56.55%、5.88%。這不僅造成霧霾天氣的產生,還對經濟、社會、人類健康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三)首要污染物

從對造成空氣污染的首要污染物的統計來看,PM2.5是形成霧霾天氣的主要污染物,占比55.71%。PM2.5不僅對空氣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還對能見度有重要的影響,危害人類的健康。因此,改善霧霾天氣的首要條件就是減少PM2.5的產生。

三、霧霾對經濟的影響

篇4

【關鍵詞】霧霾;空氣污染;城市環境;影響

霧霾天氣下的能見度非常低,霧指的是能見度小于1km因水汽凝結形成,而霾則是能見度小于10km,其形成是由于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以及其他的干粉塵均勻的分布在大氣中,造成空氣渾濁,一般都呈灰色以及黃色。近些年隨著我國城市的擴張以及經濟的發展,城市的霧霾現象越來越多,給人民健康和經濟發展等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我們國家在2013年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為大氣環境的治理部署了明確的計劃。以廣西南寧為例,2003年南寧的霧霾天氣不到15天,但是在2013年,南寧霧霾天氣增加到了57天,短短十年時間增加了2.8倍,面對如此現象,對城市的霧霾天氣研究的熱點,本文從控制霧霾的影響提出建議。

1 霧霾天氣成因及分布分析

1.1 霧霾天氣的成因分析

以廣西南寧地區為例進行分析,南寧市的霧霾天氣主要發生在秋冬季節,由于北方冷高氣壓的影響,空氣比較干燥,且風速較小,造成城市上空的污染物不容易擴散出去,進而形成了霧霾。它的成因比較復雜,受到自然因素以及人為因素等影響。南寧市的地形為盆地式構造,對于空氣中的污染物來說,不容易擴散凈化。除了東面有開口外,南、西及北側均為山地地形,在秋冬季節,大氣層比較穩定由于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風速小,加上空氣濕度大,污染物擴散不及時,霧滴提供了吸附和反應場所加速反應性氣態污染物向液態顆粒物成分的轉化,同時顆粒物也容易作為凝結核加速霧霾的生成,兩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造成城市出現了霧霾天氣。針對目前的霧霾天氣研究,我們發現,當下城市中發生的霧霾天氣中,汽車尾氣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來城市的汽車越來越多,排放的汽車尾氣是霧霾的一個因素;工業污染的排放能占PM2.5來源的四分之一還要多。因此,近年來,霧霾天氣高發的原因從工業角度來說,也占有很大的因素。

1.2 霧與霾區別

在我國,一些嚴重污染的城市以及地區,霾的出現頻率非常高,并且,霾在空氣濕度較大時能夠形成霧,這也使得兩者的區分較為復雜。但是,近年來,人類活動造成的空氣污染是霾出現的主要原因,因霧造成的影響少之又少。

霧的厚度一般為幾十到一百米之間,且變化速度快且明顯,霧滴的濃度分布也不均勻,這也是霧中能見度起伏很大的原因,霧滴的尺度變化很大,從幾微米到100微米,常見的霧滴尺度在10~30微米之間,有時候人的肉眼即可見,呈現給人們一種白色或是青白色的狀態。對于霾來說,霾的厚度能夠達到2km甚至2km以上,并且同晴空區之間的界限不明顯,霾粒子均勻的分布在空氣中,且霾粒子的尺度特別小,最小的霾粒子直徑僅僅為0.001微米,最大直徑也就是10微米,一般霾粒子的直徑為1微米,人的肉眼不借助儀器是不能觀察到空氣中的懸浮物顆粒等。組成霾的懸浮顆粒有灰塵、硝酸以及其他的鹽類等懸浮物,這些顆粒能夠散射波長的光,這也使得人們看到的霾大多都是灰色或是黃色。當前,我們國家的大城市中,霧霾天氣非常頻繁的出現,在重度污染地區,甚至城市空中懸浮物存在黑炭粒子,也被人們稱為黑霾天氣。

1.3 霧霾天氣分布特征

以南寧天氣為例,南寧的霾天氣一般出現在秋冬兩季,這主要是因為南寧地區的秋季冬季受北方冷空氣的影響,在北方冷高壓脊的控制下,南寧地區氣壓比較穩定,并且空氣非常干燥,這一時期的降水相當整年來說少很多,加之風力微弱,在近地面常常會形成逆溫層,造成城市的污染物擴散較為困難,導致了霧霾天氣的產生。在春夏兩季,南寧地區的降水活動較為頻繁,大氣中的各種懸浮物顆粒隨空氣中的水分子降落到地面,霧霾天氣也不易形成。

2 霧霾天氣對城市環境的影響

2.1 對城市交通的影響

城市的交通本來就比較擁堵,在出現霧霾天氣時,能見度下降較大,導致高速公里關閉和城市交通中汽車追尾等事故頻發,嚴重影響城市交通體系的正常運行;當霧霾天氣非常嚴重時,甚至會影響航空航班的正常起飛與降落,嚴重危及到了航班的安全,并且空氣懸浮物中的粒子同飛機機體摩擦能夠產生一定的靜電,這也對飛機的無線電系統造成一定的干擾。目前我們國家對機場的各項設施不斷的進行完善,加裝了大量的先進導航系統以及著陸設備,但是能見度太低時,還是對飛機的起降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根據國內外近幾十年的數據統計,直升機因為能見度太低造成的飛行事故達到了所有因惡劣天氣造成的事故的90%以上。

2.2 對城市生活的人群身體健康的影響

霧霾容易引起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霧霾污染物的主要組成物為數百種大氣化學顆粒的氣溶膠及懸浮顆粒,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徑小于10微米的氣溶膠粒子,如礦物顆粒物、海鹽、硫酸鹽、硝酸鹽、有機氣溶膠粒子、燃料和汽車廢氣等,它能直接進入并粘附在人體呼吸道和肺泡中,對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霧霾天氣可使病情急性發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長期處于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其中二氧化硫對人影響最大,二氧化硫被人呼吸道肺中會會沉淀到肺泡中,這些灰塵溶解后能進入到血液中,造成人體的血液中毒。沒有溶解的部分則會造成塵肺病等疾病。霧霾污染達到一定程度后,能夠引起人們的肺水腫以及慢性氣管炎等疾病。此外,空氣中的懸浮顆粒達到了一定濃度后,會刺進人的呼吸道以及眼睛等。空氣中的一氧化碳含量達到900ppm時,能夠造成人們的頭疼、眼睛呆滯,達到1200ppm后,就會對人造成生命危險。大氣懸浮物中的碳氧化合物能對人的呼吸道系統造成強烈的刺激,并且還能對人的心腦血管造成破壞。我們能夠發現,在中等以及重度的霧霾污染下,城市的近地面積聚了大量的氣溶膠粒子,并且,人們吸入到呼吸道中后,引起了鼻炎以及支氣管炎等,長期下去可能會造成肺癌。

2.3 對區域氣候的影響

霧霾天氣能影響城市的區域氣候,在城市中形成一個自下而上的逆溫層,導致近地面的氣溫高于上空,導致污染物存在近地面的區域,形成城市的大氣污染現象。

3 霧霾天氣的治理對策

3.1 調整產業結構

霧霾的治理依靠限制經濟發展的手段是不可取的,應該對城市的經濟結構做出合理的調整。首先,發展清潔化的新興產業,重污染的產業要做出存量調整;其次,對城市的產業布局進行優化,發展城市循環經濟,重污染產業要向周邊轉移,同時加強污染處理的實施;最后,結合區域地區特點,大力發展旅游業,大力發展城市經濟的同時,也為城市環境做出了保障。

3.2 加強區域聯防聯控

建立起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統一協調的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形成區域聯防、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大氣污染防控體系。一要建立由環保、氣象等相關部門組成的大氣聯防聯控機制,明確目標,落實責任,聯動推進。二要提升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形成區域性的污染預報預警聯動機制。

3.3 技術創新

我國目前的能源消耗總量較高,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PM2.5,我們需要進行必要的技術創新,降低空氣中懸浮顆粒的排放,提高霧霾污染的治理效果。技術的創新一方面需要政府增加經費的投入,另外也要積極引導民間進行污染防治的研究。同時,霧霾的治理需要結合地區因素的影響,有針對性的開展霧霾的治理工作。

4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城市的霧霾污染來說,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建設及工業污染等因素造成,隨著城市交通的擁擠,大量的汽車尾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城市的大氣質量。要從根本上減輕霧霾的污染,走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是必由之路。按區域進行綜合整治及規劃,提升環境監管手段,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和預警預報。盡量降低因霧霾污染造成的危害。

參考文獻:

[1]董蕙青,黃海洪,何莉.廣西主要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及其與氣象條件關系分析[J].廣西氣象,2001(4).

[2]魏琪嘉.霧霾將加速中國經濟轉型[J].產業政策與數據分析,2013(3).

[3]吳兌,畢雪巖.珠江三角洲大氣灰霾導致能見度降低問題研究[J].氣象學報,2006(06).

篇5

關鍵詞:信用證合法拒付 UCP600 ISBP 付款義務

一、信用證合法拒付法律后果

根據UCP600所明確的信用證獨立原則1,銀行一旦對受益人提示的單據明確表示合法拒付之后,付款義務即被免除2,依據英美法判例中所確立的“嚴格相符原則”3,銀行的議付不受基礎買賣合同的影響4,銀行的拒付也不受基礎買賣合同制約。

銀行拒付之后,銀行收到的單據須退還受益人,在沒有任何其他足夠取得貨物及其所有權的單據被買方掌握的情況下,賣方仍掌握貨物及其所有權,但是無法通過信用證取得貨款。賣方已經履行了買賣合同的許多義務:貨物已裝運,賣方才能拿到提單,保險費用已付,才能拿到保險單據,等等。面臨的問題是,賣方是否有權利向買方請求付款?買方是否有義務向賣方支付貨款?應根據楚賣方提交單據不符合信用證規定的不同原因,確定賣方有無過失。

二、賣方提交單據不符的原因

(一)賣方單據不符的具體原因

基于賣方的直接原因導致的單據不符,具體又分為兩種情況:1.信用證與買賣合同的規定并無不同,但因為賣方自身過錯導致繕制和取得的單據不符合信用證規定,單據代表了賣方履行合同項下義務的方式和程度,尤其是某些單據,如由獨立第三方機構出具的商檢證書――代表了對買方來說至關重要的商品質量因素,如果不符合信用證要求,說明賣方已經根本違約,買方有權拒收單據并拒付貨款5;2.信用證規定與買賣合同條款規定不一致,賣方無所適從,或請求買方修改信用證未果,但是此時賣方已經為履行合同做出充分準備或者合同已經在履行當中,賣方為了不致損失,迫不得已接受信用證,但是仍按照合同規定操作,最后提交單據與信用證條款不一致。

(二)從信用證交易的信用擔保功能分析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

首先,賣方收到買方開立的信用證核對后,有權向買方提出異議,要求買方修改信用證,如果買方拒不修改,付款作為買方的主要義務,可以視作買方拒絕做出履行付款義務的準備,根據CISG第二十五條6的規定,符合根本違約的條件,賣方可以宣告解除合同。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最高法院援引CISG審理的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法官認定買方拒絕開立信用證的行為構成根本違反合同,賣方有權宣告合同無效7。如果再尋求其他的付款方式,表明買賣雙方寄予信用證信用擔保功能的希望落空,賣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損害賠償。

其次,買方開立信用證之后,賣方才能根據信用證的具體規定來履行合同,比如,提交單據的份數,具體的裝運要求。Denning法官在Pavia & Co. SPA v. Thurmann-Nielsen案中認為,“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賣方在裝運貨物之前有權獲得保障,使其一旦交付貨物就將得到貨款,最遲應于賣方交貨期間的開始之時使賣方獲得信用證。”否則,賣方無法獲得信用證的擔保,繼續履行會增加其承擔的風險。從這兩個方面來看,買賣合同不能獨立于信用證。

(三)從信用證的融資功能分析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8

遠期信用證附有遠期匯票,銀行在受益人所開具的的遠期匯票上進行承兌,匯票經銀行承兌而成為信用較高的銀行承兌匯票,受益人便可以將該匯票在市場上貼現獲得融資。從買賣關系來分析,盡管以遠期信用證結算屬于賣方給買方的融資,但是賣方(信用證受益人)亦可以通過匯票貼現而獲得銀行融資。9在出口地銀行可以將信用證作為權利質押憑證為出口商提供各種融資,買賣雙方就此同樣受益。

買方開立的信用證與合同約定不符,那么賣方可能無法得到承兌匯票,從而進行資金融通,賣方寄予信用證這一特定結算方式的希望完全落空,得以就此解除合同。

三、因信用證與合同不一致導致的合法拒付對買賣合同的影響

(一)賣方接受與合同不一致信用證的法律分析

賣方接受了與合同不一致的信用證,對前文所述諸項權利產生了影響,因為信用證與合同不符時,可能:1、信用證種類與基礎合同不符;2、信用證增加了買賣合同上未涉及內容,加重賣方義務;3、遺漏合同內容,減輕賣方義務;4.信用證內容與合同完全相悖。

對于賣方接受信用證,英美法上以案例確立了兩種不同理論:1、Enrico Furst&案Co. v. W.E. Fischer Ltd. 10案中確立的“棄權說waiver”,信用證與合同不符時,賣方不得未事先給予通知的情況下就解約,因為賣方已經放棄了立即解除合同的權利。棄權理論的前提是承認賣方在信用證與合同不符時有權解除合同。2、在Soproma SpA v. Marine Animal By-Product Corporation11案中McNair法官確立了“變更說 variation of original contract”,賣方因發運貨物并提交單據的行為表明其已經接受并采取信用證符合規定的立場,因為賣方在過去任何時候沒有向買方發出通知要求信用證與合同嚴格相符。因此無論作為放棄、變更或者禁止反悔,賣方現在都不能再主張信用證不符合合同規定。這種結果和“禁反言”法律原則及維護交易穩定的商業常理一致。

銀行作為買方的人,行為后果歸于買方,買賣合同的履行很多步驟和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信用證,尤其是賣方的交單義務12和買方的付款義務。買賣合同不能也不可能獨立于信用證。

(二)單據存在不符點被合法拒付對買賣合同的影響

CISG第34條明確規定“賣方必須按照合同規定的時間、地點和方式移交這些單據”,在約定信用證付款的合同中,信用證可以視作對移交單據做了更為詳盡的規定,但信用證的內容不限于單據的提交,主要是信用保證和融資功能,買方以銀行信用替代了自身的商業信用,且需要支付額外的信用證開證費用和繳納保證金,賣方提供嚴格符合信用證要求的單據作為對價,如果賣方未提交嚴格相符的單據,從表面上來講,就是違反了這項特殊義務,即在履行中出現了根本違反合同,買方有權要求解除合同。尤其當買方并非最終用戶,很可能是貿易中間商,買方是在收到購貨合同后才尋找賣方,買方和最終用戶之間很可能也是信用證結算,這種情況下,賣方單據不符合信用證規定給買方轉售貨物、得到銀行信用保障和信用證融資帶來了困難,甚至導致買方與最終用戶之間的合同無法履行。

四、信用證合法拒付對買方付款義務的影響

(一)對買方付款義務的影響

盡管賣方提交單據同時履行合同項下和信用證項下的提交單據義務,信用證不符的原因各異,無法從法律上區分究竟提交單據是在履行何種義務,買賣合同中也沒有規定單據需要達到什么標準,更沒有法律規定信用證的規定和合同的規定必須一致,但是將所有情況下的單據不符而致信用證拒付會對賣方造成一定的不公平,需要區分不同情況加以明確信用證合法拒付后,買方是否仍負有付款義務。

信用證合法拒付后,買方取得貨物控制權從而承擔付款義務,無論是基于誠信原則還是從合同的實際履行考慮,都不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買方的付款義務爭議主要是在銀行合法拒付信用證之后,貨物仍處于賣方控制之下的情形。

(二)買方是否仍負有付款義務,須區別對待

買方是否解除合同,以及是否可以拒絕向賣方支付貨款取決于在該合同中,單據對于買方的重要性,在轉售貿易中,單據不符而非實際上的貨物質量不符,使得買方的無法將貨物轉售,致使買方無法實現其所期待的利益,那么買方有權拒絕支付貨款,甚至解除合同、請求損害賠償。

賣方的最主要義務是交付符合合同規定的貨物,如果賣方提交的單據存在據以合法拒付的不符點,但其交付的貨物不致使買方蒙受根本損失,即不會使買方喪失他期待得到的利益,尚不構成根本違約,那么,買方應本著誠信原則,與賣方進行重新協商,擬定新的解決方案。買方得就在原來的履約過程中,因賣方的過失而導致的損失和額外支出向賣方請求賠償。

如果在信用證的開立過程中,買方設置陷阱或兩難最終致使賣方提示單據被拒付,在仲裁或者訴訟過程中,賣方能夠出示足夠的證據證明,賣方得以欺詐為由請求損害賠償。但這種證明是極其困難的,或說可行性微乎其微,賣方在國際貨物買賣的交易各環節中,都應該謹慎操作,防止出現因為自身過錯而導致合同幾乎全部履行完畢,但不能得到貨款的情況出現。

注釋:

1、第四條a款的規定,“信用證與可能作為其依據的銷售合同或者其它合同,是相互獨立的交易。即使信用證中提及該合同,銀行亦與該合同完全無關,且不受其約束。”

2、2000男3月13日,美國德克薩斯州地區法院,Voest-Alpine貿易公司訴開證行中國銀行不當拒付案,Gilmore法官所做的判決中,第(2)項“開證行關于單據與信用證不符點的通知不構成有效的拒絕兌付信用證的通知”,銀行仍需承擔付款責任。

3、Kerr法官在RD Harbottle (Mercantile)Limited v. 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 Limited一案中,對嚴格相符原則進行了總結,“指受益人向銀行提交各種單據請求依信用證付款時,這些單據從表面上看必須嚴格符合信用證的要求,銀行才能付款;銀行有權拒收未嚴格符合信用證條款的單據,哪怕只是細小的、微不足道的背離也不例外。”見《國際貿易法》,陳治東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第253-254頁;

4、UCP600第四條a款“銀行的兌付、議付或履行信用證項下其它義務的承諾,并不受申請人與開證行之間或與受益人之間的在已有關系下產生的索償或抗辯的制約。”

5、沈達明、馮大同,《國際貿易法新論》,法律出版社,1989年,第39頁;

6、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的結果,如果使另一方當事人蒙受損失,以至于實際上剝奪了他根據合同規定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即為根本違反合同。除非違反合同一方并不預見而且一個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處于相同情況中也沒有理由預見會發生這種結果。

7、《國際貨物貿易法》,陳治東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第286頁。

8、備用信用證下的融資中,買賣雙方的糾紛此處不做討論,僅討論用作貿易結算的一般信用證;

9、《國際貿易法》,陳治東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第228頁;

10、[1980]2 Lloyd’s Rep.340;

11、[1980]2 Lloyd’s Rep.367;

12、賣方在合同條款中的交單義務和在信用證項下的交單義務是不同的,但是在履行信用證下的交單義務的同時,往往會同時起到履行合同中的交單義務的作用,如提單的交付。

參考文獻:

[1]龔柏華,龍鳳.美國Voest-Alpine貿易公司訴中國銀行信用證不當拒付案評析.國際商務研究,2003;第1期

[2]王詠梅.論信用證單據不符對買賣雙方權利義務的影響.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5;第14期

[3]劉芳.信用證合法拒付對基礎買賣合同法律關系的影響探析.法制與社會,2010;2

[4]陳治東.國際貿易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

篇6

關鍵詞:藥物干預;動脈硬化斑塊;活血化瘀中藥

中圖分類號:R743 R25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

頸內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穩定及縮小斑塊可以預防腦梗死的發生,藥物穩定動脈硬化斑塊已經作為一種常規療法。但中藥對頸動脈硬化影響的報道尚不多見,為此,本文探討了活血化瘀中藥對頸內動脈顱外段動脈硬化斑塊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06年7月—2011年10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及門診的腦梗死患者共90例,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中腦血栓形成的診斷要點[2],并經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MRI)證實。

1.1.1 入選標準 首次就診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并于就診后頭顱血管造影(CTA)檢查發現頸內動脈顱外段狹窄;年齡40歲~80歲;給予干預治療至少6個月后復查頭顱CTA者。

1.1.2 排除標準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心源性腦梗死;瘤卒中;嚴重的心、肝、腎及甲狀腺疾患;合并急性感染。

符合上述標準的90例患者中,男51例,女39例;年齡43歲~77歲,平均65歲;其中合并高血壓78例,合并冠心病24例,合并糖尿病33例。

1.2 方法 記錄患者相關病史、對動脈硬化的干預藥物及服用時間。

1.2.1 分組及干預方法 根據治療藥物中是否有活血化瘀中藥將其分為中藥參與組(53例)和非中藥參與組(37例)。干預藥物的界定標準:至少連續服用半年以上。90例患者服用藥物分別為:阿司匹林腸溶片 0.1 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 10 mg~20 mg,每晚服用1次;氯吡格雷 75 mg,每日1次;活血化瘀中藥,包括血塞通膠囊24例,腦血疏通口服液12例,腦血康膠囊9例,血府逐瘀膠囊8例等。

1.2.2 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于治療前后均采用使用GE Lightspeed 16層CT,先常規平掃,CTA掃描范圍自主動脈弓至顱頂。螺距0.938∶1,實際掃描時間6 s~10 s。使用高壓注射器經手背靜脈注入非離子型對比劑(300 mgI/mL或370 mgI/mL),總量100 mL。圖像后處理采用容積重建(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tiplanar reformation,MPR)。觀察頸動脈顱外段腔內斑塊的部位、大小以及腔內血流信號充盈情況,并計算血管狹窄率。

1.2.3 圖像采集方法 使用尼康S210數碼照相機,在手動模式下對曲面重建相進行采集,分別收集頸內動脈正、側位像。

1.2.4 狹窄測量方法 采用photoshop CS5.0圖像處理軟件對頸內動脈血管狹窄進行測量,使用內徑減少百分比對頸內動脈狹窄程度進行量化,狹窄率=(狹窄近端正常動脈的管腔內徑-狹窄處殘留管腔內徑)/狹窄近端正常動脈的管腔內徑×100%;狹窄率變化值(%)=治療后狹窄率(%)-治療前狹窄率(%)。

1.2.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系統進行錄入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的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比較的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2 結 果

2.1 90例患者服用藥物及一般資料(見表1) 干預藥物組合方式主要為4種:血小板拮抗劑(A)、血小板拮抗劑+活血化瘀中藥(B)、血小板拮抗劑+阿托伐他汀(C)、血小板拮抗劑+阿托伐他汀+活血化瘀(D);其他:活血化瘀(E)、阿托伐他汀(F)、阿托伐他汀+活血化瘀(G)。

2.2 藥物組合方式對頸動脈顱外段狹窄變化的影響 基線比較:4種治療方式在治療時間上血小板拮抗劑+阿托伐他汀組最短,其他3種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最重狹窄率及平均狹窄率均為血小板拮抗劑+阿托伐他汀最重,其他3種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4種治療方式治療后最重狹窄率及平均狹窄率,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4種治療方式在對頸動脈顱外段動脈硬化斑塊影響方面無明顯差異。詳見表2。

2.3 活血化瘀中藥對頸動脈顱外段狹窄的影響 兩組治療時間、治療前最重狹窄率、治療前平均狹窄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最重狹窄率及平均狹窄率,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狹窄率變化值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在對頸動脈顱外段動脈硬化斑塊影響方面無明顯差異。詳見表3。

2.4 不同西藥對頸動脈顱外段狹窄率變化值的影響 阿司匹林組與非阿司匹林組的頸動脈顱外段狹窄率的變化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阿司匹林不能改變動脈硬化的進程。氯吡格雷組與非氯吡格雷組、阿托伐他汀組與非阿托伐他汀組的頸動脈顱外段狹窄率的變化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形成是腦梗死的主要類型,Bogousslavsky等[3]報道首次卒中住院患者891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606例(68%)有頸動脈供血區梗死。頸動脈斑塊的穩定性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不穩定斑塊很容易誘發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最終導致缺血性腦卒中[4]。如何縮小和穩定斑塊,控制斑塊的發生和發展,是降低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二級預防的重要環節。當前西醫治療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對于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發生[5],且在動物實驗中已證明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可以縮小、穩定頸動脈硬化斑塊。

王敏毓等[6]認為,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病因為“瘀血”,其中又夾雜“痰濁”、“氣虛”、“精虧”、“邪毒”等多種致病因素。當前中藥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多采用以活血化瘀為主,輔以化痰散結、補中益氣、益腎填精、清熱解毒等方法[7]。目前中藥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研究多集中在動物實驗中,尚缺少直接針對人體頸動脈硬化斑塊影響的臨床研究。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如多層螺旋CT、血管數字剪影設備的廣泛應用于臨床,可直接觀察活血化瘀中藥對頸動脈硬化斑塊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活血化瘀中藥未能體現出對頸動脈硬化斑塊的有效干預作用,其原因可能與樣本量較小、部分病例治療時間較短以及參與干預的活血化瘀中藥種類較多有關。同時,中西藥聯合應用多用于相對狹窄嚴重的病例中,基線的不一致,影響了統計結果。在未來的研究中應進一步擴大樣本量、細化研究藥物、加入中藥對于證候的影響作用,明確中藥對于頸動脈硬化的作用靶點以及對遠期腦血管病事件的影響,為進一步改善中醫臨床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阿司匹林雖然已證明可以減少腦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率[8],但在本次研究中,其對頸動脈硬化斑塊無明顯作用,原因可能是阿司匹林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預防是通過其他靶點作用的,而非作用于動脈硬化斑塊[9]。氯吡格雷在本次試驗中體現出對頸動脈硬化斑塊的穩定及縮小作用,雖然其與阿司匹林同為血小板拮抗劑,但氯吡格雷獨特的血管內膜保護作用可能是造成對頸動脈硬化斑塊影響的主要原因,這與Gachet等[10]研究報道是一致的。本研究亦證明,阿托伐他汀組對于頸動脈硬化斑塊也具有積極影響,這與其降低金屬蛋白酶活性、抗炎、提高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修復受損血管內皮、抗血栓等作用是有關的,這與當代文獻報道[11,12]的結果是一致的。

參考文獻:

[1] Ouhlous M,Flach HZ,de Weeri TT,et al.Plaque composition and cerebral infraction: MR Imaging Study[J].Am J Neuroradiol,2005,26(5):10441049.

[2] 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379383.

[3] Bogousslavsky J,van Melle G,Regli F.The lausanne stroke registry:Analysis of 1000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first stroke[J].Stroke,1998,19:10831092.

[4] 趙紅,胡云濤.阿托伐他汀鈣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8):68.

[5] CAPRIE Steering Committee.A randomised,blinded,trial of clopidogrel versus aspirin in patients at risk of ischaemic events(CAPRIE)[J].Lancet,1996,348(9038):13291339.

[6] 王敏毓,張琪.中醫藥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臨床研究進展[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7,23(5):334335.

[7] 齊學軍.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中醫藥研究進展[J].黑龍江中醫藥,2009,4:5658.

[8] 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Collaboration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stroke in high risk patients[J].Br Med J,2002,324(7329):7186.

[9] 胡友軍,劉燕.抗血小板治療腦血管病的臨床試驗現狀[J].國外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1,9(6):370373.

[10] Gachet C,Savi P,Ohlmann P,et al.ADP receptor induced activation of 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s in rat platelet m embranesan effect selectively blocked by the thienopyridine clopidogrel[J].Thromb Haemost,1992,68:7983.

篇7

關鍵詞: 服務質量 態度 購買意愿

中圖分類號: F270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3973 (2010) 04-142-02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服務業也已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涌現出了大批新興的服務行業。在這些服務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服務質量又成為了企業進行服務營銷的核心。而隨著服務行業的競爭加劇,消費者對服務質量的要求在日益提高。服務企業為了能在眾多同質化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提升服務質量,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呢?服務質量不同于產品質量,它是顧客進行服務評價的一種主觀心理過程,也就是說企業很難了解顧客對服務及服務質量的態度,因此,這就要求企業對服務質量的評價不僅應從顧客的角度出發,在服務質量的改進上還必須落在關鍵因素上,這樣才能獲得預期效果。

由此可見,了解服務質量如何對消費者購買意愿及行為的產生影響,對服務行業中的企業至關重要。

目前關于服務質量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學術界已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在這些研究中,均未考察服務質量對購買意愿影響的機理,即未考察服務質量究竟是通過何種方式對購買意愿產生影響的。本文通過在江西省酒店行業中的實證調查,提出并驗證了服務質量通過 “態度”這個中介變量對購買意愿發生影響,并借鑒以往學者的研究成果,提出服務質量,態度,及購買意愿三者的影響機制模型。希望對指導服務企業的實踐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消費者對服務質量的感知

顧客看來,質量不是一個一維的概念,也就是說顧客對質量的評價包括對多個要素的感知。在眾多學者的研究中,Parasuraman,Zeithaml,Berry在他們開拓性的研究中確認了有關服務質量的具體維度,他們的研究確定了5個適用于一系列服務情境的具體維度(見表1-1)。這5個維度極好地代表了在顧客心目中用來組織服務質量信息的方式,相較于其他專家學者提出的各種維度,其適用范圍更為廣泛,更有利于考量顧客對服務質量的感知情況。因此,在本研究中將采用這5個維度對顧客的服務質量感知進行考察。

表1-1五個評價服務質量的維度

(1)可靠性

可靠性被定義為準確可靠地執行所承諾服務的能力。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可靠性意味著企業按照其承諾行事包括送貨、提供服務、問題解決及定價方面的承諾。

(2)保證性

保證性是指服務人員的友好態度和勝任工作的能力,它能增強顧客對企業服務質量的信心和安全感。由于很多顧客無法確定服務的結果,

(3)響應性

響應性是指服務提供者對幫助客戶解決問題是否表現出積極主動、準備充分的狀態。該維度強調服務人員在處理顧客要求、詢問、投訴和問題時的專注和快捷,它也涉及服務提供者為顧客提供所需要服務的柔性和能力。

(4)有形性

有形性是指服務產品的“有形部分”,如各種設施、設備以及服務人員的外表。由于服務過程的本質是一種行為過程而不是某種實物,具有不可感知的特性,所以顧客只能借助這些有形的、可視部分來把握服務實質。

(5)移情性

移情性不是指服務人員的態度問題,而是指企業要真誠的關心顧客,了解他們的實際需要并予以滿足,使整個服務過程富于“人情味”。

從以上這五個維度,顧客可以將預期的服務與接受到的服務相比較,最終形成對服務質量的判斷。

2 態度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

態度被稱為“美國當代社會心理學中的必不可少的最有特色的概念”。它也是營銷人員用來研究消費者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多年來,研究人員嘗試用多種方法研究態度,以便對行為有一個更全面完整的理解。在計劃行為理論模型中,態度是測量對購買行為的態度,它關注購買行為知覺到的后果。它包括多項對態度的信念(行為信念)和對結果的評估。行為信念是指個人對從事某項特定行為所可能導致的各種結果的信念,表示個人知覺到的該行為的結果,例如,“我住在這家酒店里會得到好的服務”;對結果的評估是指個人對于結果價值的評價,也就是對上述結果的評價,例如,“好的服務會使我心情愉快”。在該理論中,態度就是通過將每個行為信念和結果評估的乘積累加進行測量的。用數學表達式表示即為:

其中,AB是指對行為的態度,bbi是對采取某種行動導致某個結果i的信念,eci是對結果i的評價,而n是指突出結果的數量。

3 服務質量、態度與購買意愿的關系

很少實證研究明確關注于服務質量和購買意愿之間的關系。本文認為,顧客對服務質量的感知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顧客在消費過程中體驗的每一個細節,都有可能影響他的態度(無論是積極的或是消極的),進而影響他的購買意愿。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服務行業中的酒店行業為背景展開研究。

4 影響模型設計與研究假設

(1)基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服務質量包含了可靠性、保證性、響應性、有形性和移情性五個要素,態度包含了行為信念和結果評估兩個要素。將態度作為中介變量進行考察時,就必須考察服務質量的五要素是如何通過態度的兩要素對購買意愿產生影響的。因此提出本文的研究模型,如圖4-1所示:

圖4-1 研究模型

(2)研究假設

基于前面的理論和模型,提出以下假設:

1)服務質量對購買意愿的影響

S1a:服務質量的可靠性對購買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S2a:服務質量的保證性對購買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S3a:服務質量的響應性對購買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S4a:服務質量的有形性對購買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S5a:服務質量的移情性對購買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2)服務質量對態度的影響

S1b:服務質量的可靠性、保證性、響應性、有形性、移情性對行為信念具有正向影響

S2b:服務質量的可靠性、保證性、響應性、有形性、移情性對結果評估具有正向影響

3)服務質量對購買意愿的間接影響

S1c:服務質量的可靠性對購買意愿的影響是通過態度的中介作用形成的

S2c:服務質量的保證性對購買意愿的影響是通過態度的中介作用形成的

S3c:服務質量的響應性對購買意愿的影響是通過態度的中介作用形成的

S4c:服務質量的有形性對購買意愿的影響是通過態度的中介作用形成的

S5c:服務質量的移情性對購買意愿的影響是通過態度的中介作用形成的

5 服務質量通過態度影響購買意愿的實證研究結果

根據中介變量的檢驗方法,考慮自變量X對因變量Y 的影響,如果X通過影響變量M來影響Y,則稱M為中介變量。可以用以下的方程來描述變量之間的關系:

Y=cX+e1①

M=aX+e2 ②

Y=c’X+bM+e3 ③

在檢驗時針對服務質量中某一維度(X)、態度中某一維度(M)以及購買意愿(Y)三者需建立以上三個方程,表示的含義分別是:①服務質量某一維度對購買意愿的影響②服務質量某一維度對態度某一維度的影響③服務質量某一維度和態度某一維度對購買意愿的共同影響。假設Y與X的相關顯著,意味著回歸系數c顯著(即H0:c=0的假設被拒絕),在這個前提下考慮中介變量M。可以根據如下的檢驗程序檢驗M是否是中介變量,中介作用是否顯著:

(1)檢驗回歸系數c,如果顯著,則繼續下面的第2步檢驗。否則停止分析,說明Y與X不顯著。

(2)做Baron和Kenny部分中介檢驗,即依次檢驗系數a,b,如果都顯著,意味著X對Y的影響至少有一部分是通過了中介變量M實現的,第一類錯誤率小于或等于0.05,繼續下面的第3步。如果至少有一個不顯著,由于該檢驗的功效較低(即第二類錯誤率較大),所以還不能下結論,轉到第4步。

(3)做Judd和Kenny完全中介檢驗中的第三個檢驗(因為前兩個在上一步已經完成),即檢驗系數c’,如果不顯著,說明是完全中介過程,即X對Y的影響都是通過中介變量M實現的;如果顯著,說明只是部分中介過程,即X對Y的影響只有一部分是通過中介變量M實現的。檢驗結束。

(4)做Sobel檢驗,如果顯著,意味著M的中介效應顯著,否則中介效應不顯著。檢驗結束。

制作量表和在針對酒店行業中消費者大量問卷調查,并通過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后,我們檢驗了本文提出的假設,四組共14個假設全部成立。即:

1)服務質量的可靠性對購買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2)服務質量的保證性對購買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3)服務質量的響應性對購買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4)服務質量的有形性對購買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5)服務質量的移情性對購買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6)服務質量的可靠性、保證性、響應性、有形性、移情性對行為信念具有正向影響。

7)服務質量的可靠性、保證性、響應性、有形性、移情性對結果評估具有正向影響。

8)態度的行為信念對購買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9)態度的結果評估對購買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10)服務質量的可靠性對購買意愿的影響是通過態度的中介作用形成的。

11)服務質量的保證性對購買意愿的影響是通過態度的中介作用形成的。

12)服務質量的響應性對購買意愿的影響是通過態度的中介作用形成的。

13)服務質量的有形性對購買意愿的影響是通過態度的中介作用形成的。

14)服務質量的移情性對購買意愿的影響是通過態度的中介作用形成的。

6 結合本研究結論對企業的建議

企業應通過營銷宣傳改變顧客的消極態度。通過上面的研究發現,服務質量會對態度產生影響,進而影響購買意愿,也就是說,態度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顧客態度的建立并不是簡單的事情,它是一個復雜刺激的過程。在顧客享受服務的過程中,很可能某方面或某些方面的事情就能改變顧客的態度。而顧客的消極態度一旦形成,將產生對企業的反感情緒,減少對企業服務的購買意愿甚至是購買行為。這種情況將極不利于企業的發展,甚至導致企業的聲譽和地位都受到影響。企業應該積極通過一些營銷活動改變顧客對企業的消極態度,使顧客重新建立對企業的信心,提高顧客對企業的認同,將消極態度轉變為積極態度。

參考文獻:

[1] 瓦拉瑞爾A??澤絲曼爾,瑪麗??喬??比特納.服務營銷 [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 崔立新.服務質量評價模型[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

[3] 郭志剛.社會統計分析方法SPSS軟件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9.

[4] 洪生偉.服務質量體系[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1998.

[5] 汪純孝.服務營銷與服務質量管理 [M].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

[6] 劉滿鳳、黎志成.服務質量的測評模型[J].消費經濟.2003,(3).

篇8

[摘 要] 近年來,“購買服務”這一政策工具逐漸被應用于學前教育領域。購買方式是購買服務政策制度的重要一環,對政策的實施效果有著關鍵影響。從理論和實證研究的結果來看,“直接購買”與“間接購買”各有其特點、優勢和問題。地方政府在制定和實施“購買學前教育服務政策”時,應審慎考慮國外的經驗、教訓,園地制宜地選擇購買方式,并注重配套措施的完善。

[

關鍵詞 ] 購買服務;教育券;購買學位

“購買服務”這一政策工具源自西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轉變,指政府將原來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務事項,通過直接撥款或公開招標等形式,交給有資質的社會組織來完成,最后根據中標者所提供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支付服務費用。近年來,國家出臺的多項指導學前教育發展的政策性文件都提出了“購買服務”的思想。《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改進非義務教育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更是明確提出,“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減免租金、以獎代補、派駐公辦教師等方式,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進一步分析各地探索的“購買學前教育服務”政策,可以發現各地所采用的購買方式存在差異,既有以購買學位方式進行的直接購買,也有采用經費補貼(分類資助)的直接購買,還有利用幼兒教育券通過家長間接購買的方式。實施“購買學前教育服務”政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存在著類似的做法。這些不同的購買方式究竟有何區別?哪種購買方式更有效、更適宜?回答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對購買學前教育服務政策運行機制的購買方式進行深入分析。

一、不同購買方式的作用機制

購買學前教育服務作為一種財政政策工具,通過直接調節服務提供者(托幼機構)的收入或服務消費者(幼兒家長)的購買能力,從而間接影響不同主體的社會經濟行為,進而影響學前教育領域的經濟活動變化,以實現相應的目標。

(一)“直接購買”的作用機制

在各國“直接購買”學前教育服務的政策實踐中,購買學位和分類資助是兩種最主要的購買形式,其具體作用機制有所差異。

1.購買學位的作用機制。

一般來說,購買學位的政策是這樣運行的:政府按照一定的資質、質量標準對參與購買服務的機構提出具體的要求,并依照一定的合法程序(一般是托幼機構提出申請,政府依據相應標準對托幼機構進行審核),通過競爭性購買的模式,有差額地選定最終參與購買服務的托幼機構。換言之,申請機構即使符合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未必能最終獲得合同。在簽訂了合同以后,符合資格的幼兒在政府的指導或安排下,進入托幼機構當中,免費或繳納部分費用,托幼機構則按照合同要求,為幼兒和家長提供有質量的服務。政府按照合同規定評估機構所提供的服務質量,然后向達到了服務質量要求的托幼機構發放撥款或減免稅收、租金、水電(與幼兒入學人數掛鉤),最終實現增加學位供給、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等政策目的。

2.分類資助的作用機制。

政府分類資助的運行機制一般是:首先,政府針對特定目標,對機構提出具體的資質要求。托幼機構提出申請,政府經過審核,審批機構的資格。與購買學位不同,托幼機構獲得資格的過程一般是非競爭性的,且政府對托幼機構的要求較為寬松。此后,托幼機構按照政府的要求,實現既定的政策目標,如增加在偏遠地區的學前教育供給,提高教師工資、資質等,政府依照合同規定,發放撥款。撥款金額可以與人園幼兒數掛鉤,也可以不與之掛鉤。

(二)“間接購買”的作用機制

從理論上來看,作為“間接購買”主要方式的教育券的運行機制如下:首先,家長向政府申請獲取教育券的資格,政府在審核家長的申請后向其發放教育券。家長持教育券,將幼兒送人符合規定的托幼機構。托幼機構收集了教育券以后,政府兌換教育券,向托幼機構撥款。通過引入教育券,公立機構的壟斷地位被打破,家長購買能力和選擇權的增加會導致市場競爭加劇,學前質量得到提升,同時服務供給也呈現多樣化和有活力等特征。但是,教育券在實施過程當中究竟能不能實現提高質量等目標,還受到家長選擇能力、教育券面額設定等多種因素限制。

二、不同購買方式的特點

究竟是通過補助需求方、間接購買,還是補助供給方、直接購買一直是學界激烈爭論的問題。如果我們把補助需求方間接購買和補助供給方直接購買看做一個連續體的兩端,可以發現二者各有側重。

(一)對機構限制的差異

一般而言,采用“直接購買”方式時,政府要與托幼機構達成協議,也因此會對托幼機構提出更多的限制。如美國的Pre -K項目對申請參與購買學位的非公立托幼機構就提出了相對嚴格的資質要求、質量規定。佐治亞州認證幼兒保育機構的要求是班級規模不能超過26人,師幼比為l:18,但要參與Pre -K項目“購買學位”的托幼機構的班級規模則應在18-20人以下,師幼比為1:10。紐約州要求參與Pre -K項目“購買學位”的托幼機構必須聘用有教師資格證的幼兒教師,對不參加“購買學位”計劃的同類機構的相關要求則要低一些。政府對參與“分類資助”的托幼機構的限制相對“購買學位”而言,一般要弱一些,但仍會對機構的資質、教育質量或是運營方案等有所限制。如香港特別行政區在1995年起開始實施、2001年修訂的“幼兒園資助計劃”,就規定參與該計劃的幼兒園必須滿足非營利、學費要求和教師薪資要求。澳大利亞向私立托幼機構提供的設立補貼,要求機構在政府確定有需要的場所選址,并接受使用兒童照顧補助方案資助的兒童。

而以教育券為代表的面向需求方的“間接購買”方式,從增加家長選擇的角度來考慮,會盡量減少對機構不必要的管理和限制,以實現服務的靈活性和多樣化。如香港幼兒教育券在政策設計時,就明確指出,“基于公幣并非透過津貼形式撥予幼稚園,而是直接提供予家長,因此參加建議的學券計劃的幼兒園,不會被視為受資助機構。我們不會把受資助機構在運用公幣(例如采購貨品或服務)時須遵守的標準規定,施加于參加建議的學券計劃的幼兒園,我們只會公布最佳做法,供該等幼兒園參考。”,

可見,就直接購買而言,需要政府設定一定的標準和篩選進入購買程序的機構,并主要由政府來保證購買學前教育服務的質量;就間接購買而言,由于將服務的選擇權下放給家長,因此將更多依靠市場機制來保證學前教育服務的質量。因此,在采用“間接購買”方式時,政府對機構的管理和限制更少。

(二)對顧客回應性的差異

政府購買學前教育服務實現了對自身服務安排者與生產者身份的剝離,政府成為服務安排者,托幼機構是服務生產者,幼兒及家長是服務消費者。在直接購買時,主要是政府選擇服務生產者,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直接聯系較差;間接購買時,主要是消費者選擇服務生產者,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直接聯系較強。薩瓦斯曾指出,“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直接聯系還可以提高服務的回應性,消費者具有選擇余地時尤為如此。當消費者成為服務安排者的時候,這種關系會居主動地位。”南此可見,相對于直接購買而言,間接購買給消費者提供的選擇余地更大,因而間接購買比直接購買使得托幼機構更愿意回應消費者的需求。回應的積極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服務的供給由市場機制調節,反映家長的需求總量;其二,機構更愿意根據家長的需要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其三,在家長有更多需求的地區提供更多的服務,反之亦然。

三、各種購買方式的影響

從各國和地區購買學前教育服務的現實案例來看,直接購買和間接購買各有利弊,沒有一種投入機制能解決所有問題。

(一)對學前教育質量的影響

如果僅從學理上分析,很難對究竟哪種購買方式更能保證學前教育服務的質量下定論。理論上,教育券通過下放選擇權給家長,家長選擇最有吸引力的兒童保教服務,可以迫使市場更多地供給優質低價的兒童保育服務。而支持直接購買的學者則認為,通過政府對機構資質的限制、效果的評估以及認真的篩選,能有效保證供給服務的質量。

但如果考慮到學前教育市場的特殊性,我們就不得不重新審視上述推論。加大競爭能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推斷,是建立在理想市場假設之上的。在一個理想的市場當中,消費者能對產品質量作出準確的判斷,選擇適合的產品,市場會積極回應消費者的需求,供給高質量的服務。但是,學前教育市場并不是一個理想的市場,因為其中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家長要正確評價學前教育質量存在諸多困難,學前教育信任品的特征也決定了家長做人園選擇時很難獲得托幼機構質量信息。同時,與學前教育服務的其他特征如便利性、價格等相比,家長可能并不那么看重質量維度的差異,由此導致家長可能不一定選擇有質量或者質量高的托幼機構。若沒有相關的引導和規范,在一個不完美的市場當中,就容易形成“劣幣驅除良幣”的問題,學前教育質量不僅不會提高,甚至可能下降。

同一政策背景下,同時采用“直接購買”和“間接購買”的實踐案例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這兩種購買方式在現實中對學前教育質量的影響。美國各州政府利用聯邦和州的公共資金來分擔幼兒保育支出的一部分,主要是支持低收入家庭的兒童保育。在1990年聯邦政府提出使用教育券的要求以后,大多數州都傾向以教育券的形式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支持,但仍有一些州使用的是購買學位的形式。實證研究發現,在同時采用“教育券”和“購買學位”兩種政策支持幼兒保育的加利福利亞州,直接購買服務的幼兒保育質量更高。

在同一個地區一段時期內,由一種購買方式向另一種購買方式轉變所造成的影響也能從另一側面說明兩種購買方式對學前教育質量的現實影響。澳大利亞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從向非營利性機構提供運行補助轉向為幼兒及家長提供補助。保育券的實施造成了營利性機構數量的大幅增長,2005年由澳大利亞研究中心開展的全國性調查顯示,在師幼關系、課程等方面,相較于基于社區的兒童保教中心,營利性托幼機構提供的服務質量最低,甚至沒有為兒童提供足夠多的食物。這也就意味著,在從“直接購買”向“間接購買”轉變以后,澳大利亞幼兒保育機構的質量讓人擔憂。

(二)對學前教育服務總量與多樣化的影響

分類資助政策通過直接作用于供給方,藉由一定的制度設計,鼓勵新設符合需求的托幼機構,支持托幼機構的運轉,實現特定區域學前教育供給的增長。購買學位也直接作用于供給方,以穩定的公共財政投入分擔了學前教育成本,吸引社會力量的投入。教育券則是作用于需求方,通過增加家長的有效需求和購買力,在市場機制調節供求關系的平衡作用下,使得供給總量增加。此外,以購買學前教育服務形式出現的增量投入無疑在給市場傳遞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決心,引導社會大眾重視學前教育,激發民間個人或社會組織投入學前教育的熱情,從而實現學前教育供給總量的增長。

若從服務的多樣化、靈活性來考慮,以教育券為代表的間接購買形式要明顯優于直接購買的政策,因為教育券加強了消費者(幼兒及家長)與托幼機構之間的直接聯系,同時對托幼機構在課程等方面的限制較少,因而托幼機構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贏得消費者的青睞,獲得教育券所帶來的經費,就需要且能夠靈活地回應家長的需求。例如,在美國密爾沃基市教育券計劃實施以后,學校為了滿足學生的特殊需要提供了多種教育方案,包括雙語教育方案、多元文化方案、職業教育方案、針對處境不利兒童的教育方案等。反之,直接購買學位政策往往對機構提出相對嚴格的質量標準,如此不可避免地會對服務的多樣化和靈活性造成負面影響。

(三)對服務供給體系的影響

在學前教育服務體系中,主要由公立機構還是私立機構提供服務,主要由營利性機構還是非營利性機構提供服務,都受到學前教育公共政策環境的影響。在購買服務政策中,“直接購買”和“間接購買”都會對供給主體產生影響。首先,從二者的特點來看,前者對機構的限制性更強,因此采用“直接購買”更有可能保證供給主體力量對比的穩定性;后者則多經由家長選擇,政府有意調控的因素較少,所以更可能產生供給主體力量對比的變化。其次,在“直接購買”的政策中,各國政府多傾向于給非營利性機構提供資助。而“間接購買”本意在增加公立和私立托幼機構間的競爭,也就不太可能會限制私立機構甚至是營利性質的私立機構。因此,以教育養為代表的“間接購買”更可能帶來供給主體力量對比的變化,更可能導致私立托幼機構和營利性托幼機構的增加。例如,美國有些州的幼兒保育券認可家庭日間托育服務,由于這類服務的“沉入成本”較低,因此實施幼兒保育券以后,這些州的家庭日間托育服務力量大大增強。在實施了幼兒保育券計劃以后,澳大利亞兒童保育服務提供的主體力量從非營利性質向營利性質轉變,非營利性組織的市場占有率從1991年的58%下降到2002年的25%。荷蘭實施了幼兒教育券以后也有類似的結果。在1999-2001年間,80%的托幼機構是非營利性質的,但到2006年則下降到不足50%。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券的實施并不必然帶來營利性機構力量的增長。如香港的學前教育券只認可非牟利性的學前教育機構,因此在實施幼兒教育券以后,香港地區非牟利性的學前教育機構的數量有所增加。又如臺灣的幼兒教育券只認可立案機構,從而迫使部分未立案的托幼機構不得不立案(即注冊)。同時,供給主體力量的變化也與家長的選擇偏好和其他背景性因素有關,例如英國的學前教育券雖然也認可多種類型的機構,但由于公立部門的“教育券擴大化”行為以及家長對“幼升小”的擔憂,使得更多家長選擇了公立小學附設的學前班,入讀私立部門的幼兒數量反而減少,部分私立托幼機構甚至因為難以維持而倒閉。

(四)對學前教育公平的影響

“直接購買”和“間接購買”都對學前教育公平的實現有積極影響,首先體現在,就讀于不同類型托幼機構的幼兒平等地享受公共教育資源。藉由這兩種購買方式,就讀于非公立托幼機構的幼兒也能受益于公共教育資源的投入。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教育券經費原本只投入公立學校,向非公立機構購買服務能為公私立機構的競爭和公共教育資源的分配提供相對公平的環境。則其次,兩種購買方式都能用于促進處境不利學前兒童教育公平的實現。購買學位、教育券政策若將受益群體限定為低收入家庭子女,直接補助政策將公共財政投入到主要為低收入群體服務的托幼機構,都有助于保障幼兒在人園起點上的公平。但是,部分教育券政策并未將受益群體限定為低收人家庭,而是普及性地發放低水平的教育券,這使得不同收入水平的家長所獲得的實際選擇能力不等,使得低收人家庭只能“選擇”質量低下的學前教育。

(五)對學前教育可負擔性的影響

政府購買學前教育服務政策,一般是隨著政府對學前教育重視程度、投入水平提升的趨勢而出臺的,其作為政府投入學前教育的方式,也在分擔著學前教育的成本。在成本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政府和社會分擔越多,家長分擔部分就相應減少。購買學位政策通過補助機構,要求機構提供免費或低收費的學位,間接減輕了人園幼兒家庭的經濟負擔;教育券則是直接將經費補助發放給家長,用以抵免部分或全額學費,直接減輕了入園幼兒家庭的經濟負擔。分類資助通過投入機構.分擔了機構在師資培訓、教師薪水、購買設備材料等方面的成本,從而使得托幼機構在提高質量的同時將學前教育的收費維持在可負擔的范圍內。

但是學前教育市場的復雜性使得實現學前教育服務費用可負擔的目標并不容易,特別是實施教育券政策很可能會給托幼機構帶來提高保教收費的預期,使得家長的負擔不減反增。如澳大利亞幼兒保育的收費水平在實施教育券政策以后迅速提高。以全天日托中心的每周收費為例,從1991年到1999年家長自行負擔的部分平均每年提高6.5%,期間漲幅高達59%。2000年以后,幼兒保育價格上漲更為厲害,其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其他商品和服務的增長。、當然,這與政府相關配套措施不完備也有關系。同樣是實施幼兒教育券政策的香港,對托幼機構的收費調整做出了明確規定,臺灣、美國更是對托幼機構財務明細的公開和審計等作出了系統規定,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托幼機構不斷提高幼兒保教收費水平的行為。

(六)對學前教育資源布局的影響

直接購買學前教育服務可以引導托幼機構在特定地區提供服務,或者撥款給特定地區的托幼機構,以維持其運作。澳大利亞對托幼機構的設立資助和維護資助就屬于此類。一般來說,這些特定地區是偏遠地區、農村地區,人口較少,學前教育服務的購買力遠不如高收入地區和城市地區。因此,直接購買的方式能夠彌補市場調節的問題,有利于實現不同地區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學前教育資源的合理布局。

而在教育券系統中,由于缺少政策引導和調節,托幼機構是自發響應消費者需要的,因此與自由市場類似,托幼機構特別愿意滿足高收入地區和城市家長的需求。例如荷蘭在實施幼兒教育券以后,托幼機構多從欠發達的地區轉移到有更高購買力的地區。澳大利亞也有這樣的趨勢,20世紀末其經濟欠發達地區托兒中心關閉了數百個。由此可見,如果教育券系統的設計越接近自由市場,對機構的限制和引導越少,越有可能出現學前教育地區發展的不平衡,低收入地區和偏遠地區幼兒的入園要求越難以得到保證。

(七)對學習背景多元化的影響

從理論上來看,教育券較之直接購買,特別是購買學位政策,有助于不同階層的融合和學習背景的多元化,不容易形成種族隔離。出于監管方便的原則,在政府撥款和契約購買項目當中,政府傾向于與那些愿意大規模接收處境不利兒童的機構達成協議,或者是那些地處經濟貧困地區的托幼機構。這可能會造成兒童家庭收入、種族的隔離。耶魯大學從事法律與公共政策研究的教授蘇珊分析了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政府的直接撥款和契約項目,發現“這些項目的種族和階層隔離要高于其他機構”。由于決定權下放,家長的選擇范圍更廣,因而教育券能減少這種經濟和種族隔離的情況:,加州兒童發展政策咨詢委員會的執行副主任也指出,“教育券能夠使不同經濟背景的兒童共同學習”。

但這并不意味著教育券一定能解決學習背景多元化的問題。首先,招收中等收入以上的機構未必愿意招收低收入家庭和有特殊需要的兒童,特別是報名人數超過實際招生人數的學校或托幼機構。智利發放教育券以后,高收入家庭的家長不愿意讓子女與低收人家庭的子女在同一個學校和班級就讀,學校也因此會有“選擇”學生的行為。其次,由于教育券面值設定較低和未包含交通費用等原因,低收入家庭的幼兒也不具備經濟實力進入中等收入家庭幼兒聚集的學校,因此實施了教育券政策的托幼機構仍然可能存在經濟和種族的隔離。

四、對我國的啟示

(一)注重政策與研究的關系

“任何教育活動或決策,均不能只是基于實踐者的某種哲學或信念,而必須基于科學證據”,這已經成為很多國家和地區制定和實施學前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則。購買學前教育服務政策本質上是政府財政投入政策,而財政投入政策的制定務必要遵循學前教育的規律,要解決該不該投入、在什么情況下投入及如何投入等問題。購買服務政策中的購買方式解決的是財政投入方式問題,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他們十分重視不同購買方式對學前教育事業的影響,從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層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對于“購買服務”這樣一個起源于西方國家、制度設計較為復雜的政策工具,要將其應用于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更需要突出研究的作用,以研究服務于政策的設計、實施與評價。

(二)關注不同購買方式的影響

綜合上述理論和實證研究的結果,可知采用“直接購買”和“間接購買”政策各有利弊。直接購買服務更能保證學前教育服務的質量,更容易為特定群體和特定地區(偏遠地區)的人群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前教育服務供給的總量和保證學前教育服務的可負擔性,但是不利于學前教育服務的多樣化,服務質量監管的難度與花費都較大。而間接購買服務有利于學前教育服務供給總量的增加,有利于保證學前教育服務的多樣化和靈活性,增加家長的選擇,相對減少種族隔離,監管難度與花費相對較小,但實施該政策難以保證和提高學前教育服務的質量,容易造成供給主體的變化和地區之間供給的不平衡。

(三)因地制宜確定購買方式

地方政府應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確定購買學前教育服務政策的目的,由此出發選擇恰當的購買方式。如果政策的目的旨在解決“入園貴”,為民眾提供有質量的、普惠性的學前教育服務,則可以考慮“普及性”或“針對性”地向經過篩選的民辦園提供生均撥款或租金減免,以購買學位。如果旨在解決局部地區的學前教育供給不足、師資水平較低等問題,則可以采取向機構發放分類資助的方式。如果重點在于補助家長,且希望增加家長的選擇權,則可以使用教育券。總體來看,由于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主要任務是提供全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因此重點宜采用直接購買的方式。在條件允許、資源充足的地區,則可以重點考慮解決家長的選擇權問題。

篇9

信息時代,旅游電子商務網站已成為旅游從業者與消費者信息交互的重要平臺。通過信息科技的優化強化網站的功能與內容,可提高消費者的在線瀏覽滿意度,激發其購買意愿。以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為研究主體,探討消費者對旅游電子商務網站感知、信任、互動及購買意愿之間的關系。經由模型實證檢驗發現,影響消費者對網站信任的感知因素依序為:知覺有用、產品特性、知覺安全、知覺易用。另外,對網站的信任、與網站的互動是購買意愿的重要前置影響因素。

關鍵詞:

旅游電子商務;消費者感知;購買意愿;信任;互動

一、引言

在新的發展時期,旅游業作為環境友好的、低碳的、可持續的產業,在整個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引領和先導作用,也成為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上網人數的持續增長,物流業的飛速發展,電子商務時代已悄然來臨,傳統行業電子商務應用是大勢所趨,旅游業也不例外。旅游從業者可以將具有空間聚集特征的景區信息[1],借助電子商務的形式,實現跨區域傳播,旅游從業者也得以在較低交易成本的前提下廣泛接觸消費者群體,使得整個交易市場更具透明化和開放性。旅游產品對消費者來說屬于“高涉入”的消費對象,消費者必須詳盡搜尋諸如交通、住宿、價格等相關信息,以輔助消費決策[2]。旅游網站為消費者提供了信息搜集和采購渠道,同時也提供了溝通和互動平臺,是消費者重要的外部信息來源。旅游信息提供的目的是影響消費者的認知與思考,為某項旅游產品或服務創造需求,因此旅游網站所應具備的功能與內容、消費者對網站的態度可能是影響網站訪問者購買行為的前置因素[3]。網絡購物中,消費者面對的是網站,而不是與業務人員面對面地接觸,因此空間的距離感會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不信任,使得消費者的決策要更為理性[3]。Verhoef等指出,先研究再購物的理性消費者群體漸增,網站個人資料的安全性、信息取得的難易度、取得信息的質量等均會影響消費者對產品及網站的認知感受[4]。隨著消費者感知的正向信息的增加,消費者對網站的信任和涉入度就進一步提升。同時,許多旅游網站通過B2C互動環節及網絡C2C論壇設計,賦予消費者更大的溝通權力,推動信息分享交流,降低了消費者的風險預期[5],進而影響對網站的使用意愿以及后期購買行為。過去的研究大多圍繞傳統旅游業的營銷策略或實體情境下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而較少關注旅游電子商務業態。旅游電子商務日益盛行,此業態下的消費者購買行為和網站經營管理理應得到重視。因此,本文將在對過去相關研究的回顧之上,探尋在網絡旅游信息搜尋中,網站特征對消費者信任的影響,同時分析互動在旅游網站中的價值及其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以期得到有價值的結論,為旅游電子商務網站信息管理及建設提供決策參考。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一)文獻回顧

李莉和王靜指出,消費者在線購買旅游產品行為的最重要預測因素為自我效能和網絡知覺[6]。在旅游網站情境下,消費者知覺有用、知覺易用、知覺安全、個人創新消費意愿作為自我效能和網絡知覺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影響消費者對網站的知覺效益評價,自然會影響消費者的網站喜好及購買傾向[4]。其中,知覺易用指消費者感到無須耗費太多精力就可通過網站獲取目標信息,知覺有用指消費者能夠借助網站信息提高對產品的認知程度,二者均已被研究者公認為正向影響消費者網站使用意向及接受程度的影響因素[7-8]。由于網絡旅游產品的無形性,消費者無法先行試用和具體感受評價,因此旅游消費是一項高知覺風險行為,個人創新消費意愿幾乎可以忽略。此外,旅游產品網絡交易的虛擬性,加之網站商標盜用、版面設計和外觀設計盜用等行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實產品信息及欺詐行為的產生機會,會對消費者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網絡安全備受消費者重視[9-10]。最后,網站所提供的旅游產品特性,包括高質量的產品信息、多樣化以供選擇的產品及相對優惠的價格等,均會顯著影響消費者對網站的態度[5]。對網站缺乏信任往往是消費者不愿進一步深度涉入、挖掘信息的主要原因。信任是社會關系中不可缺少的關鍵要素,特別是在虛擬環境下的商業交易中更發揮著重要作用[11]。信任屬于社會結構的一環,實際上即交易雙方能了解并體會對方所需,簡言之就是彼此能夠將心比心[12],故有利于個人在此虛擬交易環境中的行為表現。信任的重要性在于克服有形距離,避免造成心理上的障礙,并且提高彼此忠誠度,引發對網站更高的涉入,加深信息的交換與分享[11]。旅游電子商務的興起,使得消費者不再與銷售人員進行互動,取而代之的是雙方通過網絡來進行聯系,并以線下游客的真實性體驗來判斷旅游項目的好壞[13]。網絡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傳統媒體中一對多的溝通模式,實現了企業和消費者多對多的溝通,如討論區、聊天室、在線模擬、e-mail等方式[14]。互動一向被認為是現代媒體的重要特點之一,是消費者對網站的高涉入程度的表現,經由互動,商家有能力去滿足個人需求,預測并提取對方的響應內容,讓溝通成為網絡營銷的利器[15]。

(二)研究假設

1.網站認知與信任

其一,消費者通過網站收集產品信息的目的往往是為當前購買提供決策參考,或者為將來規劃累積知識,因此對搜尋成本和收益的主觀看法是影響其搜尋行為的重要因素。知覺易用和知覺有用兩者反映了消費者信息搜尋成本的降低和收益的提高,將影響消費者對網站的喜好程度和繼續使用傾向,促進其進一步交流的可能性[2]。其二,消費者衡量網站的“可信賴性”往往十分困難,網絡安全則是一個簡單的能被消費者接受的市場信號。網絡通過安全科技(如加密及數字認證設計)以保護網站及消費者,提高消費者的安全程度,使得預期消費者相信網絡交易傳輸的資料是安全的[10],對網站的信賴將相應增加,進而影響消費者的態度及行為意向。其三,對于旅游網站而言,內容精簡且正確,知名度高,價格優惠,功能全面,能提供消費者專業化的咨詢或數據查詢,可使得消費者從行程規劃、交通、訂房、活動、餐飲、景點介紹的相關信息中,迅速把握區別于同業競爭者的產品核心信息和特性,增強消費者對商家的信任和認同,進而增強消費信心和欲望[5]。根據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H1a:消費者網站知覺易用性正向影響消費者對網絡的信任程度。H1b:消費者網站知覺有用性正向影響消費者對網絡的信任程度。H1c:消費者網站知覺安全性正向影響消費者對網絡的信任程度。H1d:消費者網站產品特性知覺正向影響消費者對網絡的信任程度。

2.信任與互動

意向是驅動行為的重要驅動因素。消費者通過網站感知,形成對網站使用便利或不宜的感覺,進而會影響其進一步對網站深入探尋的行為傾向。互聯網中,消費者若能夠放心地信任對方,將有助于消費者專注于特定產品的深度信息挖掘。與實體環境相比,網絡消費者在有限的時間和信息下,需要更廣泛深入地溝通交流以便充分了解產品信息,因此消費者對商家、消費者對消費者的互動在網絡消費者決策過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McKnight,Choudhury和Kacmar指出,從個體認知來講,消費者感知到網站有關信任的信息(如能力、友善、誠實、可預期性)后,才愿意與網站進行更多的互動,如透露個人資料、商談交易內容等[12]。因此,旅游網站若能強化消費者對網站的正面印象,使消費者能夠快速精準地找出所需信息、獲得更多新知識并縮短購買決策時間,將會提升消費者對網站的信任,進而增進消費者的互動溝通行為。根據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H2:消費者對網絡的信任程度正向影響消費者互動行為。

3.互動與購買意愿

學者一直將社會互動視為社會資本產生的源泉之一。消費者與網站的互動,就是消費者利用網站中的各種功能來挖掘和獲取個人所需信息的過程[14],通常包含B2C和C2C互動兩部分,前者是旅游網站向消費者的營銷活動,后者是消費者群體構建的社會化網絡中的密切連接。互動的本質就是對產品信息資源的分享與交流,將有助于B2C和C2C關系達到所期望的目標。互動性越高,消費者愿意停留在網站上的時間越多,對產品信息的了解也越深入。Andersen認為,在網絡環境中,消費者在瀏覽中會產生“心流”的高涉入狀態,并且具有通過互動產生連續結果、降低自我知覺、提高自我說服的特性,進而影響購買行為[15]。根據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H3:消費者互動行為正向影響購買意愿。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根據文獻回顧及研究假設,提出旅游電子商務網站中消費者網站認知、信任、互動、購買意愿關系的概念性框架,如圖1所示,即消費者網站瀏覽中通過知覺易用、知覺有用、知覺安全、產品特性所產生的對網站的信任,會引發更深入互動,進而影響到對網站旅游產品的購買意愿。

(二)變量定義與測量

各變量的定義及測量如表1所示。各測項采用Likert5點量表測量,根據認同程度由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計分為1至5分。量表經過與華僑大學EMBA班具有實務經驗的1位高管(來自于某綜合旅行社,服務年限超10年)以及華僑大學旅游學院2位教授的訪談后對題項進行修正及刪減,并通過某大學研究生5人進行預測試后最終確定。各研究變量測項均源于相關文獻探討,而且問卷制訂過程中加入旅游從業者和研究者意見,故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

(三)抽樣設計

研究調查母體設定為具有使用網絡進行輔助旅游選擇決策的經驗者,即具備網絡使用基礎知識、網絡瀏覽經驗、旅游產品網絡平臺使用或購買經驗者。由于旅游電子商務已廣為年輕人所理解接受,尤其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和白領一族,計算機使用較為熟練,具有旅游信息搜尋或產品購買經驗,故選擇在網絡和學校中進行調查。實體問卷和網絡問卷內容完全相同,網絡僅為填答問卷的另一渠道,并非公開可任意填寫。實體問卷受測者為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和華僑大學旅游學院的三、四年級學生,網絡問卷發放主要通過個人及友人的微信群渠道發送,受測者除少部分學生外,其他均為高校教師、公務員、科研院所人員以及企業員工。調查時間為2013年10-11月,為期兩個月。合計共發出700份問卷,回收553份,刪除填答不全以及不合理的無效問卷后,合計回收有效問卷506份(網絡問卷調查部分有效問卷246份,實體問卷調查部分有效問卷260份),有效回收率72.28%。

四、實證分析

(一)樣本結構分析

樣本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女性54.5%,略多于男性45.5%,此樣本分布有助于在分析數據時減少性別差異問題。樣本年齡分布以20~25歲較多,占56.7%,26~30歲次之,占36.6%,30歲以上最少,占6.7%,這主要是由于受訪者為學生等青年群體,同時網絡購物消費群也主要以青年為主體。樣本的受教育程度以在校本科、碩士學生最多,占59.7%,其他均為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其中高校教師約占22.5%,公務員和科研院所人員約占4.3%,企業員工約占13.4%,這主要是由碩博士的就業結構決定的。網絡使用歷史6年及以上者占56.5%,4~5年的占24.5%,2~3年的占19.0%。每天平均上網時間6小時以上的有32.4%,4~5小時的有26.9%,接觸網絡時間較長與每天高度使用網絡的受訪者占有極高比例表明網絡已普遍存在于樣本群體的工作與生活之中。

(二)信度與效度分析

表2總結了各潛變量的均值、標準差、成分信度、組合信度、區別效度檢驗值。成分信度Cron-bach’sα值均大于0.7的標準,組合信度CR值均大于0.7的標準,表明信度良好。區別效度采用平均變異抽取量AVE測量,值均大于0.5的標準,表明效度良好。

(三)路徑關系檢驗

采用SEM驗證各變量間的關系,進行假設模型的整體擬合度評價,由擬合指標χ2=457.87(df=217)、χ2/df=2.11,RMSEA=0.032,GFI=0.96,GFI=0.92,NNFI=0.96,CFI=0.98和IFI=0.98可知,假設模型的整體擬合度良好。模型中各變量間的因果關系及其系數采用最大似然法估計,路徑系數及t值整理于表3中。檢驗結果顯示所有假設均獲得支持。

五、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提出旅游電子商務網站消費者購買行為模型,通過實證分析發現消費者對網站功能及內容的知覺,即個人知覺易用、知覺有用、知覺安全與產品特性,會影響消費者對網站的信任,進而對互動及購買行為產生影響。

主要結論是:(1)網站功能設計影響旅游網站消費者信任的因素,依序為知覺有用、產品特性、知覺安全、知覺易用;(2)消費者對網站的信任影響互動程度,互動程度影響購買意愿,且均相當突出;(3)旅游網站在與消費者建立信任感后,和消費者保持高度互動,能進一步深入獲取有價值信息,可增進其購買意愿。旅游業網絡營銷已成為行業的一種必然趨勢,旅游網站應針對消費者的心理層面,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點與特色,對網站的信息資源進行優化和調整,形成自身特色。

主要建議為:(1)旅游電子商務網站應完善旅游景點的資料信息,采用影音互動方式來傳遞產品信息,消除部分消費者對旅游產品的模糊認識;(2)網站應積極開發差異化、趨勢性產品,如個人、小團體自助游和新觀光景點,強調個性化服務;(3)網站應提供網絡安全認證,讓消費者清楚了解在線交易過程,增加消費者信心和對網站的信賴;(4)網站要能提供完整的信息搜尋工具,使消費者對信息搜集的過程感到輕松簡單;(5)旅游網站要能快速響應顧客的疑問,讓消費者有著與人實際溝通的感覺,從而影響消費者對網站的信任和忠誠度。本研究僅針對消費者旅游網站知覺、與網站的信任和互動對購買意愿的影響進行分析,未來研究可更深入分析旅游者的購買決策過程,細化決策階段,如選擇評估、心流產生等因素,構思加入更多前置因素、中介變量或其他外生與干擾因素,以發展出其他可能影響路徑。針對消費者網站知覺安全的衡量,限于參考文獻的有限性,僅考慮到網絡隱私保護和交易安全性,而未考慮由于網站商標、版面及外觀設計侵權對消費者造成誤導所帶來的損害,未來衡量尺度上應進一步完善。此外,網絡消費者的心理及行為非常容易隨著網絡技術的升級而改變,本研究僅以橫斷面角度進行實證研究,多少會限制到本研究的因果推論。最后,出于研究便利性考慮,本研究僅以學生為主體的青年人為主體,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擴大樣本范圍。

參考文獻:

[1]楊媛媛,羅永剛,李強,等.重慶都市圈旅游景區空間集聚特征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4,28(12):61-65

[6]李莉,王靜.從觀望者到購買者:中國旅游電子商務消費者購買決策行為探析[J].旅游學刊,2008,23(5):49-56.

篇10

[關鍵詞] 五味子; 麥芽糊精; DE值; 噴霧干燥; Tg; 狀態圖

噴霧干燥因干燥效率高、對有效成分破壞少、粉末溶解性好而廣泛應用于中藥領域,然而噴霧干燥過程中存在的粘壁及易吸濕問題嚴重影響粉末品質,制約著后續制劑工藝。有文獻表明粘壁現象的產生與物料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有關,Tg越低,粘壁越嚴重[1]。研究發現低分子糖、有機酸等物質的Tg均較低,五味子經水提濃縮后溶液中含有豐富的糖類[2]和有機酸成分[3],所以在噴霧干燥過程中易產生粘壁,導致干燥無法順利進行。

玻璃化轉變理論認為, Tg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水的增塑作用與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4]。何雁等[5]將除濕空氣運用于中藥噴霧干燥過程中,提高了噴干粉的Tg使干燥順利進行,但不能改善其吸濕性,影響了貯存穩定性。麥芽糊精(MD)是淀粉的水解產物,因水解程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的DE值,已廣泛應用于食品的噴霧干燥[67],而在中藥方面的應用研究鮮有報道。因此,本研究以五味子水提取液為研究對象,比較不同DE值的麥芽糊精對其噴霧干燥的影響,并基于水分活度與玻璃化轉變溫度狀態圖預測噴干粉的貯存穩定性條件,以期為中藥噴霧干燥及其噴干粉貯存穩定性條件的預測提供理論基礎和實驗依據。

1 材料

B290迷你噴霧干燥機(瑞士Buchi公司),快速水分測定儀HB43S(METTLER TOLEDO),YW250GSP恒溫恒濕培養箱(北京中環試驗儀器有限公司),Mastersizer3000(美國馬爾文儀器有限公司),掃描電子顯微鏡Quanta250(美國FEI公司),DSC8000差示量熱掃描儀(美國PerkinElmer公司),AL204型電子分析天平(METTLER TOLEDO),稱量瓶(湖南黃陽司玻璃廠),干燥器(四川蜀玻有限公司),CFZ3BD低溫型除濕機(江蘇春蘭空調設備有限公司)。

五味子(批號150401)購自江西樟樹致和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經江西中醫藥大學褚小蘭教授鑒定符合《中國藥典》2015年版要求。乙酸鉀(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六水合氯化鎂(廣東光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碳酸鉀(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溴化鈉(上海實驗試劑有限公司),氯化鈉(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上均為分析純。麥芽糊精(DE10,批號151101;DE15,批號151001;DE20,批號150606)均為食品級(河南鑫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樣品的制備

取五味子適量,用6倍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8 g?mL-1(60 ℃),測定樣品固形物質量分數為23%。樣品分為4份(樣品1,2,3含固量均為40.0 g,樣品4為80.0 g),分別稱取麥芽糊精(DE10,DE15,DE20)40.0 g加入樣品1~3中,并加入一定量蒸餾水使其固形物質量分數為23%,攪拌均勻,備用。

2.2 樣品的噴霧干燥

分別對樣品1~4進行噴霧干燥,噴霧干燥條件相同:進風溫度(140±1) ℃,壓縮空氣比100%,流速7.5 mL?min-1,霧化器壓力柱高40~50 mm。噴霧完成后,收集收集瓶內粉末。

2.3 噴干粉的評價指標

2.3.1 得粉率 得粉率按下式計算。

得粉率=收集瓶內粉末量樣品總含固量×100%

2.3.2 含水量 取約3.0 g粉末,平鋪于水分測定儀托盤中,恒速升溫至105 ℃,記錄讀數,測定3次,取平均值。

2.3.3 休止角 用固定漏斗法測定,溫度(25±1) ℃,相對濕度40%±5%,將2只漏斗串聯用鐵架臺固定于水平放置的倒扣圓形培養皿(半徑r=2 cm)上4 cm,將噴霧干燥所得粉末沿漏斗壁倒入第1個漏斗,經過第2個漏斗輕落在圓形培養皿中心,固定好培養皿的位置,開始慢慢加入粉末直到圓形培養皿上形成圓錐體為止,三角尺量出圓錐體的高度H(除去培養皿的高度),由公式tanθ=H/r計算得到休止角θ,重復3次,取平均值。

2.3.4 壓縮度 取已稱重10 mL量筒,用漏斗勻速注入一定量粉末直至粉末剛好達到10 mL刻度線,記為V1,精確稱定m,松密度為ρ1=m/V1。再將上述盛有粉末的量筒離水平桌面1 cm向桌面自由落下100次,記錄振實后體積V2,振實密度為ρ2=m/V2,平行3次,取平均值。壓縮度的計算公式為(ρ2-ρ1)/ρ2。

2.3.5 粒徑大小與分布 環境濕度控制在50%以下,取適量粉末于干法測定盤中,以壓縮空氣為分散介質,用Aero S模塊測定粉末的粒徑分布,平行3次,取平均值。

2.4 玻璃化轉變溫度(Tg)的測定

樣品測試的氣體氛圍為高純氮(純度>99.999%),流速保持20 ℃?min-1不變。樣品裝量為5~8 mg。掃描程序:快速降溫至-70 ℃,等溫0.5 min;從-70 ℃以100 ℃?min-1快速升溫至90 ℃,等溫0.5 min;以100 ℃?min-1的速率快速降溫至-70 ℃,等溫5 min;最后以30 ℃?min-1的升溫速率進行連續掃描,升溫至90 ℃。取曲線的中點溫度作為Tg的特征值。

2.5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的測定

取粉末少量鋪于SEM銅臺上,經過表面涂層噴金30 s后置SEM下觀察,在15 kV的電壓下拍攝粉末的表面微觀形態。

2.6 平衡含水量(EMC)的測定

采用靜態稱量法[8]測定樣品在25 ℃ 5個不同飽和鹽溶液(KAc,MgCl2,K2CO3,NaBr,NaCl)下的吸濕平衡含水量。環境相對濕度控制在35%~45%,精密稱取粉末約1 g平鋪于已恒重稱量瓶中,把初始粉末和稱量瓶質量記為m1,將稱量瓶(瓶蓋敞開)置于底部盛有100 mL不同過飽和鹽溶液的干燥器中,再將干燥器置于溫度控制在(25±1) ℃的恒溫恒濕箱中,間隔一定時間精密稱定總質量m2,直至前后2次測量相差不超過0.001 g,認為達到平衡,平行3份取平均值。同時測定樣品在不同平衡含水量下的Tg,測定方法見2.4項。

2.7 數據擬合

2.7.1 GuggenheimAndersendeBoer(GAB)模型 吸濕數據用GAB方程擬合水分活度(aw)與平衡含水量(EMC)的關系,模型如下。

2.7.2 GordonTaylor模型 水分對玻璃化轉變溫度的強增塑作用按照以下公式進行預測。

以上數據均用SPSS 20.0進行非線性回歸,根據相關系數(R2)來判斷模型適用性。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DE值麥芽糊精對噴霧干燥的影響

樣品經過噴霧干燥后,得粉率、含水量及噴霧干燥情況見表1。發現加入麥芽糊精后得粉率由35.09%提高到60%左右,含水量降低了1%,粘壁情況得到改善。對噴干粉進行測定,五味子粉末的Tg為30.67 ℃,而加入麥芽糊精后粉末的Tg升高且隨著DE值的減小而增大,分別為59.71,62.94,66.32 ℃。從上可以看出,粘壁情況的改善是由于加入麥芽糊精后增大了物料的Tg,從而有利于噴霧干燥的順利進行。

3.2 粉體學性質及微觀形態

分別測定噴干粉的休止角、松密度和振實密度、粒徑大小與分布以及微觀形態,結果見表2,圖1。發現加入麥芽糊精后粉末的粒徑分布較均勻,休止角減小,流動性變好,微觀形態呈球形。這是因為麥芽糊精均勻地分布于粉體內部,使內外受熱均勻,有利于內部水分蒸發及向外擴散遷移,減小了粉末之間的粘連,有助于改善流動性,其球形表面有些凹陷,可能與液滴在噴霧干燥過程中水分快速向表面蒸發有關[9]。而純五味子粉末形態無規則,如電鏡圖,顆粒之間有一定粘連,粒徑分布不均勻。壓縮度反映了粉末的可壓程度,壓縮度越低,表示可壓性越好,反之越差。加入麥芽糊精后壓縮度減小,粉末的可壓性有所改善。

3.3 噴干粉的吸濕性研究

3.3.1 平衡含水量(EMC) 樣品在25 ℃ 5個不同水分活度下的平衡含水量值見表3。發現五味子噴干粉具有高的吸水量,且吸濕后物理狀態發生改變,粉末易結塊,且隨水分活度的增大,顏色慢慢變深,直至變成黑色粘液狀。而加入不同DE值麥芽糊精后,當在水分活度為32.9%時及以下,粉末未結塊,能自由搖動;在43.2%時及以上,粉末開始結塊,不易搖動,顏色開始加深,直至變成棕色黏塊狀。用GAB方程對aw與EMC之間進行擬合并預測,結果見表4,圖2,發現具有高R2,擬合度好。

麥芽糊精可以改善五味子噴干粉的吸濕性,且隨DE值的減小,效果越顯著,這與不同DE值的麥芽糊精的結構有關,因為麥芽糊精是淀粉經酶法水解的產物,所以DE值越大,淀粉的水解程度就越大,分子鏈變短,分子結構也發生改變,親水基團相

3.3.2 玻璃化轉變溫度(Tg) 一般來說,熱掃描圖譜顯示樣品在熱流溫度變化情況下發生的二級相變,即從玻璃態向黏流態的轉變,Tg取其玻璃轉化的中間點。樣品在aw=0.329下吸濕平衡后的DSC熱掃描見圖3,其他水分活度下吸濕平衡后的熱掃描圖也可以獲得。不同水分活度下吸濕平衡后的樣品所測Tg見表5,Tg隨著水分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這與Mosquera等[10]冷凍干燥水果粉末的研究結果一致。用GordonTaylor方程對Tg與EMC之間進行擬合并預測,結果見表6,圖4,顯示具有較高R2,擬合度較好。

DE值的減小而增大,反映出噴霧干燥的難易程度,在噴霧干燥過程中當溫度超過10~20 ℃以上時就易造成粘壁導致得粉率降低[11]。說明加入麥芽糊精后提高了物料的Tg,改善了噴霧干燥粘壁情況,且噴干粉的穩定性得到改善,DE值越小穩定性越好。

3.3.3 基于水分活度與玻璃化轉變的噴干粉穩定性預測 據文獻報道[12],影響產品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和溫度。目前,水分活度與玻璃化轉變溫度已廣泛應用于評價及預測食品儲存條件,而中藥則主要是根據吸濕等溫線數據得出的臨界相對濕度值來判斷是不夠的,因為粉末的某些物理化學和結構變化如結塊、粘壁及無定型向晶態的轉變無法更好地解釋,這與Tg有關。所以,結合吸濕等溫線和Tg的狀態圖有助于對噴干粉的穩定性條件進行預測,假設噴干粉的Tg為常溫(25 ℃)來獲得其臨界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不同樣品的狀態圖見圖5。當超過了這個溫度,無定形粉末會由玻璃態向粘流態轉變,穩定性下降導致結塊,其臨界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值見表7。

五味子噴干粉的臨界水分活度和含水量很低,為0.155和3.48%,而加入麥芽糊精后臨界水分活度和含水量得到提高且隨著DE值的減小而增大,穩定性變好。其中加麥芽糊精DE10的噴干粉穩定性最好,具有高的臨界水分活度0.392,意味著在25 ℃下,最大的臨界相對濕度可以達到39.2%,同時臨界水分含量為6.76%,噴干粉貯存穩定,但當儲存在39.2%以上的臨界濕度(25 ℃)或更高的溫度(aw=0.392)下會吸濕結塊。

4 總結與討論

目前,針對中藥噴霧干燥中存在的粘壁及易吸濕問題,往往是通過添加輔料來解決。有加入水不溶性物質如微粉硅膠、滑石粉、硬脂酸鎂等[4],在粉體周圍形成隔濕層防止粘壁發生,但其用量受到限制,效果不佳;還有通過加入一些高分子材料來防止吸濕粘壁,然而大都是憑借經驗添加輔料,而未從物料的性質出發,缺少理論的支撐。大多中藥材含糖豐富,經提取濃縮后整個體系的Tg較低,而加入高分子材料后提高了整個混合體系的Tg,使干燥過程中的粉末處于玻璃態,分子結構穩定,不易發生粘壁。

本課題組前期研究中,比較了糊精、麥芽糊精、HPβCD對中藥噴霧干燥的影響,測定了粉末的Tg,發現麥芽糊精優于其他輔料,粉末流動性好,不易吸濕聚團。而且麥芽糊精[13]具有流動性好、溶解性好、吸濕性小、不結團等優勢,且玻璃化轉變溫度也較高,在140~180 ℃ [14],有利于中藥的噴霧干燥。但麥芽糊精具有不同的DE值,DE值不同其性質也不同,DE值越低的吸濕性越小,穩定性越好。本文通過比較不同DE值的麥芽糊精對五味子噴霧干燥的影響,發現均有助于干燥過程中水分的蒸發而不引起粘壁,噴干粉的Tg均升高且隨著DE值的減小而增大,這是由于Tg會隨著相對分子質量的增大而升高,不同DE值的麥芽糊精相對分子質量均較大,而不同DE值的麥芽糊精之間因水解程度不同相對分子質量大小也不同,DE值越大,淀粉水解程度越大,相對分子質量小的物質增加,體系的分子質量因此相對變小[15]。

吸濕性實驗中,發現麥芽糊精均改善了五味子噴干粉的吸水性,DE值越低效果越顯著,吸濕后Tg都隨著水分含量的增大而減小,這是因為水的Tg很低,為-135 ℃,對Tg具有強的增塑作用[16], 水分進入分子內部后,自由體積增加,使分子鏈段變得更加柔順不穩定。基于水分活度與玻璃化轉變溫度能夠很好地預測粉末的穩定性條件,麥芽糊精可以提高臨界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改善穩定性,DE值越低穩定性條件越好,若超過這個儲存條件,易吸濕結塊,這對中藥噴干粉的儲存及后續制劑工藝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Keshani S, Wan R W D, Nourouzi M M, et al. Spray drying: an overview on wall deposition, process and modeling[J]. J Food Eng, 2015, 146:152.

[2] 王艷杰, 吳勃巖, 梁穎, 等. 五味子多糖提取、含量測定及多糖組分分析[J]. 中醫藥信息, 2009, 26(6):30.

[3] 李麗, 肖永慶, 于定榮, 等. HPLC測定五味子中3種有機酸的含量[J]. 中國中藥雜志, 2011, 36(23):3286.

[4] 韓磊, 唐金鑫, 吳亞飛, 等. 含糖類物料的噴霧干燥[J]. 林產化學與工業,2006,26(2): 117.

[5] 何雁, 謝茵, 鄭龍金, 等. 空氣濕度對中藥浸膏噴霧干燥過程的影響及浸膏粉的穩定性預測[J]. 中國中藥雜志, 2015, 40(3):424.

[6] Fabra M J, Márquez E, Castro D, et al. Effect of maltodextrins in the watercontentwater activityglass transition relationships of noni ( Morinda citrifolia L. ) pulp powder[J]. J Food Eng, 2011, 103:47.

[7] Caliskan G, Dirim S N.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drying conditions and the amounts of maltodextrin addition during spray drying of sumac extract[J]. Food Bioprod Process, 2013, 91:539.

[8] Tonon R V, Baroni A F, Brabet C, et al. Water sorption an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spray dried aai(Euterpe oleracea Mart.)juice[J]. J Food Eng, 2009, 94(3/4):215.

[9] Maas S G, Schaldach G, Littringer E M, et al. The impact of spray drying outlet temperature on the particle morphology of mannitol[J]. Powder Technol, 2011, 213(1/3):27.

[10] Mosquera L H, Moraga G, MartínezNavarrete N. Effect of maltodextrin on the stability of freezedried borojó ( Borojoa patinoi Cuatrec.) powder[J]. J Food Eng, 2010, 97:72.

[11] Roopesh M Syamaladevi, Shyam S Sablani, Juming Tang, et al. Water sorption an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in red raspberry (Rubus idaeus)[J]. Thermochim Acta, 2010, 503:90.

[12] Goula A M, Karapantsios T D, Achilias D S, et al. Water sorption isotherms an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spray dried tomato pulp[J]. Comp Gen Pharmacol, 2008, 85(1):73.

[13] 劉文慧, 王頡, 王靜, 等. 麥芽糊精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現狀[J]. 中國食品添加劑, 2007(2):183.

[14] Roos Y, Karel M. Phase transitions of mixtures of amorphous polysaccharides and sugars [J]. Biotechnol Progr, 1990, 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