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開題報告的指導意見范文
時間:2024-01-18 17:24: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開題報告的指導意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課題研究 中期檢查 培養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3.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79
醫學研究生的培養和管理,不僅關系到研究生本身的素質提高,而且對醫院的改革發展、學科建設及提高醫院整體醫療、科研、教學水平都起著促進作用。研究生學位課題研究是研究生面臨的最主要任務,如何做好課題研究,既是全面提高研究生素質的關鍵環節,也是改革醫學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課題。本文從通過加強醫學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的中期考核入手 ,探討提高培養質量的問題。
1 中期檢查的意義
中期考核是提高研究生學習積極性的必要手段,是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一次全面檢查,是促進研究生管理提高水平、加強學風建設的重要途徑。我院獲批研究生學位授權點以來,一直堅持開展研究生學位課題中期檢查工作,隨著對中期檢查認識的不斷加深,考核標準及實施辦法的不斷完善,考核效果日益顯著,并成為院所強化研究生過程管理,確保質量的重要手段。檢查過程中,我院所一直堅持“表揚優秀、促進多數、鞭策少數”的原則,對研究生學習期間的思想素質、課題研究進行全面考核,通過主審、匯報、答辯等方式來激發研究生的競爭意識期,調動研究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從而促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并淘汰不合格的研究生。
2 中期檢查的內容和標準
中期檢查主要是針對研究生培養手冊、開題報告書、實驗原始記錄本及已獲得的成果等進行檢查。科學制定評定內容和標準是保證中期檢查效果的核心。我院所研究生中期檢查主要指標有幾項:①開題報告;②實驗原始記錄;③課題進展;④思想素質。在制定中期考核標準后,對研究生中期考核分兩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主要是對研究生進入培養學科后的思想品德和平時學習情況的考核,由各學科教研室組織進行,并記錄在《培養手冊》中,供檢查專家參考。第二階段現場考核,統一組織答辯,重點對課題進展及原始記錄等進行考核。
3 中期考核的實施
3.1 統一標準,段實施
在統一考核標準后,把研究生中期考核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開題報告書、實驗原始記錄的前期審核,提前將檢查材料按照學科的分布,分發給專家,讓專家預先進行主審。第二階段是研究生統一進行課題進展匯報,專家提問質疑,并反饋評審意見。
3.2 堅持標準,嚴格把關
組織一支資歷豐富,學風嚴謹的評審專家是堅持標準,嚴格把關的關鍵。多年來,我院所已形成了一支三級專家和優秀中青年導師組成的檢查專家組,在考核過程中,嚴格考核標準,堅持從考核實效出發,以高度的責任心,針對研究生培養工作中的問題 ,從課題的科研思路、技術路線和發展動態以及學習態度、科研作風等方面進行質疑、提問、把關、評估。考核后又認真寫出評審意見和打分。這樣的嚴格和認真,才能真正考出成績,拉出差距,達到保證質量的真正目的。
3.3 集中組織,公開答辯
我院所一般在研究生第五學期開學后,采取“集中組織、公開答辯”的檢查形式,對研究生學位課題進行中期檢查。將相近的專業分片開展,公開集中答辯既有利于考核的公平性,同時也是對同期研究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比較,有利于課題的適當、及時調整 ,少走彎路 ,提高在校研究生的整體科研水平。在檢查前,院所組織專家對課題開題報告、實驗原始記錄等資料逐一審查;并在聽取研究生課題進展匯報,通過提問答辯,按照《中期檢查評估標準》,重點對開題報告的創新性、可行性,實驗記錄的原始性、真實性以及課題進展情況進行評分。在研究生匯報后,檢查專家會向研究生進行質疑提問,同時向導師和研究生反饋檢查意見。
3.4 及時總結,表彰優秀
經過長期的考核,中期考核已經成科室和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一項重要工作。部分教研室在考核結束后,組織研究生召開座談會,共同交流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經驗和問題。院所也發中期考核結果予以通報,表揚考核優秀的研究生,同時對考核不及格和差的研究生做及時處理,督促其嚴格按照專家意見,調整修改課題研究,保證順利畢業。
4 中期檢查的結果
根據研究生的考核成績,在量化和全面評價的基礎上,將考核結果分為“優”“良”“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考核意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注重把握好“考活不考死、考實不考虛、考好不考倒”的原則。在歷年考核結果中發現以下共性問題:一是開題報告不嚴謹,可行性較低,思路不夠清晰,課題的可行性較差,部分開題報告實驗設計措施不得力,分組不合理,實驗研究與開題報告改動較大。二是實驗原始記錄不原始,為數不小的研究生的原始記錄都是謄抄第一手資料,雖然記錄本看上來整潔、干凈,但缺乏原始性,缺圖片或照片質量差,圖片顯示的影像不清;三是部分研究生由于試劑原因、課題難度大,或對導師指導意見執行不夠等導致課題進展緩慢;四是大部分研究生缺乏課題研究總結和小結的意識,創新性有待提高。
篇2
文/本刊記者?楊生文
2014年1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決定在廣州市職業技術教研室建立全國首個“技工教育課程研究中心”。這個旨在發揮技工教育科研資源優勢和示范輻射作用,積極做好技工教育課程研究和開發實踐的新機構肩負了理論研究、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三大職能。
這個機構運行一年后的情況怎么樣呢?本刊記者為此專門拜訪了該中心,全面了解了中心的運行情況。
研究課程規律,服務技工教育
行動之一:整合資源,搭建溝通、合作和研究平臺
掛牌以來,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建司、廣東省及廣州市人社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課程研究中心不斷整合資源,積極做好平臺搭建工作,充分利用、發揮廣州市屬各技工院校的研究力量。一是明確定位,明確中心要立足廣州,輻射華南,放眼全國,以項目或課題為載體,著力進行現代技工教育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提供政策建議和咨詢服務。二是完善組織架構,擴充研究人員。目前共有研究人員11名(其中高級職稱6人,中級職稱4人),并先后接受4名學校教師,5名博士、碩士研究生鍛煉學習。三是課程研究中心大量聘請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專家學者和廣州市政府部門及行業企業的專家,使其成為課程研究中心專家研究隊伍的重要來源。同時立足廣州技工教育系統,選拔專業帶頭人培養對象27人,選聘了72位兼職教研員,作為研究團隊的延伸補充。
行動之二:為“國標”“課規”開發提供技術支持
受人社部職建司委托,課程研究中心為編制汽車維修、計算機網絡應用兩個專業的“國家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和“一體化課程規范”提供技術支持和質量監控,保障了兩個文件的順利研發。一是培訓編制組專家,解讀《國家技能人才培養標準編制指南(試行)》和《一體化課程規范開發技術規程》,并主持實踐專家訪談會。二是課程研究中心的骨干力量全程參與人社部和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圍繞標準研制組織的各類全國教師研討會、企業專家研討會,并提供技術指導。三是對兩個專業的國標和課規進行質量監控,主持廣州的評審會,聘請企業和高職院校專家,聚集廣州技工院校專業帶頭人40余名,分別從總體培養目標、層次培養目標與行業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的匹配度、課程體系及內容與培養目標的匹配度、學習內容與課程目標的匹配度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評審,并從與編制指南的符合性、內容的專業性、文本的規范性等多方面進行指導和修訂。
行動之三:關注市場需求和內涵發展,突破技工教育發展瓶頸
2014年,課程研究中心圍繞廣州技工教育發展遇到的瓶頸,牽頭承研的重大課題有:
一是開展廣州及周邊地區技能人才需求調研(2014-2016),累計調研602家企業,開展5場企業技能人才需求座談會,并形成調研報告。
二是開展產業系建設研究。組織專家到廣州市屬7所技師學院進行中期檢查及調研,召開廣州市技工院校新一輪專業布局調整及產業系建設研討會,初步厘清了廣州市技工院校新一輪專業布局調整的原則和基本思路;開展對比研究,形成了《技能人才培養新路徑——廣州技工院校現代產業系建設實證研究》報告。隨后,聘請廣州市發改委領導、國內職教專家進行專業布局調整的專題培訓。通過半年多來課程研究中心主導的產業系建設研究,廣州市屬技師學院對產業系建設的內涵和目標更加明晰,對產業系建設的意義有了充分的認識,多所院校已經開始重新思考產業系下一步的建設思路,采取行動加大推進力度。
三是完成師資隊伍建設研究。在2013年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本年度繼續開展了廣州技工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發展策略研究,分析了目前廣州技工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提出了9項發展策略,成功結題。
四是完成技工教育文化建設研究。開展了廣州技工教育文化體系建設課題研究,歸納總結了廣州技工教育開放多元、獨具個性的文化體系特征,提出了加強建設的建議,成功結題。
行動之四:開展深度校企合作,探索學制技師培養新模式
為探索技師培養的有效模式,提高技師學院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益,課程研究中心在前期課題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校企雙制’技師培養研究”。
一是調研廣州市屬七所技師學院的預備技師/技師培養情況,探索學制技師的培養模式、課程開發、教學實施以及管理評價等技術路徑,通過組織學習等措施提高培養技師的專業師資隊伍水平。
二是通過調研撰寫“關于京、浙、蘇等三地技師學院培養技師的情況報告”,對廣州市屬技師學院培養學制技師的政策依據、專業選擇的考量、評價鑒定等方面進行了可行性分析。
三是為廣州市技師學院“校企雙制”技師培養提供技術指導,與廣州市機床廠合作開展學制技師培養實踐,2014年成功培養出數控機床裝調與維修專業、企業認可度高的6名學制技師。
行動之五:開展技工教育質量監控體系研究
課程研究中心引進職業能力測評理論和授權評價工具,推動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價研究,提升技工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與效益。
一是應用COMET職業能力模型,在開展2011、2012年學生職業能力測評的基礎上,在全國首次開展教師職業能力測評研究,運用科學的理論模型、數據分析方法和工具,并以廣州市屬七所技師學院102位教師參加的機械制造和汽修類專業教師職業能力測評情況為基礎,形成了廣州地區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測評報告和102位教師的個體報告。
二是開展技工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建設研究。按照國際現代教育質量管理的“授權評價”理念,引入相關技術,開展技工院校的校企雙制、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等質量監控,在校企合作、數控技術和汽車維修專業、學習任務、課堂教學等授權式評價、科研伴隨典型試驗的基礎上,總結評價的流程、方法和工具等,為技工院校專業建設中重點項目的持續、批判性和建設性的改進提供技術解決方案。
行動之六:推動技工教育研究成果轉化和學術交流
課程研究中心在2014年應用國際先進理論和研究方法,及時轉化研究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教研成果,并開展了大量學術交流。
一是出版《職業能力測評實證研究——汽車維修專業廣州報告》(清華大學出版社)、《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教學設計薈萃》(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廣州現代技工教育教學研究成果選輯2014》(羊城晚報出版社),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何士林副局長主持的《廣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現狀調查》報告入選《2014年廣州市藍皮書(社會卷)》,課程研究中心辜東蓮主任主要參與的《基于能力培養的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工學結合課程研究與實踐》成果,被教育部評為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對推進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是積極參與人社部組織的針對國家級師資培訓基地培訓者的培訓授課、廣東省人社廳組織的師資培訓和內蒙古等扶貧項目的培訓授課。應用課程研究中心的技術和經驗,為廣東省人社廳“校企雙制辦學評價實施方案”和內涵發展指導意見的文件研制提供了技術支持。
三是積極開展各類學術交流活動。2014年1月,在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中國現代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開題會上,辜東蓮主任作為課題代表作了“職業院校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以廣州為例”專題報告;同年4月,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組織的“現代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研討會上,作了“工學結合課程學生職業能力測評的實證研究”專題報告;12月,在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上作了“廣州技工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專題報告。
立足新起點,實現新跨越
任務之一:組建技工教育課程研究專家庫
2015年,計劃按照《關于推進技工院校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人社部發〔2014〕96號)中關于“組建技工教育專家咨詢委員會和課程專家隊伍,推動技工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建設”和《關于大力促進我省技工教育內涵發展的指導意見》中“組建技工教育專家咨詢委員會和課程專家隊伍,推動技工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建設,開展專業建設、課程開發、課程實施和技能人才評價等研究”的精神,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技工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的名義,在全國技工教育系統聘請一批技工教育研究專家,組建“技工教育專家咨詢委員會”,聘請一批課程業務精湛的骨干,組建課程專家庫。在合適的時機,聯合立項課題,推動全國技工教育重大共性疑難問題的破解。
任務之二:助力技能人才培養標準、課程規范等研制
2014年,課程研究中心參與完成了汽車維修、計算機網絡應用兩個專業“國家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和“一體化課程規范”的研制。2015年,按照人社部職建司的統一部署,課程研究中心將協助這兩個專業的評審工作,同時系統梳理總結標準與規范的開發流程和方法技術,為更多專業的標準和規范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同時,積極推進標準和規范在技工院校主體專業上的推廣應用,指導技工院校教師基于校本的應用實踐,規范專業課程的教學行為,全面提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
任務之三:規范從專業設置到生產實習的教學管理工作,實現全程育人
2015年,課程研究中心將以廣州技工院校為對象,以項目為載體,多方位、多渠道地監管規范教學管理工作,把握好“入口、過程、出口”三關。
一是在做好新專業申報、評審、備案等常規工作的同時,借助市場調查、人才測評、授權評價等方法,積極探索研究建立技工院校專業評估、動態調整、退出機制;
二是以服務企業和學生為中心,繼續推廣一體化課程教學的同時,進一步推進職業指導課程與教學改革研究,舉辦市級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或創業規劃大賽,探索職業指導的新問題并實施職業指導的新形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是進一步完善技工院校生產實習管理,推動生產實習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探索并建立生產實習的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切實提高生產實習管理水平和質量。
任務之四:探索技工院校畢業考試改革和畢業標準建設
2015年,中心計劃重點探索高級工畢業考試改革,以高級工階段的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國家高級工職業資格標準為命題依據,嘗試紙筆與實操測試相結合的學生職業能力測評理論研究及試題開發和測評實踐,促使測評合格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同等層次職業資格的技術水平相當。擬在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汽車維修和數控技術等三個專業進行典型試驗。預計2015年1月,建立測評模型,完成對開發組人員的培訓并確定命題思路,組織專家對命題思路評審;3月完成測評樣題的開發、評審與預測試;5月完成3個專業各兩套正式測評試題的開發與評審;6月組織正式施測;下半年,集中力量進行測評數據處理與分析,提煉研究技術,撰寫研究報告,在此基礎上完善高級工畢業考試改革,探索建立其畢業標準。同時,在2013年人社部“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評價研究”課題結項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中級工畢業考試改革,探索其畢業標準。在“‘校企雙制’技師培養研究”課題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技師畢業考試改革,探索其畢業標準。通過系列研究與實踐,以形成技工院校中級工、高級工、技師的畢業標準和畢業考試方案,系統規范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任務之五:推進技工院校教師專業化研究和實踐
2014年,課程研究中心根據人社部職建司領導指示,開始推進技工院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與實踐:開展國內外教師專業化文獻研究,梳理教師專業化的概念界定、國際教師專業化的最新趨勢;開展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典型個案研究,召開實踐專家訪談會,提煉技工院校教師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歸納了教師職業發展的五個階段。2015年,計劃從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自主等維度開展教師專業化發展現狀和保障調查,研制教學能手、課程負責人和專業帶頭人的資格條件,制訂微教學、教學設計、課程設計和專業建設的評價標準。開展科研伴隨式的典型實踐活動,加強專業帶頭人的選拔、培訓和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強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課程評價、專業評價的能力提升,通過培訓、競賽、項目等形式促進教師職業能力的提升。
任務之六:組織并開展技工教育學術交流和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