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范文

時間:2023-04-08 23:47: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孩子上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孩子上學

篇1

上學是件大事哦

入學意味著以游戲為主的幼兒時代結束了,以學習為主的兒童時代開始了。小學是基本學段,基本必須夯實。身體是裝載生命的車,品德是做人的根本,知識能力是今后生存發展的本領,所以身體好、品德好、學習好要全面發展。至于他能不能成才,那得一步步看,但是必須成人,必須成為社會所接納的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則是不容置疑的。

孩子少講大道理,提出一句話,請孩子重復幾遍,并背下來,不懂要給他解釋:做個要強、愛學、合群、守紀律的好孩子。

增強孩子的上學欲望

一般來說,孩子對從未去過的地方多多少少有些恐懼感,學校也不例外。可有的家長總愛有意無意地說:“你甭美,上了小學你就老實了”,“你玩不了幾天了,等一上學讓老師好好治治你”之類的話,更加深了孩子對上學的恐懼。學前教育專家認為,這樣一來,孩子還沒進校門,就已經開始害怕上學、討厭上學,這勢必影響他的學習態度。所以,家長要有意地引導孩子,告訴他上學后他能學好多知識,能長本事,還能交更多的朋友。更重要的是,他“就要成為大孩子”。使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將要進入一個更高層次的環境,從而產生自豪感和榮譽感。

專家還建議家長,如果有條件的話,帶孩子到他將要入學的小學參觀,讓他了解和熟悉那里的學習環境;平時亦可帶孩子到有小學生的親朋好友家里,讓他多接觸小學生,觀察他們的日常生活;在路上遇見小學生,可以說一句:“他們真神氣!”這樣,孩子往往會產生羨慕的情感。

教孩子正確對待與幼兒園“不一樣”的老師

小學老師主要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生活照顧相應減了許多,老師與孩子個別接觸也少了。與幼兒園老師相比,小學老師在說話語氣、教態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別,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進行心理調適。

專家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孩子自信,經常向他灌輸上學后就是大孩子的思想。所以,老師將以對待大孩子的態度跟他說話,像成人與成人一樣。有了這樣的自信,孩子就不會太怕老師,連廁所在哪兒都不敢問的現象也會相應減少。大孩子還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要訓練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不至于太多地依賴老師,也不至于上學后整天忙前顧后。”

培養孩子的自我監督和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一入學,有的工學校就組織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一下子有了那么多紀律“約束”,孩子可能會產生緊張心理,生怕自己哪一點做錯了,變成“壞”孩子。

為避免發生此類情況,專家建議家長應事先了解這些行為規范和要求,并采用孩子樂意接受的方式傳達給他。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上課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幫助他了解課堂常規;也可以將各種要求融入故事、表演中。切忌一股離地給孩子提要求,形成一種心理壓力。當孩子按照要求做到了,應及時給予表揚,一時沒做到也別急著批評,而是示范給他,并說:“你看,這么做是不是更好?”如此循序漸進地使孩子掌握行為規范,上學后也就不會有突然被“管”的壓力。

在入學前的幾個月里,家長應做到:第一,保證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使孩子的生活有規律,心情愉快,以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第二,經常給孩子講講學業有成的人及自己讀小學時的故事,為他們提供可以學習的實例;第三,為孩子準備好各種必需的生活和學習用具,做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同時幫助孩子逐步學會生活自理;第四,做父母的必須提高自控能力,不絮叨、不說反話、不額外加壓。

提醒家長不容忽視的細節

篇2

您好!我家女兒現讀一年級第二學期,從這學期第一天報到開始她就不肯進校門,一定要讓家里人陪著進教室。但進了教室后,她又不肯放家里人出來,哭著央求家里人在教室外陪著。每天她都這樣,我們好話說盡一點用都沒有,回家讓她寫下保證書,第二天還是這樣。到今天為止,近十天了情況沒有一絲改善。我們也不想影響學校正常教學,跟她說不想上學就回家,她卻哭著說學要上的,就是不想離開家里人,弄得我們很難堪、很心累。

要好的同學問她為什么要人陪著上學,她說是怕老師;我問,她說是怕考試;好心人問,她說是有個同學上學期往她耳朵吐口水,不喜歡同學。所以我們也不知道她真正怕什么。孩子上學期成績很好,老師也對她很好,是班里的紀律委員。上學期期末,孩子就有這個兆頭,很快過年了,也沒注意,這學期到了這種地步,全家都很擔心。孩子很敏感、要強,現在不知怎么辦才好?

一位困惑的家長

這位家長:

您好!信中描述的內容,從孩子自身的角度來看,一方面顯示出孩子依賴性強、獨立性差,內心有些脆弱、有些敏感。同時,也顯示出孩子內心積極向上的一面。雖然她內心恐懼上學,但還是哭著說學要上。

“孩子上學期的成績很好,老師也對她很好,是班里的紀律委員。上學期期末,孩子就有這個兆頭,很快過年了,也沒注意。”這顯示出孩子并不是一開始就排斥進學校的,很可能在孩子出現這個兆頭的前段時間,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什么樣的不愉快事情,讓孩子對學校心生焦慮、恐懼。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如果孩子個性膽小、懦弱,在學校遇到些許事情,無論事情大小,只要自己處理不好或不知道如何處理,都可能會導致孩子內心焦慮、緊張,對上學出現排斥或矛盾心理。

“通過要好的同學問,她說是怕老師;我問,她說是怕考試;好心人問,她說是有個同學上學期往她耳朵吐口水,不喜歡同學。我們也不知道她真正怕什么。”這些描述表明孩子內心焦慮不安,對上學報以矛盾心理。發生這種現象,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怕老師,把老師當“權威”或曾被老師批評過,內心與老師有距離,沒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二是學習有壓力,怕考試不好;三是曾被同學欺負,內心留有陰影。

讓孩子自己上學,家長需要做什么

心平氣和地了解孩子的學校生活

面對此種情形,作為家長,首先要冷靜,心態平和,在自然的狀態下,了解孩子學校生活的狀態。如與同學的關系,對學習的感受、對老師的評價等,從中發現問題所在,然后有針對性地調整化解。家長與孩子相處了解情況時,一定要自然,不刻意為之,讓孩子感受到自由,無論說什么都是被接納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否則可能會引起孩子的焦慮與回避,隱藏問題所在。

平時,家長也要和孩子多交流,詢問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不能等成績出來了、問題出來了才想到去關心孩子。比如,孩子回到家,家長就可以隨便問問:今天學校有什么新鮮事?你的同桌有換了嗎?喜不喜歡他?你的數學老師講課有什么特色?你的課本中有哪些優美的短文,讀兩段美文給我解解悶,等等。尋常的交談會引起孩子的興趣,產生親近感。

與老師溝通,進一步了解具體情況

家長與老師的良性互動、相互協助,能讓孩子及時跟老師和同學們建立正常的依戀關系,讓孩子感受學校生活的快樂,同時也有助于化解孩子對家長的過度依戀。但是,老師一個人要教育一個班的人,時間也很有限,所以家長跟老師交流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注重效果。家長要通過第一步對孩子的情況有個全面客觀的把握,然后帶著問題有的放矢地去跟老師交流。

面談當然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通過與老師零距離的溝通,讓老師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現,家長也可以從老師的口中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這樣雙方也更容易達成共識。但是,在老師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家長應該主動跟老師預約。這樣老師會安排出時間,而且雙方都有充分的準備,也會達到比較好的溝通效果。另外,要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手段。如果沒有時間面談,可以通過電話和微信溝通,更可以通過網絡聊天、郵件的形式來聯系。這些便捷的現代化交流手段方便靈活。

轉變教育觀念,注重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

家長要調整自己的教育心態及方法,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家長應該把孩子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興趣、愛好。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童心童趣,以平等的關系對待孩子,要給孩子以應有的地位和權力,不要強求他們按家長的意愿去支配自己的行動。

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創造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互動交流的機會。同伴交往可以減少孩子的不安感、孤獨感、急躁感,使他們處于穩定感和歸屬感狀態。同伴交往能夠使孩子獲得社交經驗,感受和小朋友相處的快樂,增強孩子走向社會所必須具備的寬容和理解能力。同伴交往也是孩子學習知識的好機會,他們可以互相答疑解問,開闊視野。

這些心理品質和能力都能形成孩子獨特的人格魅力,是走向社會所應該具備的,又是他們在家長身邊學習不到的。當然,并不是說家長對孩子的交往可采取放任的態度。孩子處在生長時期,對是非的判斷能力及做事的分寸感還掌握不好、缺少經驗,因此家長還應對孩子與同學、朋友的交往加以正確的引導。家長要當“輔導員”,不要總是做“法官”。

篇3

2、聊聊孩子喜歡什么,在學校里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跟孩子鄭重其事的說明,現在是學習的時期,積累知識的時期,只有有了知識基礎,才能做想做的事情,并且把想做的事情做好。

4、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做一件事讓他明白,沒有知識是什么也做不了的。

篇4

元宵節后,中小學校都陸續開學了。許多家長發現,在家表現很好的孩子們,提不得上學的事。有的孩子一到學校附近就想逃走,堅決不進校門;有的孩子在上學時會說自己頭痛、頭暈、肚子痛等,若家長強迫他去學校,就會大哭大鬧。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少年精神科博士劉豫鑫認為,出現上述情況的兒童可能患上了學校恐懼癥,多見于學齡兒童,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情緒障礙。情緒障礙是僅次于行為障礙的第二大兒童精神障礙,以焦慮、恐懼為主要臨床表現。常見的兒童情緒障礙還有單純恐懼癥、社交恐懼癥、離別性焦慮障礙和強迫癥等。

1.單純恐懼癥。患兒會對貓、狗、黑暗、高處、血、暴風雨等出現煩躁、緊張、恐怖和不安等異常情緒,并伴有心慌、氣促、大汗等軀體反應,并會主動回避這些東西,嚴重時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

2.社交恐懼癥。患兒往往不敢當眾發言、吃東西,比同齡的孩子更加害羞,并且嚴重影響與人的交往。

3.離別性焦慮障礙。患兒表現為與親人分離時產生焦慮反應,多見于學齡前兒童。

4.強迫癥。患兒往往不由自主地反復懷疑做過的題是否正確、反復洗手、反復回想經歷過的事件和說過的話;還有的強迫癥患兒會重復做一系列有先后順序的儀式動作。

篇5

1、很多的家長都反映孩子不喜歡上學、不喜歡學習,這個有可能是因為在學校的學習相對比較的枯燥,一旦上學的話,作息時間會被安排得非常的緊密,沒有時間玩,也沒有時間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

2、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可能不太喜歡上學。如果孩子不太喜歡上學,特別是在教育中,家長應該提倡因材施教,要具有啟發性的培養孩子對于學習的興趣。如果發現孩子不喜歡上學,家長可以從他的興趣方面著手。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逆水北上,一路高山,一路激流,一路大峽谷。今天走的是高黎貢,明天碾過的又是碧羅雪;一會江左,一會江右。無論車行哪邊,看不盡的就是怒江上各具特色、各式各樣的橋。于是,我心里滋生了一種想法:怒江上橫跨著一座橋梁博物館。

我記下了名字的有:彎橋,躍進橋,碧福橋,時得橋,普拉底橋,惠通橋,還有接近滇藏邊沿的所尼大橋等。

這些橋變幻著模樣在我的面前閃現:人與馬幫都能通過的人馬吊橋,汽車與拖拉機都能駛過的鋼筋水泥橋、鐵索橋和石拱橋、騰板吊橋和溜索等。不管以何種方式出現,但它們無法改變自己的根本面貌――都是無墩之橋:怒江水急浪高,還沒有人能把橋墩栽到河床上去,只能尋找兩岸相對狹窄的地方架吊橋或石拱橋,有些地方,迂回幾公里,才有吊橋過江。

我在六庫以北的第一個縣福貢縣了解到,修一座像樣的人馬吊橋要花費50萬元左右,這是一個當地人不敢想象的數字。一個縣全年的財政收入也只有一千來萬,能拿出多少錢來修橋呢?幸好國家和地方政府下撥過6000余萬,共修溜索21對,便橋10座,人馬吊橋3座,拖拉機吊橋3座和汽車吊橋2座。但是21對溜索橋中,已有17對急需更換,那10座便橋也都成了危橋。有幾座我特地上去走了走,看了看:底下的鐵索已幾十年沒有換了,橫在上面的木板稀拉雜亂,有的兩板之間縫隙很寬,足可以漏下一個人。中間給人踩的那幾片豎板,相接不嚴,已現朽狀。我雖然不知走過多少鐵索橋,自認為有過硬的本事,但在這怒江的便橋上,俯視那江濤激流,竟然兩腿打戰發軟,頭暈目眩。

而眾橋之中最讓我揪心的還是那悠蕩于大江之上的一道道溜索,因為那是無數孩子上學的必經之橋。

溜索有兩種,一種是兩端一般高的單索,滑輪連著跨江繩索,用手腳之力滑過去;另一種是雙索,利用兩端的高低差,可以自行滑過去。孩子們上學用的是第二種。第一種只適用于身強力壯的青壯年。

在福貢縣的馬吉鄉,我觀察和體驗了有上下高差的雙溜索。臨到陣前,一行人全都向后退。看著空中悠來蕩去的那根細索,再低頭瞥一眼那滾滾大江,個個都吐舌搖頭。身體最重年齡最長的是我,第一個打退堂鼓的也該是我。可我一想,連六、七歲的小學生都能獨來獨往,闖蕩江湖好幾十年的我就不能過一次溜索?而且我一直認為,溜索也好,獨木橋也好,纜車也好,正常情況是沒有危險的,關鍵是自己的心態和膽量。

我要自己溜過去,但導游安排了一位青年一路護送保鏢。一片橢圓形的結結實實的兜子攏住屁股,兜子兩端有兩根尼龍繩,頭上是兩個拳頭般大小的半圓的鐵鉤,并在一起掛在溜索上。陪溜的青年就吊在我對面。本來兩腳著地,待掛好后,兩腿一抬,便如同離弓之箭,哧溜一下就離岸了。速度、高度、風聲和濤聲,加上身下深淵激流,我情不自禁閉上了眼睛。200米的溜索,十幾秒就到了對岸。青年人說到了,我還沒有回過神來,真是比飛還快!平生第一次滑溜索,腦袋里一片空白。

回滑,清醒了許多,再沒有閉眼睛,留意到青年起滑前特意從旁邊抓了一把草,不知是為何用。這次,我真切看到了兩邊的高山和身下的深谷激浪。即將到岸急沖之際,還有那么三兩秒,青年抓草的手緊握住了纜索,速度立時大減,抓把草是為了減速!要不一下子就會被慣力撞在巖壁上。這辦法簡單、經濟又方便。正遇小學生放學,一對一對的,仔細觀察,小手里似乎都抓了把草!

離開馬吉鄉后,怎么也忘不了那些靠溜索過江去讀書的小學生。一天,在丙中洛鎮的商店里,大家都在慷慨地掏錢為山里的人家買糖果、點心和衣物。我想來想去,又想到了大冷天過溜索上學的那幫小學生。山谷里風更寒,還常飄雪,孩子們抓著把草的小手全露在雨雪江風里,要是凍麻木了,到對岸時抓不緊,減不了速,那不要出事嗎?或許沒出過,但我是這樣想的。于是,我就買了幾十雙手套,托人帶給那些小學生,只希望孩子們過江時不要手里抓把草露在寒風里。誰家的父母沒有孩子,看著孩子那樣過江能不心疼嗎?

我問過,當地五、六歲的孩子就開始學滑溜索了,學校就在江對岸,不滑溜索怎樣去讀書呢?不去讀書,是大人們不能允許的。問到最大的愿望,孩子們說,過江上學能有一座橋,只要是能走過去的一座橋就行。

篇7

1、提前做好準備,小孩子一般都喜歡跟其他的小孩一塊玩,在自己的孩子需要去上學之前要給孩子灌輸一些知識,比如在學校可以跟很多很多的小朋友一塊玩,還有很多的玩具。這樣就會提起孩子的興趣,一旦有了興趣,小孩子就會愿意去上學。

2、教會孩子學會獨立,小孩子在去上學之前最好教給孩子一些獨立的生活知識,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大小便的,如果到了學校還不能獨立的話,可能會給自己的孩子或者老師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3、先熟悉一下環境,在自己的小孩子去上學之前,可以先帶自己的孩子多去學校轉轉,這樣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提前熟悉一下學校的環境。

4、多與老師溝通,在開學之前先跟孩子的老師溝通一下,把孩子的一些情況向老師介紹一下,這樣會讓老師提前做一下準備。可以在一些特殊的方面,對自己的孩子有針對性的照顧一下,也會更好的去教育他。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我家寶貝剛剛從幼兒園大班升入一年級,學前階段無論叫學前班、還是叫幼兒園大班,都是上學前的準備階段,做為過來人有一些經驗如下:        1.學前班應該學一些一年級基礎知識,比如拼音,簡單算術等。入學后,學校藝術節、一年級入學活動開展,綠苗苗預備隊宣誓活動等特別多,英語、計算機、地理、音樂、美術等很多科目同時開了,孩子需要調整適應一年級生活,早起晚回很辛苦,很難馬上進入學習狀態。多數孩子都掌握的知識,老師上課講得很快就略過了,孩子如果不會很吃力的。

        2.學前班要注意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比如系鞋帶、擦PP、自己拿飯盒吃飯等。幼兒園時,除有兩個教學老師外,另有一個生活老師關照他們生活吃飯等。入學后,是一個班主任管理40-50人的班級,以教學為主,孩子如果自理能力差就會弄得有點狼狽。開學前幾天,我中午探望,老師忙得滿頭汗,還有吃飯吃得滿桌子都是的,還有上廁所需要老師幫助的。

         3.作息時間上需要一些調整:比如午睡的習慣最遲應在上學前一個月調整過來。有的學前班不午睡了,有的幼兒園還保持午睡的習慣,要在學前調整。在用餐時間上也要調整,學校時間是早到校,中午一餐。幼兒園是兩正餐、一次早點、一次水果。如果在幼兒園時孩子養成習慣早晨起得晚不吃早飯,上小校就會累瘦了。

        4.孩子開始進入學校也有一個定位的問題:這一點可能不重要,也可能通過努力會改變。但孩子入學后,開始就名列前茅,老師投過來的贊許、喜愛目光,會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將孩子“捧”到了一定位置,自己就不甘于落后了。相反,如果孩子開始就在后面掉隊,時間長了,就怕他安于“現狀”了。

        (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篇9

兜爸做HR(人力資源管理)一年來壓力有增無減,每天早出晚歸,到家之后仍是心事重重、郁郁寡歡的苦瓜臉,三句話離不開“頭痛”“心累”“想睡個懶覺”。最初的兩個月還好,他傾訴一下,我安慰一下,兜兜似懂非懂兀自看電視。

時間長了,兜爸這種祥林嫂似的抱怨一出口,兜兜就開始頂嘴:“我學習也很累啊!我也不想上學了!”一個不想上班的,一個不愿上學的,關于誰更辛苦一些,誰更應該被同情,開始無休止的“攀比”。

這樣的爭論無休無止……剛開始大家覺得是一家人拌嘴玩兒挺有趣,直到有天,我發現心態一向積極陽光的兜兜早晨起床像爸爸一樣嘆口氣道:“唉!求死day啊!”

當場石化。

苗頭越來越不對了,兜兜的表現越來越消極,學習不再是給自己學的本領,成了老師家長強加給她的任務。對生活總有很多不滿,怨天尤人,而不是主動去爭取……我嘗試各種引導,但是完全不見效果。

某天下了晚自習,兜兜習慣性地問:“媽媽,爸爸回來了嗎?”

當我給出的答案又是“爸爸在加班沒回來”時,兜兜若有所思,不一會兒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爸爸是上高年級的晚自習,我是上低年級的晚自習,所以爸爸總是下課比我晚!”

通過這句單純的話語讓我明白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在孩子的心里,學校與工作是可以簡單劃等號的。

兜兜的癥結找到了:她得了傳染病!一種情緒傳染病!當兜爸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情緒帶回家來的時候,兜兜就被這種慢性病傳染了!

既然負能量來源于兜爸,那么我以前對于兜兜的種種引導只能說是治標不治本,想要斬草除根、釜底抽薪還需要從兜爸入手。

兜兜睡后,跟兜爸進行了詳談,讓他明白,他的行為已經對兜兜產生的不良影響且亟需扭轉,但是只抱怨人家就純屬指責了,所以我還推心置腹給他建議:

1.有意識像聊天氣一樣輕松地聊工作

聊天氣的時候不帶感彩,下雨帶把傘,降溫穿外套,工作、學習其實也是如此,改變不了就學會適應。煩心事盡可能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濃墨重彩加入太多感情渲染只會讓自己沉浸在失意、沮喪的漩渦中無法自拔,致使“親者痛,仇者快”,沒有任何價值。

2.把壞情緒關進冰箱:冷、靜、藏

選冰箱都知道需要制冷效果好的、噪音小安靜的、存儲空間大耐用的。遇事冷靜別忙亂慌張、靜鈍從容按重要程度排序、有條不紊地去完成;藏不是藏著一堆工作磨蹭,是要心里有底,能經得住事。《周易》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在默默無聞的時候,就藏匿鋒芒、修身養性,等到機會來時,充分展露自己的才華。

3.把工作壓力演成勵志劇

為什么女人喜歡看韓劇?因為女人透過千辛萬苦跌宕起伏劇情,從中看到了灰姑娘變公主的勵志希望啊!接手一份工作,先預見可能的結果,立下目標,然后再做計劃細化目標實現的步驟,過程中的壓力就當勵志劇的劇情吧!

兜爸聽了我的建議還挺感動的,不僅沒嫌我嘮叨,還承認確實是自己最近的消極情緒給了孩子不好的影響。但是真正的改變肯定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我對兜兜也做了應急調理:

1.情緒不好不見面,削弱污染源

兜爸加班、心情不好的時候不妨放他出去跟朋友喝酒解悶打球扯淡,盡量讓兜爸把消極情緒釋放在外,不讓兜兜聽到;我每天跟兜兜在一起聊開心輕松的話題,恢復兜兜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對學校、對學習的飽滿熱忱。

2.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換一種語氣說問題

晚上爸爸加班,兜兜說:“爸爸真可憐又加班!”我說:“不是這樣,是因為爸爸學了很多本領,有很多工作都離不開他呢!你也好好學習,將來很多人都敬佩你,有問題來請教你,想想這樣多酷!”

“Yes!酷斃了!”兜兜對爸爸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對自己的未來也飽含期待。

3.自信接受挑戰,不怨天尤人

“XX上課先跟我說話,我理他才被老師批評的”“這道題我會,考試的時候太困了所以沒做對”這些找借口的行為,實質就是怨天尤人的消極心態。引導兜兜從自身找原因,犯錯誤可以改,不會可以學,但是不允許推卸責任、回避問題,要勇敢地面對挑戰,自信地解決難題。

人生是一場修行,教養孩子是一場修行,善為父母豈能不是一場修行?

兜爸說:我每天面對很多人,處理很多糾紛,辦公室人來人往,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啊!

兜兜:我每天也要跟很多同學呆在一起,我同桌很調皮經常跟我打架!還要想帶去的兩本漫畫書是給晨晨、樂樂呢,還是給天天、昊昊?下課我也沒時間上廁所呢!

兜爸:我要寫很多材料,要給領導匯報,還要迎接檢查!

兜兜:我要寫很多作業,還要練合唱準備給校長匯報演出啊!我們中午都不能睡午覺!

篇10

由于車禍,一個不幸的家庭,使兒子的雙腿殘廢!因此,每天清晨,這位父親在太陽還未爬上山頂,就將兒子抱在自行車上,送兒子上學!14歲了,竟然還要父親的肩膀,不能離開這個靠山.多么重啊,把兒子送到學校還要一步一個臺階,慢慢地把兒子背向教室.我不由自主地想.這是個多么偉大的父親啊.在他心中,背自己的兒子上學,是理所當然的!

記得一天早晨,我匆匆走向學校,走到龐大的教學樓前,我又看見父親背而兒子上學了…我停下了腳步.這位父親多么偉大!連龐大的教學樓也比不上這位父親!再次把目光轉到父親身上,我不由得驚呆了,漫長的歲月過去很久了,在父親兩鬢留下歲月的痕跡!

明天的明天,這位父親還會背著兒子上學么?我一定會在背后,默默地祝福這位父親,因為這位父親的精神可敬可畏!

長大后,我無論天涯海角,我都忘不了這位父親,忘不了在母校中有個偉大的父親激勵我走向人生,忘不了有位父親讓我體會到做父母對兒女的無限期待,忘不了,人生該如何面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