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段落范文

時間:2023-03-17 08:21: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好的文章段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好的文章段落

篇1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劃不劃分段落也必須圍繞這一中心任務來進行。尤其中、高年級在課堂教學中劃分段落對學生全面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脈絡、培養思維與寫作能力等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此,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一、劃分段落有利于學生立足全文,緊扣中心理解文章內容

(一)從課題入手,劃分段落

“題目”是文章的靈魂,心靈的窗戶,起著提綱挈領、統率全篇的作用。盡管劃分段落的方法很多,但我認為從“題目”入手效果最好。

譬如《云雀的心愿》一課,在談到分段時,我首先說:“誰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就是讓沙漠變成綠洲。”“為什么小小的云雀會有這個心愿呢?它都看到了什么呢?”學生馬上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學生回答:“因為它看到了沙漠中黃沙滿天飛舞,還看到了洪水泛濫成災?!蔽艺f:“同學們回答得很好?!苯又?,我因勢利導:“可不可以把小云雀所看到的惡劣環境分成兩段?”有學生回答:“再加上開頭需要點出事情的起因,分為四段最合適?!边@樣,輕而易舉地弄清了文章的結構與層次。因而,從題目入手分段的方法,對每篇文章都適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段落有利于理解課文內容

還以《云雀的心愿》為例,文章可以劃分為以下四個段落。

1.寫云雀媽媽帶小云雀到外面看世界。

2.小云雀在沙漠中看到了黃沙滿天飛。

3.小云雀看到了洪水泛濫成災。

4.小云雀的心愿。

在各段段意的基礎上,學生再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就容易了。這樣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又激發了學習興趣,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使學生懂得文章的完整性,何樂而不為呢?

二、劃分段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寫作能力

由于對劃分段落缺乏正確引導,直接導致了作文水平的質量不高。翻開中高年級的學生習作,我們可以發現,有的學生除了開頭,結尾、中間都揉在一起;有的學生抓不住重點,詳略不得當。這充分說明了在學生的作文中,布局謀篇能力的薄弱。這與預讀教學中對段落劃分的疏忽,有一定關系。

從這里可以看出,劃分段落,抓文章的主要內容,找出典型的事例,對理解文章的布局謀篇(構思),提高寫作水平非常重要。

三、劃分段落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習慣

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大膽創新。因此,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主研讀課文,依據自己的看法梳理文章結構。如學習《蒲公英的夢》一文,有的學生根據“深夜的街道”“第二天一早”“天色已經暗了”等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把課文劃分為三個部分。而有的學生根據課文中描寫場景的變換把課文分為四部分:

1.蒲公英因為所處的環境太差,擔心開不出漂亮的花。

2.蒲公英一天的痛苦經歷。

3.蒲公英渴望人們改善環境。

4.蒲公英渴望生活在美好的環境里。

這樣的劃分也不無道理。我贊揚了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挑戰的精神。

篇2

【關鍵詞】大學英語;考試;寫作;閱讀

在教育體制改革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產生較大變化,為了保證準確率,一定要引導學生明確閱讀與寫作要求,并根據自身經驗充分應對,這樣才能實現良好的考試成績。

一、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寫作的應對策略

(一)多樣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課本重點進行復述、總結等,并寫出段落作文,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對于學生的各個類型寫作,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檢查,實現集體批閱方式。但寫作中出現錯誤期間,教師要給出正確的意見。對于一些比較優秀的作文,教師可以組織小組相互模仿,學習其中的優勢。在日常學習中,為了能夠寫出更好、更優秀的作文,一定要多看范文、多背誦一些好句子等,在這種寫作學習中,學生不僅能掌握好詞匯、語法知識等,還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保證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二)掌握其中要點

大學英語四六級寫作考試習題是以漢語提示的,為三段式結構,在各段的開頭為主題句。一般為論敘文。好的開頭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寫作期間,可以根據不同的題目,對其進行概括,也可以利用提問、定義、引用的方式描述主題。

(三)處理句子連接性

為了促進句子與句子之間的更好連接,學會正確使用連接詞。對句子銜接中,明確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保證句子、類型的多樣化。如:可以利用定語從句、倒裝句、虛擬用句等。

(四)全方位檢查

學生在打完草稿后,要對其進行全面檢查,并對其中的錯誤進行修改。其中,要注意到人物主語、語態、時態等,保證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融合性。

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閱讀的應對策略

(一)明確文章特點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常存在的閱讀為記敘文、議論文。為了能夠有效理解,需要對其中的地點、人物、地點等要素充分掌握,理解其解題思路。

(二)養成閱讀習慣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保證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教學期間,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課程難度、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擴展閱讀教材的深度和廣度,保證學生獲得更多知識,從而增強學生地閱讀信心。在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期間,學生要養成邊讀邊查的習慣,遇到生詞查字典。為了不影響閱讀重復,在閱讀每個段落之后,需要集中注意力進行分析。在該情況下,不僅能方便學生了解文章中心思想,還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掌握閱讀技巧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閱讀技能的提高,保證其發揮重要意義。比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找出文章中涵有的中心句,理解文章的整體內容,促進閱讀任務的有效完成。一般情況下,主題句都會出現在段落首、段落尾。所以,在閱讀學習期間,一定要學會找出其中的中心句,保證閱讀效率的提升。

如:速度訓練法。因為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期間,要對為文章進行仔細閱讀,容易受時間的限制,所以,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出中心句子,理解全文內容,促進閱讀任務的高效完成,就要學會快速閱讀。一般情況下,文章中的主題句會出現在段落首部和尾部,所以,在教學期間,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文章段落的首尾部,從而保證閱讀效率的提升。不僅如此,還要引導學生重視一些關鍵詞組,根據上下文的詞義對其猜測。

如:略讀與跳讀。在該閱讀方式下,學生需要重視到文章的標題、黑體字以及一些關鍵詞,特別是每個段落的開頭句、結尾句,保證學生理解全文的大意。

如:引導學生根據某個問題進行閱讀。學生在掌握文章中心句后,要帶著問題再次閱讀,使其能快速找出其中的問題答案。

如:精泛結合的閱讀方式。精讀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句子含義、語法知識以及詞匯等,并學習到主要的修辭方法和寫作方法。在課堂學習中,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需要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學習期間,不僅要做好閱讀筆記,還要在課后完成復習與鞏固閱讀工作。對于泛讀來說,能夠使學生更多詞匯量,并熟練掌握文章載體和題材,這樣不僅能夠打破學生的專業局限性,還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保證學生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獲得更高成績。

三、總結

基于以上對大學英語四六級閱讀、寫作應對策略的分析,學生一定要掌握充分知識,提高自身的詞匯量,并為其提供良好的試策略,這樣才能使學生獲得更好成績。所以,學生掌握好閱讀、寫作技巧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俞月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寫作與閱讀的應試策略[J].咸寧學院學報,2010,30(7):89-90.

[2]凌成德.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中寫作側補強――以《21世紀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為例[J].考試周刊,2016(20):83-84.

[3]黃萍.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成功通過者考試策略個案研究[D].揚州大學,2011.

篇3

【關鍵詞】書面表達;平行結構;使用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章標識碼】B 【文章編號】1326-3587(2012)03-0034-02

平行結構顧名思義指在結構上常常呈現某種對稱的形式。利用平行結構可使文章的語言由松散變得凝練,從而表現出獨特的魅力,讀上去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也使文章賦有一定的文采性。如何在實際寫作中巧妙地使用平行結構,以表現文章的張力,可通過以下的幾種形式來達到此效果。

一、利用定語從句的形式表達

在一個段落中分別用兩which引導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對前面提及的內容作進一步的說明。既使用了復雜的結構,又起到了對事物的補充說明,而且在語篇中又起到了較好的連接作用。因此在寫作時合理地加以使用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如:

1、About one third of them feel happy that their parents can trust them, which is vital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m. Next comes the content that their parents can approach them in an equal position, which accounts for a bit over 30% of the students.

該段落用兩個which引導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闡明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父母對子女的信任能促進雙方進行有效的交流。父母和子女平等交談也有利于子女更好地成長。兩個定語從句分別說明了其重要性,使整個段落得到了有機的連貫,起到了雙管齊下的功能作用。

2、As many as 80% of the students are in favor of what the school has done, saying that we may feel energetic and refresh ourselves with keeping short hair, which also matches our identity as school students. Besides, keeping long hair may cost us a lot of time and efforts, which may otherwise be devoted to our study.

該段落主要論述了對學生發型的不同觀點。首先闡明短發使人顯得精神,并且與學生的身份也相符。接著筆鋒一轉又敘述了留長發的不利因素,學生應把精力放在學習上,而不是注重其外表。兩個定語從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學生對此的觀點,形成了較好的平行結構,使人讀之明理。

二、利用分詞結構的形式表達

除了使用定語從句外,在文章中也可使用現在分詞短語的形式來達到平行的功能作用。現在分詞短語的形式在句中可以表達結果或目的,將此形式放在某一句子后可以起到言簡意賅的功能作用,既達到表達的效果又能使所論述內容賦予完整性。如:

1、Firstly, as many as 3 billion plastic bags are used every day in China, causing a severe waste of resources. Secondly, the ultra -thin plastic bags get easily broken and left abandoned everywhere, ending up as litter.

該段落主要論述了在我國使用塑料袋后造成的不良結果,在每一句的后面分別用分詞的形式敘述了資源的浪費和引起的結果,兩個分詞短語構成了并列的結構,使人讀后覺得有理有節,體現了使用句式的高超之處。

2、The advantages of offering visitors free admission are clear. First, it can help the citizens to know about r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social changes, motivating their love for our motherland. Second, visiting museums can strengthen the citizen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society, helping to create a harmonious society.

該段落主要論述了一些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的益處。通過兩個分詞的形式說明既可以促進市民對祖國的愛又可以有助于社會的和諧。兩個分詞分別對前面所敘的內容加以概括,形成了良好的平行結構,使人讀后感覺理由充分。

三、利用介詞結構的形式表達

在英語中寫作有時也可用對等的介詞短語形式來表達此效果。這些介詞短語常常以雙重的形式呈現,從而形成對等的結構,從多層次的角度來揭示某一事物,使所敘述的內容在細節上得到進一步的拓展。使人讀后感覺層次分明、結構緊湊、言之有理。如:

1、On the contrary, others are in favor of the different idea. For one thing, it is very easy for students to form the habit of dependence. For another, teenagers should have a good rest during their spare time. Most importantly, it is thought that most of tutors just want to earn money rather than help these students.

該段落主要陳述了在是否請家教問題上展開的論述。持反對觀點的學生認為請家教一方面會使學生形成一種依賴性,另一方面青少年在業余時間應得到良好的休息。通過使用兩個介詞結構的形式論述了對事物的看法,清晰地闡明了個人的觀點。

2、To deal with this situation, I think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prot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On one hand, relevant laws should be passed and those who produce pirated products should be severely published.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raise people’s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該段落論述了如何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運用兩個介詞結構來闡明如何實施,一為通過相關的法律打擊盜版,二為喚起人們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通過遞進的方式形成平行的結構,使整個段落讀上去說理透徹、表達有致。

四、利用排比結構的形式表達

在實際寫作中有時為了達到平行的效果,也可以使用排比的結構形式,使所寫的內容形成句式結構相同,給人以視覺的美感。如:

1、What if an ambulance rushing a seriously sick patient to the hospital gets stuck in it? What if the fire engine is on its way to a fire accident? All these and other cases may possibly make us deeply annoyed and resulted in heavy losses.

該段落主要敘述了當前交通的問題。用兩個What if的并列結構形成排比的形式,引人而思。并闡述了此情況常常給人們帶來很多麻煩以及損失,句式排列一致,顯示出獨特的韻味。

2、They cheat in different ways. Some of them look at each other’s papers, some refer to their text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and still some just prepare pieces of paper on which are written some answers.

此句論述了考試中一些學生作弊的情況。用三個并列的some 形成有力的排比形式,使人讀后感覺敘述有理有節,層次分明,既加強了語氣又給人以視覺美的感受。

五、利用關聯詞的形式表達

1、We need not only the necessary support and cares from our parents and teachers but also the challenge of difficulty, the experiences of hardships and the joy of success.

該句巧妙地運用關聯詞not only…but also構成話語的遞進形式,精辟地論述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僅需要父母和老師的支持和關愛,而且也必須經歷困難的挑戰、艱難的體驗以及成功的歡樂。把一連串的名詞通過關聯詞串在一起,彰顯了句子簡潔、結構整齊的特色。

2、I’ll work hard and creatively, but never be lazy. I’ll follow the law and disciplining, but never break them.

該語言點論述了學生在成長道路中應如何運作,在其后用了兩個but的省略結構巧妙地加以轉折,句子簡潔明了,意味深長。前后結構對稱,顯示了用句的高超之處。

3、Generally, success in many fields depends on getting information. while failure in policy-making often results from the lack of necessary information.

篇4

【關鍵詞】小學生英語 閱讀 能力

一、 激發小學生對英語閱讀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激發小學生對英語閱讀學習產生的濃厚興趣,才能讓他們在閱讀學習中全神貫注地跟著興趣與好奇心快樂的學習。在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開始,先根據教材精心設計好教學場景,認真選取相關的既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兒童英語歌曲或英語短篇故事材料,通過學唱,表演,故事問與答,句子接龍比賽等形式組織好一場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利用現代教學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呈現出吸引他們眼球的形象生動的畫面。在課堂的導入階段能很好地利用多媒體將教學內容展示,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非常有益的。設計課件安排 “Listen,guess and act”或者“Look,guess and act”的游戲進行課堂教學,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教學,與老師和同學們互動。學生在讀書時就會聯想起當時與老師同學們的學習情景,有趣,更把閱讀材料記得牢。課堂教學的多樣性與輕松歡樂的氛圍讓學生們學得開心,記得牢,寓教于樂,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能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獲得知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利用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與渴望獲得新知識的心理,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從而愛上閱讀這一需要長時間積累學習的過程。

二、 擴大學生的英語詞匯量

閱讀本身就對詞匯量有著一定的要求。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如果學生的詞匯量達不到閱讀材料所要求的范圍與數量,那么學生的閱讀速度與閱讀理解的深度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擴大學生詞匯量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前提。如何讓學生熟練掌握一定量的單詞,又是英語學習過程的重中之重。雖然小學生的記憶力是非常好的,但是不能為記單詞而單一的記單詞。由于記憶曲線的作用,記下的單詞仍會遺忘。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尤其注意指導、督促、檢查學生的詞匯學習。首先是課本要求詞匯必須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我會通過圖片認詞,表演猜詞,實物說詞等形式讓學生們在有趣的學習中牢牢把單詞記住。其次,課外閱讀所產生的新單詞,我會悉心指導學生把它們放在他閱讀的句子或故事中聯系記憶。這不僅能讓學生記住了單詞的意思,也記住了單詞在句子中的用法。最后,我在課外會給學生一些讀物書目建議讓學生自由閱讀,并進行統一的檢查,就學生閱讀的內容進行提問,讓學生復述他閱讀的故事。讓學生通過比賽看書的多少,詞匯量的大小的小游戲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擴大他們的閱讀量和詞匯量。

三、 選擇有趣味性的閱讀材料

在進行英語閱讀學習教學的過程中,我會根據學生的學習英語能力的自身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合不同的學習與接受能力層次的學生的教學方法。首先應注意閱讀材料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并在兩者間找到平衡點。有的材料容易讀懂,但對該年齡的學生可能內容太過淺顯;有的材料符合學生心理和認知水平,但語言太難,使學生望而卻步,因此小學英語閱讀材料要以趣味性為主,兼顧知識性和思維性,注重激發并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過程中自然習得語言。

四、堅持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不僅是對學生英語閱讀的需要,更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在教育學生進行閱讀的時候,我一直堅持要求學生們:

1.默讀。因為出聲讀和用手、用筆指讀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拖長學生的閱讀速度。而默讀則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跟著閱讀材料的線索邊讀邊思考。

2.自信的一口氣讀到底。通過教學實踐經驗,我發現逐字逐句閱讀和反復閱讀并不適用于小學生。因為作為剛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如果在閱讀過程中抓不住閱讀材料的中心和大意,而是把過多精力放在生詞上,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減慢閱讀速度,挫傷他們的閱讀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向前學習、提高的自信心。

五、重視對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

1.找出主題句。每篇文章都由一段以上的段落組成。每一個段落都由一句以上的句子組成。然而,每個段落只有一個主題思想,每一個段落又都有一個據來來表達這個段落的主題思想,這個句子就是這個段落的主題句。大多數主題句會出現在段首,有部分的主題句會出現在段尾,也有很少一部分的主題句會出現在段落中間。但是一般文章的協作都會遵循把重要信息放在第一句的原則。因此在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時,“首行”主題句閱讀法對于學生閱讀自己熟悉的題材的文章時尤為適用。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在閱讀時在頭腦中畫出文章整體內容的框架,然后在閱讀中逐漸補充完整。

篇5

2、形容田園的優美段落。田野里,沉甸甸的谷穗笑彎了腰,漲紅了臉的高粱像喝醉酒的小伙子,棒槌似的玉米露出了一排排整齊的牙齒,棉花敞開外套露出了雪白的內衣,到處是一片豐收的景象。

3、形容回憶的優美段落?;貞洠腋CH唬腋:孟裨缫巡辉?。每一天,在茫茫人海中,與孤獨踽踽獨行,流動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車輛經過身旁時,一個人好像注定要走孤單的一段路,太多陌生的總是如此的熟悉。

4、形容信任的優美段落。信念是巍巍大廈的棟梁,沒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亂的磚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沒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濫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沒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遠洋巨輪的主機,沒有它,就只剩下癱瘓的巨架。

篇6

一、提高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教學開始時,我給每個學生起一個英文名,學生們很好奇,也很樂意自己擁有了新名字。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我都叫他們的英文名。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真研讀教材,精心設計語言情景,通過學唱英文歌曲、競猜、搶答、表演等形式組織好課堂教學,有時自編的小品都取材于班內真人真事,讓本人表演。我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編劇小組,讓他們積累素材。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寓教于樂,學生不會生厭,讓他們參與其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擴大詞匯量

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學生的理解和閱讀速度。擴大詞匯量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對于每個英語學習者,都要熟練掌握一定量的詞,才能更好地進行閱讀。詞匯量的獲得,首先是課本上的必須掌握。在記單詞時不要單獨記生詞,那樣很容易忘,最好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記憶。把單詞同整句話一起記,不僅記住了單詞的意思,也記住了它的用法。其次,廣泛閱讀是擴大詞匯量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泛讀時不要求對內容完全掌握,能看懂、能接受信息、進行簡單總結,能就所讀內容進行問答就行。廣泛閱讀可以是老師向學生指定閱讀材料,然后統一檢查、提問。也可以是學生自己閱讀,老師不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讀物選擇方面老師應給予指導,作到有布置、有指導、有檢查。可以讓學生們通過比賽看書多少、難易程度、詞匯量的大小來激發讀書的樂趣。

三、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前提,不同的閱讀方法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是:1. 不要出聲讀或指讀,要默讀。出聲讀和指讀都會分散注意力,限制閱讀速度。默讀可以集中大腦,邊讀邊想,可設問、可推測。2. 不要逐字逐句地讀,要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逐字逐句地閱讀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單詞上,不僅影響閱讀速度,而且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3. 不要重復閱讀,這樣影響理解力的集中,減慢閱讀速度,因此會挫傷學生的閱讀興趣。要調用自己的全部知識和智慧,一口氣越障礙看到底。4. 不要一見生詞就查字典,要養成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詞義的習慣,在不影響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過難點,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閱讀興趣。5. 不要邊讀邊譯,這樣影響速度,不能促進理解。應該直接用英語思維、記關鍵詞、抓主旨。

四、重視閱讀技能的培養

讀書需要多種能力,需要語言能力、記憶能力、語言技能、理解能力及閱讀技能。

閱讀能力也是閱讀方法,閱讀目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閱讀材料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不同類的書需要不同的方法。培根在“論讀書”一文中對閱讀技能、方法作過論述:“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言之,有只須讀其部分者,有只需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也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淡而無味矣。”“只須讀其部分者”是有目的,有選擇的閱讀,可通過巡查與略讀來完成;“有可吞食者”,即“只須大體涉獵者”,指快速吞食,可大體略讀、查閱;“少數則須咀嚼消化”,即“少數則須全讀”,需要進行反復閱讀、精讀、研讀。

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后,還要多練,做到熟能生巧,真正提高閱讀能力。

下面分別介紹一些閱讀技能。

(一)尋找主題句

每篇文章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段落只有一個主題思想,每個段落都有一個句子表達這個段落的主題思想,這個句子叫做主題句。大多數主題句出現在段首,有些主題句出現在段尾,也有少部分的主題句出現在該段中間。但一般文章的寫作都是遵循把重要信息放在第一句這種原則。所以“首行”讀法對于學生讀自己太熟悉的題材的文章時尤為適用,這樣可以幫助讀者先在頭腦里樹立整篇文章的內容框架,然后再補充框架,仔細閱讀。

(二)首末段落與各段首句讀法

每篇文章或章節的首段和末段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作者會在首段里陳述他的寫作意圖,也可能會在末段里對整個章節做出總結。因此,應十分重視首末段落。同時,還要重視各段的第一句,因為往往首段后的各個段落是對首段的展開。再有,重視各段首句可以彌補有時首段陳述不詳的缺陷,解決末段綜述性話語里的疑難問題。

(三)搜尋式閱讀,即跳讀

跳讀的目的是要從文章中查閱到所需要的某些特定的信息。要采取豎視視向閱讀。即眼睛不橫向視讀,要豎向閱讀,對于每行的東西只讀關鍵詞,非關鍵詞不用注意。對關鍵詞也是一掃而過,因為豎視視向閱讀或者掃視關鍵詞都是在掌握主旨大意后,對其他部分的閱讀,速度必須快。關鍵詞是指主語、謂語、賓語;文章標題、引號部分、粗體字、黑體字、大寫字、斜體字、劃線部分;承接語、過渡詞;代詞、動詞、形容詞。

(四)正確判斷和推理

篇7

下面我談一下我對百度百科的研究分析:

第一:文章布局及格式

你看以看看百度百科的文章布局,看完之后你會發現布局相當的整齊,格式也相當的規范,根本不會出現首行縮進2個字符或者有的縮進3個字符這樣的情況出現。段落與段落之間也是整齊的,不會有某個段落和段落之間空一行,另外的空2行這樣的情況。他所有的文章在布局和格式上是沒有一點問題的,完全嚴格的按照正規的格式來做的。你見過百度百科中有哪篇文章布局很雜亂的嗎?相信沒有。

第二:內鏈

看看百度百科的內鏈做法你就知道了自己應該怎樣去布局和建設自己網站的內鏈。百度百科中的每一個內鏈都是相當精準的鏈接到和這個詞語密切相關的詞條上。你不會看到他有一個SEO的內鏈卻鏈到了SEM上。再比如說,關于SEO的詞條,文章里面肯定會出現很多SEO,但是他從來沒有把這個SEO的詞鏈接到本詞條上。我們大家能從中悟到什么呢?可以悟出不要把每個核心的關鍵詞都鏈接向首頁,要把關鍵詞鏈接向相關目標頁面,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強內鏈。也和自由這樣,才能真正的體現內鏈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第三:外鏈

篇8

背景知識是理解特定語篇所具備的外部世界知識,它影響著閱讀理解的準確性。背景知識對理解的影響力大于語言知識,背景知識的缺乏會造成余毒理解的障礙。因此在課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識,結合他們所掌握的語言知識,如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進行閱讀。學生有了運用背景知識閱讀的能力,對所讀的文章的思路就較為清晰,對文章的理解也更為準確、深刻。

邏輯推理屬于主觀理解的范疇,是閱讀理解的深層階段,它貫穿于整個閱讀活動的始終。深層理解的推力判斷是閱讀理解中的難點,其要求學生根據已知的信息以及文中的內在聯系,去挖掘文中沒有明確表達出來的意思,即隱含意義。它包括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態度的推理、目的推理、原因推理和結果推理等。其技巧是通過文章所陳述觀點或描述的事實,引出合乎邏輯的判斷或推理。推理能力的訓練,能使學生通過捕獲的有效信息,正確推斷出文章的隱含意義。

高中學生的閱讀常常包括課內、課外的學習性閱讀、理解性閱讀及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性閱讀等幾種形式。學習性閱讀就是學生學習怎樣閱讀,從課本上的對話、課文或教師截取的一些小故事、短材料開始,進行淺顯閱讀。學習性閱讀重在領會主要內容,強調速度,培養閱讀興趣、信心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理解性閱讀則是通過閱讀獲得文章所傳導的思想、感情和信息,因此,選材要廣泛,文字水平要略高于學生的水平,它注重理解文章的大意、了解作者意圖、獲取一定的知識;信息性閱讀則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閱讀報刊、雜志、信函、電傳、報告、說明書、廣告及旅游景點介紹等。它注重獲取某方面的信息。因此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可將這三種閱讀結合起來,通過大量地、長期地閱讀,不斷補充新信息,發現閱讀方法,掌握閱讀技巧,以擴大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提高閱讀水平。

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在長期的堅持閱讀中獲得。下面談幾種高中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技巧。

1、抓中心思想。學生根據自己水平選取一定長度而有趣的閱讀材料或面對教師提供的材料,不作預習,按速度要求限時讀完后,應該對文章意思大致做到心中有數了。然后對自己預測進行檢驗,重新閱讀一遍,或與其他學生交流,或者向老師進行反饋,進一步明確文章的中心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除讀懂文章、領會意思外,還可以培養訓練學生歸納綜合的能力。學生具有了一定的歸納綜合能力,會有助于他們在閱讀中更能明確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內容。

2、找主題句。每篇文章都有一個中心思想,每個段落都是圍繞中心而寫的,而每個段落里常有一個主題句表達這個段落的中心思想,其他句子則圍繞主題句而展開。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可通過尋找每段的主題句來理解段落的大意,來把握整篇文章的大意。大多數的主題句位于段落開頭,另一些位于段落中間或結尾。

篇9

【關鍵詞】情感 引入 語文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5-0108-01

一 指定目標,廣泛摘抄

有效的情感引入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對于優秀的文章有針對性地選取并摘抄,才能讓學生們領略到語文的魅力。

首先,老師要幫助學生們選擇推薦有必要了解與涉獵的文章,學生知識面與閱讀量有限,對于怎樣的書籍是真正有教育意義并且有含金量的,學生并不容易清晰辨識,這時就需要老師充分發揮其指引作用。對于指定怎樣的書目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原則:(1)書籍的難度與深度應符合學生的知識層面;(2)書籍要較貼近學生生活,能引起他們的共鳴、激發他們的興趣;(3)所指定的書目中應當含有豐富的情感體驗,這是十分關鍵的,只有這樣,這些書目才能很好地為情感引入教學提供文本參考,發揮它們的作用與價值。

指定目標后,就需要學生來將它們落實到位,認真品讀這些優秀文章。在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摘抄好的語句與段落的習慣。學生們會選擇摘抄的內容都是能真正觸動他們的,這些語句中含有很多的情感體驗,要么是他們覺得描寫的很精彩的部分,要么就是那些打動他們的,讓他們感受到情感共鳴。學生養成摘抄的習慣,在閱讀時首先是對文章內容的一個鞏固,這些好的語句對于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也很有幫助。這些帶有深刻情感體驗的句子也是教師在展開情感引入教學時可供利用的良好素材,為教師的教學做良好鋪墊的同時也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會這些文章的魅力。

二 烘托氣氛,誘感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那些飽含深刻情感的文章或段落,想要讓學生們真正領會到其中的意蘊,需要教師們營造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課本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出自名家的名篇,這些素材是很好的語文教學內容,可以幫助學生領會作者筆下的景色、人物或事件,很多文章有很深的內涵,也有很深的情感,然而想要讓學生能真正領會到作者當時的心緒與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不僅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烘托出好的課堂氛圍也十分有必要。如果是較為悲情的文章,那么課堂氣氛也需要相應配合,烘托好的課堂氣氛只是前提,誘發學生情感則是目的。在合適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深切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才能真正達到情感教學的目的。讓學生多朗讀相關的語句或段落,讓學生們談談自己對于文章的感受與體會,談談自己對于文字背后的情感的認識,能很好地誘發出學生的情感,在表達的過程中不僅有學生對于文章的思考,更能傳遞出經過思考后個人真實的感受。

三 精心設計,自然導入

在進行情感引入教學時,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這樣才能讓情感得到更好的傳遞,然而在傳遞情感時又不能顯得過于刻意,自然的導入不失為一種合適的方法。

一堂精心準備的課程往往更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對于情感引入教學也一樣適用。很多很好的情感教學內容教師如果能在課前精心準備,教學過程中會發揮得更加游刃有余,也更能收到來自學生的回應。對于教學形式,課前教師可以做相應的設計,很多感彩鮮明的文章,如果仍是傳統的老師教、學生聽的方式可能對于學生感知文章效果并不好,如果文章中正好有多個角色并且角色的對話豐富,這時,采取分角色朗讀不失為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法。這首先增強了課堂上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課堂中來,同時,在要求學生有情感地朗讀對話的過程中,是一個很好的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領會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的方式,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認識。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感引入教學法是一種能很好地幫助學生領會文章內容及思想的教學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有些地方需要注意。首先,老師要幫助學生們制訂閱讀目標,推薦好的書讓學生閱讀,在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摘抄好的語句與段落的習慣。在展開課堂教學時,對于相應的文章需要營造與文章思想感情契合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更好地誘發學生的情感。同時,一堂精心準備的課程往往更能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對于情感引入教學其實也一樣適用,在教學方式上不斷革新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對于情感的引入要自然,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對于情感的體會多種多樣,要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從不同的方向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這才能真正達到情感引入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滕建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氣氛的調節[J].文理導航(上旬),2011(6)

篇10

檢查預習,學生個個鎮定自若,滿懷欣喜――翻開學生的課本。只見該生在新學課文的字里行間,邊邊角角密密麻麻的填滿了詞語解釋,多音字、形近字、近反義詞、句子的解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方法,甚至生字的拼音、部首、字形結構、字畫數、形近字、擴詞,課文后思考練習題的答案等一應俱全,面面俱到(這些都是同步教學資料抄來的)。也就是教師上課時要講的、要寫的,學生在課前已早早的備足了,這樣一來上課對老師而言就開始變得簡單多了,學生的作業質量也明顯提高。但問題的嚴重性也暴露無遺:課堂上學生舉手發言的勁頭小了,朗讀的激情低了,討論交流、探究爭辯的欲望弱了――學生光顧著凝神聽答案,埋頭記段意,課堂已不再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樣照本宣科的課前預習是不是在舍本逐末呢?

【分析】

一、領會“課標”課改實質,解放閱讀教學束縛

新“課標”為什么不提“分段、歸納段意歸納中心思想”了?案例中學生的預習或許會給我們一點原因的啟示:“密密麻麻的記錄各式各樣的照抄筆記”,“其中就有段落劃分、歸納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顯然,段落劃分、段意、中心思想是老師最后確定的答案。這種做法的弊端、新課標中要求“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內容把握文章的要義、應該說這不失為一種有用的閱讀預習方法。既然是一種方法,在教學中何嘗不可用呢?問題是我們以往把這種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等作為唯一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似乎閱讀教學就只此一法,別無他徑,所以學生預習也只有沿用教師的教學方法:按步就班,照抄照搬,抄完就萬事大吉,別無新意,別無創意。實際教學中對這種方法的機械套用和不適宜的強化,更使閱讀教學的預習成為一種僵化的應付式的模式。這不但壓倒了學生在閱讀預習中的多元感受,而且把原本充滿情趣和有著豐富內涵的閱讀變成了索然無味的機械重復,把本應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受到的熏陶感染變成了照抄、照搬、照本宣教的道德說教,黯然無味。所以,學生對閱讀教學的期望難以得到改革創新。

二、守住學生預習效果的“末”,把住真正的“本”

針對“學生的作業質量也明顯提高”(且不說是否是虛假提高)這個“末”,失去的卻是“課堂上學生舉手發言的勁頭小了,朗讀的激情低了,討論交流、探索爭辯的欲望弱了――學生光顧著凝神聽答案,埋頭記筆記,課堂已不在充滿生機和活力”這個教育的“本”。究其因,挖其根,是學生自以為是,沾沾自喜,教師教的,說的,全都跟我預習的完全一致,無需深究,只此而已,至此罷了,只此預習也!

三、有效預習不在于照抄照搬照套,而在于體會感悟,探究創新,具體做法如下:

(一)默讀1.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回答:課文告訴我什么?(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介紹了一個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訴我們哪些知識,抒發了怎樣的感情等等。)2.用橫線劃出生字、詞和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詞語多讀一次。3.用波浪線劃出不理解的句子、你喜歡的句子或者你覺得寫得好的句子。4.圈出后鼻音和翹舌音,默記。(也可以找出多音字,近反義詞等。)

(二)查問1.查閱字典、詞典,或問別人(包括同學、老師、家長)讀準生字字音,口頭組詞。2.數筆畫、說偏旁、結構,書空或者抄寫一遍。3.用各種辦法記住生字字形。(象形、會意、形聲,加偏旁、減偏旁、換偏旁,做動作,猜迷語,奇思妙想。)4.理解要掌握詞語,口頭說說詞語的意思。(聯系上下文、查工具書。)5.選一些詞語口頭造句。

(三)朗讀1.讀課題,思考:我想知道些什么?2.大聲朗讀課文三遍:第一遍重在鞏固生字的讀音,要把課文讀通讀順。重新回答:課文告訴我什么?第二遍注意文章內容,思想意義,了解文章寫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說明的東西?;卮穑鹤x了課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第三遍(低年級不做要求)要注意文章結構,寫作方法?;卮穑赫n文從哪些方面來告訴我們的?3.大聲朗讀你不理解的、你喜歡的詞語(句子)或者是你覺得用得好的詞語(句子)3次。

(四)摘抄1.不理解的詞語(句子)如果還是不理解就摘抄到本子上,帶到學校跟老師同學交流。2.摘抄喜歡的和覺得寫得好的詞語(句子),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些詞語(句子)或者為什么覺得這些詞語(句子)寫得好并帶到學校跟老師同學交流。

(五)思考1.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么?做個記號,帶到學校跟老師同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