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愛上幼兒園范文
時間:2023-03-24 06:40: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點點愛上幼兒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煩惱事:寶寶2歲半,已經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了,所以,我們送他進了幼兒園的小小班。第一天去的時候他還玩的挺開心的,可是等我將他安頓好要離開時,他就開始哭鬧著要跟我走死命地拽著我,怎么勸都不行,我只能帶他回家?;丶乙院螅覀円恢苯o他做思想工作,可第二天、第三天還是如此,我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各位媽媽能不能幫幫我啊?
講道理
南京:圓圓媽
寶寶在家里待慣了,對于“幼兒園”這樣一個陌生的環境當然抗拒了,我家圓圓也不例外。如果你家寶寶比較能溝通交流、比較聽話,我覺得可以跟他講道理。當初我就心平氣和地跟圓圓說,爸爸媽媽工作很忙,奶奶身體不好不能照顧圓圓,以及寶寶大了必須上幼兒園。只有上了幼兒園以后才能上小學、中學、大學等。小家伙還是比較懂事的,只是提了個小小的條件:“媽媽早點來接我!”我當然做到啦!
提早適應
山東:小語媽
說起來也許大家不相信,小語第一天上幼兒園時一點也沒哭,甚至還跑去安慰那些哭得稀里嘩啦的寶寶。固然小語是個勇敢的寶寶,但這與我的前期準備工作是分不開的。在離幼兒園開學還有一星期左右,我就每天下午都帶她去幼兒園轉轉,沒開門就在外面看看,開門了就到里面玩玩,熟悉一下環境。幾天下來,幼兒園的每個角落她都熟悉了。在陪她玩的過程中,我還會跟她講幼兒園有多好,可以玩很多連媽媽都不會玩的游戲等,講得她甚至都在盼著上幼兒園了,所以,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鬧也不足為奇了。
遲送早接
杭州:詩詩媽
初上幼兒園的寶寶一般都會覺得幼兒園像地獄一樣恐怖,在他喜歡這個“地獄”之前,應該盡量讓他少待一些時間,以便慢慢地適應。我的方法是遲送早接!晚半個小時送去,他就會發現其他小朋友的身邊都沒有爸爸媽媽,他們都很勇敢,要向他們學習!早半個小時接回,他又會發現,自己比其他寶寶更早看到媽媽,會很開心!幾天下來,寶寶就會適應幼兒園生活了!
里外配合
寧波:點點媽
讓寶寶喜歡上幼兒園,老師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寶寶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經常和老師交流,告訴她寶寶的一些生活習慣和脾氣性格。這樣,老師就能夠對癥下藥地去關心、安撫寶寶。寶寶也會很熟悉這種關心,覺得老師就像媽媽一樣愛自己,慢慢地就減少了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和恐懼感,甚至會愛上老師,愛上幼兒園!
接受條件
篇2
1、幼兒園家長寫給老師的評語(一)尊敬的各位老師您們好:感謝您對孩子的悉心照顧和對孩子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孩子能有今天的進步離不開老師的教育和指導。我們也發現孩子這方面的問題,我們會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引導,適當的帶她做一些需要勇氣的游戲來幫助她克服膽怯,變得勇敢起來。我們也會適當的留給他一些小任務鼓勵他堅持做完。希望孩子在我們家園的共同努力下早日改正不足,取得更大的進步。再次感謝老師的幫助,中秋佳節和國慶節就快到了,提前祝老師節日快樂!
2、幼兒園家長寫給老師的評語(二)謝謝三位老師對妮娜寶寶的關心與鼓勵,看了老師寫給妮娜的評語,真的很感動,感動于孩子的點滴進步,也感動于老師的無私教育。妮娜是一個可愛的小寶寶,因為平時我們工作都比較忙,大部分時間妮娜都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缺少了與妮娜之間的更多的交流與語言培養,妮娜在家表現不錯,好吃好玩的東西總是能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沒有以前那么自私了,作為家長,看到寶寶的一點點小進步,都十分高興,當然這其中離不開老師們的辛勞和用心,每當妮娜在家快樂地說起幼兒園生活和游戲的點滴,都帶給我們無數的欣喜和寬慰。妮娜在家常念的一句口號是:快樂小B班,天天好心情!妮娜寶寶已經深深地愛上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們,融入了這個大家庭,希望妮娜這學期能夠在各方面再勇敢一點,能夠更全面,更大膽的想象,探索這奇妙的世界,更上一層樓!順祝****幼稚園的所有教職員工天天開心!永遠年輕!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在實習期間,說實話,我遇到了很多困難,有時候遇到的情況我都不知道該怎么去解決,例如我遇到的一個孩子,他的名字叫做玉宇,他是一個讓園里所有老師都感到頭疼的一個孩子,他很聰明,平時我們教的內容,他很快就能掌握,他的理解能力明顯比其他小朋友的高,但是就有一點,他很喜歡欺負別而小朋友,給老師搗亂,破壞幼兒園里的公共設施,老師好好跟他說,他很聽話,但老師走開了,他又去干他的事,從來不把老師說的話放在心上,老師有時候坐在一起去討論應該怎樣去對待這樣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不多,但我問了一下我的同學,差不多在哪個幼兒園也有一兩個這樣的孩子,也是讓老師很頭疼,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需要引起我們的思考。
還有一個孩子,也是個很特別的例子,她從小跟她媽媽在廠子里生活,周圍沒有其他別的小朋友,她唯一能夠接觸的是她的媽媽,我去幼兒園實習的時候,t她剛去幼兒園2天,一天到晚她做的事就是吃飯,睡覺,哭,不管老師說什么,她都聽不進去,就是哭著找媽媽,大約過了半個月吧,她對幼兒園里的生活才稍微適應了一些,一天當中只有在睡覺之前會哭著找媽媽,她不哭了,但我們又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她好像聽不懂別人的講話,并且不跟別的小朋友接觸,一天到晚跟在老師屁股后面,例如我們問她你今天早上吃的什么飯啊,她知道你在問她,但她卻回應你一句,媽媽一會來接我,最后我們發現,不管我們說什么,她總是回應這一句話。當我們試圖去教她怎樣去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時,我們多重復幾遍,她會重復我們的問題。其實,她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也應該想到,也就是她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從來沒有跟別的小朋友接觸過,造就了這樣孤僻自閉的性格,我們老師研究討論過,要讓她從孤僻自我里走出來,我們應該多創造她與別的小朋友交流的機會,從以后她的情況來看,也就是在我實習期滿將要走的時候,他已經能夠在幼兒園里自由活動,并開始跟別的小朋友一塊玩耍,雖然有時候她再跟小朋友交流的時候會突然走開,但她卻在努力讓自己從自己的小圈子里走出來,這對她來說實在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以上我所接觸的孩子是我遇到的兩個比較典型的孩子,前者我們至今沒有找到應該怎樣去教育他的方法,后者我們覺得我們所做的對孩子有用,并且她也確實在我們的引導下改變了自己,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她的媽媽也不止一次來說,她的女兒發生了驚喜的變化,我們老師心里也倍感欣慰。
篇4
講述人:天天媽媽
當媽的最怕的是孩子生病。所以我一直照顧得特別精心,每天看天氣預報增減衣服已成了習慣:按時熬梨水、榨果汁,從來樂此不疲:一日三餐精心搭配。寶貝要上幼兒園了,很多前輩提醒我:“寶寶上幼兒園后非常容易生病,要有心理準備,尤其是家里照顧得越好,越容易生病?!焙⒆拥搅擞變簣@,果然狀況不斷:首先是大便時間變得不規律了,以前都是早飯過后上午9點左右,現在大便時間沒有規律。其次是一上幼兒園就大病小病不斷。發燒剛好,鼻涕還沒流干凈,咳嗽又開始了。持續的時間還特別長,我真是心疼。好不容易病好了,再送孩子到幼兒園,可沒兩三天又開始咳嗽了,沒辦法只能接回來……我真擔心這樣下去,這幼兒園還怎么上。
說給媽媽聽
很多幼兒剛入園時都會出現新生綜合征,孩子情緒上不穩定,恐懼感增加,這些都會造成孩子在生理上不適。其實,孩子從生理上適應幼兒園也要有一個過程。家長在入園前要養成孩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衛生習慣:會用杯子喝水,愿意喝水、多喝水:定時大小便;爭取在幼兒園有較好的睡眠質量:有洗手意識,還會盡可能表明自己的需求,如喝水、小便等。此外,許多家長雖然十分關注孩子的營養問題,卻忽視了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運動。家長一定要適當增加孩子的運動量,增強體質。這樣孩子才能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易反復
講述人:貝貝媽媽
我家寶寶總體上入園適應還是比較快的,就是剛入園頭兩周偶爾會哭鬧,不愿意我離開,之后就基本正常了。正在我剛剛松口氣。大概在孩子入園兩個月時,有一天接他回家后,一家人正在吃飯,孩子突然說了句:“我明天不想上幼兒園!”這下把家里人搞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趕忙問孩子,“為什么不去呀?幼兒園里有好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呢。寶寶明天不去。那我們后天去好不好?”“我就是不去幼兒園!”這可把我急壞了,實在搞不清楚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去幼兒園。
說給媽媽聽
很多孩子在入園不久都會出現以上這種反復現象:突然有一天會不想去幼兒園,而且態度非常堅決,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該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發生了什么?”“你覺得哪里不舒服?”因為有的孩子可能在幼兒園遇到了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者和其他幼兒的交往產生了問題,或者對教師的某些不當行為產生莫名恐懼,導致其產生抵觸情緒,不愿意上幼兒園。如果孩子能夠講出原因,家長可以有針對性地就此和老師進行溝通,解決問題。如果從幼兒這里無法弄清原因,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及時溝通,看近期在幼兒園有沒有什么事情導致孩子產生抵觸情緒,一起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如果孩子堅決不愿意去幼兒園,可以讓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但不要安排非常自在的活動,依舊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度過一天,并在當天晚上告訴他:“明天我們要去幼兒園了?!钡诙烊缤跞雸@來對待。
不合群
講述人:果果媽媽
寶寶以前在家都是一個人玩,老人帶著出去基本上也是一個人玩。上幼兒園前我們也沒有很好地做準備,沒有帶他熟悉一下環境,結果寶寶剛去幼兒園那陣子,晚上回到家,一直斷斷續續哭著說不去幼兒園。我以為過幾天就會好的,誰知道孩子這種狀況大概持續了10天。一次,送他到幼兒園后,我在門外悄悄觀察了一會兒。發現寶寶悶悶不樂,眼淚一直掛在臉上,也不和別的小朋友講話,更別說玩游戲了,感覺孩子根本無法融入這個大集體。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
其實果果也愿意和小朋友玩。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都沒用。在家說得挺好,一到幼兒園就不行。老師也說你在,他的表現真的很不錯。可我不能總陪著他吧。
說給媽媽聽
由于孩子從原來熟悉的環境、依戀的照顧者中突然分離,進入新環境,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通常會感到不安,進而產生焦慮的情緒。當孩子本身的秩序感被打破時,便失去了安全感。
果果比較內向,這樣的寶寶一般在同伴交往中較為被動。針對孩子不合群、不愿意參與集體活動的問題,家長要多為孩子創設與同伴交往的機會,鼓勵并引導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通過不斷地嘗試。讓寶寶體驗到與小朋友交往的快樂。
此外,入園后家長要和老師多溝通,讓老師多關注孩子的進步,鼓勵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互動,幫助孩子盡早走進集體生活。如果家長老師雙管齊下,相信孩子很快會融入新的集體中。
慢熱型
講述人:可樂媽媽
我的寶寶性格相對比較內向,與人交往也屬于慢熱型,所以我有點擔心孩子會不適應幼兒園這個陌生的新環境。但是經過入園前的精心準備以及入園后的種種努力,孩子很快就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我的經驗主要有。
1 做好入園前的鋪墊工作
在寶寶入園前的大半年。我就開始有意識地帶他到幼兒園里進行“預熱”,目的是讓他在熟悉幼兒園的同時愛上幼兒園。每次孩子都會玩得不亦樂乎,要離開時還會表現出依依不舍,我便順勢告訴他:“你如果聽話,過段時間媽媽就把你送到這里來上學?!贝送猓液退f,這里除了好玩的,還會有愛你的老師和小朋友,大家可以一起玩。這樣一來,可樂便對上幼兒園充滿了期待。
2 做好入園后的溝通工作
我認為在孩子剛入園時,經常和帶班老師交流、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時、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各項表現。比如我接孩子時都會問問孩子今天的表現。只要老師提到他的一點點進步或閃光點,我回家后就會說給他聽:“老師跟媽媽說你今天表現很好,吃飯很好?!薄袄蠋熣f你今天和同組小朋友玩得很好。老師很喜歡你。”……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老師是接納他的、喜歡他的,也不會懼怕上幼兒園。
說給媽媽聽
可樂媽媽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她針對自己寶寶的性格特點,制定了一套非常有效的方案。除了可樂媽媽的經驗。這里再補充幾點。
寶寶入園的年紀最好在3歲。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入園準備。
語言表達能力:能夠表明自己的需求,如喝水、小便等;
自理能力:有便意時會告訴老師,嘗試自己穿脫衣服:
樂群性:有參與團體活動的意愿,愿意與別的小朋友交往:
獨立性:能夠獨自入睡,不需要身邊有人陪伴:
篇5
一、充分的準備是美術教學的有效保障
1.提高美術方面的能力
雖然我到幼兒園有好幾年了,但是今年是我第一次任教小班。在大學時我本身學的是美術教育,有一定的美術功底,但從畢業后從教的就是幼兒園,在美術專業技能方面練習得較少,我園開展的是美術有關課題,于是我撿起了老本行。我開始反復練習畫兒童簡筆畫,力求做到凡小班幼兒喜歡的物品能一揮而就。翻閱各種書籍設想如何在情緒還不穩定的小班開展美術。通過學習,我在小班的這一年美術教學中底氣十足。如在小班開展第一次繪畫活動《蝴蝶風箏》時,孩子剛入園不久,哭鬧聲還此起彼伏。我利用幼兒好奇心、求知欲比較強的特點,告訴孩子們手指也能畫畫,由此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于是我邊講邊順手用手指沾著不同顏色的顏料在黑板上的畫紙上開始點畫,我一連點畫了幾樣物品,活動室里不知什么時候沒有了哭聲,一個個寶寶睜大眼睛目不轉睛地看著我畫。我乘勢轉身停下來問:“寶寶想叫老師畫什么呢?”于是,有的寶寶叫我畫小貓,有的叫我畫小狗……我一一滿足孩子們的要求。孩子們顯得躍躍欲試,我發現已調動起他們的興趣,就說:“你們的手指也很神奇,你們想不想試試?”他們七嘴八舌地說完,我立刻給他們發了各色顏料和繪畫紙并介紹了材料和要求。他們一拿到材料,就興趣盎然地畫起來。我永遠記得一直哭鬧的汪淳雅也有了興趣。在我巡視到她面前時,她認真地看著我說:“老師,我畫得好嗎?”我笑了,撫摸著她的頭說:“真棒,你天天上幼兒園,老師會常常教你畫畫,好嗎?”她點點頭,開心地開始了第一次繪畫。通過這次繪畫活動,我真沒想到,美術活動竟成了讓入園沒多久的孩子止哭鬧的一劑“良藥”,成了孩子漸漸愛上了幼兒園的“法寶”。
2.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一堂美術課,如何讓小班孩子感興趣?除了選擇好教學內容,確定好教學目標,教學環節的設計也很重要。我每次都按照園內規定提前一周備好下一周的課,精心設計準備教學活動。如《彩虹雨》我則選擇聽音樂入手,讓幼兒熟悉音樂,感知節奏和點、提的動作,然后嘗試點畫后樹立起紙張制造出雨滴滑落的效果,最后展示作品,共同欣賞。因此,幼兒會很期待下一次美術活動快快到來。
二、教學過程的精心開展是美術教學成功的關鍵
1.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繪畫
游戲是兒童的生活,兒童通過游戲來展現其潛在的精神。教師要采用游戲化的教學手段來感染和調動幼兒。如變魔術、故事等都是幼兒喜歡的游戲,他們很樂意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中,因此會在美術活動中不知不覺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如小班上學期《我是魔術手》的美術活動我出示了魔術箱子一下引起了幼兒的注意。幼兒觀看過魔術表演的經驗后異常的興奮和期待,通過游戲的口吻導入,激發出了幼兒的興趣,讓幼兒體驗到美術活動的趣味性,以及成功和快樂。
2.涂鴉區域的設置
孩子愛涂畫既是天性又是自身學習的需要,他們正是在涂涂畫畫中逐漸熟悉筆性,鍛煉手的靈活性。為此,我在班上開設了“涂鴉區”。每每區域游戲時,孩子們還是熱衷于去“娃娃家”等,我不禁又陷入了沉思。我把其他區跟“涂鴉區”比較,發現其他區有適宜游戲的環境,“涂鴉區”確實沒有它們具有吸引力。于是,我對“涂鴉區”進行了根本性的改造,我把整個涂鴉區域的墻面全部貼上畫紙,準備各種材料。如在涂鴉墻上粘貼滿注滿顏料的氣球,讓幼兒嘗試自己戳破氣球感受顏料在墻面滴下而產生的線條感或是準備顏料水讓幼兒任意的潑灑。漸漸地,“涂鴉區”有了孩子,他們在區域內自由地畫,大膽表現。
3.活動評價以鼓勵為主
小班的孩子年齡小,受其認知發展水平限制,往往有想畫好的強烈愿望,不管什么都喜歡讓老師評價,我總是寬容地對待他們以及他們的作品,心平氣和地傾聽。最后,不忘鼓勵孩子一番,真誠地告訴他,作品里有什么地方不錯,委婉地講給他聽,如果這幅作品……,那就更好了。評價不是最終目的,讓孩子發展才是硬道理?!毒V要》指出:“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泵看蚊佬g活動后,我和幼兒一起把作品有創意地布置在活動室里。
篇6
1.問問自己,可不可以放棄這份工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請珍惜它,善待它。如果可以,趁年輕早做決定,免得誤人又誤己。
2.把所有園里安排的工作,當做是提高自己的途徑。幼兒園工作細致、繁瑣,需要教師全身心投入,生活一天,提高一點,讓每一件事都做得有意義,如果以應付的態度去做,既浪費時間,又消耗生命。
3.明確一點:5歲以前的幼兒,不論出現任何行為,均不存在道德問題。如果對孩子有這樣一個理性的認識,就會對孩子有一個極其寬容、和善的心,當你真的愛上孩子,就會愛上這份工作。
4.每個孩子,都有自己閃光的一面,要用放大鏡看優點,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成長是需要過程的,用愛心等待孩子,有愛就會有回報。
5.換位思考,多回想自己的童年,想一想自己小時候會不會做這樣的事情。孩子午休難以入睡,難免要偷看老師一眼,或和身邊的小朋友說悄悄話。如果你是領導,你如何要求老師,才能把工作做得最好?多一次角色的轉換,就會多一分理解和寬容。
6.選一項自己最喜歡又擅長的體育活動,如:乒乓球、瑜伽、健身操、跑步等。這些活動有三大好處:(1)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2)運動的汗水能及時幫你帶走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同時送還你一個好心情;(3)結交各行各業的朋友,開闊視野,訓練思維。
把心態調整好,是幼兒教師的基本素質之一,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健康的身體,才會擁有快樂、多彩、幸福的人生。每個人都愿意工作在一個有人性化管理的、人情味濃濃的環境里。
篇7
一、現況分析:
我班現有人數36人。有兩名幼兒曾經上過幼兒園,其他的都是第一次入園,因此入園初期有哭鬧現象。從家庭狀況來看,家長都比較年輕,而且工作都挺忙,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的比較多,所以孩子們的許多事情都是由大人包辦,自理能力很差。他們不會自己穿、脫衣褲,不會自己大小便,有的還要尿褲子,進餐習慣也不好,有的邊吃飯邊跑邊玩,有的需要教師一口一口喂著吃或把飯含在嘴里,有許多幼兒有嚴重的挑食現象。幼兒在家中有午睡的習慣,但是花樣百出,有的要大人摟著睡,有的要含著奶嘴睡,有的喜歡咬被子,含手指睡;幼兒與同伴之間不會友好相處,不合群,有爭奪玩具、打鬧的現象;集體活動的意識較差,所以要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和作息常規有待一段時間的培養和教育。
通過平時的工作經驗積累,我們對幼兒在身體、認知、社會性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幼兒經過一學月的幼兒園生活,大多數幼兒都喜歡上幼兒園,并逐步能夠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初步建立了在園的一日生活和學習常規,會獨立進餐,生活自理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喜歡參加各項游戲活動。班內大部分孩子都比較活潑好動,對于新事物表現出極高的興趣。口語表達能力也有了提高,喜歡說,喜歡做,這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幼兒時常以自我為中心,活動生活中表現出任性、自私、嬌氣的一面。針對以上情況,本學期我班重點將是繼續豐富各項活動內容,從幼兒的情感、親情著手,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二、工作任務:
1常規工作:
1.班級衛生保健管理:
為了讓幼兒能在一個清潔、舒適的環境中游戲、生活,班中的衛生工作也顯得尤為重要,在每日的飲食起居中,得到細微的養護照顧,受到科學的健康教育,身心得到良好的發展。從班內衛生到為幼兒剪指甲,將一件件事情都責任到人,并且注意清理一切衛生死角,對幼兒的食物要多觀察,實實在在地觀察、填寫好幼兒服藥記錄,確保孩子的健康。
2.幼兒生活管理方面:
隨時對幼兒進行衛生常識教育,對個別幼兒進行重點指導.有認真按順序洗手的好習慣,洗手時不玩水,會擦肥皂,會用自己的毛巾擦手;能正確使用餐具,有文明的進餐行為,細嚼慢咽,不挑食,精神集中地吃飯;保持桌、地面和衣服的整潔,餐后會擦嘴和用水漱口;能安靜入睡室,在老師的幫助下,能按順序脫衣褲,放在固定的地方,安靜就寢,睡姿正確。
3.幼兒安全管理與教育: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進行適當的安全教育,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4.在抓好幼兒生活常規的同時重點抓幼兒的學習常規。
三、幼兒教育教學工作
合理利用分區、分組、集體、方案活動、游戲等形式,確保教育目標和任務的完成。我們繼續努力探索園本課程與敘事性智能理論的結合,教研時間,積極討論,吸取其他班的長處。認真開展科學領域以外的 “語言、社會、健康、情感”等領域的探究活動。認真參加園內觀摩教學活動,從中相互學習與提高,積極并準時參加各種培訓,提高自身素質與業務能力。
1.重視個別教育
幼兒年齡有差異,性格也不盡相同,有的幼兒動作慢,有的愛哭鬧,有的愛發脾氣,所以在活動中,要因材施教,對于不同性格的幼兒,我們要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找到適合不同孩子的不同方法,有利于幼兒各方面的快速發展。
2.加強特殊幼兒的護養工作。
孩子小,而且每位孩子都有各方面的差異。有的幼兒體質比較差,容易出汗感冒,教師應加強對這些幼兒的護養。
3.環境布置
A:墻面的更新
措施:隨時更換主題墻,為每一個幼兒提供一個表達、表現、交流的平臺,借助這一平臺,個性化地展示自我。
B:區域活動材料的整理和投放
措施:1.羅列以前現有的區域材料,并進行整理和歸類。
2.結合教學主題及幼兒現有發展水平,增設適宜的操作活動。
3.材料在本學期初,先進行一次性的投放,然后根據活動情況逐步完善。
3家園互動,互相合作,協調一致
1.利用早晚家長接送幼兒的短暫時間與家長接觸,了解和介紹幼兒情況,相互溝通提出建議等。
2.運用家園聯系本,隨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個別交換意見,互通情況信息。
3.以家長園地形式向家長介紹幼兒園和班級活動安排和教育計劃,結合各月重點并針對家教中存在的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宣傳家教科學知識、指導方法,介紹家教經驗等。
4.增設家園欄的內容,豐富家園欄的形式,增設小知識欄等。
5.組織各種形式的家長活動。A:家長會 B:親子活動
四、逐月工作計劃
九月份:
1.做好新生接待工作,穩定新生幼兒的情緒。
2.認識幼兒園環境,加強安全教育。
3.讓幼兒愛上上幼兒園,喜歡老師阿姨,喜歡小朋友,喜歡寶寶班這個集體。
4.與幼兒一起創設環境,激發幼兒的主動性及創造性。
5.做好國慶節知識教育,及長假安全、衛生教育。
十月份:
1.豐富區角。
2.做好各項區角、戶外、體育活動。
3.進一步加強游戲體育鍛煉。
十一月份:
1.做好半日開放活動。
2.加強安全、衛生教育。 加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十二月份:
1.準備“慶元旦”節活動。
一月份:
篇8
關鍵詞:幼兒;早期閱讀;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7-0238-03
自從開展早期閱讀以來,我不停地思索幾個問題:對于小班孩子來說怎么樣的閱讀方式才適宜?教師到底該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指導?為了將問題簡單化,我決定根據我班兒童閱讀的現狀及困惑,把目標設定為讓孩子在老師和家長提供的良好閱讀氛圍中慢慢愛上閱讀。于是,我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呼吁,召集家長座談、交流、探討。針對孩子的年齡特征,我們達成共識,那就是早期閱讀離不開成人的引導。
一、倡導親子閱讀
孩子的心靈需要成人尤其是父母的關愛與慰藉?!坝H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就是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通過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通過共讀,可以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1.為了讓家長盡快了解親子閱讀,參與到親子共讀活動中來,我們首先進行了親子閱讀問卷調查。全班的幼兒,有約三分之一的家長會經常陪孩子閱讀,有近三分之一的家長沒有這種意識,另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偶爾陪伴孩子閱讀。從家中擁有兒童書籍情況來看,絕大部分家中有為孩子購買圖書,但數量偏少,也有個別孩子家里竟然沒有供孩子看的圖書,并且如何選擇適宜孩子閱讀的圖書這個方面也極為欠缺。
2.了解現狀是為了改觀。我們開始了第二步的行動,即對家長進行全方位的知識滲透。我們通過親子閱讀現場觀摩活動、家長座談會、家教園地、接送幼兒時的交談等方式讓家長了解親子閱讀的諸多好處:比如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滿足孩子們聽故事的需求,誘發了他們的求知欲望;能給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以及分享讀書樂趣的機會,加深父母與子女的親情;可以培養對語言文字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開發智力、拓展思維,讓孩子們喜愛書本……此外,我們還給家長做了很多關于親子閱讀的指導,讓父母親盡可能做到多和孩子一起看書,做孩子的閱讀榜樣,經常與孩子交流,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復述出來,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講出來,甚至與他們一塊兒分析、討論。
3.第三步便是認真實施,經過討論,全體家長一致認為老師較有選購適齡兒童圖書的經驗,建議由老師根據幼兒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來提供一些適宜的圖書的方案,讓家長購買回近三百本優秀經典童書之后,就開始展開“書香進我家”的活動,每周有兩次放學時段讓家長和孩子一同選擇幾本圖書帶回家閱讀。我們讓家長一一對應地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進行閱讀,并督促自己的孩子養成愛護圖書、堅持每天看書的良好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發現,原來就愛看書的孩子現在閱讀興趣更為濃厚了;原來很少看書的孩子,家長有了親子共讀的初步意識,也時常會帶著孩子閱讀了;一些家長主動地向別的家長推薦好書,一些家長寫下發自肺腑的共讀感言……一年多時間過去了,經調查了解,全班大部分孩子逐漸養成了閱讀習慣,他們都說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坐在書桌前或是在溫馨的床鋪上看書聽故事。
二、引領孩子閱讀
作為教師這一引導者身份,我們從眾多圖書中選取優秀的繪本讀物來引導幼兒快樂地閱讀,并期望從繪本的教學中探究指導孩子閱讀的各種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如何在繪本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提問,通過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引發孩子的思考,使有限的繪本教學課堂能最大地發揮其效能。于是,我們開始了思考、摸索、嘗試、和實踐的過程。
1.把握文本線索,深入研讀教材。都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授者,我們應當更注重教授孩子閱讀的方法。每次翻閱一本看似簡單的繪本,我們都要細細琢磨其文本線索,解讀圖畫信息,挖掘蘊含的道理和理念。如在閱讀屋《湯姆上幼兒園》繪本時,初看這就是個鼓勵幼兒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故事,細讀幾遍后,還能從書中了解到做父母和老師可以怎樣引導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不哭鬧并讓幼兒愛上幼兒園。書中所蘊含的規則,都在這個故事里呈現。而這些內容我們該如何站在孩子的視覺上去解讀,該如何引導孩子去閱讀理解這本繪本,我們首先做的都是自己先深入閱讀,把握線索,將繪本完全讀懂吃透后再來根據自己班孩子的特點安排教學活動,我們會考慮如何使環節生動緊湊,如何用簡單可操作的方式完成教學目的,還會針對一個問題該如何設置才能最好地讓孩子理解且充分引發孩子思考進行反復字斟句酌地推敲。做到了這些,似乎授人以漁才有了一點點底氣。
2.針對教材特點及內容,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幼兒的經驗是幼兒和畫面碰撞的依據,它能讓幼兒與畫面里的角色行為產生共鳴。在進行繪本教學時需要了解幼兒已有的經驗,這便可通過課前“主題性談話”來完成。比如:我在上閱讀屋小班教材《湯姆挨罰》這一繪本時,便在課前和孩子們談話討論“在幼兒園或家里,你有沒有挨罰過”“為什么”,在知道了違反規則就得挨罰的知識經驗之后,孩子們在自主閱讀該繪本時便顯得特別積極有興趣,并能很好地獲取關于違反規則的圖片信息。再比如閱讀屋中班教材《搖滾青蛙》活動開展前,我除了和孩子討論色彩的豐富性,更重視讓孩子實踐操作,通過操作發現顏色與顏色混合后會產生變化,并體會發現變化的那種驚喜。有了這課前的知識經驗準備活動,在開展教學時,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就得以較好地調動,孩子們對閱讀圖書的理解這一難點也迎刃而解。
3.信任孩子,放手讓孩子進行自主閱讀。在每一個繪本閱讀教學活動中,我都盡量設計讓幼兒自主閱讀的環節,即便時間僅有三兩分鐘,我也試圖讓孩子用自己的眼,應用自己現有的知識經驗去從精美的圖畫中攝取信息,比如:在繪本教學《湯姆去海灘》中,我發現書中湯姆做的事我們的孩子也經常做,所以我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從連續畫面中捕捉信息,自己嘗試理解繪本中的故事情節。果然,在孩子們的一片笑聲中,我知道孩子們看懂了,讀懂了,繼而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他們讓我欣喜驚訝,原來,繪本中的點滴,他們都可以用晶亮的眼去發現,一點也不比我們成人差。
4.教師引導,挖掘繪本的教育內涵。在充分了解到孩子的自己所得之后,我們便開始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比如:在閱讀屋中班教材《我們去探險》中,我先讓孩子根據自身經驗討論:“你們的哪些進步可以說明你已經長大了?”“什么表現是勇敢的表現?”接著通過孩子們的反復閱讀,不斷挖掘“探險”的內容,并從中習得探險應有前期準備工作,怎么樣是勇敢的表現,什么是堅持性,遇到危險該怎么辦。在達到基本目標之后教師還可以嘗試引導幼兒挖掘畫面的深刻內涵以及多方面的教育功能。比如:在《我們去探險》教學活動中,我在達成基本目標之后讓孩子進一步地感受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感受家是港灣,家的溫暖。孩子們能結合自身經歷述說父母對自己的關懷和呵護,甚至于在多次閱讀教學活動后,一個孩子提出:“老師,他們沒有告訴爸爸媽媽就自己出去探險,大人會很擔心的?!贬槍@個問題,孩子們踴躍發言,不但進一步理解了父母的愛,還知道了“出必告、返必面”的道理。這樣通過反復讀圖,教師進一步多通道講解便能讓孩子在廣闊的空間中觀察思索,獲得更多感知,呈現出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閱讀……讓孩子們的心靈飛翔!”看著孩子們專注地捧著繪本,不時發出會心的笑;看著他們興致盎然走迷宮;聽著他們搖頭晃腦念童謠……我知道他們已經愛上了“閱讀屋”,愛上了繪本中的精彩世界。身為老師,在欣慰的同時也萌生了一絲危機,我們也該讓心飛揚,讓書陪伴我們的生活,用讀書來提高我們的涵養,豐富我們的人生。這樣我們才能不愧為人師,才能有資格處于引領者的地位。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Z].2012-10-15.
篇9
也許沒人會留意到春天破土的那一絲新綠,也不會留意到那蓬勃的生機伴著希望的活力。因為那一點點綠意,太普通!太平凡了!然而平凡瑣碎的400多天從我身邊走過時,我卻愛上了那一絲新綠,愛上了我所衷情和選擇的幼教事業。正是那一絲新綠告訴我什么是幸福的真諦。幸福?幸福是我們堅定不變的信念;幸福是我們對工作的無比熱愛;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無限向往?;仡欉@400多天的日子里,我有過成功的喜悅,也有過深深的思考,但更多的是收獲。記得剛來幼兒園工作時一位朋友曾經告訴我:“你會在孩子的吵鬧中渡過每一天,最后你會在吵鬧重復的某一天放棄這份工作?!蔽冶銕е@份困惑與迷惘開始了我的工作。匯佳教育目標是培養正常的孩子。匯佳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發展的個體,認為孩子應成為活動的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兒童的合法權益與人格。我把這個理念應用在實際教學中,我要求自己做到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我把孩子們比作幼苗;比作新玉,我悉心的澆灌他、培育他;呵護他、雕琢他。每天清晨我都帶給每一個孩子全新的笑容,讓他們開地渡過每一天。我把幼兒作為游戲活動的主體,在游戲的快樂中培養他們的樂觀自信、積極向上。記得20*年11月匯佳舉辦了“匯佳寶寶藝術節”活動,當時老師們都在考慮如何才能展現孩子淳樸天真的一面,正好趕上園里組織活動,參觀“極地世界”。我們帶領幼兒觀看企鵝,并給幼兒講述企鵝的故事以及極地的生活環境。這次活動不僅使幼兒增長了知識而且為幼兒更好的參加匯佳寶寶藝術節舞蹈《小企鵝》的演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孩子們看完小企鵝回來后很喜歡學企鵝走路,我們便問孩子:“藝術節要到了,你們喜歡給爸爸媽媽表演什么節目呢?”很多孩子都說:“我們想演小企鵝給爸爸媽媽看?!蔽覀冏鹬睾⒆樱_始找音樂,編排動作,還加班制作服裝。在編排動作的時候積極采用了幼兒的建議,有效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當掌聲響起的那一刻,我聽到了勝利的號角,我體驗到了幸福,更重要的是在孩子那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美好的一頁。記得很長時間過去以后,孩子還會開心的對我說:“老師,我喜歡penguin”。
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個性。要重視個別教育,特別是幼兒的個別差異和因人施教。”20*年8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調到匯佳幼兒園安貞園擔任K2班的班長工作,這個班的孩子大都是3歲左右的孩子,通過幾天的觀察我發現大多數孩子活潑開朗,喜歡與人交談,與小朋友一起游戲。其中有一個小女孩不愛說話,很少和大家一起玩。有一次我看到他抱著玩具坐在角落里自己玩,我便走過去蹲下來輕輕的問她:“妞妞,你在和維尼熊玩嗎?”他聽完我的話馬上抓緊了維尼熊。我又靠近了她一點說:“妞妞,老師不帶走你的好朋友維尼,只是想摸摸它也和它做好朋友?!甭犕晡业脑?,孩子猶豫了一下,我再依次靠近她一點說:“你教教老師怎樣和維尼做好朋友,我很喜歡你和維尼,我們一起玩好嗎?”聽完我的話,孩子憂郁片刻后輕輕的碰了碰我的手,從她那開心的笑容中我找到了我要的答案。從那以后,她常常和我靠近,摸摸我的辮子。我知道我和孩子間的距離慢慢拉進了。很快的我又發現這個孩子其實并不是內向的孩子,他在自己游戲時候的熱情并不亞于其他孩子,我開始想辦法,有一天區域活動的時候,我對所有小朋友說:“維尼熊想請小朋友一起幫它搭一個漂亮的房子”,這時我注意到妞妞無助的眼神,我蹲下來拉住妞妞的手說:“我相信妞妞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做。”當妞妞看著自己和小朋友一起搭起的小房子時,再一次開心的笑了。經過幾次努力后,妞妞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最重要的是順利的渡過了“焦慮期”,和老師們成為了好朋友。在實踐中我明白了愛是教育的基礎,清楚的知道愛不是說出來,更不是喊出來的,愛是通過腳踏實地辛勤勞作去實現的。
孩子們的天真,孩子們的火熱,孩子們的愛漸漸的取代了我心中原有的那份困惑與迷惘。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從事的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我所走的是一條充滿青春氣息的綠色道路。我帶給孩子們的愛應該是真摯的、無私的愛。就在20*年很遺憾我的父親去世了,在他病重的時候我卻沒有足夠的時間陪在他的身邊。我知道孩子們需要我,需要我帶給他們的每一天的每一個笑容。同時我也知道孩子的心靈是一方最純凈的沃土,孩子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了“真、善、美”的童話。我告訴自己不可以把不開心的事情帶給他們,我要帶給他們的永遠是一張善良,充滿微笑的臉。每當走進幼兒園時我都要換一個角色,不再是女兒,而是孩子們最好的朋友,孩子們喜愛的老師。
生活對我們每一個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來說,都是忙碌的,每一天都在重復著昨天的節奏,而我要告訴我的那個朋友,我喜愛上了那份吵鬧,因為那是對我每一天的問候。我要在吵鬧重復的每一天繼續我的工作。謝謝你那一絲新綠,謝謝你讓我體會到幸福的真諦!我愛你“一絲新綠”。
篇10
0~6個月 害怕沒有支撐的懸空感
洗澡哭到爆
丫丫在出生后的前兩個月里,每天洗澡時都會大聲哭鬧,從爸媽一給她脫衣服,她就開始哭,一邊哭小手一邊死死抓住每一件被脫掉的衣服,直到最后一件衣服被即將被抱出小床時,她還是會抓住小床的邊緣不放。
并不是怕水或者怕洗澡
開始爸爸媽媽以為寶寶怕水,非常不理解,因為最新的育兒觀點認為寶寶在母胎一直處在羊水中,所以寶寶天生是喜歡水的,一出生就堅持洗澡是非??茖W的,但為什么丫丫對洗澡有如此強烈的反應?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Watson)研究發現,嬰兒天生害怕的對象只有兩種:巨大的聲音和深度知覺,也就是懸空的感覺,其余的恐懼皆為后天習得。丫丫的爸爸媽媽后來仔細分析,認為寶寶害怕的是衣服被托起時那種沒有支撐的懸空感,而不是害怕洗澡,或者害怕水。
心理實驗室
視崖實驗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埃莉諾·吉布森(Eleanor Jack Gibson)發明了用來測量嬰兒深度知覺的裝置——視崖,即“視覺的懸崖”,用來觀察嬰兒的深度視覺發展,結果實驗證明,出生 6 個月左右的嬰兒,大多數會拒絕爬過有深度錯覺的“懸崖”,這說明孩子有了深度知覺后就開始害怕高,其他的研究也都陸續證明深度知覺最早可以在嬰兒4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顯現。事實上,隨著嬰兒視覺發育程度的不同,有些孩子最早在2~3個月就會產生深度視覺,開始怕高。
給父母的建議
1避免突然的巨大聲音
0~6個月的孩子絕大部分時間需要睡覺,寶寶天生對巨大的聲音會產生恐懼,我們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即便是這么小的孩子,當有突然的巨大聲音時,甚至有人突然大聲說話時,寶寶都會自然地發出渾身應激的反應,這說明人類天生害怕突然的巨大聲音,因此應盡量避免讓孩子暴露在有巨大聲音的環境中,比如巨大而沒有規律的裝修電鉆聲、鞭炮聲等。
2握住寶寶的小手
當寶寶突然聽到響聲兩手亂揮時,當我們托著被衣服的小寶寶,寶寶顯得手足無措時,當寶寶在睡夢中突然表現出被驚嚇的神情時,我們可以輕輕地握住寶寶的小手,讓寶寶產生被支撐的安全感,這樣有助于幫助寶寶趕走害怕。
當寶寶已經發展出深度知覺后,再讓他開始游泳,寶寶第一次下水的確會害怕,這時在
確保水溫和體溫相似的前提下,先握住寶寶的小手,再讓身體浸入水中,不用一分鐘寶寶就
會愛上游泳,不必讓寶寶在上方觀察很久,那樣只能讓寶寶產生害怕的情緒。
3模擬懷抱的環境
寶寶在母胎中是處在緊緊被包圍的溫暖環境里,在剛出生的幾個月中,寶寶一下子來到了空曠而無邊的大世界,是極度沒有安全感的,所以對寶寶來說,媽媽的懷抱是最熟悉最安全最舒服的環境,但是通常剛剛生產完的媽媽沒有精力總是抱著寶寶,而且抱著也不利于媽媽和寶寶的休息,因此,為了讓寶寶的睡眠環境更安穩,在溫度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寶寶睡在床上時身旁放上U形靠枕、被子等柔軟的物品,營造一種被懷抱的感覺,媽媽待在寶寶身旁,并傳遞出熟悉的聲音和氣味,這些對于穩定寶寶的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寶寶就不容易被突然的巨大聲響嚇到。
6~12個月 害怕情緒會被影響
打疫苗開始哭了
佳佳之前打疫苗都是不哭的,爸爸媽媽還以為自家寶寶天生膽大呢,但從8個月開始,去社區醫院打疫苗她也會哭鬧,起初是被針扎進去后哭,后來一坐在醫生對面就開始哭,再后來一進醫院就開始哭,打針時連蹬帶踹地哭鬧,媽媽一個人都按不住。
觀察和聯想讓他更害怕
半歲之前的寶寶對打針還不太害怕,因為打針本身的疼痛其實不足以讓寶寶害怕,那時的寶寶也不太會觀察周圍的小朋友,對于哭和打針并沒有建立起聯系。寶寶半歲之后,再去醫院時,他們開始看到了周圍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哭鬧的情形,再加上打針的疼痛,讓寶寶漸漸地把醫生、打針和害怕聯系在一起,如果醫生的語言及動作又很生硬和粗魯,寶寶就會更加害怕打針。
另外,6個月開始,寶寶學會了區分爸爸媽媽和其他人的臉,有些寶寶開始怕生,在醫院,當有陌生人抱起寶寶時,寶寶就會哭鬧,甚至有些寶寶看到陌生人的臉都會哭,這是寶寶的第一個怕生階段。
給父母的建議
1讓寶寶接觸更多的人
通常家中只有一個照看者,比如媽媽一個人照顧寶寶,很少出門,見到陌生人的機會很少,這樣的寶寶會容易在半歲之后怕生,而家中經常有姥姥、奶奶、阿姨等不同人物出現時,寶寶通常不容易出現怕生的現象,因此,有機會盡量讓寶寶接觸到媽媽爸爸之外的人,對于避免怕生的情況會非常有效。
如果寶寶出現怕生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父母需要接納寶寶的這種情緒,需要有意識地跟寶寶介紹見到的其他人,可以跟寶寶說:“哦,你沒見過這個阿姨,她是媽媽的朋友。”等家中的客人或者戶外遇到的熟人慢慢嘗試和寶寶建立起關系,寶寶有過一些愉快的經驗時,就會慢慢度過怕生的這個階段。
2提前做一些心理準備
準備帶寶寶去醫院打針時,需要提前跟寶寶介紹將要做的事情,讓寶寶有一些心理準備,這樣會很好地幫助寶寶克服害怕。比如跟寶寶說:“我們今天要去醫院打針,醫生給你打針時你會感覺到涼涼的,有一點點疼,但是很快就好了,媽媽會抱著你的?!泵看稳ブ岸夹枰鷮殞氉鬟@樣的準備,隨著年齡增長,寶寶會有不同的反應,但是父母一定不要期望用哄騙的方式幫寶寶克服對打針的恐懼,那樣只會增加孩子對打針的恐懼。
3準備一些獎勵
另外也可以用一些物質獎勵的方式幫寶寶克服對打針的恐懼,比如當寶寶打完針后立刻獎勵一個她喜歡的糖果或玩具之類的,如果寶寶對醫生和打針已經形成了比較深的害怕情緒,也可以提前和醫生協商,準備好寶寶喜歡的糖果或玩具,讓醫生先拿給寶寶,會有助于打針的順利進行。
1~2歲 害怕具體的事物
和親人分離
1歲半的時候,由于父母都要工作,寶寶無人照顧,媽媽打算送蕾蕾去幼兒園,蕾蕾媽媽一直非常奇怪,每天把她送到幼兒園前面的一個拐角,蕾蕾就開始大哭不止,就像鬧鐘一樣準時,每天都是在這個地方開始哭,天天如此,媽媽送了幾天,終于堅持不下去,最后決定先讓蕾蕾在家里待一段時間再考慮送幼兒園的事情。
很多讓他害怕的東西
1~2歲的孩子害怕的東西越來越多了,害怕和媽媽或其他重要照看者分開,害怕小動物,害怕受傷,害怕小丑等,當蹬到滑梯、臺階等高處時表現出明顯的害怕,一定要拉著大人的手,當被我們覺得很搞笑的小丑抱起時會大哭,當被家長送到幼兒園發現家長不見了時會大哭。
給父母的建議
1不要不辭而別
父母和寶寶分開,比如在幼兒園的分離,甚至是其他短暫的分離(你下樓拿包的幾分鐘,你上衛生間的幾分鐘),寶寶都需要有一個接受的過程,所以需要提前告知寶寶,讓寶寶在有充分安全感的基礎上等待,而不是突然消失,造成寶寶無邊的恐慌。
2 給寶寶足夠的時間
這個年齡的孩子對世界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因此突然的、不可控的事情往往會給他們帶來害怕的情緒,比如以前沒有見過小丑,突然在游樂園看見了小丑叔叔過來抱自己,孩子有時直接就被嚇哭了。如果父母提前告知寶寶:“你看,那是一個小丑叔叔,他非常好笑,專門給人帶來快樂,你敢不敢摸摸他?”讓寶寶有了正確的認知和心理準備后,再進一步地建立關系,這才符合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
3接受孩子的害怕情緒
寶寶站在高高的滑梯上始終不敢滑,讓后面的孩子一個又一個先過去,有些家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這時首先需要接受寶寶的害怕情緒,家長扶著他站到旁邊,陪伴寶寶克服害怕情緒,然后再陪伴孩子觀察其他孩子的動作并耐心地講解動作要領,在家長的陪伴下,寶寶會慢慢有信心自己走出去。這個時候家長的急躁情緒其實是無濟于事的。
2~3歲 害怕想象中的怪物
他怕影子
樂樂每天晚上關燈之后都會跟媽媽說:“媽媽,我害怕?!眿寢寙枺骸澳闩率裁矗俊睒窐氛f:“我害怕影子,它像一個怪獸,會傷害我。”媽媽說:“影子不會傷害人啊?!睒窐穲猿终f:“會的。”樂樂媽覺得非常奇怪,沒有人給樂樂講過關于影子可怕的故事,但無論怎么跟寶寶解釋他都不信。
開始理解抽象的東西
2歲之后的孩子已經開始思考一些抽象的事物,比如把影子、怪獸等這些在故事中聽到的事物聯系到生活中,另外還會對衰老、死亡等有一些初步的理解,樂樂會在媽媽生病的時候很擔心地說:“媽媽,你會死掉嗎?”在媽媽出去開會時說:“媽媽我不要和你分開,我再也見不到你了?!?/p>
給父母的建議
模擬對話
2~3歲的孩子非常喜歡自言自語地進行角色扮演,我們可以利用孩子的這一心理特點幫助他趕走害怕,比如當孩子說害怕影子的時候,可以讓他跟影子聊聊天。寶寶可能會問:“你干嗎老跟著我?”家長可以扮演影子說話:“我喜歡你啊。”寶寶說:“我害怕你,你會傷害我?!奔议L可以說:“對不起,我長得黑黑的樣子嚇到你了,我不會傷害你的……”家長通過扮演的活動幫寶寶趕走害怕情緒,這樣比直接告訴寶寶“你不用害怕”要管用得多。
角色扮演
這個年齡的孩子特別喜歡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我們不光可以通過語言來重建孩子的內心,也可以用行為重建。牛牛在生病的時候住院輸液,每次都哭鬧得厲害,當他病好了之后,媽媽擔心他對醫院產生過度恐懼的心理,于是就提議一起玩看醫生的游戲,牛牛高興地答應了。媽媽扮演護士把輸液的每一個細節都和寶寶模擬一遍,比如,“牛牛把手放好啊,如果亂動針跑出來還要再扎一次?!苯Y果牛牛高高興興地愛上了玩這個游戲,幾乎每天睡覺前都要重新玩一次這個游戲,他是在和媽媽一起用行為驅除自己內心的害怕,重新建構內心的安全感。
3~6歲 害怕交往
和小朋友鬧別扭
有一天,星星跟媽媽說:“媽媽,我不想去上幼兒園了。”媽媽很奇怪:“為什么?”星星說:“小寶昨天推了我的胳膊一下?!眿寢尨笮Γ骸斑@才多大一點事兒?你們不是好朋友嗎?”可是,星星死活不去上幼兒園,媽媽一點辦法都沒有。
對交往很敏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非常害怕在幼兒園受到來自小伙伴的排斥,和小朋友交往是他們重要的心理需要,如果孩子在這個時期無法順利得到同伴的支持,有可能讓他們產生對幼兒園的害怕,就像星星受到了小朋友的排斥,就對上幼兒園產生了害怕的情緒,更有些孩子在幼兒園被大孩子欺負了之后,更加恐懼幼兒園。
給父母的建議
傾聽寶寶的情緒
家長如果能經常鼓勵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在幼兒園產生了害怕情緒后,回到家中,家長傾聽完寶寶的情緒表達,寶寶獲得了情感支持,就能夠更好地戰勝害怕的情緒,有勇氣也有信心去面對和解決自己在幼兒園中產生的人際問題。
根據以往的研究和家長們的經驗,下表中總結了寶寶在不同年齡段的害怕源。其實,戰勝恐懼的過程也是內心不斷成長不斷強大的過程,這是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要面臨的任務,一個人如果能不斷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就能夠不斷超越自我,在幫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同時,大人也不妨反思自己是否經常有勇氣克服內心的恐懼?
年齡 害怕源
0~6個月 巨大的聲音(電鉆的噪音、雷電聲、鞭炮聲),失去支撐
6~12個月 深度知覺(高度),陌生人,打針
1~2歲 深度知覺(高度、跌倒等),與親人分開(送幼兒園等),傷口,
動物(狗、貓等),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