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命范文
時間:2023-04-09 23:50: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感受生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杏林子寫的《生命生命》中遇到了“飛蛾求生”、“瓜苗生長”等事情我也遇到過:夜晚,我在燈下努力的寫作業,一只小甲蟲在我的桌子上爬來爬去,把它放進我的筆帽里,堵住筆帽,它在里面不久就發現地方太小,空氣不足,便努力地往上爬,結果又掉下去了,他還是往上爬,結果又掉下去了,他還是往上爬,但還是又掉下去了,小甲蟲那種求生的欲望另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他!
一次,我正睡覺,一只蚊子老煩我,趁他停下的時候,我把他捉住了,他飛不起來,只好拼命的往前爬,我把他捉回來,他又往前爬……這樣來來去去把我累的要命,媽媽走過來說:“孩子,把他放到外面去吧,每種生命都要生存,就連這些小蟲的生命都那么強烈,那么鮮明。
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所以,我決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篇2
林晨輝
生命——有了生命世界將變得美好,也具有了色彩。有了生命地球處處將充滿生機。有了生命,社會將變得流光溢彩。
每個人,每個動物,甚至每一種植物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比如柳樹,不論是肥沃的土地還是貧瘠的土壤,只要插入泥土中,它就會用自己頑強的毅力生長出參天大樹。我不禁為之感嘆!
又如飛蛾,在我寫作業時一只飛蛾落在了我書本的旁邊,趁它不注意時,我一把捉住了它。放在手中使勁搖晃。它被我甩暈之后,渾身還不斷地在顫動中掙扎著。我意識到,它還在力爭逃生,于心不忍,放走了它。這時,我又為它的頑強而折服!
再看我們人類,在我閱讀課外書時,讀到了這樣一幕:一名革命志士為維護祖國的尊嚴,身中數槍,經過簡單的包扎后,他又用自己頑強的生命挺過了鬼門關。我再次又為人類驚人的毅力而感撼!
生命力是來自每個生命體內心最深處的東西,它猶如世界上未解的謎團,使人琢磨不透。但我深知,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請大家珍惜。
篇3
生物技術專業在我國起步較晚,算得上是新興專業。比爾?蓋茨曾說:“下一個首富可能是生物技術的投資者。”由此可以看出,生物技術是一個金磚專業。同時,生物技術也是一個“燒錢”專業,因為生物技術的科研經費是一筆巨大的支出,而且研究生物還得要有一些運氣,要知道,一個偶然的發現就可以決定你的一生。前不久,微生物學的第一節課,老師給我們的作業是查找青霉素的由來。1928年,弗萊明在檢查培養皿時發現在培養皿中的葡萄球菌由于被污染而長了一大團霉,有意思的是霉團周圍的葡萄球菌都被殺死了,只有在離霉團較遠的地方才有葡萄球菌生長。經過一系列試驗和研究,弗萊明認為這種霉菌的分泌物可能成為一種可以全身應用的抗菌藥物,于是青霉素被發現了。“讓你們查資料了解青霉素的由來不是重點,主要是想讓你們知道生物的實驗是充滿偶然性的,一個不起眼的東西就可能改變世界。”微生物學老師如是說。
高中階段,大多數省份的理綜卷中,生物占的戲份較少。這就使得很多同學對生物的關注度不夠,甚至把它拋棄成“副科”。到了大學我才發現,生物技術竟然也可以如此博大精深。我們不僅僅要掌握普通生物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等生物專業的必備知識,還要懂得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知識。它對于數理化的基本理論要求也不低,尤其是化學專業課的學習更是占據了學習的大部分時間。大一的有機化學就讓眾多同學頭痛不已,是名副其實的“四大名補(補考)”之一。曾經有高中同學問我大學一年學了些什么,我打趣地說:“數理化生都要學。”同學笑言:“你是在復讀嗎?”平常看到其他專業的朋友空蕩蕩的課表,再想想自己一周的課程中不是在教室上課就是在實驗室泡著,有過埋怨,但是想要學好生物技術就必須耐得住寂寞。
從種群到個體,從宏觀到微觀,從一個細胞窺探整個生命。課堂上,我知道了生物體的結構組成,系統的進化,單個細胞的分子物質以及這其中涵蓋的各種化學成分和它們的作用原理……高中時代,也許你只知道細胞的呼吸作用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你只會用兩個“光呼”簡圖和那幾個背得滾瓜爛熟的方程式去計算某種植物夜間放出的二氧化碳、白天積累的葡萄糖;偶爾一個凈光合或呼吸作用的變量都能把你搞得暈頭轉向。可到了大學課堂,細胞呼吸分為糖酵解、檸檬酸循環、電子傳遞鏈和氧化磷酸化,光合作用分為光合原初反應、電子傳遞和光合磷酸化、二氧化碳的固定和還原,每一步的具體情況和概念圖同樣得銘記于心。就拿呼吸作用第一步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來說,大學階段稱之為糖酵解,其中包括9個反應,前4個反應是將己糖轉變為2個丙酮酸,消耗2分子ATP,后5個反應是由2分子丙糖形成2分子丙酮酸……每次提前學習下一個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時,除了掌握扎實的專業素養,我心中的自豪感更是無以名狀。
在生物技術的世界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是王道。專業課老師一再強調,實驗是生物學的靈魂。當我第一次在實驗課上穿上白大褂時,為科學求真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從最簡單的觀察洋蔥表皮切片到如今我申請的省級創新實驗課題,生物實驗的世界里總能帶給我無限的驚喜。有過在第一次解剖動物時不能直視手術刀的驚恐;有過因染色不成功而一再地制作切片觀察的沮喪;還有過為得到一條清晰的條帶而重復地在無菌操作臺和離心機間走動,直到提取到高純度RNA的喜悅……生化實驗課上,用血清蛋白做醋酸纖維薄膜電泳實驗,因為誤把過期的血清用于離心,使得在薄膜上的樣品不純,導致電泳后染色結果與預期大相徑庭,全班同學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做了一下午的實驗打了水漂,雖然心情糟糕,可是沒有一個人偽造實驗結果,大家都原封不動地將實驗薄膜貼在報告紙上,寫下失敗原因,再重新開始。在實驗室里,我見過師兄師姐倒掉了上千個平板才篩到一個滿意的菌種,那份成功的喜悅唯有他們知道;我也看到很多人放棄午休只為多看幾篇外國文獻,為實驗思路提供指導。實驗室的生活在常人看來再枯燥無味不過了,可科學殿堂的大門也只為這些在實驗室努力追夢的人敞開。
生物技術可以運用到生物制藥、酶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胚胎工程等領域,在工業、農業、醫療等行業也是突飛猛進。大家熟悉的克隆羊多利,就是將要克隆的羊的體細胞核移植到受體母羊的去核卵細胞中,接著進行細胞體外培養,然后再將胚胎移植到同期的母羊子宮中,由此孕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這些都是細胞移植、細胞培養、胚胎移植等生物技術的結合。以前價格昂貴的胰島素、青霉素等藥物,如今,運用生物技術量產,它們都已進入尋常百姓家。
由于國內的生物技術相對國外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高校的生物專業中一直有這樣一句話“要么出國,要么賭博(讀博)”。玩笑歸玩笑,但是如果你立志要在生物技術行業有一番作為,在科學的道路上無怨無悔地走下去,成為高級的科研人才或者出國看看國外的月亮圓不圓,都是不錯的選擇。
篇4
她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充滿熱情,她認為,這是最適合她的,精力、心血,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為愛上這份事業,才會用心,才會有熱情,才會義無反顧。
“其實生育對于一個女人以及她的家人,都不是這么簡單的,她們需要更多的關愛,需要有人能幫助她們,給她們安撫、給她們指導,所以作為女人,我想要為更多的女人做些事情。”
《母子健康》創刊15周年生日獻禮“見證一母嬰行業15年”大型系列訪談
從2007年2月刊開始,連續15期。影響、推動母嬰事業發展的重量級人物訪談,傾聽她們的心聲,展示時代的變化、媽媽的變化以及整個母嬰行業的變化。《母子健康》與您共同展望母嬰行業和母嬰雜志美好的明天。
系列訪談策劃、采訪人張艷一希望將有關“愛和健康”的信息傳達給每一位父母的《母子健康》出版人兼執行主編。
本期主打人物:劉小平-致力于給所有中國母嬰以溫暖呵護的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副主任。
母子健康:從大學時代的“國際政治”高材生,到后來的婦女事業倡導者,為千千萬萬的女人做實事,是什么讓您有了這么大的動力,選擇并實現這個完美轉型的?
劉主任:雖然我在大學期間學習的是“國際政治學”,但畢業的時候,我卻是以婦女學作為論文題目,交出了一份以國際婦女為研究課題的答卷。因為孕育生命是美好的,同時也是艱辛和痛苦的,就像當年婦產科醫生經常說的:“這是每個女人必然要經歷的,做女人就是這樣。”但也正是這句話,讓我覺得其實生育對于一個女人以及她的家人,都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她們需要更多的關愛,需要有人能幫助她們,給她們安撫、給她們指導,所以作為女人,我想為更多的女人做些對她們更有幫助的事情。
母子健康:15年來。中國母嬰事業最大的改變在哪里?劉主任:最大的改變就是:現在無論是政府、社會環境,還是醫護保健人員、孕產婦本人,都十分重視母嬰方面的問題,在思想認識上有了提高,在物質保障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全國心系系列活動開辦初期,也就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人們對孕產婦的關懷還很簡單,缺乏那種身心全方位的關照。首先是缺少專業、全面的知識來源,大多都是口口相傳,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其次是,那時候的醫護系統還沒有上升到人性化的服務層次,醫護人員把孕產婦當作病人對待,孕產婦就診是較被動的,而不是一個充滿歡樂的過程,這對于大多數一生只有一次生育經歷的中國女性來講,將是無法彌補的憾事。
母子健康:從事母嬰事業十多年來,您最大的感觸是什么?
劉主任:越來越喜歡自己所從事的這項工作了!從創辦初期到現在,12年來的一點一滴對我來說都是財富,都是美好的記憶珍藏。而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來自國家和社會的支持和理解,以及這個團隊中的工作人員和合作伙伴。全國婦聯前后兩任主席:陳慕華大姐和顧秀蓮大姐、國家9大部委、婦幼保健院108位院長……她們都非常關注這個活動,給予我們指導和幫助。組委會工作人員孜孜不倦的忘我工作,同樣讓我非常感動,正是有了大家的支持,才讓這個活動一直堅持下來,并且越來越好。
母子健康:能簡單談談近15年來中國母嬰事業的發展趨勢?劉主任:隨著國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人們的思想觀念有了很大的變化,國家和政府在這項事業的發展上投入了更大的支持,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也都加入進來,為我們提供資金支持,同時一線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文化水平在逐年提升,這些對于孕產婦和嬰幼兒來說都將是最好的保障,我們的工作也會更加細致、到位。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生育文化。
母子健康:作為活動的主要策劃負責人,組委會2007年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劉主任:在全國的婦幼保健院建立流動圖書館。形式和書店一樣,但針對不同主題編寫的書籍都是免費的。只要是你需要的,就可以免費領取。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方式讓更多的孕產婦得到更好的普及性知識,更好地享受生育文化。同時免費索取的形式對于一些條件不太好的地區和家庭,將是一件非常實惠的事情。
母子健康:您認為從事母嬰行業的從業人員,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質?
劉主任:專注、執著,有愛心,這是從事我們這個性質的工作最起碼的要求。目前組委會非常歡迎育齡女性加入到我們的工作行列中,正是因為她們親身經歷過孕育、撫育,會更好地理解所從事的工作,更好地幫助別人。
母子健康:在這十幾年的工作中。您在事業上投入了很大的心血,在家庭生活中,您是怎樣一位妻子和母親?您是如何協調工作和生活的?
劉主任:組委會的工作人員全部都是女性,我想代表我們這個大家庭的所有女性回答這個問題。為了給更多人帶去關愛,我們會犧牲自己的家庭,舍小家為大家。由于工作原因,僅2006年,我們主要人員就有200多天的出差工作,占去了全年的2/3時間,所以我們會想出一些辦法來犒勞我們辛苦的另一半,比如一起給他們過生日,為他們獻花等等。對于孩子,我們只能用大的母愛來關懷他們了。所以,在這里我要由衷地感謝他們,感謝他們的無私支持。
篇5
其實,世上根本沒有絕對無用的東西或失敗的事物,只不過受到的待遇不同罷了。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種事物,便會發現它不同的價值。同理,看似無用的東西,當我們看到它時,應該懂得,世界上沒有無用的東西,只不過是它被放錯了位置。
一個平凡的人,千萬別以為自己毫無用處,而應該明白,自己一定能為社會做出點什么貢獻。看看,工人、農民、木匠、清潔工等等,哪怕是這些被稱為最底層的職業,不是還有人去贊美他們、歌頌他們嗎?他們不是依然為社會的發展而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嗎?他們的人生平凡而偉大,他們的生命無味而多彩,他們的存在卑微而重要,不是嗎?
生命,就是要從“無用”中發現價值,在“平庸”中挖掘亮色,不因一時之利而局限自己。因循守舊,只能讓人的生命囿于一種茍且的狀態;創新求變,則會將生命推向極致。
生命,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如果能從看似無用之處發現價值,挖掘亮色,便能讓平淡的生活多一點光彩,讓平凡的人生少一點兒遺憾。
篇6
【關鍵詞】心理;教師;職業;情境;積極
有時候,我們忙碌自己的教育生活,就好像一個馬車匆忙奔跑在旅途,疲憊和單調覆蓋著我們。我們可以改寫這個狀態嗎?停止自己的腳步,小憩一下,或者放慢自己的速度,觀看一下旅途的風光。完全相同的溫暖陽光,完全相同的教學旅途,一個“我”滿是疲憊,一個“我”滿懷喜悅。積極心理是什么魔法?
情境1
走到學院,低頭看到樓門口臺階的縫隙里,有幾顆細小的草兒長出來,我的腳剛要踏上去,院里在音樂上頗有造詣的張老師突然指著小草問我:“你知道它是誰嗎?”我不解――他在說什么。“它是貝多芬!”他意味深長地說。我笑笑:“您可真逗,不過語言還算有靈性”。
我拿著U盤走入教室,徑直走向講臺。我知道學員們――進修的教師,在這個時候,習慣地注視我。我也習慣了被注視,而不旁觀,因為我是老師嘛。我打開電腦開關、放下屏幕、調試音響……等一切操作完畢,上課鈴聲一般會恰好響起,我習慣地在固定的講臺前抬起頭,開始我的教學。
程式化是一個什么詞,不用解釋,看看我進教室、上課的過程就是一個寫照,老師成為重復、單調的代名詞。但是,如果我肯停下腳步品味那句話,我在徑直走向講臺的瞬間肯停下腳步看看我的教室和學員,會發生什么?一樣的事物會不會有了不同的情景?
想著我馬上要進行的積極心理教育內容,我突然想到重新在回味中體驗今早的經歷,接著用與以往不同的方式,開始我的教育教學。
情景2
在回憶中重新回味:走到學院,低頭看到樓門口的臺階縫隙里,有幾顆細小的草兒,我的腳剛要踏上去,院里音樂張老師在我身后,突然指著小草問我:“你知道它是誰嗎?它是貝多芬!”
出語驚人,我突然覺得臺階、石板都美麗了,因為有貝多芬,有張老師清早遞來的一語智慧光芒。
我重新走進教室:拿著U盤走入教室,我徑直走到講臺,中間我略微慢些,緩緩側過臉,微笑著看看我的學員們――這些進修的教師。
“張老師,用我幫您弄電腦嗎?”我看見、聽到了熱情。我心里想著當然不用,但我還是回應著她的熱情,走到她身邊。我得去問候她一下,以表示對她熱情的回饋。于是我說……說什么呢?
突然我靈機一動:“今天,你happy嗎?”“張老師,我今天很happy,因為……”她臉上的喜悅感動了我,我竟然還不知道是啥內容,就也變得有些喜悅,美好的事物真的能感染別人。為什么不把這喜悅也感染和傳遞給其他教師呢?如果我們傳遞的是教育生活中的喜悅,正好和我的教學目標吻合嗎?“等等,一會把你的happy講給全班同學,好嗎?”
于是,一個教學活動生成了。課前講述你的小happy。教室里的氛圍變得如此溫馨。本課結束后,我隨即生成了一個教學活動。我要求:大家分享教育生活的小喜悅、小幸福。他們似乎很熱衷這項作業,課后的微幸福,發滿了論壇區。
我深深地被感動了。這些老師把教育視角轉移到美好、細微的幸福事物上來,不僅教師的心情好起來,而且會因此創造最佳的教育狀態,把教育指向人性瞬間。如果我們用積極的心理去注視生活,幸福到處都是,它就像呼吸一樣普遍和自然。
值得注意的是:品味和捕捉這些小幸福,不是分析,它是把所見當作一個整體來感受,欣賞迎面而來的感覺。剖析和概念化事物,會把美好的感覺驅趕走。有時候,分析和成見都會打擊對小幸福的感受。
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如果你感覺生活如沙漠,當你走出的時候,世界就是綠洲;如果你感覺希望凋零,當你走出的時候,繁華還可以重新來過。讓微小的幸福翩翩起舞,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欣欣向榮。
篇7
透過繁密的葉片,我細數陽光灑下的點點繁星。在一片嫩葉上,停留著一顆晶瑩剔透的露珠。它是昨晚的那場小雨留下來的吧!
我蹲下身子,想用手指輕輕撫它。但,我終究沒這么做。因為我生怕因為我這不經意的冒犯傷害了它那脆弱的生命。對,這也是一個小小的生命啊!雖然,它確實沒有珍珠那般圓潤,生命更不如珍珠持久。但我知道,它從降落在這葉片上的那一刻開始,它一直都在盡力維持著自己的生命。
微風吹過,拂起了那片嫩葉,我看到了,它在掙扎,它在努力。但它依舊在搖搖欲墜中滑落在那片被枯葉鋪墊得當略顯蒼老的土壤里。
我有些失落,只覺得心里因為這顆不起眼的露珠而泛起了圈圈漣漪。
我抬起腳步向前走去,在一片松軟的沙土里,我看到了一只美麗的蝴蝶。
與這斑駁的枯葉相比,它確實太美麗了。我不禁在心里默默贊嘆。
它為什么不去花叢中纏綿,在這沙土里干什么?它在撲扇著翅膀,隱約之中,我看到了它的斷翅。這準是哪個淘氣的小孩兒干的。我暗暗的想。多么可憐的小生命啊!
我想幫幫他,可當我看它那一股執著勁兒,我放棄了這個念頭。它會死吧,我又看了看它那受傷的翅膀。
它還在掙扎,還在竭力地撲扇著那對翅膀。它一定很痛吧,我真不忍心讓它放棄。
就這樣,它經過了無數次的撲扇翅膀,它終于放棄了,它死了。
看著這只因無力而死的蝴蝶,我不禁感慨萬分。
生命,彌足珍貴。火焰的燃燒,雖然終究會熄滅,但,它輝煌過。生命也是如此。
傍晚的街燈有些倦意,心不在焉地拉扯著我長長的影子。只有我知道,我今天明白的,是永遠的珍藏……
篇8
聽了何承偉老師為寫作班帶來的第一課――《中老年人學寫作是一種享受》,我感觸頗深。我今年七十歲,雖然年已古稀,但自退休后開設博客,練習寫作,至今已有三年了。這三年里,我深切體會到寫作的確是一種人生的享受。這種享受,不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是一種精神上的大餐。
首先,寫作讓我體會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我以前讀的是中文專業,由于原因被迫改行學習其他課程。然而,我的寫作情結卻一直深埋在心底。退休后,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接觸了博客。從此,我天天學習寫作,每當在網上發表略有文采或俏皮幽默的文章后,都會引來不少跟帖,點擊率少則幾十、幾百,多則上萬,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我心底油然而生。日復一日,我的寫作欲望愈發強烈,一發不可收拾。這次聽了何承偉老師的講課,心頭豁然貫通:原來這種成就感就是寫作帶來的精神享受。
其次,寫作讓我產生了一種神圣的社會使命感。自從我被邀請到《九九關愛網》開設寫作專欄后,通過文字為老年人維權、為老年人呼號的神圣使命感日益強烈。不久前,有人大代表建議“叫停敬老免費乘車卡”,將敬老卡改為發貨幣補貼。我感到這條建議很不恰當,于是連夜寫了《是敬老還是辱老?》一文。當大光明電影院為評五星級,打算取消老年公益專場這一消息傳出時,我又立即寫了《“大光明”,不要為評級黯淡了光明!》。當這些文章發到《九九關愛網》,起到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作用后,我深受鼓舞,信心倍增。是寫作,讓我欣喜地看到自己雖然年已古稀,但還有人生價值,還有熊熊的余熱;是寫作,讓我獲得了一種常人無法理解的心靈上的崇高慰藉;是寫作,讓我思考問題更深刻,目光更悠遠,心胸更豁達。
篇9
米蘭.昆德拉以“布拉格之春”為故事背景,講述了托馬斯、特蕾莎、薩比娜、弗蘭茲四人的感情糾葛,四人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件,從而逐步揭示出小說的本意:生命中有太多的事情,看似輕如鴻毛,卻讓人難以忍受。
書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么,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比,也不能在來世加以修正。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選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
是啊,生命僅此一次,有太多事讓我們難以承受。對待生命,我們只能比前一刻認真,比前一秒仔細,否則一切都無法挽回。千萬不能做出讓自己后悔的事情,不然這一次珍貴的生命是往往承受不住的,那樣的生命就注定是漂泊的,無定力。因為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學會尋找什么是心中真正想要的,確立目標或品質,堅定心中的信仰,朝著信仰來完全你的生命。一個人一定要有信仰,要找尋自己所堅信的,讓生命有激情,有向積極奮斗地昂揚拼勁,否則生命會是頹廢,毫無生機可言。富有激情的生命才能撐起看似“輕”如鴻毛的一切,才能有真正的承受一切的能力。
米蘭?昆德拉將英俊、機智、富有、健康、高貴、有文學修養、熱愛旅游、音樂能力、男子氣概等品質分別放在九個人身上,特蕾莎媽媽只能從中選擇一個,但她卻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然后什么都想要,結果她的貪婪讓她來到一個一無所有的人身邊。于是,她開始失去,失去了美貌,失去品質,失去靈魂,最終也失去了女兒。特蕾莎的媽媽正是那種心中缺乏信仰的人,沒有信仰,她的生命就缺少了元素,讓她無法支撐,無法走向光明的道路,所以她無法理解承擔與責任,無法體悟生命的重量。也正因為她從來沒有承擔過生命中屬于她的責任,無論是對社會、對家庭、還是對至親,她都沒付出,她的死就只是輕輕一閉眼,不會有任何能夠稱量的重量。
篇10
2月12日下午,我在我院信息所的同志陪下來到通州區于家務鄉小海字村的溫室區。
這個村在冬季一般都種一茬生菜,在二月份收獲后,正好可以種一茬溫室春番茄。在農戶老景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一千溫室,里面種植的是“團生”(結球生萊)。表面看上去,逮個溫室的團還長得不錯,就是土壤很干。再仔細看,發現田間的植株出現一片片地發黃,凡處于發黃地區的植株都長得不好,除棵長得比較小外,植株包心也不足(圖2)。再仔細地看葉子上生有許多深褐色病斑。病斑呈沒有規體的形狀,大的病斑可以占據葉片的1/20~1/10,小的病斑僅有幾毫米。葉緣和葉中間都有病斑。相比之下,葉緣發病更多一些。病斑變色的部分顏色不均勻,即深一塊淺一塊,但沒有形成輪紋。病斑不呈軟腐狀,似乎仍保留原有的韌性。表面用擴大鏡也看不到生有霉層。拔起來一棵,查看葉球內部生長的情況,見到從外葉到心葉都不同程度的長有褐斑(圖3)。
此外,我在田間還看到另一種情況,即有一些葉片上出現大型的污綠色的病斑,被害部也可以深八葉球,嚴重的植株倒向一側。在病斑的表面及一側生有濃密的白色霉層(圖4)。
我問老景:“在悠這里我看到兩種病喜,悠說的病害是前一種還是后一種?”他說 “是前一種。后面的一種我們認識,叫菌核病。”我告訴他:“前一種是生菜干燒心病,這里的主要病害。”他問:“干燒心是什么病?怎么引起的?”我說:“干燒心屬于一種生理病害,是由于缺鈣造成的。實際上植物對鈣的需求并不是很多,土壤里也有的是鈣。缺鈣主要是植株吸收不上來鈣素,可以說是因營養不平衡引起。就像是有的人消化系統出了毛病,吸收能力不好,吃的也不少,就是不長肉。植物也是一樣。不光是生菜會發生,其他許多的蔬菜都會發生。”“有哪些原因可以引起生菜對鈣的吸收呢?”他問。我說 “影響植物對鈣吸收的原因有四個:其一是種植的地區屬于鹽破地。如處于鹽湖及大海的邊緣,這種地土壤中的鹽分過多,不處理直接種蔬菜就容易發生缺鈣。二是施用的化肥過量,使土壤濃度過大,影響了植株對鈣素的吸收。三是澆水不足。即有的是天氣較旱或供水系統出了問題,沒有及時澆水;也有的是一怕水大引起別的毛病,不敢澆水引起缺鈣。四是有一些品種對鈣比較敏感,稍有不足即出現問題。”據研究造成缺鈣的原因主要是土壤中其它溶液的濃度過大。抑制了鈣素的吸收。“那悠看我的生菜發生這種病的原因可能是哪一種?”他問。我回答“您這里的土壤玻沒有化驗過是否屬于鹽堿地。但根據我今天看到的情況分析,有可能是澆水不足所引起。您看,這塊生菜,已接近收獲期了,正是需要水肥齊攻的時候。田里這么干燥,完全具備發生缺鈣的條件。為什么不早澆水呢?”農戶答:“您說得很對,按常規,早應當澆水。但是,我們這里去年菌核病很嚴重,澆水棚里濕度大,容易發生菌核病……沒想到避開了菌核病還會出別的毛病。”我說:“您這里確實有菌核病。但是相對來說還比較輕,把它清理干凈,控制住,該澆水時還得澆水。”他聽后問:“這種病害是否傳染?”我說:“不傳染。”他聽了后說:“我看這種病能傳染。不然,為什么會發展的越來越多呢々”我告訴他: “病害的發展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傳染’,剛開始時只有一兩棵,后來傳的越來越多。另一發展是‘不斷的顯現’。生理病害的發展就是屬于后一類。例如這塊地發生的干燒心,顯癥時間早晚不一樣,好像是傳染一樣。實際上是您的地塊干濕不均勻,更干的地方,必然會發生的較早,隨著干旱的加重,干旱的面積會越來越大,園此于燒心便不斷地擴大,好象是傳染一樣。如果目前缺水的問題不解決,干燒心病還可能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