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學習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18 01:22: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唱歌學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葉圣陶思想;信息技術;歌唱教學;相機誘導

在歌唱教學過程中,我們摸索并靈活運用有效教學策略,借助信息技術,將教師“教”的策略轉化為幼兒“學”的策略,遷移積累經驗,促進幼兒自主學習,激發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現與創造。葉圣陶先生倡導的“相機誘導”教育理念指引著我們的教學行為,對歌唱教學的組織與開展同樣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導趣

“以人為本,全面發展”是葉圣陶先生重要的教育思想,也是葉老先生奉行一生的教育原則。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有效運用信息技術,以其形、聲、色、光的效果,創設各種形象生動、靈活多變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幼兒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喚起幼兒的有意注意。1.引趣——創設情境,引導興趣信息技術能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創造美妙的教學情境。尤其是動畫技術可以表現生活中某些幼兒無法親自感受的事物或場景。2.激趣——巧設問題,激發興趣信息技術中的多種效果和技巧,讓單一、直白的提問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例如,音樂活動“淘氣的小猴”,圖譜制作加入了隱藏功能,突破了傳統音樂教學中平面、固定、靜態的圖譜呈現?!疤詺獾男『锇褕D片給藏起來了,藏到哪兒了呢?”空缺的圖譜設計,將歌曲中的難點前置?!罢业搅藛?在哪里呢?”聽一聽找一找,幼兒多次傾聽與感受歌曲?!罢l來把找到的圖片放回去,補全圖譜?”唱一唱擺一擺,信息技術移動、拖拉的功能再次調動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難點句的學唱也隨之迎刃而解。3.增趣——啟發想象,增加興趣音樂作為一種以時間上的流動音響為物質手段來塑造的藝術形式,無論在時間、空間及意識形態上都有著廣闊的想象空間。借助信息技術構建想象空間,幼兒隨著無窮的想象而興趣大增。例如,音樂活動“淘氣的小猴”,借助信息技術豐富故事情節,小猴從亂扔西瓜皮滑倒別人到最后滑倒它自己。幼兒大膽想象小猴滑倒時的神情、動作與姿態,并在饒有趣味的伴奏聲中創編不同的滑倒動作。動作和音樂相融合,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欲望再次被激起。

二、導思

葉圣陶先生曾說:“凡為教,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薄敖淌菫榱瞬唤獭闭c“幼兒是活動的主人”互相支持。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更多地是通過感官來獲得對外界事物的認識。而信息技術直觀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特性,更能幫助幼兒理解、積累、遷移經驗,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1.觀察——觀察畫面,采集信息以往的歌唱教學大多是老師彈唱,幼兒跟唱。幼兒對歌詞的理解局限在文字符號,對歌詞的記憶也是機械記憶。信息技術運用后,幼兒可通過形象的畫面進行觀察、感知,更快地收集信息,理解歌詞內容。例如,音樂活動“螢火蟲”,歌詞就似一則謎語:“一群星星小又亮,個個長著小翅膀,過草地,穿樹林,小燈掛在屁股上。”借助信息技術,將歌詞內容制作成相應的擬真畫面,以謎面的形式逐層展開,最后揭示答案。通過觀察畫面循循善誘,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地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2.比較——前后對比,存儲信息比較是思維方式之一,借助信息技術,讓幼兒在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中發現規律、理解關系,讓學習效率事半功倍。例如,音樂活動“螢火蟲”,歌詞“小燈掛在屁股上”在歌曲里出現兩次,但第二句“小燈掛在屁股上”在唱到“在”的時候有一個四拍連音,為讓幼兒形象地感知前后兩句的不同,教師采用圖譜對比的形式,將旋律的抽象概念形象直觀地呈現在幼兒面前。通過前后對比,幼兒一目了然發現了兩句的不同,并在數一數的基礎上感知了四拍的節奏。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新的知識,存儲了關于“四拍連音”的樂理知識信息。3.遷移——遷移經驗,傳遞信息任何教學都離不開知識的遷移類推。借助信息技術,大膽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究、類推遷移、自主建構,培養和提高幼兒的發散思維。例如,音樂活動“螢火蟲”最后的音樂游戲,規則較為復雜,幼兒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借助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玩法變成可直接感知的動畫?;顒又醒菔緞赢?并輔以言語引導:“螢火蟲排成了什么隊形?提著小燈的螢火蟲在哪里飛?一只逃,一只追,這個游戲很像我們以前玩過的哪個游戲?”孩子們直接回答:“丟手絹?!苯涷灥倪w移讓幼兒一下明白了游戲規則,環節過渡流暢,活動更是推向了。

三、導法

篇2

自從我開始讀中職后,我的生活要比以前讀初中的時候要豐富多了,我選擇讀的專業是幼師。

至于我為什么要選擇這個專業呢?是因為做老師會有非常多的空余時間,比如說,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我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去各地旅游或者繼續學習。

讀幼師這個專業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要學習很多東西,比如說:舞蹈、唱歌、鋼琴、美術這些主科,還要學習語文、數學、英語這些文化科。由于有很多科目,所以我專門制定了一個學習計劃:每天五點半起床,刷牙洗臉之后練習半個小時的舞蹈基本功;吃完早餐之后去學校認真聽課;中午吃完飯的時候練習畫畫;到了下午的活動課去琴房練習鋼琴,練習鋼琴不少于一個小時;放學回家吃完晚飯練習半個小時唱歌;然后復習今天所學的課程,預習明天要學的課程;之后就可以去看會電視,到九點半的時候準時睡覺!

雖然累了點,但我一點也不后悔選擇讀幼師,我一定會嚴格執行我的學習計劃的!

篇3

如果我能給人打分,我要給爸爸,媽媽和同桌打分。

我要給爸爸打10分,因為我爸爸燒的菜很好吃,有牛排,蝦,烏骨雞……而且也會做很多好吃的甜品,有杏仁腐、果汁、牛奶……所以我給我爸爸打10分。

我也要給媽媽打10分,我媽媽很有耐心,每次都會仔細地幫我講解題目,我想要什么媽媽就給我買什么,有筆、橡皮、好看的本子……還是我的學習小幫手,幫我合理地安排學習計劃。

我要給同桌打0分,每次我寫作文,他就在我旁邊唱歌打擾我。

(編輯:丹丹)

篇4

“李卓然,你考了704分。”

雅禮中學高1003班的李卓然接到老師的電話,電話那頭,老師的聲音激動萬分。全省理科第一、唯一一個700分以上的考生,李卓然的第一反應是意外。

對完高考答案后,李卓然心里沒底,因為今年高考題型有變化,特別是理科綜合,他沒想到能考得這么好。不過,只要平日學習真正沉下心去,高考成績應該都不會差。

“主要還是利用好時間,做到快節奏、高效率?!崩钭咳徽f。他堅持相信老師,在課堂上堅持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有些內容雖然老師講過多遍,或自認為完全掌握,但往往存在理解偏頗,而且跟老師思路保持一致,也能讓自己對知識點認識更深刻。

談到學習方法,李卓然十分謙虛,他稱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不先進,都是按計劃進行。他會給自己做學習計劃,將一段時期需要完成的事列出來,然后對照計劃,每日按時按量一條條地完成。

高中三年,其他同學在校外加班加點上培訓班,李卓然卻是按學校規定按部就班。即使是高三,他也是按照學校正常時間作息,每天早晨七時來校上早自習,晚上十時晚自習后就回家休息。

“多做一些易錯題,專攻薄弱環節?!崩钭咳徽f。只要能在學習中找到興趣,其實高三并不辛苦,反而是高中三年過得最充實開心的一年。同時,除了學習,每天還應該保持放松快樂的心情。

“如果你只看他學習的一面,你一定會被他專注的模樣騙了,以為他是書呆子?!卑嘀魅吻鼨z嗣說。李卓然學習上十分用功,一手字寫得漂亮秀氣,有著女生的沉靜。但只要到課余休息時間,李卓然就恢復了活潑好動的特性,該玩的時候放肆地玩。

爺爺給他取名“卓然”,就是希望他能追求卓越,除了學習成績好,他要求自己能夠更加全面發展。

“誰說理科男情商不高,我可是班上的文藝委員。”李卓然說。他在組織文藝活動上也不比女生差。

“我喜歡唱歌,于是想到中餐后在班上組織演唱會。”李卓然說。有時候他會抽簽叫同學們上臺表演節目,有時候會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唱歌,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大家在緊張的氛圍中輕松下,讓膽子較小的同學有展示的機會。同時,唱歌能發泄心中情緒,緩解壓力,即使是高考前一天的中午,這個娛樂中餐仍繼續舉行。他當時會組織唱一些勵志歌曲,希望同學們能在高考時取得好成績。

【對話】

三三:據說現在經濟學很火,你會選擇經濟學嗎?還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專業?

李卓然:我自己的話,因為對經濟學不夠了解,所以對這方面也沒有很濃厚的興趣。我也不會盲從吧,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

趙云玉:你在學習方面很不錯。不過,我覺得你和我一樣,在做人做事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卓然:謝謝你的提醒。我當然會一直保持努力,不以第一名自居。

火龍果先森:就問一個問題!高中時候談過女朋友沒有?女朋友成績怎么樣?

李卓然:沒有。所以后一個問題就不用回復了吧。

Vims:第一名的成績難能可貴。你的學習動力是什么?高中時期該如何把握學習與娛樂的平衡,你有什么訣竅么?

李卓然:一是考上理想的大學,二是不甘落后吧。該玩的時候盡情地玩,該學習的時候開心地學。注重效率吧。

篇5

素材A:未來的生日計劃

自己就要過生日了,這個生日該怎么過呢?是邀請親戚朋友在家里美美地吃一頓,再讓爸爸媽媽帶自己去購物,還是上網和網友一起度過,接收他們贈送的電子賀卡呢?關于未來的生日,你一定有自己的計劃吧?不管你想怎么過生日,都可以好好地計劃一番,再把你的計劃詳細地寫下來。[參考作文:《我的生日怎么過》作者:崔子涵 來源:《課堂內外·創新作文》(小學版)2007年第四期]

素材B:未來的學習計劃

小學階段學習相對輕松,將來上了初中、高中,學習任務就會越來越重。那時候的我們會怎樣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呢?是輕松應對,還是手忙腳亂?可以聯系自己平時觀察到的讀中學的哥哥姐姐的情況展開想象,還可以在想象中進行對比,甚至設計出更理想的教學制度、考試制度。[參考作文:《我的初三》作者:唐歡來源:創新作文網]

參考素材:未來的旅游計劃/未來的過節計劃/未來的職業計劃/未來的讀書計劃

行類二 未來的自己

素材A: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每個人都有理想,都希望將來從事某種職業、成為某種人。那么,未來的我們是不是已經實現了理想呢?如果實現了,是怎樣實現的?未來的我們是什么身份?擁有哪些成就?別人是怎么看待我們的?他們的態度是尊敬還是追捧?面對成績,我們自己又是什么態度?有沒有進一步的計劃?

一個愛唱歌的小女孩,長大后終于參加了“超級女聲”,奪得了總冠軍,并發行了自己的唱片,成為著名歌手。[參考作文:《奇妙的幻想》作者:榮柳來源:《課堂內外·創新作文》(小學版)2005年第十一期]

素材B: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

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實現。如果沒有實現,是因為什么原因?后果是什么?有什么樣的經驗教訓?

篇6

一、尊師守紀、積極進步。 xxx同學自上學以來,能模范地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刻苦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團結同學、尊敬師長,端正學習態度,上課認真聽講,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課后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及復習好功課,受到老師的一致好評。

二、刻苦勤奮、成績喜人。xxx同學在學習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把勤奮務實、永爭第一作為自己的座佑銘,以此來鞭策自己。她學習態度嚴肅認真,學習目的明確。在學期開學時,她都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周密地安排時間,從不偏科。這樣,在每考試中都能取得驕人成績,但是她從不驕傲,反而更加刻苦、認真,從不遲到、早退、曠課,從來沒有缺交過一次作業,持之以恒。她經常說:我一定要聽老師的話,刻苦學習,我的未來在明天。

三、帶領全班、共同進步。 xxx同學不僅自己學習認真刻苦,而且她還熱心幫助同學。她認為一花獨放不會香,百花齊放香滿園。因此,當有同學在學習上遇到疑難問題時,她總是會耐心地幫助他們講解,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們解題的方法和學習的技巧,希望全班同學都能共同進步。有一次,班里的同學都忙著復習,因為再過一天就要考試了,有一位同學遇到一道自己始終弄不明白的數學題,愁眉苦臉的,她見狀,便二話沒說,馬上放下手中的書本,去幫助那位同學解答難題,直到那位同學的眉頭舒展開來,她才繼續復習。雖然她犧牲了許多時間,但是她還是挺高興地,毫不介意。

篇7

一、認知策略的培養

認知策略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具體學習任務而采取的步驟和方法。

1. 根據需要進行預習。筆者在這幾年的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理解文本的習慣。在進行新課教學前,都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聽讀新課,理解新課的文本內容。此外,還常常對學生的預習提出明確的要求,以便學生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習。如在教學外研社(一年級起)(下同)第12冊第4模塊Thanksgiv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US. 時,由于課文文本主要側重描述感恩節人們的活動,因此,筆者不但布置作業讓學生先回家聽讀本課課文和本模塊的單詞,而且還要求學生查找有關感恩節的資料。通過預習、查找資料,學生不僅對感恩節有了更好更全面的認識,同時也對美國家庭在感恩節里進行的活動更感興趣。在了解感恩節歷史后,學生將學習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感恩節人們的活動上,大部分學生能在課堂上就掌握了有關感恩節活動的句子:We always have a big, special dinner. We say “thank you” for our food, family and friends.

2. 集中注意力學習。從小學低年級開始,筆者就要求學生一定要指認課文里的單詞,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眼到即眼睛要看著自己所指的那個單詞,口到是指學生看著所指的單詞后,能大膽開口將這個單詞讀出來,心到則指學生在開口讀單詞的瞬間,也要大膽記單詞的音、形、義。對于低年級學生,筆者注重培養他們的指讀習慣;而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由于學生常常在讀課文時,將形近詞讀音弄混淆,因此,筆者常常要求他們要分辨形近詞。如在教學第12冊第5模塊課文時,筆者將festival,favorite,present,parent這幾個形近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分辨這幾個詞的音、形、義。而在教學第6模塊的課文時,筆者要求學生歸納課后單詞difficult的形近詞。第二天上課,學生很快就說出了different,delicious這兩個單詞。通過比較分辨這3個詞,既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這3個詞的認識,又進一步培養了他們歸納舊知的能力以及閱讀時的專注力。

3. 遇到問題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問題,教師應該耐心地回答他們的問題,并鼓勵他們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在課堂上,也應該鼓勵學生在完成交際任務或者學習活動時,能積極與他人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如在教學第12冊第9模塊時,筆者請學生組成4人小組,說說自己寒假的計劃。由于是小組活動,遇到不會說的地方時,組員之間互相請教;如果沒有一個組員會說,學生就會舉手,這時,筆者再給予指導。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懂得向別人求教,大膽開口,積極完成學習任務。

二、調控策略的培養

調控策略是指學生對學習加以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調整的行動和步驟。

1. 會制訂簡單的英語學習計劃。在小學高年級,開學初,筆者即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制訂簡單的學習計劃。有的學生制訂的學習計劃是:(1)每天聽讀英語10~15分鐘;(2)一周看1次有中文字幕的英語動畫片;(3)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AB本作業。有的學生制訂的學習計劃是:(1)每天認真聽讀英語課文15~20分鐘;(2)完成老師布置的單詞抄寫作業和“AB本”作業;(3)每天背3個單詞;(4)一個月跟媽媽去廈門圖書館看兩本英語課外讀物。這些計劃雖然不盡完美,但都是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與能力制訂的,有部分學生在家L的支持與幫助下,也較好地完成了自己制訂的計劃,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2. 在教師指導下對所學內容進行復習和歸納。在這幾年的教學中,筆者均要求學生每天認真復習當天所學課文,認真模仿課文的原文發音,理解課堂上所學重難點。此外,筆者還注重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以培養學生復結的習慣。如在教學第12冊第6模塊課文I’ve got some Chinese chopsticks. 之前,筆者讓學生回家根據以往所學句型,歸納描述個人情況。通過歸納,學生不僅復習了以往的舊知識,同時,也將描述個人情況的知識體系進一步擴充完整。在學習了第6模塊課文后,學生又學會了用I’ve got …的句型來描述個體的外貌。筆者將這些內容進一步總結,讓學生當天回去后,再一次復習今天所學到的所有關于個人情況的句子,使學生的知識體系進一步系統化,同時進一步深化復習習慣的養成,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3. 在課堂交流中,注意傾聽,積極思考。在這幾年的教學中,筆者發現,全班性的活動,如朗讀、唱歌等,大部分學生還能注意力集中,積極參與,但個別活動,如請個別學生回答問題或者請個別學生上臺表演或作答時,往往會有部分學生走神或者講話。這個時候,教師必須采取方法讓學生繼續保持注意力,并引導他們養成傾聽的好習慣。筆者采取的方法是提前要求全體學生認真傾聽。通過提前要求學生注意傾聽,積極思考,讓那些容易分心的學生注意力能更集中,也能開動腦筋,同時,也懂得尊重他人。

三、交際策略的培養

交際策略是指學生為了爭取更多的交際機會,維持交際以及提高交際效果而采取的行動。

在日常教學中,筆者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用所學英語積極進行表達和交流。如在教學第5冊第5模塊Will you take your ball tomorrow?這課時,課文文本的重點句型只有Will you take…? Yes, I will. /No, I won’t. 為了讓學生能更多地用英語、說英語,筆者讓學生在4人小組內對組員的周末計劃進行調查。在筆者的引導和語言支架的幫助下,學生能完成以下對話A:Where will you go this weekend? B: I will go to the zoo/park/farm/supermarket/cinema/station/library…A: Will you take a cap/some money/ some sweets…? B: Yes, I will. /No, I won’t. A: Why? B: Because… 通過這樣的復習及拓展,學生不僅懂得運用本課的重點句型,更重要的是,將交際活動的一問一答拓展成三問三答,交際效果更好了。學生也能慢慢有意識地將之前所學的內容整合到新課的句型里,爭取更多的交際機會,同時進一步增強了說英語的自信心。

四、資源策略的培養

資源策略是指學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種媒體進行英語學習和英語運用的方式、方法。

在小學階段,筆者主要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或媒體中使用的簡單英語。在完成第3冊字母教學后,筆者以BBC,VOA為例,讓學生留心觀察日常生活或者媒體里使用的簡單英語。幾天后,學生在課堂上都興致勃勃地說出自己找到的簡單英語,如KFC,CD,DVD,FM,TV,CCTV,RMB,EMS,WC,HK,PC等。而在教學第12冊第9模塊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UN building?時,筆者讓學生在預習時去查找UN這兩個字母代表的含義。經過自己的查找,學生明白了U代表United,N代表Nations。通過這樣的方式,筆者又讓學生根據簡單英語US,UK,VIP等字母縮寫來了解這幾個字母代表的完整單詞及含義,學生既知道了簡單英語的意思,又知道了這些字母組合所代表的單詞,進一步加深了對這幾個字母組合的理解,同時也增長了見聞,懂得在生活中注意觀察簡單英語。

篇8

我是一個熱愛生活,做事認真的人。在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中,我不但學到了豐富的知識,同時,在各方面也得到了完善。在困難面前,我從不后退,總是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而每解決一個問題,克服一個困難,都使我的信心得到了提升。我相信,只要有足夠的自信,加上加倍的努力,就一定能夠戰勝各種艱難險阻,通向成功的彼岸。

在高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我能夠認真對待每一門課程,認真預習,積極復習。遇到問題,向同學請教,向老師咨詢。我會不斷改進學習方法,調整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我把學習當成獲取知識,豐富自己的樂事,對它充滿了興趣。

我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善于與同學溝通,同他們建立良好的關系,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人。在生活中,我能夠尊重師長,孝敬父母。我能夠積極參加學校和社會上組織的有益活動,以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我喜歡體育,并積極參與其中,在運動中體會快樂,收獲健康。

我身上還存在著不少缺點和不足,今后,我要加倍努力,不斷完善自我。

2個性發展特長及成果

(1)我居住社區樓房的墻壁上,經常有人張貼小廣告,嚴重影響了社區的環境。我就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和母親一起用鏟子等工具將它們清除掉,遇到貼和散發小廣告的違法行為,我會主動制止。

(2)我舅舅工作的地方是一家培訓機構,我把那里當成培養我適應社會能力的場所,高中期間的每一個暑假,我都到這家培訓機構進行社會實踐。通過社會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做任何工作,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具備認真負責的精神和與他人合作的團隊精神。

(3)我的興趣廣泛,計算機、唱歌、足球、籃球都是我的最愛。除了利用課間、課后時間和同學一起踢足球外,節假日我還在小區里和同齡的伙伴一起鍛煉。通過與同齡人的交流,提高了我與人交流與溝通的能力。

一工作能力方面

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徹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準確的理解和牢牢的把握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讓課堂走向生活,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教學,讓課堂充滿新活力。

并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把教學過程視為師生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了教師的角色轉換、課程與教學的整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學能力。

二業務學習方面

加強理論,經驗文章以及綱要的學習。多學習,廣泛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努力形成比較完整的理論知識結構,認真做好教學反思,做到了學習——實踐——交流——總結。

三個人素質方面

1善于學習和思考,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水平。

篇9

[關鍵詞]識譜困境 快樂識譜 生命化音樂課堂 以學促教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2-004

近幾年,筆者一直從事生命化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發覺課堂上能充分展現學生生命個性的往往是唱歌、律動、游戲等環節。可一遇到識譜,學生頓感索然無味,痛苦萬分,原本生動活潑的課堂也變得呆板起來,缺乏生命的活力,導致整個音樂課堂教學的不和諧。識譜教學是音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那么,如何在此環節中煥發學生生命的活力呢?筆者嘗試著快樂識譜教學,使音樂課堂走出了識譜教學的困境,促進了生命化音樂課堂的和諧發展。

一、識譜教學困境的溯源

1.源于教師的機械訓練

教師在知識技能的訓練中缺乏適當的方法,較少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以至于把識譜教學教得過于死板和理論化,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晦澀難懂,于是興趣索然,結果導致了學生在識譜學習上的抵觸情緒,造型惡性循環。雖然新課改以來,教師對于識譜教學也做了很多新的嘗試,然而有部分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因為學生的不喜歡,索性忽略了,甚至省略了識譜環節,大大降低了學生音樂學習的能力。特別是一些公開課,教師為了秀“亮點”,怕學生在識譜上“卡殼”,往往將識譜教學一帶而過,給廣大教師帶來了錯誤導向。

2.源于學生的畏懼心理

小學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詞的能力是相當強的,但是讓他們唱曲譜卻十分困難。學生普遍喜歡唱歌詞,害怕唱歌譜,這是因為歌譜唱來唱去就那么幾個音,確實乏味,而且在唱的過程中思想要高度集中,否則就會唱錯。再有,小學生畢竟年齡小,還不具備一定的音高概念,不跟著琴唱譜,大多會跑調,這使得學生缺乏成就感與自信心。而歌詞形象生動,富有情感,朗朗上口,可以很輕松、自由地歌唱。所以,學生害怕唱歌譜是必然的,如果教師不想出很好的辦法,相信不會有學生喜歡唱歌譜的。

3.源于教材的知識體系

目前的音樂教材都是按單元編排教學內容的,這樣可以使教學內容圍繞著同一主題展開,給予學生音樂情感的強烈震撼。但是單元體系也有其弊端,單元與單元之間的知識體系不能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歌曲的選擇也缺乏系統性與科學性。例如,四年級上冊《田野在召喚》歌曲中的難點是切分節奏,而切分節奏是五年級上冊的知識點。另外,四年級的合唱曲目很多,幾乎每個單元都有,有的單元還不止一首合唱曲,甚至還出現了三部合唱??傻搅宋迥昙壣蟽?,一共只有三首合唱歌曲。可見,教材在識譜方面的知識體系的構建是差強人意的。

此外,教學內容過多也不利于識譜教學。例如,四年級下冊共有八個單元,欣賞曲目22首;歌曲21首;豎笛曲4首;還有表演、創作、采集與分享等教學內容。一般來說,一學期除去考試復習,可用大約17周34個課時,大約四節課就要完成一個單元的內容:2-3首欣賞,2-3首歌曲,1首豎笛曲,另外還有表演活動等。由此可見,分配給識譜的時間是少之又少。

4.源于升學的功利目的

迫于升學的功利性,很多幼時學習音樂的高年級學生無奈地放棄了自己的特長與愛好。學生在音樂素養培養方面的時間也少得可憐。有60%以上的中高年級的學生除了音樂課,平時大多只在汽車里聽聽音樂,絕大多數學生從不看音樂會。據調查,家長對于孩子的音樂素養的關心度與孩子的年齡成反比。

識譜是打開音樂世界大門的鑰匙,而上述種種原因卻使得音樂課堂上的識譜教學讓學生處于痛苦的困境中。要改變這一現狀,需要用生命化音樂課堂的理念來重新認識和處理識譜教學環節,變痛苦為快樂,讓快樂識譜促進音樂課堂的流暢與和諧,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二、快樂識譜的實踐探索

1.化整為零――循序漸進的遞進式導入法

學生的識譜學習是一個大的工程,識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低年級主要是通過節奏聯系,掌握音符的時值;中年級開始視唱,能用唱名表現聲音的高低、強弱等;高年級不僅要視唱,還要唱準,并且要具備一定的合唱能力。所以,從學生的第一堂音樂課開始,教師就要有計劃、有目標地將節奏、讀譜知識化整為零,確定每學期、每個單元,甚至每節課的識譜目標,并貫穿在每節課的教學中。

(1)合理計劃,注重識譜的梯度

教材只給我們提供了素材,音樂教師要做一名“巧婦”,用好這些素材,依照一定次序分出層次,根據每一年段的要求制定明確的“食譜”計劃,并結合每一課創造性地來做好這份“食譜”,讓學生食之有味,常食不膩。

例如,四年級的音樂符號學習計劃。

學期初,教師羅列本冊的全部的音樂符號:

學期中,根據歌曲內容具體學習,并適當進行調整,啟發學生用歌聲表現出來。

學期末,將所有的知識點串聯在一起,或者融入一兩首歌曲中,抑或讓學生用這些音樂符號處理歌曲,將學生的所學知識轉化成音樂能力。這樣,歌譜知識也就牢牢地印在學生的心中,不易遺忘了。

(2)融入圖譜,降低識譜的難度

在識譜教學中,圖譜可以從音樂本身入手,通過欣賞、唱歌或演奏樂器的方式,把識譜建立在自然美學結構和音樂意義上,幫助學生把樂譜看成是已經得到審美感受的一種圖像。這種圖像既有音高,又有距離,但它又不是五線譜或簡譜。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識譜途徑。

例如,二年級《月兒彎彎》一課,在哼唱旋律的過程中,將歌譜轉換成“月亮圖譜”,圖譜在“銀河”中彎彎曲曲的。教師啟發學生用動作感受旋律,再畫一畫、哼一哼、比一比旋律的走向。這樣,圖譜簡化了歌譜,形象了歌譜,降低了學生視唱練耳的難度。

(3)聘請助教,提高識譜的廣度

在識譜教學過程中,師生評價的中肯、激勵喚醒、批評指正都將深刻地引領著學生的發展,激發學生識譜的信心與興趣。結合教學評價對學生進行測評,既可單個測評,也可采取小組合作形式評價,這能夠提高學生識譜的準確度。

本學期,我在每個班都聘請了若干的“金牌助教”。他們充當教師的小助手,分散在課堂的每個“陣地”中,去幫助那些識譜慢或者不識譜的伙伴,教學效果顯著。其中,有一個班一個月就消滅了不識譜現象,助教也由三位增加到十一位(全班44人)。有了這些小助教,班級識譜的普及率高了很多。

2.以學促教――個性自由的自主式學習法

識譜教學幾乎是所有音樂學習的難點。如果學生一味被動地學習,容易即學即忘,興趣不大。所以,教師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挖掘他們發自內心的渴望,以學促教。

(1)自制樂器,自由地創編節奏游戲

低年級識譜教學以節奏訓練為主,根據學生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理解力差的特點,從趣味的、新穎的教學形式入手,可以培養學生對節奏的興趣。例如,模仿動物的叫聲和大自然的聲響,做律動游戲,有節奏地朗誦歌詞等。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發覺學生對打擊樂器非常感興趣。所以,對于剛剛跨進小學校門的小學生,我就鼓勵他們自制打擊樂器,來輔助識譜的啟蒙教學,他們在情趣盎然的樂器游戲中就能輕松掌握節奏知識。如《過新年》一課中,抓住歌曲中“咚鏘”的節奏難點,讓學生用自制的鑼鼓進行節奏游戲。他們用月餅盒、鞋盒和筷子做成鼓,用鍋蓋、家里廢棄的鐵片當鑼,在快樂的鑼鼓聲中感受到了愉悅的過年氣氛。

一學期下來,學生們自制了很多樂器:各種材質的沙錘、響板、小鈴、手鼓等。用自制的樂器進行節奏訓練,學生們是非常開心的,節奏難點也能迎刃而解。有時,即使沒有音樂課,他們也會帶上自己的樂器在課間玩耍,課間“敲鑼打鼓”的小樂隊在校園里隨處可見。

(2)趣味聽辨,自信地歌唱音樂旋律

音準是視唱練習的核心,離開了準確的音高,音樂就會走樣。因此,建立音高概念,訓練學生唱準音,始終是視唱教學的核心問題。經過低年級階段的節奏訓練,到了中年級,學生開始接觸唱名、音高、音樂記號等基礎知識。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注意降低學習難度,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輕松地學習樂譜知識,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我主要采用了“柯爾文”教學法、豎笛演奏法、情境創設法、旋律接龍游戲法、旋律聽辨法等。

中年級的很多歌曲結構規整,旋律相似,可以采用聽辨比較法,激發學生進行自主視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田野在召喚》一課我就采用了聽辨視唱法,降低了學習難度。

①按節奏練習“梯里通巴”,感受附點、切分音的節奏感。附點音符的運用使田野的召喚更加熱情。

教師配上呼喚的動作:“梯?里 通 巴―!梯? 里 通 巴―!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仿佛是美麗的大自然在熱情地召喚著小伙伴們“快快來吧”)

②聽辨旋律,運用上、下的手勢表示聽到的旋律。

③兩段旋律連起來用“啦”演唱。

④比較一、二樂句,找出相同與不同的小節。

⑤視唱第一、二樂句,唱準同音反復和帶切分音的節奏,最后填詞演唱。

《田野在召喚》由四個樂句構成,曲調規整對稱。前兩個樂句節奏緊湊,同音反復和帶切分音的節奏運用使得音樂歡快跳躍,極富動感。難點頗多:附點音符、切分節奏、同音符等。如果直接視唱,很難唱準。由于旋律基本相同,只是在句的結尾上稍作變化,節奏比較簡單,可以讓學生自己視唱找出變化。后兩個樂句的曲調運用了變化重復的手法,節奏上變得較為寬松,旋律舒展,情緒熱烈,學生不易唱準確。在解決難點的過程中可將“召喚”的情境與聽辨游戲相結合起來,不僅讓難點變得趣味生動,也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在實際教學中,識譜難點的突破也非常順利。

(3)大膽創作,自豪地展現音樂才華

高年級的歌曲難度大,識譜難度也大。一首歌曲中,各種節奏組合在一起,音樂的表情符號、力度符號增多,對于學生而言,不僅要求他們對音樂結構、形式有所了解,對音樂的形象和表現也要理解。由于教學內容多,難度大,課時緊,學生容易出現識譜兩極分化的現象,能力強的學生拿到歌譜就能唱,能力弱的學生因為懼怕識譜,就以聽唱、模唱為主。這樣,課堂上就會出現“慢半拍”的現象,能力弱的學生聽到別人唱了才開口跟唱。長此以往,學生不僅沒有進步,還會喪失以前的識譜基礎。

但高年級學生也有其優勢,就是自主能力增強,有自我表現的欲望,經常會情不自禁地哼唱小曲。此時,創作是很好的途徑。在蘇教版的高年級教材中,有各種各樣讓學生創編旋律的練習,如運用旋律重復和用“同頭換尾”的方法創編旋律短句,對歌曲旋律的節奏、節拍進行改編,為曲調續編旋律等,對于學生創編的旋律,我鼓勵學生自己填詞、作曲、演唱,并錄制下來,相互交流與分享。

①給學生一段旋律,先分析此旋律的特點,再讓學生填詞后小組交流,按照旋律唱一唱自己的詞,并說出這樣寫的理由,比比誰寫得好。

②出示幾小節旋律,讓學生編排順序,并分組討論,說出原由,看誰編排的效果最合理。

③給出單數小節的旋律,讓學生創作出雙數小節的旋律,賽賽誰的好聽,再將原曲彈奏給學生聽,和作曲家比一比,讓學生感到只要自己有靈感,再懂得一點作曲知識,作個小曲并不難。

④給出個別小節的旋律,讓學生創作更多小節的旋律;給詞創作整首旋律;自己作詞、作曲等。

唱一唱自己的歌,奏一奏自己作的小曲,讓學生嘗到創作的樂趣、成功的喜悅,進一步肯定自我。通過創編,不同程度地解決了學生的識譜問題,通過編寫節奏、旋律等音樂活動,培養了學生的音樂思維,利于學生識譜能力的提高。本學期,我收到了不少學生作的詞曲,雖然稚嫩,卻不乏靈氣。

3.多元滲透――家校合作的立體式助學法

生命化音樂課堂的學習不僅僅是課堂的40分鐘,還應有課前與課后的學習活動。當然,這些學習活動應該是快樂的,是學生真心喜歡的,而不該成為占據學生課余時間的負擔。學生將識譜的快樂帶回家,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和家長共同完成。

(1)提倡前置性學習

前置性識譜作業針對各個年級,類型各不相同,但其共同點都是愉悅的,是學生樂意完成的。所以,對于音樂的前置性作業,教師要慎思而后行。例如,三年級的《七個小兄弟》一課,就可讓學生在家里敲擊水杯,聽辨音的高低。探究的問題是:相同的水杯,里面水的多少和音的高低有關系嗎?幾乎每個學生都回家做了這個實驗,并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學生有了音高的概念,學七個音符時,辨其音高就快捷多了。

(2)加強家校的溝通

音樂中的識譜學習有時也需要家長的配合。教師與家長的聯系除了校訊通、QQ群,還可設置專門的音樂郵箱。學期初,將所學的音樂資料、重要的知識點放置在郵箱,供學生下載自學;學期中,和家長密切聯系,鼓勵學習進步的學生,增強他們學習音樂的信心;期末,也要反饋學生的收獲,讓家長分享孩子成長的喜悅,感覺到學好音樂的重要性。

(3)留住學生的作品

學生有了一定的識譜能力,音樂的表現能力也會相應的得到提高。然而,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往往唱過無痕,學生唱得好與壞,是否有進步,自己有時無法準確感知。所以,每學期,各班都要不定期開展音樂展演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的表演錄制下來與同學分享,好的作品放入班級QQ群,供學生與家長共同欣賞。這種形式深得學生的喜愛,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學生表現的欲望,家長也樂意效勞。

識譜教學作為音樂學習的一部分,有著重要的意義??鞓纷R譜讓識譜教學環節插上了快樂的翅膀,給學生帶來了身心的愉悅,激發了他們自主、快樂地享受音樂生活,促使音樂課堂奏響了和諧的韻律,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 參 考 文 獻 ]

[1] 蘇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等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9.

[2] 劉斐.快樂識譜[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0(9).

篇10

(1)調節身心益掘潛。身心調節的內容是豐富的,諸如思想、身體、情感和行為的調節等,基本的調節方法如下:①休閑娛樂調節法。在學習之余,通過適當的休閑娛樂活動,可以使緊張疲勞的神經放松下來,得到休整。當然。休閑娛樂也是每個學子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如:唱歌、說笑、下棋、打牌、散步和看有益的電視節目等。②體育活動調節法。在學習之余,通過適當的身體活動和鍛煉,不僅能使緊張疲勞的神經放松下來,同時還可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如:跑步、打球、跳舞和做體操等。③休息調節法。這是一種大的調節方式,是人人都必不可少的一種自然調節法。一個人做任何事都要消耗精力和體力,在精力和體力消耗到一定程度后,只有通過休息和睡眠來緩解和恢復身心健康,才不至于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工作。因此,沒一個學子在學習中都應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健康,精力充沛。

(2)確立目標催奮進。目標,是一個人奮斗的方向,成功的尺度,行為的指南。高爾基指出:“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比松拖裨诖蠛@锏暮叫?有時風和日麗,有時也會陰霾,只有遠方的目標才能時時激勵我們,讓我們在順境中不忘前進,逆境時永不氣餒。我們對目標的追求越渴望、越強烈、越持久,前進的動力也就越強烈,越持久。欲在漫漫求學路上不斷前進,不斷攀登高峰,務必確立長、中、短期目標。長遠目標是較為具體,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起到銜接大小目標的作用,如高考等;短期目標,必須做出具體的時間安排,計劃一定要落實到每一天,沒一個具體的時段。每天的學習計劃,既不能安排得太滿,也不能安排得太放松,一定要適量,要以能提高學習效率又不損傷學習積極性為原則。長中短期學習目標的制定,在學子心目中形成目標鏈,在人生道路上就會有明確的方向,學習效率就會大幅度提高。

(3)惜時巧學謀發展。①時間寶貴。時間是生命,時間是財富,時間是質量,時間是效率!我國的古諺語:“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就形象的道出了時間的寶貴。從人的巨大潛能自然開發角度講,時間是巨大潛能開發的成功標尺,節約時間越多、利用的時間越多,我們的潛能就開發得越好,我們成功成才的概率就越高。②抓住今天。“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始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努力請從今日始”這句詩是寫得很好的。一個人的人生歷史基本是:“過去――現在――將來”這三種基本的時間形態。過去是逝去的現在,將來是將至的現在,介于過去和將來中間是實實在在的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