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應用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5 08:12: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合理應用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合理應用

藥學分析在臨床抗生素的合理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的360例住院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n=180)與對照組(n=180)。研究組患者:男89例,女91例,年齡18~66歲,平均年齡(43.81±6.23)歲;對照組患者,男90例,女90例,年齡17~67歲,平均年齡(44.79±6.21)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試驗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根據患者病情由醫生開具處方后,遵醫囑用藥,醫護人員不做任何干預。研究組患者:根據患者病情由醫生開具處方后,根據藥學指導原則,進行藥學干預指導用藥[1],具體方法如下:臨床醫師和護理人員為患者普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相關知識和不規范使用抗生素的危害,確保藥學干預的實施。藥師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為患者制定合適的抗生素治療方案。全面檢查患者的身體狀況,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全面評估患者的情況,指導患者入院后合理用藥,保證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監測和記錄患者病情的變化和治療效果,確保藥物干預的準確性和有效性[2]。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費用占醫療總費用的比例、感染再發生率、抗生素使用強度。1.4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分析,計數資料以[n(%)]的形式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的采用(x±s)表示,用t檢驗;不同時間點變化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患者:38例使用抗生素,使用率是21%,抗生素使用強度是0.263,抗生素費用占總醫療費用的比例為14.27%,感染再發生例數有2例,發生率為1.11%;對照組患者:62例使用抗生素患者,使用率為34.50%,抗生素使用強度是0.437,抗生素費用占總醫療費用的比例為27.28%,感染再發生例數有14例,發生率為7.78%。研究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處方比例、抗生素費用占總醫療費用的比例、感染再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抗生素是由高等動植物、微生物等產生的代謝產物,具有抑菌和殺菌效果,能夠干預其他生活細胞的發育功能,能夠治療各種非病毒感染[3]。臨床上抗生素的藥物療效比較顯著,因此目前臨床治療上廣泛應用抗生素進行治療,隨著抗生素廣泛應用,抗生素使用的頻率逐漸增加,其不合理應用情況就會越來越多,出現抗生素濫用的情況。并且增加多種耐藥菌,增加臨床抗感染治療難度,降低了臨床療效[4]。因此合理應用抗生素至關重要。臨床藥師對患者予以藥學干預,根據抗生素的用藥原則與藥學原理指導患者合理應用抗生素治療。藥學干預是由臨床藥師根據用藥原理和規則,按照藥學原理指導患者臨床用藥。

查看全文

藥學干預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分析

抗菌藥物是臨床常用的治療藥物,在感染性疾病等多種疾病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臨床上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情況明顯增多[2]。抗菌藥物濫用,不僅會造成醫療資源浪費,使臨床醫療費用增加,還會造成一些病菌的耐藥性不斷加強,導致臨床療效降低,甚至耐藥菌感染暴發等,嚴重影響生命健康及社會的穩定和諧[3]。近年來,我國衛生部門對于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2011年衛生部《關于做好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及《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問題的通知》等促進臨床上對于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故在臨床上尋求有效的干預措施,將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減少,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對藥學干預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意義進行評價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12月我院未實施藥學干預的1400張抗菌處方(定義為對照組),與2016年1~12月我院實施藥學干預后的1400張抗菌處方(定義為研究組)。研究組中758例男性,642例女性,年齡19~82歲,平均年齡(43.7±6.8)歲,其中517例內科患者、408例外科患者、294例婦產科患者、181例其他科室患者;對照組中763例男性,637例女性,年齡18~84歲,平均年齡(44.1±6.9)歲,其中521例內科患者、413例外科患者、289例婦產科患者、177例其他科室患者。入選處方患者中需排除臨床資料不全與合并神經、認知及意識障礙;觀察分析兩組臨床基本資料顯示,均沒有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1.2方法:研究組實施藥學干預,對照組不實施藥學干預。藥學干預方法主要包括:①對藥學干預小組進行建立,主要是由臨床藥劑師及藥房工作人員組成,負責藥物干預,并在干預前對藥學干預小組成員進行藥學干預知識的培訓,以將其專業素質提高;②對藥學干預管理小組進行建立,主要是由醫院領導及部門負責人等組成,對藥學干預情況進行管理、監督;③對藥學干預制度進行建立、完善,藥學干預小組應依據醫院及各個科室的實際情況制定藥學干預制度,并嚴格要求各科室在抗菌藥物的應用中按照制度及《抗菌藥物使用原則》等進行,以對抗菌藥物用藥行為進行規范;④對臨床患者的用藥檔案進行建立,應包括全用藥過程的藥物監測、記錄情況,及用藥治療療效、生存質量情況的評價情況,以便及時發現用藥治療過程中的用藥問題,并實施解決措施;⑤醫院應定期組織臨床藥師進行藥理及藥物合理應用知識的培訓,可通過開展專題講座與研討會,并進行用藥考核,以將臨床藥師對于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知識及意識等加強;⑥藥學干預小組還應將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宣傳及監督等加強,將抗菌藥物的應用要求及制度等在每個科室張貼,并定期對臨床病理及抗菌藥物用藥處方進行抽查,以對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進行及時的評估、了解,提出用藥改進對策。1.3觀察指標:分析兩組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及其不合理應用情況;抗菌藥物應用情況主要是對藥物聯用情況、用藥治療療程及藥物費用等進行觀察了解;不合理應用情況主要是對用藥劑量、方法、檔次、療程情況等及藥物聯用、溶媒應用、用藥指征是否合理等進行觀察分析。1.4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中選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開展分析、處理,數據資料應用均數±標準差(x±s)或者百分比(%)表示,通過t檢驗或者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抗菌藥物應用情況比較:通過對全部處方資料觀察分析,對兩組抗菌藥物聯用情況、應用療程及藥物費用等進行觀察對比顯示,研究組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見表1:2.2兩組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通過對全部處方資料觀察分析,對組間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觀察分析顯示,研究組1400張處方中,有539張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不合理率為38.50%;對照組1400張處方中,有902張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不合理率為64.43%;組間對比,研究組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見表2:

3討論

查看全文

藥學干預藥物合理應用價值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藥學干預對于提高喹諾酮類藥物合理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間210張喹諾酮處方研究,其中進行藥學干預前119張,藥學干預后91張,分析干預前后處方不合格率、藥物使用頻率及藥物利用指數.結果經過藥學干預后,喹諾酮類藥物處方不合格率、藥物使用頻率及藥物利用指數均顯著低于干預前(P<0.05)。結論藥學干預可促進喹諾酮類藥物合理應用,提高藥物利用率。

【關鍵詞】喹諾酮;藥學干預;臨床合理用藥

喹諾酮類藥物以細菌DNA為靶點,通過抑制DNA回旋酶造成細菌DNA不可逆損害從而達到抑菌效果[1]。該種藥物與多種抗菌藥物交叉耐藥,因此臨床獲得廣泛使用。雖然喹諾酮類藥物抑菌效果理想但具有較多潛在風險,比如耐藥性、肝臟損傷等,在臨床應用中加入藥學干預可提高藥物利用率,規范藥物使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間210張喹諾酮處方研究,其中進行藥學干預前119張,藥學干預后91張。1.2方法。藥學干預前喹諾酮處方使用主要參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實施藥學干預后按照喹諾酮類藥物應用標準,對藥物使用情況開展調查并點評處方,定期開展相關培訓,充分落實藥學干預措施,具體應用內容如下:(1)用藥指導。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嚴格規定喹諾酮類藥物使用方法。制定藥學方案是需要充分考慮醫院具體情況,結合人藥物用途、特點等確保應用具有合理性、規范應及可行性。(2)藥物使用情況調查。采取隨機方法統計我院處方藥使用情況,包括類別、科室以及總處方用量等,并篩選出喹諾酮類藥物不合理用藥情況,然后進行點評。(3)處方點評。選擇喹諾酮類藥物不合理應用地典型案例進行分析,點評時需要根據患者診斷結果、病情狀態以及使用情況,然后分析藥物安全性等。(4)用藥培訓。定期開展藥學講座,向醫務人員介紹喹諾酮類藥物適應癥、藥物特點、注意事項等,強調與不合理用藥藥師的交流,提高醫務人員重視度。(5)可持續改進。沒有調查分析喹諾酮類藥物使用情況,藥學相關人員按照不合理使用情況持續性改善,從根本上杜絕藥物不合理應用。1.3觀察項目。分析用藥不合理性包括禁忌癥、超適應癥用藥、藥物用法用量不當等,記錄用藥頻率,頻率越高說明使用越廣泛;藥物指數中≤1表示用藥合理。1.4數據分析。數據之間比較采取統計軟件SPSS22.0,(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分析,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以x2檢驗分析,組間數據比較后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查看全文

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及藥學干預措施

在臨床中,抗菌藥物是常用治療藥物,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1]。目前階段,伴隨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不合理的情況也逐漸突顯出來。濫用抗菌藥物會直接出現醫療資源浪費的情況,直接增加了醫療費用,甚至會使病菌耐藥性明顯強化,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對患者的生命健康與社會穩定均帶來了負面作用。為此,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有必要選擇科學合理的干預措施,盡量減少抗菌藥物應用不合理的情況[2]。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藥學干預措施及其臨床價值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為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及200例患者家屬知情后開展研究,選擇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未實施藥學干預的100張抗菌處方納入此次研究工作并作為對照組,選擇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實施藥學干預的100張抗菌處方作為實驗組。實驗組100例中,男50例(50%)、女50例(50%),患者年齡為21~84歲,平均為(64.75±5.73)歲;對照組100例中,男55例(55%)、女45例(45%),患者年齡為23~83歲,平均為(64.80±5.69)歲。納入依據:(1)自愿參與研究;(2)臨床資料完整。排除依據:(1)合并神經、認知功能障礙;(2)意識不清;(3)臨床資料不完整。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未實施藥學干預,實驗組實施藥學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組建藥學干預小組,成員為藥劑師與藥方人員并進行藥物干預。干預前,小組成員需接受藥學干預知識專業培訓,以提高自身專業素質[3]。(2)構建藥學干預管理小組,成員為醫院領導與相關部門負責人員等,主要負責管理并監督藥物干預工作開展狀況。(3)制定并完善藥學干預制度。藥學干預小組應考慮醫院與內部各科室狀況確定藥學干預制度,并遵循不同科室抗菌藥物應用要求開展工作,嚴格規范抗菌藥物的用藥行為[4]。(4)創建患者用藥檔案,內容包含用藥過程的監測情況與療效等,對用藥問題及時發現,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5)定期組織臨床藥師參與藥理與合理用藥知識培訓活動,特別是研討會和專題講座等,嚴格考核其用藥合理性,不斷增強臨床藥師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意識水平[5]。(6)藥學干預小組全面宣傳抗菌藥物應用合理的重要性,并在各科室張貼使用抗菌藥物的具體要求和制度,定期抽查抗菌藥物的用藥處方,全面評估并了解抗菌藥物的應用狀況,合理采用完善措施。1.3評價指標。對實驗組、對照組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情況、抗菌藥物聯用情況、藥物費用、應用療程進行比較與分析。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情況。實驗組應用方法不合理、聯用不合理、無指征用藥、用藥劑量過大幾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抗菌藥物聯用情況、藥物費用、應用療程對比。通過對兩組抗菌藥物聯用情況、藥物費用、應用療程的比較發現,實驗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查看全文

藥物臨床合理應用效果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擇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使用喹諾酮類藥物治療的40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結合患者在使用該類藥物前后是否實施臨床藥學干預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000例。對照組男患者1040例,女患者960例;年齡為18.3~75.6歲,平均年齡為(48.7±5.7)歲。觀察組男患者1010例,女患者990例;年齡為19.4~78.4歲,平均年齡為(47.8±4.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患者以實際病情為依據,常規遵循醫囑,使用喹諾酮類藥物實施治療。觀察組患者在使用藥物前、后均實施藥學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處方評價與干預方式。本研究依照WHO最近制定的“關于不合理用藥原因與干預研究”思想體系,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創建科學化藥學干預與處方評估法則,相關流程為:結合本研究專家小組制定的評價標準,對于已經制定的處方實施回顧性分析,對于實際工作環節中存在的不合理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對實際問題加以整理分析,找出發生原因,結合具體化分析結果,制定出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并將制定好的措施在全院范圍內普及。定期召開會議,向院內醫護人員宣傳合理用藥的必要性,并對干預措施進行定期化評估,對具體措施加以改進。強化藥學監督,對于不合理用藥情況實施持續性改進政策,對患者使用藥物后的實際狀態進行觀察,若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處理。(2)系統化處方評價標準。在院內創建專家小組,其中包含呼吸科、感染科、重癥監護科、外科等專家,專家小組成員進行指導,結合藥物資料及衛生部制定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對當前院內喹諾酮類藥物制定出統一、合理化評價標準[2]。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①統計兩組藥物使用頻率和藥物利用指數。藥物使用頻率=總劑量/每日劑量,數值越高,證實臨床對于這種藥物的選擇性越強,藥物使用越為廣泛。藥物利用指數=藥物使用頻率/用藥時長,當該值在1以上時表明存在藥物濫用現象,接近1時表明用藥合理。②比較兩組處方合理性評價,包括禁忌證用藥和超適應證用藥。③比較兩組用藥不合理情況,包括嚴重問題:禁忌證用藥,超適應證用藥,錯誤用藥;中度問題:未及時給予安全性高藥物,使用藥效可疑或未經證實藥物;一般問題:未按照規定劑量用藥。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所有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軃±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藥物使用頻率和利用指數比較。兩組患者使用藥物按照頻率高低依次為洛美沙星片、左氧氟沙星片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觀察組藥物利用指數>1的有5種藥品,對照組有7種,觀察組各類藥物利用指數均低于對照組,見表1。2.2兩組患者處方合理性比較。觀察組患者無喹諾酮藥物禁忌證用藥情況,觀察組諾氟沙星片、加替沙星注射液、洛美沙星片和加替沙星片的超適應證用藥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表2)。2.3兩組患者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總藥物不合理使用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表3)。

3討論

喹諾酮類藥物被稱之為吡啶酮酸或吡酮酸類藥物,主要以細菌的DNA為作用靶位,抑制DNA旋轉酶。喹諾酮類藥物和絕大部分抗菌藥物不存在交叉耐藥性,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在控制感染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臨床效果,但這種藥物依在潛在威脅,例如肝臟受損、耐藥性等,尤其是最近幾年喹諾酮耐藥性呈現出了較為顯著的增長趨勢。有文獻證實,和其他同門類藥物相比,環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較高[3]。喹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較為輕微,通常患者可耐受,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和胃腸道反應為常見不良反應,皮損、關節腫脹等現象較為少見。經過口服產生不良反應極低,靜滴第三代高濃度喹諾酮類藥物容易發生不良反應,因此對患者選擇合適的藥物實施治療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合理掌握適應癥和禁忌癥,擇取合適給藥途徑,嚴格控制給藥速度和濃度,預防不合理用藥,可促進患者疾病轉歸。當前,臨床上已經發現喹諾酮類耐藥細菌[4],這與藥物濫用有關,所以按照標準化規范使用抗菌藥物很重要。藥學干預可提高藥物利用合理性,表現為臨床藥師能夠對院內醫護人員實施合理化用藥宣教,全面提升其用藥安全意識[5];專家小組指導與藥物管理規范和監督管理對于喹諾酮使用起到了良性約束效果[6]。

查看全文

金屬材料對機械設計的合理應用

摘要:本文重點針對機械設計工作中,對各種金屬材料的合理應用展開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機械設計工作中,對各種金屬材料的選擇原則以及材料選擇的具體類型,對機械設計工作中金屬材料的應用要點進行了全面探索,有效提高機械設計工作的整體質量和效果,充分發揮出不同類型金屬材料的使用優勢,實現機械設計工作不斷朝著更高層次上發展。

關鍵詞:機械設計;金屬材料;應用

當前我國工業產業的整體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機械產業是我國工業產業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直接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層次。因此,要想進一步推動我國工業化發展水平,必須要以機械行業發展為金屬,全面提高機械制造產業的整體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機械設計工作是機械部件制造工作的首要工作環節,同時也直接關系到后續機械產品的生產質量和使用效果,要想進一步提高機械部件產品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需要對金屬材料進行合理選擇,有效保證金屬材料質量符合機械產品的使用需求。在金屬材料的選擇和設計工作當中,需要充分結合材料的性質、荷載尺寸、質量性能等多方面因素來進行考慮,進一步提高機械產品的生產工作質量和精度。

1金屬材料在機械設計中選擇的原則

1.1荷載大小

荷載屬于一種物體直接受力的表現方式,主要指的是直接作用在一個物體之上,使得物體的表面形成一種外部的壓力,不同類型的材料都具有自身的極限荷載,主要表現在材料自身對外部壓力的最大承受能力。在機械設計工作中針對金屬材料的選擇,必須要考慮到不同金屬材料的荷載能力,當金屬材料的荷載能力小于外部壓力作用條件下,會造成金屬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產生受力變形問題,會直接造成金屬部件出現破裂和損壞問題。因此,在機械設計工作金屬的材料選擇工作中,必須要充分考慮到金屬材料的極限荷載能力,并且對其進行全面計算和分析,從中選擇出最佳的金屬材料來加以使用。在一些機械部件的設計工作中,對金屬原材料的和展能力要求相對較高。由于金屬荷載屬于直接作用在機械零部件之上,如果某些部位的荷載能力不足,會造成零部件的受力變形問題而無法使用。因此,針對金屬外部荷載能力來講,零部件通過外部受力產生變形問題,零部件內部也會受到相同的反作用力影響,也被稱之為應力影響。如果金屬材料的承載能力相對叫弱金屬材料的質量就越低。為了有效提高金屬部件材料的承載能力,需要將一些低碳鋼和中碳鋼滲合理應用在機械產品的設計工作當中,要選擇質量更高的碳素鋼和合金鋼進行加工和使用,其中碳素鋼的含量需要低于2.2%的碳鋼,其中還需要含有一定量的錳、磷等元素。當鋼材料的含碳量較高的情況下碳鋼的硬度會有所提升,但是材料的延展性和韌性會有所下降,反之亦然。同時碳鋼的生產成本相對較低、性能可靠性更高、可加工性較強,因此在我國機械加工和設計領域當中運用非常普遍。如果碳鋼材料的硬度有所降低,則材料的延展性和韌性會進一步提升,由于這一性質因素的影響會造成碳鋼制造和冶煉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裂痕問題。同時在機械設計過程中,針對碳鋼材料的使用對一些零件的精度要求相對偏低,則需要在碳鋼當中加入一定量的合金材料。通過合金鋼材料的使用會進一步提高機械部件的整體鋼性和韌性程度。通過二者之間的有效對比合金鋼材料,在強度硬度方面都高于碳鋼,同時自身的韌性和滲透性能良好,但是合金鋼材料的冶煉工作程序相對比較復雜,對加工工藝要求更高,因此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成本量更高[1]。

查看全文

枸杞多糖的開發和合理應用論文

【摘要】隨著國內外對枸杞多糖的研究深入,其多種生理活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對枸杞多糖的心血管和肝臟藥理實驗研究結論進行了綜述,表明枸杞多糖具有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保肝等顯著的藥理作用,為枸杞多糖的開發和合理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枸杞多糖藥理實驗

枸杞多糖(Lyciumbarbarumpolysaccharide,LBP)是枸杞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將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實經脫脂、水提、反復醇沉所得,枸杞多糖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鼠李糖和木糖等6種單糖組成,并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枸杞多糖因具有多種生理活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國內外對枸杞多糖的藥理研究也越來越深入,而且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近代藥理實驗表明,枸杞多糖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護肝、抗腫瘤等功能。筆者對近年來國內外對枸杞多糖的心血管和肝臟藥理實驗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一、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

1.1降血壓作用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當今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最新研究表明,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為18.8%。枸杞多糖具有比較好的降血壓作用。賈月霞等采用二腎一夾(2KIC)法復制腎性高血壓大鼠模型,并給予枸杞多糖觀察其作用,結果枸杞多糖可降低2KIC大鼠收縮期、舒張期血壓、降低丙二醛、內皮素的含量,增加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的釋放,防止高血壓形成。白潔等通過實驗發現,枸杞多糖可使大鼠動脈壓下降,心臟收縮幅度減弱,而且切斷迷走神經前后,枸杞多糖的降壓效應無顯著性意義。枸杞多糖的降血壓作用可能與通過降低自由基脂質過氧化反應,增加對內皮的保護;調節血管活性因子使內源性舒張因子生成增多有關。

查看全文

半夏在咽喉炎治療中的合理應用論文

【關鍵詞】半夏咽喉疾病

【摘要】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的塊莖,半夏因“五月半夏生,蓋當夏之半也,故名”。首載于《神農本草經》:“半夏,味辛,性平。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生山谷。”《本經》謂半夏主治“喉咽腫痛”,桂枝(日本學者考證即是牡桂)主治“喉痹吐吸”。現代《中藥學》將其歸于化痰藥,言其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呃、消痞散結”等功效。臨床中多用于治療痰濕阻肺之咳嗽、眩暈及消化系統疾病等。雖有經方半夏厚樸湯言明用于治療梅核氣等咽喉疾病,但歷來醫家們認為半夏性偏溫燥,會傷津耗陰,故在咽喉疾病中大都慎用半夏。

一、半夏用于咽喉疾病

筆者臨床發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飲食偏于油膩辛熱食品,加上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大,起居勞逸失常,常聚濕生痰。結于咽喉。痰濕與陰虛相見,養陰益氣則礙濕,化痰濕則氣液虧損更甚,而使咽喉疾病纏綿反復,難于痊愈。如梅核氣多因七情郁結、痰凝氣滯、壅積于咽喉之間所致,仲景用理氣消痰之半夏厚樸湯治療,以行氣調氣之力而收化散痰結之功。如仲景方的苦酒湯、半夏散及湯、半夏厚樸湯都是以半夏為主藥的,以咽喉為主治目標的。《傷寒論》原文: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唐容川曰:此節所言生瘡,即今之喉癰、喉蛾,腫塞不得出聲,今有用刀針破之者,有用巴豆燒焦烙之者,皆是攻破之使不壅塞也。仲景用生半夏正是破之也,余親見治重舌敷生半夏立即消破,即知咽喉腫閉亦能消而破之矣。且半夏為降痰要藥,凡喉腫則痰塞,此仲景用半夏之妙。正是破之又能去痰,與后世刀針、巴豆等方較見精密,況兼蛋清之潤,苦酒之瀉,真妙法也。內經云: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者手少陰君火,心之脈氣也,一陽者,手少陽相火,三焦之脈氣也,夫二經之脈,并絡于喉,故氣熱則內結,結甚則腫脹,脹甚則痹,痹甚則不通而死矣,即今之所謂喉痹喉風喉蛾等類是也。夫推原十二經,惟足太陽別下項,其余皆湊咽喉,然內經獨言一陰一陽結,為喉痹者,何也,蓋以君相二火獨勝,則熱且痛也,愚歷考咽喉湯方,皆用辛散咸軟,去風痰,解熱毒為主,如玄參升麻湯、圣濟透關散及玉鑰匙、如圣散、普濟消毒飲子,皆急于治標,而緩于治本,恐緩則傷人,故以治標為急耳。又嘗考仲景傷寒論,咽喉生瘡等癥,每用甘草桔梗半夏散及湯為主,一為少陰水虧,不能上濟君火,以致咽喉生瘡,不能出聲,故以半夏之辛滑,佐雞子清利竅通聲,使以苦酒入陰,劫涎斂瘡,桂枝解肌由經脈而出肌表,悉從太陽升發,而半夏治咽痛,可無燥津涸液之患,一為陰火上結而為咽痛,故用生甘草甘涼泄熱,功在緩腎急而救陰液,佐以桔梗開提足少陰之熱邪。李東垣說:“大抵少陰多咽傷咽痛之證,古方用醋煮雞子主咽喉失音,取其酸收,固所宜也。半夏辛燥何為用之?蓋少陰多寒證,取其辛能發散,一發一斂,遂有理咽之功也。”

二、案例介紹

例1,男,51歲。有慢性咽喉炎病史十多年,常易感冒,感冒后咽痛癥狀加重,服用抗生素和寒涼藥物后咽痛癥狀緩解,但增胃部脹、惡心等不適感。刻診:咽痛不適,如有物堵,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偶有痙咳,咯少量黏稠白痰,咽干而口不干,食欲不振,大便溏,小便清長。查體:精神稍軟,面色少華,兩扁桃體稍有腫大,但色不紅,咽部后壁少量淋巴濾泡增生。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濡。考慮患者久病長期使用抗生素和寒涼藥物后,造成陰損及陽,轉化為虛寒之證。結合舌證脈象,分析其病機是脾虛肺寒、陰寒凝滯咽喉所致。治宜溫陽降逆、祛寒利咽。方用半夏散及湯加減。藥用:法半夏10g,桂枝10g,炙甘草10g,桔梗10g,黨參12g,白術10g,炮姜10g,熟附子6g,患者服用3劑后癥狀明顯好轉,繼續服用15劑后癥狀基本消失。以后感冒后咽痛稍有發作,但癥狀不重,服用上方5劑后癥狀基本上均可緩解。例2,女,54歲。前期因情志波動后出現氣急、咽喉不適,近期又因外感后出現高熱,經抗生素治療后諸癥好轉,唯留咽部不適加重。刻診:咽中如有物堵,咯吐不出,咽之不下,偶有咳嗽,咯少量黏白痰,晨起刷牙有惡心感,舌質淡紅,苔白膩,脈弦緩。結合病史及證舌脈象,分析為肝喜疏泄條達,脾主升,胃主降,肺主布散津液。現情志不暢,肝氣郁結,脾胃升降失職,不能運化和敷布津液,聚濕生痰,與氣相搏,逆于咽喉,遂呈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咽之不下之征。治宜行氣散結,降逆化痰。方用半夏厚樸湯加減。藥用:法半夏10g,厚樸6g,茯苓15g,蘇葉6g,生姜6g,川楝子6g,桔梗6g,浙貝10g,患者服用5劑后癥狀明顯好轉,繼續服用25劑后癥狀基本消失,隨訪3個月癥狀未再復發。公務員之家

查看全文

圖譜在音樂教學中合理應用

[摘要]教師運用圖譜創設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圖譜理解樂曲,可以促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利用圖譜展開優化引導,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學力;利用圖譜升級課堂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基本素養。

[關鍵詞]小學音樂;圖譜;應用

音樂中的圖譜是指樂譜和曲譜。小學音樂教材中有大量的圖譜,這些圖譜具有直觀性,是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載體。教師合理運用圖譜助力音樂教學,能為音樂課堂教學帶來更多契機。而且,學生對圖譜有更多的敏感性,教師利用圖譜創設教學情境、優化引導方案、升級訓練體系等,可以激活學生的音樂學習思維,使學生形成重要的學習內驅力。

一、利用圖譜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心理不夠成熟,對音樂感知還停留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之上。因此,教師利用一些直觀化手段展開教學設計,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圖譜是樂曲、歌曲的曲譜,學生對這些符號不一定都能掌握,但其直觀性的特點還是比較突出的。有些圖譜甚至還配上一些插圖信息,增加了圖譜的直觀感,其助學效果還是不錯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適時投放圖譜,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為課堂良好教學環境的建立奠定基礎。音樂課堂教學開始后,教師常常會利用多媒體展開多元化的展示活動,為學生提供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信息,將學生帶入特定的音樂情境之中,以激活學生的音樂學習思維。例如,教學《中國娃》這首歌曲時,教師在課始便利用多媒體播放MTV《中國娃》,使學生在視聽感官的沖擊下,對這首歌曲有了一定的認知。接著,教師出示圖譜,讓學生對裝飾音進行認知并展開討論:“裝飾音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教師特別指出了下滑音、波音以及裝飾音,并對這些裝飾音進行講解,要求學生體驗各個裝飾音的唱法。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為學生設計領唱、齊唱、一領眾合等歌曲演唱形式,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上述教學,教師利用圖譜,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對圖譜中的一些音符缺少基本認知,教師對此展開細致講解,為學生提供最為直觀的學習機會。通過多種形式的演繹指導,學生對歌曲內涵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習主動性得到有效強化,課堂教學呈現多元性、高效性。

二、利用圖譜理解樂曲,促使學生掌握知識

查看全文

本土教育資源的合理應用探究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本土資源是孩子熟悉的環境,合理挖掘本土資源,讓資源與幼兒產生互動,充分發揮它們的教育價值,有效促進孩子的創造性能力發展。

關鍵詞:本土資源;運用

本土資源是孩子熟悉的生長、活動的環境,其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幼兒期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關鍵期,而這一時期幼兒的創造力具有不自覺性、不穩定性、可塑性強等特點,根據幼兒所具有的特點,我們通過對本土化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讓幼兒在輕松、自然、和諧的環境中學習,抓住其可塑性對幼兒進行早期教育,使其創造力趨向于自覺穩定,讓其處于萌芽狀態的創造力得以發展。

一、充分挖掘本土化游戲資源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也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幼兒的創造力日益提高,從單純模仿到創造性地展開游戲情節,還會創造性地扮演角色,游戲活動是幼兒親身體驗、動手操作、從中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的活動過程。連云港市的地域特色豐富了我們的教育資源,有山、有海、東海的水晶、二月滿天飛的風箏,花果山深厚的文化底蘊等等都是幼兒的游戲內容,明確了突破口,我們與幼兒一起討論開展哪些游戲,準備哪些材料,討論后,師生共同建立了“六一海洋館”“海洋珍珠館”“垂釣區”“花果山旅游一條街”等區角游戲,在搜集制作游戲材料時,教師也抓住有利時機引導幼兒認識海產品,了解珍珠的形成過程,海螺為什么有海潮的聲音等,這些游戲內容,在幼兒生活中已有親身經歷,因此在游戲中也展現得淋漓盡致,大家爭著介紹海產品,制作貝雕、珍珠項鏈,爭當小小導游員。

二、利用本土資源拓展教學內容,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