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07:03: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產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國水產業綜述
一馬當先,中國水產拔頭籌
80年代以來,隨著水產品市場的全面開放,以及"以養為主"漁業發展方針的確立,使漁業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釋放,水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花色品種逐漸增多,產品鮮度和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水產品產量的增加使水產品市場供給有了根本改觀,全國人均水產品占有量逐年提高。據農業部漁業局提供的消息,從1990年起,我國水產品總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位,連續11年成為世界第一漁業大國,而且水產品人均占有量逐年提高,從1978年的4.8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32.7公斤,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水產品對外貿易蓬勃發展,1999年貿易總量達265.32萬噸,總額44.3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量134.8萬噸,出口總額31.4億美元,分別比1978年擴大了13.6倍和11倍,年均分別增長13.6%和12,6%,我國城市居民"吃魚難"已成為過去。
業內有關專家樂觀的估計,到2005年,中國漁業總產值有望突破2500億元,人均水產品占有量將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根據中國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發展綱要》,到2010年中國人均水產品消費量還將增加10公斤,這就意味著未來10年內中國漁業還要更加快速穩定的發展。據預測,新世紀我國人口將進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達到15億,耕地面積卻要下降到低谷。因此,"水中撈食"即水產業在新的世紀里,就具有了一種特殊的意義:不僅要改善人民食物構成,而且要為保障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二業并舉,東方不亮西方亮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海洋捕撈業得到長足發展,已經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漁業捕撈強度的快增長與海洋生物資源慢增長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魚少船多,勞動力多,再加上我國漁船淘汰制度和國家補貼政策尚未出臺,漁船以舊變新使得捕撈強度呈增長態勢。而且,過度開發、過度捕撈使海洋生物資源自然規律遭到破壞,生態環境日益脆弱。以往常見的黃魚汛、帶魚汛已成為歷史。《國際海洋法公約》的實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撈作業區大為縮小。還有專屬經濟區制度的實施,使我國近外海漁場受損,造成大批漁民、漁船面臨轉產轉業的難題。形勢的嚴峻迫使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資源,于是"以養為主,養殖、捕撈并舉"的觀點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并開始貫徹實施。2000年,我國養殖產量占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0%,成為世界上惟一的一個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目前全國非國有漁業專業勞動力628.7萬人,其中養殖專業勞動力372.2萬人。養殖漁民的生產積極性較改革開放前有了明顯的提高。養殖業的發展充分證明了養殖業在調整漁業結構、振興漁業經濟、確保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解決漁民生產生活、維護農村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重困擾,挑戰中國水產界
水產業發展工作意見
近年來,我市依托水面資源優勢,全面實施水產開發戰略,水產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水產綜合實力在市保持領先地位,水產業已經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為拓寬農業生產空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現就進一步加快水產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與奮斗目標
㈠全市水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針,緊緊抓住進入省級水產板塊建設的機遇,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總體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加大興漁力度,加快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和產業化建設步伐,促進水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㈡奮斗目標: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2.6萬噸,比上年增長4.5%,漁業產值2.40億元,比上年增長4.6%,水產業為全市農民年均增收貢獻30元。力爭用5年時間,使全市年水產品總量達到3萬噸,水產業總產值達3億元,分別比“十五”期末增長33.9%和38.9%。
二、強化興漁措施,加快水產業發展步伐
我市漁業要依靠科技進步,實現“六個轉變”。即:由粗放漁業向精細漁業轉變,由數量漁業向質量漁業轉變,由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由常規漁業向科技漁業轉變,由生產漁業向生態漁業轉變,由唯利漁業向安全漁業轉變。不斷挖掘漁業生產潛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水產業規范發展意見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近年來,我區水產業全面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年底,全區水產養殖面積畝,水產品總產量噸;漁業從業人員達人,漁業專業戶戶;漁用顆粒飼料加工廠座,年產漁用顆粒飼料噸;大型水產品批發市場個,年交易額突破億元;漁業總產值1.2億元,占當年農業總產值的19.2%。水產業已成為我區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成為我區農村經濟中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為加快我區水產業發展,全面貫徹落實市水產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以市場為導向,以增加農漁民收入為核心,以提高產品質量和綜合效益為目標,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名特優產品,大力倡導發展休閑漁業,不斷調整優化結構,逐步推進產業化進程,實現水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目標任務:年全區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6萬噸,漁業總產值達到1.5億元;2010年全區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8萬噸,名特優水產品達到70%以上,漁業總產值突破2億元。
二、依靠科技,加快發展水產業
我國水產業研究論文
80年代以來,隨著水產品市場的全面開放,以及"以養為主"漁業發展方針的確立,使漁業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釋放,水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花色品種逐漸增多,產品鮮度和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水產品產量的增加使水產品市場供給有了根本改觀,全國人均水產品占有量逐年提高。據農業部漁業局提供的消息,從1990年起,我國水產品總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位,連續11年成為世界第一漁業大國,而且水產品人均占有量逐年提高,從1978年的4.8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32.7公斤,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水產品對外貿易蓬勃發展,1999年貿易總量達265.32萬噸,總額44.3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量134.8萬噸,出口總額31.4億美元,分別比1978年擴大了13.6倍和11倍,年均分別增長13.6%和12,6%,我國城市居民"吃魚難"已成為過去。
業內有關專家樂觀的估計,到2005年,中國漁業總產值有望突破2500億元,人均水產品占有量將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根據中國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發展綱要》,到2010年中國人均水產品消費量還將增加10公斤,這就意味著未來10年內中國漁業還要更加快速穩定的發展。據預測,新世紀我國人口將進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達到15億,耕地面積卻要下降到低谷。因此,"水中撈食"即水產業在新的世紀里,就具有了一種特殊的意義:不僅要改善人民食物構成,而且要為保障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二業并舉,東方不亮西方亮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海洋捕撈業得到長足發展,已經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漁業捕撈強度的快增長與海洋生物資源慢增長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魚少船多,勞動力多,再加上我國漁船淘汰制度和國家補貼政策尚未出臺,漁船以舊變新使得捕撈強度呈增長態勢。而且,過度開發、過度捕撈使海洋生物資源自然規律遭到破壞,生態環境日益脆弱。以往常見的黃魚汛、帶魚汛已成為歷史。《國際海洋法公約》的實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撈作業區大為縮小。還有專屬經濟區制度的實施,使我國近外海漁場受損,造成大批漁民、漁船面臨轉產轉業的難題。形勢的嚴峻迫使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資源,于是"以養為主,養殖、捕撈并舉"的觀點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并開始貫徹實施。2000年,我國養殖產量占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0%,成為世界上惟一的一個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目前全國非國有漁業專業勞動力628.7萬人,其中養殖專業勞動力372.2萬人。養殖漁民的生產積極性較改革開放前有了明顯的提高。養殖業的發展充分證明了養殖業在調整漁業結構、振興漁業經濟、確保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解決漁民生產生活、維護農村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重困擾,挑戰中國水產界
近年來,國內水產品價格持續走低,高檔水產品不再高價,進口水產品搶灘中國市場等等,都說明我國水產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年廣東省湛江市海鮮市場經營慘淡,大量網箱養殖海魚賣不出去,價格一跌再跌,平均跌幅已達到一半。正值牡蠣肉肥膏腴大量上市之際,地處浙南沿海的洞頭漁民,卻為數千畝牡蠣的出路而焦慮萬分,苦于找不到買主,致使一年辛苦勞作,豐產卻未豐收。三四年前,大黃魚在我國沿海幾乎絕跡,即使市場上偶有一見,價格之高也是令人瞠目結舌。而今據調查,浙江省寧波市網箱養殖黃魚積壓數量達千噸左右,市場上大黃魚收購價迭破每市斤10元,也少人問津……
畜牧水產業發展意見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省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加快高效畜牧業規模化進程,推進現代畜牧水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現就全縣畜牧水產業的發展制訂如下意見:
一、工作思路
圍繞鴨業、奶業、羊業三大主導產業,狠抓關鍵措施落實,擴建全國種鴨養殖第一縣,建設全國肉鴨養殖基地縣,實施全國波爾山羊繁育基地縣,實現養殖強縣、養殖名縣的新跨躍,開創畜牧水產工作新局面。
二、目標任務
全縣豬牛羊的飼養量分別達到75萬,2.6萬,l75萬;肉鴨養殖確保達到八千萬,力爭超億只。農民人均養殖純收入達到千元以上,規模養殖比重同比增加5個百分點以上。
三、工作重點
我國水產業分析論文
一馬當先,中國水產拔頭籌
80年代以來,隨著水產品市場的全面開放,以及"以養為主"漁業發展方針的確立,使漁業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釋放,水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花色品種逐漸增多,產品鮮度和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水產品產量的增加使水產品市場供給有了根本改觀,全國人均水產品占有量逐年提高。據農業部漁業局提供的消息,從1990年起,我國水產品總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位,連續11年成為世界第一漁業大國,而且水產品人均占有量逐年提高,從1978年的4.8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32.7公斤,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水產品對外貿易蓬勃發展,1999年貿易總量達265.32萬噸,總額44.3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量134.8萬噸,出口總額31.4億美元,分別比1978年擴大了13.6倍和11倍,年均分別增長13.6%和12,6%,我國城市居民"吃魚難"已成為過去。
業內有關專家樂觀的估計,到2005年,中國漁業總產值有望突破2500億元,人均水產品占有量將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根據中國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發展綱要》,到2010年中國人均水產品消費量還將增加10公斤,這就意味著未來10年內中國漁業還要更加快速穩定的發展。據預測,新世紀我國人口將進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達到15億,耕地面積卻要下降到低谷。因此,"水中撈食"即水產業在新的世紀里,就具有了一種特殊的意義:不僅要改善人民食物構成,而且要為保障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二業并舉,東方不亮西方亮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海洋捕撈業得到長足發展,已經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漁業捕撈強度的快增長與海洋生物資源慢增長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魚少船多,勞動力多,再加上我國漁船淘汰制度和國家補貼政策尚未出臺,漁船以舊變新使得捕撈強度呈增長態勢。而且,過度開發、過度捕撈使海洋生物資源自然規律遭到破壞,生態環境日益脆弱。以往常見的黃魚汛、帶魚汛已成為歷史。《國際海洋法公約》的實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撈作業區大為縮小。還有專屬經濟區制度的實施,使我國近外海漁場受損,造成大批漁民、漁船面臨轉產轉業的難題。形勢的嚴峻迫使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資源,于是"以養為主,養殖、捕撈并舉"的觀點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并開始貫徹實施。2000年,我國養殖產量占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0%,成為世界上惟一的一個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目前全國非國有漁業專業勞動力628.7萬人,其中養殖專業勞動力372.2萬人。養殖漁民的生產積極性較改革開放前有了明顯的提高。養殖業的發展充分證明了養殖業在調整漁業結構、振興漁業經濟、確保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解決漁民生產生活、維護農村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重困擾,挑戰中國水產界
水產業以養為主思考論文
一馬當先,中國水產拔頭籌
80年代以來,隨著水產品市場的全面開放,以及"以養為主"漁業發展方針的確立,使漁業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釋放,水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花色品種逐漸增多,產品鮮度和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水產品產量的增加使水產品市場供給有了根本改觀,全國人均水產品占有量逐年提高。據農業部漁業局提供的消息,從1990年起,我國水產品總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位,連續11年成為世界第一漁業大國,而且水產品人均占有量逐年提高,從1978年的4.8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32.7公斤,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水產品對外貿易蓬勃發展,1999年貿易總量達265.32萬噸,總額44.3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量134.8萬噸,出口總額31.4億美元,分別比1978年擴大了13.6倍和11倍,年均分別增長13.6%和12,6%,我國城市居民"吃魚難"已成為過去。
業內有關專家樂觀的估計,到2005年,中國漁業總產值有望突破2500億元,人均水產品占有量將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根據中國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發展綱要》,到2010年中國人均水產品消費量還將增加10公斤,這就意味著未來10年內中國漁業還要更加快速穩定的發展。據預測,新世紀我國人口將進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達到15億,耕地面積卻要下降到低谷。因此,"水中撈食"即水產業在新的世紀里,就具有了一種特殊的意義:不僅要改善人民食物構成,而且要為保障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二業并舉,東方不亮西方亮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海洋捕撈業得到長足發展,已經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漁業捕撈強度的快增長與海洋生物資源慢增長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魚少船多,勞動力多,再加上我國漁船淘汰制度和國家補貼政策尚未出臺,漁船以舊變新使得捕撈強度呈增長態勢。而且,過度開發、過度捕撈使海洋生物資源自然規律遭到破壞,生態環境日益脆弱。以往常見的黃魚汛、帶魚汛已成為歷史。《國際海洋法公約》的實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撈作業區大為縮小。還有專屬經濟區制度的實施,使我國近外海漁場受損,造成大批漁民、漁船面臨轉產轉業的難題。形勢的嚴峻迫使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資源,于是"以養為主,養殖、捕撈并舉"的觀點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并開始貫徹實施。2000年,我國養殖產量占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0%,成為世界上惟一的一個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目前全國非國有漁業專業勞動力628.7萬人,其中養殖專業勞動力372.2萬人。養殖漁民的生產積極性較改革開放前有了明顯的提高。養殖業的發展充分證明了養殖業在調整漁業結構、振興漁業經濟、確保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解決漁民生產生活、維護農村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重困擾,挑戰中國水產界
加快現代水產業建設的意見
現代水產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現代水產業對于加快農業強市建設步伐,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為實現我市由水產資源大市向水產經濟強市跨越,加快現代水產業建設步伐,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水產增效和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質量效益為核心,以優化結構為抓手,全面建設科技進步、資源富集、生態良好、產業發達、保障有力的現代水產業。
(二)總體目標。到2011年,全市水產發展面積達到150萬畝,其中水域放養面積110萬畝;水產品產量達到50萬噸;水產行業總產值達到70億元,其中漁業產值45億元,二、三產業產值25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1.2萬元;水產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逐步把我市建設成水產經濟強市,把沙洋縣、鐘祥市建成全省水產大縣(市),京山縣建成全省特種水產大縣,東寶區、掇刀區建成全省生態漁業示范區。
二、發揮資源優勢,壯大產業規模
(三)著力建設兩類核心基地。切實加快原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對現有的苗種生產基地實行改造升級、擴規提檔、品種更新。到2011年把我市建成全國最大的中華草龜原種基地、全省最大的羅非魚良種繁育基地、全省最大的龍蝦黃鱔繁育基地和全省最大的湘云鯽魚種生產基地。力爭建成1個國家級水產良種場、3個省級水產良種場。全市苗種生產基地面積達到10萬畝,魚苗產量達到80億尾,魚種產量15萬噸。切實加快水產精養基地建設,充分利用各類水域資源和潛在的水產資源,因地制宜建設一批集中連片、高產高效的水產精養基地。到2011年,全市利用低湖田、低洼地新建精養魚池15萬畝,改造精養魚池和塘堰35萬畝,精養魚池總面積達到50萬畝。加強精養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池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樹成行的生態型漁區。
水產業建設工作意見
現代水產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現代水產業對于加快農業強市建設步伐,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為實現我市由水產資源大市向水產經濟強市跨越,加快現代水產業建設步伐,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水產增效和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質量效益為核心,以優化結構為抓手,全面建設科技進步、資源富集、生態良好、產業發達、保障有力的現代水產業。
(二)總體目標。到年,全市水產發展面積達到150萬畝,其中水域放養面積110萬畝;水產品產量達到50萬噸;水產行業總產值達到70億元,其中漁業產值45億元,二、三產業產值25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1.2萬元;水產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逐步把我市建設成水產經濟強市,把沙洋縣、鐘祥市建成全省水產大縣(市),京山縣建成全省特種水產大縣,東寶區、掇刀區建成全省生態漁業示范區。
二、發揮資源優勢,壯大產業規模
(三)著力建設兩類核心基地。切實加快原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對現有的苗種生產基地實行改造升級、擴規提檔、品種更新。到年把我市建成全國最大的中華草龜原種基地、全省最大的羅非魚良種繁育基地、全省最大的龍蝦黃鱔繁育基地和全省最大的湘云鯽魚種生產基地。力爭建成1個國家級水產良種場、3個省級水產良種場。全市苗種生產基地面積達到10萬畝,魚苗產量達到80億尾,魚種產量15萬噸。切實加快水產精養基地建設,充分利用各類水域資源和潛在的水產資源,因地制宜建設一批集中連片、高產高效的水產精養基地。到年,全市利用低湖田、低洼地新建精養魚池15萬畝,改造精養魚池和塘堰35萬畝,精養魚池總面積達到50萬畝。加強精養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池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樹成行的生態型漁區。
扶持水產業發展具措施
關于扶持水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暫行)
水產品加工業是我市重要的傳統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進一步加大對水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全面加強水產業質量安全監管,提升水產業應對國際貿易技術壁壘的能力,促進水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支持規模化特色水產品原料基地建設
1、積極推動主要水產品原料養殖的標準化和本土化。推廣良好農業規范(GAP)標準化健康養殖模式,實現養殖方式創新;加強優勢水產品良種繁育和技術推廣,發揮區域特色優勢,重點建設一批鰻魚、南美白對蝦、羅非魚等符合我市水產業特色的規模養殖基地,促進產業集聚,形成布局合理、生產穩定、產品優質的水產品基地。對通過GAP認證的養殖企業,從支農資金中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
2、加大對規模化、工廠化水產品原料基地的扶持力度,對屬于現代漁業(包括省項目)池塘改造的養殖企業的工廠化養殖(包括高位池、薄膜保溫反季節養殖),按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全市每年補助總金額控制在30萬元以內。
二、實施扶強扶優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