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保障問題與對策研究
時間:2022-03-04 09:29:38
導語:失業保障問題與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失業是我國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失業率太高會嚴重影響經濟的發展,影響人們生活水平,為日常生活帶來諸多問題。蓋州市經濟結構單一,經濟發展主要依賴于當地的重工業。文章從蓋州市當前的就業背景出發,首先闡述了發展蓋州市失業保障的重要意義,并對蓋州市失業人群的需求和供給情況進行了實證分析和總結;其次對蓋州市失業保障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梳理,同時系統分析了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具體的促進蓋州市失業保障健康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社會保障;失業保障;失業人員
一、引言
較高的失業率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社會問題。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每年的失業人數都在大幅度增加,通過失業保護,可以看出在失業期間需要改善生活的失業者達到200萬人。目前,失業問題已經成為我國亟須解決的焦點問題之一。
二、蓋州市失業保障建設現狀
(一)失業保障政策發展背景
蓋州市的失業保險體系是根據國家要求建立的,包括失業保險和就業援助,其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失業保險及配套制度的作用,為更多的失業人員提供便利并保障其生活。蓋州市社會保障局為緩解失業人員經濟上的壓力,在預防失業和增加就業方面傾注了很多努力,在失業保險體系和配套制度的運行中,定期組織職業培訓活動,促進失業人員的再就業。
(二)當前最新失業保障政策
應對疫情的影響,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國務院實施了延長大齡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階段性實施失業補助金政策、階段性提高價格臨時補貼三項新舉措。三項具體措施是:失業保險獲得津貼后仍然是失業者,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一年的,失業保險按照法定退休年齡解除。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的失業人員和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津貼條件的失業者,將獲得為期6個月的失業補貼。對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員和領取失業補助金的人員,從今年3月到6月將雙倍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失業補助金政策是特殊時期出臺的一項特殊政策,標準不高于當地失業保險金的80%。
(三)蓋州市就業援助實施情況
蓋州市的就業援助主要分為三個類別。一是畢業之后未能成功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二是達到勞動年齡資格的失業者群體,三是無就業家庭。為解決這些失業群體的就業難題,蓋州市建立了促進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業務信息管理系統,提高對家族服務產業的重視度,采用以企業家為中心推進的良性雇傭業務支持模式,積極鼓勵企業開展公共就業服務活動及其他措施,幫助失業人員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工作。同時,為失業者創造多種就業平臺,比如給失業人員介紹適合的職業、增加網上宣傳、鼓勵銀行為失業者發放小規模擔保貸款等。
(四)智慧旅游工程建設
通過在網絡上收集的近幾年來我市有關失業保險參保情況,可以發現,2016年失業保險人數最多,2017年和2018年大體相同;近兩年來受到疫情的影響,參保率下降。通過2012—2020年營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告,發現失業人口、失業率以及失業保險參保的變化情況,2017年和2018年的失業率達到了最低。
三、蓋州地區失業保障問題分析
(一)管理機制不完善,業務辦理流程不成熟
目前,蓋州市失業保險監督是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的。《社會保險法》規定,社會保險部和社會保障局由地方自治團體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較低水平上管理。管理和監督之間沒有嚴格的區分,在進行內部監督時容易造成責任不明確、監管混亂的現象。同時,失業保險業務辦理流程復雜,經常需要填寫各種紙質說明,一旦填錯,又需要重新填寫,而且辦理業務必須跑到辦事處辦理,需要排隊,浪費很長時間,這些都造成了極大的麻煩。目前,我市失業保險還沒有真正實現全覆蓋,群眾的認知度不足,根本無法合法保障自己的權益;尤其是年紀較大的失業人員,他們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接收信息速度較慢,與時代脫軌,更無法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侵犯。
(二)失業人員再就業困難,生活負擔重
失業人員雖然有著極強的再就業意愿,但是他們二次就業依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他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在以往的工作經歷中,僅從事一種工作,掌握的技能太少,自身綜合能力較差,使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被淘汰,無法獲得理想的職業。其次就是失業人員的就業觀和擇業觀存在著一定的偏執,調研結果顯示,他們往往傾向于選擇穩定的工作,存在“鐵飯碗”才是就業保障的陳舊思想觀念,對于創業等新機會存在抵觸和排斥的心理,所以,調整失業人員的擇業觀也是刻不容緩的問題。最后,因為年紀和身體的原因,中老年失業人員再就業情況也十分嚴峻,需要政府出臺針對中老年失業人員的解決方案。
(三)政府提供的再就業培訓沒有滿足失業者的真實訴求
近年來,由于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快速更新,勞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如果失業工人不能按照市場的要求接受再教育,則再就業之路將變得更加艱難。很多失業者參加職業技術培訓后,認為培訓內容不太適合自己,無法幫助自己再就業。失業者對培訓內容不滿意,導致這項福利政策并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就業幫扶要切實針對失業人員的真實需求展開培訓,加強培訓的實用性、針對性、有效性,充分利用市場資源,掌握最新的勞動力市場人力資源信息,更好地促進就業和培訓的結合。
四、蓋州地區失業保障問題應對策略
(一)深化相關的就業幫扶工作
在對失業人員開展更多具有適應性培訓項目的同時,還必須深化相關的就業幫扶工作,構建精準化就業幫扶工作體系,重點加大職業指導的工作力度,幫助失業人員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和職業理念,鼓勵其積極參加適合的培訓項目,使其早日走向工作崗位。具體做法:一是根據失業人員不同的年齡層次、工作經歷、知識技能水平、工作訴求以及失業時限等,分析他們對職業培訓及再就業相關的共性問題和差異化訴求,實施分層和分類管理,提供不同內容的就業幫扶服務。二是對失業人員的就業幫扶要充分依托街道力量以及各類社會機構來實施,要重視挖掘社區潛力,利用社區資源優勢摸清失業人員真實訴求,幫助實現就地、就近培訓和就業,吸引社會中介機構參與失業人員就業幫扶。
(二)建立失業保險經辦的新模式
跟隨當今大數據時代的潮流,打造“互聯網+”智能便捷的自助服務平臺,比如設定微信公眾號等。通過“互聯網+”政府服務升級,業務代辦應發揮移動通信運營商便捷高效的功能,打造失業保險自助服務平臺。如今是智能手機的時代,設立微信公眾號平臺,可以提高失業保護政策的宣傳范圍,而且簡單方便。一方面,通過建立“互聯網+失業保險”自助服務平臺,提高自助服務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自助服務平臺的功能提高,能夠實現網上全部業務辦理,建立全年無休的失業保險服務系統,建立包括接受服務、監測風險、待遇支付、提供自助服務的四項商業平臺,建立失業保險經辦的新模式。
(三)改進政策宣傳方式
2014年以來,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旨在增強就業和創業的政策。就業服務部門要運用報刊、電視、廣播、互聯網、微信公眾號及其他通訊平臺,廣泛宣傳就業政策,并在政策實施后積極注意評價反饋,聽取民眾對特定政策的意見,從而改善就業政策,讓失業保障制度得到落實。在網絡科技發達的今天,就業服務部門應多多利用多媒體工具,發揮它們的優勢來進行宣傳。比如利用電視、收音機等作為載體實時分享傳遞信息,利用社區公告欄張貼關于宣傳制度的海報,利用手機推送消息來增加信息的宣傳力度,等等,在網絡的幫助下,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讓居民了解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針對一些上了年紀,并且不喜歡使用網絡的用戶,可以采用上門入戶宣傳的方法;社區工作人員也可以組織居民舉行講座等宣傳活動。以多種多樣的方式來宣傳失業保障制度,利用多重渠道宣講關于低保制度的相關知識,確保失業者可以充分使用自身權利,從而維護社會的穩定發展。同時,受到網絡直播熱潮的啟發,可以通過開展直播講座等多種新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同樣會受到廣大民眾的好評。
(四)完善失業保險政策
法律首先是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法,即現有的社會保障法和社會保障事業的具體做法,與失業保障一樣,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通過對失業保險政策的探討,可以看出我國失業保障法案取得了重大進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完善的余地。第一,完善保障政策的失業保險政策,通過修改支付方法政策,促進雇傭更加有效,能夠更加適應社會對再就業保障的要求。第二,針對弱勢群體,比如根據長期失業者的情況,將特殊法律正式規定下來,以保證再就業。第三,促進人力資源開發的特別法必須完成,比如引入職業培訓和職業教育相關法律,有助于職業培訓的專業化和合法化,為財源保護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據。第四,在失業保障業務中,政府一直處于支配地位,因此有必要合理分配多種多樣的失業保障資源,有效地使用和整合資源。
五、結語
失業保障關乎民生,上至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下至關系到個人家庭的溫飽。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一直關切民生,關注失業,在失業保障的道路上從未停止探索和發展的腳步。文章將重點放在小城市,一是獲取數據比較容易,二是涉及城市比較新穎,可以有所發現。首先,在網絡上了解近幾年來的社會發展公告,將我市的失業率進行總結,了解當前大環境下我市的失業人員現狀。通過調研發現,我市的政策宣傳不夠普及,失業保險經辦過程煩瑣復雜,業務辦理人員素質堪憂,能力有限;失業人員再就業意愿十分強烈,但是再就業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不符合失業人員的需求,導致他們再就業困難。以上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簡單地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比如加大宣傳力度,建設微信公眾平臺,開展直播講座普及;對于再就業培訓內容,建立有針對性的失業人員檔案,分工種、分類別地進行培訓。
參考文獻:
[1]田大洲,梁敏.積極的失業保險政策研究:堅持保障適度的保生活政策[J].中國勞動,2019(01):32-47.
[2]李常印.各國失業保險制度比較研究及完善我國失業保險制度的建議[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19(02):40-42.
[3]桂楨.兜牢民生底線、維護就業穩定――中國特色失業保險制度的變革與發展[J].中國勞動,2019(02):20-29.
[4]汪永青.對失業保險制度促進再就業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9(15):64.
[5]李倩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業職工的失業保障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9.
[6]魏春暉.我國失業保險制度功能提升與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8.
[7]田大洲,梁敏.積極的失業保險政策研究:概念與理論框架[J].中國勞動,2018(06):21-29.
[8]王繼軍.失業人員職工醫保接續現狀及對策[J].人力資源,2019(16):120.
[9]周晨.國企下崗失業人員老年保障不足與破解之策[D].廣西大學,2019
[10]ChristiaanLuigjes,GeorgFischer,FrankVandenbroucke.TheUSUnemploymentInsuranceScheme:AModelfortheEU?[J].Intereconomics,2019(54)314-318.
作者:劉雅涵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 上一篇:法律進社區教學與實踐
- 下一篇:機械結構優化設計的應用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