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趨勢下養老保險探討

時間:2022-02-10 09:43:35

導語:老齡化趨勢下養老保險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齡化趨勢下養老保險探討

摘要:我國目前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亟須改革完善,養老保險作為一種宏觀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這對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迅速前進,解決社會難題影響十分重大。然而中國在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的進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例如養老保險覆蓋人員少,保障待遇低,同時系統的不公正,這就迫切要求中國對現行養老保險體制進行改革完善。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養老保險;養老保險制度

一、人口老齡化趨勢養老保險制度的特點

(一)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現狀與特點

1.管理模式混亂無序。養老保險機構繁多,提高了其管理運營成本,同時各部門分散管理,之間的責任相互推脫,降低了樣報保險制度的信譽。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封閉式管理,缺乏監督機制。

2.養老保險對象覆蓋程度低。我國目前在社會保險體制中的人數很少,其中城鎮職工享有養老保險的人數占城鎮職工的百分之八十,農村享有養老保險的人數占農村勞動人口的3%。中國養老保險的覆蓋率還很低,仍有大部分企業職工與從業人員排斥在保障體系外。

3.籌資形式單一,權利與義務不匹配。我們國家目前實施的養老保險制度以傳統的籌資模式為藍本,職工的退休費用基本上都由國家或企業承擔,本人并不承擔養老保險費用,但可以享受領取養老保險金的權利。同時,我國在這方面法律體制并不完善,造成了少數職工權利與義務不對等。

4.養老保險缺乏積累機制。中國當前養老保險實施“以支定收,略有結余”的規定,以現收現付為主要的籌資形式。但在我國老齡化日趨嚴重的情況下,退休人員越來越多,在職人員壓力越來越大,急需建立儲蓄基金。

(二)人口老齡化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影響

1.老齡人口的增多致使養老負擔沉重

目前在中國大多數老年人口仍然以家庭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模式。目前中國典型的家庭成員包含一對夫婦,一個孩子以及四個需要撫養的老人,這樣就對年輕人造成了龐大的壓力,同時,家庭養老在面對老齡化問題面前也變得無力。

2.人口老齡化致使退離休支出不停增加,養老保險資金支付大量增加

在近期的一次人口普查中發現2010年我國有1.75億60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數的13.5%,有1.1億多65歲以上老人,占全部人口的8.5%。政府每年對離退休開支的投入因退休和老年人口的增加而大幅提高。另一方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提高也導致養老保開支增加。在追求經濟效率提高時社會公平問題也受到重視,政府加大對民生工程的投入。相應的,社會保險支出規模與日俱增,養老保險開支隨之加大。

3.人口老齡化地域性差異增加了各地選擇養老保險模式的困難

中國人口老齡化是在經濟發展尚不繁榮的情況下遇到的,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國家。同時大部分老年人口集中在經濟現狀并不繁榮的農村地區,使得“未富先老”形勢更加嚴峻,造成我國處理人口老齡化問題變得更加棘手,選擇養老保險的模式造成了難度。

二、健全我國養老保險體制的策略

(一)健全我國養老保險體制的法律法規,激勵提高養老保險資金的監管水平

為了使養老保險資金可以用在社會養老上,避免和根絕養老保險資金被個體所占用,我國應在進一步建設養老保險體系的同時,迅速設計社會養老保險管理規則、建立社會養老保險監管法以及關于我國養老保險體制的法規條令,確保我國養老保險體制在實施過程中做到有法可依,同時經過特殊的基金監管機構建立以后,做到全面的開放和透明,國家安全監督管理的實施,優化中國的養老基金監管程度,進而提升基金所施展的作用。通過立法同時加強行政管理部門職能確保養老保險體制的有效運行。

(二)擴展養老保險體系的覆蓋范疇

政府應強化養老保險相關知識宣傳,使人們都能夠清楚的理解關于養老保險方面的知識,讓他們意識到被保險人所能獲得的實際利益,這樣能夠促進人們參保的積極性。在宣傳的同時,政府也相應增加對養老保險的財政支出水平,添加養老保險儲備基金,讓我們的國家能夠有足夠的力量來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財政壓力。當前養老保險制度是城鎮職工為主體,所以,重點以個擴展包含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以及農村農民,開拓養老保險制度的涵蓋領域,解決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

(三)充分使用老年人口資源,完成“以老治老”

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提高,不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中國老年人口的身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健康期望壽命增長,有些老年人不僅能自理生活,并且可以照料別人。國家應該踴躍倡導老人重返社會,還能夠適當的延長退休年齡,充分使用他們豐厚的經歷為社會經濟建設做出更大的奉獻,可以組建老年人服務隊,照料那些年齡更大、生活不能自主的老人。在人口老齡化的形式下,實施這種老年人“以老養老”的形式不但能為社會制造財富,還能夠緩解人口老齡化對國家財政形成的壓力。

(四)建立養老保險體制的相應措施

第一,要建設各地區聯網的養老保險體系,促使養老保險繳費機制公開透明。養老保險的交納、查問等都要歸入計算機管理系統,提升繳費效率,做到信息共享,做實個人賬戶。其次,建設一個可以隨物價上漲和社會經濟變化而作出相應調節的繳費機制。最后,要推動社會經濟的前進,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情況下改善我國養老保險制度。

(五)完善多層次、全方位養老保險體系

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是依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在中國現實的情勢下決定了我們需要進行的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型原則,社會保障體制是一種必要的國民財富再分配方式,社會養老保險構成其主要方面,對實現社會公平擁有強大的激勵作用。目前,中國應當著力建立完善的養老保險監督運行機制,努力將養老保險資金融入多層次以及多方參與的監管機制中,以保障養老資金的安全平穩運行。首先政府應該擔負起主要的職責,運用具體有效的手段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細致的監管。其次,在政府政府監管的水平上,社會也應該擔任起監督的責任,社會各界都應該參與到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督過程中來。最后,政府必須以立法的方式切實高效地激勵公司企業為職工繳納補充養老保險金,參與補充養老保險計劃。

作者:王耕塬 李宇軒 單位:山西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曾旭.基于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社會保障研究[J].特區經濟,2011(1):140-142.

[2]李曉暉.老齡化對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的影響及對策[J].商業時代,2010(2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