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教育在中職德育工作的應用
時間:2022-12-18 03:55:39
導語:激勵教育在中職德育工作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受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國大、中、小學的學生在家中通過線上網課的形式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學習。中職生自我約束能力相對較弱,長時間宅在家里,缺乏教師面對面的監督和引導,容易出現思想和行動上的懈怠,有的甚至沉溺于網絡游戲。這不利于學生成長成才,也不利于中職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因此,不論是學生返校前,還是返校后,學校都必須重視和解決這個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德育工作中,選取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方式。尤其是要充分發揮班主任和德育課教師的作用,在日常班級管理和德育教學中采用榜樣激勵、精神激勵、獎懲激勵、興趣激勵等一系列激勵手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認識,端正學習態度,使學生能夠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學習和自我進步。
一、疫情背景下開展激勵教育的必要性
所謂“激勵教育”,其實就是通過一系列合理的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正面、積極的鼓舞、激勵和肯定,讓他們獲得心理上的認可和滿足,充分調動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提高綜合素質。在中職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正確和合理的激勵教育可以有效激發中職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實現教育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般來說,激勵教育具有一定的思想指引性,教師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將其與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緊密結合,讓中職生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進入學校的目標是什么、自己的人生定位是什么,不斷提升其自我認識水平,增強其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充分挖掘其潛在的素質和能力,使其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奮斗。此外,合理的激勵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實際效果,根據“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要求,通過對學生進行各種激勵教育,來培養其團結進取的品質,增強思想凝聚力。同時,通過與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溝通,能讓學生對班主任和思政課教師產生信任感和親和力,從而積極地配合完成日常的管理和教學活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從而變得更加優秀,并感染和帶動身邊人,一起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職校生。
二、開展激勵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榜樣激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跡可以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對榜樣的崇拜、敬仰、認同、學習、模仿,可以將榜樣的精神逐漸內化為自我思想認識,再外化為日常行為,使其不斷進步和提高。在抗擊肺炎疫情期間涌現出了許多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對學生進行宣講,可以從思想和認識上對其產生鼓舞和激勵作用。在選擇榜樣時,一方面要選擇在國家層面的抗疫先鋒,能讓學生感受到我們國家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努力和付出,讓學生知道什么叫責任、什么叫感恩、什么叫愛國,鼓勵學生去立志做一個對社會有用、心懷家國的人,讓學生能夠在共同抗“疫”中與祖國共成長。另一方面可以選擇學生身邊的案例,比如學校在疫情防控期間涌現出的先進學生代表,他們往往來自學生身邊,他們的事跡更有說服力和沖擊力,更能讓學生信服,也更貼近學生實際,激勵的效果會更好。(二)精神激勵。人是有獨立思想意識的動物,人的思想意識會在實踐中指導自身的行為。因此,對學生的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需要先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得到學生思想情感上的認同和依賴。精神激勵就是一種直達學生精神最深處的教育方式,它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從學習、行為、家庭、生活、就業等方面全方位進行引導、關心和支持。教師要在日常的管理和教學中,注意方式方法,多從言語和行為上鼓勵學生,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和友誼,使學生對生活充滿熱情,對學習重拾信心。學生如果違反了紀律,教師不要一味批評,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把問題分析清楚,引導學生認識到問題的利害關系,鼓勵學生多從好的方面進行學習和改正,多向學生釋放出期盼、相信和鼓勵的信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教師心里是被接納和認可的,從而產生自我進步的動力和信心。精神上的激勵教育,可以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情感上的信任和依賴,學生往往會將教師尤其是自己信服的班主任作為自己內心的榜樣,模仿、學習教師的行為習慣。因此,不論是班主任還是任課教師,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用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行去引領和感染,鼓勵他們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知榮辱、會學習的好學生。(三)獎懲激勵。獎懲激勵是一種積極激勵和消極激勵有機結合的教育方式,對于表現積極、學習優異、德行良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用物質或精神獎勵的方式給予表揚和肯定,使學生產生自豪感和榮譽感,提升他們繼續進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也能對其他學生產生榜樣激勵的效果;對于表現消極、違反紀律、德行不佳的學生,教師可以使用批評或適當懲罰的方式進行教育,讓他們意識到錯誤的嚴重性,幫助他們加強自我控制和管理,學會主動避免不當行為的重復發生。不論是獎勵,還是懲罰,都要通過肯定學生思想行為中積極的、正面的內容,來達到激勵先進、鼓舞后進的目的;還要通過否定學生思想行為中消極的、負面的內容,來糾正言行、端正思想。雖然方式各不相同,兩種激勵教育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使中職生樹立和養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和行為習慣。另外,使用獎勵激勵的教育方式要適度,可以采取發放證書、獎品、獎金的形式,或者是口頭稱贊、當眾表揚的方式,但不宜過多、過頻,否則會沖淡表揚的意義;懲罰激勵可以采取口頭批評、行為懲罰的方式,但要注意場合且事前充分溝通,避免引起學生的過激行為和抵觸心理。(四)興趣激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愛好可以陶冶情操、塑造身心,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行為習慣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要采用興趣激勵的方式,就需要教師善于發現和挖掘每一個學生身上的亮點和閃光點,并給予欣賞、肯定和贊揚,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使其具有成就感,從而幫助其不斷成長。其實,不少中職生在基礎知識的學習方面相對薄弱,但在音樂、美術、運動、語言交流、網絡技術等能力方面擁有不少長處和優點。教師要善于從學生自身實際出發,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以吸引學生注意,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這樣既能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引導其與教師進行良性互動,實現教學相長,從而推動德育工作順利開展。
總之,中職生正處在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運用恰當的方式,做好德育工作顯得極為重要。而激勵教育可以極大地增強中職生的自信心,能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較為完善系統的激勵機制,可以更好地幫助中職生健康成長。
作者:桑彥彪 單位:洛陽鐵路信息工程學校
- 上一篇:小學班主任德育的幸福教育策略研究
- 下一篇:公租房背景下學校德育工作構想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