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的德育教育轉化策略論文

時間:2022-09-13 11:08:00

導語:后進生的德育教育轉化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后進生的德育教育轉化策略論文

摘要:教師要充分運用情感教育、成功體驗等方式努力幫助后進生樹立信心,以促進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及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

關鍵詞:后進生轉化策略

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受傳統教育的負面影響,部分學生因多次面對失敗的打擊以致于對學習缺乏興趣,久而久之便成為后進生。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學習成績與智力水平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關。差生之所以成績不良,并不一定是他們在智力發展上存在缺陷,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們缺乏引導以及學習的動力、維持和強化的良好品質所致。其中最根本的一點就是他們對自己缺乏信心,覺得自己不行或做不好,也就是所謂的自卑。有了這種想法他們便產生了依賴心理,凡事缺乏進取,學習上表現為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久而久之在別人快馬前進的塵埃后面,只能慢慢爬行了。因此教師要充分運用情感、成功體驗等方式努力克服其不良心理,幫助其樹立信心,以促進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及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

一、注重情感教育,拉近師生距離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體驗。差生由于學習成績差,又缺乏學習興趣,因而時常受到教師的批評、訓斥、甚至懲罰,由此造成他們內心存在敏感、戒心和敵意。他們往往主觀地認為教師輕視和厭棄他們而與教師存在著心理隔閡,甚至是對抗,并因此而關閉了教師通達他們心靈的門戶。因此,教師必須首先消除他們的情感障礙給他們傾注更多的愛心。從生活上、活動中關心他們,注意講求民主,從感情上親近他們,從學習上幫助他們,使他們從中真切感受到老師的可親、可信、可敬,以贏得他們的熱愛和擁護,增強他們的向師性。

二、利用成功體驗,增強其自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的經驗可以使人增強信心、克服自卑感,提高抱負水平和成功動機,淡化挫折帶來的心理打擊。因此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善于隱蔽意圖,從放低要求、提高成績、調動差生積極性出發,有意識地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和知識基礎,為他們的成功創設條件和機會。例如根據他們的知識基礎精心設計使他們經過努力能夠正確作答的問題或練習,讓他們正確作答并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使他們從中體驗通過自身努力贏得成功的喜悅和自豪。這樣,通過不斷強化,不僅可以消除他們心理上的消極防御機制,密切師生關系,而且有助于激發他們不斷奮發向上的愿望并采取相應的行動,逐步提高學習動機。公務員之家

三、發揮特長,促進良好品質形成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人,任何人都有他的閃光點,只要你善于發現并充分利用它,就可以掩蓋并彌補不足。對于差生更應如此,研究表明揚長避短是彌補自卑心理的最好武器,它可以給自卑意識強烈的人提供成功的精神力量從中獲得自尊、自信、自愛,并促進良好品質的形成。為此教師一方面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差生并非樣樣都差,不少差生雖然在學習上有困難但在其它方面如音樂、體育、活動上有著濃厚的興趣及特長;另一方面,有千里馬還要有好的伯樂。在日常工作中,教師要善于尋找發現并利用他們的優勢,在各項活動中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使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隱到現,讓他們從中認識到自己的力量和價值。由此改變他們的自卑心理,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使他們也能昂起頭來做人。

四、善于因材施教,樹立他們的自信

盡管他們都叫做“學困生”,但彼此的成因及教育方法卻不徑相同。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類型及需要,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對于學習上有困難的學困生,要注意運用古今中外勤奮成長的具體生動事例,使他們明白“成功=99%的勤奮+1%的智慧”;對于知識體系上存在缺漏使學習成績長期跟不上而出現自卑和焦慮的學困生要通過知識上的查缺補漏,加強個別輔導和組織發動同學間的互幫互學,逐步樹立他們的信心;對于離異家庭的學困生,針對他缺少關愛的特點,注重情感教育,使自己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日常的情感交流中達到教育的目的。

此外,教師的言行舉止也是教育的重要媒介。教師蹙眉或一聲不經意的嘆息都可能讓有些學生讀出失望,使他們失去進取心。相反,如果教師能及時發現他們的優點,從內心深處不視他們為后進生,而是把他們當作一個很有上進心的好學生。遵循他們認識的規律,為他們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并適時進行指導、表揚,以談話的方式向他們提出建設,使他們愿意接受并用以指導自己的行動,他們就能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潛能,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從而不斷提高學習成績,增強自身的心理素質,樹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