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電視節目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9 09:43:00

導語:女性電視節目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女性電視節目研究論文

一、以第四次世婦會為契機的女性電視節目發展

20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廣電事業的快速發展,電視功能被進一步挖掘,一批優秀的、以平民視角拍攝的紀錄片問世,隨之而來的是以敏銳眼光全方位、實時地切入百姓生活的深度新聞報道的興起。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一批頗具影響力的新聞欄目紛紛問世,如中央電視臺的《東方時空》、《焦點訪淡》、《新聞調查》等。改革開放的經濟大潮中,新情況、新問題、新成果層出不窮,一時間需要關注的問題太多,而關于兩性平等、女性處境的電視欄目卻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要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讓人們突然意識到:一個國家電視臺沒有一個專門女性節目是非常不合適的。此時正是我國電視節目欄目化、一批優秀的電視欄目紛紛上馬,并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影響的階段。天時、地利、人和,共同構成了我國女性電視節目興起的契機。在這種氣氛的帶動下,我國第一個在全國范圍內播出的女性節目——中央電視臺的《半邊天》于1995年1月1日正式開播。我國的31個省級電視臺中在世婦會召開前后先后創辦了7家女性節目,如1994年5月山西電視臺創辦的首個女性節目《女性世界》、北京電視臺在1994年成立的《今日女性》、遼寧電視臺在1995年創辦的《女性世界》、福建電視臺在1996年開播的《女人時間》等。女性節目在此時出現了一個高潮時期。這些以紀實、訪談為主的女性節目開始大力關注性別平等,廣泛反映和探討女性參政、婦女與經濟文化發展、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家庭暴力、女童教育、法律保護、婦女健康等問題,在社會上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相關國家法律和地方法規的制定和頒布。1995年世婦會無疑成為我國女性電視節目發展道路上的一個分水嶺——從之前的無意識發展、無品牌欄目、無明顯的社會影響力,到有意識創辦、有品牌欄目、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可以說,這是我國女性電視節目的一次鳳凰涅磐般的新生,但這并不意味著這類節目在將來持續健康的發展。

二、艱難的成長——“絢爛”過后的慘淡經營

世婦會的確為女性電視節目提供了一個發展的良好契機,但實際情況并非樂觀。短暫的高潮過后,“從1996年下,半年至2000年底,則為電視女性欄目生存的低谷。其標志是各省臺的女性欄目一個接一個地退出屏幕,幾乎只剩央視的《半邊天》獨撐局面。”由于種種原因。這些應景而生的、還有后來新創辦的女性節目都仿佛曇花一現,從一間世便處于邊緣化的生存狀態,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播出時段差

據中央電視臺央視咨詢中心1995年的調查,女性收看電視的第一黃金時段是19:00-20:00(近50%的女性觀眾),第二黃金時段是20:00-21:00(近28%的女性觀眾),第三黃金間段是17:00-19:00(超過9%的女性觀眾)。而1998年對我國7個女性欄目的播出時間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婦女節目在黃金時段播出的比例相當小。中央電視臺的《半邊天》節目播出時間是:首播CCTV-1周一至周五16:06;重播CCTV-10周一至周五:08:50。

2廣告收益差

這些女性節目對受眾的定位一般比較寬泛:幾乎是沒有明確年齡、她域、層次限制的女性。這首先是一個經濟實力整體上處于弱勢的群體,這決定了其收視率低下的局面,而收視率直接決定著廣告商的多少,資金的提襟見肘也就成為必然,這對于以訪談、紀實為主、制作成本相對較高的女性節目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

以2004年6月1日四川有線電視臺婦女兒童頻道(1995年1月成立)公布的廣告收費標準為例,作為此頻道主打和特色欄目之一的《社會、家庭、女人》(1996年2月開播)播出時段相對其他女性節目來說還相對理想,在18:00左右,處于兩檔少兒節目之間,但廣告費少得可憐,僅高于在其之前播出的兒童節目和最后收尾的零點節目。由此可見女性欄目生存困境之一斑。

再如2003年年初開辦的河北電視臺《今日女性》欄目,可以說是近幾年我國省級婦女節目中做得比較成功的一個。其中一期節目在2006年2月2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教席北京國際論壇上榮獲了“女性電視節目優秀獎”的殊榮,欄目制片人馬琪在此次論壇上發表講話,分析了主流媒體女性節目的邊緣化問題。其中她提到大多數婦女節目播出時段差、重播次數少、廣告收益可憐,但制作成本相對其他欄目卻偏高的困境。3月份,這個載譽而歸的欄目卻意外停播,其直接原因就是資金的匱乏。

3存在時間短

正是在這種播出時段差、收視率低、廣告收益少、制作資金短缺的惡性循環中,讓我國的女性節目在短暫的“絢爛”后迅速面臨著越來越邊緣化的生存困境,其生存壽命都比較短也就成為必然,短則一兩年,長也不過三四年。應世婦會之運而生、以及之前已有和之后創辦的為數甚少的女性節目現已陸續銷聲匿跡,唯有中央電視臺唯一的女性節目《半邊天》十幾年來苦苦支撐著女性節目的半邊天。

三、快速的蛻變——脫穎而出的新女性節目

以上種種因素讓有社會道義感的女性節目被迫紛紛下馬,但一個電視臺不應該缺少女性節目。女性是一個有待挖掘的龐大收視群體,那么面對女性節目的經營慘狀究竟該何去何從?多數電視臺做出的選擇是:放棄沉重又不討好的社會責任,創辦時尚的、娛樂化的新型女性節目。河北電視臺的《今日女性》欄目停播后就很快被一個定位于女性時尚的欄目《美麗有約》取代,此事就象是一個隱喻,折射著我國女性節日的蛻變和走向。

現在的女性節目大有“顛覆傳統”之勢,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訪談類。如江蘇衛視2003年開播的《女人百分百》、湖南衛視2004年開播的《天下女人》、河南電視臺2006年年底開播的《情感密碼》,華娛衛視的《夜來女人香》,光線傳媒在2004年推出的《淑女大學堂》等。這些雖同是談話節目,但表現的主題截然不同。一是探討女性話題、分享性別體驗、關注女性精神世界的,如《女人百分百》和《天下女人》;二是以兩性話題為旨的成人節目,如《情感密碼》和《夜來女人香》。

娛樂類。如星空衛視2002年開播的《美人關》、湖南經濟電視臺2003年開播的《絕對男人》等。這類女性節目的“矚目成績屬于純粹娛樂主義的成功,男色女權,逆道而行,現場高潮迭起,它是娛樂肥皂的終極表現,女性主義的游戲精神貫穿其中,在招徠社會輿論爭議的同時更令節目知名度與目倍增”。在收視率和轟動效應上這類節目非常成功,也是在表象上對傳統性別觀念最具“顛覆力”的一類。

生活服務類。如2006年開播的天津衛視的《化蝶》、東南衛視的《美麗佩配》、旅游衛視的《美麗俏佳人》、北京七臺的《時尚裝苑》等。這類女性節目的主題只有一個——講授美容、保養知識,讓女性變得更時尚靚麗。

綜合類。如中央電視臺的《半邊天》、山東電視臺生活頻道1998年開播的《女性風情》(2005年12月停播)等,這類節目包括訪談、紀錄片等,所設的版塊比較多,內容覆蓋面也廣,但后者更傾向于都市的時尚風格。

以上節目除《半邊天》之外,其他在播出時間上大多占據著黃金時段,有龐大的主持和嘉賓陣容,受眾定位也非常明確:城市中的知識女性、年輕女性或者白領。換言之,新女性欄目在各方面的境遇都比老一代要好得多,因此,這些節目一出現就引起各方的重視和關注:業界、女性受眾、傳播學者,甚至男性受眾。

正是女性電視節目內部的這種自我顛覆、自我反叛,成為其突破邊緣化生存困境的捷徑,但快速蛻變之后的女性節目毫無猶疑地轉向輕松的時尚和娛樂,追求可視性、可聽性和物質主義,這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了女性節目的初衷,以及媒體本該承擔的對千千萬萬普通女性的使命感和道義感。但不得不承認,其在一定程度上以一種另類的方式消解著男性霸權、宣揚著女性魅力和女性的自我意識,但這種方式終是一種超脫于現實的“烏托邦”式的想像狂歡,只能在更大程度上淪為商業利益和受眾口味的奴隸。在我國這樣一個傳統性別觀念根深蒂固的國家,建構男女平等、兩性和諧的社會可謂任重道遠,在這方面作為社會公器的電視媒體本應鼎力相助、正面引導,無論政府、社會、媒體從業者應承擔起相應的社會道義感。

摘要本文所討論的女性電視節目指的是所有以女性為節目主要參與者和主體收視群體的節目。這些節目相對傳統的女性節目其生存狀況大大改善,經濟效益明顯,但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社會道義感。這種轉變有著深刻而復雜的原因。分析我國女性電視節目現狀及其問題有較強的社會現實意義。

關鍵詞傳統女性電視節目新女性電視節目生存狀況社會責任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