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新聞報道改善策略
時間:2022-05-21 09:38:25
導語:法制新聞報道改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都市類報紙中的法制新聞報道是伴隨著普法宣傳出現和發展起來的。鼎盛時期,法制類報道曾占據許多都市類報紙新聞報道的半壁江山。雖然目前法制類新聞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是都市類報紙不可或缺的報道內容。在今天這樣一個新聞媒介日益繁榮發展的時代,人們更能感受到新聞媒體對司法活動的影響力。本文針對新媒體環境下法制新聞的新變化及具體的報道策略進行分析和闡述。
一、前言
目前,我國處于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新聞媒體在大眾的生活、生產中也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窗口。法制新聞是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反映法制化進程的鏡子,也是普及法律的重要途徑。但是,法制新聞在發揮功能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道德失范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在新媒體環境下,這種影響更為嚴重。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提升法制新聞報道的公正性與客觀性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二、新媒體環境下法制新聞的新變化
新媒體是互聯網時代的重要產物,對于法制新聞的報道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速度極快,且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者,法制新聞作為新聞體系的重要內容,借助新媒體的發展契機,報道渠道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此外,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內容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但我們必須牢記法制新聞報道的初衷是向社會大眾宣傳法律,讓大眾能夠通過案例對相關法律法規有深刻的了解。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豐富了現有法制新聞的報道形式和內容,對于新聞記者而言,可以利用新媒體選擇典型案例進行采訪、報道,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提高法制新聞報道質量。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報道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極大的負面效應。
三、新媒體環境下法制新聞報道的改善策略
(一)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要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積極將新媒體與傳統紙質報道相結合,提高報道的導向性。在報道時,要嚴格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則,避免出現報道失范的問題。同時,記者必須從客觀的角度看待問題,充分凸顯司法工作的獨立性與公正性,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避免斷章取義,要真正發揮出法制新聞報道的價值。(二)堅持報道的公允性。新媒體環境下,法制新聞報道要從根本上杜絕娛樂化的傾向,從維護國家、人民的利益出發,盡可能報道對社會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法制新聞。在報道負面新聞時,要把握好報道的手法,簡化其中涉及暴力、色情及作案手段等細節,對社會大眾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時避免出現低俗傾向。同時,要加強對新媒體的認識與利用,挖掘出有價值的新聞,確保采訪與報道的質量,提高法制新聞的社會關注度與報道效率。此外,監督報道的公允性強調“平衡報道”。在報道時,要展示出雙方的觀點,做到有請求必有答辯、有控訴必有辯護,確保報道的均衡性,不能顧此失彼,尤其要關注案件中檢方與警方的意見。在報道行政類、民事類案件時,不能偏聽偏信,更不能歪曲事實,惡意報道。比如,《太原晚報》這些年的此類報道始終要求堅持“三見面”的原則,充分保證報道的公允性。(三)實現與網絡、大眾的對接。法制新聞報道與新媒體的融合趨勢是不可避免的,這讓法制新聞報道呈現出新的發展格局,作為新聞記者,要注重與網絡、大眾之間的對接,保持中立,嚴格遵循基本的準則與原則,回到事件本身進行報道。對于重大事件的報道,要謹慎再三,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后,往往會被新媒體搶占報道先機,社會大眾通過微博、微信等,能夠實現交互式的信息傳播,這無疑會對法制新聞的報道和傳播造成不利影響。(四)注重市場與專業之間的融合。傳統意義的新聞報道更加關注報道的深度與內容,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部分法制媒體漸漸淡化了自身的特性,以迎合受眾的需求為導向,致使自身的權威性逐步喪失。法制新聞并非娛樂新聞,如果失去了權威性和教育性,也會失去可讀性。在新媒體環境下,紙媒類的法制新聞報道應該堅持權威性和教育性原則。同時,清醒地認識到新媒體對自身的影響,強化專業與市場之間的對接,合理應用市場上的各類媒介載體。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讓新聞傳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同時“人人都有麥克風”的局面讓整個社會處于信息爆炸狀態。大眾每天面對更多的新聞信息,媒體每天的新聞素材也驟增,在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傳播者的情境下,新聞“把關”的功能被淹沒在海量的信息當中。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報道環境呈現出了新的變化,這對新聞從業者來說既是機遇,又是要主動迎接的挑戰。新聞從業者不僅要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還要提高自身的判斷力與辨別力,避免受到虛假信息的干擾,保證法制新聞報道的權威性、教育性、公允性。
參考文獻:
[1]闞敬俠.新媒體技術下的信息民主化與傳播法治化[J].中國廣播,2014(01):37-38.
[2]孫雨昕.新媒體沖擊下報紙法治專欄傳播優勢研究——以《南方周末》法治專欄為例[J].中外企業家,2013(34):257.
[3]張雪松,張晨,侯晉青.法制新聞教化功能弱化現象探析[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138-140.
作者:張晉峰 單位:太原日報社
- 上一篇:語言法制節目發展與創新
- 下一篇:網絡法制新聞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