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原理在學生管理的作用

時間:2022-04-21 08:27:33

導語:激勵原理在學生管理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激勵原理在學生管理的作用

摘要:現代教育事業在不斷的發展中,既要注重對學生的知識教學,又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教學管理實踐中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管理、品德管理、心理管理和素質管理,能夠更加有效的保證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順利展開。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應用激勵手段,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幫助大學生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并發掘其自身的價值。高校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社會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儲備人才,在實施學生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對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需求予以綜合考慮,采用激勵方法,對高校大學生進行三觀塑造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效性,本篇文章在此基礎上,主要對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方法和應用要求等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激勵原理;高校;學生管理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促使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互聯網工具的使用給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重要的改變,在大量網絡信息內容的沖擊下,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也在與傳統文化觀念發生碰撞,在此過程中,要使高校學生樹立健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需要學校集中做好學生管理和教學引導工作,在激勵方法和激勵原理的應用下,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水平和質量[1]。高校學生作為我國重要的儲備人才,在學習實踐中既要增長自己的專業知識,又要不斷強化自身的道德素養培養,學校在學生管理工作的計劃和部署中,要對學生的基本價值取向問題和思想問題進行分析,對學生的思想狀態和心理狀態情況展開綜合探究,對激勵效應靈活應用,樹立高校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使其能夠在精神活力提高中,為未來的全方位發展和多元化發展奠定基礎,關于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相關應用方法和應用作用等均需要從實踐分析的角度展開研究與探討。

一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目的

(一)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高校在課程教育中是對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課程技能,奠定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基礎,學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應用激勵原理,則是為了對大學生的自信心進行培養。高校大學生正處于學習成長的關鍵時期,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和自我意識不斷提高,但是社會經歷和實踐經驗不足,因而在專業內容學習和社會活動中容易出現不同的挫敗經歷,這些會嚴重打擊學生的信心。對此,高校學生管理實踐中根據激勵原理,應用激勵方法,能夠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和思想上的教育,使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客觀的看待自己,幫助學生重新樹立自信心,使其能夠在實踐中勇于迎接挑戰和克服困難,使當代大學生人才培養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需求[2]。(二)發掘學生的潛能。高校大學生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由于學生學習存在個體間的差異,一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強,能夠在自主化的課程學習中拓寬知識范圍,掌握更多的綜合性內容,而也有一些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強,主要善于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能力,組織學習能力強,還有一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在實踐項目操作中較為得心應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對學生的這些個人能力特性和學習優勢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和認可,在實施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根據激勵原則,結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的方法,對學生的能力優勢予以認可,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發展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的潛能進行發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3]。(三)促進心理健康。大學生群體在學習實踐中既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又要培養自己的實踐技能,且學生在學習發展中,既要培養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又要能夠在合作交流中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在此過程中,一些學生由于自己的能力、性格以及學習基礎方面的原因,導致學習、能力滯后性問題的存在,這就容易導致學生的自我認知產生偏差,繼而在心理上產生自卑、悲觀、抑郁等問題[4]。對此,高校在進行學生管理的同時,采用激勵方法,使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導等方法,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問題,使其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和心理健康程度,并且激勵原理和方法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對于平衡學生的自尊心和自謙能力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奠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二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方式

(一)模范激勵。現代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中,自然要素、社會要素、環境要素以及經濟要素等諸要素之間的事物聯系密切,在此過程中,可以應用榜樣的力量,對相關事物起到激勵作用。高校在課程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根據激勵原理實施學生管理工作,可以利用榜樣力量和模范作用,在學生群體之間起到教育引導和正能量傳播的作用[5]。例如,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可以設立獎學金,對學習成績靠前的學生予以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并且以表彰大會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予以肯定,激勵更多的學生努力學習;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管理的過程中,老師則可以對好人好事進行點名表揚,并且對真人真事進行宣傳說明,宣傳方式可以是校園廣播、校報和班會等,樹立道德模范榜樣,激勵學生從中汲取精神力量。(二)競賽激勵。當代大學生在學習實踐中一方面要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進行不斷的提高,另一方面則需要對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予以不斷的提升,奠定未來的職業發展基礎,強調大學生的多向發展和全面發展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學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則應該根據這種競爭趨勢,設立多種不同的競賽活動,對學生的個人能力進行激勵,使學生能夠在壓力作用下,不斷提升自己專業學習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6]。例如,高校可以舉辦知識問答競賽,對學生的課外知識水平進行考核,激勵學生廣涉獵、多學習;高校舉辦校際聯合競賽,包括運動比賽、建模比賽等,使學生能夠在競爭壓力下激發出自己的潛能,同時也加強對學生的組織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培養。(三)表揚激勵。高校學生在成長中自我心理不斷趨于成熟,自我意識也不斷增強,在此過程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變化和心態變化特點,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合理利用激勵原理,對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表揚和肯定,使學生能夠增強自我認同。例如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對于學生取得的成績,包括文化課成績和體育成績等,老師可以當眾提出表揚,或者是讓學生向其他同學介紹和分享自己的心得、經驗。學校在對優秀學生提出表揚的同時,可以采用物質獎勵的方法或精神鼓勵的方法等,使學生的個人努力和取得的成績能夠被更多的人認可,對學生自身以及其他同學均起到積極的激勵作用。

三結語

我國的高等院校在專業課程的教育教學中,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專業課程教學,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學校在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即對學生的思想狀態和精神面貌進行綜合分析,采用激勵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高校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相關問題的學習探究中。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和人生規劃均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提高學生管理水平的同時,能夠使學生更加主動和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要求在課堂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在課程預習和課程回味中,受激勵作用影響,形成正能量的學習行為。但是對于高校學生在實踐中出現的錯誤或不當行為,也要采用激勵、引導的方法,使其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獎懲手段對學生的行為動機進行正確的引導,在相互制約和相互約束的關系中,提升高校學生管理的科學程度。

參考文獻

[1]陳曉暉,宋明元.激勵對高校學生管理知識共享與管理績效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5(02):7-13.

[2]朱曉陽.論激勵機制在高校學生管理中之構建[J].寧夏社會科學,2013,02:140-142.

[3]鄒俊.“90后”高校學生干部激勵管理探索與實踐——基于三種需要理論的視角[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158-162.

[4]胡學博.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展望,2015,25(15):163-164.

[5]郭洪楠,孫競陽,殷路.雙因素理論在高校學生干部激勵管理中的應用[J].社會心理科學,2012,27(12):49-52+81.

[6]梁瑤福.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02):239-240.

作者:魏倩茹 單位:陜西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