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責任制在骨科病房的應用
時間:2022-12-12 09:51:48
導語:小組責任制在骨科病房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管理模式是影響科室護理工作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傳統的個人責任制強調將工作分配到人,雖然明確了責任分工,但十分依賴護士的個人能力,易導致工作質量參差不齊[1]。小組責任制是在個人責任制上進行改進的一種管理模式,將責任的劃分由個人轉到團隊,實行分級管理,充分利用團隊協作的優勢,實現能力互補,減少護士個人因素對護理質量的影響[2]。骨科病區的多數患者行動受限,護士個人很難完成全部的護理工作,因此團隊協作式的管理模式更便于護士開展工作。本文就小組責任制管理模式在骨科病區的應用成效進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時間為2016年4月~2018年3月,對象為骨科病區全體護理人員。骨科病區共有床位50張,護士17名,均為女性;年齡22~38歲;大專10名,本科7名;護士5名,護師7名,主管護師5名。自2017年4月起開始實施小組責任制管理,研究時間內未出現人員變動情況,實習生及進修生均不納入研究。1.2方法。2016年4月~2017年3月為實施前,科室采用個人責任制管理,護士安排對應床位,按照相關制度及流程進行操作。2017年4月~2018年3月為實施后,采用小組責任制管理。1.2.1建立責任小組模式。成立責任管理小組,護士長總負責,4名資深護師輔助協調管理工作。護士長召開小組會議,討論小組責任制的建立與劃分,圍繞小組責任制管理模式對現行的護理管理辦法進行討論和修改,主要根據護士的工作能力進行組別劃分,考慮護士的年齡、社交關系、學歷等因素,充分尊重護士的個人意愿,盡量保持小組人員固定。責任組長主要負責日常的工作審查和指導,帶領護士進行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根據科室培訓計劃安排護士進行學習,定期檢查護理記錄的書寫情況,落實查對制度、健康宣教制度等。責任護士在組長帶領下完成小組護理工作,負責各個患者的入院至出院之間的所有護理工作。科室將責任護士的姓名公布在病房門外的告知欄中,方便患者及家屬知曉自己的責任護士姓名。根據病房患者的需求和多數護士的意愿,調整護士排班模式。1.2.2建立培訓及管理模式。組織全科護士進行學習,強調小組責任制與傳統個人責任制的不同,強調團隊協作精神對護理質量的重要性,逐條說明其意義,要求嚴格按照職責進行護理工作。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組織護士以小組形式進行團隊演練,對護理中的難點進行情景模擬,培養護士的團隊意識,提升其專業素養。組長須全面協調護理工作,重視每個成員的培訓情況,安排好組內工作,鼓勵小組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動,培養組內成員的關系。科室實現層級管理,給責任組長足夠的權力,工作安排均以小組為單位,要求各小組間保持工作的平行性,組內工作由組長統一安排。1.2.3實現層級質量控制。調整傳統的質控模式,護士長完成職責調整、小組分配和培訓后,轉為小組管理,不定期調查各小組的工作情況,將個人職責轉為小組職責,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指導,要求加強學習,主動改進關注中存在的問題。各小組組長收集組內意見,并反饋給護士長,實現管理質量的持續提升。1.3觀察指標比較實施小組責任制管理前后骨科病房的護理管理質量評分、骨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和不良事件有效上報率。護理管理質量評分以護理部統一調查結果為準,科室將護理管理質量分為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健康教育、護理記錄4項,每項0~10分,分值越高說明護理質量越好。1.4統計學方法。選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施前后的護理管理質量評分比較。實施后的骨科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實施前(P<0.05)。見表1。2.2實施前后的護理不良事件比較。實施后的骨科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實施前、不良事件有效上報率顯著高于實施前(P<0.05)。見表2。
3討論
3.1提高了護理管理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責任小組管理制度下的科室管理質量明顯提升,各方面管理質量均有所進步。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從傳統的個人責任制轉為了小組制,這種管理模式使護士充分理解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所有的護理及工作內容均以小組形式開展,提高了護士的責任心和歸屬感。同時小組成員能力互補也確保了工作質量的進一步提升。3.2減少了護理不良事件。實施責任小組制后,不良事件發生率從4.50%降到0.90%,說明小組成員的協同合作彌補了護理漏洞,控制了風險因素,責任組長能帶領低年資護士快速成長,小組成員間的經驗交流提升了護士的能力。此外,小組責任制管理在傳統質控模式基礎上增加了小組質控,責任組長能夠及時發現工作中的問題,并給予指導,這也提升了問題上報率,防止了不良事件的擴大。3.3提高了護士的工作熱情。實施責任制護理小組模式后,責任護士能夠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診斷、治理、護理、飲食、心理等情況,能及時、有針對性地為患者解決問題,讓患者感受到責任護士是值得信任的,在心理上有滿足感及安全感。護士工作職責更加明確,有效發揮了護士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護士的工作熱忱。護患溝通緊密,患者及家屬能在第一時間找到管床護士,減少了呼叫鈴呼叫次數。護士有更多的時間深入病房進行健康教育,貼近患者,貼近臨床,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護士減少了往返治療室、辦公室和病房的次數,執行各項治療護理操作更方便快捷,病情觀察記錄更及時。
4結語
綜上所述,實行小組責任制護理,能夠有效提升骨科病區的護理管理質量,提升護士的責任心,組員間的互相監督,查漏補缺,有效促進了全過程護理質量監控,降低了護理差錯的發生。同時,年輕護士在高年資護士的指導下能夠快速成長,提高了綜合素質,保證了護理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麗潔,楊文秀,楊慧亨.家庭責任醫生團隊人員配置標準的案例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5):566-568.
[2]楊利江,李艷,褚新春,等.全科責任團隊在蘇南農村居民高血壓綜合干預與管理研究中的角色與作用[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2,23(6):226-228.
[3]李華艷,孫玫,王勇,等.我國基于團隊協作的社區慢性病管理研究的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9(11):1196-1203.
[4]丁平俊,張華,王春梅.家庭責任醫生簽約模式下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6):410-413.
[5]張學標,王啟,周立志,等.社區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對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方法和效果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1,9(7):62-63.
作者:高嵐 張莉 陳麗平 袁建萍 單位:浙江省榮軍醫院
- 上一篇:預應力技術在路橋施工的應用
- 下一篇:綜合仿真實驗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