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成因及學校矯正研究

時間:2022-10-29 01:35:00

導語:后進生成因及學校矯正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后進生成因及學校矯正研究

摘要在學校的教育實踐中,“后進生”是一個帶有普遍性并著實令人頭疼、焦慮的問題。后進生通常在思想、言行、學業等方面存在明顯的缺陷和不足。這些問題學生、群體教育一直困擾著辦學實體及教育者,對教育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成為制約學校工作發展的瓶頸。三年前,我校的后進生問題嚴峻。怎樣對待后進生,如何有效地轉化后進生呢?我們嘗試著從后進生的成因、對后進生的學校教育對策進行了探討實踐。我認為轉變教育者的育人觀念,以情育情是轉化后進生的前提;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以心喚情是轉化后進生的根本;開展豐富的教育活動,以動促情是轉變后進生的關鍵。經過三年多的實踐,學校消滅了亂班,消滅了打架斗毆,消滅了賒、賭,后進生轉化率平均高達99%以上,校風大有好轉,生源猛然飆升,成為眾多家長和學生求學之地。同時,實踐也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啟示,即:只要找準后進生的成因,把握準對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對策,對癥下藥地進行有效的心理矯正、行為矯正,以情、以心去喚醒、重塑后進生的心靈世界,那么,一個個新的生命的個體復活,一個個美好的心靈的誕生將不是夢想。

關鍵詞后進生對策矯正轉化

一、問題的產生和提出

2004年,我們學校的后進生明顯增多,對學校的整體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其表象為:

1、留長發,戴首飾,無心向學,紀律松散,出現亂班;

2、光顧校門口的士多店,玩游戲機,以此造成找同學借錢,在士多店賒帳,“還貸”,勒索,甚至發生偷摸現象;

3、頂撞老師,在校內打架,校外的社會青年插足,群體斗毆時有發生。

其危害為:

1、學校怨教師抓得不嚴,教師怨家長管得不緊,家長更怨學校管理不得法;

2、社區反映強烈,告狀接連不斷;

3、學校六年級畢業4個班,而一年級招生門庭冷落,只招到62人,轉校的學生增多,學校的發展旦在危息。

二、正視扭曲的現狀,探究后進生的成因。

學校的后進生雖然為數不多,可影響極壞,困擾著辦學實體及教育者,對教育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產生了不良影響,甚至成為制約學校工作發展的瓶頸。而這些問題學生被人歧視,甚至被一些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快之。尤其是班主任,大言其苦,大道其難。

然而探究后進生個體品質異化的成因,歸根究底是受內外環境的負面影響及制約:一則來自家庭、社會及教育者的外部環境不良因素的影響。例如:我們作為三十三年辦校歷史的鐵路企業公辦學校,于2004年整體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學校體制的改變,教師心態的動蕩,再加上家庭教育的失當,形成了后進生的不良環境。二則受后進生自身的內部環境不良因素的制約。這些成因致使后進生的心靈世界遭受扭曲、異化,使其“劣性”愈加顯而易出。作為學校,如果任其教育者卸責,對后進群體任之發展,那么,這些思想活躍,行為好動,教師難于掌握,難于教育的后進生,不但會直接影響班風、校風,制約學校的發展,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更有可能淪為青少年罪犯,成為社會罪人。因此,喚醒、重塑后進生的心靈世界是后進生轉化工作的實質和靈魂,尤其對辦學實體及教育者而言,如何以情育情,以心喚情,這成為心靈教育工作的關鍵。

三、學校對后進生教育轉化的矯正對策

怎樣對待后進生?如何有效地轉化后進生呢?學校的矯正對策是:

1、轉變教育者的育人觀念,以情育情是轉化后進生的前提。“治水先治源”,教育者應該是轉變后進生的關鍵。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領導者、組織者,他們的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活動的效果。新型的教育觀就是素質教育觀,新型的人才觀就是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它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即“沒有1%就沒有100%”。讓所有受教育者得到力所能及的發展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這也是貫徹《義務教育法》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教育者必須明白這一責任。

其次,真情是轉化后進生心靈世界的重要條件,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教師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現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的教師應把對事業的執著凝聚在學生身上,對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要在感情上親近,興趣上引導,學習上幫助,生活上關心,對后進生真正做到以情育情。

為轉變教育者的育人觀念,學校進行了師德系列教育活動。如:進行師德講座、班主任集中培訓、每學期寫師德自查,開展“我身邊的教育故事”、“我轉化后進生之良方”“班級管理的小絕招”等比賽。并健全后進生和心理健康檔案,設立“師德獎”、“后進生轉化獎”。對校外的表揚信核實后給予特別獎。我們在對教師的培訓座談中,堅持正面教育。如有目的地變“你在教育教學中遇到那些困惑?”為“你是如何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難題的?”使教師們的訴苦、埋怨、憤怒變為經驗介紹、自我贊揚、相互學習、良性競爭。讓教師在轉化后進生的工作中有了勁頭,有了奔頭,從而自覺地以“導”為前提,做到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強制;多激勵,少批評;多引導,少說教;多用情,少用氣。使教師自覺成為合格稱職的人民教師。六年(1)班特困、后進生陳勝的母親在一天的下午來到校長室,泣不成聲,根本無法開口。我想,這投訴還沒有徹底消除?在我的安慰下,過了十幾分鐘,該家長才斷斷續續地訴說了其孩子的班主任陳惠珍老師細心觀察,發現陳勝的父親去世了。陳老師既鼓勵孩子要努力讀書,又送了300元人民幣,還親自輔導其學習。在陳老師的親切關心下,陳勝乖了,努力學習了。陳媽媽是感動得泣不成聲啊。現在,很多家長和學生涌來我校入讀的原因是公認教師愛學生,負責任。事實證明,轉變教育者的育人觀念是轉變后進生的關鍵。教師的愛,是啟迪后進生心扉的鑰匙,是促進學生奮進的動力,是師生之間達到心理交融的催化劑。我們的教育者,用情感教育就可撐起一片教育的藍天。

2、創造良好教育氛圍,以心喚情是轉化后進生的根本。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以心喚情是轉化后進生的根本。因為社會風氣之于人,猶如染缸染物,松煙熏室,水銀瀉地,無孔不入。人的認識活動與人的情感是緊密聯系的。學生的感知、聯想、思維諸心理、行為等,都拌隨著一定的情感,并受著其影響、支配。要使“后進”變“先進”,關鍵是要解決其“心”中的問題,就是去激勵一個人的熱情,挖掘一個人的潛能,樹立一個人的信心。2006年5月、2007年4月,我們以“活力五小,展我風采”、“騰飛五小,走向輝煌”舉辦了開放日活動。師生以自編自演、以教育教學成果、以全校六個方塊的舞動、以師生同唱共演等形式,向上級領導、兄弟單位、家長代表、社區……展示了“我們能行”、“我們真行”的風采。那種頂著烈日演練的勁頭,那種振動人心的呼喊,那種師生騰飛夢想的激情,震撼著教育者和孩子們的心靈。這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到處充滿了活力的校園,令200多名來賓無不點頭贊揚。三年來,白云區三元里街的兩次“科技周啟動儀式”、廣東省級“口語交際”課題結題活動、白云區新課程教改研討活動……,都在我校舉行。一個接著一個,創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圍,使孩子們的興奮感、光榮感和使命感愈來愈烈,學校發展的勢頭越來越好。后進生融入其中,轉變就自然而然了。

以心喚情的教育是我們轉變后進生的重頭之舉。例如:校級領導召開“在歡樂中培養未來成功者”、“點燃人生,戰勝自我”的家長會、學生會。會上,都是站著脫稿講。那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教育方式,啟發了家長將孩子的教育列在首位。同時讓家長和學生感受到教兒需要真實的情,敬長需要深切的愛,從而掌握教兒的方法,規范敬老的言行。2007年7月,副校長在四年(2)班上的《母愛》一課時,她以訴說自己訣別親愛的母親那悲痛的經過,呼喚著孩子們的真情,使他們對“母愛”有了更新的、更深的認識。孩子們在述說自己經歷過或聽說過的“母愛”小故事后,流著淚說出了自己最想對母親說的話。字子真情,句句感人,從而使孩子們懂得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奉獻自己的愛,去創建一個和諧的社會,去編織一個“情”的世界。這種以心喚情的教育活動在學校常有開展。正如五年(3)班一個后進生在口語交際公開課中所說:校長為了教育我們,常常站在臺上動情地為我們講課,那迸發出的真情真的很感人。“非常謝謝校長!”

3、開展豐富的教育活動,以動促情是轉變后進生的關鍵。“愛滿天下,桃李遍中國”的教育家陶行知歷來視兒童為財富。他十分提倡開展“給孩子一天的快樂,一年的學習”的活動,因為一次有益的、成功的活動,能促動和轉變后進生,受益終身。如我們開展“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生,創文明校”的系列活動。我們以九項小活動來量化評比,每兩周一次。以學生個人總結,小組評議,任課教師評定,班主任把關,大隊部公示的方法,促使學生,特別是后進生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爭奪一面面的小紅旗。期中小評,期末總評,大會頒獎,光榮榜展示,效果十分顯著。其他專題活動更是一個接著一個。如“我愛媽媽,心手相牽”同慶同歡“三八”活動;“我愛父親,心心相通”、“讓我們學會感恩”、“拒絕黑網吧,健康你我他”、“拒吸第一口煙”簽名活動、“崇尚科學,反對邪教”、“捍衛生命,安全為天”“文明新風進萬家”等等。一系列的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觸動了后進生的心靈,在他們的心中筑起了一道道德的長城。

四、實踐結果和啟示

1、結果:實驗起步之艱難,難以想象,但老師們不怕辛苦,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學校學知度、美譽度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得以提高,辦學規模擴大,辦學成績顯著,辦學特色彰顯。

學校、教師、家長三者關系融合了,形成了一股教育強力;消滅了亂課亂班,校風大有好轉,校園干凈美觀,遵紀守法成為后進生的自覺行動。例如:校門口有五個士多店,全校763名學生,38名教工,沒有一人前往光顧。沒有一個社會青年敢來校門口騷擾,這在整個廣州市是極為罕見的。而“借貸”、打架、斗毆、賒帳、勒索,甚至偷盜問題迎刃而解了。以2006學年第二學期為例,后進生的轉化率高達99%,參加區的統一抽測,98%的學科科目成績超過區的平均水平,六年級的數學在片內排名第一。師生的獲獎更是頻頻,見下表。

白云區中小學教師、學生競賽獲獎情況統計表

2003~20042004~20052005~2006

國家級省級市級國家級省級市級國家級省級市級

14221827824231175

2005年,我們一年級招生62人(2個班)。2006年,一年級招生176人(4個班),比2005年同期擴招了3個班,學生增加了110人。2007年上級給一年級招生計劃為150人(3個班)。當報名時,學生就已爆滿,有50多個孩子無法入讀我校。近百人想轉入我校就讀。現在,在社區,在家長心里,在孩子眼里,廣鐵五小成為了求學之良地。

2、啟示:現代社會里,一個家庭一般只有一個孩子。孩子牽動著一個、兩個,甚至是三個家庭。任何一個后進生都會給家庭給社會造成焦慮和悲劇。一名學生在小學只有六年時間,而我們的責任是對孩子的一輩子負責。所以,學校的教育應該以兒童為目的,這是一個合格學校、一名稱職教育者的最根本的目標。

“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育的教師。”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作為一名教育者,一定要懂得教育的規律,即:愛生——尊師——更愛生——更尊師。這種師生感情互相反饋,螺旋上升的發展規律就是“師愛”最好的結果。任何歧視、嫌棄,只會使后進生自暴自棄,是絕對不可取的。后進生有如后飛的遲開的花,只是遲了一步或幾步而已,或者說是受到某種污染,迷失了方向,走錯了一步或幾步而已。只要找準后進生的成因,把握準對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對策,對癥下藥地進行有效的心理矯正、行為矯正,只要我們象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親(甚至比對自己的孩子還要親),懂得營造心中的愛,以情育情,以心喚情,用情用心去澆灌他們,他們雖然是后飛的雁,但一定會展翅高翔;他們雖然是遲開的花,但一定會盛開怒放。那么,一個個新的生命的個體復活,一個個美好的心靈的誕生,個個幸福家庭的構建將不是夢想。

參考文獻

1.林耀華.中國歷代教育家傳

2.陳國民.心理健康教育指導

3.孫云曉.好父母、好方法

4.雷靂.小學生家長及教師心理健康指導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