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角色的諸多困境綜述
時間:2022-01-15 10:21:00
導語:女性角色的諸多困境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992年,由關錦鵬導演、張曼玉主演的《阮玲玉》轟動了整個影視界,相繼獲得第12屆香港金項獎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指導、最佳電影音樂、最佳電影歌曲5大獎,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第28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獎。關錦鵬說,他拍這部戲是為了“反映那個年代女人的情感、女人的性格和最后的離去”。作為30年代紅極一時的影星,阮玲玉集萬千影迷之寵愛于一身,但她卻不被社會所理解所接受,最終服毒自殺,年僅25歲。阮玲玉究竟是怎樣一名女性?她為何選擇自盡這條路?筆者將從女性角色這一視角解讀《阮玲玉》,認識這位把生命的燦爛極至留給世人的傳奇人物。
阮玲玉一生拍了29部戲,她以真摯的內心情感去體會劇本中人物的命運,從而揭示某些社會問題。在30年代,甚至在今天,她都算得上是一名成功的演員,但與兩個男人的情感糾葛迫使阮玲玉走向生命的盡頭。從阮玲玉身上我們看到了女性角色的困境,它包括生存環境的困境、文化約束的困境以及人生選擇的困境。
一、生存環境的困境
“男主外,女主內”是中國傳統的生活準則,至今仍在或多或少地延續著。由于生理(女子羸弱,男子強壯)及心理(女子安靜,男子喜動、好勝)上的原因,男性在外奔波謀生,女性持家育兒,長期的困守家庭使女性喪失了獨自謀生的資本和技能,一旦離開男性的庇護,女性就面臨種種生存危機,并且她們所遭受的困難遠遠大于男性。這時,環境的動蕩不安往往決定了女性的生存選擇,盡管這個選擇有違于女性本身的意愿。
阮玲玉自幼喪父,與做女傭的母親相依為命,收養一個女兒小玉,深愛的人張達明,是一個吃喝嫖賭不顧家的落魄公子,一家幾口人的生計都靠阮玲玉精打細算,并且張達明還問她要錢賭馬找舞女。可想而知,她的壓力有多大。雖然阮玲玉沒有直接阻止張達明的惡劣行徑,但是又有誰希望與自己生活的人花天酒地呢?阮玲玉身邊不乏親情、友情的關愛,但這些代替不了愛情,不能彌補她倍感孤獨寂寞的心靈。本來,作為一個男人,張達明應該與她一起承擔生活的種種,但在這里,張達明成了一個失語的符號,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我們看到在香港的阮玲玉擔心上海的母親、女兒時,張達明關心的只是他賺錢的機會。正是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金錢對于阮玲玉來說顯得特別重要,每天她都在本子上清清楚楚地記下一天的開支、收入。后來遇上茶葉大王唐季珊,她也知道唐季珊是個專門玩弄女性感情的男人,且在鄉下有老婆,但生活的重力最終還是把她推進了唐季珊給她買的新房子里去。
影片中的阮玲玉極少舒心開懷的笑過,一次是在家中與母親、女兒吃飯,燈泡壞了,母親摸索著踩上凳子換燈泡,站不穩,晃了幾下,阮玲玉急忙跑去扶住母親,女兒小玉也放下碗筷抱住阮玲玉,那一刻,阮玲玉說話的聲音充滿了幸福與欣慰;還有一次是在拍《女神》的時候,大家都被導演的示范動作給逗樂了,這是事業帶給她的歡樂;最后一次則是自殺前的盛宴,與其說那是快樂,還不如說是對人世絕望的一種形式。生存環境的艱難使阮玲玉逐漸向生活妥協,當她開始覺悟時,已經晚了。
二、文化約束的困境
在男性中心社會里,女人的存在狀態和她生存的價值,一直附在以男性為主流的社會邊緣,女人是男人的附屬物、男人的負面和男人的客體,也是男人的私有財產與爭奪品。波伏娃說,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變成的;男人既是原告,又是法官。這種大男人主義使女性不僅在行動上,也在心理上依附于男人,從而導致女性精神的被奴役。
阮玲玉在經濟上是獨立的,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不菲的收入及不小的名聲,她完全可以不依靠男人,但是經濟上的獨立不能消除她精神上的依賴,阮玲玉的情感世界需要一個男人來支撐,精神上的不獨立注定了她人格上的不獨立。世人給女性下了一個所謂“完整女人”的定義:她必須是女兒、妻子和母親,缺一不可。阮玲玉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女性,她也生活在這些條條框框中,渴望成為妻子成為母親,因此收養了女兒小玉,并在不同的境況下對三個男人提到了結婚:最初與張達明商議結婚,遭到張家的反對;狀告事件發生后,與唐季珊發生沖突提到結婚,換來一記痛心的耳光;絕望時希望蔡楚生能帶自己遠走他鄉,成家過日子,得到的卻是委婉的拒絕。阮玲玉走不進婚姻的殿堂,那么她與三個男人的關系勢必得不到社會的認可。這是一個許多觀念都約定俗成的時代,作為個體的人,如果不融入其中,那就避免不了被拋擲于人群之后的宿命。
從影片中不難發現,直接導致阮玲玉死亡的是她與張達明、唐季珊之間的關系,簡單地說也就是性關系。性往往與道德聯系在一起,但是在性觀念上,社會對男性與女性的態度是不平等的。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是正常,女人卻只能有一個配偶,還要忍受與眾多同性共有一個異性的境遇。更嚴重的是,對于婚姻之外的性關系,社會對男性與女性的容忍程度大不相同(史瑜語),男性尋花問柳天經地義,甚至還以此為殊榮,女性偷情則是大逆不道,被冠以“淫婦”之名,社會衡量男女的標準有天壤之別。為了維護這種不平等、不合理的現象,男性社會為女性設立了一個原則——貞節,這個原則讓無數女性喪命其中。作為女性個體,阮玲玉有她自身的需求和生活方式,我們不能過分苛責,她錯就錯在選擇了一個有老婆的男人。可是張達明、唐季珊就沒有錯嗎?張達明與眾多舞女曖昧不清,唐季珊有妻室還要攀附當紅影星沾光顯擺,社會對他們卻寬容得多,媒體記者窮追不舍、惡語中傷的對象是阮玲玉,而不是他們。只因阮玲玉是名人,曾因演戲得罪過記者嗎?我想主要還是阮玲玉破壞了千百年來女人“賢德”的古訓,這訓條早已浸入人心,根深蒂固。遭受萬人唾罵的“淫婦”,阮玲玉已然沒有容身之地,正如她在遺書上所說“我現在一死,人家一定以為我是畏罪,其實我何罪可畏?我根本沒有什么對不起張達明……外界不明白,還以為是我對不起他,有什么辦法好想呢?唯有一死了之。我一死何足惜呢?不過還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
蕭紅曾哀嘆,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社會給女性施加沉重的包袱,對她們進行無主名、無意識的戕害,使她們喘不過氣來。女性雖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但并不意味著就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只有從根本上消除兩性之間形而上學的二元對立,更重要的是消除建立在兩性基礎上的整個社會意識、思維模式和倫理道德標準,女性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三、人生選擇的困境
道家創始人老子說,所謂的宿命并不是絕對不可改變的上天安排,它是一種因果關系,種什么因,結什么果,是個人對自己言行必須承擔的責任,而這個結果也不是固定的,可以通過人的主觀行動去改變。老子的入世說闡釋了個人命運的必然性。阮玲玉最終的人生結局與她的性格及幾次重大選擇息息相關,其中,對她影響最深的有三個男性,其關系如圖:
張達明原是富家公子,阮玲玉的母親在張家做傭人。一次,阮玲玉到張家遇上張達明,張達明喜歡上這位清新秀麗的女孩,不諳世事的阮玲玉也被風流倜儻的張家公子深深吸引著,繼而兩人開始交往,遭到張家反對。之后,張家中道衰落,張達明與阮玲玉一起生活,他是一個自私幼稚的男人,一起生活之后,他的惡性逐一暴露,吃喝嫖賭樣樣俱全,從來沒為阮玲玉想過。張達明在物質上精神上都嚴重地依賴阮玲玉,分手時要求阮每月給他支付100元,確定資金保障后,毫不猶豫地在協議書上簽字,對于往昔戀情沒有半點不舍。當他再次窮極落魄時,竟上門去問阮玲玉要錢,接受不了阮玲玉與唐季珊共同的富足生活和阮不再愛他的事實,公開登報對阮玲玉進行打擊報復。然而阮玲玉沒有上庭辯解,她選擇了自殺。
唐季珊出現在阮玲玉彷徨不安的時候,當時他身邊有個張織云,為了追求阮玲玉,他與其她舞女斷絕來往。唐季珊在物質上給阮玲玉提供保障,但在精神上兩人無法融合,他只是把阮玲玉“養”起來,并沒有愛護她。面對外界輿論,唐季珊絲毫沒有體會阮玲玉的心情,更不用說安慰她。唐要讓外界知道他們是“一對高貴的‘奸夫淫婦’”,阮玲玉則打破了他荒謬的想法“你在廣州有老婆,又跟張織云和我,你是奸夫。我明知道你有老婆,我要跟你,我就是淫婦。穿得更漂亮也沒有分別。”、“如果我們不結婚就得分開,否則就算告贏了張達明,你還是奸夫”,唐季珊惱羞成怒地打了阮玲玉兩巴掌,正是這兩巴掌徹底毀滅了阮玲玉最后的希望。
蔡楚生是三個男性當中最了解阮玲玉的一個,演《新女性》時,阮玲玉忍不住哭了,導演蔡楚生理解地沒有勸慰她。阮玲玉對他的感情也是頗為微妙的,兩人蹲著聊天后,阮回家對著鏡子端詳自己蹲著的姿勢,如果之前阮沒有選擇唐季珊,蔡阮二人很可能會走到一起。盡管相互之間有默契,但當阮請求蔡把自己帶走時,蔡委婉地拒絕了她。蔡楚生欣賞身為演員的阮玲玉,卻不欣賞現實生活中的阮玲玉,也或許是欣賞了,但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去面對(如果蔡楚生同意與阮玲玉在一起,那他將要面對的是社會輿論和整個倫理道德的挑戰)。
四、愛,是一種能力
除去社會因素不說,《阮玲玉》講述了一代影星被“愛”毀滅的故事。愛情是每個人都向往的,但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愛情面前首先問的是“我被對方愛了嗎”而不是問問自己是否有能力去愛對方。愛的內涵決不僅僅是與某個特殊的人的關系,愛是一種態度,一種人的性格傾向。它“并不是一種可以與人的成熟程度相脫離的、并能讓所有的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的感情……如果不在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上付出努力,如果不能使自己的潛在能力達到創造新人格的傾向性,那么你對愛的任何一種目標都不可能得以實現。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沒有虔誠的謙恭和勇敢,如果沒有博愛的德行,那么你自己的愛的期待也不可能得到滿足”張達明是一個心智不成熟且自私的人,他不懂得愛,也得不到別人的愛;唐季珊沒有愛的德行,喪失對愛的忠誠,就算他擁有很多女人,也無法擁有真愛;阮玲玉雖渴望愛,但她缺乏獨立的人格,因此她對愛的理想目標也不可能實現。
雖然阮玲玉以離去的姿態詮釋自己的情感與生命,但她留給我們的卻是不盡的思考。
- 上一篇:預算外資金問題及建議
- 下一篇:深究英漢問候語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