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稅務籌劃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6 03:28:00

導語:逆向稅務籌劃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逆向稅務籌劃分析論文

一、逆向稅務籌劃的概念

逆向稅務籌劃是跨國納稅人借助避免低稅管轄權而進入高稅管轄以最大限度地謀求所需利益的行為。理解逆向稅務籌劃的概念關鍵在于把握下列兩點:第一,逆向稅務籌劃是對一種特殊的跨國稅務籌劃現象的形象描述,即跨國納稅人避免低稅管轄權而進入高稅管轄權。第二,跨國納稅人進行逆向稅務籌劃是為了最大限度地謀求所需利益,這與跨國納稅人的謀利最大化目標相一致。

二、逆向稅務籌劃的特點

通常認為,跨國稅務籌劃是跨國納稅人利用各種稅法規定的差別,采取種種公開的合法手段,以最大限度地謀求減輕國際納稅義務的行為。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謀利非稅性。一般的跨國稅務籌劃以最大限度地減輕國際納稅義務為目標,在謀利上具有直接謀取稅收利益的特點。而逆向稅務籌劃則不然,它不僅不能直接謀取稅收利益,而且還要犧牲稅收利益。但通過犧牲稅收利益,將帶來所得的更大的非稅收利益。它已不只是一個稅收問題,而是一個涉及稅收但又重在非稅的較為復雜的問題。

2.間接謀利性。跨國納稅人進行一般的稅務籌劃,以避免高稅管轄權而進入低稅管轄權為途徑,在謀利上顯得較為直接,從而容易引起注意。逆向稅務籌劃則是借助避免低稅管轄權而進入高稅管轄權來進行的,從表面上看,這并不能減輕國際納稅義務,相反還會加重國際納稅義務,似乎是難以理解的事。但是,跨國納稅人正是借助這種逆向稅務籌劃活動達到了最大限度地謀求利益的目的。

3.謀利多樣性。一般的跨國稅務籌劃旨在直接謀取稅收利益,因而在謀利上具有單一性的特點。但跨國納稅人進行逆向稅務籌劃所要謀求的利益則隨具體情況而變。

有時是為了實現凈利潤最大化;有時則并不能使凈利潤最大化,而是為了有效實現某項必要的經營策略;有時可立即謀取利益,有時則在當期并不能謀利,而是將來有利。

三、逆向稅務籌劃實例

跨國納稅人進行逆向稅務籌劃,最終是為了最大限度地謀求所需利益,這與跨國納稅人的謀求利潤最大化目標相一致。

例如,甲國某企業A到乙國開辦一家合營企業B,并負責原材料進口和產品出口。

按協議,稅后利潤的40%歸企業A所有,60%歸企業B的乙國方所有,某納稅年度,企業B本應實現利潤100000元。根據稅法規定,甲國所得稅稅率為55%,乙國所得稅稅率為35%。

企業B應向乙國家繳納所得稅額為:

100000×35%=35000(元)

企業B稅后利潤為:

100000-35000=65000(元)

稅后利潤在企業A和企業B的乙國方間進行分配,企業A應得利潤為:

65000×40%=26000(元)

企業B的乙國方應得利潤為:

65000×60%=39000(元)但由于企業A操縱了企業B原材料進口和產品出口,使企業B實現應稅所得額為50000元,其余50000元利潤轉移到甲國的企業A.企業B應交納所得稅額為:

50000×35%=17500元

企業B稅后利潤為:

50000-17500=32500元

企業B稅后利潤在企業A和企業B的乙國方間進行分配,企業A應得利潤為:

32500×40%=13000元

企業B的乙國方應得利潤為:

32500×60%=19500元

企業A因所得額增加50000元,應多交納所得稅額為:

50000×55%=27500元

企業A稅后利潤增加額為:

50000-27500=22500元

從表面看,企業A的這種行為不僅不能減輕國際納稅義務,相反,會加重國際納稅義務。但是,由于企業A獨享所增加的稅后利潤22500元,將會實現凈利潤最大化。

企業A最終所得的利潤額為:

13000+22500=35500元

與逆向稅務籌劃行為發生前相比,企業A所得利潤增加額為:

35500-26000=9500元

這里,跨國納稅人多納稅額為:

50000×(55%-35%)=10000元

甲國增加稅收收入27500元,乙國減少收入為:

50000×35%=17500元

企業B的乙國方減少應得利潤為:

39000-19500=19500元

從量上來看,企業B的乙國方所減少的應得利潤正好是跨國納稅人多納稅額和企業A所增加的利潤額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