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視角下企業環境成本控制
時間:2022-09-09 03:03:19
導語:循環經濟視角下企業環境成本控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經濟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循環經濟是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理念的經濟發展新型模式,而加強企業的環境成本控制對循環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本文以循環經濟為視角,從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重要意義、存在問題以及強化措施3個方面探究企業環境成本控制。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企業;環境成本控制
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為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的矛盾也日愈凸顯。在犧牲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發展經濟并不是長久之計,也不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還會導致惡性循環而影響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一、循環經濟視角企業環境成本控制意義
循環經濟是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基礎原則的經濟發展新型模式,是對傳統生產與發展模式的深刻反思,也是我國走可持續發展路線的要求,是一種強調循環利用、節約資源的生態經濟模式。循環經濟模式轉變了“末端治理”思想,注重經濟同生態環境的相互協調發展,緩解兩者之間的矛盾。企業的環境成本控制指的是依照相關規定和一定方法對各階段的經營生產的環境成本展開控制,實現企業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多方共贏。在循環經濟視角下,企業實施環境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促進企業積極開發利用清潔、再生能源,積極研發生態產品,促進廢物的循環利用,不僅可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效率與增強競爭力,而且還可緩解環境負擔,減少污染。
二、企業環境成本控制存在問題
1.環境成本控制意識欠缺。大部分企業在經營生產過程中依然遵循著末端治理的思想,忽視生態的平衡發展,一味地追求經濟方面的利益,追求短期的效益,缺乏環境保護和環境成本控制意識。因此大部分企業不會積極主動地改進生產模式,研究控制環境成本的有效措施以減輕環境的負擔,甚至變本加厲地破壞、犧牲環境而謀取短期內更大的利益,最終使環境成本落到社會公眾與政府身上。甚至部分企業員工在“企業買單”思想影響下,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明顯的浪費行為,比如采購環節不顧成本、不顧實際需求,在生產階段因為沒有合理計算而大量地浪費生產原料、一些可循環利用的原料當成一次性原料使用等,極大地浪費資源。
2.環境成本控制體制不全。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我國工業發展走了先污染,再治理的經濟發展路線,因此隨著工業的發展,環境保護難度也不斷地加大。與此同時,相關政府部門仍然沒有足夠重視企業環境保護方面的監管,環境污染監管方面的相關體制不健全,已有的管理制度也未能真正落實,監管工作較為松懈。而企業自身也沒有完善的環境成本控制制度,例如在環境收支成本的核算方面,并未單獨核算入賬,而是在其他營業、管理方面的成本費用中反映出來,比如部分企業會將綠化、排污等相關的環境成本費用隱藏在營業支出、管理等賬目中,違反環境法規后的罰款款項或者停業整頓等也算入營業支出賬目中,從而不能全面、真實披露企業信息。
3.環境成本控制力度不足。大部分企業出于相關法規條例的壓力而實施環境成本控制,但是也只是對企業內部的環境成本展開控制,而沒有考慮外部的環境成本,環境成本的控制力度不足。環境成本分有內部與外部兩個部分,均是以環境成本發生的范圍、空間和企業理應承擔的部分作為標準。內部環境成本指的是企業內部經營生產環節產生的環境成本,而外部則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對外部的環境的影響產生的成本。
4.環境成本控制方法落伍。當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均是單純的按照政府環保法規進行企業環境成本方面的管理,不僅管理比較滯后,而且缺乏有效性,環境成本控制方法較為落伍。例如當前大部分企業環境成本控制中采用的產品生命周期法、完全成本法以及作業完成法等只是單純地將企業財務成本控制手段套用在環境成本控制中,不僅適用性、有效性還有待提高,而且方法比較落伍缺乏創新。除此之外,大部分企業均是在出現問題之后在相關法規要求之下被動采取的環境成本控制措施,在增加企業投入成本的同時也影響控制成效。
三、循環經濟視角企業環境成本控制措施
1.提高環保意識。政府部門應加強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力度,同時企業管理者應轉變思想,意識到末端治理生產模式的危害,正確認識環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重要意義,明確控制目標,在此基礎上主動地對企業的經營生產環節加以改進,嚴格環境成本控制。企業管理者必須意識到犧牲環境、短期暴利不可能保障企業的長遠發展,還會給生態環境、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因此企業應該提高環保意識,積極主動地結合企業發展特點、涉及的領域和生態環境現狀等研究有效的環境成本控制策略,最大限度地減小企業經營生產對環境的影響。主動關注并重視環境問題,堅持企業效益同社會以及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積極地開發綠色、生態、環保的產業與產品,在尊重、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在企業管理者的帶領下強化企業員工環保知識教育,樹立全員的環保觀念,在經營生產各環節約束自己,從各環節、細節上有效地控制環境污染。
2.健全相關體系。從政府角度,政府應該加大對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監管力度,除了從企業披露信息入手了解企業的環境成本控制之外,還應對企業環境相關法規執行情況、環境治理以及污染影響情況展開全面地調查了解,完善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從企業角度,企業應進一步完善原有的環境成本控制制度,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控制,而不是單純事后管理;健全環境成本的核算機制,真實、全面地披露企業環境成本有關信息,從而有效地爭取政府部門有關政策優惠、環境補貼方面的扶持。
3.加大控制力度。從時間角度,企業應該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后各環節的環境成本管理,而不是僅僅強調事后的管理,避免環境成本控制的滯后,事前應該嚴格產品設計工藝的審核分析,合理規劃生產,堅持生態環保理念;事中應強調清潔生產,加強生產監控,在提高效率的同時節約資源;事后應加強廢棄物的處理,強化控制,盡可能回收、再利用,減少資源浪費,減輕環境壓力。從范圍角度,應兼顧內部環境管理和外部環境管理,提高排污的達標率,規劃好排污渠道,并對相應的排污范圍內的環境負責,加大環境成本控制力度。
4.改進控制方法。企業應結合自身產業特點、發展狀況積極改進環境成本的控制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財務成本控制策略。例如在產品研發設計階段應從原料選取、生產能源、生設備、工藝流程等方面降低環境成本;在生產環節應注重“工業三廢”的科學、合理處理,例如廢水二次利用、廢品分類清理或再利用、以廢治廢等,尤其是生產排污環節應合理設計排污方案、規劃治理區域,積極改進污水、廢氣等處理工藝,確保排污達到環境成本控制的相關指標標準,包括噪聲損害率、工業廢氣廢水排放達標率、廢氣利用率、清潔能源利用率、再生能源利用率和噪聲源排放量等。對于經營銷售階段應從產品包裝、推銷、運輸等方面入手,如避免過度包裝造成資源浪費、推銷手段注重環保、運輸環保注重低碳、產品報銷注重回收宣傳和處理等。總之,企業應該注重各個環節以及細節方面的環保,從而最大限度減小對環境的傷害。
四、結語
總之,環境成本控制不僅僅關系到企業的經營生產成本和利益,更關系到生態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企業應該轉變思想,增強責任感,提高環保意識,擔負相應的社會責任,從循環經濟視角去分析企業當前的經營生產模式存在的不足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而主動采取有效地環境保護、環境成本控制措施。企業應完善已有的環境成本控制制度,強化經營生產全程的環境管理,兼顧內部和外部的環境管理,加大控制力度,注重各階段和細節的環境管理,積極改進環境成本的控制方法,促進企業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平衡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作者:尹冬林 單位:河南豫光金鉛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
參考文獻:
[1]王普查,董陽,宿曉.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研究[J].生態經濟,2013(09):116-120.
[2]亞琨.循環經濟視角下制造企業環境成本控制問題研究[J].天津經濟,2015(09):70-74.
[3]宋宇,邵華清.循環經濟視角下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17):9-10.
[4]趙艷麗.循環經濟下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經濟師,2016(03):92-93.
- 上一篇:循環經濟發展現實路徑探討
- 下一篇:知識經濟時代會計行業職業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