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探索

時間:2022-06-03 11:21:48

導語: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探索

[提要]當前我國小微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與其得到的金融支持不符,小微企業在融資方面普遍面臨融資渠道狹窄、資金來源有限,資金成本較高、財務風險凸顯等問題。為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從完善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發展保險與擔保機制、創新供應鏈融資模式等三個主要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力改善小微企業融資環境。

關鍵詞:小微企業;融資;信用信息系統;供應鏈

金融小微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提升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國家稅收總額、提供城鎮就業崗位做出了貢獻。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不斷調整與優化,數量眾多的小微企業由于其內部管理粗放、抗風險能力差、普遍缺乏資金或技術支持等原因面臨激烈的市場與行業競爭。小微企業為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動能,但是小微企業得到的金融支持與其經濟貢獻失衡。2017年我國小微企業獲得的貸款余額僅占全部企業貸款余額的37.8%,資金問題限制我國數量眾多的小微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我國加大普惠金融扶持力度,小微企業貸款數量與貸款余額呈穩定增長趨勢。但是總體看來,當前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緩解。

一、小微企業融資中的主要問題

我國小微企業由于規模較小、缺少有效抵押物、經營周期較短等現實問題,在傳統金融模式下融資難題一時難以得到有效解決。隨著我國經濟結構不斷轉型升級,小微企業想在經濟轉型中生存與發展,更需要有足夠的資金來源保證。小微企業當前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融資渠道狹窄,資金來源有限。小微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內源融資中,占比較大的原始資本投入和留存收益都比較有限,難以滿足小微企業轉型升級、擴大規模的資金需求。而外源融資中,金融機構考慮到信用調查成本和貸款風險后,金融資源更容易流向國企和大型企業,小微企業申請貸款難度較大、資金成本高。早期小微企業的外源融資中,民間借貸較為常見。近年來,小微企業貸款可得性提高,但是貸款總額依然很難滿足其發展需求。2019年銀保監會明確鼓勵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此外互聯網金融、風險投資等新型融資方式的興起,使小微企業融資有了更多渠道和可能性。但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尚未成熟,小微企業融資依然面臨困境。(二)資金成本較高,財務風險凸顯。小微企業外源融資選擇日益增多,但是資金成本也成為其選擇融資方式的主要因素。社會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小微企業銀行貸款利率在5.1%~7%不等,小貸公司等機構貸款利率在24%左右,民間借貸利率高達36%左右。普惠金融背景下國家通過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減免服務費用、降低貸款門檻和貸款利率等舉措來有效降低小微貸款的融資成本。小微企業資金需求“短、小、頻、急”,但是金融機構在審批貸款申請時門檻高、流程復雜、審批嚴格,小微企業不得不轉向小貸公司和民間借貸,而資金成本過高又加大了財務風險。小微企業面臨“不借錢缺少資金、借到錢資金成本高”的兩難境地。

二、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產生的原因

小微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為市場經濟注入活力。但是,小微企業內部運營管理和外部環境等因素,使小微企業在資本運營過程中普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小微企業。從小微企業自身來看,首先,由于企業規模較小、缺乏有效抵押品;其次,小微企業經營管理粗放,財務工作有欠規范,信息披露不夠透明,對于資金使用缺乏系統合理規劃,更缺少有效監督,容易產生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最后,小微企業信用記錄不夠完善,生命周期較短,盈利能力與抗風險能力較差。這使小微企業在傳統金融模式下很難從金融機構獲得低利率貸款。(二)金融機構。從金融機構來看,目前金融機構對于小微企業的信用評估主要根據財務資料及以往信用記錄。由于信息極度不對稱,小微企業提供的財務資料可信度較低,金融機構難以準確評估小微企業真實經營狀況和資金流轉。小微企業通常運營周期短,信用記錄十分有限,且傳統金融模式下金融機構各自的信用系統互相獨立,數據和信息相對封閉,貸款前需要全面信用調查與綜合評估成本較高,加之后期監督難度較大,貸款風險較高,因此都將造成貸款利率較高。(三)外部環境。從外部環境來看,我國在小微企業融資方面缺乏完善健全的制度體系,盡管國家和地方提供一些政策性補貼,但是資金總額有限、覆蓋面不廣,無法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資金短缺問題。而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尚未成熟,發行債券或股票門檻較高,小微企業很難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融資??偠灾?,小微企業貸款金額小、頻次高、資產少,而金融機構對其信用調查成本高、貸款風險高、收益有限,因此造成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在傳統金融模式下,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關鍵在于銀企雙方信息極度不對稱,解決這一難題需要逐步建立與完善小微企業信用信息系統。

三、小微企業融資現狀改善建議

互聯網新興技術的出現與發展必將直接影響金融業務模式的改變與金融產品的開發。2015年7月央行正式《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ヂ摼W金融的發展將借助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為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提供新的思路。(一)完善小微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對稱,可以由地方政府牽頭,人民銀行為主導,借助互聯網技術建立與完善小微企業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一方面該系統將工商、司法、稅務、水電等政府機關或部門的有效信息整合,以便金融機構全面準確掌握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信用記錄,進而對其申請貸款進行綜合風險評估,從而有效降低對小微企業的前期信用調查成本,同時大大縮短貸款審批的時間,促進信息的流通;另一方面該系統將加強各部門及社會公眾對小微企業的監督與管理,提高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和財務狀況的透明度,同時有助于穩步完善社會信用信息體制。此外,也可進一步整合互聯網金融和電商平臺的交易信息和信用記錄,多維度全面了解企業效益,評估經營能力和還貸能力,有效降低貸款風險和違約風險。(二)大力發展保險與擔保機制。小微企業“融資貴”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微企業違約風險高。為了有效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應大力促進現代保險與擔保服務業,積極發揮保險、擔保的功能和作用。首先,需要由政府出臺政策,鼓勵保險機構開發針對性的防范經營風險專門產品,鼓勵擔保機構開發融資信用擔保等相關產品,有效提高小微企業的償債能力,降低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其次,政府需要進一步完善保險、擔保相關政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一方面保證保險公司與擔保公司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業務量,提高小微企業信用等級;另一方面也引導相關業務的合規、合理與合法。最后,還可以建立以民間資本為主、財政資金為輔的小微企業信用保險基金,基金可聯合行業、協會力量,對小微企業經營、貿易和貸款等提供資金支持。此外,還可以促進“政府+銀行+保險”多方參與,大力發展小微企業經營保險和信用保證保險,從而有效降低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與貸款難度。我國2019年9月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信易貸”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通知》,鼓勵政府牽頭,金融機構和其他市場主體多方參與、共擔風險,開發專項金融產品,用于彌補金融機構由于企業債務違約等失信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三)創新供應鏈融資模式。我國當前注重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升級,小微企業更需要積極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適應行業發展需求。金融機構可以從供應鏈角度出發,圍繞核心企業,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供應鏈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信息的實時收集與監控,進而根據相關信息開展金融業務。供應鏈融資模式可以增強信息透明度,從多維度加強對小微企業貸款后的監控,并通過供應鏈共擔風險等措施增加小微企業違約成本,有效降低小微企業違約風險。實施供應鏈金融,一方面有助于加強供應鏈上企業之間的牽制與監督,實時提供真實有效的交易信息,并通過與信用信息平臺系統的對接,幫助金融機構、擔保機構與基金擔保平臺等對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和監督;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供應鏈信息以及核心企業的擔保,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式,利用連帶責任,降低單戶擔保額,提升小微企業的信用等級,加強供應鏈上下游合作的穩定性,促進產業鏈條行業轉型升級,進而降低以應收、存貨和訂單為抵押的融資風險。

四、小結

當前,我國小微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與其得到的金融資源支持極度不符,由于小微企業資產規模較小,缺乏有效抵押品,經營管理粗放,運營周期較短,缺乏有效信用評估信息等原因,以及傳統金融模式下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與成本考慮等因素,小微企業普遍面臨融資渠道狹窄、資金來源有限,資金成本較高、財務風險凸顯等問題。要有效緩解這一問題,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從完善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發展保險與擔保機制、創新供應鏈融資模式三個主要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力改善小微企業融資環境。

參考文獻:

[1]龔旭云.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西南金融,2020(1).

[2]儲相宜.我國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降低策略研究[D].安徽大學,2019.

[3]舒靜宜.商業銀行融資小微企業的困境與現實選擇[D].云南大學,2014.

[4]薛宇擇,張明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分析及其應對策略———效仿德國中小企業融資框架[J].西南金融,2020(2).

[5]婁飛鵬.互聯網金融環境下的供應鏈金融發展———基于信息不對稱的視角[J].西南金融,2017(1).

作者:楊雅琦 單位:臺州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