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完善的問題與舉措

時間:2022-01-07 02:54:00

導語:股份制完善的問題與舉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股份制完善的問題與舉措

從長期的實施情況看,股份制改造運用于農村信用社中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成效,其逐漸成為了市場經濟體制中新型的企業組織形式,在社會經濟促進下使得此類組織形式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可。其屬于產權明晰的經濟主體,在法律上也受到了高度重視,如:《公司法》等法律中就對股份制改造進行的全面保護,使得法人財產權與經營自主權得到運用。但對于股份制改革中呈現的諸多問題,我們也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處理,這樣才能加快股份制改造的進程。

1.農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遇到的問題

1.1改革不徹底

對于農村信用社的股權改革環節里,其添設了法人、自然人股,而股權的集中程度也相應加強。在新改革制度里規定對新設的投資股不得進行退股,且出現了內外股東比率和單股額度的控制范圍,這些對于產權制度的確定有利。若經過多方面的研究則能發現,我國農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還沒有達到徹底的狀態,在村信用社改革方案明確指出:單個自然人股東持股額需控制在股本總額的5%以內。而單個法人及其關聯企業持股總和需控制在總股份的10%以內,持股比例大于5%的需報當地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進行審批。這些現象顯示了股權比例過低會造成管理層僅僅關注于銀行的短期利益,對于長期的發展利益沒有給予太多的重視。此外,股本金不具備較強的穩定性,這些造成資格占據的比重較大,投資股的比重過小,對于產權的分析無法確定。

1.2結構不完善

農村信用社改造中的結構不完善主要是針對法人治理結構而言,此次對農信社股份制實施改革的關鍵內容則是對法人治理結構進行調整。而當這種體制運用到實際操作過程中時卻缺乏對產權和法人治理的具體標準,導致了目前的農信社試點改革僅僅是形式流程上的,在內部的組織管理改革中未出現本質改變。之前運用的人員依舊保留下來,社員大會的選舉、商討等基本上都是形式。此外,一級法人的縣聯社在日常事務處理中僅僅是對省聯社負責,并沒有對股東和社員負責到底,表面上對社員給予了民主權利而實際上并未得到實施。另一方面,參照此次方案調整的結果看,其呈現出了股權過于零散,小股東利益沒有得到維護,監督工作不到位等。有的省聯社的行政職能未能得到實施,使得農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能力被大大減弱。

1.3地位不明確

主要是省聯社定位未得到準確的定位,以及基層農村商業銀行經營自主的權利沒有全面運用,給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帶來困難。在新時期的信用社改革中,中央政府將其管理農村信用社的權利轉移給地方政府負責,且建立了省級聯社以及相關的省級管理機構,從而把管理、指導、協調、服務的權利分配給各個機構組織。新時期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中提出省聯社屬于一個具備獨立企業法人資格的地方性金融機構。當投入到具體的運行中時,省級聯社的組織成員包括:理事長、副理事長、主任、副主任等人員應該經過正當的選拔流程任命,而合作銀行的董事長、行長則要由省聯社安排人員,其他領導無權干涉這類人員的安排。省聯社具備了行政職能、企業職能兩大權利之后,其在日常管理中就會產生多種弊端,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此外,作為基層農村商業銀行,其在經營過程中為了能得到政府的資金、政策支持不得不按照政府的安排操作,自主經營的權利未能完全實施。省聯社以及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預造成農村銀行表面上是獨立法人,但在經營方面確沒有掌握足夠的權利。

2.完善農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策略

2.1監管制度調整

(1)資本方面。對農村信用社資金的采取嚴格的監控措施,保證每項資金都能得到合理運用。且指導農村商業銀行對資本的及時補充給予重視,以提醒銀行在經營時能夠制定補充資本金的機制。(2)風險方面。運用針對性的處理方案,不斷加強農村商業銀行對信用風險的調配能力,特別是對于市場風險的防范與控制,不斷提升股份制改造的價值。(3)信息方面。對于當前采取的信息披露制度也要及時調整,銀行需要采取相關的分級方案,通常需要求管理層定期對董事、監事進行工作報告,以將具體的經營信息提供給董事、監事等機構。在信息報告編制的過程中,需要涉及的內容是多個方面的,一般需包含的有:經營、財務、資產、資金、賬號等。創建內部信息的報告制度中,需要對商業銀行的對外信息披露科學規劃,從而使得經營信息趨于透明化,讓各項利益得到充分的分配。

2.2風險防范措施

(1)流程調整。對于銀行經營的相關流程需要不斷調整改進,對于具體的服務結構實施調整,對于制定好的規章制度需全面實施。農村商業銀行的主要價值在于有效處理改制前不同規章制度運行存在的問題,全面貫徹“一個業務品種、一套業務流程、一套規章制度”的現代化理念,確保銀行內部能夠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讓整個內控管理工作朝著標準化、規范化發展。通過這類形式的改革不僅增強的職員們的責任心,也能使其對自身職責的重要性深入體會,從多個方面來提高風險控制的有效性。(2)審查核對。新的改革方案中需要對農村商業銀行建立起單獨的內部稽核部門,這樣才能保證審查核對制度全面實施,從而保證了每個銀行業務項目都能有序進行,防止受到市場風險的影響而造成損失。(3)風險防范。農村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在股份制改革中澳發揮出應用的責任,對于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不同的風險采取控制措施。對于風險管理職責進行科學劃分,保證每個部門的上下級之間的工作能相互協調起來,從而把風險損失控制在最低。

2.3法人機制更新

(1)人員改革。針對信用社經理人等相關的制度實施更新改變,達到不同的經營業務需要。從現有的制度情況看,無論是當前采取的《公司法》或者股份公司自身制定的標準中,其針對經理人職權都給予了明確的劃分,這些主要表現于經理利的膨脹及其行為失效,最終造成股東和董事會對經營失敗問題難以控制。相關部門在信用社改造中需要對股份制改革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從規章準則上進行科學規劃,保證經理人和董事會的權利得到充分顯現,為信用社的管理工作提供條件。

(2)結構調整。把董事會當作重點來創建新型的法人治理結構,不斷擴大懂事會自身職能權利的運用范圍。國外發達國家在實施內部治理機制過程,常常朝著“股東大會中心主義”轉為“董事會中心主義”的方向發展。而考慮到股東大會不屬于常設機構,這就限制了股東大會對銀行經營干涉的權利。在中小股東中受到監督成本、信息資料的影響,基本上沒有安排相關的監控措施,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積極改進的地方。董事會對信用社改造治理時,對內是決策者,對外則是銀行的代表。

(3)權利鞏固。對監事會的權利實施鞏固,讓其在整個銀行運行中的監督作用得到發揮。鞏固權利時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了:將董事會的權利工作安排給監事會審查批準;把適當的董事提名權交由監事會安排;監事會必須聘任律師、會計師對綜合評審銀行各個方面的采財務情況,將最終的結果交給股東大會審核;監事會有權代替銀行向董事及高層管理者的行為追究責任;考慮到防止監事、董事、管理階層之間存在沖突,監事會應該由省級聯社核準的人員擔任,薪酬則交給省級聯社統一調配。

3.結語

綜上所言,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使得農村股份制改造成為了可能,也是未來銀行發展的主要趨勢。當前農村信用社進行股份制改造時要結合復合作制改革保留的經驗,政府、銀行、部門等每個級別都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改革一定要由市場主體主導,但政府要發揮引導作用。要進一步貫徹國家宏觀政策導向,確保改革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這樣才能在改造過程中保證良好的效率,為社會經濟進步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