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維在建筑設計創新的作用

時間:2022-07-01 03:28:31

導語:逆向思維在建筑設計創新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逆向思維在建筑設計創新的作用

[摘要]本文闡述了逆向思維的基本特點以及對于創新設計的重要性,結合具體案例剖析,總結了逆向思維在建筑設計創作中運用的幾種常見思考路徑與表現形式,并初步探討了在建筑學專業教學中進行逆向思維專項訓練的方法。

[關鍵詞]逆向思維;設計創新能力;教學

訓練設計,從本質上講是一系列創造性行為的集合,更是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外在體現,沒有創造性的藝術設計作品多是匱乏無味的。設計創造性的根本是“求變”,要求我們勇于突破常規思維定式,勇于在“非常規”、“不合理”中探尋新的可能性。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建筑設計市場,充斥著各種“風格”、“主義”,大量的“拷貝建筑”也混跡其中。建筑師要想自己的設計作品具有原創性,能夠脫穎而出,必須具備良好的創新設計能力。掌握與創新設計密切相關的創造性思維和方法,是培養這種優秀創新能力的基礎。創新思維,也被稱為創造性思維,是通過直覺、想象、靈感、推理、實踐等一系列活動形成的高級思維過程,是智力與想象力的高級表現形態。創新思維并非是一種單一的思維形式,而是由多種思維組配在一起的綜合性思維,其中有邏輯思維的成分,也有非邏輯思維的成分,總體可分為聚合思維與發散思維兩大類。常見的創新思維包括逆向思維、發散思維、類比思維、組合思維、極化思維等。

1逆向思維的特點

根據人類思維過程的指向性,可將思維過程分為常規思維(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逆向思維也稱反向思考、求異思維,是相對于正向邏輯思考的反面,是對思維定式的一種反叛,破除由經驗和習慣所造成的認識上的僵化,具有強烈的批判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反其道而行之”。逆向思維本身是一種積極的、建設性的思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采取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打破常規,脫離思維慣性,在科學研究、藝術創作與設計中往往會使人另辟蹊徑,擴展視角,發現以往所未見,從而實現一種創新。英國的設計思維研究學者布萊恩•勞森[1]認為,建筑創作中并不存在真正的難題,如果一定說有,那就是偽難題,因為難題是人為產生的,是由建筑師心中早已存在的標準或規則之間的矛盾沖突引起的。這句話點明心理定勢是建筑師在進行建筑創作活動時的思維障礙,同時也表明,逆向思維能力對于建筑師創作的重要性。著名美國建筑師羅伯特•文丘里在談及建筑創作時,提出了“反常和不定在建筑上是行之有效的”的觀點,審視建筑的歷史也表明,那些引領一個時代極具創造力的建筑大師,在其作品創作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利用逆向思維的痕跡。例如荷蘭建筑師雷姆•庫哈斯習慣從對傳統建筑功能與類型的質疑與批判中尋找新的創作靈感;丹麥建筑師比賈克•英格爾斯的設計常常是不走尋常路,喜歡在不可能中找尋可能性;西班牙建筑師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試圖挑戰建筑給人的穩固、靜止的形象,創作出瑞典馬爾默的HSB螺旋旋轉摩天樓。

2逆向思維在建筑設計創新中的主要思考路徑

設計創新是要求在合理性、可行性的基礎上,通過積極的設計活動,突破以往去創造新的產品。新功能的提出、新的造型設計、新材料與新技術的運用等都是實現產品創新的途徑,而運用新的設計思維方式開展工作是其中的關鍵所在。利用逆向思維進行設計創新的路徑有很多,總體來說包擴對功能、結構以及因果關系等三個方面的反向思考。下面結合具體案例分析,針對建筑設計實踐中運用逆向思維進行創作的主要思考路徑進行初步的總結。2.1缺點逆用。這是一種利用事物原有的缺點,將缺點轉變為可利用的東西,化弊為利、化被動為主動的思維創新方法。這種方法最重要的特點是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點為目的,相反是想辦法順勢利用,并由此產生不同尋常的創新設計,目前非常流行的破洞牛仔褲就是一個很好的缺點逆用的例子。在建筑設計實踐中,常常會遇到場地存在不利條件、環境缺陷、苛刻的任務書要求等問題,很多時候都可以通過逆向思考,將問題轉化成為獨特設計靈感的激發器。上海松江的世茂深坑酒店就是很好的例子,設計師通過對場地內巨大廢棄礦坑的利用,反而創作出一個完全不同體驗的五星級酒店。2.2矛盾組合。將日常認識中看似相互矛盾、沖突的事物要素,在一定條件的支撐下,組合在一起,可能會創造出非同一般、全新的一種事物或關系。比如,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水與火是不容的,而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火炬傳遞中,設計師恰恰顛覆了這種日常經驗,設計出在水下傳遞的火炬,給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水下火炬在技術實現上的難度其實并不大,重要的是一種思考方式的創新。莊維敏院士在北京國家電網公司電力科技館的設計中,也采取了這樣一種創新思考方式。設計任務要求在基地內放置兩種看似沖突的建筑功能——變電站廠房與科技展示館,建筑師并未采用常規的水平分區隔離的設計策略,而是逆向思考,創造性地將工業基礎設施220KV變電站主廠房與公共展覽建筑電力科技館兩部分垂直向組合成一棟建筑,通常需要遮蔽的工業廠房反轉成為科技館的展覽的一部分。這個設計是市政商業地塊混合利用的典型案例,為我國新常態下城市用地存量的優化開發提供了新思路。2.3場景轉換。場景轉換是對于事物常規認識(往往是負面的)的顛覆,通過轉化事物的存在場景,在其負面形象的背后尋找正面的可能,實現一種認識的反轉,創造一種可控的沖突進而產生新奇設計。日常生活中,我們認為骷髏頭往往代表著負面的形象,死亡、恐懼、邪惡,但在希望獵奇、叛逆者以及一些藝術家的眼里,這有能成為將自己與普通大眾相區別的一種符號要素,一些設計師抓住這一點,設計出骷顱頭首飾以及以此為裝飾圖案的服裝等。近年很多城市出現的網紅馬桶餐廳,也是采取了這種逆向思維的思考路徑。2.4路徑反轉。即所謂的逆向思考,一件事情按照常規的思考邏輯和發展路徑,可能會在已有條件的推導下陷入死胡同,問題得不到解決。但如果我們從思考的起點就改變思維的方向,不遵常理、轉換思路,破除由經驗和習慣造成的僵化理解,克服線性因果律的簡單化,可能新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就會出現,進而實現了設計的創新。這需要設計者具有良好的變通性,當設計問題解決的方法和過程受到阻礙時,勇于從其他角度去思考問題。根本哈根海濱青年俱樂部是丹麥PLOT事務所的早期作品,建筑功能是為一個青年俱樂部提供各種活動場地和游艇俱樂部的船只停靠碼頭,項目基地位于海邊一塊表面覆蓋著被污染過的沙石地塊,建設經費有限。按照常規的設計思路,首先要將被污染的土層清除掉,然后再整理場地進行新的建設,但這將花費掉1/3的項目經費用于挖土和處理污染。比賈克•英格爾斯采用了逆向思考方式,并未花費大量經費換土,而是在場地上覆蓋了一層波浪形的木結構層板,將任務書的兩個功能在層板的上下分別布置,上面是供青少年活動的巨大的開敞活動場,波浪起伏的木層板下面是游艇的停靠設施,共同形成了一個地景建筑,巧妙化解了設計的矛盾。2.5概念悖逆。概念悖逆也稱反義詞思考,是通過列舉一個既有概念的反義詞,探尋其對立面存在的合理性與可能性,進而尋求一種創新的可能性。這種對立式的思維是一種脫離常態的發散性思維方式,在藝術與設計領域被廣泛應用。例如,設計師對記錄時間流逝的時鐘的“順時針”轉動,給出“逆時針”轉動這一反義詞,設計出非常新奇的反向時鐘。通過對“靜止——運動”這一對反義詞的思考,建筑師設計出迪拜的“達芬奇旋轉塔”。當然,在運用逆向思維的反義詞思考進行設計創新時,除了大膽打破常規,不斷對事物進行新的定義,也要注意不要為打破而打破,設計在大膽想象后必然要經過一個合理化的過程,真正從逆向思維中得到合理而又獨特的、超出一般正向思維效果的設計成果。

3逆向思維的針對性教學訓練

愛德華•德博諾在《實踐思維》一書中指出: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質是一種思維方法的傳授,將思維當做一門手藝,而不是一種天賦,這是不斷提高自身思維水平的第一步。在建筑學的專業教學中,我們應當認識到創新能力并非是某類人天生具有的特質,不是一個心照不宣的自然過程,通過專門化的課題設計和有序的教學組織,可以讓學生徹底打破常規思維定勢的束縛,開發學生頭腦中潛在的創造才能,并促使其養成一種創新思考的習慣。在我系新開設的建筑設計思維與創新課堂上,除了理論講授、案例剖析以外,還設計了很多課堂及課后設計思維專項訓練的小課題。針對逆向思維訓練,專門設計了這樣一個小的課題:選擇一棟自己熟悉的建筑或空間,分析評價其存在的設計問題或設計缺陷,運用逆向思維中的缺點逆用方法,尋找這種問題與缺陷在某些方面或某些場景下具有的正向價值,并通過適度的建筑或空間改造,強化這種正向價值,并設定一個與之匹配的新用途。在教學方式上,強調現場的觀察與體驗,強調關鍵詞以及概念分析草圖在創新思考中的推進作用。課堂上組織師生互動討論,小組內部討論,運用頭腦風暴的方法,激發同學們的靈感。圖1是一位同學的設計,她觀察的是城市一處十分消極的、建筑之間的縫隙空間,但其所具有的神秘感、邊緣性吸引了她,利用空間的狹長、遞進式特征,將其改造成了一個小型的宗教禮拜場所。應當注意的是,在這個逆向思維訓練中,并非是要求學生對建筑或空間存在的問題或缺陷,通過設計加以解決,因為那本質上還是一種正向思考,而是強調一種轉化,強調通過設計將缺陷或問題轉化成另一種使用場景中正向的要素。在多年的實際教學中,發現很多同學還是在試圖解決問題,而非利用問題或缺陷,進而實現一個創新設計。這實際還是一種慣性思維在作怪,也正是我們逆向思維教學訓練所要突破的。

4結語

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建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話題,相對于一般專業知識的傳授、專業設計技能的訓練,這也是一個難點問題。應當將逆向思維培養滲透到專業學習的各個方面,培養學生創造個性的主動性、思維的靈活性、雙向性和深刻性,改變、豐富學生的思維結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增強學生創新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英)布萊恩•勞森著,范文兵,范文莉譯.設計思維:建筑設計過程解析[M].北京:北京城市節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2007.

[2]張欽楠.建筑設計方法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曹陽,江東.談逆向思維與設計創造[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1992(4):42-43.

[4]汪正章.建筑師的創造性思維——建筑“創作心理學”初探(之一)[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1986(1):31-35.

作者:柏春 單位: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建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