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教學在衛生法學教學改革中的實踐

時間:2022-03-21 02:48:43

導語:參與式教學在衛生法學教學改革中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參與式教學在衛生法學教學改革中的實踐

摘要:傳統衛生法學教學容易出現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目標狹隘、考評方式傳統等問題,將參與式教學方法運用到衛生法教學中有利于增強課堂活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相長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衛生法學教學改革中,可以運用案例討論、翻轉課堂、情景教學、合作學習以及模擬法庭等多種參與式教學形式,同時也要有科學的考評機制作為保障。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衛生法學;教學改革

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2010年7月教育部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0-2020)》提出了:“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贬t學生的衛生法學教育是培養醫學人文素養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但如果教師一味采取傳統的“說書”式的灌入教學,課堂難免顯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不但學生的興趣會淡然無存,衛生法教育的基本的目的也難以達到。為了打破傳統式教學的禁錮,充分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有機結合。我們有必要進行參與式教學方法探索。

一、衛生法學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三個方面

(1)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缺乏主動性。(2)教學目標狹隘,忽視知識運用。(3)評價方式傳統,考核內容片面。

二、衛生法學課程運用參與式教學法的意義

(一)有利于增強課堂活力,提高教學質量

衛生法學教育是醫學人文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但是因為目前該課程在醫學專業的課程設置總學時中所占比例較小,傳統教學方式單一,部分學生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和興趣。參與式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樹立“以學生為本”冉爭教學理念,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封閉的、機械的教學模式,從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主的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改變學生對衛生法學課程枯燥無味的印象,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增強課堂活力,提高衛生法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知識的學習不是為了儲存,而是為了運用。衛生法學課程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知法、懂法,培養學生自覺守法的意識,更要增強學生的運用法律維權的能力。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摒棄了“滿堂灌”“填鴨式”等低效的、落后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活動教學,注重學生參與。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邁出教室,走進醫院,與律師一起參與醫療糾紛的處理實務,見證法律知識的實踐運用,切實體會到法律的內涵,學會如何將之“見乎行”。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將書本理論運用到實踐的能力,在參與社會實踐的同時,也開闊了視野,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有利于促進教學相長,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在傳統衛生法學教學中,師生關系常常處于一種對立狀態,教師具有絕對的權威,學生對教師要心存敬畏,這種權力結構嚴重影響了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和溝通。而參與式教學,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和諧、平等民主的課堂環境。教師不只是“教”,在學生展示過程中,也是一個學習者。同時,教師在衛生法學課中也不再只是信息的提供者和答案的者,還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調控者。

三、參與式教學在衛生法學課程中的實踐途徑

(一)調整傳統教學結構,運用多元教學方法目前,湖南中醫藥大學針對中醫學專業的衛生法學課程安排32個學時。在內容的安排上,我們選取了與醫學生關系最為密切的八個部分進行教學。教學方法上,堅持以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為主。主要形式包括案例討論、翻轉課堂、情景教學等。

1.案例討論,案例討論法是指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圍繞某一案例中的問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以求得正確理解和認知的教學方法。整個衛生法學的教學過程中,案例討論的方式是運用的最多的。例如教師在講解“病歷的證據效力”時,以“醫療機構封存病歷檔案袋破損”案例為導入,將學生快速帶入學習情境。待教師對病歷作成、查復、封存、保存等相關進行詳細講解之后,引導學生回到導入案例,結合具體的法條分析案例,最終得出結論。這種方式讓學生有了一個從思考到學習再到運用的過程,讓知識在學生腦海里開始了跳躍。

2.情景教學,情境教學法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引入或創設與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相適應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引領到某種特定的場合與氛圍中,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所學知識,從而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實效。衛生法學的授課對象絕大部分是醫學生,他們以后都將走上醫師的崗位。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將聽課的學生假設為案例中的角色,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如在講述“知情同意規則”時,我們假設學生是在某醫院急診科的實習生,實習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危急患者,讓學生以當事者的身份做出選擇。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不再認為所講的知識與自己毫無聯系,反而是息息相關。

3.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課前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完成知識的學習,而知識內化則在課堂中經老師的幫助與同學的協助下完成的教學過程。在“傳染病防治法”的教學中,我們就采取這種翻轉課堂的形式,課前安排學生觀看教學視頻,并結合書本教學內容完成教師事先布置的案例分析。課堂上,教師對知識點的梳理后,提出關于《傳染病防治法》的立法精神等問題。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后,請學生進行解答。

4.探究式學習。探究式教學法是指學生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教師交給學生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閱讀、分析等途徑自行思考、獨立探究,自主發現并掌握相關原理與結論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在我們的教學內容上,有一部分是“刑法對醫藥衛生領域的調整”,這一部分的內容包括刑法概述及20個與醫藥領域相關的罪名。在教師講授完刑法相關基礎知識后,教師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學生承擔起講授20個罪名責任。學生的講授其實是課前研究的一個成果展示。課前,學生在根據教師提出了5個問題選取一類罪名進行研究。學生將研究的成果做成PPT后,到課堂上選取一個罪名與其他同學及老師分享。在分享過程中,小老師們要接受臺下“學生”的提問。通過探究式學習,學生不僅獲取了知識,而且經歷了發現知識的過程。教學上也達到了“授人以漁”的效果。

(二)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參與式教學只停留于在課內還不夠,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也應是“衛生法學”課程實施參與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皩嵺`教學,是一種基于實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動。它通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建構一種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為基本特征,以促進學生總體素質全面發展為主要目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①。在“衛生法學”課程中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引導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提高學生分析、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情感意志的培養。在衛生法課程的“醫療損害處理法律制度”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采取了模擬法庭的實踐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師對醫療損害的法律制度進行講解后,以真實案件為原型,根據課堂需要,由任課老師將案件情況按照各當事人掌握的不同信息進行加工分類。然后,老師在課堂上將學生分為審判組、原告組和被告組。在給各組成員進行角色定位之后,各成員各司其職。待原、被告組準備好證據目錄、法庭辯論階段等材料后,按照民事訴訟法的程序,在審判組法官的主持下,原被告雙方以《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侵權責任法》為依據展開辯論。最終由審判組的成員根據現場辯論的情況做出判決。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將知識運用與實踐,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司法審判過程的魅力。

(三)完善考核制度,形成科學的評價體系

考核是衛生法學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不僅是考查學生知識和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教學信息反饋和檢驗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和原則,利用可行的評價方法對教學過程和預期達到的效果給予的價值判斷,既是教學各方面情況的綜合反映,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完善的考核制度和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與學生的長遠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參與式教學在衛生法學課程中的開展,必須有一個與之相結合的考評制度。參與式教學重在學生的參與,學生的熱情將直接影響到課程的參與程度,所以我們將課程中涉及到學生參與的部分都納入了成績的考評制度。我們設定的評價體系涉及四個方面,分別是課堂表現、研究成果、成果展示、期末考試。其中課堂表現占比30%,研究成果占比25%,成果展示占比15%,期末考試占比30%。課堂表現包括課堂回答問題以及課堂提問等多種參與課堂的形式。研究成果主要指的是探究式學習中,學生針對自身選取的內容進行研究所做成的課件。在對課件進行評價時,不僅考慮課件的內容,也要考慮課件的效果。除了完善教師對學生的成績評價體系外,我們還建立了學生對教師以及課程參與式教學的評價機制。這一評價的開展主要以問卷的形式開展。對調研問卷進行詳細的分析,有利于衛生法學課程參與式教學改革的繼續開展。

作者:湛歡 劉大華 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