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下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
時間:2022-01-11 03:09:49
導語:深度學習下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近年來,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的傳統教學模式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因此要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而翻轉課堂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健康全面發展。翻轉課堂為我們能夠更加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新思路。在國內,有關深度學習與翻轉課堂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翻轉課堂是實現深度學習的手段;另一種觀點認為深度學習是優化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1]。持第一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傳統的講授式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過于注重教師在課堂中的知識傳授,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難以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翻轉了傳統的教師先授課,學生被動接受的程序,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思考,不斷進行深度學習的開展。持第二種觀點的認為,深度學習是優化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目前,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已經蓬勃開展,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與此同時,也存在翻轉課堂的形式化、知識碎片化等問題,致使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受到很大影響。而將深度學習作為優化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就能彌補翻轉課堂所存在的這些問題[2]。國外研究與國內第一種觀點一致,認為翻轉課堂是實現深度學習的手段,進行翻轉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能夠更好地進行深度學習。在此基礎上,國外一些專家還對教學過程中,翻轉課堂如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進行了更深入地研究分析。還有專家通過教學過程中翻轉課堂的親身體會,總結歸納出翻轉課堂真正能夠讓學生主動思考、學會學習,學生學習投入程度更大,特別是能夠進行批判性思考問題,更深層次對理論知識理解。綜上所述,翻轉課堂能夠很好地促進深度學習目標的實現,因此基于深度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應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問題。
二、深度學習與翻轉課堂的內涵理解
深度學習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深度學習要求學生在學習方式方面應該具有靈活性。靈活性要求學習者不能機械對知識簡單記憶理解,強調學習者勤于思考,主動積極、靈活多樣,多角度的學習方法,尋求各自知識點的相互聯系,并進行有效地加工,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批判性學習的思維,強化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第二,深度學習強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高投入。深度學習的高投入主要體現在學習者多維度的積極主動學習,即從行為、認知和情感三個維度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學習。深度學習需要學習者內在動機充分地被激發,不斷尋求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批判性綜述學習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并應有自己的創新,達到高效的學習效果,進一步解決實際問題。第三,強調學習者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深度學習特別注重學習者各方面的能力培養鍛煉,準備能夠勝任未來工作和學習等各方面的需要。比如,對知識的分析理解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復雜問題能力,對知識內容的綜合評述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等等。深度學習與淺層學習比較有很多優越性,如表1所示。翻轉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能夠克服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翻轉課堂變學生被動為主動,由被動接受式學習變為主動研究式學習,學生認知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翻轉課堂理念是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研究探索和認知加工,全身心地投入并積極進行知識系統的建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廣大教師是把握方向的引路者,科學組織學生循序漸進地自主學習,不斷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各方面的提升。
三、深度學習視域下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一)深度學習視域下翻轉課堂的教學目標更加關注學生能力培養。一般理解,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預期要達到的結果,一般包括課程目標、課堂教學目標等。教學目標作為衡量評價教育教學活動結果的一種標準,一般的翻轉課堂教學目標與深度學習視域下翻轉課堂教學目標存在很大的區別。一般的翻轉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主要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授課前,要求學生要對課程知識進行“記憶”和“理解”。在授課過程中,要求學生注重對知識的分析能力、應用能力、評價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深度學習視域下的翻轉課堂教學目標更加注重學生各方面的核心綜合素養的培養,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認知方面目標,還要兼顧人際以及個人能力方面的綜合培養[3]。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并不是最終目標,還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以后能有效掌握更多知識的能力、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及應對未來學習和工作的能力。同時,還要明確,課程學習目標和單元、課時教學目標之間的相互作用。課程學習目標是教學活動的總目標,后者是前者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的具體體現,教師必須要從整體上把握好課程、單元以及課時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二)深度學習視域下翻轉課堂教學內容要求。教師應對知識的結構把握到位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針對課程的各部分內容進行有效合理地問題設置,特別是每部分的章節的重點問題,必須強調到位,讓學生細心研討。針對難點問題,要求學生必須更加專心研學,努力探求前后知識的內在聯系,力爭突破難點。教師提供給學生進行研學的問題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方向,促進學生以問題為導向進行主動學習,即問題驅動[4]。問題驅動能夠達到促使學生明確研學目標,有針對性地深度理解,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在具體設計的教學過程中,深度學習要求在設置學生學習內容中必須充分體現。即教師必須科學系統地編排設計教學內容,要在結構、層次以及一致性三個方面恰當設置教學問題,促使學生能將零散的知識,通過研學整合為完整系統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三)深度學習視域下翻轉課堂過程中注重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深度學習視域下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必須能夠促使學生高效率學習以及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式學習活動,不論哪一種活動形式或聯合的形式,都必須能夠保證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高效獲取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夠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綜合素養,發展多方面能力[5]。深度學習視域下翻轉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要遵循的原則包括:第一,教學活動設計,要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千萬不要將翻轉課堂變成簡單的教師與學生位置的互換,缺乏科學合理的設置教學活動理念,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簡單流于形式,不能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第二,教學活動設計,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高階思維能力集中體現了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是適應知識經濟時展的關鍵能力。高階思維主要包括創新能力、問題求解能力、決策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高階思維的運用特別需要教師在翻轉課堂中的營造和設計。教師必須營造學生積極研討、平等和諧的翻轉課堂學習氣氛,設計的教學問題既要有層次性,又極具吸引力,能讓學生開拓思維,不受限定地開放性思考問題。第三,教學活動設計,要重視學習的系統性。深度學習可以說是系統性過程,又是學生學習知識持續積累的過程,包括課前自主學習,課堂研討交流合作。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一定要特別注重課前和課中學習的系統性。(四)深度學習視域下的教學評價要以促進學生能力提升為目的。深度學習視域下的教學評價方式是否恰當,對持續的翻轉教學效果至關重要。深度學習視域下的教學評價方式要求具有下面兩個特點:首先,評價方式能夠促使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其次,評價方式避免傳統“總結性評價”,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形成性評價”,以促進學生能力提升為目的?!靶纬尚栽u價”能夠對學生深度學習的效果進行科學有效評定,包括評價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有效溝通能力等。形成性評價主要包括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合作學習和課后反思學習三個階段。針對圍繞深度學習中三個不同的學習階段,在評價方式、評價主體和評價目的幾個方面各有其特點,如表2所示。圍繞深度學習的翻轉課堂形成性教學評價要特別注重評價標準、評級策略和評價目的。第一,在評價的標準方面,教師必須明確地告之學生每次教學任務的目標,同時要對目標和努力達到的結果有量化的評價標準,以便學生為此努力去實現設定的目標。針對學習者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評價標準各有不同。在課前階段,評價主要是學生按照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任務設定的標準來進行自主學習和評價;在課中階段,教師要事先精心設計學習者與其他學習者以及教師合作學習過程評價量化表,以此來指導學習者的合作學習行為并進行評價;在課后階段,要本著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思考能力提高,教師要科學設計學習結果檢查表,通過結果檢查表引導學生不斷進行反思學習過程和結果。第二,在評價策略選擇方面,教師既要評價學習者的學習結果,更要注重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評價,特別要對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度思考,以便能夠更好地進行以后的翻轉課堂活動。
參考文獻:
[1]何麗,湯莉,劉軍.基于深度學習的MOOC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9(1):150-153.
[2]馬凱,姜延.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8(10):97-100.
[3]秦瑾若,傅鋼善.基于深度學習理論的MOOC學習活動設計——以“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7(5):12-18.
[4]王昊鵬,王衛東,王娜.基于深度學習的計算機網絡原理混合教學設計[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47-54.
[5]于洋,梁化強.基于移動學習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44):191-194.
作者:胡國杰 劉曉偉 孫國帥 單位:遼寧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聲樂教學中高聲區訓練探討
- 下一篇:淺談本科課堂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