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會計繼續教育實施路徑探討

時間:2022-03-02 05:01:15

導語:參與會計繼續教育實施路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參與會計繼續教育實施路徑探討

摘要:在會計繼續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高等院校立足于會計繼續教育的發展現狀,積極參與會計繼續教育,對會計繼續教育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分析高等院校參與會計繼續教育必要性的基礎上,本文闡述了高等院校參與會計繼續教育的實施路徑。研究發現,教學平臺、課程資源以及培養理念三個維度進行路徑構建可以有效實現高等院校與會計繼續教育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高等院校;會計繼續教育;在職會計

會計繼續教育作為實現會計人員終身教育、培養企業人力資本存量、保證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關鍵環節,在“互聯網+教育”時代背景下,為了使在職會計人員提高業務能力水平、科研創新能力以及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會計繼續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高等院校參與會計繼續教育,對培養高水平、高質量的會計人員有明確的現實意義,會計繼續教育借助高等院校優質的資源配置更新會計繼續教育培養方式,會計繼續教育也會反作用于高等院校,推動高校會計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一、我國高等院校參與會計繼續教育發展現狀

(一)宏觀指導政策落實不夠深入。我國經濟環境不斷發展與變化,教育方面的相關法律也在持續修正與完善,但截至今日專門針對繼續教育的法律法規仍相對較少,高等院校參與會計繼續教育方面的宏觀指導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發展繼續教育,大力提升繼續教育服務國家戰略發展的能力;財政部于2018年5月19日印發《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下文簡稱《規定》)提出,應當鼓勵、引導高等院校參與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可見雖然國家層面已經意識到繼續教育的戰略意義,但是宏觀政策有待深入落實。(二)會計繼續教育主管部門的創新意識不夠。隨著政策、規定以及相關辦法的不斷出臺,繼續教育工作也逐步取得實效,但是仍存在企業領導層對會計繼續教育重視程度不足的情況,其尚未認識到會計繼續教育是保證人力資本存量的關鍵因素。目前,多數會計繼續教育是通過視頻課程進行教學,學習方式單一,會計繼續教育主管部門的創新意識不夠,同時也存在播放視頻惡意刷分的現象,應及時更新學習方式,使在職會計人員主動接受會計繼續教育。(三)有效合作機制匱乏。鑒于高等院校以及會計繼續教育有兩種不同類型的體制和制度,建立兩者有效的合作機制是實現高等教育參與會計繼續教育的必然前提。而現階段高等院校與會計繼續教育合作機制的建立不夠及時,限制了合作時間、制約了合作效果。有效且持續的合作機制的建立不是將原有的體制和制度進行簡單的重新組合,而應立足于當前科技發展的大環境,進行充分調研、打破常規、突破限制,建立一個長效、創新且可持續發展的合作機制。

二、我國高等院校參與會計繼續教育的必要性

(一)資源配置完善,保證教學質量。為保證會計繼續教育的質量和水平,《規定》對提供會計繼續教育的教育機構提出了明確的條件和要求。高等院校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配置優勢,首先,我國高校均有實際的教學場所,教學設施完備。其次,高校聚集了高素質、高水準、高技術的專業人才,掌握著全面的科研方向以及應用技術,完全滿足《規定》所要求的會計繼續教育的師資力量;各高校中智慧化建設的圖書館資源豐富,為會計專業人員科研、解決專業難題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最后,高等院校會計專業能制定完善的培養方案,主要包括培養目標、教學計劃、畢業條件、課程結構設置、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相關制度,有利于保證教學質量。(二)提高綜合素質,推動會計國際化進程。為實現我國會計政策與國際會計逐步接軌,會計國際化進程日益推進,對會計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高等院校參與會計繼續教育工作,推動會計教育國際化教學工作開展,提高會計人員理論知識儲備和業務水平,培養其終身學習的意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日益提高,又能夠反作用于會計國際化,加速推進會計國際化進程。(三)立足地域經濟特色,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我國現有的會計繼續教育多數是通過教育機構進行網上視頻授課,也有部分省市會計繼續教育與高等院校和國家會計學院合作,但我國南北地方經濟發展的重點及趨勢均有一定的區別。根據區域發展特色,高等院校參與會計繼續教育,同時從科研和應用兩個角度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省內的會計人員參加同省高校的會計繼續教育,實現省內校企合作,明確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立足區域的經濟特色以及經濟發展趨勢,按照實際情況設定培養目標以及課程結構,培養適合該區域發展的專業會計人員。

三、高等院校參與會計繼續教育的實施路徑

(一)共建共享線上教學平臺。2019年2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指出,互聯網技術是教育變革的內生動力。隨著“互聯網+”的逐步推進與完善,通過各高校與互聯網技術人員的配合,線上、線下教學平臺逐步形成,慕課(MOOC)就是“互聯網+教育”的產物。傳統教學模式隨著“互聯網+教育”的出現也逐步發展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混合教學模式的發展為高校參與會計繼續教育奠定了基礎。在線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雨課堂、云課堂、課堂派等助教軟件,通過智慧課堂進行頭腦風暴,利用問答互動、彈幕討論等方式進行課堂互動。線上線下結合教學平臺的推出,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時間、空間等制約因素;在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內,會計人員需要在一周內完成課程內容的打卡,以保證教學質量和考核評價;平臺與學院教務系統建立聯系,支持查詢每位老師的每周課程以及在校時間,以方便在職會計人員與高校教師線下溝通與交流。(二)倡導通識教育。隨著會計行業涉及的領域逐漸寬泛,社會對在職會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專業人員不僅要擅長會計領域,還要了解經濟、金融、股票、債券、期權等方面的理論知識。通識教育是一種多樣性的人文教育,也是一種大學理念,通識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構架、理論體系、綜合素質、創新能力、道德修養以及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高等院校參與會計繼續教育,應按照《規定》中的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科目和專業科目對在校生和在職會計進行通識人才培養。首先是公需科目,高校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細節培養: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等基礎理論知識;會計準則以及會計制度;國家政策、會議紀要;會計專業綜合素質、職業道德素養。其次是專業科目,為了實現通識教育培養,可以將專業科目分為核心課程和專業課程。其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等;專業課程包括經濟法、管理學、宏觀經濟學、金融市場基礎知識等課程。(三)有機融合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過程中關于教學方法的觀念,教學理念分為理論層面、專業層面以及學科層面。通常情況下,會計繼續教育具有專業性的主要特征,而高等院校具有較強的學術性和理論性,兩種教學理念看似矛盾、存在沖突因素,但由于“互聯網+教育”概念的提出而聯系密切,通過互聯網平臺的應用實現兩種教學理念的有機融合,新的教學理念對高校教師和參加繼續教育的在職會計人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參加繼續教育在職會計人員而言,新融合的教學理念,除了實踐教學以及會計應用外,對在職會計在理論以及學術研究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規定》中要求會計繼續教育實行學分管理制度,在積分標準中明確列示了通過相關會計考試、參加會計類專業會議、承擔科研課題、發表會計類論文、公開出版會計類書籍等項目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高校可以為在職會計人員獲取上述項目學分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助力。

四、高等院校參與會計繼續教育的發展趨勢

(一)參與意愿不斷增強。隨著部分高等院校學歷繼續教育相繼取消,比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等,為高等院校與會計繼續教育合作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機會。隨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部分高校申請以中短期為主的非學歷繼續教育項目,高校參與會計繼續教育是對非學歷繼續教育項目的拓展與延伸。隨著科技和網絡的逐漸發展,“互聯網+教育”將成為繼續教育的主流。同時將會涌現出大量以實現經濟效益為目的的網絡教育機構,為了保證會計繼續教育的教學質量,高等院校與會計繼續教育雙方的參與意愿將不斷增強。(二)參與范圍日益擴大。會計學是一門應用性與專業性均較強的學科,隨著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中案例教學和實踐環節所占比例的逐漸提高,在校生畢業后可繼續通過會計繼續教育平臺參加本校的會計繼續教育培養工作,以便文化程度的累計、學分的登記和查詢。隨著畢業生數量的增加,高校的參與范圍也將日益擴大。除此之外,從教學質量保證、國家政策支持、教育經費投入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與高等院校合作進行會計繼續教育的企業數量將日益增多。(三)合作領域逐步拓展。隨著參與程度的逐漸加深以及參與范圍的日益擴大,高校會計繼續教育的培養模式也將逐步拓展,教育內涵將層次化、細節化。首先,高校按注冊會計師、高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以及初級會計人員進行層次劃分,采取“差異化”教學安排,以更高效的教學手段開展繼續教育工作。其次,對會計專業進行二級劃分,包括政府會計、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等,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進行更細致的專業教育,以培養高精尖應用型會計人才。

高等院校參與會計繼續教育培養工作,以優質的師資力量、通識教育的課程資源、混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結合新時代信息科技發展中共建共享的平臺,構建高等院校參與會計繼續教育的具體實施路徑。隨著“互聯網+教育”的深入落實、宏觀政策以及微觀指導的完善,高等院校與會計繼續教育合作機制將與國際會計院校進一步深化合作,推進在職會計的業務能力水平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

參考文獻:

[1]周園.發揮高校資源優勢促進構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J].中國成人教育,2020(5):56-58.

[2]宋祉健.職業會計師國際教育準則的發展與完善[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9(12):119-121.

[3]丁莉婷.新時代繼續教育發展的困境與破解路徑研究[J].成人教育,2020(3):1-5.

作者:高瑄 牟雪巖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