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教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4 08:12: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鋼琴教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鋼琴教學論文

鋼琴教學論文:鋼琴作品教學思索

本文作者:華茂單位:西華大學藝術學院

研究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拓寬對作品內涵的理解

在鋼琴作品中,不同時代的作品,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即使在樂譜上記載下來的符號是相同的,但它所體現的意義以及表達的方法都是不同的。同時,中國鋼琴作品的選材和內容,均與該作品產生的時代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從創作手法、風格和技巧上看,也是在緊跟時代步伐的。如作曲家郭志鴻根據李劫夫一首用的詩詞《為女民兵題照》所譜寫的一首歌曲改編的鋼琴曲《女民兵》,這是一首緊跟時代步伐,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學生學習這首樂曲,既要認真研究樂譜,又要研究那個時代的特征,才能理解和表現作品中“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的主題思想,也才能正確表達出那個時代女民兵英姿颯爽的形象。又如作曲家黎英海用清代張鶴的一首古琴曲改編的鋼琴曲《陽關三疊》,張鶴的這首古琴曲《陽關三疊》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七言格律詩《送元二使安西》改編的。王維這首詩的主題是表現與朋友分別時的留戀難舍的深厚感情。學生學習這首鋼琴曲,除認真研究樂譜外,還要研究王維的詩以及那首詩產生的時代特征,即交通極不方便的時代。這樣,才能理解作品中對朋友分別的那種難分難舍的感情,也才能表現出鋼琴曲《陽關三疊》的音樂意境。

聆聽相關音響資料,正確表達作品內涵

在鋼琴教學中,組織學生多聽、多讀、多感受,增加感性認識,從廣義的視野中進行熏陶,學生會在有意無意中逐漸感覺和接受,同時,還會有新的理解。如作曲家王建忠以詩詞《詠梅》的意境作為改編的宗旨,以古琴曲為藍本,運用豐富的織體變奏手法,帶有中國民族音樂支聲復調的多聲部,結合五聲調式內在聯系的轉調手法,使古曲《梅花三弄》在原來已有的笛子、二胡、古琴版等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鋼琴版《梅花三弄》。鋼琴《梅花三弄》更富生氣,更具感染力。鋼琴曲《梅花三弄》有3位鋼琴家的演奏音響資料。鮑蕙蕎演奏的《梅花三弄》充滿女性的柔和因素,富有濃郁的民族音樂特色,在結尾處,描繪出挺拔俊俏的梅花默默報春的音樂意境。卞萌的演奏,由于她是留學俄羅斯的雙博士,她的演奏技法帶有俄羅斯風格,在演奏琶音分解和弦時,運用印象派的朦朧手法,聲音飄渺,縱向和弦采用重音彈發,頗有力韻風骨。石叔誠的演奏,具有男士特有的剛強,堅實和敦厚的色彩,塑造出在風雪嚴寒中梅花那種傲然挺立的高雅形象。3位鋼琴家用不同的演奏手法演奏同一首作品,體現出他們各自的獨特演奏個性,但都堪稱是完美表達了作曲家的意圖和作品的音樂風格。這說明鋼琴作品風格又是可變的,它有一定的發揮空間。學生聆聽了這些音響,對他們演奏作品會有很大的啟發,還可以為他們今后演奏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奠定基礎。如果學生能長期堅持聆聽不同時代、不同作曲家、不同類型作品的音響,還可以培育他們的樂感。

研究作品中模擬民族樂器的音響特點,完美表達作品內涵

查看全文

中職幼兒鋼琴教學論文

一、中職幼兒教育要想提高鋼琴教學質量,應合理選擇教材

在中職幼兒教育中,鋼琴教學作為基本的教學內容,其教學質量關系到幼兒教育能夠達到預期目的,同時關系到幼兒教育能否取得積極成效。經過了解發現,在中職幼兒教育鋼琴教學過程中,教材是鋼琴教學的關鍵,只有合理選擇教材,保證教材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才能達到促進鋼琴教學的目的,要保證教材的有效性,就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在教材選擇過程中,對中職幼兒教育的鋼琴教學進行全面了解

為了保證教材能夠充分滿足中職幼兒教育的鋼琴教學需要,在選擇教材之前,應對中職幼兒教育的鋼琴教學進行全面了解,并根據鋼琴教學現狀及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中職幼兒教育需要的教材,使所選擇的教材能夠有效為中職幼兒教育的鋼琴教學服務,保證中職幼兒教育的鋼琴教學取得積極效果,達到預期目的。所以,在教材選擇之前,進行深入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從教學實際來看,教材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只有保證教材的選擇的合理性才能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在教材選擇過程中,充分考慮老師和學生的實際需要

在中職幼兒教育的鋼琴教教材選擇過程中,要想使教材滿足實際需要,提高教材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就要將老師和學生的實際需要作為主要標準,使教材能夠從老師和學生的角度出發,充分滿足老師和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實際需求,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只有這樣,選擇后的教材才能夠達到促進教學發展,滿足教學需要的目的。所以,教材選擇要以老師和學生為主。教材選擇要想保證其針對性,就要立足老師和學生的實際需要,保證教材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提高教材選擇的整體效果。

查看全文

幼兒師范鋼琴教學論文

摘要:鋼琴在音樂教學中發揮著能動作用,成為了音樂教學中重要的合作者。其中視唱練耳對于幼兒音樂教師的專業能力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師范學校的學生應該積極探索視唱練耳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為今后從事幼兒教育奠定基礎。本文主要通過分析視唱練耳的基本內涵,以及視唱練耳在幼兒師范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意義,探討視唱練耳在幼兒師范鋼琴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措施,旨在為我國幼兒師范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視唱練耳;幼兒師范;鋼琴教學;應用探析

鋼琴在參與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呈現出渲染和襯托的功能,能夠有效的襯托出主旋律的聲音的情感色彩和情感變化,鋼琴教學理論是作曲知識和鋼琴演奏技巧相結合的一種技能,也是現在幼兒教師必備的素質。視唱練耳則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所在,主要通過聽、寫、唱等基本技能的練習和掌握,幫助幼兒師范專業學生深入了解音樂的內容,激發其對音樂的共鳴。幼兒師范專業的學生通過視唱練耳,打好鋼琴演奏的基礎,為今后從事幼兒教育事業提供積極的因素。文章就視唱練耳在幼兒師范鋼琴教學中的意義展開分析,對如何在幼兒師范鋼琴教學中的應用視唱練耳教學手段進行探析。

一、視唱練耳的內涵

視唱練耳是音樂教育過程中必備的素養,對學生掌握音樂的題材內容、結構形式、風格特點有著極高的輔助作用。主要的實踐過程是讓學生對音樂的基本旋律進行了解,并且能夠跟唱出來,并且對學生的聽覺能力進行訓練,鍛煉在音高音準和節奏方面的聽力要素。音樂學習最基本的層面是“視”,也就是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能夠具備一定的樂譜閱讀能力;“唱”是音樂教學的目的所在,在音樂學習中鼓勵學生大聲唱出來,對學生音準能力的提高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練”是在學生反復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理解音樂、表達音樂;“耳”即為“聽”,在音樂教學中聽覺分辨能力也是一項訓練內容,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表現手法和音樂技巧,為學生的專業發展奠定基礎。

二、視唱練耳在幼兒師范鋼琴教學中的意義

查看全文

中職鋼琴教學論文

一、中職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形式化,單一化的教學忽略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在學生學習鋼琴的過程中,老師的側重點在于訓練技巧,而不是以觸類旁通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過于形式化的教學,使學生不能有真正用心的演奏,而且不能通過曲目自發的了解曲目的歷史背景以及對其內涵自主的進行賞析。這樣形式化的教學會使學生對鋼琴學習產生厭倦以及質疑,從而懈怠甚至放棄鋼琴學習,這樣的惡性循環就會導致我國中職鋼琴教學普遍落后于其他類型教學。而在教學當中,多數老師方法單一化、機械化,知識的滲透僅僅局限于指法技巧,而不滲透關于音樂的其他知識,這樣的行為會讓中職鋼琴教學失去其特色。教學過于形式化、單一化,不夠豐富、多元,不能讓學生擁有鑒賞的能力,阻礙了素質的培養和發展。

(二)教學注重技巧練習,缺乏實踐

中職鋼琴是一個技術、知識、實踐相結合的專業,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只是單一的側重一方面,這樣就失去了它的實用性,使其變為華而不實的技術。在很多中職學校學習鋼琴畢業的學生都存在著不能很好運用專業謀生計的現象,這樣的現象讓中職鋼琴專業的存在價值大打折扣,小部分學生有過參加比賽的經歷,也很少有老師指導學生比賽。所以很多學生只有僵硬的技術但是卻不能靈活運用,不能結合實際。功利化的學習太嚴重,致使教學和實際背道而馳。只是僵硬的練習不會有質的飛躍,所有的提升都是在不斷的實踐中發生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一個實踐的平臺,沒有一個給學生實踐的機會。

(三)教學模式罕見革新

查看全文

任務教學法鋼琴教學論文

一、任務教學法在鋼琴教學應用中遇到的問題

在鋼琴教學的任務制定中,任務實施分配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現實性的問題,需要加以認真、科學、有效地解決。

1、任務設定不切實際。也就是說,在設定鋼琴教學任務的時候,已經完全地脫離了鋼琴的教學實際,有時候顧左右而言它,導致教學任務成了空中樓閣,偏離了鋼琴教學的正常軌道,偏離的鋼琴教學的基本宗旨。

2、任務量過輕或過重。很明顯,鋼琴任務制定得過輕或者過重,都會影響鋼琴的正常教學,只有做到適當適量、恰到好處,才能讓鋼琴教學有一個順利、準確的實施。顯然,鋼琴任務制定過輕就完成不了教學目標、達不到應有的教學實效,鋼琴任務過重則會讓學生們喘不過氣來,從而形成積重難返的尷尬教學局面,所以說,必須合理設定教學任務。

3、任務僵化缺少活力。之所以出現任務僵化、缺少活力的鋼琴教學現象,是因為鋼琴的教學理念、教學態度、教學模式都過于老化,缺乏創新性,缺少與時俱進的氣息,從而導致鋼琴教學生氣不足、動力不夠。

4、任務操作考核不暢。在鋼琴教學任務中,也存在程序脫節,以及操作歸操作,考核歸考核的“兩層皮”現象,而這種現象的出現恰恰是因為鋼琴任務教學法機制不夠完善的重要表現,任務制定是一方面,任務跟蹤考核更是不容忽略。

查看全文

音樂教育鋼琴教學論文

摘要:高師教育在國內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教育專業中設置鋼琴課可以作為關鍵的主課程,在課程體系以及教育內容上進行拓展,這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而這也是會進一步促進鋼琴課程的科學水平以及整體質量。文章分析的是在高師院校的音樂表演以及音樂教育兩類專業,在鋼琴教學方面的一些區別,促進鋼琴師資力量的高質量培養,正確看待師資力量的不斷強化。

關鍵詞:師范院校;音樂表演專業;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模式

如今關于教育專業以及表演專業開設的鋼琴課,很多人認為教育專業在開展鋼琴教學的時候,不需要學生在鋼琴素質方面取得非常專業的成就,只需要學習基礎就可以。筆者認為這些結論還是不夠全面的,兩類專業之間還是有著一定的區別。教育專業開展的鋼琴教學不需要完全照搬音樂表演類的專業,但是也要注重全面性以及科學性的,需充分將鋼琴教學的藝術性以及師資培養的師范性結合起來,以促進教育類鋼琴教學開展的深層次改革以及研究,為國內鋼琴人才的持續培養提供新的動力。

一、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改革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現狀。鋼琴教學在教育專業的開設,是為了培養出更多的鋼琴教育人才。而如今的時代是人才的競爭,人才不僅僅要在各自的領域有足夠的專業性,還要保持寬闊的思路以及淵博的知識,文化修養更加完善,心理素質更加強大,社會適應力足夠滿足實際需求。師范院校本身在國內的教育體系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不斷強化國內各階段師資力量的完善,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面也是要注意結合時代需求進行調整以及拓展。而在音樂教育方面,需要不斷強化鋼琴教學的科學水平以及整體質量,讓學生可以實現全方位的發展,鋼琴教學也要注意藝術水平以及科學水平的不斷提升。近年來關于音樂教育方面開展的鋼琴教學,很多人認為學生不需要太扎實的基本功,基本方法以及技巧的訓練上不需要太大的力氣,只需要即興伴奏就可以。但是音樂師資的培養是否可以這樣降低標準,還是有待商榷的,目前來看有著一定的道路,但是無法經受時間的考驗。鋼琴教學本身是有著自身的特征及規律的,不能真正隨心所欲進行改變。(二)存在的問題。教育類專業開展的鋼琴教改,這需要明確一些關鍵的問題。在思想上需要了解改革的目標讓教學更加滿足實際的需求,在改革中無論是理論上的探討還是專業上的措施,都是認為教育專業以往沿用的鋼琴教學,是對表演類專業完全的照搬,這樣其實沒有反映出其師范的性質。改革就是要改變這樣的模式,因此現階段教育類專業開展的鋼琴教學,出現了一種觀念,就是與表演類專業區分開就是師范的特色,但其實在這其中缺乏真正客觀以及具體的分析。一方面是沒有將合格音樂師資確定到現階段鋼琴教學的培養目標中,沒有意識到如今社會在鋼琴師資人才方面的需求是呈現出多元化趨勢的。另一方面就是在課程的設置上,過于注重師范的特點,認為師范類的鋼琴教學就是要在專業水準上進行降低,但是忽視了鋼琴教學本身也是有著一定規律以及特點的。最后就是對師范教育類專業中開展鋼琴教學,過于排斥表演類專業的教學模式。

二、師范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與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模式的比較

查看全文

高等學校鋼琴教學論文

一、高等學校鋼琴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由于高等學校鋼琴教師仍是稀缺人才,主要資源是音樂院校的畢業生,教學能力和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在教學方面缺乏實踐教學經驗,在實際教學中效仿他們所接受的教學方法,不能適應全新素質教學體系。

(二)教學忽視學生學習和實際的結合。高等學校的鋼琴教學仍然注重的是學生彈奏技能的培訓,學生只會重視節奏,音高的準確,忽視了對樂曲的表現風格和音樂內涵的理解。有很多學生的彈奏技藝很高超,但是他們無法在實際教學中施展自己的才華。

(三)基本功不扎實,學習方法單一。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鋼琴教育方面逐步得到了普及,隨之產生不利因素是高起點,難度大,往往忽視了對基本功的鞏固,導致了實際水平達不到演奏的程度。學習方法過于單一,高等學校鋼琴教育的主要模式是教師講解學生集體授課,單純的練習教材上固定的樂曲技巧,缺乏實踐性。

二、高等學校鋼琴教學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

(一)改變傳統落后教學理念,豐富授課內容。隨著教育事業局面的不斷更新,全面提升素質教育的同時也要全面提升教師的素質,鋼琴教學是一門集聚藝術的課程,因此要尋求一些優秀的音樂教育工作的精英來幫助提升整個教師團隊的素質。豐富教師授課的內容,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然對鋼琴的學習產生了事半功效的效果,從而更能激發學生的潛質。

查看全文

高校音樂學鋼琴教學論文

一、普通高校音樂學與社會鋼琴普及教學現狀

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初教育部頒發的高師教學大綱就明確規定:“以培養中等學校合格的音樂師資為主要的辦學方向。”改革開放以來,全社會對于各種形式的文化藝術活動,尤其是音樂文化的要求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社會對于音樂教育者產生了巨大的需求。以往單純以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為目地的師范音樂教育系統,既要滿足學校教育體系的需求,又要滿足整個社會音樂普及教學的需求,顯現出力不從心的狀態。針對這種情況,教育部1999年3月《關于師范院校布局結構調整的幾點意見》,提出“我國師范教育的發展趨勢是:以師范院校為主體,其他高等學校積極參與…。”在此之前,部分專業音樂學院、藝術學院就已開始設置音樂教育類課程,《意見》以后,各類綜合大學紛紛進入這一領域,當前已形成了普通高等師范院校、專業音樂學院和藝術學院、各類文理科綜合大學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態勢。隨著從事這一專業的師生數量大幅度增加,社會人群中能夠提供音樂普及教育服務的群體總量大幅上升,緩解了人才資源的供需矛盾。但是,隨著各高校招生規模連年擴大,也帶來了相當多的問題,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辦學單位不斷增加,招生數量膨脹,生源質量和教學質量均受影響。辦學單位的增加,大幅擴招已常態化。“2011年,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音樂學專業本科招生110人;西安音樂學院音樂學專業本科招生(外省計劃)280人…一些本來不以音樂教育見長的理工院校或綜合類院校,招生人數也不少:山東農業大學音樂學專業本科招生80人……而除了本科擴招,研究生層次也有擴招趨勢。音樂學專業在校學生呈幾何數增長。”爭搶生源造成招生門檻放低,生源質量隨之下降,教學質量的滑坡難以避免;其二是教學目的混淆。師范類音樂院校和專業音樂學院雖同屬藝術教育系統,但究其本源在教學目的和方法上是有著顯著區別的,是“上講臺與上舞臺”的差異。專業音樂學院和師范院校在培養音樂教育人才這一大的前提下,應多加考慮如何發揮各自固有的教學特點和優勢,而不是簡單地相互模仿和復制。在師范院校中當前普遍存在“教育系的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目標更傾向于單一專業的發展”。在音樂學院中,則多模仿和復制了師范教學的一般模式,沒有發揚在表演和創作等專業領域形成的教學傳統,更多地進行著“通才教育”,事實上拋棄了“專才教學”的優勢。其三,學校教育與社會實際要求脫節,培養模式相悖于市場需求,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隨著就讀本專業學生的增多,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部分高校音樂學專業實際就業率連10%都達不到,少數高校出現零就業率現象也并非只是個傳說。”以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為單一目地,已無法適應當前社會多元化的音樂教育需求,學生的就業角色早已不是單純的中小學音樂教師,成為少年宮、文化館、私立音樂學校等社會音樂培訓部門的專職教師,已成為眾多畢業生的首選。其四,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長期以來受到兩個方面的制約,專業本身課程系統龐大,僅與教育學相關的理論課程就多達十余種,鋼琴雖然是主干課程,其教學比重也只是略高于其他公共課程,在學程和課時上都受到限制。學生的鋼琴基礎條件有限。如果按照鋼琴藝術固有的藝術規范要求衡量,對于多數人,在本科階段能夠真正掌握中級(相當于車爾尼練習曲Op740)要求都非常困難。雖然本專業的鋼琴教學不以培養演奏人才為目的,也并不要求很高的鋼琴水平,但是,鋼琴教學作為一個傳承了300多年的藝術學科,其藝術規范不容顛覆,教學要求也不容人為降低。筆者認為,在本科階段與其讓學生泛泛了解鋼琴藝術,不如把鋼琴基礎教材使用、基本奏法要求、教學法等方面內容予以強化,將鋼琴教學系統中的基礎性部分實在地掌握好。自上世紀80年代“學琴熱”興起后,歷經30余年的發展,當前社會鋼琴普及教育有了較大的變化。首先,社會鋼琴普及教育師生供求比例逐步轉變。在對全國教育群體結構分析中可以看到:當前“教師的供求關系發生了兩方面的重大變化:一是實質性變化,二是結構性變化。教師供求關系由過去的絕對的賣方市場開始轉變為買方市場……”。這種態勢對于普及性鋼琴教學影響非常明顯。在“學琴熱”初期,由于能夠承擔教學的從業者較少,求教者眾多,在較長時期內“一師難求”,是典型的“賣方市場”。如今,大批接受過較正規鋼琴教育的畢業生開始從業,鋼琴教師已不再稀缺。加之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使整體人口數量得到控制,鋼琴學習的主體—兒童大為減少。如今對于相當多的從業者來說,尋找生源成了較大的問題,鋼琴普及教育已由原來的“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化。其次,學習者開始趨于理性,選擇學習音樂的方式逐步多元化,學習鋼琴的規格要求大為提高。

1.隨著社會音樂生活的越發豐富,音樂學習的內容變得多樣,對于許多人來說,鋼琴已不是第一選擇,近年的社會音樂考級就直接地反映了這種現象。“上音管弦樂系主任孫銘紅教授說,上海的管樂考級目前每年按增加千余人報名的速度在增加…現在,不但音樂類考級涉及到各種樂器,還出現了舞蹈考級、美術考級等,鋼琴考級‘一枝獨秀’的局面已不復存在。”

2.鋼琴學習者的學習規格開始提高。早年“學琴熱”的琴童們已長大成人,這一群體,基于自身的學習經歷,已具備相當的分辨能力,對于自己下一代的學習會有高于自身的要求,這種要求同時還影響著身邊大范圍的人群,對于鋼琴教師的選擇也自然由過去的“盲選”變成了今日的“精選”。

3“.新手”現象亟待改變。鋼琴啟蒙階段的學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當前,從事鋼琴啟蒙的大多是教學上的“新手”,他們雖具備一定的鋼琴彈奏能力,但在教學上基本沒有相應的從教訓練。在這些“初教者”和“初學者”的教學過程中,很少有相關的教學監督和指導,幾乎完全依靠“新手”們自己探索來解決教學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問題,當他們真正能夠駕輕就熟,難以想象要付出多少學習者的失敗為代價。在這些“新手”當中,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的學生占據著相當大的比例。這樣的窘境對于鋼琴事業的發展是一種較為嚴重的“負能量”。

二、培養基礎教學能力為目的的鋼琴教學系統

查看全文

中職學生鋼琴教學論文

一、中職學生現狀分析

由于中職學校招生沒有明確專業要求,大部分中職學生在進校之前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鋼琴教育,甚至有些學生不認識五線譜或者簡譜,出現“樂盲”現象,這使得中職鋼琴教學必須從啟蒙階段開始。在啟蒙階段,識譜能力是鋼琴教學的第一步,識譜能力直接影響學生學習鋼琴的進度。對本校中職一年級音樂專業158名新生開展調查,結果顯示:能熟練識譜的學生僅占學生總數的12.1%,緩慢識譜的學生占39.8%,剩余48.1%的新生完全不認識樂譜。綜上所述,中職學生的專業素質整體偏低。但考慮到中職學校是以培養中等技能人才為教學目的,只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科學的訓練,以及學生刻苦努力地練習,那些不利因素是可以逾越的。

二、鋼琴教學過程分析

(一)教學方法分析

現在多數中職學校的鋼琴教學方法以講解法、示范法、練習法為主,即教師教授新的樂曲,要先講解樂曲的背景、作者、難點、重點、技巧等,然后示范演奏新樂曲,之后由學生練習,到下節上課時老師再進行“回課”檢查、糾錯。這種以短期、快速培養為目標的教學方式,顯然不適應中職鋼琴教育的要求。因此,鋼琴教學方法的探索、實踐、推廣和運用勢在必行。

(二)教學形式分析

查看全文

情感教育與鋼琴教學論文

一、情感教育應用在鋼琴教學中的意義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鋼琴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鋼琴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情感教學策略,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采用情感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進行探索與研究,為學生發現音樂美創造了條件,增加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無論是對學生還是鋼琴教師而言,獲取成功的過程不單單只是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標準,而卻已經成為了一種具有審美性的教育模式。在鋼琴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學不再是單純的對知識進行講解與傳授,而是一種師生之間共同感受音樂作品的魅力,探究其意義,發展審美的一個過程。通過對學生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逐步使學生形成了審美意識,使學生把音樂作品視作為了一種凝聚著美感的事物,并且能夠用美學的角度來對音樂作品或者個人感受來進行分析與詮釋,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審美就能力。

二、鋼琴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選擇不同音樂作品,加強情感教育為了使情感教育在鋼琴教學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使學生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選取不同種類且具有重要意義的音樂作品,使其鋼琴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不同種類音樂作品的感染與熏陶,增強感染力。對于優秀的鋼琴音樂作品而言,其中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以及豐富的美感都會吸引著學生。而在音樂作品的內容上,教師也要合理選擇,選取那些具有感召力、充滿正能量的鋼琴樂曲作用,通過各具特色音樂作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由于許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都注重對學生彈奏技巧的培養,因而在選擇作品內容時,技巧性和技能性較強,卻忽略了美感,使鋼琴樂曲演奏顯得枯燥、空洞,缺少了情感色彩。因而,在情感音樂教學中,教師在提高學生演奏技能的同時,要注重對具有深刻內容音樂作品的選取,比如《雨的印記》,通過對淅瀝小雨的幻想,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比如《愛的協奏曲》,讓學生感受到情感的真諦;比如《給母親的信》,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血濃于水的親情,贊美母愛的偉大;比如《我的祖國》,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等等。通過選取這些不同風格特色的音樂作品,豐富學生的情感,陶冶情操,并能夠體現出時代特色,展現出音樂藝術的時代風采。

(二)分層面教學,深化情感教育情感藏于個人內心深處,并且變化過程較為復雜。因而,在鋼琴教學的情感教育過程中,需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展開不同層面的情感教學。并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層層深入,促進情感教育的順利開展。1、接受層面接受層面是音樂情感教育中的基礎層面,主要是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采取有效方法,來提高學生對鋼琴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選取學生較為感興趣的作品,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或者是增強個人語言表達等措施,增強鋼琴課的趣味性,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在這個層面中,主要是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基礎上,使學生對鋼琴的授課模式欣然接受,這也是學生學好鋼琴音樂的基礎條件。2、順應層面在該層面上,是要使學生對教師的鋼琴講解內容和表達方式逐漸適應,并要逐步加深學生對鋼琴學習的喜愛程度,習慣于教師采用的情感教育模式。在教師剛剛采用情感教學模式的時候,學生們可能難以在第一時間接受,難免會有些不適應,但是教師采取有效方式,盡快使學生融入到這種教學方式中,讓學生盡快順應這種教育模式[7]。3、肯定層面在肯定層面,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內心里能建立起學習鋼琴及領悟與升華音樂情感的信念,并且能夠對音樂作品保持自己獨到的見解,做出個性化的評價,保持鋼琴音樂的特色。在這個層面,通過情感教育,使學生對鋼琴音樂的存在價值、情感等給予肯定。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于鋼琴音樂學習的情感會逐漸形成一系列的轉變,因此,這個層面是情感教育中最關鍵的一個層面。在這個層面,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到鋼琴的演奏技巧,而且還對鋼琴音樂本身的價值和情感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和領悟。4、深入層面該層面是整個情感教育中最高的一個層面。主要是通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從而來對學生的性格進行塑造。主要實現學生從對鋼琴音樂的情感認識、對個人修養再到個人性格培養與塑造的轉變。這也是鋼琴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所在。當然,要做好這個層面的情感教學,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并要做好前三個層面的基礎教育工作。

(三)豐富教學內容,強化情感教育實踐在鋼琴教學中情感教育中,首要前提就是通過情感教育激發學生對鋼琴音樂作品的興趣,并能對作品進行深刻的理解與領悟。與此同時,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因此,要想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豐富教學內容,使鋼琴內容動起來。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各類音樂設備,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欣賞作品,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引導學生在鋼琴學習的同時能夠和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這樣就有效的豐富鋼琴音樂的教學內容。同時也應該多組織一些鋼琴音樂活動,比如鋼琴演奏比賽、音樂知識比拼大賽等,使學生在音樂實踐中增強情感體驗,充分理解作品中所表現的真情實感,適應不同風格的音樂,在演奏中能夠正確地表現出音樂的情感、意境、風格和特點。四、結束語情感是音樂創造中的靈魂,音樂中不能沒有情感的存在。在鋼琴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所表現出的內涵,進行感受與領悟,通過不同題材音樂作品的選取,尋找到音樂的速度、力度及音色。使學生在體驗音樂作品的同時,逐步提高審美能力。

查看全文